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管理中师资专业化探讨论文(★)

时间:2019-05-15 11:19: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特殊教育管理中师资专业化探讨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特殊教育管理中师资专业化探讨论文》。

第一篇:特殊教育管理中师资专业化探讨论文

摘要:当前,教师专业化的思想已经成为潮流,在此思想的推动下,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问题也是越来越得到重视。文章将教师专业化的特殊教特点以及教师专业化一般概念综合起来,并且在这个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特殊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分别是恪守职业道德、掌握科学系统的知识、具有充分的专业自主权以及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对当今我国特殊教师师资培养的目标及模式,还有在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专业化的角度进行了审视,并且提出了几点相应的政策,分别是完善培养目标、增强课程实用性、课程分流和分层、加强培养行动研究能力等等。

关键词:专业化;特殊教育教师;特教师资培养

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教育的有效性。因此,在教育发展和改革进程中对师资的培养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当代教育研究中主要的思潮之一就是教师专业化。虽然对于教师专业化的可行性还有很多人持怀疑态度,但是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市场需求已经由普及转变成提高质量,所以,为了普及教育而扩招的很多教师,并不具备专业化教师的素质。那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要制定统一规范的从业标准,实行教师职业专业化以及教师执照上岗。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特殊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在目前特殊教育的起步比较晚,开展师资培养也比较晚,但是在我国落实特殊教育发展规划中,建设一支高质量、高数量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就是一个关键措施。

一、课程分层

应当分出层次来进行特教师资的培养,要根据障碍类型在特殊教育公共课的基础上在分出更加细化的专业课程,这样可以将课程的可操作性及针对性都很好地增强。公共课室所有学生都应该学习的,但是在一段时间以后就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分流,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细化的一些专业进行跟深入的学习,从而培养实际工作的重要能力。对于分类问题也是存在争议的,有些人认为分类会造成专业范围狭窄,在学生中出现不了解的情况就会无所适从,即使是了解的多么细致也会在实际教学中遇到很多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所表达的就是希望特殊教育教师能够具有解决所有特殊问题的能力。但是,我们要了解,有很多方面都包含在儿童的身心发展的范围中,不可能有人能够深入了解所有方面,追求广度的情况下就要牺牲深度。那么教师在没有专长的情况下,可能对所有问题都无所适从。相反教师如果某种障碍类型十分精通就可以负责这方面的教育,在发现其他方面需要时,就可以对别的教师进行求助,通过合作和资源共享的方式来实现全纳教育。试想一下,一个团队才能完成的特殊儿童教育,一个教师怎么可能完成。此外,不论对某方面了解的多么深入还是会遇到问题,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不能因为这一点就认为学习已有知识的意义是不大的。当然,根据传统意义上对儿童的标签来分类并不是我们所强调的分类原则,应该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方面或者障碍类型来进行分类。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美国就已经针对某种障碍开设特教师资的培养课程。

二、培养研究能力

行动研究是教育行动实验者在真实的教育教学中进行的研究,其目的是为了解决教育的一些实际问题,行动研究被认为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育活动客观化的重要途径。在某种程度上,特殊教育教师更需要培养能力还有行动研究的意识。第一,教师因为儿童特殊教育各种不同的需要,可能随时遇到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探索、研究的能力就很难正确自如的应对。所以,教会教师在实践中发现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培训课程中最急需进行的工作。特殊教育教师通过行动研究对于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不断的反思和调整,并且提升教育活动的科学性,最后时限专业知识的持续进步。第二,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的进行,除了个体素质的提升之外,社会的尊重和认同对于特殊教育事业也是非常重要及必要的。所以,俄日了提高这一项崇高事业的声望和地位,就需要社会各界民众,特殊教育教师,特别是特殊儿童的家长一起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实用性的增强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实际的工作能力是通过一定的实地训练形成的,而不是仅仅由理论知识转化而成的。特殊教育教师为什么要冠上特殊这两个字,就是因为所面对的学生都是一些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儿童,这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适当的教育策略就是教师的重要任务,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是专业化的基础和依据。所以,一定要把对实践能力的重视体现在培养特教师资的课程中,要以实用性为原则来安排课程的内容,还要保证实践课的一定比例。总之,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任务很重,要走的路也很远。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及时对师资的培养,必须要把课程设置进行完善,培养健全的体制,明晰培养的目标,这样才能使教师的素质达到专业化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丁勇,陈岳.特殊教育教师培养目标、课程与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5,(01).[2]申仁洪.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特殊教育师资培养范式转变[J].中国特殊教育,2014,(04).

第二篇: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转变论文

摘要:特殊教育师资培养问题一直是特殊教育发展过程中讨论得比较多的问题,也是难以解决的问题,自1874年我国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成立直到现在,我国的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一直以特殊师范教育为主。但是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在终身教育以及教师专业化等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带有一次性、终结性的职前教育特色的特殊师范教育面临着严重的困境。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因此。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需要转变为以特殊教师教育代替特殊师范教育。

关键词: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师范教育;教师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特殊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特殊教育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受教育人数逐年递增,对特殊教育师资的需求量急剧增加,特殊师范教育成为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的主体。中等特殊师范、大专和本科学历层次的特殊师范教育培养格局逐步形成。特殊师范教育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但在新的时代背景中也面临着困境与挑战。基于专业化发展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成为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新模式。

二、特殊师范教育培养模式及面临的时代困境

(一)中等特殊师范教育模式。我国中等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和部分普通师范学校的特殊班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毕业后分配到各类特殊学校、特殊班担任教师或负责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辅导工作,这种模式侧重对学生的基本功训练.能使学生较快进入临床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长于设计并完成单科课堂教学,具有学科教学能力。然而,该模式虽然注重了特教师资的方法能力,但培养出的师资教育教学理论广度不足,教育观念、教育判断力及把握完整、系统的教学活动能力有限。

(二)专科特殊师范教育模式。专科特殊师范教育模式中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五年制专科.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另一种是三年制专科,主要招收高中毕业生。

五年制专科的培养目标十分明确,主要是为特殊学校培养具有大学专科程度的,能胜任盲、聋、智障等特殊学校教育教学的教师。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五年制专科的培养模式逐渐显露出弊端,学校生源越来越差.培养出来的师资学历层次低.学生就业困难。三年制专科特殊师范教育模式以参加高考的高中毕业生为,按未来教育对象的障碍类型划分.培养有重点倾向的特殊教育师资,使他们既要具有关于特殊教育的理念与满足课堂上学生特殊需要的知识技能.又要具有从事特殊学生培养的各种关键能力。三年制的师资培养模式提高了生源素质,缩短了培养周期。可以培养较多的高素质的特教师资。但是,该模式也有其不足:三年的时间里,学生既要了解普通教育的知识原理,又要掌握某一类儿童教育的方法、知识、技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学习如此多的内容,难以真正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

(三)本科特殊师范教育模式。本科特殊师范教育模式的招收对象仍然是高中毕业生。但生源素质优于专科,其学制为四年。该模式是在综合性大学设特教学院或师范大学设特教系培养高等学历的特教师资,是众多国家普遍采用的模式之一。

此模式的优点在于:培养的师资具有较强的教育心理基本理论与知识,具有一定特殊教育观.较能从宏观上把握特殊教育,教育教学方向感、判断力较佳。然而,这种模式培养出的师资虽然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但是由于没有具体的学科课程准备,他们无法有针对性地胜任特殊教育学校的任何一门学科教学。另外。本科特殊师范教育毕业生的临床实践不足.进入教育教学实践需较长时间。因此,各国都在探索进行改革,积极增加学生的实习时间,以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特殊师范教育的发展,适应了当时的特殊教育发展状况.对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是在新的形势下,其培训理念和培训方式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和挑战。伴随人类教育的进步,特殊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涌现了大量的新的现代特殊教育理念。诸如“回归主流”、“全纳教育”、“一体化教育”、“个别教育计划”、“融合教育”等等。第二,特殊教育的范围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特殊儿童已不再局限于最初的盲、聋、智力障碍.而是扩展到各种问题儿童,包括学习问题、情绪问题、行为问题、自闭症、多动症、言语和语言问题等等。第三.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技术、教学传媒和教学手段的采用.使传统的特殊教育教学手段面临种种诘难和严峻挑战。特殊教育的发展对特殊教育教师不仅提出了数量上的要求还包括更高的素质要求:要有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还要有积极应对教育对象扩大、教学手段变化和各项改革措施的素质,有主动关注特殊教育前沿研究成果、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合作研究,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化和群体专业化水平的意识和能力。这些要求使得传统的特殊师范教育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无论是从具体的操作系统,还是在观念层面上都已经无法满足现时代特殊教育的发展需要。因此.特殊教育师资培养需要一种新的模式。即教师教育。

三、基于专业化发展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

197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35届国际教育会议上,英国的詹姆士·彼得提出了“师资培训三段法”的设想。他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接受三个方面的教育:教师的个人教育、教师的初步训练、终身教育,与此相应,教师教育则包括三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一个是个人教育环节,即个人所受的中等及高等教育;二是教师初步训练环节,即在个人教育环节的基础上进行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育实践,直至成为合格教师:三是在职继续教育环节,这是前两个环节的补充和继续.它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全过程。这样,教师的职前培训——人职教育——职后进修三个阶段便连成了一个整体。将教师的教育过程视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终生教育过程,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成长,而且符合终身教育的思想,也是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充分体现。它带给我们的思考就是:一次性、终结性的师范教育培养模式变为了连续性、终身性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职前教育不是全部,而是起点和基础。教师教育不仅要有好的起点和基础,也要有不断发展的未来,要用职后教育深化职前教育。在我国2002年在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问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第一次埘“教师教育”给予了相对完整的诠释:“教师教育是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的职前培养、人职教育和在职培训的统称。”其中,也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一般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两者是同义,是指教师内在专业性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既包括教师的学科专业性发展,也包括教师的教育专业性发展.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是通过专门培养培训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师专业发展所需要的师德、知识、技能与能力及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养.从而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或者优秀教师,并随着社会与教育的变革而持续发展的过程。一名成熟的教师需要长期的专业培养和练习.通常要经过三个时期:一是职前学习期,主要是学习学科知识和教育原理;二是初职时期,约2至3年,在学校中经过老教师的指导和实践锻炼,逐渐融人教师的角色;三是成熟阶段.约需要3至5年,通过自己的教育实践,不断反思,逐渐熟练地把握了教育教学的技能和技巧。成为一名成熟的优秀教师。这种规定已经充分展示了特殊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内涵。特殊教师教育一体化奠基于终身教育思想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特殊师范教育的职前终结性不同,它把职前教育、人职教育和在职教育融合为一个连贯的整体。使之构成特殊教师的终身教育历程和职业生涯发展进程。

四、对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与设想

(一)职前教师教育专业发展模式。近年来,国外关于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最大的亮点是大学与学区合作伙伴的建构模式,该模式目的在于提高新教师的各种技能、能力,更好地适应班级教学。这种计划的创新之处在于强调大学与中小学之间建立专业发展学校,有专家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一种培养教师的新型方式。

在我国.一些综合性大学探索采用了非定向师资培养模式(例如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这种模式是指由综合性大学的特殊教育学、教育学、心理学和医学等专业为特殊教育培养师资。该模式的优点是能从宏观上把握特殊教育,提高教师的教学判断力和教学方向感。缺点是临床实践不足,实际工作能力不强。因此,各国都在探索,进行改革,积极增加学生的实习时间或开办临床学校,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定向与非定向特教师资培养模式走向融合是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大趋势。

(二)职后教师教育专业发展模式。

1.校本培训模式。该模式是一种有效、经济、灵活的教师职后教育方式.是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的主要模式之一。该模式可让受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老教师或者专业骨干教师带领.学会特殊教育方面的专业技能和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既不受规定课程教材的影响,又能避免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端,让受训教师在实际的实践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2.交互式培训模式。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委托辖区内师资水平高、教学条件好、特殊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操作、运用等方面做得较为优秀的特殊学校承担对辖区其他特殊学校教师的培训工作。这样,不仅可以让受训教师在轻松的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长处,学会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还可以让示范校能从中吸取好的建议.把示范校的榜样作用发挥得更好。交互式模式的运用.可使培训与受训者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关系。

3.研究型培训模式。特教教师的培养要注重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特殊学校的教师大都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但却缺乏相应的教育研究能力.因此。在教科研培训中,可指导教师根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存在问题、所收获的成果、教育热点问题等确定课题进行研究.通过不断开展课题研究,提高特殊学校教师的教育和科研能力。

4.短期培训模式。各种短训(速成)班应是培训师资的重要途径。高、中等特师设有的特殊教师培训中心、师资培训部可举办各种形式、期限的提高班、特殊班或领导干部培训班,分别对转岗、新上岗(未接受特殊教育培训)的特殊学校教师、教师骨干或领导干部开办培训班。此外.特殊学校教师还可通过参加当地的普教育的教师进修、夜大、函授、业余教育、由群众组织或其它机构等(如残疾人联合会等)不定期举办的各种学习班、研讨班等形式接受培训。

5.远程培训模式。对特殊教师的职后培养还可以采取远程教育的模式。远程教育的优势在于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将大量的信息展现在受教育者面前。它通过实时与非实时的授课系统、课后辅导、答题、作业、自测等,让受训的特殊学校教师.能打破时空限制.及时接受最新的、丰富的特教信息和知识,在特殊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和丰富的地区之间能相互联通,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具有双重属性:既是一种职业,又是自己的一种生活历程和生命存在.既是帮助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同时又是自身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因此,特殊教育教师的成长是个终身的过程,是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它不仅要求通过职前教育为其专业发展奠定基础,更要求通过职后的不断学习和教育来促进专业的发展。从终身教育理论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出发,终身化的特殊教师教育面临着“三个转变”.即从阶段性的师范教育向终身化的教师教育的转变;从职前职后分离的教师培养培训机构向终身化的教师教育机构的转变:从职前职后脱节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向终身化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转变。凶此,特殊教师教育培养机构与特殊教育机构要加强伙伴关系,共同落实教育理论,促进教育实践,另一方面特殊教育实践工作者也要自觉地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和理论品格,以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第三篇:浅谈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浅谈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摘要】: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关系到特殊儿童受教育的质量问题。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包括教师所应有的共同素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方面,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构成落差较大,在专业化的认知上也存在误区,所以特殊教师个人综合水平的专业化培养是十分重要和具有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特殊教育 教师 专业化

一、特殊教育的专业化

教育需要专业化,特殊教育更需要专业化。这是因为特殊教育儿童大多数在身心发展的某方面存在障碍,身心障碍的学生因个人智力程度、生理障碍程度的差异,致使任教的老师很难使用统一的教材与课程来教学。普通的教育设施、内容、方法不能满足他们的教育需求。注重个别差异,并以康复治疗取向,强调责任与绩效,鼓励多方合作参与等等,这些都是特殊教育专业要求。特殊教育是一项整合医学、教育、心理、社会等元素来共同完成的工作。它要求特殊教育教师不但需要有系统性的知识,还要有更具针对性的知识来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教育服务,例如评估鉴定知识,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的知识,各种灵活的教学策略知识,行为改变知识等。特殊教育需要教育学、特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医学等多学科的参与,且这种参与不是各学科知识的简单相加,而是以儿童的教育需要为中心进行更高水平的整合,以使特殊教育者能在此基础上为特殊儿童提供适当的教育,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这就要求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要在专业理念(专业态度、教育理念、专业道德)、专业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实践性知识)、专业能力(特别在学科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反思能力和课程能力),还有专业伦理、自我专业意识等方面有不断的发展,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以适应新形势对特殊教育的要求。

二、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要求

特殊教育专业化要求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要有更高的专业水平。但目前的现实是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学历层次普遍不高,原因是特殊教育在许多地区不被重视,所建立起来的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也多是从普通学校“筛选”而来的,特殊教育学校的师资专业水平急待提高。

特殊教育的对象多属于弱势群体,特殊教育的产生是为他们争取平等的公民权利,因此特殊教育教师不仅是教育者,更是许多障碍者利益的代言人和维护者,为他们的成长和最终融入社会提供服务,并对此负有深深的责任感。在一般人眼里,特殊儿童的残疾或障碍或许更加显著,但特殊教育教师要学会去发现儿童有什么,能够做什么,而不是他们没什么,不能做什么,成功的特殊教育应是一种高期望值教育,教师对自己职业的意义和价值充满信心。特殊教育是一项艰苦繁杂的工作,教师必须具有深刻的责任感和坚实的职业信仰,才能将它顺利推进,职业道德对于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十分重要。特殊教育教师传授的不单是知识,还有道德、审美、智慧、伦理。

三、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障碍

有调查结果显示,有50%以上的教师对从事特殊教育持“不乐意”的态度。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目前特殊教育还得不到社会应有的重视,不论是从学校建设、还是设备的投入、经费投入,这大大阻碍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二)由于对特殊教育的意义认识不足,对特殊教育也缺乏一个完整的独立的评价体系,对特殊教育的绩效评价,往往参照于普通学校,考了多少高分?出了多少名人?没有,一切免谈。

(三)大部份教师非本专业毕业,觉得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从事工作很吃力,特别是康复专业,在继续教育中又得不到专业化的继续教育;“特殊教育太辛苦了”。所谓辛苦,不仅是身体,更多的是心理压力所造成。

(四)教师资源不足,工作负荷太重,教师疲于奔命;教学设备(包括软硬件)不足,可参考数据缺乏,评量(包括对学生生理、心理和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估)困难费时费力;专业能力不足、缺乏专家咨询等等,都严重阻碍了特殊教育教师教育、教学、教研、科研的进一步发展。

(五)由于对特殊教育这个职业认识不深,有些教师(包括管理者)常会游离于两种状态之间,或认为特殊教育是一个可以糊弄的职业,谁来都行;或认为特殊教育太难,这些特殊学生怎么教也教不会,对特殊教育的前途失去信心。

四、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对策

美国学者克朗顿(P.Cranston)提出“自我指导的专业发展”的观点。从性质上而言,教师的自主发展是一种内源性专业发展,它强调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自主性,要求教师既要有较强的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又要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责任,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目标。可见,教师的自主发展强调教师要有主动发展意向,要将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作为反思对象,其发展动力来自教师内部需求。

(一)精心准备,充实教材

特殊教育学校的教材多样化,教材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把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眼中有学生、心中有目标、手中有方法。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兴趣、需求等,不断提高学生们适应生活、融入社会的能力。

(二)增加阅读量

请教专业书籍是以问题为中心的专业理论学习,在我国的现实条件下,它是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自身解决专业引领问题的可行措施和主要途径。阅读要有选择性,要带着问题去确定自己所需,特别是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或需要提高的方面要重点标记,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变这一现状。通过读书增加自己的间接经验。

(三)充分利用资源

资源问题是制约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目前的资源主要是指网络这样一个快捷而又信息量广的大环境,会给教师带来一种轻松、有趣的心情,有益于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研修的成效。对自己不甚了解的可以到网上查阅,时常参与网上的讨论或研讨,对于自己疑惑的问题也可以抛砖引玉,探索别人对此的见解,以便更好的为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提供有利因素。也可以通过建立个人空间的博客,突破时空的限制在网络上与志趣相投的老师共同研讨特殊教育的问题。

(四)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比较

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成长应该以课堂为基地,可以不断地寻求研究课堂教学的机会,请专业人士或同行听课、评课,在这一动态过程中发展与成熟。也可以认真研究成功教师的课堂,深入实际进行理性思考和教学,找出自己与他们的差别所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积极反思。

(五)课程行动研究

课程行动研究是实践者为了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而进行的研究。它是提高教师课程实践水平的重要途径,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反思性实践能力尤为重要。所以教师更应“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或自己的思考及时做一些课程行动的研究,以课题的形式运行,既可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又解决了实际问题。

五、行动研究促使实践能力专业化的提高

(一)掌握系统的特殊教育领域的科学知识

接受特殊教育的儿童大多数在身心发展的某方面存在障碍,普通的教育设施、内容、方法不能满足他们的教育需求,特殊教育教师需要更有具有针对性的知识来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教育服务,例如评估鉴定知识,制定IEP的知识,各种灵活的教学策略知识,行为改变知识等。特殊教育需要教育学、特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医学等多学科的参与,且这种参与不是各学科知识的简单相加,而是以儿童的教育需要为中心进行更高水平的整合,以使特殊教育者能在此基础上为特殊儿童提供适当的教育,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二)有效地解决特殊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会主席舒尔曼提出的六项专业原则中包括“能在一定专业范围内进行熟练的操作和实践”、“运用理论知识对实际情况做出判断”。美国著名心理学家R.J.斯滕伯格认为专家型教师和“新手”的区别之一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和创造性。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教师也不可能遇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特殊教育教师更是如此。要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更多的是要注意他们的个体差异,所以特殊教育教师所面临的实际教育问题的种类更是繁多。特殊教育教师在掌握了科学系统的知识后,并不一定能处理好各种实际问题,因此想办法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实现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很重要。

(三)有充分的专业自主权

随着全纳教育的推进,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服务通常是由一个团队来完成的,它不仅包括特殊教育教师,如有需要还包括言语治疗师、物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在特殊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还强调家长的知情权和发言权。在这个团队中,成员之间的协作是毋庸置疑的,但特殊教育教师应该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在其中起到协调和主导作用。作为特殊教育的最终执行者,他们应在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后,成为特殊教育问题的决策者,对特殊儿童的成长负主要责任,这是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自主权的体现。另外,专业自主权不仅对教师个体而言,还要求特殊教师群体形成专业组织,建立系统权威的专业制度,包括任职资格标准的制定,特殊教育教师资格的审查,同时为争取特殊教育教师群体更高的收入、社会地位和专业声望而努力。

(四)恪守共同的职业道德

特殊教育的对象多属于弱势群体,特殊教育的产生是为他们争取平等的公民权利,因此特殊教育教师不仅是教育者,更是许多障碍者利益的代言人和维护者,为他们的成长和最终融入社会提供服务,并对此负有深深的责任感。特殊教育是一项艰苦繁杂的工作,教师必须具有深刻的责任感和坚实的职业信仰,才能将它顺利推进,职业道德对于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十分重要。

结论: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程,需要政府和特教学校的正确引领,特殊教育的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特殊教育教师是教师行业中面临巨大挑战和困难的群体,只有通过广大特殊教育教师坚持不懈地努力和追求,实现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专业化,教师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特殊教育事业才能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 扬, 肖 非.试论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中的几个争议问题 [J].2005 , 17(4):47 [2]张悦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与特殊需要教育 [J]中国特殊教育, 2004,(02):51 [3]丁勇.走向全纳: 21世纪世界教育及特殊教育发展的主题和趋势——重读《萨拉曼卡宣言》[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 2006,(01)[4] 金华星.构建一支学习型教师队伍的思考和实践.中国特殊教育,2004,(3):84-86 [5] 王培峰.小康社会视野中的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中国特殊教育,2004,(1):75-78

第四篇:特殊教育论文

“医教结合”背景下听障儿童康复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临沂市康复中心 蒋春阳

摘要:听障儿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听力丧失,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及言语声和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言语障碍,不能进行正常的言语交往活动的特殊儿童。国家对3-6岁的听障儿童实行抢救性康复措施,在此背景下,作为全新康复教育理念的医教结合应运而生。所谓医教结合即是将医疗康复手段与教育方法进行有机结合,在尊重个体差异、个体需求基础上开展的一种全新的康复教育模式,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到我们的康复教育工作中去,对于促进听障儿童健康发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听障儿童 医教结合 康复教育 模式

残疾人康复事业关系到残疾人的切身利益,是残疾人就学、就业、脱贫、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是残疾人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利益问题。残疾人康复工作是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补偿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增强社会参与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残疾人工作的核心和基础。要提高康复水平,关键是残障儿童的康复。作为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基础的残障儿童康复工作更是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医疗和教育原本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为什么要将二者结合起来运用到我们的康复教育工作中去呢?在网络信息时代,各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比比皆是,医教结合也顺应当前听障儿童康复教育改革的趋势诞生了,将教育与康复相结合,引入先进的医学知识和康复手段,融入多种新的相关技术,打破传统的封闭单一式康复教学,多措并举促进听障儿童健康全面发展。“满足一切听障孩子的特殊需要”体现了一种全新教育的理念。关爱尊重每个残障孩子,不能只停留在能上学,而是能上好学。为每个残障孩子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满足他们的康复发展需求,使之融入主流社会,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意味着每一个特殊教育工作者,不仅仅具有一片爱心,不仅仅是从事“慈善事业”,而且必须具备完整的、科学的、系统的、实用的特殊教育专业教学手段和专业康复训练技能,将特殊教育作为“科学事业”为之奋斗。如何对听障儿童进行抢救性康复干预,更好地开展医教结合,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地探索。

一、开展医教结合康复教学关键是培养专业化的特教老师。

1、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医教结合的全新康复教育理念。每位特教老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在教育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康复,有机地把各种康复手段运用到教学中去,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工作。

2、丰富专业知识,学习相关的医学知识与专业技能。

老师们不仅要在我们组织的教学中,比较系统的了解每位听障学生的生理、心理病因和表现症状,还要学习相关的康复教育对策,不断充实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为听障儿童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3、改进教育方式,改变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传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

老师们要积极探索在教学中采取各种辅助手段,比如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结合着图文并茂的声光电等信息,既可以让学生在感官上获得信息量又可以弥补听障儿童在认知经验上的不足,使他们既得到了康复训练,又促进了康复发展,效果比较显著。

4、提高教科研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遇到问题时老师们坐在一起,相互讨论,共同研究,提高了科研能力,解决了一些难题。

二、完整的康复教育模式应包括集体康复教育、个别化康复教育和家庭康复教育三部分。

1.巧妙设计,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集体康复是指在康复机构中,教师在课堂上或区角里,对听障儿童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康复教育过程。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聋残孩子也是如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注重以游戏活动为载体。将每日的集体教学活动融汇贯穿于游戏中来,使他们在愉悦的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技

能、陶冶性情。

2.因材施教,打造个性化的单训课堂。

个别化康复是指在康复机构中,由治疗师利用现代化的训练设备或量表,对听障儿童进行系统评估,并结合其康复中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对其进行个别化的、有针对性的康复教育的过程。由于听障儿童个体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在教学单训课时,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避免单一呆板,要接合孩子原有的认知结构,以他们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注重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对生活的热爱。

3.广泛动员,充分发挥家庭在聋儿康复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家庭康复是指在教师和治疗师的指导下,由听障儿童的家长具体实施的康复教育过程。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并且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最长,他们的动作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而孩子也无时不刻地模仿着成人的一些活动,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是教育的基础。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在聋儿康复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广大家长参与聋儿教育的积极性,形成中心、家庭相互共同教育的合力,进一步巩固康复成果,提升教育水平,促进聋儿全面健康发展。

集体康复、个别化康复和家庭康复三者之间对于听障儿童的听觉、言语、语言、认知、沟通等全面康复发挥着不同 的作用,是不可分割的,必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三、以游戏活动为基本载体,促进医教结合康复教学活动。

游戏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的社会活动,是想像和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是人的社会活动的初级形式。游戏是儿童生命最本真的色彩,我们可以理解:首先,游戏是一种社会性的需要;其次,各种游戏的内容来自周围的现实生活;再次,游戏同社会生活条件有密切的联系。是一种具有多种心理成份组成的综合性活动,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游戏是儿童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是儿童开始学会许多自然的、社会的、智力的基础和概念的途径。作为儿童成长的途径之一,游戏可以提供一个不可或缺的环境来支援儿童认知、身体、心理情绪及社会能力的发展。游戏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游戏活动对于康复也有很大的作用:

1、游戏具有很大的娱乐性,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地参与训练活动。

2、游戏需要学生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有利于感觉功能的恢复。

3、游戏介于纯训练与真实生活之间,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的技能转移到现实生活中。

4、游戏是一种充满乐趣又具有高度的可重复性的活动,有利于儿童反复进行训练,使所学到的技能得到强化和巩

固。

5、游戏活动的最大功能是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四、在探索医教结合的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第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每位特教老师要充分认识到医教结合对听障儿童全面康复的重要作用。毋庸臵疑,教育手段和医学手段都会对孩子的康复起作用,但若将二者结合,则会起到1+1大于2的效果。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第二,可以开展医教结合的课程建设。这种课程是独特的,它兼顾教育和医学模式的各自要求,针对不同听障儿童的身心特点,分门别类地开展个别化的教育及医疗手段,使听障儿童的康复教育达到最优化。

第三,医教结合的师资至为关键。“医教结合”成功与否取决于师资,现在推行的“医生进校园”,医生与在校教师如何衔接非常重要。不妨可以探索医生开展对学校保健老师的培训,让常设的保健老师逐渐成为“医教结合”的专才。

教育的本质在于对人的心灵的塑造。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发展的规律应该遵循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结合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研究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了解影响他们健康成

长的因素,这是开展康复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看到医教结合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特教工作者所认同并在康复教育这一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实践证明:医教结合是深化教育改革,促进特教发展的一条十分有效可行的路径。参考文献:

[1]周红省、刘巧云、宋永宁、黄昭鸣,聋儿语言康复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9。[2]黄昭鸣、周红省,聋儿康复教育的原理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

[3]梁巍,听力语言障碍儿童全面康复教育问答.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1。

[4]丁海东,学前游戏论.辽宁师大出版社.2003。[5]叶澜, 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6]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2012 [7]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聋儿家庭康复教材.2004

第五篇:特殊教育论文

浅谈弱智儿童异常行为的表现及矫正

阆中市特殊教育学校 庞玮

弱智儿童指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低下的儿童,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他们主要表现为发育期内智力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并伴有适应性行为的缺损。这种智力不足是儿童期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并延续终生。弱智儿童由于智力低下,适应生活的能力低,他们往往表现出与常人不一样的行为和情绪特点,大致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冲动、攻击、自伤行为。弱智儿童这种冲动、攻击行为以男孩较为多见。尤其是重度弱智儿童较多,中轻度弱智儿童较少。具体表现为:易怒、冲动、破坏物品、踢打袭击他人,或者辱骂他人,以发泄心中不满情绪;年龄较小的弱智儿童则表现为咬人、咬物、喜欢攻击别人。他们的攻击行为往往找不出明显原因,行为发生突然,具有破坏性。如我班的王某某,经常会不明原因的袭击同学,甚至是老师。有些弱智儿童则表现为攻击自己,如果达不到要求或者满足不了自己的愿望,就会自伤,如:打头、捶胸、自己咬自己、撞头等,他们通过做这些伤害自己的行为来发泄内心的不满。我班的杜某某就是这种情况,当他受到欺负或者自感委屈时,就会以头撞墙,经常把自己弄得头破血流。

二、多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弱智儿童大脑发育不全,智力发展迟滞,大部分孩子注意力不易集中,还有一部分表现为特别多动,男孩更为多见。如邱某某,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容易分心,喜欢开小差,手脚随时要活动着,静坐时间短,喜欢多嘴,老是在教室里跑来跑去,常常会影响其他学生的课堂学习。

三、退缩行为。退缩行为在中重度弱智儿童中表现较为常见。他们说话声音小,胆小害羞,不愿与人交往,表现出一定的自闭倾向,过分依恋亲人,适应学校生活的能力差。如张某某、龚某某、杨某某都属于这种情况。张某某说话声音很小,基本不与学生玩,更不愿与任何人交流,怕水,害怕洗澡。而龚某某和杨某某不但有张某某的这些特点,可能由于家长比较娇惯,对家人的依耐性很强,尤其是杨某某,非常不适应学校生活,每天哭闹,在学校里也不进教室上课,随时跟着班主任老师,要求老师给家长打电话,要回家。

四、性行为异常。正常儿童3至5岁时开始注意两性之间的差别,这就是为什么幼儿园小朋友会模仿成人过家家,假结婚,有的孩子还会说我长大了要娶谁或者要嫁给谁之类的话。这种年龄阶段的男孩子还会对自己的外生殖器特别感兴趣,好奇,时常拿手去玩,但是他们随着年龄增长,大人的教导,道德、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增强,此种行为会逐渐消失。而弱智儿童道德行为意识低,接受能力差,自控力差,所以年龄较小的弱智儿童和一些重度弱智儿童会有玩弄外生殖器的行为,甚至不管时间和地点。有些弱智儿童喜欢抚摸、亲近异性。

五、反社会行为。弱智儿童由于接受正确思想和意识能力差,他们往往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的,没有道德意识,也缺乏规则意识,所以,说谎、偷盗、故意捣乱等行为常常发生。比如他们常常拿别人的东西,不会认为这是偷盗行为;为了引起老师注意,在集会或者课堂上故意捣乱。说谎欺骗成为习惯,这些行为如果不注意引导和矫正,成年后会发展成反社会人格,会与整个社会相背离,甚至会做出损害他人的生命和财产的违法行为,后果严重。

六、异食行为。有些较为严重的弱智儿童会有异食行为。表现为不饿也会捡食垃圾,吃纸片,吃树叶等。这些行为会导致消化系统疾病。

那么,弱智儿童的这些不正常行为应该如何矫正呢?

首先要正确分析这些异常行为发生的前因后果。异常行为出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很多情况下,恰当的行为会被惩罚和强化。由于很多弱智儿童的父母并不懂的如何正确规范这些特殊孩子的这些异常行为,所以才会形成习惯,难于矫正。有一个朱姓女孩,智力并不是很低,但是由于轻度小脑瘫,肢体不是很灵活,父母对她比较娇惯,很多事情不让她自己去做,导致已经十多岁了,生活能力很差,吃饭穿衣都成问题,而且依耐思想特别强,不愿到校学习,每天哭闹着要回家。她能想出许多方法让老师不得不屈服,满足她回家的愿望。比如故意把大便弄到衣服上,甚至弄得教室里到处都是,为此达到叫家长到校的目的。还有的弱智儿童的父母认为孩子先天不足,甚为可怜,所以对孩子生活中过分照顾,百依百顺,导致孩子自理能力差,依耐思想强,个性强势。对于这些弱智儿童的异常行为,老师要制定详细的矫正计划,要对他们有耐心,有信心,有爱心。要把异常行为的矫正当成一个日常化的训练内容。总之,对于弱智儿童的异常行为矫正必须贯穿于学习生活实践过程中,需要详细的矫正计划加以指导,还要选择正确的矫正方法,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异常行为的矫正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当弱智儿童异常行为发生时,要立即把他从这种活动中隔离出来。比如,有学生喜欢捡拾垃圾吃,就得设法消除垃圾,不让他有捡拾垃圾的机会,并且派同学对他时时监督,不让他去捡拾垃圾。通过这样一些隔离手段,让他逐步忘掉捡拾垃圾的错误行为,最后彻底改掉这一不良行为。对于弱智儿童而言,帮他们建立良好的适应生活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朱某某严重不适应学校生活,由此而产生的非常理的行为,如给老师下跪磕头求回家的行为,甚至把大便随意乱抹的行为,单从行为上制止,是没有较好的效果的,也是防不胜防的,只得设法让她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开始要给予支持性帮助,比如让她妈妈尝试给予一定强化物,让她同意跑通学,暂不在校住宿;如果能行,就安排学生成为她的好朋友,并在学习中尽量给予鼓励,生活中给予帮助,让她逐步适应学校的生活。如若不能,只得先陪读,再慢慢疏远,逐步让她适应学校学习生活。建立良好的生活应能力后,再逐步隔离她的一些异常行为,慢慢消除异常行为。

2、正面强化良好的行为。弱智儿童每当做出正确的行为时,就要及时给予强化物,如给予红花,语言奖励,甚至可以是一些零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使良好的行为得以加强。他们就会逐步学会以适宜的行为来获得别人的注意和奖赏。在某种情况下,弱智儿童不明白什么是正常行为,什么是异常行为,他们需要学习适宜的行为。如在课堂上,有些弱智儿童不遵守纪律,爱乱跑乱跳,这时老师如果给以糖果使他安静下来,也许会使他更加乱跑乱跳,其他遵守纪律的同学也会通过乱跑乱跳来获得糖果。所以这时需要做得事就是让他安静地坐下来,给予语言上的鼓励,当他参与到学习中来时,再给予称赞关注或用糖果对他良好的学习行为给予强化,久而久之,这种乱跑乱跳的行为就会被良好的学习行为所替代。

3、取消不良行为。将异常行为的强化物取消,令异常行为渐渐消失。例如朱某某在家时,妈妈会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在家可以无限制上网,看电视,以至于让她觉得家里的生活非常惬意,所以不愿到校学习。于是我就让她妈妈责令其在家生活必须自理,她所提出的要求不能没有原则的满足,上学期间如果不上学在家,不许上网,也不许看电视,让她一个人呆着,就算哭闹也不理她。很快她就认识到在家也不太好玩,还是学校里小朋友多,还有学习活动,有意思,主动要求要到学校里来。只不过开始到校后很快就想回家,回家后家长仍然不让她看电视,上网。很快她就适应了学校生活。再如有一女同学老是把屁股露出来引起老师的关注,老师不去理睬她,而是让另一位女同学不断的把她裤子帮她提起来,慢慢的,她得不到关注,没有了这一异常行为的强化物,她的这一行为逐步消失了。

实施弱智儿童异常行为矫正还要做好记录,以便为行为矫正的研究提供数据参照。矫正行为组成了学生的生活活动,在活动中运用有效的强化物,坚持不懈地做好弱智儿童的行为矫正工作,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行为。总之,只要我们契而不舍,适时给予合适的强化物,就会帮他们矫正异常行为,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适应性行为习惯,逐步具备良好的生活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教育心理学》莫雷著,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2007——8.《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彭聃龄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2004——3.

下载特殊教育管理中师资专业化探讨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特殊教育管理中师资专业化探讨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师资管理

    师资管理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我院外籍专家和外籍教师(以下简称外专、外教)的聘用和管理,提高聘用效益,保证外专、外教更好地为我院教育事业发展服务,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

    论职业教育师资的专业化培养

    . 论职业教育师资的专业化培养 张建荣/王建初 【内容提要】职前培养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职教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职教师资需要具备“双师型”素质和在教学实践中把职业分......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教师专业化是当代教育研究的主要思潮之一。在教育市场需求由普及转变为质量提高的时代背景下,原来为普及而壮大的教师群体的素质还达不到要求......

    特殊教育管理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特殊教育管理”期终论文 随班就读的教学管理 摘要 本文针对随班就读的教学管理,提出了随班就读的课程设置应包括与普通教育基本一致的课程和为随班就......

    专业化管理

    一、《山西省国家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1、指导思想:以促进税法遵从为目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依托,以风险分析和纳税评估为重......

    论文 教师专业化

    浅谈教师的专业发展 厉建阳山东省五莲县街头中学262309 (厉建阳,男,山东省五莲县洪凝镇红泥崖村,学士学位,中学二级教师,联系地址:山东省五莲县街头中学,电话:***, E-mail:wl......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蕲春县农村实验小学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爱岗敬业的自觉性 1、学习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职业道德素质。结合本校实际,在教职工中......

    论高校管理中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初步建立论文

    【摘 要】如今,各高校如何有效实施辅导员系统培训已经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培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如何建立起高校内部的辅导员专业化培训,如何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