第一篇:项目教学法与形式聚焦教学法融合背景下教育论文
摘要: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及教学评价三位一体,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共同决定教学效果。本文简要回顾了“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教学目标,介绍了项目教学法与形式聚焦教学法的内涵,提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详细阐述了测试评价法和档案袋评价法在“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教学目标;项目教学法;形式聚焦教学法;测试评价法;档案袋评价法
1、引言
“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教学评价模式的构建目前在评价内容,方法,对象和主体方面不能令人乐观,很多学者、研究人员试图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此进行探讨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本文在参考了很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教学的经验,探讨如何建立有效的,以学生为评价对象的评价模式来促进“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最终实现“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教学目标。
2、“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模式
“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是一门融国际贸易业务与英语语言为一体的ESP课程,涉及到外贸的各个环节。该课程针对外贸各个环节的具体做法,通过大量的写作实践,学习掌握其写作方法与技巧,提高外贸业务写作能力和交际能力。该课程具有双重教学目标:一是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外贸英语函电的格式、专业词语、行文方法以及文体特点,提高学生在外贸业务活动中正确地使用英语的能力,以及对外进行各项业务联系和通讯活动能力;二是通过具体操作去熟悉进出口业务各个环节,训练一批有实际业务操作能力,上岗后短期内胜任实际业务工作的外贸人才。
项目教学法与形式聚焦教学法实现融合,可以实现既增强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用能力,又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最终达到“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教学的双重预期目标。
按照项目教学法的理念,“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内容可以有一系列工作任务或项目所组成,教学中按照工作程序对学习项目进行序化和系统化,通过模拟进出口贸易工作情景来完成,最大限度地体现“以能力应用为本位”的价值取向。此教学法强调语言、内容和技巧的同时学习,为语言和内容的融合提供了理论基础。
形式聚焦教学法指在交际背景中通过对有关语言形式的注意,以促进中介语的内化,加速外语学习进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形式聚焦强调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的习得要在交际任务的驱动下,在近似于真实的交际情景中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际互动使学生主动建构元语言知识和发展语用能力,教师在学生发生交际障碍时通过协商和反馈等途径把学生的注意力有意识地引到语言形式上,使学习者在意义交流的前提下根据交际的需求注意语言形式,提高学习者语言表达的流利性、准确性和复杂性。
3、“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的评价方法
一般说来,课程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教学实施过程中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做出评价,并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所谓终结性评价是指在学期末或某一阶段学习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的全面评价,学生的期末评价、毕业考试、教师的考核、学校的鉴定都是终结性评价的具体表现。终结性评价往往根据学生掌握教材知识与内容的多少来测出学生成绩,把知识的记忆和运用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适合于“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双重预期教学目标中对语言知识(语言形式)要求的考察,对推动和促进形式聚焦教学法的开展和实施更有效,但这种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策略及学习能力的评价,不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外贸英语函电”课程另一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实现作用不大,对项目教学法的理念的贯彻和执行缺乏激励作用,而形成性评价恰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局限性,对业务操作能力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巨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只有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一个关于学生的相对客观、全面的评价,实现评价方法与教学的一体化。随着“行动导向”教育理念的推广,“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评价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交际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商务活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继续发挥传统终结性评价功能的同时,突出形成性评价的优势。
4、测试评价法
测试评价法是对学生某一阶段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的评价方法,评价内容主要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可分为平时测验,期末和毕业考试,平时测验属于形成性评价方法,期末和毕业考试属于终结性评价方法。“外贸函电”课程卷面测试的内容设计不仅要关注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更应关注学生在真实跨文化商务活动情境下的英语应用能力;不仅要关注国际贸易专业知识,更应关注学生商务活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商务能力和综合能力(自我学习策略、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社会情感、学习方法和步骤等能力)。比如在卷面评价的过程中,给学生假设情境,要求学生采取一定的渠道寻找客户并致函对方,希望建立业务关系,旨在重点考核学生以出口商的名义写一封关于建立业务关系的信函。
5、档案袋评价法
形成性评价法在“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评价中的应用主要有课堂观察、学生自我评估、学生之间互评、教师对学生激励性评价等方面,具体的形式之一就是档案袋评价:
(1)建立学生学习档案:教师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进行观察并进行记录,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相互评估,培养学生进行恰当地自我评估的能力以及对别人进行客观评估的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目标和差距,调控学习进程,增强学习信心和责任感,形成良性的学习进步和竞争环境。一是制作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表现评价表(表一),教师指导学生采用课堂记录卡的形式将课堂中发生的学习过程如实记录下来,客观地描述学生在课堂内的表现,或给予鼓励和强化,或给予指导和矫正。二是制作自主学习反思评价表(表二),客观记录并评价学生在课堂外的自主学习状况,帮助学生及时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
表一
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表现评价表评价内容小组评分教师评分
1.预习并了解每次课的学习内容1234123
42.认真思考,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12341234
3.尽量消化老师讲授的知识12341234
4.积极参与到老师组织的课堂活动12341234
5.听老师用英语讲授函电课更有兴趣12341234
6.主动发言,锻炼自己的外贸英语口语12341234
7.遇到难点会问老师或同学12341234
8.会给老师的课提出合理建议12341234
9.同学之间围绕课程任务会互相配合12341234
表二
学生自主学习反思评价表评价内容自评得分
1.按要求完成作业,阅读指定参考书1234
2.利用音像设备,主动进行语言交际技能训练1234
3.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习空间1234
4.能够自己布置学习任务并对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估1234
5.能够对自己的不足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1234
6.能够根据自主学习的情况对课堂教学提出合理的建议1234
注:在最接近实际的一项上画圈。1分最低分,4分最高分。
(2)制作个人作品档案,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和实践活动中所取得的收获、体会和成果(作业、作品)收集到个人作品档案里,袋内可以装学生最好的函电作业、成绩最高的函电平时考查试卷、在实习企业的成功案例、与函电主题相关的论文等,以增强他们学好“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信心,同时也为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奠定重要的基础。每次学生交上“作品”后,都要给予学生一个评价,并且要鼓励和引导学生,依据标准和要求评价自己的“作品”,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形成追求进步的愿望和信心,明确改进的目标和途径,在学习与发展中不断进取。
6、结语
“外贸英语函电”课程评价模式的基本框架是:根据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目标,结合教学模式的特点,确定评价内容和方法,对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方式进行整合,形成优势互补,确保教学评价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引导和促进功能的发挥,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即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又发展学习者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一平“Focus-on-form”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4).[2]程少伟.谈行为引导教学法之项目教学法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5,(11).[4]张伯敏.建构多元评价的高职英语课程考核体系初探[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5]杨绍芳.试论构建多维大学英语教学评估体系[J].武警学院学报,2006,(6):57-60.[6]刘一平.形成性评估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
第二篇:新课程背景下体验式探究教学法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论文
【摘要】本文构建了一种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学的新模式,体验式探究教学模式,认为体验式探究是新课程的价值追求,且有其教育学理论基础。给出了教学课例和操作策略。
【关键词】教学模式;体验式探究
1.体验式探究:享受美丽人生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体验中度过的。体验是我们生命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独特感受,没有体验就没有教育,就没有生命的成长。通过体验,我们释放心情,体会成长的快乐和心理历程;通过体验,我们对生活有了最真切的感受和印象。有真切的体验,再加上深入的探究,使我们在知识﹑技能、情感等诸方面都有所收获。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亲身体验的事物会越来越多,这些所体验到的事情和留下的印象一起构成了我们一生的经历。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学习需要体验式探究;教学需要构建体验式探究教学模式。
2.什么是体验式探究教学模式?从尝蚯蚓说起
著名语文教师陈钟梁先生在美国听了一节小学的自然常识课,题目“蚯蚓”,按照我们国内的教法,一般是老师先板书“蚯蚓”然后出示“蚯蚓”的图力或投影,再介绍身体的特征,最后讲讲它对人类的益处。
美国的老师怎样上这切课呢?
一上课,老师说这节课上“蚯蚓”,请同学们准备一张纸,上来取蚯蚓。同学们捏着纸纷纷上讲台取蚯蚓。比纸片上滑落下来,学生们推桌子、挪椅子地弯腰抓蚯蚓,整个教室顿时乱成一团,老师却一言不发,站在讲台边冷眼旁观。课后老师对我说,上了一节“蚯蚓”课,课后,假如学生连蚯蚓也抓不住,那么这节课还有什么意义。
同学们抓了蚯蚓回到座位后,老师开始了第二个教学环节:请问学生们仔细观察,蚯蚓的外形有什么特征,看谁能把它的牲征最后补充完整。经过片刻的观察,学生们踊跃举手。
生:虽然看不见蚯蚓有足,但它会爬动。
生:不对,蚯蚓不是爬动而是蠕动。
师:对。
生:蚯蚓是环节动物,身上一圈一圈的。
师:不错。
生:它身体贴着地面的部分是毛茸茸的。
师:对,你观察得很仔细。
老师,我刚才把蚯蚓放在嘴里尝了尝,有咸味。
师:太好了。我很佩服你。
生:老师,我用线把蚯蚓扎好后吞进了喉咙,过一会把它拉出来,它还在蠕动,说明它生命力很强。
此时教师的神情变庄重起来,激昂地说:“完全正确!同时我还要赞扬你在求知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这种勇敢行为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同学,我远不如你!”
整堂课结束了。如果就这堂课把我国和美国老师的教法作一个比较,哪种方法让学生学得有趣、生动,对蚯蚓的体验更深,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有了上述教学案例,相信我们不难理解什么是体验式探究教学模式了。
“体验式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特征及发展规律为依据。以营造成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前提,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去深入体验、探究过程为基本特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个体发展需要为核心,以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积极、主动、愉悦地体验、探究活动。这种教学模式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愿望,促进学生个体发展需要为核心,以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积极、主动、愉悦地体验、探究过程为基本特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主动体验、主动探究、主动发展机会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3.体验式探究:新课程的价值追求
体验式探究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一切问题都是人们在活动中发现并解决的。体验式探究学习方式不仅要求人体内部活动积极参与,而且人体主要器官的处显活动呈活跃进状态,使口、眼、耳、手有机配合,产生动作的综合效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各类活动和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种种学习感官都有动起来,这有助于学生及早进入学习班状态,从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问题,比如实行差异教学。
为了使所有的学生能参与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群体差异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施教,学生则根据自身的基础和能力,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从而对教师的教学做出不同的反映。这样,学生都参与了。由于他们体验的深度不同,因而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质量水平也不一样,然而,他们都在体验中得到愉悦,在探究中得到提高,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体验式探究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能力。在知识增长日新月异,试图拥有知识已经完全没有可能的,今天,怎样获取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无疑比拥有具体知识更为重要。要求学生具有学习的创造性,就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标和任务,运用已经获取的知识和以经验,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去体验,发现和掌握新的知识,分析和探究问题,实际上这就是创新折能力。
学生学习的过程,既是一个体验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究的过程,还是一个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过程。一切都在体验和探究中发生。这样的学习方式,这样的课堂教学,远比被动地从老师那里获取现成知识实惠得多,这对学生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体验式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装勇于实践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验和探险究就一种“劳动”。这种“劳动”既是具有学习特征的思维活动,也是具有学特征的动手操作的活动。课堂教学法中,教师设计种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引导学生装动手动脑,使学生内部和外部感官有机结合,而且在体验和探究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4.体验式探究教学模式的教育理论基础
卢梭的感觉论。卢梭认为,“我们真正的老师是经验和感觉”。这是明确地告诉我们:儿童应从经验中学习事物,而经验主要来源于“体验”。
斐斯泰洛齐提出:教学必须依从儿童的自然发展顺序展开,强调多官学习的重要性,认为”追究一个事物的性或外表所用的感官愈多,你对事物知道的也愈正确。
杜威同样认为,教育应以儿童及其活动为起点、目的,中心,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参与活动的的过程中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去“体验和探究”。因为经验都是由“做”(体验和探究)得来的。
陶行知提出了“教学做合一”,“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论断。
5.体验式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课例
下面是我校青年教师唐正老师采用体验式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课例(片断)。
课题:力的分解。
体验活动一:学生端两张椅子放在水平地面上,中间用轻绳连起来,每把椅子上各坐一名又高又胖的男生,然后请一名小个子女生在绳子中间用力拉绳,这名女生好像没有多大的力就把坐有大质量男生椅子拉动了。观察其他学生的表现,发现这些学生感到很惊讶,认为这名女生没怎么用力,竟然把两名大男生都拉动了。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唤起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体验活动二:不给学生任何限制,同学间可以自由组合,把手中的橡皮绳子一端固定,要求把橡皮绳的另一端拉到某一固定点。通过这一体验活动,学生自已容易就得出了“力的合成是唯一的,力的分解却不是唯一”的结论。
探究活动一: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与水平方向成一定角度向上的拉力作用。学用实验探究斜向上的拉力究竟能产生怎样的效果。
探究活动二:物体放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探究物体的重力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三个同学一组,学用木块,泡沫,书本等材料,亲自动手操作探究。
课题探究一:从桥梁,建筑工地的塔吊中抽象出力学中模型
课题探究二:石拱桥,拱形城门坚固性探究。
6.体验式探究教学模式的操作策略
体验式探究教学模式的主要操作策略是活动。从活动的层次上可分为以下四种策略。
尝试活动策略。传统的教学模式,先由教师讲解,把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再做练习,把教师讲解的内容巩固消化。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出来,而尝试教学则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由学生装提出问题,也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依靠自已怕努力,自已去初步解决问题,再由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体验活动策略。体验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与个体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体验学习,认知学习是人类最基本的两种学习方式,认知旨在发展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体验则不仅对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帮助,而且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探究活动策略。人的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教学活动中,探究比解释更重要,激起兴趣比召唤更重要。探究是学生的主动思考,它完全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已的经验和兴趣来调控,从而达到对意义的领悟,最终独立完成发现知识的过程。其基本过程是:先给学生材料,再让学生在操作和观察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掌握新知,获得发展。
创造活动策略。创造是人类社会以最基本的属性,是人类生存禀性,创造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最高境界。创造活动包括重新发现概念和原理,归纳有关规律,自已制作模型和教具,自已规划和组织专题研究,自行开展创造性活动。
第三篇:高职教育中项目教学法的探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 项目教学法
论文摘要:本文以项目教学法为基础,探讨了其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进一步分析了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在高职教育中应充分体现职业和岗位的特点,培养目标和定位都要适应本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但是,目前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经过几年的在校学习,毕业后却找不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这固然与市场需求有关,但许多院校现有教学模式培养的人才质量不能满足市场的用人需求才是关键。怎样达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已成为我们必须深思的一个问题。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引入势在必行,其中,项目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方面显示出其明显的效果,我院有很多学科已开始采用。
一、项目教学模式的分析
(一)项目教学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教和学的模式,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该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工作法,在学习运用专业知识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即在一种近似真实的社会职业交往中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经营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充分发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和创造意识,提倡学生注重新技术、新理念在生产与操作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项目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传统的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比较注重显性知识的获得,忽视学生的主动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结果导致学生毕业后空有一堆理论,不知如何运用。项目教学模式服务于课堂理论教学和现场教学,让课堂的理论教学紧扣企业生产项目的实际,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已有技能和知识的能力,突出“必需为先、够用为度、学为所用、学能所用”的原则,突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教师居于主导地位,是学生学习的灌输者,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项目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融入其中,用经验去引导和启发学生,鼓励学生提出新见解。通过案例教学,吸取他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真实环境中,学习如何把理论联系实际、宏观与细节结合的原则落到实处,进行具体实践问题的解决。
二、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在进行项目教学法的设计时,要做好三个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由以课本为中心到以项目为中心的转变;由以课堂为中心到以实验情境为中心的转变。
基础性知识的学习是项目教学的基础。基础性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疑难概念和实验技巧。当然,学生不仅仅是为了概念而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概念和原理是理解和找到解决项目中遇到问题的途径。
项目的选择是成功的前提。项目的选择要以教学内容与企业软件开发模式为依据,结合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既要与书本的知识紧密结合,又能使学生了解企业的运行机制,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还要有一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既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又可以创造发挥。项目最好能贴近学生生活,能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有限的时间内进行调研。同时,项目难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不要盲目追求大、追求难。将项目划分为若干个模块项目,每个模块项目又划分为一系列的实验项目,可配合教学过程循序渐进。
项目要被大多数学生喜爱,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项目结题后,教师要制定一个标准,公平准确地对各个学生进行评价,重点应考核学生应用知识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项目教学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很多学科中已开始实施,下面以项目教学法在VB.NET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阐述其实施过程。
VB.NET是我院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中,我们尝试采用项目教学法。我们确定的项目选题为“图书馆管理系统”,包括系统管理、书籍管理、借书管理、还书管理和信息查询。本选题接近学生生活,便于调研。在具体项目实施时,采取团队合作方式,教师根据搜集的学生信息,按照学生知识结构、性格等方面互补的原则协助学生分组,每组6~8人。课程开始初期,各小组都能积极到图书馆进行调研并作出需求分析。
各组学生根据系统功能进行了分工,争取每人都有事可做,能参与其中。教师在对课本知识进行讲解时,从项目着眼,从项目中抽取的案例出发,讲解知识点,能及时地引导学生把新学到的知识应用到项目中去,鼓励小组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和技术探讨。随着课程教学的推进,学生对本课程的知识的掌握也由零星趋向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极大的提高。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进行指导,全程跟踪参与项目,观察学生的技术表现、工作态度、协作精神、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并多次进行阶段性验收,让学生对阶段性成果进行自评、互评,教师也从正面给出中肯的评价。到学期末,对学生项目进行综合验收。
四、加强项目教学法在实践中应用的对策
(一)注重教师培养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实践指导能力,所以,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推进培养和培训的一体化进程。这几年,我院每年都派相当一部分教师出去参加培训或深造,鼓励教师到企业实习锻炼,实践操作技能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二)注重教材的选择
项目教学法对教材的要求很高。由于现行的教材基本是根据学科知识体系进行编写,教师实施项目教学法时,不能够完全按照教材一章一节地讲授,所以要求教师能紧密结合教材自行设计教学,有条件的可以适当编写教材。教材应体现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与职业能力并重的理念,在开发的项目中把相关知识体系讲清楚,能对学生的项目开发提供一定的指导。
项目教学法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应用的时间还不太长,但从教学效果来看,项目教学法较之“灌输式”以及案例教学法更有生命力,它可以填补学生在掌握理论与实际运用中的鸿沟。我们将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使高等职业教育能够适应市场要求,实现培养实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袁纳新.计算机课程项目教学模式研究.信息技术,2005.[2]姚春玲.计算机项目式教学模式的探索.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3]蒋庆荣.以项目教学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与实践.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蔡勇,李菁芳.以“项目教学法”促进“软件工程”教学.计算机教育,2007.
第四篇: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五步教学法”探究 1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五步教学法”探究
【摘要】随着科技、信息的发展、新课程的实施,时代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了。然而,语文课堂也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以教师为主角的语文课堂已与当今时代不相容,取而代之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课堂新模式。课堂上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主动探究、调动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让学生观摩、体验并进行概括和总结;让学生通过课内外联系,联系生活实际巩固所学知识,已成为当今课堂的主旋律,这便是我们盼望已久的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课程标准 语文教学 激发兴趣 思考交流 归纳总结
肖川博士曾说;“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所,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 一个好的教育环境的创设,不仅能让学生乐于学习、勇于创新、全面发展,而且影响着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而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是课堂文化的创设者。每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有动人的“故事”发生,随着课程改革的新教育浪潮的推进。老师们成为了“故事”中的研究者与探索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积极投身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去,为语文教学的推进而努力,是教师应尽的职责。下面就自己在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亲身体验谈谈个人的体会,与大家一同探讨。
所谓“五步教学法”,即“启、探、思、结、练”五大环节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一、启:即开启动机、激发兴趣
布鲁纳曾说:“学习是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巨大动力,是促进学生乐学、好学的先决条件。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知兴趣。当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地去探究。而兴趣的产生,源于教师课前精心准备的学习情景。它包含许多方面,如猜谜、讲故事、播放音乐或影片等。在新课伊始,教师巧妙的几句导语,也可以是学生产生兴趣和积极探索的诱因。一上课就让学生在认知上、情感上和意识上予以高度专注,制造悬念,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内容的探究兴趣。例如:在教学《王几何》时,可以以谜语方式导入: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请听:今日栽桃明种李,照亮学生燃自己。头戴眼镜手握笔,清早就来晚才离。(猜一位职业人---教师)。从上例可以看出,谜语导入法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充满神秘的话语,可以让学生精神振奋。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老师就可以顺势导入新课。
二、探:即合作探究
这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因合作学习是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使学习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过程,从而成为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
在合作探究学习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有效地帮助和引导,并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加以解决,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并能从情感体验中获得知识。例如在教学习作“刻骨铭心的爱”时,可以先这样导入这样一个故事:“1999年10月3日,贵州马岭河峡谷发生一起缆车坠毁事故,当载有上百人的缆车突然下落时,一对年轻的夫妇用双手紧紧向上托住自己年仅两岁半的儿子,结果双亲身亡,而孩子获救了。在生和死的瞬间,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他们用双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这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父母的爱。”当学生的情感之门被打开时,我想,这次作为对学生来说就不那么难了。让他们分组探讨、合作交流,得出生活中类似的有关刻骨铭心的爱就在我们身边,最好,让学生动手实践,把自己的情感通过文字流露出来,让习作内容更有情感。从学生的探究及习作过程中,我感悟到:最好的教育一定来源于感动。我们当老师的也应该让情感融入课堂。在课堂上孕育着情感的种子,催发情感的幼苗,形成情感的潮涌,使学生被真情浸透,获得高峰的体验,从而完成心灵的装备。
三、思:即思维的活动 苏赫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获得聪明。因此,我们主要的努力就不应该仅用在记忆上,而应该用在思考上。所以真正的学校应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必须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在教学中,教师努力的方向是对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智慧教育。而作为实施智慧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就应该成为学生智慧的舞台。学生在智慧的课堂中,兴趣得到激发,探究的欲望被激活,学生在智慧的课堂中,体验到求索的愉悦和求知的快乐。师生的智慧之花会在互动与对话中绽放。因此教师要改变以示范、讲解、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首先,要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可能隐含的教学规律,并在全班进行交流。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可采取合理分组。一般来讲,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借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培养学生乐于钻研、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四、结:即归纳总结 俗话说:“编筐织篓,贵在收口。”善于总结是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既然教学活动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的活动,是学生之间经过思考,合作交流得出的有关语文规律的过程。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比如在教学《看云识天气》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结合课文内容,通过小组合作,再小结课文内容: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具体生动地介绍了云的形态、变化及天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告诉我们具体如何看云识天气。这样从动脑、动口、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改变传统的课堂中教师一味包办小结的教学方法更有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教师是学生语文学习活动 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五、练:即巩固训练。
这是让学生通过课内练习和课外练习相结合的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活动的过程。我们知道,任何一门学科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服务实践,也就是说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语文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整体水平出发,从学生的真实情感体验和人生积淀出发,从学生把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去。如教学完《走一步,再走一步》可以布置让家长参与的作业:
1、小练笔: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有什么经验教训?写一片段或短文。(学生做)
2、回去后请家长阅读这篇课文后写读后感(目的是让家长明白中国与西方国家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引导方式,这也可以让家庭教育成为语文教育的外延,让学生更能有效地得到课后的巩固训练。)
另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把握“层次性”原则,做到“基础型”、“能力型”、“提高型”三结合:“基础型”、可保证双基的落实,使全体学生能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全面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力型”、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型”为部分优生创设了广阔的思维发展空间,在这里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创造性可得到很好的培养。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过程是“启、探、思、结、联”的有机结合,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交往的互动过程。语文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合作、交流、总结,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乐于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去创新与实践,从而让学生形成自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作者:肖川 出版社: 岳麓书社
出版时间:2002-06-01 版
:《教育过程》出版社:作者:布鲁纳 出版社:文化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1年出版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作者:苏赫姆林斯基 出版社: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月:2000年1月
第五篇:新课程背景下的“新五环”教学法(模版)
新课程背景下的“五点尝试”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和数学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那么,具体的课堂教学就得打破窠臼,立异标新,学生获得亲身参与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施教者在课堂教学法方面须与之相适应,通过多年的实践笔者总结出以:“引、导、论、练、结”为主要环节的“新五环”教学法。
“新五环”课堂教学法,突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主体参与和自主发展为教学目标,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新五环”课堂教学法,教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新五环”课堂教学法的基本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
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疑,巧设悬念,对营造清新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思维灵动极为重要,常用的方法有:提出问题,设问引思,复旧引新等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需要因课而定,必以牵动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目的,为新课的导入铺路搭桥。
<二>导入目标 自主探索
学生的求知欲望之门被撞开之后,教师得以紧凑逻辑的术语,让学生立即明确学习目标,做到透明教学,带着对新知识的质疑,对教 材进行预习,对问题着手探究,老师还有必要步步设疑,环环相扣的提示,让学生向重点挺进,对难点攻击。以教师的“无为”造就学生的“有为”。
<三>合作交流 小组讨论
“重过程”是新课标的另一个特点,所谓重过程就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的的重点放在知识形成的流程中,放在提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不放过每一个小节,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决的流程,合作探索问题的结症,将是每个学生的认识得以洗礼和鉴别,这样使学生既长知识又增才干,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拓展和培养。
<四>练习巩固 精彩展示
对学生探究的结果,要求老师作及时、科学的肯定,并将探究而来的科学规律在练习中得以巩固,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老师设计的练习题须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和技巧性并进行展示评比,作以适当的肯定和鼓励。将学生的成就感和进取精神延伸到其他学科,以至到学生的终身发展,<五>小结评价 反思延伸
课堂小结是梳理知识的必要流程,不梳理会冲淡探究成果,很难以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先让学生谈学习体会,学习心得,谈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再由老师归纳梳理,并需老师设计出与下一节课有关的内容的反思,使知识网络不断扩展,以加深印象。做到继承与发展的和谐统一。
综上所述,“新五环”课堂教学法,是操作性强,对老师专业素 质和边缘知识要求较高,教法灵活,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让我们在新课标理念要求下,继续探索新的教法,将新课标理念渗透到每一节课中。
新课程背景下的“新五环”教学法
学科:数学作者:马进良单位:广河县王家小学
杜令平
2010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