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话理论下高职数学教学创新探究论文
一、当下高职数学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
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些年出版的高数教材是有规律可循的,大体可分为经济类、理工类等。任何一本教材包含的内容都很多,很丰富,可以细化出好几个专业。众所周知,一个专业所涵盖的知识点大为不同,这就使得高校教师利用教材进行教学时,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以全概偏,得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不能把宝都押一个教学内容上,因此就出现当前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盲目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标,影响学习效果。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僵硬滞后
高校教师们很明确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数教学中的作用,不过多数高校教师由于自身素质不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感知能力有限,不能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致使制作的课程教案和想要达到的目的还是有一定差距,这样本来很好的现代教育技术没有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另外,高数教学也存在一些自己的特点,那些看似过时的传统教学方式还得继续使用,一味地将传统教学旧模式抛弃也不符合现代教育的规律。在这种情况下,将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有机结合就显得十分必要,这样才能实现高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三)与学生缺乏心理沟通
有的高职学生在中学时代顺利地掌握了初等数学的基本知识,但有些学生在中学时代的学习遭遇过瓶颈,这些学生对于高等数学的学习产生了一种恐惧感,致使他们十分容易怀疑自己的能力。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感到难度过大的问题往往不是在初次遇到问题的时候产生的畏惧心理,而是对自己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缺乏信心。这就为我们的高职数学教学带来了启示,提醒我们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更好地为高校教学服务。反观当前高职数学教学可以发现,当前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做到及时与学生沟通,教师一般在完成自己的课堂教学任务后就离开课堂,真正与学生进行探讨交流的时间较少,因此很多学生在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心中的压力和恐惧感持续上升,最终可能演变成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二、对话理论概念及内涵
(一)对话理论的概念
对话理论最早是由巴赫金提出的,他认为“生活就其本质说是对话”。而后哈贝马斯在他的“交往理论”中把对话更多地视为一种方法论,认为对话是达成现代交往最为合理、最为有效的一条途径。对话理论讲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同学生之间的联系与对话,通过建构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主体性达到最后的平等对话效果,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增强对数学学科的接受能力与教学效果。从表现形式上分为四种基本的形式: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这些对话的基本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覆盖了对话理论的重要内容,使得学生在对话过程中可以学到更多,可以掌握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也能从其他同学身上看到更多的优点,从而与自己的学习进行对比,最终不断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二)对话理论的内涵
“平等交流”是对话的主要特点,在教学中产生的对话模式应当具备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对话者,一是话题元素。对于高职数学来说,它所面对的直接对话者无疑应当归属于教师、学生以及他们所使用的文本载体。阅读文本也往往是话题的来源,话题又进一步构成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对话与交流的平台,所以说,对话题的成功提炼和适当的选择是我们进行对话教学的重要环节和因素。“平心而论”决定了对话教学具有民主、合作、生成的体现形式。教学对话是通过教师的提问、激励与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自由表达自己的疑问和见解而获得知识技能与能力发展。具体的对话教学过程是生成的动态的过程,对话教学又是合作的艺术,其中不仅包括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同时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可以作为沟通的主体,学生和文本之间也存在对话的可能,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就相关的问题分享看法,互相交流。
三、对话理论视角下高职数学教学创新途径
(一)加强教师与文本对话
高校教材的分类比较笼统,具体的专业缺乏比较细致的教材,不管是现行高校数学教材的整体还是个体,都有很多创新因素值得去发掘。如在整体方面,从一元积分求导到多元积分求导这段教材中,如果仔细研究就可以发现一元积分求导和多元积分求导的概念、性质以及解题方法,都可以通过“升维”而互相联系,一元积分求导中的一些知识完全可以发掘出和多元积分求导相关的内容。
(二)加强学生与文本对话
在高职高数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同教材文本对话,应当鼓励学生更多地探讨问题,并且将自己作为探讨的主导者,也就是说,在探讨过程中,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我们证明球体体积的相关问题中,先让学生回顾圆形的面积及相关计算,通过联想的方法将圆弧分解成若干个弧长,并作为近似线段,这些近似的线段和圆心之间能够形成若干个小三角形。这样就可以通过分解求出近似面积,进而联想球体的计算方法。这种对球的体积的证明中规中矩,极大地制约学生的自主研题能力。高校学生必须开动脑筋,主动加强与教材的对话,设想其他的求证方法。数学问题充满变化,形态万千,其解题之道本无固定模式,只要不拘泥过往的解题思路,勇于开拓新的解题手段,各种解题的途径就会应运而生。学会和教材文本对话,通过仔细观察,发挥自己的合理想象,进一步拓宽思路,以培养创新能力。
(三)加强学生与教师对话
高职高数教学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完成,师生双方尽可能加强互动交流,师生共同想办法把教学质量搞上去,双方皆大欢喜。假如没有学生主动热情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那么整堂教学课就会枯燥无味,学生听后如嚼白蜡,教师讲课也兴致阑珊。“填鸭式”教学就是不管学生是否可以接受,老师总是千篇一律地呆板干涩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让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练习某种固定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这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强烈地制约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这种教学模式显然和新形势下的教育发展背道而驰,在现代教学中,应加大对创新能力的关注,深入挖掘学生本身创造力和潜能,注意发现学生对数学的独特理解,以更好地启发学生学习数学,提升学习积极性。对话理论的核心是平等民主,这就要求在日常的教学中,不论是校方还是高数老师都不要高高再上,要低下身子和学生们一起进行教学改革;对于学生提出的新思想、新建议,给予肯定,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解题思路中出现的好点子,新颖的破题方式,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有益引导;学生提出的意见有不当的地方,老师也要适当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用一盆凉水浇灭学生的热情,凡是学生在探知中发现的问题,教师不能急于否定学生的创新想法,而是要根据他的创新思路,把其引导到正确的求知方向上。当然,学生在学习高数的时候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例如,新生在学习一阶微分方程式的过程中,由于刚入学还不能适应大跨度的知识,自身又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在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中找出条件,对于新生来说,这样的要求比较高,难度比较大。由此,教师鼓励和引导学生,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结合相关的物理基础知识,寻找等量关系,同时为学生树立目的性的方法,让学生有目的地解决问题,优化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
(四)加强高校学生之间的对话
在高职高数的教学中,很大部分是高校学生之间的对话。同学相互学习,在解题中互相配合,互相促进,集思广益,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最普通的一种学习模式,解决疑难问题就是有赖于同学间平等的交流、切磋与对话。学生之间除了交流教学内容和相关基础知识外,同时还包括教育资源的共享。目前不少高职院校为学生构建了更为广泛的教学平台,其中有效地建立了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的网络资源共享与网络课程学习提供了很大程度上的便捷,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完成。不同学校之间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中的院校链接的功能,优先与外校学生进行资源共享与知识的共同学习。实际环境中的学生交流与网络教学平台上的交流机制构建都为高职数学教学的建设贡献了力量。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发挥主导的作用,引导和鼓励学生多交流,并学会使用校外资源,更广泛地吸纳相关知识,建构自己独特的学科思维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第二篇:探究语文创新教学论文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教师、家长、学生都有背负着升学的重压,学生在传统教育的成才路上挪着沉重的步子,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乃至其他方面的才能搁置一旁,成为死记硬背的机器,缺乏创新意识与能力。近几年来,素质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学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要坚持三个‘面向’的方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语文课是基础课、工具课,不仅要培养高素质的知识经济人才,更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广大劳动者及技能人才。”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工作一定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帮助学生创造自信、谦虚和朝气勃勃的人生。
一、教学内容创新
传统的语文教学内容过于庞杂,千篇一律,久而久之,教师头疼,学生生厌,教学效果自然不好,学生的语文能力也难有所提高。叶圣陶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首先,教材上的文章不是神圣的经典,仅仅是读写的范例,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应该是为我们阅读其他文章,提高语文交际能力提供智力支持和有力保障。我认为没有必要把一篇范文支解得那么繁锁、细碎,以至于文不象文。语文教材既然是范文,那么我们就要敢于抓其有特色的一点,进行重点学习。其次在教学内容上要重视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学习语文基础知识,这是创新的前提。古人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只有博众取彩,涵摄百家,才能创新。我们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并尊重前辈和他人的研究成果,努力学习,汲取营养。最后,语文创新教育还要注重开创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语文具有人性、人文、人情的特点,语文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内,课堂内外、家庭社会,时时处处都是学习语文的机会和地方,时时处处都能培养语文的读、写、听、说能力。要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础教育体系,只有学好课内知识,又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才能厚积而薄发,形成敏捷的思维,产生各种真知灼见。如此,学生就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表达的乐趣和创造的乐趣,语文也再不是“语瘟”课、“睡觉”课。
二、教学过程创新
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掌握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它是一个以认识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统一、培养和发展的多质性、多层次的学习过程,不能只是简单、单调地问答式,也不能是某种固定的僵化式,它要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它内部各种因素互相依存、相互综合利用而形成的一些稳定的、必然的联系。
如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联系、智力和知识的联系、智力活动和非智能力活动的联系、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的联系等,并将其融汇贯穿于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去努力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三、教学方法创新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内容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法与学法。可是目前教学方法上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那就是只重教师的教法而忽视学生的学法,这是与素质教育是相悖的。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授人鱼不若授人渔”,教师的教法最终是让学生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法。达维多夫说:“要解决现代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归根结底要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而改变思维类型”,所以我认为发展学生思维和培养其能力是教学方法创新的基点。
1.发展学生质疑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诱发思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联系课内、外,本学科及其他学科的知识,不训斥、不敷衍学生的提问。提问是学生自学能力与理解能力的外显,能充分体现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与求同思维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有助于撞击出智慧的火花。例如在教学《伤仲永》时一般教师都有这样教学生:方仲永的悲剧是“其不使学”,而有一部分学生则将其悲剧的责任归于他父亲;在《愚公移山》中一般学生都肯定愚公的行为及精神的,而有的学生则认为愚公移山填海是对环境的破坏。求异思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探索性与创新精神,教师不能以一绝对的答案封死学生的灵活大脑,扼杀了他们的创造精神。
3.发展学生想象思维
想象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对学生想象思维的训练与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师可以在课文教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可以在课外活动中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是创造的源泉,只要我们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我们的语文教学是能够培养出有创造精神的人才的。
此外,在语文教学方法上,教师还须注意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来拓展学生思维。
综上,我从语文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对语文创新教学进行了粗浅的探讨,其核心内容是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创新,从而培养出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当然,语文创新教学作为一个研究课题,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这需要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语文创新教学“任重而道远”。
第三篇: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创新论文
摘要: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是一个值得探索与研究的课题。语文是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和关键,区别于高中语文教学。也不同于大学语文教学。因此,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必须有所创新。本文拟从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实际出发,从创新的必要性、创新的措施等方面来阐述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五年制;语文;教学;创新
五年制高职学生由于只经历了小学和初中,学习到的有关语文的知识非常少、非常浅薄。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在校学生普遍表现出以下状况:
1.文化基础薄弱又缺乏刻苦精神。
2.渴望一技之长又不知如何下手。
3.兴趣爱好广泛又不愿投入太多精力。
4.思维活跃灵敏又常常自惭形秽。
5.乐于接受信息又厌恶理论学习。
这就导致了“字不成体、文不成句、语无伦次”以及“上课只讲俏皮话、文章只到网上找、毕业难填求职表”这种状况。这一状况如果得不到缓解,则会严重影响五年制高职生的成才。
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对五年制高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是职业学校必须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工具课程。语文水平的高低,不仅是最直接反映一个人综合素质高低的一面镜子,更影响着其他学科的理解和学习。因此,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避免被社会淘汰,就必须追随时代的脚步,构建新的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语文教学体系。这个体系应当是以专业素质为基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为人的全面发展、一切思维和技术设置平台,使人类及其思维和技术在设置的平台上获得更大的发展。
另外,五年制高职语文课本内容涵盖广泛。古今中外名家名篇,对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能够熏陶思想情感,明辨是非善恶,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应用文写作是日常生活、工作交往中最基本的交流途径。五年制高职学生心理尚未成熟,加上当局者迷,轻视语文学习是很正常的。所以,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不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拓视野。
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创新的措施
1.明确教学目标,确立专业化导向
专业化是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的切入点。一方面要在重视学生个性、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发展因素的基础上,努力追求学科价值的实现、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和兴趣的满足、感情的宣泄的人文目标。但另一方面要更加重视让学生不能只掌握可见可测的知识技能技巧,而要掌握那些对他们一生都有重要价值的最基本的知识,掌握那些可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适应职业要求所必需的知识。
2.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
第一是要创造宽松的创新教学环境。创造性的灵感总是在主体迷恋、执著、充分自由的状态下萌发出来的。因此,维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成为创新教学的首要任务。第二是教学体系要多样化。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的对象是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学时数也不一样,这就需要针对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特点,在教学中建立选修与必修、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多层次、多维度、多样化的教学体系。第三是要将审美教育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在各专业的教学中,还要以语文智育为主干,把德育、美育、智力因素的开发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渗透于语文知识传授、语文能力的训练中。
3.创新教学内容
一是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文本为中心,以文学作品为出发点,通过对名作名篇的阅读与欣赏等,从审美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二是在重视文本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发挥与拓展,将哲学、历史、艺术等知识加以渗透与融通,借以开阔学生视野。三是在对文学作品分析讲解的过程中,注意把人文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让学生通过对作品中人物形象、思想主题的赏析,提高审美趣味,培养高尚情操。四是要充分融进社会生活。要使大学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除了讲解课本知识外,还要融入社会、生活内容,借以增强课堂的时代感、新鲜感。五是要重视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把提高学生语言知识、语言应用能力置于重要位置,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层面出发,尽可能地安排应用写作、语言训练等语文能力训练内容,确保高职语文“学以致用”。
4.创新考核方法
五年制高职语文应该不拘一格,尽量遵循“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理念,变一元化为多元化,根据语文课程特点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法,全方位地动态评价学生的语文水平,使考核方式不仅成为衡量学生语文水平比较准确、科学的标尺,更成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推进器。
总之,创新教育是一个崭新的话题,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更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
第四篇:高职语文教学探究
高职语文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高职院校的教育方式和目标正朝着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不断进步。然而,不少高职院校急功近利,只注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忽视了高职语文对端正学生思想态度、培养人文修养、传承传统文化的推动作用。本文站在高职语文教学的角度上,对高职语文教学模式加以探究,以呼吁对高职语文教学的重视。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模式探究
随着我国教育界对高职院校教育的逐步重视以及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方式正朝着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美丽中国梦的方向不断改进。但是,就在高校教育改革进行地如火如荼的时刻,仍有不少高职院校大大忽视了对学生的语文教学,甚至摒弃了语文课的教学活动。这就导致了在校高职学生不喜欢读书的现象十分严重,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状况不容乐观。面对这种现象,高职教师们应冷静面对,认真分析当前的教学现状,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探索出适合当前高职教学现状的教育模式。
一、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凸显出一系列的严峻问题:语文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忽视人文素养的教育、脱离生活实践以及考核方式不科学等。这些问题共同导致了高职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学校重视程度不够。高职院校认为大学语 1
文课程是一般的公共类课程,对学生的专业培养作用不大,过多的投入相当于浪费资源,于是在课时、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甚至教师待遇上与专业课相比,可谓是相差甚远,比如,三四个班级,近百人共同来上一堂语文课,这样教师就无法顾及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质量很难保证,同时,这种“大场面”也给不少学生逃课创造了方便的机会,而教师却很难察觉到;二是教学内容陈旧。当前,我国的高职语文教材编写工作,大多将重点教学内容放在了工具性和知识性的层面上,这些内容又大多偏向于理论,这就使学生缺乏对语文的应用能力,以至学生最怕的就是语文写作。比如高职语文教材就过多的强调对中外美文的分析鉴赏,缺少锻炼学生动手写作能力的课程设置。三是教学方法落后,与生活实践结合不紧密。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大部分教师还没有转变教学思维,仍沿用传统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仍然停留在“老师是课堂主体”的层面上,丝毫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另外,很多师生只是片面的认为语文具有人文性,而没有太大的实用性,对专业技能的提高和以后找工作都没有太大的价值,所以在高职院校里根本不受重视。以上种种原因,最终导致了我国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窘境,这需要多方的努力,才能解决上述问题,突破高职语文教学的瓶颈。
二、紧跟改革步伐,改变传统教学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中都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对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趣味性、提升教学效率都有巨大帮助。我们对于高职语文课堂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
绝,学生在讲台下昏昏欲睡的场面上,这样的课堂严重匮乏生气,教学效果极差。因此,我们要努力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让那种“一支粉笔写满一个黑板”的教学方式退出历史的舞台。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里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就该起作用了,采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例如视频、PPT课件、flash动画、影音播放等更能提升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利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来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直观的视觉感受,还能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进行远程教学、资源共享等方式获得海量的学习信息。比如在对学生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时,大部分学生因为无法体会到古诗词的深刻意境而倍感枯燥、深奥,面对课文只得死记硬背,别无它法。其实,古诗词是非常具有意境的诗歌艺术,在古代它们往往配上旋律,以乐曲的形式由歌妓演唱出来,教师在讲解古诗词的时候,如果能从互联网上下载相关教学资源,例如恰当的引用相关的图画和乐曲,就能让教学活动绘声绘色,学生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中,那么必能让人获得满意地教学效果。
三、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有些急功近利,一味地增加专业课程的课时,把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放在教学的首位。而把一些公共基础课大幅删减,比如语文课程,有的学校认为可开可不开;有的学生认为可学可不学,没有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经常出现逃课、开小差等现象,学校对此也没用进行严格的管理,使得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不高,语文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功能丧失。这就可以解释近几年来,有
些学生对我国的基本道德及文化传统了解甚少,在公共、道德领域表现出较差的文化素养的现象。这完全印证了没有人文教育的高等教育是不完备、不健全的。因此,高职院校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来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首先,高职语文教师要树立起人文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明白自身不只是课堂教学的领导者,更是学生行为、思想活动的监督者和指导者。但是,教师又不能高高凌驾于学生之上,不能让学生感到师生之间的隔阂与压力,老师与学生要始终处于大概相同的位置上,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既要领导、组织学生学习,又要学会和学生共同学习,尊重学生的想法,顾及学生的感受。其次,开展弘扬人文精神的活动。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专业课上能取得十分优异的成绩,但人文素养却不敢恭维,对我国历史知识、传统道德了解甚少,甚至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可以举办一些交流性、趣味性的人文活动。比如让学生利益网络自主进行人文资料、传统故事的搜集和整理,然后互相交流,写成相关的感悟报告或者举办诗歌朗诵活动,提倡学生诵读优美经典的中外诗歌,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诵读诗歌可以净化心灵、提高修养、启迪智慧和陶冶情操,以此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最后,课堂教学方式要讲求人文性。要以语文知识对高职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教师就需要在教学设计和授课方法上深入研究。针对不同的课堂内容,选择合适的授课方式,恰当地选择切入点,将学生渐渐地带入人文精神的世界。教师要善于改进教学方式,激起学生学习
语文的兴趣,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人文精神的魅力,为学生终身探究人文精神世界打好基础。
四、全面测评,改进考核评价方式
高校课程改革以来,素质教育一直被人们所倡导,而高职院校的教育是培养即将步入社会,参加社会建设的人才,更需要倡导素质教育。但在高职院校教学中,传统的以书面考试成绩作为学生考评结果的形式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理念。因此,我们需要改变这种传统的考评方式,寻找更为科学、合理的教育考核方式。在这里我比较提倡“面对面”的考评方式,这样既能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是一种新型的素质考核方式。比如:论文答辩、口头报告、实验操作等形式。另外,在考核中,教师应秉承“无标准答案”的给分原则,给予学生合理的分数,不能为了急于完成教学任务而抹杀学生的个性,在答题上,答案的多元化是我们教师的主张,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顺应身心发展。
总之,高职语文教学是一门较为灵活多变的学科,教学模式不是一层不变的,教师们要尊重知识、尊重学生,让学生在语文大课堂中灵活学习,发展个性,提高人文修养,得到更多的学习乐趣。
第五篇:中学语文创新教学探究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精神
[论文摘要]中学语文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教师应弘扬个性,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并营造宽松教学氛围,多开展交锋讨论。作文训练以培养学生思维多向性为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培养创造能力。
一部人类的进步史就是一部创造发明史,创造性对人类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们当前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语文教学目的要“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中学语文教师应弘扬个性,在培养学生创造精神上苦下工夫。
一、教师要个性化处理教材
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艺术必须有鲜明的个性,个性是艺术的灵魂,泯灭了个性的语文教学,就没有了精神。教师要独具个性地研读处理教材,学会对教材进行加工提炼,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特色鲜明地设计环节,安排结构,控制节奏,不当教参与学生之间的二道贩子,不做优秀教案的传声筒。语文教学应定位于教师、学生、教材之间情感的水乳交融,定位于讲授、思辩、探究的和谐统一。教师对教材感受真切,教学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才能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探寻思路,领略意境。“一百个观众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同样,一百个语文教师对同一篇课文也有不同的理解。有个性的教师能分清教材内容的主次,对重点难点“重锤敲击”,对次要处则“轻轻扣击”,甚至忍痛割爱。同时能独具慧眼,另辟蹊径,在熟视无睹中发现教材的闪光点,大胆地加工剪接,把教材变成最优化的教学媒介。
二、营造宽松教学氛围,开展交锋讨论
交锋讨论是在讨论中较多展开某些不同意见的正面交锋和激烈的辩论,思想碰撞,信息交流,即可造成热烈的讨论气氛,有助于认识的逐步深化。在阅读教学中,交锋式讨论常采用以下方法:
1.设置认知矛盾,诱发学生争鸣。同一问题,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巧借认知矛盾能激发学生的思辩能力,引导同学向纵深发展,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教学《愚公移公》时,“愚公移山的行为值不值得”这类问题,最易产生明显的意见分歧与对立,形成交锋就会有同学褒贬抑扬,臧否应和。在争鸣中求知,能发展阅读、思维,讲述能力,学生考虑的不是怎样答问,而是驳倒对方,不同的观点互相碰撞,讨论与反驳同时进行,阅读和思考双管齐下,在这样的讨论中,教师会欣喜地发现学生的真情实感和许多意想不到的真知灼见。
2.巧借知识疑点,点燃思绪火花。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提问,如在分析《故乡》主题时有学生问:“闰土生活贫苦,子女如此多,为什么不实行计划生育呢?“学生有了疑问,老师再引导学生将“多子”现象结合社会现实来思考,大家对这一问题就会有深层的认识。所以老师要善于激起学生思维探索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问为什么,追根究底,释疑求真,直至否定既有结论。只有有勇气打破传统理论,不服权威判断的人才能创造出新理论,这正是一切创造发明的前提条件。
3.品味推敲语言,提高思辩能力。语言是思维的载体,由语言组合成的课文是作者灵与肉,气血同社会生活熔铸的产物,语言教学要想引导学生有所感悟,有所创造,必须抓住语言品味,瞻言见貌,披文入情,在语言的体味中深究课文,在词句的琢磨中把握作者心灵的博动,在词章的涵咏中培养语感,在思维的碰撞中引发争鸣,从阅读品味到思辩,由储存消化到运用,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培养创造精神的过程。
三、激活写作思维,进行创新作文
语文老师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进行创新写作思维训练。作文教学培养创造精神,就要给学生作文的自由,给他们抒写独特灵性的空间,让学生笔下涌动真情实感,作文才有个性。作文教学培养创造精神,应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生活,走向社会。程式化,陈腐化的作文忌之,唱高调,说空话的作文忌之,图解概念迎合时尚的作文忌之。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善于发现,善于表达独特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创作形式:①设计课文续写训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如教学《皇帝新装》后续写“皇帝游行完毕之后……”,学《小橘灯》后我安排学生写“今天小姑娘一家的生活”,这种训练是开放的,答案也各种各样。②利用抽象图形、几何形状培养学生联想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引导学生用语文学科的知识看它是个句号,用地理知识看它是星球,用数学知识看它是一个点的轨迹,画家从艺术角度看它是一个未开垦的处女地,从哲学看它既是开始又是结束,从历史看它是一口古井,这种联想无疑对学生的创造思维有帮助。③童话、科幻小说、未来畅想之类的想象写作让学生少了现实的束缚,思想的羁绊,学生在作文中神思飞扬,纵横驰骋,展开想象的翅膀,作文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④进行成语、谚语、格言、古代故事的翻新写作。如水浒故事新编,三国故事新编等,赋予历史人物新的精神面貌。“开卷未必有益”“没有‘异想’,哪来‘天开’”“近墨者未必黑”之类的创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以上写作训练,有意地打破旧的单向思维模式,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多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