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能说会道也吃亏美文
隔壁王大姐能说会道,人缘极好。可近日来她跟我抱怨,就因为太能说,经常吃亏。
比如有一次,王大姐瞧着菜市场里一个熟食摊的酱花生不错,就买了半斤回去。在购买过程中,王大姐又是试吃,又是询问酱花生的制作工艺,还聊到自家早餐常常很单调,只有稀饭配咸蛋。热情的摊老板小高就顺势给王大姐出各种主意,帮她解决难题。
一来二去,王大姐和小高就混熟了。那之后,只要王大姐再想买酱花生或其他熟食,基本都在小高的摊位买。有时王大姐不想买,但小高热情地来一句“今天要不要带点什么呀”,也不由自主地上前购买。
但王大姐说,这些都不是麻烦事儿,因为反正都得吃。
“关键是,没过多久,我就发现小高的摊周围多了很多熟食摊。我好奇呀,心想:和小高的制作工艺相比,那些熟食摊做出来的食品味道是好还是差?价格是贵还是便宜?可想归想,我迈不开腿。你说,我天天只在小高摊位上买,若哪天突然转向别的摊位,那小高会怎么看我?因为要照顾熟人的摊位,我错过了很多购买其他熟食摊食品的机会。这样一想,我觉得我吃了大亏。”
说到这儿,王大姐问我:“小张,要是你,你会怎么办?你会当小高的摊是透明的,而跑到其他摊位去购买他们的食品吗?”
我笑了笑,说:“我可没您这样的烦恼。因为我跟小高不熟,我跟其他摊的摊主更不熟。我买东西,都是瞧着不错,就默默地买。若菜市场类似的摊有很多个,我就这家买一买,那家试一试。所谓货比三家嘛,等比较完了,我觉得哪家的东西又好又便宜,再经常购买。不过,即使是常在同一个摊位购买,我也尽量少说话,争取不和老板混熟。”
“争取不和老板混熟?”王大姐不解。
“对呀,正因为不熟,当我一朝‘翻脸’转身走向别的商家,我和摊老板的关系才不至于那么尴尬。”
王大姐不住地点头:“有道理有道理!看来,以后我得注意场合管好我这张嘴了。买菜时多‘闭嘴’,争取不和老板混熟,那就可以避免吃亏了!”
第二篇:能说会道也莫言(范文)
能说会道也莫言
胡殷红
①莫言的责编拉着我第一次去见莫言,是他的小说《檀香刑》刚刚交到出版社。他虽名“莫言”,我却早已“如雷贯耳”。很早之前,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到北京,我们中国作协宴请他时,除了鲁迅外,他居然百里挑一地只赞美了莫言,而且特别“精确”地把莫言的短篇小说列入世界前五位。
②莫言笑眯眯坐在我对面,长成那样不能怨他,头发稀疏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挺壮一老爷们儿在前额头上别个彩色发卡,他自己是免得头发阻碍视力,而置别人的视觉感受于不顾就是他的不对了。伸出手来握,在他几十年的老手上,居然看到了儿童般的“胖窝窝”,翘起“二郎腿”,一只肉脚把旧皮鞋撑得鼓鼓囊囊。他的样子自由自在,可笑又可爱:烧包加得瑟。
③莫言看我直勾勾地盯着他脑袋,憨态可掬地摸摸发卡,像怕我伸手把那劳什子扯下来,其实我也没那么勇。你想啊,挺著名的一个人物了,仍能保持身心的悠然自得,容易嘛!聊到他的中短篇,尤其是说到《透明的红萝卜》,我慷慨地奉献了我能表达出的所有溢美之词。然后,不无遗憾地问他,看样子你以后就写长篇了?没想到,我只问一句,莫言回了我一堆:长中短什么都写,三匹马拉车。我总得从我熟悉的生活写起吧,自己身边的人,自己的亲人都是我小说中的人物。高密东北乡是我的故乡,屋边的街、村口的树、流淌的河,身边熟悉的一切总在我脑子里转。写别的地方,我也写不像啊。只要写长篇我都回老家,触景才生情嘛。
④莫言极狡猾地在媒体面前制造了一个不爱说话的“谎言”。其实,莫言嘴皮子利索得很,莫言“名不符实”。就说他在中国香港、韩国、日本的演说吧,那叫一个“全球化”,那叫一个得体,那叫一个轰动。莫言告诉我说,他的笔名是自己取的,是因为小时候动手打不过别人,就编顺口溜骂人,学校告到家里来,被爹娘合伙暴打过一顿。噢,莫言是记住了那次为多话而挨的打。开始写小说,就把名字里的一个“谟”字拆开用,想警示自己少说话。我们聊了一个中午,我挤兑他这著名作家抽的是假烟,戴的是假名表,穿的也是假名牌,他这次回答倒简约了:可以省钱嘛。看来,别说见记者,他就是上电视,也是冬天大棉裤小棉袄,夏天布衬衫旧军裤,衣着审美水平“相当凑合”。
⑤30年前,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风行一时,《百年孤独》对莫言的影响可谓“巨大”。但30年后,莫言读到了它的不足,这表明了莫言的进步。他觉得马尔克斯和他有共同的缺点:都把短篇的情节写到长篇里去了。所以,提到“重复”这个问题,莫言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而且列数“老马”作品中的不足时,真能算倒背如流。
⑥在《十月》杂志颁奖会上,莫言的《生死疲劳》拔了头筹。他把古典小说章回体做成小说各章标题,有人说他是“旧瓶装新酒,故弄玄虚”,可这个小伎俩确实是奏效了。尽管我也觉得莫言这么个写法,跟穿旗袍骑自行车似的。对此,莫言给了记者们一个非常合理的说法:我不是想创新出奇,是出于技术上的考虑。章回体的标题字数多,能全面地把这一章的内容概括出来,也希望读者能够通过阅读我的小说怀念起中国古典文学。大家听听,想通过个小标题就能让现代“哄客”们怀念古典文学,他也太会说辞了。但我确实认为,他让一个地主“猪狗不如”地“千年等一回”,等着做牛、做驴、做猪、做狗、做猴,这种奇思妙想只有莫言那个大脑袋能想出来,看似写历史,又像写现实。这部作品中,有让人读来笑得喷饭、也让人想哭的语言艺术,不服不行。可以说,莫言的每部小说都是语言狂欢,感觉诡异,并且颇具庄子“鲲鹏万里”的想象力,细体味,含意都挺深的。正如他著文说他是在“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
⑦一个作家的创作风格与他本人的经历、性格、气质、心理密切相关。莫言从小懦弱,家里穷,常受人欺负,胆子还小,别说杀鸡,连看杀鸡都不敢,但他的作品却总是“杀气腾腾”。这要按心理学家分析,那一定是他童年“印痕”造成的,难怪他明明能说会道,又总要求自己“莫言”呢!
(选自《名人传记》2009年第12期,有删改)
16.(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北京赴作协宴会时只赞美了莫言,并特别“精确”地把莫言的短篇小说列入世界前五位。B.莫言见到“我”时头上别着彩色发卡,是免得头发乱,并阻碍视力,他自己并不在意形象如何,但是怕我伸手把那彩色发卡扯下来。
C.魔幻现实主义曾在中国风行一时。莫言读到《百年孤独》时就认识到了它的不足,认识到了马尔克斯和自己有共同的缺点——都把短篇的情节写到长篇里去了。
D.莫言从小懦弱,家里穷,常受人欺负,胆子还小,但他的作品却总是“杀气腾腾”;这种矛盾性也体现在他明明能说会道,却又要求自己“莫言”。
E.本文作者在写自己采访莫言时,通过外貌、神态、动作描写等人物描写方法来展示出作家莫言独特的个性特征。
(2)文章②③④段文字写出了莫言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请赏析第⑥段划线语句“尽管我也觉得莫言这么个写法,跟穿旗袍骑自行车似的”,并指出其在文中的作用。(6分)
16.(1)选D项2分,选E项2分。(A项还有鲁迅。B项原文是“像怕我伸手把那彩色发卡取下来”。C项30年后,莫言认识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不足。)(2)①率性自然、自由自在、可爱:一壮老爷们儿在前额头上别个彩色发卡。笑眯眯坐在我对面,握手让人看到了儿童般的“胖窝窝”,翘起“二郎腿”,一只肉脚把旧皮鞋撑得鼓鼓囊囊。憨态可掬地摸摸发卡。②生活俭朴:见记者穿破皮鞋,抽的烟、戴的表、穿的衣服都不讲究。造型保持冬天大棉裤小棉袄,夏天布衬衫旧军裤。③善于自警:嘴皮子利索、演说有“全球化”境界,但以笔名“莫言”来警示自己少说话。
(3)①含义:用“穿旗袍骑自行车”的比喻手法,(1分)写出了莫言小说的现代性内容与古典小说章回体式的小说各章标题的巨大反差,使得语言更形象生动。(2分)
作用:②此句承上启下,(1分)用“尽管”一词承接了上文某些人评价“故弄玄虚”,过渡到下文莫言对自己创作手法的解释,表达了莫言创作理念中对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重视与坚持。(2分)
第三篇:让农村孩子也能说会道(范文模版)
让农村孩子也能说会道
重庆市开县大德镇大慈中心小学彭睿懿
摘要:在农村学校,如何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开口大胆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心声呢?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在此做初步探讨: 关键词:口语交际;训练;策略
在农村学校,“口语交际”常常遭遇尴尬,常有“死课”(不肯交际)、“乱课”(游离目标)的情况出现。如何才能提高“口语交际”水平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应该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语言来自生活,生活又离不开语言,生动、逼真的情境创设极富感染力,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情绪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学习的动力自然会加强。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语言创设情境,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还可以通过活动创设情境。
二、话题设计,独具匠心
要上好口语交际课,教师首先必须选择合适的话题,既让学生有话可说,又让他们有话要说,乐意说,因此在话题的设计与挖掘方面得多花点心思,多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出发,从日常生活中摄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口语交际话题的形式只有贴近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世界,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有趣,才会乐于参与。
如“母亲节”到了,可以要求每位同学陪母亲说说话,聊聊天,打开话匣子,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对母亲的理解和爱都“倒”出来,从而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其他如“教师节”、“老人节”、“国庆节”等节日都可以设计出类似的话题,既不刻意做作,又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发布小小新闻,介绍一位亲人,当当节目小主持人。提个小小建议,诸如此类话题都可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业余生活中选取,以满足学生参与口语交际训练的需要。也可以从社会热点问题中选择话题,因为这些内容往往为大家所关注,街头巷尾议论较多,学生也会有自己的感受与想法,符合其生活实际与发展需要,更能增强其口语交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训练方式,多种多样
口语交际训练即可和读写训练相结合在课堂中进行,也可在课外活动或日常生活中进行。如果只采用单一的形式,缺乏新意,就不能让学生“说”兴大发。
同样是对课文内容的复述,教师可以采用与众不同的创造性复述方式;或变换角度,或变换文体,或变换结构。这样做既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同样是课堂上的互问互答,既可以采用学生问教师答或者学生问学生答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一问多答或抢答的方式。这样在激活学生思维的同时也能促进质疑问难能力的提高,还能锻炼学
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同样是同学之间的辩论,既可以采用“一对一”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开放”的方式。开放的方式就是除了“主席,计时员”以外,在场的人都可以参与辩论,你辨我驳,多方受益。
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提高认识,不断探究,在平常的教学中一点一滴的积累,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农村小学口语交际课堂一定能彰显出他的勃勃生机。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灿烂明天一定会如期到来。
第四篇:能说会道也莫言 阅读答案
能说会道也莫言胡殷红①莫言的责编拉着我第一次去见莫言,是他的小说《檀香刑》刚刚交到出版社。他虽名莫言,我却早已如雷贯耳。很早之前,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到北京,我们中国作协宴请他时,除了鲁迅外,他居然百里挑一地只赞美了莫言,而且特别精确地把莫言的短篇小说列入世界前五位。②莫言笑眯眯坐在我对面,长成那样不能怨他,头发稀疏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挺壮一老爷们儿在前额头上别个彩色发卡,他自己是免得头发阻碍视力,而置别人的视觉感受于不顾就是他的不对了。伸出手来握,在他几十年的老手上,居然看到了儿童般的胖窝窝,翘起二郎腿,一只肉脚把旧皮鞋撑得鼓鼓囊囊。他的样子自由自在,可笑又可爱:烧包加得瑟。③莫言看我直勾勾地盯着他脑袋,憨态可掬地摸摸发卡,生怕我伸手把那劳什子扯下来,其实我也没那么勇。你想啊,挺著名的一个人物了,仍能保持身心的悠然自得,容易嘛!聊到他的中短篇,尤其是说到《透明的红萝卜》,我慷慨地奉献了我能表达出的所有溢美之词。然后,不无遗憾地问他,看样子你以后就写长篇了?没想到,我只问一句,莫言回了我一堆:长中短什么都写,三匹马拉车。我总得从我熟悉的生活写起吧,自己身边的人,自己的亲人都是我小说中的人物。高密东北乡是我的故乡,屋边的街、村口的树、流淌的河,身边熟悉的一切总在我脑子里转。写别的地方,我也写不像啊。只要写长篇我都回老家,触景才生情嘛。④莫言极狡猾地在媒体面前制造了一个不爱说话的谎言。其实,莫言嘴皮子利索得很,莫言名不符实。就说他在中国香港、韩国、日本的演说吧,那叫一个全球化,那叫一个得体,那叫一个轰动。莫言告诉我说,他的笔名是自己取的,是因为小时候动手打不过别人,就编顺口溜骂人,学校告到家里来,被爹娘合伙暴打过一顿。噢,莫言是记住了那次为多话而挨的打。开始写小说,就把名字里的一个谟字拆开用,想警示自己少说话。我们聊了一个中午,我挤兑他这著名作家抽的是假烟,戴的是假名表,穿的也是假名牌,他这次回答倒简约了:可以省钱嘛。看来,别说见记者,他就是上电视,也是冬天大棉裤小棉袄,夏天布衬衫旧军裤,衣着审美水平相当凑合。⑤30年前,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风行一时,《百年孤独》对莫言的影响可谓巨大。但30年后,莫言读到了它的不足,这表明了莫言的进步。他觉得马尔克斯和他有共同的缺点:都把短篇的情节写到长篇里去了。所以,提到重复这个问题,莫言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而且列数老马作品中的不足时,真能算倒背如流。⑥在《十月》杂志颁奖会上,莫言的《生死疲劳》拔了头筹。他把古典小说章回体做成小说各章标题,有人说他是旧瓶装新酒,故弄玄虚,可这个小伎俩确实是奏效了。尽管我也觉得莫言这么个写法,跟穿旗袍骑自行车似的。对此,莫言给了记者们一个非常合理的说法:我不是想创新出奇,是出于技术上的考虑。章回体的标题字数多,能全面地把这一章的内容概括出来,也希望读者能够通过阅读我的小说怀念起中国古典文学。大家听听,想通过个小标题就能让现代哄客们怀念古典文学,他也太会说辞了。但我确实认为,他让一个地主猪狗不如地千年等一回,等着做牛、做驴、做猪、做狗、做猴,这种奇思妙想只有莫言那个大脑袋能想出来,看似写历史,又像写现实。这部作品中,有让人读来笑得喷饭、也让人想哭的语言艺术,不服不行。可以说,莫言的每部小说都是语言狂欢,感觉诡异,并且颇具庄子鲲鹏万里的想象力,细体味,含意都挺深的。正如他著文说他是在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⑦一个作家的创作风格与他本人的经历、性格、气质、心理密切相关。莫言从小懦弱,家里穷,常受人欺负,胆子还小,别说杀鸡,连看杀鸡都不敢,但他的作品却总是杀气腾腾。这要按心理学家分析,那一定是他童年印痕造成的,难怪他明明能说会道,又总要求自己莫言呢!(选自《名人传记》2009年第12期,有删改)(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北京赴作协宴会时只赞美了莫言,并特别精确地把莫言的短篇小说列入世界前五位。B.莫言见到我时头上别着彩色发卡,是免得头发乱,并阻碍视力,他自己并不在意形象如何,但是怕我伸手把那彩色发卡扯下来。C.魔幻现实主义曾在中国风行一时。莫言读到《百年孤独》时就认识到了它的不足,认识到了马尔克斯和自己有共同的缺点都把短篇的情节写到长篇里去了。D.莫言从小懦弱,家里穷,常受人欺负,胆子还小,但他的作品却总是杀气腾腾;这种矛盾性也体现在他明明能说会道,却又要求自己莫言。E.本文作者在写自己采访莫言时,通过外貌、神态、动作描写等人物描写方法来展示出作家莫言独特的个性特征。(2)文章②③④段文字写出了莫言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3)请赏析第⑥段划线语句尽管我也觉得莫言这么个写法,跟穿旗袍骑自行车似的,并指出其在文中的作用。(6分)(4)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莫言创作的成功因素,并谈一谈这给你带来哪些启示。(8分)阅读答案:12.(1)选D项3分,选E项2分。(选B项1分,选A、C项不得分。A项还有鲁迅。C项30年后,莫言认识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不足。)(2)【答案】①率性自然、自由自在、可笑可爱:一壮老爷们儿在前额头上别个彩色发卡;造型保持冬天大棉裤小棉袄,夏天布衬衫旧军裤。②生活俭朴:见记者穿破皮鞋,抽的烟、戴的表、穿的衣服都不讲究。③善于自警:嘴皮子利索、演说有全球化境界,但以笔名莫言来警示自己少说话,狡猾地在媒体面前制造了一个不爱说话的谎言。(共3点。每点2分,概括1分,分析1分)(3)【答案】①含义:用穿旗袍骑自行车的比喻手法,(1分)写出了莫言小说的现代性内容与古典小说章回体式的小说各章标题的巨大反差,使得语言更形象生动。(2分)作用:②此句承上启下,(1分)用尽管一词承接了上文某些人评价故弄玄虚,过渡到下文莫言对自己创作手法的解释,表达了莫言创作理念中对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重视与坚持。(2分)(4)【答案】示例:①创作应从作家熟悉的生活写起。莫言写作时,笔下流淌的是他的故乡高密东北乡。他写故乡屋边的街、村口的树、流淌的河,身边熟悉的一切。②批判地继承外国文学传统。创作曾受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后也发现了马尔克斯创作的不足之处。③继承中国古典文学传统。他的作品《生死疲劳》把古典小说章回体形式做成小说各章标题。④我们平时的作文写作也应该立足于写自己熟悉的生活,素材可以优先选择自己的高中、自己的父母、自己的朋友,有真实感受更能写出真情。(共4点,每点2分。其中前3点概括准确给1分,结合文章分析给1分。第4点能够结合自己写作实践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第五篇:能说会道也莫言
能说会道也莫言
■胡殷红(中国作家网主编)
第一次莫言的责编拉着我去见莫言,是他的小说《檀香刑》刚刚交到出版社。他虽名“莫言”,我却早已“如雷贯耳”。很早之前,莫言军艺的同班同学李存葆就曾在我面前预言:莫言将是中国最好的作家之一。那次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到北京,我们中国作协宴请他时,除了谈鲁迅,他居然百里挑一地只赞美了莫言,而且特别“精确”地把莫言的短篇小说列入世界前五位。
莫言的作品我最先读过的是《红高粱》,这个小说把文法规范句式“拧巴”着使,读来,让我这不讲规范的人特提情绪。比如,“高粱爱情激荡、高粱高密辉煌",太有诗意了,虽然看上去东拉西扯的词堆在一起,但真能搅和得你心旌摇曳。我觉着,这就是语言才能。毫不掩饰地说,见莫言之前,在我心里对他是有标准、有期待的。
莫言笑眯眯坐在我对面,长成那样不能怨他,头发稀疏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挺壮一老爷们儿在前额头上别个彩色发卡,他自己是免得头发阻碍视力,而至别人的视觉感受于不顾,就是他的不对了。伸出手来握,在他几十年的老手上,居然看到了儿童般的“胖窝窝”,翘起“二郎腿”,一只肉脚把旧皮鞋撑得鼓鼓囊囊。他的样子自由自在,可笑又可爱:烧包加得瑟。
莫言看我直勾勾地盯着他脑袋,憨态可掬地摸摸发卡,生怕我伸手把那劳什子扯下来,其实我也没那么勇。你想啊,挺著名的一个人物了,仍能保持身心的悠然自得,容易嘛!聊到他的中短篇,尤其是说到《透明的红萝卜》,我慷慨地奉献了我能表达出的所有溢美之词。然后,不无遗憾地问他,看样子你以后就写长篇了?他说,长中短什么都写,三匹马拉车。我心里想,八匹马拉车都跑不出你们村五里地。没想到,我只问一句,莫言回了我一堆:我总得从我熟悉的生活写起吧,自己身边的人,自己的亲人都是我小说中的人物。高密东北乡是我的故乡,屋边的街、村口的树、流淌的河,身边熟悉的一切总在我脑子里转,写别的地方,我也写不像啊。只要写长篇我都回老家,触景才生情嘛。
莫言是个温吞的性格,说他温和厚道没错,说他有些窝襄也不过分。出版社欠他稿费,他顾着朋友面子不愿去要。熟人帮他找人装修房子,4万块钱把卫生间装得跟胡同里的公厕似的,他也不抱怨。自个儿再请山东老乡来装修吧,十几个人开着两辆大卡车,把所有的材料都拉进屋,水泥地换成木头的,墙刷白了走人。我说,就这装修队伍,一准把你家弄得跟农村大队部一个水平,还好意思请大江健三郎到家吃馅饼哪。莫言挺会解释:大江也是农村出来的,都对物质生活没有什么追求,吃饱穿暖有地儿住,挺好。
莫言极狡猾地在媒体面前制造了一个不爱说话的“谎言”。其实,莫言嘴皮子利索得很,莫言“名不符实”。就说他在中国香港、韩国、日本的演说吧,那叫一个“全球化”,那叫一个得体,那叫一个轰动。莫言紧接着我的话茬说,我是笔名,是自己取的,是因为小时候动手打不过别人,就编顺口溜骂人,学校告到家里来,被爹娘合伙暴打过一顿。噢,莫言是记住了那次为多话而挨的打。开始写小说,就把名字里的一个“谟”字拆开用,想警示自己少说话。我们聊了一个中午,他娓娓道来,我笔走龙蛇。莫言看出我由于来不及说话而“怒目圆睁”的情绪,做出一副无辜的样子说,你问我,我要是不说,你说我耍大牌;我说,你嫌我绕舌。等莫言住嘴了,我挤兑他这著名作家抽的是假烟,戴的是假表,穿的也是假名牌,他这次回答倒简约了:可以省钱嘛。看来,别说见记者,他就是上电视,也是冬天大棉裤小棉袄,夏天布衬衫旧军裤,衣着审美水平“相当凑合”。但很多和莫言接触过的人都承认,他是中国作家中修炼得最像名仕的“农民”。
莫言“五张”了,还小孩儿似的贪玩,只要一坐到电脑前,不是浏览网站就是玩游戏,一个游戏玩下来,半个字没写就该睡觉了。他为了解释自己不会打字,竟然说,为了严格自律,尽量抛开电脑用笔写作。还说,一部书脱稿后就发现,小说写得不怎么样,但是字写得挺不错,《生死疲劳》手稿被朋友用10条中华烟换走了。瞧,莫言这嘴,明明扬长避短也不让人讨厌。其实谁都知道这是“名人效应”,混到这份上,别说用手写,就是用脚写,也可以换烟抽,可以卖钱。无名鼠辈们呢,就是写得比书法家好的,别人也未准溜上一眼。
莫言确实有本事把自己的“缺陷”说成花儿,就说他在大学当客座教授吧,总拿自己只有小学五年级的学历说事。军艺毕业算是 “大本”,还读了什么研究生班,但他依旧称自己是“小本”。他越这么说,听课的大学生们越佩服得不行。
30年前,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风行一时,《百年孤独》对莫言的影响可谓“巨大”,但30年后,莫言读到了它的不足,这表明了莫言的进步。他觉得马尔克斯和他有共同的缺点:都把短篇的情节写到长篇里去了。所以,提到“重复”这个问题,莫言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而且列数“老马”作品中的不足时,真能算倒背如流。
莫言好脾气,“地球人都知道”,但山东大葱味儿仍然去不掉。中国文学的大奖——茅盾文学奖他总是没戏。我就问他,不想得“那个”国际奖?他挺冲地说,如果我说不想,那我太装孙子了!能得百万奖金有什么不好?茅奖我也想得,但我怎么得啊?就说《檀香刑》吧,有些人说我丑化义和团运动,你说,得什么得啊。
莫言一天到晚笑呵呵,大肚皮里挺有量。那次他和一位批评火力很猛的青年评论家在一个会上发生了争论,会场上针锋相对,唇枪舌箭,而在第二天早上见到莫言时,他却是神情落莫,郁郁寡欢,说自己没修养,影响了会议。后来我在网上看到他的说法,他认为这样的争论很无畏,没有争论在文本上。等《生死疲劳》出版后,我特别注意到字里行间“的”、“地”、“得”的使用很考究了,这说明莫言也不是听不进一切批评的人。
在《十月》杂志颁奖会上,莫言的《生死疲劳》拔了头筹。他把古典小说章回体做成小说标题,有人说他是“旧瓶装新酒,故弄玄虚”,可这个小伎俩确实是奏效了。尽管我也觉得莫言这么个写法,跟穿旗袍骑跑车似的。对此,莫言给了记者们一个非常合理的说法:我不是想创新出奇,是出于技术上的考虑。章回体的标题字数多,能全面地把这一章的内容概括出来,也希望读者能够通过阅读我的小说怀念起中国古典文学。大家听听,想通过个小标题就能让现代“哄客”们怀念古典文学,他也太会说辞了。但我确实认为,他让一个地主“猪狗不如”地“千年等一回”,等着做牛、做驴、做猪、做狗、做猴,这种奇思妙想只有莫言那个大脑袋能想出来,看似写历史,又像写现实。这部作品中,让人读来笑得喷饭,也让人想哭的语言艺术,不服不行。可以说,莫言的每部小说都是语言狂欢,感觉诡异,并且颇具庄子“鹍鹏万里”的想象力,细体味,含意都挺深的。正如他著文说他是在“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
一个作家的创作风格与他本人的经历、性格、气质、心理密切相关。莫言从小懦弱,家里穷,常受人欺负,胆子还小,别说杀鸡,连看杀鸡都不敢,但他的作品却总是“杀气腾腾”。这要按心理学家分析,那一定是他童年“印痕”造成的,难怪他明明能说会道,又总要求自己“莫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