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学中理论考试方式的改革探讨论文

时间:2019-05-15 11:04: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职教学中理论考试方式的改革探讨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职教学中理论考试方式的改革探讨论文》。

第一篇:高职教学中理论考试方式的改革探讨论文

【摘要】采用半开卷考试方法,能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半开卷 考试方式 高职 改革

考试是教育评价的有力工具,也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和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测定学生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普遍采用的考试方法有笔试、口试、听力和实践等。其中,笔试是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方法,它分为开卷和闭卷两种方式。开卷考试,即允许考生携带任何书籍和资料,而闭卷考试则不允许考生携带任何书籍和资料。笔者要探讨的是介于开卷和闭卷两者之间的考试方法,在这里称它为半开卷考试法。

一、半开卷考试方法

半开卷考试,即考试时允许学生携带自己准备的复习内容(每人限A4纸一张)进入考场,在考试中可以参看本张纸的内容,但不许使用其他同学准备的内容。为了促进课程的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采用的半开卷式考试的做法是:学生可将自己认为本学期所学该课程内容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抄写在“专用纸”上,纸张两面均可使用(内容不限)。每位学生的“专用纸”上所写的内容必须是本人手抄体,考试时“专用纸”上所写内容若是复印、复写和打印的则视为舞弊处理。考试时学生不得相互传递、借用“专用纸”,否则视为舞弊处理。考试结束后“专用纸”随试卷一起上交,否则视为作弊处理。

二、半开卷考试方法的优点

(一)有利于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

科学合理的考试制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引导学生主动、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手段。不科学的、僵化的考试制度则会扼杀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因此,积极开展考试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新一轮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开展半开卷考试符合高职考试改革的需要。

(二)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

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新的知识、新的技术层出不穷,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信息量越来越大。每个学期末学生都要完成几门课程的考试,学生的负担较重。如果在考试中允许学生将一些认为较难的内容和难记忆的内容,包括一些概念、定理和公式等浓缩于一张A4“专用纸”上,这样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在采用半开卷考试班级的学生,由于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只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或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加强记忆,这样不仅没有降低教学质量,而且学生在上课时更注意听讲,注意教师讲课的重点和增加的新内容,并注意听课记笔记。从而有利于学生对上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学生期末考试时复习,学生学习比较轻松。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综合和整理的能力

在考试中允许学生携带一张A4“专用纸”的有关资料,所能容纳的内容是有限的。如果学生不加思考地将认为可能考试的所有内容都抄在一张A4纸上,无疑是不可能的。学生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认真地理解课本的内容和教师在讲课中加入的一些新知识,要认真地复习和记住绝大部分内容。最后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将一些难以记住的重要概念、定理和公式等进行筛选、综合和整理,浓缩于一张A4“专用纸”上。这样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综合和整理的能力。

(四)有利于端正考纪考风

过去,学生在考试中时有作弊行为发生,虽然被抓时将受到学校的严肃处分,但少数学生还是心存侥幸心理,顶风违纪。这种作弊现象屡禁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目前我们面对的学生具有接受新生事物快、依赖计算机的心理;二是高职学生的基础一般较差,要求这些学生去记忆一些计算公式、定理和概念确实有困难;三是考试方法有待改进。

近年来我校加快了教学改革力度,对上课、实验、实训的方法进行全面改革,在教学上实行教、学、做一体化,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对必要的理论知识也要求学生掌握。学生学习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是为了进一步的高层次理论研究,而是因为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是为了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形成在一定理论知识支持下的技术应用能力。改革考试方法,采用半开卷考试方法,就是顺应高职院校目前的改革要求。通过几年的实践,笔者认为采用半开卷考试方法有利于减少学生作弊行为。据调查,学生准备在“专用纸”上的这些内容,可利用率并不高,大致在30%左右,但学生考试时紧张程度降低,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学生作弊现象的发生,对端正考风有帮助。

(五)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

采用半开卷考试方法,因为允许学生携带一定的资料,因此老师出题范围可适当加宽,难度适当提高,题量也可适当加大。同时,为了适应半开卷考试的形式,教师在命题中应当大大减少那些针对死记硬背而出的题目,代之以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应用题。这将对老师提出新的要求,命题科学化应纳入日常教学研究的内容中。采用半开卷考试方法,要求教师要有实际工程的经验,有完成工程项目的实际能力,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按照完成工程项目任务的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帮助学生在完成实际工程项目任务中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采用半开卷考试方法的实践中,时刻要注意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在试题中,大部分内容是考核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工程的计算能力、绘图能力。考核题目主要来源于生产实际,考核学生对完成工程项目任务所采用的方法、实施步骤、技术要求。这样,不仅考核了学生对必要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考核了学生是否具有完成工程项目任务的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掌握知识。

三、半开卷考试方法的实践

近年来笔者在各班的考试中用了上述的半开卷法,收到较好的效果。这种半开卷法毕竟不同于人们熟知的常用的闭卷法和开卷法,因此,在课程开始时就必须向学生解释清楚这种考试方法的具体做法和特点。在这些试验的班级中,学生非常注意课堂的听讲和笔记。因为教师在讲课中点出了重点、难点和关键的内容,在板书上有重要的概念、定理和重要的例子。另外,教师还在课堂上加入一些课本上没有的新知识,如果学生没有认真注意听讲和做笔记,期末复习时就无从下手,很难把握课程的重要内容。学生在认真听讲和通过思考选择笔记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期末考试来临前,学生并不懂得怎样去复习,后来教师教给他们选择、综合和整理的方法,学生就能独立地将所有的概念、定理、公式和重要的内容、例题等抄写出来。开始时,有的学生抄了5、6页之多,然后,他们再去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最后将一些记不住的重要内容缩写在一张A4纸上。有的学生到最后连一张A4纸都没有写满,因为有相当多的内容在复习、综合和整理中已经掌握了。从我校2009级水建1班的期考结果来看,8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为15人,占学生总人数的30%,不及格的学生人数为6人,占学生总人数的12%,及格率为88%,这个结果是正常的,说明这种半开卷的考试方法能够正确地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考试方法。

四、选择半开卷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要注意出好试题

与闭卷法和开卷法相比较而言,半开卷法在出题方面应注意:题型要多、覆盖面要广、每类题型的题目要多、题目要小和每个题目的分数要少。期考试题包括了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名词解释、计算题和综合应用题等7种题型。其中填空题有20个,判断题有10个,选择题有10个,简答题2个,名词解释4个,计算题和综合应用题有9个。同时在出题中要注意考虑试题具有适当的难度以及试题的有效度和可信度,全面考核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基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应具有的知识应用能力、工程计算能力、绘图能力及操作能力。

(二)学生要注意考前的复习和独立整理资料

半开卷法允许学生携带A4纸的有关资料,所能容纳的信息是有限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考前注意认真地进行全面的复习,理解和记忆绝大部分的内容,经过独立思考后选择、综合和整理资料,在考试中不要过分地依赖这张资料。笔者在实践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地进行全面的复习和整理资料,但也发现少数学生集体进行讨论,确定各章在试题中可能出现的题目,综合整理出一张较统一的资料,人手一份。有的学生甚至拿别人整理的资料复印一份作为自己的资料,有的学习差的学生看见学习好的学生整理什么内容,自己也整理什么内容,缺乏独立思考,这样无疑是不利于学习的,要取得好的成绩也是不可能的。

半开卷考试制度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新举措之一,特别是对于理论性强的课程,这种考试制度具有较大的优势。通过对水利工程测量课程考试的实践,证明半开卷法是一种可行的和有效的方法,能够较准确地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半开卷法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综合、整理的能力以及记忆力,减少了考生在考场中考试作弊的行为,同时学生还避免了闭卷法的完全死记硬背的作法,减轻了压力和负担。半开卷法有利有弊,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完善,使这种方法能够全面、合理和正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祝远姣,王琳琳,陈小鹏等.半开卷考试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高教论坛,2007(5)

[2]祁强,张广溢.从《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考试看半开卷考试方法的利与弊[J].高等教育研究,2007,23(1)

[3]缪加玉.结构动力计算的半开卷考试[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3(4)

[4]董翠敏,刘永强.半开卷考试改革探讨[J].湖南农机,2008(11)

第二篇:高职钢琴教学结构中的钢琴理论课程的教学论文

摘要:中结合高等职业院校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对高职钢琴课教学结构进行一定的改革和拓展。以钢琴基础技能技巧的学习为主线,适当开设钢琴理论课是非常有必要的。文章通过对高等职业院校钢琴理论课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行论述,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同时呼吁更多的人士对此给予关注和研究。

关键词:高职钢琴教学教学结构钢琴理论课

一开设钢琴理论课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历来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标,对于高等职业院校钢琴课来说,培养学生掌握实用的钢琴技能技巧非常重要。但是,如果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只注重培养键盘的实际操作能力、注重传授传统单一技能,而忽视了音乐基本素质的提高,那将有悖于我们的初衷。现代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更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人才。如何让高等职业院校钢琴教学从传统单一技能训练转向更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能力的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实验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调整相应的教学结构,探索新的钢琴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是对我国高职学生乃至全社会艺术教育有效的、迫切的、必要的补缺式教育。音乐教育专业中钢琴课又是一门重要必修基础课程和技巧课,在教学整体安排上占有重要地位。高等职业院校钢琴教学是音乐教育的基础和灵魂,学生掌握好弹奏钢琴的基本技能技巧对于以后胜任工作岗位尤为重要,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等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钢琴教学结构的改革绝非单纯的上课形式的变化,钢琴教学法理论课应该是传统钢琴教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学习课程,学生在学习钢琴实际演奏技能的同时,也要对高等职业院校钢琴教学法系统理论知识进行学习。高等职业院校钢琴理论课程的设置是现代音乐教育在思想上、方法上的一个突破,使学生钢琴演奏技能与音乐综合能力全面提高。

二开设钢琴理论课的可行性

高职院校钢琴必修课的目标不是培养专业的钢琴演奏家,而是把钢琴作为其他专业课程学习和日后教学工作的必要教学手段和重要辅助工具。钢琴理论课教学在高等职业院校钢琴基础课培养目标的定位上更为合理,对学生综合音乐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也更为有利。从高职院校钢琴课教学目标出发,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过程中对钢琴技巧和钢琴艺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开设钢琴理论课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在钢琴技巧课上能学到钢琴技巧的实际操作,而且可以在理论课上学到如何教学的理论知识,使教与学、知与行互为补充,互为完善,为毕业后完满胜任工作奠定理论方面与技巧方面的基础。钢琴理论课改变了钢琴技巧课纯技术操作的枯燥形式,而运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形式,再加上妙趣横生的音乐故事以及波澜壮阔的钢琴音乐篇章,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学习钢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高职院校学生进校时虽然大多对钢琴知之甚少,但是对钢琴的学习却有着极大的兴趣,然而面对钢琴抽象的触键感觉、不同的技巧手法以及浩繁的作品文献,仅在钢琴技巧课上解决这些问题是缺乏系统性的,久而久之学生学习钢琴很容易失去自我把握的准确性,失去认识对实践的正确指导,逐渐产生对钢琴既喜欢又害怕的心理。通过开设钢琴理论课,将有可能解决这一问题,学生不仅找到了学习钢琴的方法,而且还能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同时也能用实践验证理论。因此,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出发,开设钢琴理论课是可行的。

三高职院校开设钢琴理论课的具体实施办法

1.学习钢琴技能与舞台表演

高职院校钢琴学生在入校时存在着两个普遍的突出的问题:一是弹奏水平参差不齐,程度差别大;二是弹奏方法不规范,从而导致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从最基础的演奏技能开始对学生进行理论上的讲解和实际弹奏的训练,如怎样触键等,加强最基础的入门动作训练,才能为以后学生规范的弹奏打好基础。重视基本功的规范性教育要贯穿于整个钢琴教学法课程的始终,并随着课程的不断推进,逐步深化学生对钢琴弹奏基本技巧的理性和感性认识。

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钢琴课程不仅要求学生进行基础钢琴的学习,还强调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艺术实践训练,从而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琴法技能以及相对应的理论知识,必须通过艺术实践才能达到感性与理论的统一。可以适当运用一些如表演、技能竞赛、艺术演出、实习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相互观摩中学习,在艺术展示中进步。

2.教材及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材和教学内容需进行一定的选择和科学地运用。教师应指导学生针对不同水平不同层次做出相应的教材选择,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其量身定制更科学有效的练习方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据可依,教学双方都能更加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教材选择讲求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教材选择应以《高等职业院校钢琴教程》为主,辅以其他各类教材。初级学生在学习练习曲时,通常选用如车尔尼系列、《哈农钢琴练指法》等,而中级程度的学生,除了选择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外,还应注重选择风格多样的作品让学生了解,进一步扩大知识面;程度较高的学生可以广泛接触学习更多的作品,并且通过实际的学习体验提高其理解处理作品的能力。

钢琴课在教学内容上除了通常的钢琴基础及技能的学习之外,还应适当增加一些视奏、即兴演奏、即兴伴奏等学习内容。教学中,在注重提高弹奏技术的同时,应适当增加合作性曲目,使学生迅速熟悉键盘,并尽快掌握24个大小调及各类伴奏音型特点,逐步发展编配伴奏等实用技术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基础键盘技术水平和实用伴奏教学能力。3.学习和认识钢琴的构造与发展史

在理论课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从钢琴的起源发展开始讲解——钢琴虽然诞生在意大利,却是在德奥和英国得以发展和成长,在它诞生的头一个世纪中经历多次改良,随着时代变迁,声音尖锐古板、缺乏生机的拨弦古钢琴被音响丰富、细腻洪亮的钢琴所代替,到18世纪后期,钢琴的魅力全面展现,进入19世纪,钢琴更是登上“乐器之王”的宝座……可让学生了解钢琴这种乐器本身的构造、特性及其发展过程,然后再介绍每个时期、每种风格流派的钢琴作品所具备的时代特征。通过对钢琴发声原理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从一开始就重视培养听力,而对钢琴发展史的了解可以培养学生对钢琴学习的兴趣,增强其学习欲望。介绍与钢琴音乐相关的一系列钢琴音乐史知识,从音乐史的角度分析具体作品的历史、时代背景以及这个时代的钢琴演奏风格是钢琴集体理论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此阶段教学内容应辅以大量的图文资料和示范活动,进一步促进师生之间的教学交流,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4.加强识谱能力训练

在了解钢琴这一乐器的发展和发声特性以后,还应该利用钢琴理论课对识谱这一重要环节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引导。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不同范例的乐谱进行由浅入深地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些标注是作曲家对作品的最佳解释,从而更准确深入地读懂这些符号和标记。具体操作时可从最初的识谱的基本要素开始,例如音准、节奏、指法等等,这些内容往往都是在谱面上有明确标记,在识谱时一定要忠实于作曲家的原始意图。但有时候在谱面上我们无法一眼看出这个音要用断奏、连奏还是跳奏,这时就必须通过承上启下或者是对作品及作曲家风格的了解和分析才能做到准确演奏。识谱能力的提高还包括读懂乐谱中力度标记、速度标记、音乐表情术语、装饰音、踏板讲解和运用等,只有让学生全面、正确、深入的识谱,才能更准确的领会作品内容,达到学习作品的目的,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钢琴弹奏素养。

5.学习一定的钢琴教学教法

在钢琴理论课教学中每学期都应安排适量的教学实习实践课,并让学生掌握一些钢琴的教学教法,同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锻炼,让学生们在其相互教学过程中掌握钢琴教学方法和培养实际教学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现代音乐教育工作需求。

钢琴演奏基本技能是贯穿钢琴综合能力训练的教学主线,而钢琴教学法理论课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作品,积累更多钢琴教学实战经验的最有效手段,也是教学工作获得更大成果的有力保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钢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应该说钢琴理论课教学不是某种单一的技能课程,而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课程,要求教师具有多学科的理化知识,具有极强的示范演奏能力、良好的心态以及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的能力。目前钢琴理论课教学还没有一部完整、系统的教材来指导教学,尚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因此还需更多的高职钢琴教育者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宁文燕等.论职业化、普及型高职钢琴课程的定位及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09(8)

[2]雍敦全.21世纪中国音乐教育体系架构[J].音乐探索,2001(2)

[3]赵晓声.钢琴演奏之道[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1999

[4]招翠馨.怎样提高钢琴演奏水平[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社,1999(2)

[5]沈恒.“钢琴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思考[J].钢琴艺术,2004(7)

[6]秦华.对高职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改革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7]童道锦、孙明珠.钢琴教学与演奏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第三篇:高职实验改革论文

高职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化学分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化学分析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尝试,强化了教学团队的合作,提高了教学质量,并提出了深化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化学分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

Abstract:A series of reforms and studies on the teaching contents, methods and the assessment System of Chemistry Analysis Technology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ere carried out.The teaching team cooperation was strengthened,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quality was improved.A tentative plan of further improve was put forward.Key words:Chemistry Analysis Technology;experiment;teaching reformation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向多样化,职业性、应用性、技术性成为社会对人才的主流需求[1]。高职教育顺应历史潮流,锐意改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日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主流渠道,逐步从高等教育的边缘迈向中心[2]。实践教学作为高职教育中的一个核心环节,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3]。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高职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化学分析技术课程是我院获得中央财政立项建设的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等各方面的教学,引导学生树立严谨、科学的“量”概念[4]。通过综合训练,使学生能够利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化验室中的实际问题。

化学分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改进,实验教学课时逐步增加,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但是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

1.化学分析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实验教学人员配备不足,实验教师兼任实验员导致权责不清,教学内容僵化,不能紧贴企业化验室生产实际,教学质量不高。

学院为了节约办学成本,不设置专职的实验员,由实验老师兼任,造成教师没有精力和时间充分备课和上课,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实验,又要准备试剂、仪器,检修设备,忙得晕头转向,根本不能保证教学质量,更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企业化验室的技术革新,导致教学与企业实践脱节。教学与企业实践脱节使得学生就业时不能很快的溶入新的岗位。

1.2 “照方抓药”现象普遍,对化学基本理论掌握不深。

高职学生基础知识普遍薄弱,学习能力和积极性不高,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够,主要表现为:纪律涣散,实验准备不足,实验时不认真观察现象,不去动脑筋思考问题。

多数学生不按照老师的要求预习实验,相互抄袭预习报告,甚至上课忘记带教材、笔和笔记本,上课前不知道要做什么。做实验就是按照教材上详尽的实验步骤“照方抓药”进行,不动脑筋,不观察现象,胡乱记录数据,逐渐养成对教材的依赖性。实验中遇到问题即报告教师,自己不动脑筋思考问题[5]。

1.3 成绩评价体系不完善。

现有实验成绩评价方式不科学。期末考试时一个考场内有15个学生同时进行考核,一些学生照着别人做,也能获得好成绩,容易使学生产生“平时不努力,考试侥幸过”的想法。平时成绩主要按照实验报告来给,更加容易出现抄袭现象,造成学生实验不认真,课后抄袭的高分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打压。不合理的评价方式对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效果起到了明显的制约作用,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化学分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初探化学分析技术教学改革初探

2.1 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配置,分清权责,定期派遣实验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化验室参观学习。

配备专职的实验员,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试剂准备,仪器检修等工作。实验教师专门负责实验课的设计和执行教学工作。专职的实验课教师能够充分备课,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教学质量。实验教学可以整个化学类教学团队的配合与帮助,对于实验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可以试行集体教学利用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

严格执行实验教师定期到企业化验室参观学习制度,掌握化验室化验室最新的实验操作技巧。回校后要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就业方向,调整化学分析实验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贴近一线生产实际,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加接近一线化验员。

例如某工厂化验室采用的新操作“甩瓶”、“真空取液”等。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把教材中的标准操作与工厂中的高效率操作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使学生既掌握教材中的规范操作,又掌握工厂实际应用的操作,学生在就业时在技术上就已经占得先机。

2.2改革预习检查制度,确保学生充分预习。

要杜绝学生“照方抓药”现象,做好预习是最有效的途径。实验课预习任务要提前一周布置,要求学生写出规范的实验预习报告。上课之前对预习情况抽检式的提问,要求学生脱稿回答问题。例如EDTA标准滴定溶液的标定实验中,结合实验提出:“为什么选择氧化锌作为基准试剂?”、“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僵化现象?”。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同时,同学们的疑问进行解答,详细讲解并在实验过程中重点关注。遇到问题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解决问题。

2.4完善成绩评价体系,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制定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加强实验课成绩的考核,既能即时反馈实验教学状况,又能真正反映出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综合能力,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6]。考核方式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化整为零,重在平时,全面考核”的原则,将实验课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占50%)和期末考核(50%)两个方面。平时成绩一是通过实验报告之类的书面材料去考核;二是在学生做实验时进行现场观察和考核。期末考核包括理论笔试和指定实验考核。期末考试实验部分由整个化学类教学团队共同完成,保证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对实验数据记录进行严格管理,杜绝修改数据的情况发生。通过这样的评价体系改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显著的提高,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继全,盘永才.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中国科技信息[J].2008,(1):190~191 [2] 丁芳林.高职院校化学“模块课研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8.[3] 滕英岩.关于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的研究与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05,7(2):106~107.[4] 田志茗,张文治,陈国良,等.工科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师理科学刊.2003,23(3):88~90.[5] 吴江丽,方晖,孙敏,等.高职环境类化学分析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教育创新.2008,15(2):226~230.[6] 吴赛苏.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考核方式改革初探[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5,19(2):88~91.

第四篇:关于高职青年教师理论胜任力及其校本培养方式论文

论文摘要:理论胜任力是指高职教师理解、应用所授专业学科理论和教育科学理论的能力,多数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较为欠缺理论胜任力。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立学习型学校、帮助青年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为青年教师配备指导教师、建立学术讲座制度、开展教科研活动等方式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提升其理论胜任力。

论文关键词:高职;青年教师;理论胜任力;校本培养方式

随着近几年我国职业教育高速发展,高职院校办学规模急剧扩张,大量大学应届毕业生被充实到高职教师队伍中来了,导致高职师资队伍结构严重失调。以菏泽家政职业学院为例,2009年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显示,校内专任教师中,46~60岁教师人数占19.7%,36~45岁教师人数占13.4%,35岁及以下教师人数占66.9%;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32.39%,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占4.23%,具有初级职称的教师占63.38%。在具有初级职称的专任教师中,经过技术师范院校等教师培训机构初步培养的年轻教师只占全体35岁以下年轻教师人数的10%。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希望,是高职教育未来的中坚力量。但是,由于具有初级职称的年轻教师多是大学毕业后直接来高职任教的,因此,他们可能缺少一些必要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和教学经验,在专业学科方面可能还缺乏必要的一线工作经验,在班级的管理、指导和协调方面缺少一些宏观掌控的能力,他们的职业操守及教育科研水平更是亟待提高。他们能否胜任自己的教学岗位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胜任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水平,影响着他们的思想意识,并可能影响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对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提升青年教师的胜任力已经成为目前高职院校迫在眉睫的任务。为此,笔者拟探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理论胜任力培养的问题。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理论胜任力的界定

教师胜任力研究概况胜任力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戴维·麦克里兰(David C McClelland)于1973年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出的。为了找出那些成绩优秀者和绩效平平者之间差异的最显著特征,他建议用胜任力取代智力,并把胜任力定义为:绩优者所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早期关于胜任力的研究和应用多集中在企业管理中。上世纪末,教育领域开始关注胜任力研究,如唐纳德·麦德雷(Donald M Medley)在深入研究了教师职业胜任力特征后,认为教师的胜任力特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或能力、专业态度或价值观。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教育领域学者开始关注教师胜任力研究,如广州大学邢强等学者认为,教师胜任力是教师个体所具有的、与实施成功教学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价值观,它隶属于教师的个体特征,是教师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和教师教育机构的主要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教师胜任力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师既要能够进行理论教学,又要能够进行实习、实训教学,要具备“双师”素质。因此,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可以这样界定:指高职教师个体所具备的、实施成功教学所需要的能力特征,包括理论胜任力、技术胜任力、整合胜任力和专业价值观。其中,理论胜任力是指高职教师理解、应用所授专业学科理论和教育科学理论的能力,主要表现为青年教师能够利用知识储备、文献检索、知识创新等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技术胜任力是指高职教师具备的所授学科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技能的总和;整合胜任力是指高职教师既能在所授专业的实践环境中把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结合起来,又能在教学活动中将教育科学理论、教学技能与专业理论及专业技能传授有机结合的能力。

青年教师理论胜任力的培养方式

限于篇幅,本文只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胜任力中理论胜任力的校本培训进行探讨,以期对高职青年教师培养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建立学习型学校,促进青年教师理论胜任力的提升学习型学校由学习型组织延伸而来,彼德·圣洁(Peter M Senge)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学校》等著作中提出,学习型组织是一种新型的以学习为主导、为主线、为纽带的社会组织,是组织的全体成员在共同愿景(目标)指引下注重学习、传播、运用、创新知识的组织。学习型学校包括两个主要特征:一是所有成员都致力于不断掌握自己还没有掌握的新知识;二是每个人掌握的新知识都能在组织之中、团队之中共享。因此,学习型学校的建立,可以促使广大青年教师主动自觉地参与学科专业理论和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能够引起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技能技巧、行为习惯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心理和行为要素朝着有利于学校发展和个人完善方向发展变化,进而使青年教师的胜任力尽快提升。

帮助青年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促进青年教师理论胜任力的提升做一名胜任工作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具有上进心和责任感。培养高职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树立“学高为师”的信念,把终身学习的意识贯彻到每个教师的心中,应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就业后接受的第一课。一是要加强校本学习。学校应倡导青年教师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提升自己教育科学和本专业科学的理论水平。二是提升学历水平。学校应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在职攻读研究生提升自己的学历水平,进而提高自己的专业学科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三是进修学习。学校应创造条件让青年教师通过到相关单位做访问学者,到上级医院脱产进修,到教学医院(基地)顶岗工作,到师资培训基地学习等进修学习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学科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通过指导教师的传帮带,加快青年教师理论胜任力的提升为了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尽快提升青年教师的理论胜任力,应给青年教师配备指导教师,即安排一名教学功底扎实、有良好师德与教学改革精神、工作责任心强、有丰富教学指导经验、热心于青年教师培养的资深“双师型”骨干教师,负责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指导教师可从备课方法、教学设计、教学手段的选择等方面训练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也可指导青年教师到理论教学环境和实践教学环境中分别进行教学试讲,指导教师通过听课,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给予评价,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指导教师还可安排青年教师到不同的教学环境中观摩听课,然后引导青年教师结合不同教师所采用的不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反思,反思的过程本身是思维成熟的过程,能引导青年教师更好地理解教育科学理论。此外,指导教师还可安排青年教师参与开展教材建设和课程建设,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专业学科的理论,能够更系统地探索不同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而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胜任力。

建立学术讲座制度,开办“百家讲坛”,通过“听、说、剖、讲”等技术手段提升青年教师理论胜任力为了提升青年教师的理论胜任力,学校可以建立学术讲座制度,开办“百家讲坛”,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督促青年教师提高理论水平。具体而言,可以采取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听,通过学校教学督导组督导听课,促进青年教师改进教学效果;二是说,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说课活动,提高青年教师应用现代教育理论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三是剖,学校可以有计划地在青年教师中开展专业剖析活动,从专业层面锻炼青年教师的理论胜任力;四是讲,学校可以聘请校内外专家向青年教师介绍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学术前沿动态、解读国家职业教育宏观政策及最新教改信息、讲解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也可以根据学校教学改革情况,安排不同的课题,让不同的青年教师为其他教师开办讲座,或者让青年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爱好,自选课题,为学生开设科普讲座。

开展教研、科研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理论胜任力的提升教学过程是一种对教学实践不断反思的过程,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成为一个反思者,经常检讨教育理论的应用与教学实践的效果。学校应鼓励青年教师自觉地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让青年教师自由大胆地探索教学改革。高职院校教师的日常工作除教学实践外,还要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解决技术问题,在解决技术问题的过程中,青年教师可以将自己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有效迁移;同时,能够带着问题钻研理论、丰富理论。因此,开展教科研工作能够促使青年教师巩固理论知识,提升理论水平,发展理论胜任力。

第五篇:高职教育教学的课程改革论文

一、高职课程建设现状及分析

1.教育行政部门在课程改革中起主导作用。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精品课程的评选标准、各种评估指标的设定等都是以政府为主导来完成的,这种课程改革方式在推动改革的速度、广度上无可厚非,颇有成效,然而却容易“一刀切”,忽视了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专业、不同办学条件、不同生源质量对课程设计内在要求的差异,造成同样标准设计的课程有的深受欢迎,有的却水土不服。

2.对“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理念理解的偏差。“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模式有别于传统的学科架构系统化的课程模式,而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最显著的特点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然而,很多课程改革实践者对“工学结合”的理解有偏差:有的认为在学校建实验室、仿真实训室,然后在里面上课就是工学结合;有的认为在三年的人才培养过程中,用半年、一年时间在企业顶岗实习就是工学结合;有的认为从企业聘几个能工巧匠、大师专家来学校上几次课就是工学结合……以上这些看法不能说不对,但只是“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某个环节,“工学结合”不是孤立的一个方面一个环节,而是贯穿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从课程标准的制订、授课、课程实践直至课程效果的评价。

3.教学资源无法满足课程改革需要。课程教学的实施和改革必须有相应的教学资源做保障,这里所谓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师资力量和教学环境。长期以来传统的师生关系已经在教师的头脑里根深蒂固,很多教师很难在短期内转变观念,更不愿意去尝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改革。除了观念上的因素,部分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的经历,也导致教师无法适应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实施需要相应的教学环境与之配套,而现实是,部分高职院校教学设施要么陈旧不堪,与行业要求相去甚远,要么只有传统的理论学习教室,实践环节完全靠顶岗实习来完成。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实施课程改革就只能成为一句口号。

4.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科学。经过调研发现,还有相当数量的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评价时仍沿用传统的考核方式,理论课程的成绩即平时考勤分+期末考试(试卷)分,实践课程以一篇实践报告论成败。“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60分万岁,少一分受罪、多一分浪费”,“平时从不自习,考前拼命突击”……正是这种课程考核方式下的真实写照。这样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方式不仅不能检验学生知识技能的真实掌握情况,更容易造成逃课的现象。

二、高职课程改革的目标

美国课程专家塔巴(Taba)认为,课程改革指整个课程图式的改造,包括设计、目的、内容、学习活动和范围,等等。如果只改造课程的某一个环节,或者只用一种模式改造所有类型的课程,显然不合时宜,更无法满足社会对培养高端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认为当今高职课程的改革目标应该包含以下几点:一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奠基终身教育的理念;二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三是以社会、岗位的需求为依据,进行充分市场调研,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方式。

三、高职课程改革的建议

1.更新课程改革理念,因地制宜制定课程改革方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建设理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以行动为导向、能力提升为目标的课程实施理念,以过程考核和多元评价为导向的考核与评价理念。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成熟的课程改革模式基础上,要与区域经济、专业特点、课程类型、生源质量等相结合,选择适合的课程开发模式。

2.完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从目前高职课程评价的实践看,更多是把重点放在课程本身,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条件等,对学生情况、行业动态、岗位要求等关注不足,就容易造成专家评价高、学生不感兴趣的情况。因此,要科学评价课程的教学质量就必须满足:一是评价目标要以能力掌握为主,兼顾理论知识的积累;二是评价主体以学生为主,授课教师、督导,包括企业专家都要参与其中,综合评价;三是评价对象要全面,除了课程目标外,还有学生、课程的实施者、参与者也应该成为评价的对象;四是评价的方法应该多元化,除了传统的试卷测评外,更重要的是要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动态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不同的课程类型可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

3.建设双师型课程教学团队。课程教学团队的水平是高职课程改革能否深入开展和取得成功的关键。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更要具备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能力。建议从两个方面打造双师型课程教学团队:

(1)全面提升校内专任教师的教学水平:课程负责人要通过自身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学历、职称、教科研水平,学校还应该鼓励并制定相应政策支持教师积极参与到企业顶岗实践去中,熟悉学生未来就职的真实环境,并与企业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

(2)积极吸纳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专家参与到课程教学团队中来,可以有效弥补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还可以丰富课程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度,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

4.构建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高职培养的毕业生可以实现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也就是说在学校阶段已经完成了职业素质的养成。在构建高职课程体系的时候,除了知识的科学、系统和完整外,还要更多地考虑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突出培养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技能、态度、意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形成系统化课程并进行课程评价和调控。

5.积极发挥职教集团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最近几年,很多城市都依托高职院校、行业、企业成立了职教集团,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职教集团的建立是对传统职业教育体制的变革,根据集团内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把产业优势转变为专业优势,专业优势通过课程具体实施变为教学优势,推进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学校、企业、行业主管部门,通过职教集团这个平台紧紧联系在一起,优势互补,企业通过学校在科研、人力资源上面的优势开发新产品、新技术,节约经营成本;学校则通过聘用企业能工巧匠提升师资水平,利用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开展课程教学和实习,节约了办学成本,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下载高职教学中理论考试方式的改革探讨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职教学中理论考试方式的改革探讨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运用微课改革高职商务英语函电课教学评价方式

    【摘 要】 文章分析了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及其弊端,阐述了微课时代评价方式的构建和高职商务英语函电课评价改革具体方案。指出,在微课时代的大背景下,高职商务英语函电课考核评......

    改革高职教育中的实训教学

    改革高职教育中的实训教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越来越需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的......

    高职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论文

    一、高职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现存的问题1.高职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不完善。一般来说,我国本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包含三个部分,其中美术基础课程和理工知识......

    《创业学》教学方式的改革教育论文

    [摘要]高校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延伸、深化和发展。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实际上就是创新,创新以后的发展就落实到创业。《创业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无论从精神实质还是从学习内容......

    对话理论下高职数学教学创新探究论文

    一、当下高职数学教学现状(一)教学内容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些年出版的高数教材是有规律可循的,大体可分为经济类、理工类等。任何一本教材包含的内容都很多,很......

    执政方式改革和创新论文

    一、坚持党政分开原则,建立新型党政关系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在政治体制改革和党的领导体制改革中决不能片面强调执政党同国家政权截然分开,以此来削......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如今时代的大幅度进步,运用多媒体科技在如今的教育课堂上获得了普遍的使用。体育教学在校园的教学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从一定程度上讲它关系着学生是否可以强健......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新课程论文 新课程改革需要新教学方式 历史新课程论文

    历史新课程论文 新课程改革需要新教学方式 历史新课程论文 内容摘要:目前我省已率先进入高中课程改革的行列,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教学方式能否成功转变是课改的关键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