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冬季架设50mT梁问题处理研究论文
摘要:目前50mT粱在公路简支粱中长度和重量均居榜首,且要在黑龙江冬季架设这种梁,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安全上必须确保万元一失。结合牡丹江大桥架设50mT梁的成功实践,介绍了架梁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处理办法。
关键词:冬季;架设;50mT梁;过跨;处理工程概况
牡丹江大桥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境内,桥跨布置为10m~5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梁全长588.92m。上部构造为跨径5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5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按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腹板厚度只有20cm,钢度很小。T梁采取梁场预制,架桥机墩顶架设的方案进行施工,最大预制重量为175t。梁体移动采用2台吊重90吨龙门吊抬吊,运梁利用轨道平板车,架梁用sw50/150Ⅲ装配式双导梁架桥机,自重140 t,长75米。施工过程中若干问题及处理
(1)sw50/150Ⅲ架桥机最大吊重只有150 t,而梁自重达到175 t,如何能满足施工需要:
处理办法:施工前根据主桁结构形式及受力特点,主桁跨中及支承位置需加强。跨中弯距增大较明显,须增强其抗弯刚度,采取的办法:在上、下弦杆上下槽钢加固同厚度槽钢,在腹板槽钢上加焊D=15mm的钢板,以增大其抗弯能力。而在前后支腿处,主要是剪力控制,采取在支点范围内的竖杆及腹杆外壁加焊D=10mm钢板的办法来增强其抗剪能力;另外在横移外边梁即将到边时,采用将T梁暂时搁放在墩帽上(钢丝绳带劲),先移动架桥机再提升的方法逐步安装就位,有效地避免了架桥机失稳现象的发生。模拟吊装结果:空载时挠度值为5cm;天车运行至离中支腿lOm时挠度值为7cm,运行至20m时为最大值10cm,跨中20m~30m之间仍保持10cm,运行至40m时挠度为8cm,运行至50m时挠度值为6cm。梁纵移到位后,我们接着进行横移实验,观察其来回横移两遍确保安全后收车进行过跨试验,完全满足要求。
(2)T梁腹板厚度只有20cm,较薄,钢度小,如何保证吊梁时不产生扭矩,重心不发生偏移:
处理办法:将吊绳改成吊板,减少起梁、存梁过程中梁的摆动。在预制过程中T梁底座用C25钢筋砼浇筑,底座厚30cm,底座中间部分基础厚20cm,端部2,5米范围内加深到40cm,并设置活动块用于穿横板销兜底吊梁,翼缘板设置预留吊板孔,销确保吊板正常安装。
(3)如何保证过跨时不倾覆和过跨时的挠度:
处理办法:一是计算力矩。空载时,导梁的倾覆力矩为232500N-m,抗倾覆力矩为77500N-m,安全系数不足。为加大安全系数,我们采用配重的方法,利用工地已经预制好的50mT梁作配重(该梁重160吨),增加了80T梁做配重后的抗倾覆力矩为315000N-m,安全系数为1.4,小于1.55,还是达不到要求,后又采取天车配重,使安全系数达到1.73,满足了施工需要。二是过跨前,我们将前支腿部分构件拆除,过完跨后再安装,尽量减轻前端的重量,减少纵导梁的负弯矩。三是为使过跨时有足够的稳定性,过跨时采用两根钢管将两根导梁用扣件连接起来,过跨后拆除以利于运送前支腿及小部件。
(4)如何发挥横隔板的作用,减少已架梁的左右摆动,确保运梁和过跨安全:
处理办法:主要在梁架完后及时焊接横隔板钢筋和施工翼缘板钢筋,并尽快浇筑混凝土,这是提高桥面整体性和钢度最有效办法。另外在未浇筑横隔板、翼缘板砼前边梁外支撑不要撤掉。(5)如何增大架桥机前支腿的抗压、抗扭刚度,消除架桥机的变形引起的附加应力。确保架梁安全:
处理办法:前支腿加固架桥机前支腿采用的是柔性支撑,支腿长细比比较大,且左、右支腿之间的连接很弱,基本上是单独受力。考虑到支腿连接刚度小,可以通过左、右支腿之间的位置微调来消除架桥机的变形及主桁的微小变位引起的附加应力,决定只对每个单支腿进行加固,即在圆形支腿外壁间隔焊接角钢,增大其抗压、抗扭刚度。另外两前腿对角采取导链连接,横向用槽钢加以连接。
(6)如何铺设前横移轨道,确保架桥机横移架设边粱:
处理办法:架桥机横移是否安全、平稳,关键在于前横移轨道。前横移轨道布置在墩帽顶上,由于空间有限,前横移轨道往往较窄,支点范围较小,轨道接头及抗震挡块处往往是薄弱环节。为此在轨道接头及挡块内侧采用钢支垫,减小接头受力时两侧轨道的不均匀下陷,以减小挡块的受力,防止挡块压坏。其它部位则采用短枕木作支垫,并将短枕木用扒钉连牢,防止各层枕术面之间产生滑动,导致轨道移位而影响架桥机的安全,轨道两侧要设置安全挡块,防止行驶超限。
(7)冬季施工如何保证运梁轨道不断轨:
处理方法:一是要测量好轨道间距,确保平板车驱动轮不咬轨。二是要调平轨道,避免T梁发生偏心失衡,致使轨道一侧受压。三是轨道底部要用木板垫起,避免轨道和粱刚性直接接触,有条件最好是铺轨枕。四是配备轨道横向连接器,发生断轨马上将轨道横向扣住,防止发生横向移动。五是断轨处理设备,如扣板、螺栓、气焊等要配齐。
(8)如何确保平板车在湿接缝、收缩缝处不发生蹦轨、跳车:
处理方法:在湿接缝、收缩缝处下垫钢块,上垫薄木板。
(9)如何确保架桥机在横移过程中前后一致:
处理办法:一是架梁前检查前后电机确保同步运行。二是测量前后横向轨道在同一个平面上。三是横向轨道左、右、中三点必须采用钢支垫。
(10)如何确保架梁过程中架桥机的重心不失稳:
处理办法;每次起吊时都调试吊梁天车的刹车装置,安全无误后一次性提升到位,然后移动吊梁天车到位后才允许降落T梁,待降落T梁距墩帽约10cm时才开始横穆,将重心下降,增强架桥机的稳定性。横移外边梁即将到边时,采用将T梁暂时搁放在墩帽上(注意:钢丝绳带劲),先移动架桥机再提升的方法逐步安装就位,有效地避免了架桥机失稳现象的发生。
(11)如何确保过跨架桥机轴线不发生偏移:
处理办法;一是过跨轨道铺设耍精确,横向、纵向都要满足要求,要“平、直、顺”,且过跨轨道的中心线要和过跨孔预安装轨道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二是要选择无风时间过孔。结论
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我们在牡丹江大桥整桥施工的安排取得主动权,为后期施工创造有利条件。投入改造费用近5万元,与另请架桥机安装对比节省开支20多万元。综合经济评价效益可观,同时也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为今后的架桥作业铺垫了坚实的基础。
(1)虽然经过配重架桥机的纵导梁稳定性达到了要求,但已经达到极限,容不得半点操作失误,特别是安装前支腿的时候,靠两个千斤顶支撑,晃动的很厉害。在移动支腿构件时要采取一定措施来保证支腿的安装能顺利进行。
(2)因为纵导梁是贝雷片拼成,铰接点较多,销子间隙因安装和使用状况不同,影响因素太多,挠度值与计算确定值有出入,必须依靠经验积累掌握。
第二篇:箱梁架设安全隐患及问题
箱梁架设安全隐患及问题
箱梁架设施工涉及装吊、高空、电焊作业,共分为提梁、运梁、架梁、落梁、过孔五个大的步骤。去年九月份以来,施工过程中,虽没有出现重大事故,但经常会出现一些小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我把这些问题汇总起来,现在给你们大家说一下,希望引起注意。
一、在提梁之前,在用卷扬机拉梁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1、轨道断裂错位、运梁平车损坏都会导致梁体侧翻或伤人的情况;
2、卷扬机损坏,拉梁时无法停止,导致运梁平车和卷扬机发生碰撞,要么钢丝绳崩断,要么梁体侧翻伤人,要么卷扬机电机损坏,这些都有可能发生。
提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1、贝雷梁螺栓出现松动、脱落,导致桁架不稳;
2、高低腿龙门天车轨道松动或者移位;
3、天车损坏;
4、钢丝绳断裂;
5、滑车柄损坏;
6、操作不当,两个天车走的快慢不一样,梁体在空中一头高一头低,导致两个龙门受力不均匀或梁体从一头滑落;
7、梁体在炮车上,支垫不好,放置不水平;
二、运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没有用倒链将梁体和炮车紧固起来;
2、炮车走的过快,晃动太大;
3、运梁路线铺垫不平整;
4、炮车方向把握不好,偏离已铺设的道路;
5、没有专人跟护;
6、进入架梁机范围内,梁和架梁机外主梁发生摩擦、碰撞;
三、架梁、落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1、人员高空作业时,不系挂安全带;
2、喂梁时,架桥机1号天车和炮车行走速度不一致,导致梁体拉脱;
3、天车损坏;
4、钢丝绳出槽、断裂;
5、滑车柄损坏;
6、提梁绳断裂;
7、螺栓、销轴出现松动、脱落;
8、架桥机前、后轨道支垫不实;
9、因操作或指挥不当,梁体在空中不水平,导致架桥机前后或左右失去平衡,导致桥机侧翻;
10、梁体和架桥机前后轨道或支腿发生摩擦或碰撞;
11、指挥不当,梁体可能会压伤正在帽梁上调砂筒的人;
12、落梁解提梁绳时,护梁铁瓦坠落伤人;
13、提梁绳下落时,摆动幅度过大,使桥下的车辆、行人受到惊吓;
14、外边梁架设时,桥机左右不平衡、侧翻;
15、后支腿轨道支垫不好,导致已架梁体造成损伤;
16、焊接U型钢筋时,焊渣坠落伤人或引起火灾;
四、过孔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过孔准备工作中:
1、割除边梁护栏预埋钢筋,焊渣坠落伤人或引起火灾;
2、向前移动横移轨道时,钢丝绳断裂或脱落,导致轨道掉落桥面,砸伤工作人员;
3、帽梁上作业,不系挂安全带;
4、将铁墩、方木放在前横移轨道上时,手拿不稳,摆放不牢,导致物体坠落;
过孔过程中:
1、私自过孔,不经安全管理人员监督;
2、架桥机前后失去平衡,导致整体向前倒塌、坠落情况;
3、前横移轨道上放的铁墩、方木因晃动或其他原因不慎坠落;
4、人要从架桥机上通过,手扶不牢,脚踩不稳,也会导致高空坠落;
5、人要到前头帽梁上去,安全带没地方挂;
6、吊车在吊轨道或其他物体,如方木等,无专人指挥;
7、吊物拴挂不牢;
过孔后:
1、轨道连接螺栓不紧;
2、轨道摆放不直;
3、轨道支垫不平实;
4、过孔后,不经项目部各部门验收,直接架梁。
五、桥面中缝及临边防护存在问题
1、临边防护栏杆焊接不顺直,水平杆成波浪形;
2、中缝绿网及白色安全网铺挂严密,有漏洞或接茬连接不牢固;
第三篇:语境问题研究-论文
语境问题研究
摘要:语境成为各学科中越来越重要的概念之一,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强调了语境的重要性。语境作为一个概念,常常被诉求为分析策略的一部分,在多学科下具有普遍性特征,还有本质的、一般适用性基本原理,也就是哪里有人诉求于语境,哪里就有人提出普遍的、本质的、一般适用性原理,强调更广泛的应用规则和普遍性。鉴于以上语境特征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就会提升出一个重要的问题:什么是语境,语境是如何被定义和选择,和被谁定义和选择?那么,语境作为当代社会科学重要的分析工具,定是国内外学者必然关注的焦点。关键词:困境;相对主义;普遍主义
语境成为各学科中越来越重要的概念之一,“语境概念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它涉及到文学、艺术、科学、哲学、宗教、社会人类学等多个领域。可以说,在有说明和解释的地方,就会有语境概念的使用”[1]。那么我们就会提升出一个重要的问题:什么是语境,语境是如何被定义和选择,和被谁定义和选择?语境作为当代社会科学重要的分析工具,定是国内外学者必然关注的焦点。本文更深入、细致地分析语境的本质问题,对语境的概念进行拓展性研究。
一
关于词语“语境”
从单词“语境”的词源看,“语境”是拉丁语动词“texere”的派生词,意思是“去编织”。相关的拉丁动词“contexere”含有“织到一起”,“交织在一起”“连接在一起”或“去构造”。因此把词或句子编织在一起,以及字面上的构造,把论述的支离部分连接或粘合在一起,这是以前的意义。更现代的意义就是在一个特定的段落或文本的前或后并决定其意义的部分。另外,比喻性的用法,把它称为“道德语境”“大楼语境”等等,或者它们暗示着某种联系或者关系,比如,与某事物相关的环境或联系。
语境用法的历史表明一种转向,这种转向是关于在演讲或写作中从构成语言意义扩充(伸展)的行为到理解语言意义伸展的条件和决定其意义的术语的转向。它首先表示的是构成行为,把语言的每个部分组成有意义的言语或完成的文本,然后它开始感知意义是由于语言的伸展的条件,且的的确确这些条件是如何感知语境。从描述连接的行为到这个术语特指已经联接在一起形成的这些条件。下面一个相似的在社会人类学中语境概念的意义将被看到。对于许多社会人类学家来说,文化的观念成为主要的语境,不过,文化的概念已经从包含友人们所说、所做、所想的观念转向为人们所说、所做、所想的语境的说明。
术语的修饰的意义使得周围的具体对象或现象的条件观念有所发展。这些条件又能被看作关于描述性的元素的组成部分,正如在大楼和自然背景之间;或被看作是所考虑对象的意义的一些决定。在最广意义上,修饰性语境的意义暗含着以某种或其他方式所思考的一套普遍联系被建构为所讨论的相关的对象或事物。联系暗含着分离,一些事物通过语境联系到对象的同时另外也隐含着没有联系或分离。实际上一些语境可能被认为是相关的,另外一些可能是无关的。如果事物能放置在语境中,他们也一定隐含着脱离语境。没有考虑进来的、看作是无关的或没联系的能够以相关的定义或语境被引入所描述的图像中。[2] 当代的更宽广的语境修饰性的意义与其他隐喻联系起来。包围对象的语境具有宽泛的同义词,正如环境、周围、框架、背景。语境是我们围绕试图理解的现象和为它的适当理解提供资源的框架。因此,语境概念包含了两个并列的基本存在(entity):聚焦的现象和现象嵌入其中的环境。我们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在隐喻意义上描述语境:语境作为一个框架包含了要被理解并且成为附有意义的现象。语境作为环境,作为背景,作为一种看法或作为要理解占据中心位置的现象的舞台。在定义语境和为什么这样定义时,我们有这样多的困难,其理由是,当我们谈论它时,我们采取隐喻的描述,是不难掌握它的。现象的效果和意义与陈述的效果和意义一样,是通过它的理解建构起来的。当试图理解一个陈述、行为或对象的意义时,我们把它放到我们努力去理解的各种语境中。精确地描述构成相关语境的要素和画出语境的界限的困难,来自于这样的事实,即,语境的详细说明是对它本身解释的结果。在这种意义上,意义是语境依赖的,就好像语境是意义依赖的一样。
二
语境的哲学视野
语境问题太难,语境作为一个概念,常常被诉求为分析策略的一部分,这是普遍主义者、形式主义者、或其他普遍的立场。这些方法倾向于不是强调局部的唯一的特殊性,而是强调更广泛的应用规则和普遍性。沙夫斯坦(Scharfstein)强调语境主义和其他相对主义形式之间的联系:“语境的依赖是有限制的相对主义的一种,而相对主义从哲学上讲是很难限制的”。哪里有人诉求于语境,哪·里就有人提出普遍、本质、一般适用性的基本原理。Scharfstein举了类似的例子,提出作为两种哲学形式,语境主义作为相对主义的一种类型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普遍主义。他争辩道,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是同样必不可少的和相互必需的,因为对于概念的对比,类似于“绝对”取决于相对的概念,这是根据他们作为绝对的意义,相反依然,相对概念取决于“绝对。”语境的困境是坚持语境主义导致了极端的相对性,不仅仅是极端的相对主义的结果,而且是极端的个体主义:
通过赋予实物更稳固的语境…….我们增长了对他们个体性的认知并且使他们更唯一。通过语境特征的极端限制,实物应该成为彻底的唯一。
或者:
对语境的强调倾向于使每件事和个别的与其他本质上的区别……这导致了重要的引人注意的概念,就是每个人和每件事是绝对个别的。[2]
相对主义不像语境论,它激励着大量的哲学的讨论,这导致了人类学家们进入高阶哲学争论的漩涡中。对于语境主义的声称没有像相对主义那么强烈,语境学家Geertz 得不到支持,毫不犹豫地站在相对主义者的立场,攻击他的对立者——反相对主义。认识论的相对主义完全避开了连续的实体的思想,而这种思想是独立于我们或一些理解的方案。就“对我真实”这个层次的相对主义而言,一些评论者主张“很少有人推荐,以致其人数……真的令人惊讶”。极端认识论的相对主义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而且还有相对主义作为真理的地位问题。以不是很极端的形式“相对主义的修辞学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因为需要感念性的框架来说明实体”,不必否定存在着要被理解的实体。详述的相对主义简单地成为一种我们熟悉的特殊的语境主义。具体详述的相对主义是特殊的语境主义[2]。
不过,无论是哪种色调的语境论者必须面对在实践的社会世界的哲学方法和特殊哲学家的问题。所有一般的声明由人们随时随地提出,这些声明以特殊的语言提出。他们的声明没有提出“教育的自由和日常的习惯模式”。哲学家争辩道,工作在由他本人和其他人经验形成的特殊的语境内,我们应该读他或她的工作像读诗一样,他或她的工作像个人经验的表达,或作家真正经历过的事情。反语境论者视觉试图剪断语境这个链条;但是他们的声明从来不可能离开经验、实践、历史和知识社会学。
结论
语境不是一个单纯的、孤立的概念,而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的整体系统,任何一个语境要素的独立存在都是无意义的,要素之间都有着必然的联系。作为语言学的分析工具,对语境的依赖性又反映了其在哲学上的用途。由多个语言学家提出的语言学特性的语境特征,比如框架、行为环境、情景以外的背景知识和相关性的结构等,这些特性在人类学中也有所体现。又如在社会学中,语境可能是文化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或宗教的和生态学的,它们可能是交互的、系统的、历史的。同样,语境的困境也被认为是语境在社会学、人类学中的困境。语境的困境是坚持语境论导致了极端的相对性,在这里暗含着它的哲学意义,不仅仅是极端的相对主义的结果,而且是极端的个体主义。在社会学中,我们通过语境来探讨每种文化和社会的独特和唯一,将会导致一种相对主义,等等。这些语境的本质问题需要更被清楚地、深层次地认识到,才能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存在,才能帮助我们理解想要理解的对象。
参考文献
[1] 杜建国.语境与意向性[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 Dilley Roy.The Problem of Context[M].1999, Berghahn Books.
第四篇:论文研究问题
附件一:
选题指南
A——宏观问题研究
A01 职业教育基本理论
围绕职业教育原理,就职业教育的基本概念、原理、本质、价值、功能、体系、内容等开展有深度的理论研究。关注职业教育的公益性、开放性、基础性和终身化、体系化发展;关注职业教育规律、技术教育与知识教育的区别和联系、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衔接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及职业教育办学机制、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职业教育的国家标准和社会评价体系、职教法修订等重、热点;关注国内外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前沿研究。
A02 职业教育宏观管理
围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依据教育规划纲要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等重要政策精神,就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背景、战略布局、发展目标、改革思路和任务等重大主题开展相关研究。着重研究职业教育宏观政策、体制机制改革、制度设计和理念创新;职业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之间的关系;职业教育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三大教育基本使命的改革创新;以及健全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强化省级政府统筹职业教育、转变政府职业教育管理职能等。
A03 职业教育制度建设
围绕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教育合作开放等六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就职业教育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校企合作制度、中高职衔接制度、集团化办学制度、终身职业教育制度、顶岗实习责任保险制度、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职业教育表彰和奖励制度、职业教育科研制度,以及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尤其是教学管理、学生管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风险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开展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
A04 中、高职教育协调及其与普通教育的衔接
围绕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和技能型人才全面发展需要,结合职业教育管理格局变动形势,从职业教育教育体系、教育类型和以人为本等角度研究职业教育的属性与特征、纵向与横向结构;及职业院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突出关注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衔接发展的思路;有中国特色的技能型人才成长立交桥和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路径;探讨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及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的理论依据和策略措施,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
A05 职业教育经费与基础能力建设
围绕职业教育资源保障,从职业教育经费来源、经费分配、经费投入机制、经费保障机制、经费管理,以及职业教育基本办学标准、生均培养标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以及经费管理考核标准、基础能力建设标准与评价体系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
A06 职业教育区域发展和民族职教
围绕职业教育与区域关系,就区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举措、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区域政府的职业教育发展职责和民族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思路和对策等开展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探讨职业教育区域发展和民族职业教育的考核和评价标准。
A07 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围绕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战略要求,就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使命、目标和
途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统筹;农科教结合;省市(地)级政府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责任;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区域合作;涉农专业建设;新型农民培养;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度培训、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关注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建设评价体系及职业院校在建设面向农村职业教育中的职能和作用机制。
A08 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和优化
围绕整合资源,优化效益,就产教合作、校企合作、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高职衔接,东中西部合作、城乡统筹发展,及职业学校利用教育资源提供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突出关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模式、体制机制创新、政策保障和集团化办学效益的新型评价标准以及具有示范效应的职业教育集团案例分析;职业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案例。
A09 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
围绕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的战略要求,就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校企合作制度化、行业企业举办职业学校、参与职业教育、承担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任务的责权利、相关优惠政策与监督机制、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途径和保障措施等开展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
A10 终身教育
围绕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战略部署,就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开展研究,关注职业院校参与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面向在职职工开展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城乡社区教育、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体制机制和路径。总结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为就业再就业服务,面向初高中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的实践经验。
A11 职业教育历史和国际比较
围绕国内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历程,立足比较和借鉴,就职业教育思想流派、职业教育发展沿革、前沿课题、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职业教育改革理念、政策、制度、办学模式、教学方式方法等开展历史和比较研究。
B——院校发展研究
B01 党团建设与工会工作
围绕职业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民办学校党建工作,就职业院校的党建工作思路、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扩大党组织和工作覆盖面的经验和做法、党团建设和工会工作考核标准等开展研究;以树立蓬勃向上的校风、校貌为目标,总结分析学校党支部、团支部、学生会和工会的优秀工作经验。
B02 德育和人文素养建设
围绕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表彰会精神和其他有关德育和素质教育的工作部署,就德育内容、方法与途径,德育工作机制、德育队伍建设(含班主任和辅导员工作)、德育实效、学生素质提升、人文素养培育模式和评估体系、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方式、校风校纪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
B03 教育行政效能和院校管理效能
围绕职业教育行政效能和院校管理效能提高,就建立和完善现代教育行政管理理念、教育行政组织结构与人员素质、教育行政政策法规与制度、教育行政管理技术与手段;以及建立和完善现代学校管理理念、管理策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和人员素质、管理内容、方法
与管理环境等方面开展研究,总结分析效能较佳的教育行政模式和学校管理策略。关注中等职业学校和高职院校示范校工程的建设现状、成效、特色、困难及对策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探讨教育行政效能和院校管理效能的国家标准和社会评价体系。
B04 职教师资建设与领导力建设
围绕包括“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专业教师进企业实践、专业带头人培养、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企业专家指导工作、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理论、做法和经验开展研究和总结,探讨师资队伍建设评价指标和校长素质考核标准。
B05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着眼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与体制机制、技能型人才质量评价标准、行业企业参与机制,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工学结合、弹性学制、模块化教学,以及顶岗实习、双证书、技能大赛、短期培训、在职培训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
B06 职业教育学生资助
围绕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战略要求,就职业教育支持政策、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国家职业教育学生资助目标和任务、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资助标准和资助管理等开展理论研究,对区域和学校的学生资助工作进行个案研究,对国外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开展比较研究。
B07 职业院校招生和学生就业创业
围绕招生、就业和创业工作,就职业院校招生制度改革、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就业实效、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创业成功案例等开展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关注“双证书”制度、就业准入制度和技能竞赛制度及对有突出贡献技能人才的宣传和表彰制度的研究;关注国外职业教育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案例。
B08 职业教育科研和宣传工作
围绕广泛开展科研工作、提升职业教育科研水平,就职业教育科研的任务、管理、方式方法、职业教育科研机构的职能和工作策略开展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关注职业教育科研和宣传在服务国家、省市和院校不同层面的教育行政工作、教育质量提高和具体教学改革工作中的决策咨询、科学研究、项目开发与引领功能;关注职业教育科研成果在不同层面的应用效果,和对中小企业及其他社会机构的服务效果;关注职业教育宣传的积极社会反响。
C——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C01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围绕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和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精神,就高职教学、中职教学、专业设置、课程改革、课程与教材、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用、创新型教材、校本教材的开发应用、教学管理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基础课教学方法、专业课教学方法、实习实训教学方法、基础能力建设、教学资源信息化模式、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教学质量督导和评价标准体系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
C02 专业建设
围绕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五个对接”(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就建设服务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和行业企业人力资源需要、与区域经济结构相适应的专业规模、结构和内涵开展研究。关注中等职业学校新专业目录、院校专业设置管理和专业建设规范、国家重点专业和示范专业点建设,及品牌专业、精品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经
验和专业建设评价体系。
C03 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
围绕职业院校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目标,就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任务、内容、组织、制度、研发流程、技术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就与课程改革配套的新教材策划、研发和应用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关注国家级、省市级精品课程、国家规划新教材、地方特色教材、数字化教材及其他新形式教材、多媒体课件等的建设经验分析及建设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C04 实习实训教学
围绕实习实训教学目标,着眼于提高实习实训效率,就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制度建设、实习实训内容改革、实习实训教学的设置标准与比重、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的政策及鼓励措施、定岗实习学生的合理报酬、劳动保护、安全等开展研究,对优秀的实习实训教学经验、行业企业在实习实训中的作用机制等开展实践与理论总结。
C05 教学方法与艺术
围绕教学方法的改进要求,就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论、中高职课堂教学方法与艺术、实习实训教学方法与艺术、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教学效益及其质量监控等开展深入研究和经验总结。突出关注针对原理性、技术性、操作性和研讨性内容的不同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与应用,关注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双向创新,关注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艺术与思想的形成。
第五篇:“白色污染”现状及处理的研究(论文)
“白色污染”现状及处理的研究(论文)
[日期:2006-04-23]
来源:海口市琼山华侨中学 作者:李卫华
[字体:大 中 小]
一、什么是“白色污染”。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方式由“节俭性”向“消费性”转变,一次性商品的使用大幅度增加,但市民回收废弃物的积极性运不如五、六十年代,同时由于人们对塑料废弃物带来的环境问题缺乏认识,因此一次性塑料制品用后被随意随地抛弃的现象比较严重,从而引发了新的环境问题。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而这个家园正在被垃圾所包围。由塑料袋等引发的“白色污染”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环保课题。
“白色污染”一词最早来自对残留在农田土壤中的地膜对农田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比喻,我们都知道,我国是世界上地膜产量和覆盖量最大的国家,地膜的广泛应用成为农业增产的重要农业资材,曾一度被喻为“白色革命”。
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由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一次性的塑料制品(包括发泡的塑料餐具、器具、包装材料和薄的塑料袋、农用地膜等),在其使用后被弃成固体废弃物。由于缺少回收利用价值,其中,绝大部分被丢弃在环境中,主要集中于我市风景,旅游区周围,河道和道路两侧农田,湖泊和水塘中,以及城镇的各个角落,这不仅破坏了景观,造成了“视觉污染”,而且由于其具有在自然中难以降解的特点,对自然生态环境也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破坏。这种由废弃的一次性塑料制品通常多为白色,所造成的“视觉污染”和自然环境的破坏被形象地统称为“白色污染”。
其实,“白色污染”一词在提法上不太科学,也不够严谨,但作为一种现象的描绘,作为反映广大群众对治理环境污染的关切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当前把“白色污染”一词仅指一次性塑料废弃物也是不全面的。因为近年来开发了许多替代品,如纸质、纸浆、模塑、植物纤维、全定粉等餐饮具,它们虽是采用天然材料为原料,比较易腐烂降解,但由于加入了防水防油剂,又增加了腐烂降解和回收利用的难度,实践证明它们在用后回归自然仍需要一定的周期,而且其降解快慢又相当大程度取决于环境条件。因此对任何一类降解的一次性餐饮具和一次性塑料制品废弃物均应加强收集处理,不应乱扔,才可避免新的“白色污染”重演,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作为前车之鉴,应引以为戒。由此,“白色污染”的确切定义应是:无论地一类材料的一次性消费品,其废弃物如不妥善回收处理,而听任其随地丢弃,对市容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
很多时候,人们总会把“白色污染”和塑料材料等同起来,其实这是不对的,我们必须对塑料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众所周知,塑料是一种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新材料。它既是一种材料,也是一种消费品,总的来说,它也是一种物质。任何一种物质均有其生命周期,在达到其生命周期终了的全过程便是降解过程,塑料本身也是可降解的,但其降解过程可以根据产品应用要求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加以延缓,抑制或加强促进。我们平时看到的塑料老化(发脆、硬化)便是降解的一种表征,但其达到降解终点,周期较长。而且日常常用的塑料制品,已经通过稳定化技术,即加入光、热、稳定剂、抗氧剂等延缓或抑制其固有的可降解性,而且大部分塑料是热塑性塑料,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因此,塑料产品坚实、耐用,用途十分广泛,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促进各部门的技术进步和丰富方便人们生活起了积极作用,当今它已和钢铁、木材、水泥并列成为四大支柱材料,这便是塑料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而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环保要求,又可在一次性塑料中加入促降解剂,塑料制品在完成它的使用功能后,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可加速降解。因此它已成为塑料家族中带有环保功能的一名新成员。
二、“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主要是指对环境造成的“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两种负面效应。
视觉污染是指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市容、景观的破坏,如散落在自然环境,铁道两旁江河湖泊的聚苯乙烯、发泡塑料餐具和或漫天飞舞或是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它破坏了城市、农村和风景区的给人的景观美感,甚至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情绪,它也破坏了城市的市容卫生,给城市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给人们的视觉带来的不良刺激,被称为“视觉污染”。人民群众对此反应相当强烈。
潜在危害是指塑料废弃物进入自然,环境后难以降解而带来的长期的深层次环境问题。其危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身体健康。当温度达到650C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质将渗入到食物中,会对人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
我们现在用来装食物的超薄塑料袋一般是聚氯乙烯塑料,早在四十年前,人们就发现聚氯乙烯塑料中残留有氯乙烯单体。当人们接触氯乙烯后,就会出现手腕,手指浮肿,皮肤硬化等症状,还可能出现脾肿大,肝损伤等症。在我国,我们用的超簿塑料袋几乎都来自废塑料的再利用,是由小企业或家庭作坊生产的。这些生产厂所用原料是废弃塑料桶、盆、一次性针筒等。生产时,首先用机械把原料粉碎成塑料粒子,再把塑料粒子放在“一个水池里清洗(名日消毒)取出来晒干,再用机械把它压成膜,制成种塑料袋。每次吃饭时,就有不少人用塑料袋装饭菜,他们不知道这种行为不仅危害环境,也危害自己的身体。
2、土壤渣土化。垃圾直接施用于农田,或仅经简易处理后用于农田会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理化性质和保水、保肥能力。我国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的降解时间,通常至少需要200年。特别是塑料袋,塑料布,还有农田里的废农膜等长期残埋在农田内,庄稼的根就不能生长,会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的减产,可供人们食用的粮食就会减少。若牲蓄吃了塑料膜,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病症,甚至死亡。若将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产生二恶英——迄今为止毒性最大的一类物
质。二恶英进入土壤中,至少需15个月方可逐渐分解。它会危害植物及农作物。二恶英对动物的肝脏及脑有严重的损害作用。
3、污染水体。,填埋作业仍是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方法。填埋后的场地由于地基松软,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还有垃圾的堆放过程中,其有害成份经雨水冲入地表水体。同时,在垃圾堆放或填坑过程中产生大量酸性和碱性的有机污染物把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渗入地下水或经雨水冲冼流入河流,湖泊或海洋,则会引起更严重的污染。
4、占地过多。堆放在城市郊区的垃圾,侵占了大量农田。现在北京人每人平均年产垃圾440公斤,全市年产400万吨左右,相当于两座半景山。北京的垃圾堆放场地已有450余处,占地超过1万多亩。而且垃圾在自然界停留时间也很长:烟头羊毛织物1-5年,橘子皮2年;经油漆的木板13年;尼龙织物30-40年;皮革50年;易拉缸80-100年,塑料100-200年;玻璃1000年。如果利用填埋作业处理垃圾的话,由于塑料密度小,体积大,它会很快填满场地,降低填埋场地的处理垃圾的能力,从而更加长了其停留的时间,占地更多。
5、污染空气。垃圾是一种成份复杂的混合物。在运输或露天堆放过程中,有机物分解平生恶臭,并向大气释放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其中含有有机挥发气体达100多种,这些释放物中有许多致癌致畸物。塑料膜、纸屑和粉尘则随风飞扬形成“白色污染”。若把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塑料焚烧时,产生大量黑烟,污染空气。
6、火灾隐患。垃圾中含有大量可燃物,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火灾。随着城市垃圾中有机物质含量的提高和由露天分散堆放变为集中堆放,而在长期堆放中只采用简单覆盖致使垃圾产生沼气的危害日益突出,垃圾爆炸事故不断发生,造成重大损失。
7、有害生物巢穴,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而且能为老鼠、鸟类及蚊蝇提供食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也是传染病的根源。
8、耗费资源大。随着人们的需求量大,垃圾的不断产生,厂家也不断地生产塑料制品。但由于一次性塑料制品难于降解,现在许多城市都推广用绿色餐具——纸制餐具,原理是纸制品的组成物纤物素能被微生物分散,但用纸制品代替发泡塑料餐具亦不明智。
制纸制餐具时,除用到草浆,稻浆外,还要加入1/3左右的木浆,若全面推广,势必造成大量木材的消耗,导致森林砍伐的加剧。而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2%,制纸浆历来是耗水大户,耗能大户及排污大户。造浆工艺需大量水,而我国属于水资源短缺的国家。纸制餐具成型后需立即烘干,这就需要耗大量能源。而我国能源结构是以燃煤为主,这样就增加空气中SO2的含量,引起酸雨。
此外:
塑料袋的表亲-------农膜为例,它们是如何危害环境的呢?美国的农业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农用地膜在加速农
作物成熟的同时,也加速了土地的侵蚀,以及土地中杀虫剂流失,并对流经的地域造成更大的危害。在美国的许多地方,用塑料膜来覆盖土地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不可渗透的塑料膜不仅有助于保持土地的湿度,而且暖和了土地,使塑料膜里的作物提前成熟,这对农民来说是大有好处。然而,这样的好处是以损害环境为代价而取得的。
许多农民已经注意到,与被植物的残余覆盖的土地相比,更多的雨水从覆盖的土地间的小沟里流失。然而,“没有人操心究竟有多少水因此而流失。”美国马里兰州农业研究中心的一些无机化学家们却提出了这个问题,在2年的时间里,他们收集了从番茄地里流走的雨水,测量了流量,以及里面的污染物。
在1998年,他们发现每立方米用塑料膜覆盖的土地流失量是63公升。这是用巢菜属植物覆盖的土地流失量的4倍,在1999年8月在美国新奥尔良举行的美国化学会年会报告中,化学家Hapeman说,更严重的问题是每年每公顷(1公顷=15亩)用塑料膜覆盖的土地失去大约4950公的土壤,这是用巢菜属植物覆盖的土地的15倍。她进一步评论说,对于像土地这样一种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再生的资源,“不能长时间地承受这样的损失。”
然后,她又观察到化学物质的流失,两个用于试验的土地都撒上同等量的杀菌剂CHLORTHALONIL和杀虫剂ENDOSULFAN。因为在用塑料膜覆盖的土地里,暴露在外的用于凝固杀虫剂的泥土比用植物覆盖的土地要少,雨水冲失的化学物质前者是后者的19倍。研究人员将流失的水放入装有本地水产物如硬蛤和硅藻的容器里发现,从塑料膜地里流失的水比从植物膜地里流失的水对它们更有毒。
使用塑料膜可以使农民提前3到4周收成作物,这样的蔬菜得到高昂的市场价格。Hapeman进一步说:“然而,用泥土和杀虫剂的大量流失,去换取提前3周的收割,很难让人相信是明智的行为。”
顶一下
三、“白色污染”现状
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坚实耐用,价格低廉的优点,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且呈不断增长趋势。据有关材料介绍,全世界塑料产量1998年已达1.5亿吨,比1990年增长51%。我国1998年塑料原料产量约为676万吨,进口量800多万吨,塑料制品近1600万吨,比1990年产量增长3倍多,成为世界塑料制品生产第二大国。
据有关部门统计,1998年国内包装塑料近400万吨(包括自我套用的在内),其中难以回收利用的一次性包装材料以30%计,则每年生产的塑料包装废弃物约120万吨;塑料地膜产量40多万吨,其废弃物由于混入了大量沙土,较难回收利用,通常农民把它们捞到地头烧掉,回收量甚微;一次性塑料日用杂品及医疗卫生用品约40多万吨,综合上述各项,塑料垃圾年产量达200多万吨。
近几年来,随着商品经济、交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城市数目的增加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产生的城市生活垃圾大幅度增长。城市生活垃圾组成中的塑料废弃物也迅速增加。按重量计算,约占3-10%,按体积计占20-30%。
据有关部门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日产量为1.2万吨,其中塑料废弃物含量约为3%。每年总量约为14万吨;上海市生活垃圾日产量为1.1万吨,其中塑料废弃物量约为7%,每年总产量约为29万吨。天津市生活垃圾日产量为0.58万吨,其中塑料含量约为5%,每年总产量10.6万吨。
近几年,“白色污染”日益严重,已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和强烈反响,铁路沿线、旅游景区、长江、大中城市的城乡集合部等地区的白色污染尤其受到各级环保部门和人民群众的重视,同时也已经引起了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要求尽快治理。
四、“白色污染”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治理“白色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配合,管理部门要从行政、经济、技术三个手段并用。从现实情况看,还在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没有全国性的专门法规
治理“白色污染”不能光靠企业或个人的自觉性,在某些方面应有强制措施,要对市民和餐饮部、交通行业的工作人员的行为具有约束力。比如,要求企业或个人对自己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塑料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对随意抛弃、堆放塑料废弃物的个人或单位进行处罚。
(2)缺乏相关的经济政策
调动塑料废弃的回收、再利用和发挥企业回收利用的积极性,需要给予这此企业以优惠政策。现有的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尚不足以使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行业形成良性的市场机制。为了不增加政府负担,同时体现“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应要求产生废弃物者自行回收利用,不能自行回收利用的企业或个人要交纳回收处理费,作为对回收利用者的补偿。这种作法在国外已较为普遍,在我国这类经济政策还欠缺或还不太完善。
(3)管理工作跟不上
城市、风景旅游区、交通干线、水域等的“白色污染”主要是管理不善引起的。餐饮业、商业、铁路、水运部门对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没有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听任顾客直接扔在地上或水中,甚至一些工作人员对已收集起来的废弃物又抛弃到车窗外或水中。城市街道和旅游区的配套设施还不健全。商场、饭店、公园等繁华地段的垃圾箱密度太低,还没有设置分类垃圾箱。市容环卫部门虽有规定禁止乱扔废弃物,但执法、检查的人员很少有法不依,有禁不止的现象很普遍。
(4)各地的管理思想还不统一。
有的地方对“白色污染”的防治尚不够重视,还未将这个问题上议事日程。有的地方主张通过“以纸代塑”和使用可降解塑料来解决:有的地区强调依靠回收利用来解决:但如何进行综合防治,思想上尚未获得共识。
(5)人们的环境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
大城市居民的环保观念虽比前几年有所提高,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但还没有落实到自身的行动上,随手抛弃废弃物,乱倒乱扔生活垃圾的行为随处可见。新闻媒介对“白色污染”的报导缺乏对居民日常行为的引导教育。产生塑料废弃物的生产、经营单位没有责任感,没有认识到自身应履行的义务,没有回收、利用、处置的压力。
五、“白色污染”治理技术
1、管理方面
(1)对包装废弃物的立法
1996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固体废弃物处理法》其中对一次性塑料包装材料和制品、塑料地膜等明确规定应当采用回收利用、易处置或在自然环境中易消纳的产品。目前国家环保总局正在起草《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实施条例》,对固体法中有关包装废弃物的原则规定做进一步的细化。现已在全国范围内征求意见。
(2)将铁路沿线的长江的白色污染列为优先治理的重点
长期以来,交通运输单位对运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直接往车外、船下倾倒。随着交通运输的增大,这种粗放经营方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为此,1995年起原国家环保局联合颁布了《关于维护旅客列车、车站及铁路沿线环保卫生的管理规定》。规定:严禁乘客、乘务员向车外抛弃废弃物,实施垃圾袋装化处理等。现各项管理制度基本落实:旅客、工作人员向车外扔垃圾的现象得到了基本控制:铁路沿线积存的垃圾也得到了较好的治理,重要铁路两侧的“白色长廊”基本消失。
随着三峡地区的发展,船舶垃圾产量增长很快。这些垃圾全部被倒进江中,不仅影响水质,而且影响到葛洲坝水电站的正常运行。对此1997年12月,交通部、建设部、原国家环保局联合颁布了《防止舰舶垃圾和沿岸固体废弃物污染长江水质域管理规定》。规定:禁止向水中抛弃垃圾。船上要配备足够的垃圾收集容器,要有船舶垃圾记录簿及垃圾管理计划等。
1998年7月18日,温家宝副总理在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对治理“白色污染”做了重要指示。要求在一年内解决长江、太湖流域、铁路沿线的“白色污染”问题。根据这一要求,国家环保局与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国家旅游局于当年9月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重点交通干线、流域及旅游景区塑料包装废弃物管理的若干意见》,主要内容有:铁路车间、车内,长江及太湖等内河水域航运的船舶上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铁路沿线、长江、太湖流域沿岸禁止倾倒垃圾;对已在沿线(岸)堆积的、水中漂浮的垃圾要求在限期内清理干净;交通运输工具上及旅游景点、景区要配备足够的垃圾收集容器等等。
(3)强制生产者回收包装废弃物的试点
1997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选择北京、天津两市面上作为试点,要求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企业按一定比例回收使用后的餐具。具体收集、处理工作由回收公司承担。生产企业根据各自的产量向回收公司交纳收集处理费。两年来,试点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北京市的回收率已达60%,天津已达50%。
2、技术方面
我们大家都用过或接触过许许多多的塑料制品,它们有许多优点,强度大、坚实耐用,还可以反复回收使用,废塑料回收后,经处理,既能重新成为制品,亦可制得汽油与柴油。但它们在完成使用周期后较难降解,从环保角度出发,这些优点又可以被认为是缺点或不足,但是塑料的发展历史还不到100年,比起其它传统材料几百、几千年的发展史来说是短暂的,因此存在一些缺点或不足也不足为奇,问题是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是采取消极的办法、一刀切淘汰禁用?“以纸代塑”?还是采用积极的办法,正视其存在的问题,采用科技进步和综合治理的办法去解决。后者是新世纪赋以我们的环保重任。
治理“白色污染”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应采取积极对策,运用行政、科技、经济手段综合治理。当前应在加强管理、制订有关政策法规,扶植有利于环保的企事业发展,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和抓好舆论的正确导向等前提下,借鉴国外3R1D,即减量、回收再用、再生利用、降解等的治理对策,初稿实施省资源化(减容、减量)、再资源化(回收利用)、无害化(可降解)等多法并举、防治结合的对策和措施。
(1)资源化(减容、减量)
省资源化即减容、减量,是减少或抑制塑料废弃物的产生量,包括少用,即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或少用;或通过填充天然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减少塑料用量,不仅节省有限资源,也可以减少污染;或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功能、延长寿命、一物多用,减少一次性塑料包装的消费量;减薄,即在保证应用性能前提下,通过改变原材料配方和产品结构设计,使产品达到轻量化、薄壁化;减容,即通过压实、溶解、消泡等减少塑料废弃物的体积,随之也节省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能耗,这是治理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也是防患于未然和从源头抓起的办法。
(2)再资源化(回收利用)
再资源化即回收利用,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更重要的包括从立法、回收、生产、检验、销售等一整套系统工程问题,是各国积极开发,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有效办法,从塑料废弃物总体而言,相当一部分是易回收利用的。但对一次性塑料废弃物而言,必须根据各废弃物的种类、质量、数量、流向及处理方法,易回收又具有回收利用价值、经济合算的应尽最大力度去回收利用,包括材料、热能、燃料油、化学品等,这不仅仅有利于保护环境,而且从节约地球有限资源,有效利用再生资源的角度均具有重大的意义。您知道吗?回收1吨废纸可生产好纸800公斤,可以少砍17棵树,可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能源,减少35%的水污染;1吨废塑料至少能回炼600公斤汽油和柴油;用废玻璃再造玻璃,不仅可以节约石英砂、纯碱等原料。还可节电;用废金属冶炼金属可节约大量的能源消耗,还可减少空气污染;而一些果皮、蛋壳、菜叶、剩饭等厨房垃圾,可用堆肥酵的方法处理,变成绿色肥料等。但目前回收利用无论在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回收体系的建立,高效回收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开发以及回收料的产品方向等均会面临许多技术经济方面的难题,有待于政府和民间加大科技投入,通力合作作为重点问题研究解决。
(3)无害化(可降解)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一次性塑料废弃物是很难收集的,如堆肥袋、垃圾袋、超市和早市用的轻型塑料包装袋等,或即使强制收集,经济效益差甚至无效益的如中餐餐具、地膜等,这些领域采用可降解塑料就
比较适宜。经过近十年的跟踪应用实践证明,我国开发的降解塑料具有以下特点:①实用性:其应用性能和卫生性能与普通塑料相近或相当;②降解性:在完成使用功能后,能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较快地降解,成为易被环境消纳的无害化碎片或碎末;③安全性:降解过程中产生和降解后残留的物质对环境无害或无潜在危害;④经济性:价格与同类普通塑料制品持平或略高。我国降解塑料具有代表性的是当前天津某有限公司开发的淀粉基生物降解技术和系列产品,其工艺特点是淀粉液态下真空脱水,微细化处理及覆羟改性技术等,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并具有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其薄膜中淀粉含量可高达50%以上。育秧钵和注塑制品可高达80%,这意味着产品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而且可以节约石油资源,减少塑料垃圾一半以上,符合省资源化从源头抓起的原则,另外由于加入了大量淀粉和促降解助剂,其废弃物有利于垃圾堆肥化处理,是回收利用的一种独特方式,符合再资源化的措施。因此,根据国外经验对那些量大、分散、脏乱、难于收集或即使强制收集经济上不合理的一次性塑料产品,推荐采用可降解塑料被认为是最佳选择,在短期内可降解碎裂成无害化碎片,从而达到塑料垃圾减容、减量、减轻或抑制环境污染的目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可以完全降解回归自然。
综上所述,要让这些垃圾变废为宝,就要做好垃圾的回收和利用的工作。因此,我们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和信息网络等多种大众媒体,大力进行垃圾源头分类收集的宣传教育;抓紧制定先例国情有关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法规,并严格执行;可考虑在一些单位深入细致地进行垃圾源头分类收集的试点工作;并与大家进一步讨论完善管理办法,使垃圾源头分类收集尽快普遍开展。让我们共同努力,用举手之劳,推动垃圾分类回收,清除垃圾污染,变废为宝,节约资源。使北京能以崭新的面貌迎接2008年奥运会的到来,同时也给我们自己提供了一个优美的健康的生存空间。
【论文关键词】白色污染;危害;防治
【论文摘要】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它们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
什么是白色污染?这要从塑料开始谈起,人们以石油为原料制得乙烯、丙烯、氯乙烯、苯乙烯等,这些物质的分子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反应生成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我们通常使用的塑料就是由上述四种高分子组成的材料,聚乙烯、聚丙烯薄膜抖动时声音发脆,而聚氯乙烯薄膜则较柔软,抖动时无发脆声音;发泡塑料一般是聚苯乙烯,燃烧时有浓烟。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塑料进入广泛实用阶段,由于塑料具有很多优点:它取材容易,价格低廉,加工方便,质地轻巧,因此塑料一问世,便深受世界欢迎,它迅速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塑料被制成碗、杯、袋、盆、桶、管等。塑料被列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塑料的普及被誉为白色革命。随着塑料产量不断增大,成本越来越低,我们用过的大量农用薄膜、包装用的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环境带来很大破坏,由于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它们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
1白色污染的危害
1.1视觉污染指的是塑料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生活环境中,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环境的美感。前几年,有人戏称我国有两座万里长城,一为古长城,二为白色长城,指的是我国铁路沿线到处是白色的饭盒、塑料袋,这就是视觉污染。在我们学校,随处可见一次性饭盒、各色塑料袋,起风时候,塑料袋到处飘扬,严重影响校园的美观。
1.2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则是多方面的
1.2.1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早在40年前,人们就发现聚氯乙烯塑料中残留有氯乙烯单体。当人们接触氯乙烯后,就会出现手腕、手指浮肿,皮肤硬化等症状,还可能出现脾肿大、肝损伤等症。1975年,美国就禁止用聚氯乙烯塑料包装食品和饮料。在我国,更为严重的是,我们用的超薄塑料袋几乎都来自废塑料的再利用,是由小企业或家庭作坊生产的。每次吃饭时,就有不少同学用塑料袋装饭菜,他们不知道这种行为不仅危害环境,也危害自己的身体。
1.2.2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我国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一般是不可降解的,其分子量在2万以上,只有分子量降为2000以下时,才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所利用,而这一过程至少需200年。农田里的废农膜、塑料袋长期残留在田中,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阻碍水分的流动,从而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的减产。若牲畜吃了塑料膜,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1.2.3填埋作业仍是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方法由于塑料膜密度小、体积大,它能很快填满场地,降低填埋场地处理垃圾的能力;而且,填埋后的场地由于地基松软,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围环境。
1.2.4若把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塑料焚烧时,不但产生大量黑烟,而且会产生迄今为止毒性最大的一类物质:二恶英。二恶英进入土壤中,至少需15个月才能逐渐分解,它会危害植物及农作物;二恶英对动物的肝脏及脑有严重的损害作用。焚烧垃圾排放出的二恶英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极敏感的问题。
[1] [2] 下一页
2白色污染的防治
2.1停止使用一次性餐具及超薄塑料袋由于一次性塑料餐具难降解,现在许多城市都推广使用绿色餐具——纸制餐具,因为纤维素能被微生物降解。但许多环保专家认为,用纸制餐具代替发泡塑料餐具亦不明智。首先,纸制餐具同样也会带来视觉上的污染,因为它们的降解速度并不快,往往在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内也不会降解彻底。其次,制纸制餐具时,除用到草浆、稻浆外,还要加入1/3左右的木浆,若全面推广,势必造成大量木材的消耗,导致森林砍伐的加剧。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2%,居世界112位。第三,制纸浆历来是耗水大户、耗能大户及排污大户。造浆工艺需大量水,而我国人均水的占有量在世界上排88位,已被列为世界12个贫水国家的名单上;若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中,会引起水污染;纸制餐具成型后需立即烘干,这就需要耗大量能。而我国能源结构是以燃煤为主,这样就会增加空气中SO2的含量,引起酸雨。因此,无论是从环保角度,还是从节约资源角度,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及纸制餐具都是一件好事。
2.2回收废塑料并使之资源化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径其实,塑料和其它材料比,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塑料可以很方便地反复回收使用。废塑料回收后,进行分类、清洗后再通过加热熔融,即可重新成为制品。从组成看,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均由碳氢元素组成,而汽油、柴油等燃料也是由碳氢元素组成,只不过分子量较小。因此,把这几类塑料隔绝空气加热至高温,使之裂解,把裂解产物进行分馏,可制得汽油与柴油。
2.3研究开发降解塑料降解塑料具有与普通塑料同样的使用功能,但在完成其使用功能
而被废弃后,其化学结构可以在某些条件下发生变化,使高分子分解成分子量较小的分子,最后,被自然环境所同化。降解塑料有三类: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及双降解塑料。但是现在许多降解塑料并非100%降解,只是把塑料变为塑料碎片,据报道,我国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已研制成功100%降解的塑料。它是将淀粉和不可降解的塑料通过特殊设备粉碎成纳米级后进行物理结合,再将两者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现在这种塑料已投入批量生产。目前在世界上降解塑料还远远没有得到大规模使用。开发使用降解塑料也只能作为解决白色污染的辅助措施。
让我们人人树立以爱护环境为荣,破坏环境为耻的思想,以实际行动来消除校园里的白色污染及其它污染,把我们的学校建设为绿色校园,文明校园。
上一页 [1] [2]
[论文关键词]白色污染 塑料 防治
[论文摘要]坚决抵制白色污染,对环境有积极的作用。介绍白色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所谓的“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是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
城市塑料垃圾的消耗量、废弃量十分惊人。在“白色垃圾”中,污染最明显、最令人头痛、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是那些遍布城市街头的废旧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快餐具。据有关部门统计,仅以一次性塑胶泡沫快餐盒为例,我国全年消耗量达4亿至7亿个。
一、“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
塑料包装材料在世界市场中的增长率高于其它包装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装材料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9%。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1)“视觉污染”。在城市、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散落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由此造成“视觉污染”。
(2)“潜在危害”。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第二,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和海洋中,此类情况已屡见不鲜);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
目前,人们反映强烈的主要是“视觉污染”问题,而对于废旧塑料包装物长期的、深层次 的“潜在危害”,大多数人还缺乏认识。
二、对于危害严重的白色污染,世界各国的态度如何
世界各国已经被难缠的“白色污染”困扰多年,对于抵制“白色污染”更是各出奇招。
欧洲的很多国家的超市都采取出售一次性购物袋的办法控制购物袋的使用量,事实证明,运用经济杠杆应对“白色污染”是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立法禁止使用塑料袋是应对“白色污染”的官方举措。美国的旧金山市是美国第一个封杀塑料袋的城市。2007年3月27日,美国旧金山市议会通过一项法案,限令旧金山的超市、药店等零售商分别在6个月和1年内停止使用化工塑料袋。该法案规定,超市和药店零售商只允许向顾客提供纸袋、布袋或以玉米副产品为原料生产的可降解塑料袋,化工塑料袋被严格禁止。如果不想被罚款,商家就只能乖乖地放弃使用塑料袋。实施这项禁令后,每年将节省45万加仑的石油,也省却了1400吨垃圾填埋的麻烦。
韩国政府从1999年起要求全国商场超市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袋和纸质购物袋。为推行和宣传这项措施,韩国政府当时在全国张贴了10万张宣传画,分发了20万份宣传册和6.5万个环保购物袋。新加坡也从去年开始举办“自备购物袋日”活动,每逢星期三,新加坡全国206家超市就会以非强制性的方式鼓励消费者少用塑料袋。
[1] [2] 下一页
【收藏本论文】【我的收藏】【我要投稿】
世界上其它国家也酝酿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遏制“白色污染”。法国将从2010年元旦起,在全国范围内禁用不可生物降解塑料袋。澳大利亚环境、遗产和艺术部长彼得·加勒特宣布,澳大利亚的超级市场将分阶段停止使用塑料购物袋,这项计划将于2008年底前开始实施。
在我国,如何防治“白色污染”,保护好城市生态环境呢?有关专家提出以下防治措施:
(1)将“白色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目前,国家对此末专门立法,广大群众希望有关法规尽快出台。
(2)制定中长期治理规划。非降解塑料制品从城市生活中“退位”已是必然趋势。这就要求人们应当有个紧迫观念,为其做两种准备,一是找出路;二是制定时间表。有关部门要在根治污染、减经污染、预防污染三个层次上规定任务、明确责任,使“白色污染”的治理有步骤、有目标、有期限地稳妥展开。
(3)重视“白色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大力支持可降解型“绿色”替代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和使用。
(4)增强全民环境卫生意识,把“白色污染”防治作为“两个文明”建设和综合整治城市环境的重点内容来抓。
(5)狠抓污染源头治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和省资源化、再资源化原则。一方面要抑制:“白色污染”量,另一方面强调“白色垃圾”的回收利用。
抵制“白色污染”的冲锋号已经在全球吹响,公众、商家、政府一个都不能少。
三、结语
随着白色污染问题的不断恶化和人类对其环境的重视,消除白色污染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完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由于其生产成本太高,用途难以进一步扩大,而淀粉基降解塑料在淀粉基降解后,残余的碎片并不能完全降解,其分解产物是否会造成二次污染尚不明确。如何解决目前的环境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强调废旧塑料的回收、分类、加工,使有限的资源循环利用;其次是强调全民行动起来,响应号召,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改用温馨可爱结实耐用可长期使用的布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白色污染物从我们身边永远消失不见……
参考文献:
[1]长安,当代环境问题新特点[J].学科教育,1995,(06).[2]方世南,环境问题: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兼与《该怎样谈论“环境问题”》一文商榷[J].学术月刊,2002,(02).[3]刘富刚,环境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德州学院学报,2001,(04).[4]陈大庆,当代环境问题的六大特点[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1,(06).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