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观的造句(5篇范例)

时间:2019-05-15 11:20: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概观的造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概观的造句》。

第一篇:概观的造句

概观拼音

【注音】: gai guan

概观解释

【意思】:概括的观察;概况(多用于书名)。

概观造句:

1、然而,大多数章节仅仅是蜻蜓点水式的概观纵览了那些特定的处理方法和技术。

2、最后,人权观察鼓励您发布一份有关中国在过去的十年里对苏丹政策的概观或白皮书。

3、它为您提供了实例和数据库的概观,并允许您在DB2中执行大部分的数据库操作。

4、在强调技术的业务中,这些都太简单,无法概观个人态度在项目团队中的强大影响力。

5、这种概观纵览式的方法是这些教科书所犯的最大错误。

6、图1显示业务上下文的概观。

7、人权观察2007年的全球考察报告对75个以上的国家在2006年里人权发展的状况提供了一个概观。

8、概观圣经的结构。

9、图2展示了这个服务的概观。

10、他们能够看到世界的概观,也能发现身边的细节。

11、西方人的思维是线性的,从目标到战略再到战术,或者从概观到细节(或刚好相反)。

12、在像世界卫生组织这样一个有着8000多名职员在世界上众多不同地区从事着广泛活动的庞大组织中,从来没有人能够概观我们工作的全貌。

13、概观十个州中的方法。

14、它介绍每个系统的内容并提出抽样调查方法的概观,而且提供多样化的评估,其品质超越其他的工具和方法。

15、要有效地管理有限供给的IP位址,所有的分级可以分割成更小的子网路,图提供了网路和主机间的划分概观。

16、本课程每个单元都会有该领域的顶尖研究人员进行一系列概观的课程教授,此外,也会对学生在进行专题研究报告时,适时地提供研究上的建议。

17、这本《北美概观》详细地介绍了美国的风土人情。

18、关于其他区段,这介绍提供FHS的只有最基本概观。

19、当行动计划进入其下一步阶段(执行和持续改进)的时候,此报告会提供对这些协同工作、成就以及需要考虑要点的一个概观。

20、最后,概观等离子腐蚀在器件制作中的应用。

21、概观自人类学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以来其理论的发展方向,我们打算按大致的时间顺序来进行叙述。

22、概观全文,研究的主要结论是:第一,竞技运动项目分类体系的研究思路可应用于体育课程项目的分类。

23、其中课堂讲稿将提供这领域的概观,相关资源会提供更多的资讯来做进一步的研究。

24、本文概观了各种攻击技术,并阐述了它们是怎样削弱嵌入式系统的安全功能。

25、给你一个历史概观,并帮你列出你可能想要找的年代,并且。

26、提供所包含的工具和如何管理大型资料库专案的概观。

27、提供组件命名的概观。

28、提供原始档控制工作区的概观,并提供程序第一次取得您的小组专案档案中使用的工作区。

29、提供关联性的简短概观,做为预防多馀资料的方法。

30、在日语中关于语气的研究成果有很多,但概观起来绝大部分都仅限于句末形式。

第二篇:传统文化概观练习题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练习试题1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世界上最早的字数最多的字典是《康熙字典》;至今为止世界上页数最多的丛书是《四库全书》。

2、中国最著名的石窟有_莫高窟_、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_等。

3、孔子提出的“仁”的内涵是_爱人_。

4、秦始皇统一天下,为建立统一文化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有:_书同文_、_车同轨_、度同制、行同伦和地同域。

5、《诗经》中的“_《诗经》_”和以_《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个典范。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散曲分“__曲__”和“__小令_”两大类。

2、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提出了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_。

3、中华民族的远祖可分为___华夏、东夷___、苗蛮三大文化集团。

4、中国书法在_魏晋六朝_开始走向美的自觉,在_唐代__达到一个高峰。

5、__赋__和_骈文___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商代对中国文化最大的贡献集中反映在(C)。A.铜器 B.迁都 C.使用文字 D.建筑

2、《诗经·小雅·北山》中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映的是(A)。A.家国同构 B.封国制度 C.家族制度 D.宗法制度

3、最能体现辩证整体性的是(B)。A.数学 B.中国古代医学C.农学 D.地理学

4、中国古代的数学家(B)曾求出精确到七位有效数字的圆周率:3.1415926~3.1415927之间。A.刘伟

B.祖冲之 C.刘徽 D.秦九韶

5、(A)对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思想作了概括的经典性的表述。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A.《易传》 B.《诗经》 C.《论语》 D.《史记》

6、下列哪项不属于制度文化层的?(D)A.家族制度B.婚姻制度 C.官吏制度 D.服饰文化

7、“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B)的提法。A.黄帝 B.董仲舒 C.鲁班 D.伏羲

8、(B)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磁铁极性的国家。A.美国 B.中国 C.日本 D.阿拉伯

9、早在公元前1000年的(A)时期,中华先民便有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观念。A.西周 B.先秦 C.两汉 D.魏晋

10、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可见,一个人的一言一行,都不能脱离(D)的指导。

A.“诗” B.“学” C.“礼” D.“经”

1、西汉的(A)曾两次出使西域。A.班超 B.张骞 C.昭君 D.霍去病

2、华夏族的最终形成大约是在时期是(B)。A.秦朝 B.春秋战国 C.汉 D.魏晋南北朝

3、至迟在(A),我国就已采用了十进位制。A.商代 B.春秋战国 C.秦朝 D.西汉

4、(D)作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之一,是人们处理天人关系和各种人际关系的总原则,是中国人的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

A.贵和尚中 B.以人为本 C.重和去同 D.刚健有为

5、从接受既成境遇的前提出发,(B)提出了“安命”的观念。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6、中国文化的鼎盛时代是在(D)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 D.隋唐两宋

7、隋唐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一部药典即苏敬所著的(A)。A.《新修本草》B.《金匮要略》C.《皇帝内经》、D.《神农本草经》

8、最早完整地刊载火药配方和制造工艺的是北宋由曾公亮、丁度编成的(C),该书成于1044年。A.《真元妙道要略》 B.《武备志》 C.《武经总要》 D.《武经要略》

9、《周易》说“不耕获,未富也。”这说明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B)是财富的来源。A.战争 B.农耕 C.经商 D.贩卖

10、(C)在《海国图志》中,从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的要求中,概括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命题——“师夷长技以制夷”。

A.林则徐 B.姚莹 C.魏源 D.何秋涛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0分)

1.王阳明的“心学”旨在加强儒家伦理道德,但在客观上却促进了明中叶以来的个性解放思潮。

答:正确。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高扬了人的道德主体性,认为通过个人自觉、自主的修养就以达到圣贤的境界。他修养的目标是儒家道德境界,但是她的哲学思想方法却为李贽等人发挥,将“良知”本体替换为“童心”等具有自然人性论倾向的内容,因而促进了当时的个性解放思潮。2.李商隐的无题“深、隐、密、丽”,许多意象难有确指,这与中国诗文化的总体特征相悖,属于一种 “另类”作品。答:错误。李商隐的这一风格正体现了中国诗文化的主体特征,就是注重言外之意、韵外之致。1.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答:正确。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它包括人对自然的改造以及人自身改造两个方面。2.“中庸” 与辩证法没有相通之处,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答:错误。中庸揭示了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关节点,认识到了事物间相互转化的现象,并认为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是最重要的,这些都属于辩证法思想。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 分)

1、秦汉文化的宏阔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秦汉王朝具有宏大的规模和气象,根植于新兴地主阶级的生气勃勃,雄姿英发,开拓进取,宏括包容时代的精神,作用于中华文化共同体内部的是(1)“苞括宇宙,总览人物”的汉赋,(2)以百科全书式的恢弘眼光观照历史的《史记》。表现在外部有(1)万里绵延、千秋巍然的秦长城,(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阿房宫,(3)气势磅礴、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4)水域面积超过5倍于颐和园的长安昆明池,2、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为什么能达到中国文化的颠峰状态? 参考答案: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社会大变革,为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提供了历史舞台。由于战争不断,在战争中衰败的诸侯大臣们,他们畜养的家庭文人乐师流落四方,促使了学术下移,形成了从“学在官府”到“学在四夷”的转变。因而形成了诸子百家。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互相争辨成为可能。第二,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动荡,使士阶层迅速崛起。士阶层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生活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从此形成。在周代,统治者分为四个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士是处于最低层的统治者。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士取得了独立的地位,再加上诸侯争霸,渴求人才,养士之风大盛,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战国“四君子”即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在当时都是以培养贤士,用人所长而闻名。第三,激烈的兼并战争,提供了文化重组的机会。在相互兼并过程中,不同的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传播和影响,各种不同的新文化应运而生。第四,竟相争霸的诸侯列国,尚未形成统一的文化观念。学术环境活泼浓厚,滋养了不同的文化学派。第五,宫廷文化官员周游列国,走向民间,推动了私人学术集团的兴起。也进一步促进了当时诸子峰起,学派林立的局面。

1、传统义利之辨有何现代意义? 参考答案:(1)从价值观上看,义利之辨首先关联着道义原则与功利原则,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2)义一旦被赋予内在价值,便同时成为评判行为的主要准则。,儒家往往将义(当然之则)理解为一种无条件的道德命令,并把履行道德规范(行义)本身当做行为的目的。道义的原则确实可以给人以正面的价值导向。历史地看,儒家突出“义”的普遍制约,反对惟利是求,这对于避免利益冲突的激化,维护社会的稳定,确实具有积极意义。(3)从义基于利的前提出发,墨家将功利原则视为评判行为的基本准则。

2、儒道的人格学说分别代表了何种价值取向? 参考答案:(1)儒家注重的是人格的内圣规定。“内圣”首先表现为善的德性,而善又以广义的仁道精神为其内容。从人格取向看,儒家在“内圣”之外又讲“外王”。人格还包括“知”的规定。在儒家那里,仁与知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儒家将“仁”与“知”规定为理想人格的双重品格,由此而确认了仁道原则与理性原则的统一。就其深层内涵而言,“仁”表现为一种完美的德性,“知”则是指在德性制约下的伦理理性或道德理性,二者从不同方面展示了“善”的品格。这样,走向内圣之境,总体上便表现为一种善的 追求(2)相对于儒家之注重“善”,道家更多地赋予理想人格以“真”的品格,其人格典范也被称之为“真人”。与天人关系上突出自然原则相应,人格上的真,首先表现为合于自然。作为人格境界,“真”与“伪”相对。道家心目中的理想人格总是“其知情信,其德甚真”(《庄子·应帝王》)。这里的“德”,并不是儒家的仁德。在道家看来,以仁德规定人格总是不免走向外在的矫饰,而人格作为真实的我,总是有其个性特征。道家以本真的人格扬弃仁德的矫饰,同时意味着确认人格的个体品格。(3)在人格取向上,儒家更多地将德性理解为仁义等普遍规范的内化,其基本的人格模式是“圣人”。这种看法多少蕴含着人格的单一化或划一化趋向。相对来说,道家“人乐其性”的主张,对人格的个性规定则予以了较多的关注。道家以“任其性”否定普遍规范对人格的制约当然有其片面性,但它将“贵真”与尊重个性联系起来,显然又有助于人格的多样化发展。

五、论述题(每题15 分,共30 分)

1、试述中国近代科技发展迟滞的原因。

参考答案:

1、传统科技思维的局限;

2、重政轻技,重道轻器等传统观念的束缚;

3、封建制度的扼制。

2、试述中国古代艺术致用精神的内涵及具体表现。

参考答案:在儒家思想的哺育下,中国古代艺术中的不少艺术形式都有着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带有鲜明的服务于现实的致用精神。诗歌、文章、音乐等把道德教化作为重要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尺度。主要的观念有:

(1)“诗言志”,基本含义是说诗歌是用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的一种艺术形式。这一命题强调的是诗歌的社会

功用,特别在儒家的诗教观念中,诗歌对社会政治的干预更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如《诗经》。

(2)“文以载道”是宋代古文家周敦颐提出来的,认为写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宣扬儒家的仁义道德和伦理纲常,为封建统治的政治教化服务,强调文章要服务于社会。

(3)乐以教化。中国古代音乐历史悠久,并且很早就与道德教化联系在一起。孔子认为,乐和礼一样,都具有一定的道德规范作用,只有加强礼乐教化才能使百姓有规可依。这种功利主义音乐观对后世儒家的音乐思想具有重要影响。

1、明清时期对古典文化进行了那些大总结?试述之。

参考答案:(1)在图书典籍方面:明清两代皇帝调动巨大的人力、物力,对中国上下几千年,浩如烟海的典籍进行了整理、汇编,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编纂了大型类书《永乐大典》,保存了大量古代文化典籍,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清康熙、雍正时又一部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编纂成书,这部书将清代所能见到的各种古籍分成历象、方舆、明伦、博物、理学、经济六编。全书一万卷,是我国现存类书中规模最大、用处最广、体例最完善的一种。康熙年间编撰大型字典《康熙字典》是世界上最早、字数最多的字典。清代乾隆年间又完成了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此书历时十年,收录有3503种,是至今为止世界上页数最多的丛书。这些工作应该说是对中国文化典籍的大总结。(2)在古典科技方面:李时珍花费了27年的时间,编成了《本草纲目》52卷,徐光启主编《崇祯历书》,还编写了《农政全书》,这本书共60卷约60万字,记载了我国自古以来的农学理论。宋应星生活于明末清初,他在全面总结我国十七世纪以前工农业生产技术的基础上,撰写了《天工开物》三卷十八章,这是一部称誉海内外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工艺百科全书。国外称之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日本人将此书奉为至宝,并由此发展出一门“天工学”。除了以上几部影响较大的科学著作以外,潘季驯的《河防一览》,是一部治理黄河的专著;《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地质和旅游方面的杰作,方以智的《物理小说》是一部自然哲学专著。

2、为什么说中国近代的民族危机根本上就是一种文化危机?试述之。

参考答案:从鸦片战争开始,“进行国际贸易和战争的西方”向“坚持农业和官僚政治的中国”发起全面挑战。就形式来说,有军事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而所有这些形式的挑战实际上都包含着西方的价值观向中国传统的价值观的挑战,由此就引起了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危机,也就是传统文化的危机。

出现了危机,传统文化就不能不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已不可能按照原来的轨道来进行,因为客观历史条件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封建经济逐步遭到破坏,建立在这个经济基础之上的封建专制制度也随之发生动摇。而作为封建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并反转过来为之服务的传统文化,已不能有效地回答和解决社会所面临的问题,这就迫使传统文化不能不革新,以适应新的社会形势——新的经济成分即资本主义经济成分逐渐发展和新的阶级即资产阶级不断成长的新形势,这样,传统文化就向资产阶级新文化的方向转化了。另一方面,随着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入,西方文化也随之涌入。西方文化即资本主义文化,它在中国人面前表现出即野蛮又先进的双重性格。当这种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碰撞时,就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弱点和弊端,这就追使传统文化不能不向西方文化学习,因为按照文化交流的一般规律,总是落后文化向先进文化学习。于是,中国文化就开始摆脱以往的隔绝状态而走向世界了。

第三篇:教案: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小学六年级中国传统文化课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激发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孝经》《大学》《中庸》《论语》几部经典的内容大概以及其中经典句段。教学准备:中国传统文化概观课件 《三字经》吟诵视频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从本学期开始,我将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门新的课程《中国传统文化》,究竟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呢?又为什么要学习它呢?怎样学习呢?我们将用两节课来解答大家的疑问。

二、首先想让大家了解一下这次学习的要点。(出示幻灯片)

1、为什么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2、大概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3、古人是怎样学习传统文化的。

1、为什么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一是现代学生的思想道德特点:

首先请大家了解两个案例。(出示幻灯片)一是马加爵事件。二是复旦大学投毒案。说明现代学生聪明能干,但缺乏必要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基本的心理教育,我们这门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就是专门针对思想道德教育这方面的。

二是了解国外国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

接着了解一下国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出示幻灯片)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浮雕分别是孔子、摩西(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巴哈伊信仰等宗教里都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先知)、梭伦(古希腊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

1988年巴黎举行的主题为“面向21世纪”的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的新闻发布会上,诺贝尔奖获得者瑞典汉内斯〃阿尔文博士发言:“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出示幻灯片)在上世纪70年代,英国哲学家汤因比认为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两种学说,一种是孔孟学说,一种是大乘佛法。

(出示幻灯片)韩国孩子所受的传统教育:父母有命,俯首敬听 爱民如子,为国尽忠 一杯之水,必分而饮 行必正直,言则信实

小结: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学习,继承,发扬广大。

2、大概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有哪些传统文化(出示幻灯片)首先我们来看看平常经常讲的四书五经都是些什么。(出示幻灯片)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再回过头来看有哪些传统文化。(出示幻灯片)首先是广义的:所有体现中国特色的东西。包括古诗文、艺术(书法、音乐、绘画、雕塑、舞蹈、建筑、手工等)、节日文化等等。然后是狭义的:中华民族各个时期的文化代表。如上古时期的自然崇拜、神本文化、周朝周公创的周礼;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释、道、法家文化;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我们幼儿园到小学阶段要求开展的几部经的大概内容。

首先来看《弟子规》主要内容。(出示幻灯片)说到传统文化对小孩子的教育,研究传统文化的专家们最看重、最推崇的就是《弟子规》。为什么呢?(出示幻灯片)

1、对《论语》的继承。

2、围绕儿童的人际关系,传授与人相处之道,培养儿童爱心、尊重他人、诚信等道德品质。

3、是做人立身之本。

4、是个人一生受益的日常行为规范。接着看《弟子规》的核心思想。(出示幻灯片)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再来看学习《弟子规》的意义。(出示幻灯片)

1、发挥正能量,改善突出的社会问题,端正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2、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做一个正直、高尚的人的典范。

3、能增进知识,提高同学们语文水平,写作能力。

最后来看看《弟子规》里的经典:(出示幻灯片)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言

道人善 即是善 扬人恶 即是恶(教师粗略解释)

下面看第二部经——《三字经》的主要内容:(出示幻灯片)

1、启蒙教材,是人必须要了解的生活常识、科学知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词。

2、历代学者:“袖里通鉴纲目”“若能句句知诠解,子史经书一贯通”“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3、叙述了三纲五常,五谷六畜,七情八音,四书五经诸子,历史朝代更替,和奋发勤学、显亲扬名事例。是一部催人向上的经典。

接着我们来看看《三字经》的学习意义:(出示幻灯片)

1、“人之初 性本善”体现了儒家思想跟其他宗教、学说的区别。更是儒家思想的精华所在。在基督教里,人性是“本恶”的,要忏悔、要赎罪。

2、领略到较高的写作技巧:句式灵活,编排巧妙,语言通俗,行文流畅。

3、三三成句,原本可唱。形成语言节奏韵律感,开阔视野,积累素材,兼顾语文、数学、历史、地理。

最后来看看《三字经》里的经典:(出示幻灯片)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幼而学 壮而行 上致君 下泽民

人遗子 金满籯 我教子 唯一经。

勤有功 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教师粗略解释)

《千字文》内容要点:(出示幻灯片)

来历:梁武帝要教授皇子,命周兴嗣将一千个不同的字编成一篇文章。周兴嗣用一夜的时间编了这一篇《千字文》。

优点:小百科全书,既能用于识字,又能学习语言,更能传授知识,而且有一定文采。运用了押韵、对称、比喻、比兴等修辞手法。

缺点:受用字所限,用字有些生僻,省略跳跃太多,内容不够连贯。《千字文》里的经典:(出示幻灯片)祸因恶积 福缘善庆 尺璧非宝 寸阴是竟 性静情逸 心动神疲 年矢每催 曦晖朗曜

孤陋寡闻 愚蒙等诮(教师粗略解释)

《孝经》的主要内容:(出示幻灯片)关于“孝”的基本理论。

论述“孝道”与政治的关系。“以孝治天下” “孝道”的实行。

《孝经》的内涵:(出示幻灯片)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和核心。孝是中国传统伦理的元德。孝是中国古代政治的伦理精神基础。

孝道是个人立身、处世的衍伸规范。

孝道可以为解决现代社会的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孝经》里的经典:(出示幻灯片)

“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 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

《大学》的内涵:(出示幻灯片)

《大学》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主要是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三纲领:在明明德(发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亲民(用仁德关爱众生),止于至善。

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跟孟子说的“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是一致的。

对于个人的修养修为,很多人特别是一些在个人领域有所成就的人都把《中庸》作为自己做人的最高准则。这是为什么呢?请看《中庸》的主题思想:(出示幻灯片)

强调的是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以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的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中庸三要义:恰到好处 不偏不倚 动态平衡

《中庸》的主要原则:(出示幻灯片)慎独自修 忠恕宽容 至诚尽性

《中庸》的时代新解:(出示幻灯片)不求最好,但求合适。不要最多,够用就行。不要太懒,也不要太勤。

遇到麻烦,受到伤害,不愤激,不打击报复,不强忍,而是寻求最适合的解决办法。

但求过程无怨无悔,不强求结果尽善尽美。

《中庸》里的经典:(出示幻灯片)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教师粗略解释)

《论语》的主要思想:(出示幻灯片)

1、《论语》是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一部集子。核心是“仁”。

2、“礼”。主要是遵循周公的“周礼”。

3、“为政以德”就是“以德治国”。

4、中庸思想。

5、“孝”(包括孝和悌)。

6、“天命”。天命不可违。

7、经济

(重义轻利与“富农”)。

8、美学(美与善的统一)

《论语》的教育思想:(出示幻灯片)个体差异:“性相近习相远”“因材施教”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

学习内容:“六经”“六艺”“文行忠信” 学习手段:“学而知之”“学以致用”

学习规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里的经典:(出示幻灯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教师粗略解释)

下面谈谈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我个人的一些见解。(出示幻灯片)

1、相对于其他文化(包括各种学术流派、宗教文化),儒家文化最包容,最容易接受和到达较高层次(三十老明经,七十少进士),不偏激,不容易出现裂缝。

2、(出示幻灯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以下几个好处:(1)、提高个人的知识、品格修养;(2)、让人的气质有很好的提升,腹有诗书气自华;所以,我敢说:大家经过认真研读中国传统文化一段时间,精、气、神都会提升一个层次。腹有诗书气自华嘛!当然,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古人的文化,因为时代的变迁,其中有一些肯定已经和现代社会脱节,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的需要,我们也要向鲁迅先生一样,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要“拿来主义”,择其善而学之;弃其糟粕或是已经不适合社会发展的一些思想;比如:中国传统文化更多的注重个人的修为,而忽视了团队的合作。这也是外国人说“一个中国人是条龙,十个中国人是条虫。”的原因。还有像《弟子规》“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等等,要懂得变通,不能墨守成规。这个问题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就具体内容再进行讨论分析。

3、古人是怎样学习传统文化的。(1)视频演示:《三字经》吟诵视频

教师讲解:(出示幻灯片)古人学习传统文化的时候的程序一般是:老师示范读→老师简单讲解→老师带读→学生读背(有疑问,可以发问)→熟读成诵。所以古代的学生一年下来就会被很多文章、书籍,积累很多知识,然后老师就会教学生对对联、写文章。后积然后薄发,有句俗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偷”说的也是读得多了,才会写的道理。这个道理,希望能对同学们学习语文有一定的启发。

总结:(出示幻灯片)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又像无边无际的海洋,等着我们这些炎黄子孙去学习它,继承它,发掘它,发扬它。

第四篇:中国传统文化概观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

------作业5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每一个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一直以来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了兴趣,了解了不少传统文化习俗.通过<中国传统文化>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感到中国传统文化将不会出现断层,并将继续发扬创新.现就我个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谈一点看法,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片面的一点感想.中国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与鲜明的民族特点.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一颗璀琛的明珠.所谓传统文化,是指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风风雨雨走过几千年,无时不在变化着.虽然它到了19世纪已经变得苍白无力,但它还有一些优秀之处,我们看问题不能绝对化,片面化,一方面要积极吸收西方的优秀成果,同时还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传统,在批判与吸取中不断创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在中国文化古籍里,有一部分内容,确实具有很强的价值,可以世世代代继承和发扬下去.优秀的文化传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强不息,中国从19世纪初就受外国的侵略,在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中,中国人民就表现出了一种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今天,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表现出来的同样是一种自强不息,永远向前的精神.二是和谐,对于不同的事物要肯定它的不同特点,这样事物间才能保持平衡.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确也有一些陈腐的内容,如专制主义传统,惰性等.所以有些内容我们不能全盘照搬,不能全盘继承和弘扬.我们只能有分析地吸取其中的精华,摒弃其中的糟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比,西方文化确实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一是西方文化传统中讲究逻辑推理,所以西方的逻辑学发达,而中国自古就缺乏分析方法,二是西方的自然科学相对发达,三是他们总是有一些新的观点提出来,而我们似乎总是跟着人家后面跑.由于计算机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科学,经济,文化的发展,使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靠得更近了.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的交流与学习的机会也更多了.单就我国而言,我们似乎拿来的多,送去的少,虽然我们也搞了对外文化宣传活动,但这种送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在世界各地在文化方面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在对其他民族文化兼容并包的同时,也应向世界展示我们的优秀文化,传递我们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加快文化交流和发展,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才能加强各国家,民族之间文化上的联系,不会消除各民族的各种样式文化的特色.我们应吸取西方文化的成就,同时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应综合西方文化之长,创造性型的中国文化.而这前提是正确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应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落伍了,必须要综合西方文化之长,创新型的中国文化.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文化,新的时代必须建设新的文化.新的文化要有自己的特点.继承,借鉴并创新主动融入世界文化,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有充分的责任的权力,不仅要继承它,而且更要创造发展它,增强我们对自己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健全意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第五篇:明清美学概观讲稿

明清美学概观讲稿

概观明清美学总的逻辑行程,大致可分以下三个阶段:首先是由李贽、汤显祖和公安派提出一系列富于主体意识、个性意识的美学思想,构成了近代美学的浪漫主义先声,其次是由王夫之、叶燮、石涛以富于思辨色彩的理论体系对古典美学作出了历史总结,再次是美学理论在各个部门美学内向近代崇高的多向展开,包括李渔的戏剧美学,袁枚的诗文美学,郑燮的绘画美学,以及从李贽、叶昼、金圣叹到脂砚斋等人的小说美学,构成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多元并峙、相互递进的复杂局面。这三个阶段分别属于不同的逻辑层次,它们共同构成了明清美学史的正、反、合三段论。

我国古代美学思想发展到明清己经是封建社会的晚期,这是一个由落后的封建社会意识向进步的资产阶级思想萌芽的历史转变时期。这一时期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表现突出。从理学的衰微、心学的修补到反道学思想的崛起,从反复古、反教条的审美创作的繁荣到重自然重人性的艺术批判的兴盛,使社会思潮汇成一股强有力的浪漫供流,把明清美学思想迅速地向前推进。到了明末清初,这种体现封建理性意识的羡**流,仍然具有较大的势力。明代中晚期的前后七子、唐宋派明确提出复古主义的美学主张,到了清代,这种封建意识的保守性则更加顽固。走向封建社会末端的清王朝,不仅对各族人民实行残酷的政治压迫,_而且在文化上也实行无情的专制统治。康熙二十五年(1686),就曾发布诏书,力倡程朱理学,反对其他所谓“异端跛说”。来自于封建王朝的威力,直接影响着文化意识形态。前前后后,不仅出现了理论上的“格调”、“肌理”说,还形成了散文上的“桐城”。“阳湖”派和诗歌上的“宋诗”、“同光”体,将明代初年沿袭下来的体现封建理性意识的美学思想推向极端。

这种美学思想在封建社会发展的历史上享有显赫的地位,甚系从某种程度上说还处于支配地位,但是由于它受制于腐朽的统治阶级,渗透着浓厚的封建理性意识,与人民群众的自由创造意识和艺术实践精神所体现出来的审美理想相距甚远,所以,真正具有较高美学价值的思想源泉乃是体现人民群众美学精神的艺水创造和社会生活。

一种新兴的体现明清美学人本意识的新思潮是以王阳明的哲学思想为发端的,宋明理学到了王阳明时代己经不占上风,.取而代之的是势力较大的心学理论,压阳明就是这一流派的首要人物。虽然阳明学派本为宋明理学的一个支流,但它的哲学主张以’“吾心”、“良知”为本,并明确指出:“夫道,天也之公道也,夫学,天下之公学也。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道学的迷信观念,对人们的思想解放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初步形成了以“心”为本的人本主义美学思想,从而把明清美学引向不代个崭新的方向。

在阳明哲学影响之下形成的以李贽为首的反道学思想,把这种以人本意识为主流的美学思想推向高潮。反道学思想,全面突破封建传统的板结意识,全面否定儒学理学的思想实质,明确显示出新思潮的审美追求和艺术精神。第一部分

李贽“童心说”:《童心说》是明代末期杰出思想家李贽的一篇散文,他在文中提出了“童心”的文学观念。“童心”就是赤子之心,“一念之本心”,实际上只是表达个体的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的“私心”,是真心与真人得以成立的依据。李贽将认知的是非标准归结为童心。他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地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在李贽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这在当时的环境中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性。他认为,“童心”是体现自然人性的真心,而失却童心便是失却真心。针对程朱理学,他说:“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李贽在肯定“童心”纯真可贵的同时,追究“童心”在当代失落的根源。他的笔端直指程朱理学的祖宗——孔孟儒学,并对其经籍论著展开无情的批判。他指出:“六经、《语》、《孟》,非其史官过为褒崇之词,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词。又不然,则其迁阔门徒,惜懂弟子,记忆师说,有头无尾,得后遗前,随其所现,笔之于书,后学不察,便谓之出圣人之口也,决定目之为经矣。熟知其大半非圣人之言乎?纵出自圣人,要亦有言而发,不因病发药,随时处方,以救此一等懵懂弟子、迁阔门徒云耳。药医假病,方难定执,是岂可速以为万世之至论乎?然则《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数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李贽在痛击儒学理学之假人假声的同时,力倡《水浒传》之类的真人真声,认为只有这样的发愤之作,才是以真人之声来自由地抒发人们的艺术情感和审美理想。汤显祖“情至说”:汤显祖之后的美学思想把李贽的反道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汤氏的以“贵生”、“神农之教“、“情至“为三位一体的美学主张,更加明确地体现出对于自由、平等和博爱的追求。所谓“贵生”即《贵生书院说》中所阐明的“形色即是天性”、“大人之学”在于“知天下之生”的宗旨和《徐闻留别贵生书院》诗中能疾呼的“天下熟为贵?乾坤只此生”的口号,把人生提高到天地中最贵的地位,认定“知天下之生”才是“大人之学”的真谛。从根本上反对扼杀人性,主张尊重人权,正视人的价值,体现了一种新兴的自由民主精神,所谓“神农之教”即主张发展“其利于养”的农民之业,并且以政道之“平”来保护社会经济的发展,以便扭转“精华豪家取,害气疲民受”的“有生而无食”的社会局面,这种美学主张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他美学思想中的平等观念。而”清至”说则集中反映在《<牡丹亭> 题辞》中,实质上表现出一种基于“贵生”说的博爱思想,这种以“情”为核心的“博爱”思想,从根本上体现了明清浪漫思潮的基本精神,这种精神到了清代更是经久不衰。公安三袁“性灵说”:详见PPT

公安三袁,又称“公安派”。袁宗道,字伯修,《白苏斋集》。袁宏道,字中郎,《袁中郎集》。袁中道,字小修,《珂雪斋集》。公安派文学思想由袁宗道首发,以袁宏道为代表。

第二部分:王夫之、叶燮和石涛以较为系统全面的理论体系对古典美学作出历史性的总结,明清换代,外族人侵,社会动荡,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受到摧残,满族统治集团的高压政治和游牧民族落后的文化对中原文明的牵制,使整个社会的文化心理趋于萎缩、退化,从创新进取转入总结经验,一部分以正统自居的知识分子目睹儒家学说和宋明理学在晚明浪漫思潮冲击下所暴露出的痼疾,陷入对于历史的反思,这些人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全面地继承了中国古典美学的思想资料,他们的理论思维开始出现了分析思维的萌芽,并对变革以往理论思维落后的状况具有较自觉的认识,他们的理论增添了思辨的色彩。由于这种种原因,总结古典美学的较为系统全面的理论体系才有可能在他们手中出现。

王夫之主“意”说:首先,王夫之的主“意”说对写意性失学进行了总结。他提出“以意为主”的命题,提倡诗歌表现那种蕴含着深刻的理性内容的审美情感,并以这种“意”作为红线贯穿诗歌的现实内容、创作过程和社会功能等一系列问题,营构起一个表述方式虽然散漫芜杂但内在逻辑却十分严整系统的庞大的诗歌美学体系。

叶燮:与王夫之的主“意”说相互补充,叶燮的“理事情—才胆识力”说则对写实性美学进行了总结。他把客体属性分为“理事情”并突出“理”即客观规律的基本意义,把主休条件分为“才胆识力”并强调“识”即认识功能的主导作用,从而突出了“理”与“识”相互对应的认识关系的重要性。而且叶燮在理论思维方面比王夫之更前进了一步,克服了王夫之的诗歌美学严整的逻辑结构与散漫的表述方式相互不一致的毛病,从而有可能提交出第一部系统的诗歌美学专著—《原诗》。石涛“一画说”:如果说王夫之和叶燮主要是从诗学的角度总结了中国古典美学的话,那么石涛的“一画说”则主要是从哲学切入美学的,因此他的《画语录》在体系的营构、范畴的提炼和逻辑的推演方面更多思辨性、哲理性,比王夫之的诗话和叶燮的《原诗》来更是一种艺术哲学。他以“一画”这一范畴为核心,在必然与自由、继承与创新、现实与理想等间题上展开了美学思想,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不似之似”、“无法而法”、“我自用我法”等一系列独有见地的命题,但是他为自己的美学思想安排了一个”自一以分万,自万以治一”的逻辑构架,把一些本来可以有更大发展余地的美学思想严格限制在有限的和谐美圈子里,最终将其带入了消解各种矛盾的混沌一体的理想境界,典型地表现了这种总结历史的理论形态只能在古典和谐美的有限空间里展开其逻辑行程的特点。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美学理论在各个部门美学中向近代崇高的多向展开。与王夫之等人在深沉的反思中对古典美学加以总结的同时,趋向近代崇高的必然进程也在坚定地前行,这就是在戏剧、诗文、绘画、小说等艺术部门中美学思想的涌现。在传统的诗歌美学、绘画美学之外,戏剧美学和小说美学又开辟了新的理论空间,这是一个人才哭出、众星灿烂的时代。但是各个部门美学的发展并不是齐头并进的,在逻辑上呈现出阶段性和层次性。李渔的戏剧美学更多古典主义的因袭,袁枚的诗文美学更多浪漫主义的激进色彩,郑燮的绘画美学霉出了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的迹象,明清小说美学则达到了批判现实主义的高度,它们相继构成了新的逻辑圆圈。

李渔:李渔的戏剧美学在诸部门美学的多向分化中更多代表着古典主义方面,他把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是为戏剧的最高境界,重情节不重性格,重类型化不重个性化,在语言形式上更倾向于古典趣味,而最突出的表现则莫过于他所谓“点缀升平”、“裨益风教”的戏剧功用观。从美学史的逻辑走向看,这是古典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回光返照,同时也是古典主义接近尾声的预告。

袁牧:袁牧的诗文美学作为清代前期“格调”说、“肌理”说、“神韵”说的一种否定,从浪漫主义方面对复古主义回潮作了有力的抨击。袁枚表现为抒情,重天才、想象、灵感,延续了晚明浪漫思潮的思想线索,但他提出这些问题的方式却更趋偏颇,特别是他提出审美非功利性的观点,对以后王国维有关思想的形成不无启示。

郑燮:郑燮的绘画美学充满了浪漫主义气质,但又包含有某些批判现实主义的因素。他第一次将“丑”提升为较高的美学范畴,宣称“丑而雄,丑而秀”,提倡个性自由,在与现实的尖锐对立中追求理想,在绘画手法上突出主观性、情感性,体现了他的浪漫主义倾向,而另一方面,他在气一元

论的唯物主义哲学基础上力图提高绘画为民解忧的现实感和人民性,并改革绘画形式,增强传统中国画的认识内容和理解因素,则又表现出趋向现实主义的某些迹象。明清小说:明清小说美学更带有批判现实主义的性质,它在作家论、艺术真实沦、艺术典型论相美学理想等一系列问题上更偏于客观,感性,社会,更注重理智和认识的作用,而且从一开始就具有批判黑暗,现实的激进性质,而李贽得风气之先,从启蒙主义和民主主义出发为这一时期的小说观念规定了基本的倾向,从而使明请小说美学有可能上升为较高的逻辑环节。当然,从李贽到脂砚斋,明清小说美学自身也是一个包含着许多小环节的逻辑过程,如果说李贽首开其端的话,那么毛宗岗则更多留有古典主义的痕迹,金圣叹则向前跨了一大步,到脂砚斋评《红楼梦》则接近比较纯粹的近代现实主义了。金圣叹:金圣叹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他的评点很注重思想内容的阐发,往往借题发挥,议论政事,其社会观和人生观灼然可见。他斥责“犯上作乱”,释“水浒”之名为“恶之至,迸之至,不与同中国”,反对“以忠义予之”;然而他又同情民生疾苦,痛恨鱼肉良民的官吏和行同盗贼的官军。他认为,“居其邦,不窃议其大夫之得失,恶伤治也”,“非圣人而作书,其书破道,非天子而作书,其书破治,破道与治,是横议也”;然而又承认天下无道则庶人敢议。他宣扬“忠恕”、“孝悌”之类儒家道德规范;然而又揭露礼教对人性的摧残,赞美崔莺莺、张生的叛逆行为,讥讽冬烘秀才目《西厢》为淫书,而推《西厢》为“天地妙文”。他接受佛教的虚无思想,视人生若梦幻,所谓“天地梦境”,“众生梦魂”;然而他又直面现实,并孜孜于述作,以为“生死迅疾,人命无常,富贵难求,从吾所好,则不著书其又何以为活也”。可以看出,金圣叹的思想中是充满着矛盾的。《红楼梦》:《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早期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传,原名《石头记》。程伟元搜集到后四十回残稿,邀请高鹗协同整理出版百二十回全本,定名《红楼梦》。亦有版本作《金玉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描写了金陵十二钗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歌颂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预见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红楼梦》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这些理想和主张正是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

《红楼梦》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尤其“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激起了后世读者强烈的好奇心和窥探欲,各种猜测附会之说愈出愈奇。

总结:明清美学经历了倡导近代主体性美学、总结古典美学和向近代崇高进一步逼近这一正、反、合的逻辑过程,尽管为近代美学的最终确立提供理论准备是其总的历史使命,但在每一个具体环节上,历史又都对美学家们提出了元待解决的不同课题。晚明浪漫思潮借助资本主义萌芽所带来的经济动力,从古典美学的母体中脱胎而出,一开始就带有怀疑一切、批判一切的激进色彩,各种矛盾在古典美学中所保持的和谐统一在他们手中开始被打破,而趋向分化对立,追求动荡不安、奔腾激越的崇高感成为他们的共同倾向,近代崇高的美学理想在这里已经初露曙光。

下载概观的造句(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概观的造句(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文化概观作业(最终版)

    作业11.人群交流、文化碰撞在中国传统文化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主要作用。中国文化形成后,经过先秦的发展,到汉代忆日臻成熟,汉唐之际中国封建社会高度发展并达到顶峰。中国人已......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选择题

    二、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其后来的引申意义有(①②③④ )。 ①引申为文字、文章 ②引申为......

    中国文化概观电大论坛

    1.为什么说“孝”在现代社会里还有提倡的必要? 答题要点: 孝是儒学伦理中重要的内容,它具体规范了封建时代子女必须对父母及其他长辈履行的义务。“孝”作为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

    《国际组织概观》教学设计_3

    《国际组织概观》教学设计 一、【程标准】: 3 引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组织迅猛发展的资料,说明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二、【新教学】: (一)、国际组织及......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业3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业3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夏、商两代,最早的教育机构——庠、序、学等形成。自周王朝开始,中国的传统教育制度形成并发展起来。 2.西周在继承夏商教......

    2018年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任务答案

    中国文化概观任务一_0001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90分钟 试卷得分:0 多项选择题 判断题一、多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得分:60 1. 墨子的哲学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

    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五篇模版)

    1 3.秦以后的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属于__B__。※ A以礼为中心的人治 B以礼为中心的法治 C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人治 D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法治 4.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带有“月令”图式的特点,这......

    中国文化概观期末考试复习指导5篇

    中国文化概观期末考试复习指导一、重要概念1、分封制:分封制就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标准、分邦建国的一种制度。它的尺度主要是宗族血缘关系,也就是以“亲亲”作为分邦建国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