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难点及解决路径论文

时间:2019-05-15 11:15: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难点及解决路径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难点及解决路径论文》。

第一篇: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难点及解决路径论文

摘要: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的动力来源。本文主要分析了当今市场经济下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难点,并从管理体制、管理意识和信息化建设等多个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具体的优化路径,希望能解决我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优化路径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国有企业的资产也在不断的积累,但是我国的国有资产法并不完善,对这些资产的管理也还没有建立起一套明确且科学的管理机制,这导致国有资产的交易和转让存在很多漏洞。因此,优化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解决。

一、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难点

1.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很多国有企业仍然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资产管理监督机制,导致部分管理者不重视企业资产管理工作,甚至不按照规定行事,在处理资产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漏洞。比如,某些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在进行资产的转让时,不按规定向相关的部门申报,从而导致一些国有资产在转让过程中产权关系不明确,甚至出现资产流失的现象。更为严重的是,一些管理者利用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低价出售甚至无偿出售国有资产,从中获取不正当的利益,这些都是监督机制不完善所带来的弊端。

2.重预算申报,轻日常管理

我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多数管理者重视预算申报,却忽视了最本质的日常管理工作。国有企业的资产之所以特殊,就是因为其“国有”的特质,因此,我国相关法律中明确规定:国有资产的购买、使用以及维护都要按照相关的程序进行审批。在实际工作中,多数管理者都可以做好申报工作,及时申请预算,但是对资产的日常管理却并不重视,管理工作不到位,这自然引发了国有资产处理中的很多问题。

3.内部资产管理不规范

企业内部资产的处理包括三个方面:资产的配置、资产的使用和资产的处置。企业的管理者作为资产处理的主体,在工作中却存在很多问题。如在资产的配置方面,一些管理者常常不进行调查研究就随意对资产进行分配,导致很多资产不能物尽其用,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在资产的使用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的会计核算工作不到位,核算方法不够规范,因此资产不能得到妥善的管理;最后,在资产处置工作中,很多资产常常还未经过专业机构的价值评估就被低价处置,资产产权的转让也常常不按照正规程序,没有正规的审批文件。这些不规范的内部资产管理行为会导致资产的大量流失,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4.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产所属于国家,因此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资产的管理控制权难以明确到具体的部门,各个部门之间对资产的管理意见不统一,导致国有资产不能被很好的利用,甚至回报低于投入;二是我国目前还存在着资产闲置的现象,一些管理人将一些还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理,却申报资金购买新的固定资产,从而满足自身的私利,这就大大降低了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优化路径

1.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优化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首要任务。国家要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国有资产进行分级管理,明确国有资产的所属权归国家所有,政府和企业只有配置的权力,不可任意处置。企业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监督机制,成立监察部门,对资产购买、使用以及维护的各个环节进行定时抽查。比如,可以规定每个部门每月填写固定资产登记表,以便监督人员将登记表与实物进行核实,从而更好的监督国有资产的转让、报废工作,避免了资产的过度流失。国有企业在购置所需资产时,要做好市场调查工作,参考企业的资金现状,再做出决策。资金的申请要符合国家所规定的流程,并做好日常资产管理工作,从而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发挥其最大的效用,维护企业的根本利益。

2.强化预算管理意识

国家财政资金是国有企业资产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因此强化预算管理意识也是重要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优化路径。预算管理工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政部门要对国有企业申请的预算进行严格的审查,判断企业是否真正需要申报的预算数额,确定没有虚假的申报信息之后再对预算进行批准工作。二是企业要主动将预算工作渗入到日常的资产管理工作当中,使得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更准确的申报预算数额。三是发挥预算工作的具体作用,使其为资产管理工作的具体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从而提高国有企业的资产利用率,避免决策失误。

3.加强基础管理

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要从基础出发,从细节入手。企业应当根据当前的经济环境和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来制定合适的资产管理目标,从而在市场经济中抓住发展机遇,降低财务风险。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应该主动改变上级约束下级的管理模式,让企业的各个部门根据需求更为自由地相互交流、沟通,以更方便合理的利用各种国有资产。同时,政府部门要主动推进股权多样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的上市,从而使得国有资产进一步资本化,这有利于整个经济市场的长期发展。

4.明确产权关系,妥善处理权责利关系

明确产权关系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改革的目标之一,然而,目前很多企业还存在产权不清楚、责任不明确的问题。企业应当将资产管理工作具体到某个部门甚至某几个员工,以增强资产管理者的责任意识,从而促使其做好资产管理工作。同时,要将资产管理工作的绩效与相关管理人员的工资分红甚至职位升迁挂钩,做到有奖有罚,一旦出现严重的资产流失问题,就要及时与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做好处理,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大量管理人员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恶意低价转让国有资产的现象了。

5.加强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信息化建设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资产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利用信息技术来管理资产,可以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而促进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当某个国有企业的资产数量由于转让或者报废发生变动时,管理者可以及时将其变动的数量和处理的方式输入计算机,更高一层的领导者就可以通过强大的网络平台了解到资产的处理状况,监督人员也可以及时对其进行监管,从而实现动态管理。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日常的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流程也不够规范,这造成了部分资产的流失。只有加强预算管理意识,完善管理体制,从基本工作出发明确产权关系,加强信息化建设才可以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进一步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丽.基于国有企业改制的无形资产管理思路构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2)

[2]姜文锋.浅析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经济,2015(11)

[3]蒋晓红.论国有企业改制中土地资产处置管理问题[J].中国科技纵横,2015(09)

[4]朱英梅.分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问题[J].财经界,2015(09)

[5]廖红伟.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与规范治理———“2014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综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02)

[6]张瑾.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与国企改革进展与展望[J].中国经贸导刊,2015(06)

第二篇: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思考论文

一、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资产种类繁多、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总体较低、国有企业在危险性资产管理方面缺乏创新等方面:1.国有企业资产种类繁多。实践中,国有企业资产的种类比较多,既有土地、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也有股权、知识产权、商标等无形资产,不同类型的资产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管理要求,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建立根据不同类型资产的不同管理模式。2.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总体较低。目前,国有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的一般依赖于一个非自动化的、以纸张文件为主要载体的管理模式,导致国有企业资产信息的高度碎片化、离散化甚至是信息缺失,特别是在资产信息变动的情况下,关于资产的情况难以及时服务于决策的需求。3.国有企业在危险性资产管理方面缺乏创新。国有企业在危险性资产的管理方面缺乏制度创新,特别是天津爆炸事故所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为国有企业创新危险性资产管理模式提出了重大现实需求,国有企业在危险性资产管理方面必须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实现资产的定位、移位的实时动态化管理。

二、基于B/S模式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用户需求分析是进行系统框架设计和开发的重要基础。根据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现状,对基于B/S的架构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提出以下需求分析:1.系统需要对不同的用户给出不同的权限,所有的用户都可以修改自己的用户密码,系统管理员也可以修改其余用户的密码,所有的用户都可以进行多窗口操作。2.系统需要能对资产的基本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的管理。资产的基本信息包括资产的类型(如属于有形资产或者无形资产)、资产的原始获得价值、资产的权属变动情况、资产的使用周期和资产剩余使用期限等信息予以记录。3.系统需要能对资产进行分类管理。首先,应将资产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在有形资产类别内,应进一步区分为土地、设备等类型有形资产,在无形资产类别内,应进一步细分为股权、知识产权、商标等类别。4.系统需要能对资产进行动态管理。系统对资产的动态管理主要体现在,一方面,能够对资产的增加,包括资产数量的增加、资产价值的增加等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另一方面,能够对资产数量的减少、资产价值的减少等信息进行动态管理。最后,资产的动态管理还需要能够对资产产权的变动情况进行动态管理。5.系统需要能对资产进行查询管理。系统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对资产进行查询,例如可以通过设置资产的获得年限作为索引对资产进行查询,也可以根据资产价值作为索引对资产进行查询,并可以进行联合索引。6.系统需要能对资产进行报表管理。系统能够对资产进行报表管理,一方面,系统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形成关于资产情况的可视化界面;另一方面,系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对查询到的资产情况生成相关报表。7.用户需要同时看多个表,以便进行比较和分析,因此需要能够对多窗口进行操作。8.系统运行在Windows平台上,要求有一个较好的图形用户界面,操作要求具有便捷性和良好的人机交互性。9.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可靠;具有好的可扩展性,以便根据实际情况添加新的功能。

三、基于B/S模式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架构技术框架

三层架构是指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表现层通俗讲就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即用户在使用一个系统时的所见所得,表现层最重要的要求在于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性和界面友好性;业务逻辑层是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的处理;数据访问层则直接操作数据库,主要针对数据的增添、删除、修改、更新、查询等。根据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提出的用户权限管理、资产进行分类管理、资产动态管理以及资产查询和报表管理等需求,为了提高代码的可移植性和系统的可维护性,系统开发采用三层架构技术,按照层次来搭建系统开发框架,将业务规则、数据访问、合法性校验等工作放到了中间层进行处理,使客户端不直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而是通过COM/DCOM通讯与中间层建立连接,再经由中间层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减少各层之间相互依赖程度,降低系统耦合度,减少因需求调整而导致的修改,提高系统开发效率。

四、对B/S模式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功能扩展的思考

根据基于B/S架构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和技术框架设计,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功能的角度出发,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应进一步完善资产监控机制、移动管理机制、决策支持机制。1.资产监控机制。传统的具有危险品特征的资产管理一般依赖于一个非自动化的、以纸张文件或者条形码为基础的系统来记录、追踪进出的危险品,完全由人工实施仓库内部的管理,因此危险品库管理的效率极其低下,所能管理的危险品库规模也很小。为了解决具有危险品特征资产的管理问题,基于B/S模式的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可以嵌入射频识别技术模块,设计基于RFID的危险品处理智能管理模块。它对危险资产到货检验、入库、出库、移库移位、危险品库盘点等各个作业环节的数据进行自动化的数据采集,保证危险资产管理各个环节数据输入的速度和准确性,确保企业及时准确地掌握库存的真实数据。采用RFID技术后将为企业带来了巨大效益:(1)节省人工采集数据成本;(2)自动化的危险品库管理作业,提高工作效率;(3)减少管理成本和人为差错;(4)更精确的危险品库存盘点;(5)增加管理人员的安全性;(6)使整个系统的管理现代化。2.移动管理机制。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高速发展,特别是移动终端用户的高速增长,移动办公成为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工作的新模式,也成为工作的新常态,基于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移动终端的APP程序几乎能够实现传统固定终端能够实现的全部功能,并极大提高工作的便捷性。匹配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工作的新模式,基于B/S模式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也应该考虑开发基于各种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从而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和效益。3.决策支持机制。网络化和信息化时代的资产管理能够储存关于资产管理的诸多数据,以数据为分析基础,综合运用聚类、机器学习、分类、模式识别、专家系统等方法,发现隐藏在海量数据中的信息,以及数据之间的关联规则,能够通过数据的深度挖掘形成资产管理过程中的有价值知识,而这些知识能够为资产进一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因此,基于B/S模式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也应该考虑开发基于数据挖掘的决策支持模块,从而提高资产管理工作的智能性。

五、结语

国有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国有资产覆盖面较低、国有资产缺乏动态管理、危险性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滞后等问题。在对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B/S架构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三层系统架构设计;根据基于B/S架构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和技术框架设计,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功能的角度出发,提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应进一步完善资产监控机制、移动管理机制、决策支持机制。后续研究过程中,关于资产监控机制、移动管理机制、决策支持机制的功能实现是本文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云庆辉,李向东,罗宝兰,段晔.基于B/S架构的器材设备科管理信息系统探析之二:固定资产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15,(2):141-143.[2]鲁力群,赵静,毕立祥.基于B/S模式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5):45-48.[3]许宏,刘艳,赵文东.基于B/S模式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计算机,2010,(12):107-109.[4]覃事刚,刘建勋,王俊丰.基于Web服务的医疗信息集成平台HIIP的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9,(12):192-194.[5]何琪.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项目信息管理中的运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3):41-42.

第三篇:资源型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改革研究论文

[摘要]当前资源型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基于产权视角下,提出了明晰产权统一管理,改革现有资源型国有资产产权制度,不断完善约束激励制度,建立科学定价体系四个措施,希望借此能够深化资源型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改革,促进资源使用效率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资源;国有资产;深化改革;可持续发展

1导言

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但是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增长速度加快,自然资源承压能力面临挑战。而资源性国有资产的流失、资源利用率不高是一大因素。主要原因是资源型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的缺陷。文章结合笔者工作实际,基于产权视角下提出深化资源型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改革的举措,借此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2资源型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权责不清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自然资源属于全民所有,国家代表人民行使对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其任何个人、组织都没有权利随意处置自然资源。只有国家权力机构能够作为这些自然资源的最高、最终代表。但是,我国的资源型国有资产分散在各级部门、政府中,涉及自然资源管理的行业包括了水利、煤炭、金属、石油、国土、农业、海洋、旅游、环保、规划等,这些行业分属不同行政部门管理,一定程度上又隶属地方政府管理,由地方政府和当地的资源型国有企业进行独立决策。这就造成了自然资源的多头管理,进而出现了权责不清、利益互抢、责任互推的情况。

2.2资产流失严重

以煤矿行业为例,由于我国长期以来追求粗放型的发展,使得煤矿资源采掘投入高、资源消耗过快、利用率不高。多年来,煤矿企业的回采率不高,有些地方甚至是“半采半扔”。大型国有企业的回采率在40%左右,小企业连15%都不到,远远低于60%的国际平均回采率。以2013年的数据为例,国有企业仅仅是矿产资源的采掘损失高达1.55万亿元。

2.3综合利用率不高

短期行为突出、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是资源型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另一弊端。以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为例,总体综合利用率偏低,粉煤灰利用率47.7%,煤矿石为35%。自然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短视行为很突出。很多国有企业拥有短期的使用权,所以为了短期利益,企业只进行开采投入、不进行污染治理、提升矿产利用率,进而造成了矿产资源浪费、环境污染。

2.4使用价格偏离市场机制

国有企业资源无法完全资产化,也是限制国有企业资源的勘探、开采、使用与保护的因素,这样很容易忽视资源资产化后以资本的视角进行管理和为企业未来带来收益。很多资源型资产在定价过程中只考虑到了矿产的开采、使用、运营、维护的成本,忽视资源的未来收益。容易造成资源型国有企业在将产品进行销售过程中,偏离考虑市场因素,过低的资源价格投入容易造成产品的浪费。

3原因分析

3.1产权主体的缺位和越位

主体缺位就是该管不管;主体越位就是不该管要管。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产权界定模糊,国有资源资产的管理非常混乱,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缺乏协调机制,权责利界定不清。法律上规定了全民所有,但是实际执行中,主要通过地方部门的行政手段进行。导致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难以一致。加上分类管理过程中,多个部门管理资源产权,造成了相互争抢,影响正常管理。

3.2委托代理风险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只要产生委托—代理关系,代理人就容易发生道德风险,造成委托人利益的损害。资源型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公众与国家、中央政府和地方部门、地方部门与开发企业三层关系。其中,公众和国家利益一致,不存在风险。中央和地方往往因为利益不一致,地方偏重提升政绩,容易造成过度开发、寻租。地方部门和开发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有可能企业不具有合理开采能力。多层次的代理造成了资源浪费、国有资产流失。

3.3对被管理人的激励约束不足

被管理人包括了资源型国有企业、地方相关主管部门,对他们的激励、约束不足,失去管理的有效性也是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我国规定,自然资源的开采使用期限为不超过50年,企业为了获取自然资源许可,在有限时间内获取足够经济利益,最快的办法就是尽量开采。如果采用一些环保的技术、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往往会造成时间的拖延、财政上的压力。国家又没有对环保创新技术给予必要的激励,使得企业创新力量不足,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消耗。

3.4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

当前在资源开采使用过程中,对企业仅仅征收资源开采税、资源补偿费,仅仅面对土地资源、矿藏资源进行征收。多数国有企业依然是依靠行政方式获得这些自然资源,这些资源的生态成本并没有被纳入到资源整体价格中。

4基于产权视角下的资产管理体制创新措施

4.1明晰产权,统一管理

建立统一、权威的资源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加强国有资产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的有效管理。改变当前分头管理的弊端,可以通过国资委牵头组织,使得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政府形成制衡,约束政府行政主管部门随意批准的行为。另外,产权明晰有助于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的管理,有效保护国家所有权的收益利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增值,促进自然资源行业的良性发展。

4.2改革现有资源型国有资产产权制度

当前我国国有资源资产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产权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相适应,没有对自然资源进行细分,统一采用一个产权制度。对于矿藏、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具有可枯竭的资源,要采用国家所有,强化开采许可的认证程序科学性,避免地方政府的寻租行为。对于草原、森林、动植物等生物可再生资源,可以推行产权多元化,打造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个人所有的多元产权体系,通过市场手段抑制乱砍滥采,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水、土地等非生物可再生资源,个人与组织可以通过交一定租金的形式获取资源使用的权利,要健全法律制度,适当条件下延长资源使用期限,促进使用权所有人的权益保护和长期行为。

4.3不断完善约束激励制度

委托—代理理论的道德风险防范关键问题在于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于代理人、委托人行为的激励和约束,要协调两者利益,实现正激励、负激励两种手段。正激励是以代理人和委托人目标相一致的标准,借此衡量与确定代理人的奖励水平。对于资源型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政府的管理人员还可以以职位升迁的方式作为激励,对于表现良好的组织机构和企业可以采取表彰、政策扶持、税费优惠的措施。负激励是通过制度克服代理人采取机会主义的行为,包括行政处罚、法律处罚、退出处罚等手段。负激励的关键在于制定公平、透明的运作机制,防范为主、惩戒为辅,避免代理人的道德风险为目标。

4.4建立科学定价体系

应当组织各个领域的专家,借鉴国外经验和技术手段,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形成一个以市场供求为导向、生态和谐为目标、市场机制为效率的资源定价体系。让资源的生态价值能够反映在供求关系、市场价格上,实现资源配置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秀芝.基于国有煤炭企业深化改革的思考[J].商业文化月刊,2015(9).[2]高平湖.国有企业机制创新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3]王金存.从国有企业发展的世界趋势看我国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途径[J].世界经济,2000(2):68-72.[4]汤吉军,年海石.沉淀成本、资源型国企垄断与改革新思路[J].江汉论坛,2014(6):5-10.

第四篇:高职院资产管理队伍建设路径探讨论文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工作是国家和政府赋予行使的重要管理职能之一。事关学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大学功能的履行,直接关系学校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十一五”、“十二五”规划以来,各高职院校沿着外延式发展道路,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学校购置、占有、使用的资产规模急剧壮大,但由于内涵式发展观念的滞后,资产数量的盲目扩张并未建立起与之相适应和配套的资产管理机制,特别是资产管理工作的行动主体存在专职不够“专”、兼职不能“兼”;德者不够优,优者不够德;用者不管学,学者不为用的等矛盾、脱节的队伍建设的尴尬局面。如今,高职院在经历过去以注重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后,已逐步转向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这就要求高职院的资产管理工作必须摒弃过去粗放式的发展理念,进入精细化管理进程,所以建设一支德能兼备、专兼并行、学用并进的资产管理工作队伍意义重大。

一、高职院资产管理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

任何事业发展所需的队伍建设,都必须以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中所包含的职责要求为基本导向,以与该事业的本质要求契合为基本依据,以与队伍建设所追求的根本价值为基本指向。就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工作而言,资产管理工作队伍建设对照依据主要包含国家规范性文件、高职院校自身管理需要和资产管理工作本质取向等三个问题。

(一)以与国家规范性文件中所包含的职责要求为基本导向

2006年,国家财政部颁布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以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形式把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纳入国有资产规范管理范畴。随着对国有资产管理认识和重视的程度逐步加深,近年来,又陆续出台实施了《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针对不同时期的重要整治点和资产管理特点,对高校资产管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可以概括为如下七类基本能力:一是要求能够制定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制度设定能力)。二是能够进行合理的资产预算(计划)编制、审核,资产配置的论证、报批(调查研究能力)。三是能够进行规范化的资产采购、验收入库、维护保管等运维工作(管理流程应用能力)。四是能够进行常态化的资产账卡管理、清查登记、统计报告、日常监督检查及调剂、处置工作(管理标准应用能力)。五是能够增强本单位用于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的资产的保值增值,并按照规定及时、足额缴纳国有资产收益(效益管理能力)。六是能够进行资产的有效利用和效益考核(考核评价能力)。七是能够组织参与大型仪器、设备等资产的共享、共用和公共研究平台建设工作(平台创建能力)。资产管理队伍建设的人员结构和素能要求必须以规范性文件要求为基本参照,进行机构设置、人员选聘、队伍培养和组织使用,才能够达到国家对资产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二)以与高职院校内涵发展需要为基本导向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工作以为学校改革建设发展提供资产运维保障为基本导向。资产管理工作离开这一标准和应对,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特别是高职院校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以来,由于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四大职能上精细化发展观念、建设目标、路径措施的确立,显得对发展的结构性优化、适配性前行、质量化考核、效益化要求等尤为重视。所以,资产管理工作队伍的创建,必须强调队伍的理念先进、结构优化、运行得当,使得队伍建设的整体素质有利于促进各项内涵建设事项的支撑与推进,实现资产规模与办学效益的配比。因此,要充分考虑高职院校自身发展对资产管理的要求,才能更实际地、个性化的确定学校资产管理队伍建设的职责和内容。

(三)资产管理工作本质取向

资产是学校办学的基本资源保障。资产管理从本质意义上讲,是学校对资产资源的经营活动过程,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就经营管理本质而言,我们认为至少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切实而充分的体现与发挥资产的实际效用。即资产资源能够切实而充分的支撑课堂教学、实验实训、体育运动等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服务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各项改革建设发展事业。二是切实而充分地在资产出租、出借等经营性活动中实现保值和增殖。因此,“在进行资产管理过程中,如何发挥好资产的使用效益应该成为资产管理活动始终坚持的永恒主题,也就是要把实现资产的效益最大化作为高校资产管理的一贯追求。”[1]

二、资产管理队伍建设路径

(一)选聘上的德行与才能兼备

德才兼备是我们一直长期坚持的一项用人基本标准。德行与才能是一个人正向前行的两驱,德是才的前提和基础,道德能力基础上的才具才能最大的发挥效益,并保持才能行使的正确方向;才能是德行的深化,有了才具才可以更好地体现德行的行动魅力,才可以更好地阐释道德价值。仅有德行,不足以支撑实际的业务工作,仅有才能,不足以保持工作的正当性。两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缺一不可。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资产的经营管理工作,在资产的流转过程中涉及广泛的经济交往行为,所以,该项工作必须强调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和江苏省委十项规定,加强作风建设,强化廉洁意识,时刻以学校利益为重,加强个人道德法治和自勉自律修养,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另外,资产管理工作也是业务能力极强的一项工作,应对照资产管理工作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工作标准,选聘具有资产管理制度设计能力,资产数据分析和资产效益调查研究、评价能力,信息化应用及平台创建能力等特殊专业技能人才。这样,既可以确保资产管理工作的正当性方向,做到不违规、不失据,又可以恰当、规范、有效的使得资产管理工作符合国家要求,迎合学校发展所需,契合资产本质取向。

(二)结构上的专职与兼职共进

机构精简、人员精干是机关事业单位的改革的基本趋势。所以,高职院校即便设置了资管管理职能部门,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对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分项而精细的人员配置。另外,资产管理工作从为学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过程提供支撑和服务的意义上讲,资产使用并发挥效益的落脚处在于高职院校的内部的各办学主体(各院系),因而,在创建专职资产管理工作队伍的基础上讲,探索建设一支来自于各办学主体的兼职资产管理员队伍作为专职工作人员有益补充,是解决目前人员不足并突出资产使用有效性的不二途径。就专兼职队伍建设而言,我们认为实践中有如下几个考量点。一是需要创设专门的资产管理职能部门,以统筹、指导、协调全校资产管理工作。从职能分类上主要包括三类,一者为突出“管”,如制度设定、标准制定、流程确定;二者为“理”,如采购、保管、领用、使用、修理、报废、报批等业务环节;三者为“研”,如效益评价、平台建设。所以专职人员中需要依据“管”、“理”、“研”职责分类来设置相应岗位,选聘相应人员,实现工作面向上的全面对接。二是兼职队伍建设,强调“兼”字,所以兼职人员因为来源性问题,工作相对单纯,主要涉及对办学主体资产需求的分析与资产使用过程管理。所以,从各院系的办公室或实验实训室遴选一批兼职人员,以实现资产管理职能部门的资产使用效益及常规工作的落实、落地。

(三)过程上的培养与使用并行

人员培养与使用环节的脱节是众多队伍建设中难以克服的观念窠臼。平时只强调工作人员的工作付出,而不注重人本身的能力培养,是一种不可持续的事业发展之路。我们不但需要能够处理常态化的管理工作人员以满足当前之需,更加需要“秉持对未来发展负责的态度,进行梯队建设和后续培养,以满足事业发展的接续性、持续性”[2]。另外,不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观念、知识、技能培训,很容易使工作人员陷入固定的工作程式,同样无法实现工作本身的改良和进取。在过程上的培养与使用并行视角下,实践中应注重以下问题:一是使用是为了在实践中多元化的丰富工作人员的素质结构。使用环节除了在发挥个人优势和特点以应对常规工作之外,还应着力于长远,定期对工作岗位进行轮换,进行同一部门的多岗位实践锻炼,以便于深入的了解其他协同性工作的特点,可以更好、更优的开展工作。二是培养是为了更优的发挥人才效益。培养不仅仅是实践锻炼,应当逐步探索与创建涵盖资产管理职责与内涵的全面要素,针对各要素的特点和个性,进行相关思想理念、理论知识、应用技能等全方位的教育培训。如开设资产价值理论、节约型理论、效益性理论等思想理论培训课程,开设制度建设、标准设定、流程再造等理论性培训课程,开设技术平台创建应用型培训课程。同时,还应跳出部门职责的圈囿,站在学校发展这一更高的视野下,在对协同部门、相关部门、服务部门及学校未来建设发展的目标需求、面临问题、现有基础考察的基础上,设定相应的培训科目,以实现资产管理人员既可以应对当前,又可以结合实际,还能够面向未来。

参考文献:

[1]张月琪,落巨福.接励:“关于高校资产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03):208.[2]赵艳娥,乐远.“基于岗位管理的实验技术队伍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91.

第五篇:资产管理论文-浅谈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的路径

浅谈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的路径

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从1999年成立以来,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不断加快资产处置,精心运作投资项目,积极探索金融创新业务,有效防范和化解了金融风险,支持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最大限度地保全了国有资产。但随着资产的逐步减少,资源的逐渐枯竭,四大AMC转型的问题已刻不容缓,迫在眉睫,那么转型的路径有那些呢?本人认为以信托公司为转型平台,进入金融服务领域,是AMC目前比较理想的转型路径之一。

一、AMC向商业化转型是大势所趋

1、国家已明确要求AMC加快转型

2004年,财政部与四家公司签订协议,规定到2006年年底,四家AMC在完成不良资产处置的现金回收率、现金费用率“两率”承包任务后,即可进行商业化转型。

2006年3月,《财政部关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改革发展意见》提出AMC要向综合性的“现代金融服务企业”转型,具体可拓展到风险投资及担保、金融租赁、风险管理咨询、投资咨询、信用评级、征信

服务、财务顾问、信托业务、汽车金融服务等多个方面,并允许其进入一般证券业务、控股商业银行。

2006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06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下称《报告》)。《报告》表示,AMC最终要发展成为“以不良资产处置为主业、具有投资银行功能和资产经营管理功能的综合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2008年1月1,《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过渡期间股权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下发,监管部门放宽了AMC对投资业务范围的限制,未对具体投资领域进行限制,凡以转型为目的的,都有可能作为长期股权投资长期持有。同时,对投资审批权限的限制也进一步放宽。除长期股权投资仍须报财政部批准外,阶段性股权投资都可由AMC自行决策,涉及业务范围或行业准入的,报相关监管部门批准。

2008年2月,由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一五”规划》中强调:具备条件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加快向有业务特色、运作规范的商业性金融企业转型。

2、AMC转型是客观条件及业务发展所需

AMC经过近八年不良资产的处置,四家AMC的业务减少,资源枯竭,急需拓展运营平台,构建多元化、持续性的赢利模式。尽管国务院关于AMC转型的最终方案尚未出台,但AMC转型已开始由“抢滩据点”攻牌照转而向纵深推进。东方公司旗下包括东兴证券、中国外贸

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百年人寿公司,同时,还托管了庆泰信托、中科信托、泛亚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信达公司囊括了信达证券、信达投资有限公司、华建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汇达资产托管有限责任公司、信达澳银基金管理公司、幸福人寿保险公司,以及广东核电及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等多家金融企业。华融公司也控制了5家子公司:华融证券、华融金融租赁、融德资产管理公司、珠海市横琴信东房产实业开发公司和华融国际信托。行动最晚的长城公司已涉足银行、证券、金融租赁以及中小企业融资等领域,并涉足了8家上市企业。不难看出,因自身发展的需要各家AMC纷纷搭建平台,积极探索具有自己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

另外,2008年融资市场、投资市场和资产管理市场需求加大;监管部门放宽对AMC段性投资业务管理;“新两法”预示中国信托业发展的光明前景;这些利好的外部客观因素,都为AMC转型创造了条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信托公司重新定位为AMC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1、“新两法”的颁布明确了信托公司的市场定位

我国信托业自改革开发后恢复发展,历经曲折,一度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而陷入“发展——违规——整顿”的怪圈,走了不少弯路。2001年以来,《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资金信托业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相续出台,我国信托业务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2005年以来,股票、债券、房地产等直接融资市场发展迅速。在这一背景下,各类中介机构如基金管理公司等都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扶持,获得了迅猛的发展。相对而言,信托公司却受到诸多限制,特别是2007年3月,中国银监会颁布了新的《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等有关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了信托公司的市场定位,信托行业对业务进行了清理和规范,积极推动原有实业股权业务的清理,并开展新的信托业务,换新业务牌照。

2、信托公司在业务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

在我国分业经营背景下,信托公司是我国目前唯一能直接投资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产业市场的金融机构,同时也是唯一能同时以贷款、投资、出租、出售等多种方式管理资产的金融机构。

从信托资产的运用方式和方向来看,信托公司的信托本源业务也进一步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信托资产的运用方式包含了贷款、证券投资、股权投资、收益权投资、资产回购等多种,凸显了信托行业投资范围广泛的优势。信托公司的制度优势使其成为投资运作的重要平台,也因此吸引了银行、保险以及海外金融机构的目光。

3、信托公司的整合为AMC转型提供了“天时”和“地利” 通过数次清理整顿,资产质量较好、信誉较高的信托公司得以保存下来,是比较难得又稀缺的金融新“壳”资源。2006年以来境内外业界大牌公司纷纷亮相,对信托公司股权的投资购并浪潮风起云涌,热情空前。截至2007年10月末,有明确股权变动消息的信托公

司已达20家以上。这些信托公司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中资金融机构收购信托公司,被中资金融机构收购的信托公司共有7家,分别是湖北信托、中诚信托、中融信托等;二是外资金融机构参股信托公司,“新政”实施以来,外资进入信托股权变得异常的活跃,截至目前,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谈判的信托公司已有10余家;三是实业企业入股信托公司,在信托公司股权重组的过程中,不少有实力的实业企业或控股公司也积极参与信托公司股权的整合,实业企业或控股公司入股的信托公司至少有10家。通过与股东之间的密切合作和资源共享,信托公司发展将出现全新的局面。

在信托公司发展整合的时期,AMC可以及时抓着市场先机,进入信托行业,借助信托平台,开辟新的业务领域,拓宽投资渠道,实现顺利转型。

同时,对于信托公司来讲,通过AMC在全国范围内的办事处机构,能够扩大经营范围和空间,提高抗风险能力和品牌效应,进一步做大做强。

三、AMC进入信托行业可以实现双赢

1、AMC的优势

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独资金融机构,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设有办事处。业务范围主要包括:收购经营国内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资产管理范围内公司的上市推荐、股票承销、发行金融债券;资产重组和并购;以

及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批准的其它业务。

四家AMC成立九年来,通过债转股、企业重组、债务重组、资产并购、投资银行等多种市场化的手段,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繁荣,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具备了进行综合化经营的能力。

另外,AMC具有遍布全国的网络、信息和品牌优势。积累了丰富的市场资源和资产经营、资本运作、股权管理、风险管控等理论经验和实际操作技能;拥有较高素质的员工队伍。AMC进入信托公司,符合《公司法》和《信托公司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主体资格合法,不存在任何法律障碍。

2、双方可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双赢

通过与信托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可以拓宽金融服务领域,丰富AMC的资产、负债业务管理手段,优化资产负债结构,进行信托安排和设计提供立体化信托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合理调配资金,以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同时,还可以衍生和带动投资银行、财务顾问、融资租赁、并购重组等一系列中间业务品种,形成新的利润来源渠道,最终实现AMC金融服务多元化和投资收益最大化。

对于信托公司来讲,可引入国有大型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管理理念、发展理念和规范管理的制度理念,通过AMC在全国范围内的办事处机构,能够扩大经营范围和空间,提高抗风险能力和品牌效应,进一步做大做强。

因此,对于AMC和信托公司双方可以实现资源互用,优势互补,从而也为AMC向商业化转型开辟了一条捷径和通道。

四、AMC进入信托公司的途径和方式

目前情况分析,四家AMC进入信托公司有两种途径和方式,一是新组建信托公司;二是重组原有的信托公司;

第一种方式因主管部门的严格规定,新组建信托公司目前不可能;

第二种方式在需重新登记的信托公司中寻找目标公司,进行重组。

从当前的政策分析,第二种方式是比较现实的选择,也就是说,AMC通过并购重组、投资银行等资本运作手段控股或参股信托公司。

如近期,华融公司在AMC中首开先河,成功重组了新疆国际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就是一例。

新规下发之后,各大信托公司开始轰轰烈烈地清理,力争早日达到监管层的要求,换发新牌照。银监会对重新登记的信托公司要求上看,是鼓励有实力和资质的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对信托公司进行重组,增加注册资本,增加抵抗风险的能力。因此,AMC抓着信托行业纷纷重组的机会,“借机”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可以借助信托平台,直接融资市场开辟新的业务领域,扩大经营范围,拓宽投资渠道,抢占市场先机。

因此,AMC选择信托公司为转型平台,是最佳的路径之一

五、重组后信托公司业务发展思路

AMC重组信托公司后,为适应发展的需要,更需在经营机制、产品开发、信托产品销售、专业团队等方面实现突破,创新设计基金化信托产品的交易结构,实现信托产品的标准化,改善信托产品的流动性。进一步把重组后的信托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做大做强。

1、积极开发各种信托理财产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在当今理财新时代,除股票、基金、保险外,各类信托产品开始走俏,安全性、高收益是信托理财产品的最大买点。在国家放宽社保基金、企业年金、教育基金、养老基金、医疗保险等运用的情况下,要紧紧抓着这机遇和机会,信托公司与AMC紧密合作,联合研究和开发资金信托理财产品,进一步提升信托公司的资产规模和效益同步发展。

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信托资产管理业务,如土地收益权、房地产经营权、股权收益权等。由于该信托理财产品由银行担保或搭桥,收益高于银行,准入门槛相对较低,肯定受到人们的欢迎,公司在资产管理这些方面要积极拓展,研究出适应人们需求的信托产品。

2、发挥AMC的自身优势,积极探索不良资产处置资产证券化的方式

AMC成立九年来,在处置金融不良资产、资本运作方面取得了成功经验和模式。目前尚有大量的不良资产存在,需要解决和消化,信托公司可以充分利用股东双方的自身优势,利用AMC许多办事处的有利条件,设计信托产品,构建信托资产池,通过评级、折价及提供担

保,以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处置不良资产,这是信托公司下一步值得大力探索和尝试的业务拓展方向。

3、与AMC共同设立产业发展基金

信托公司在实业领域进行投资的资质或能力,是信托公司的独特优势。将信托资金投入项目公司形成股权,是银行无法具备的业务范围。也是证券公司无法跨越的领域。因此,信托公司要依靠AMC的资源优势,组建产业投资基金。从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等实业领域,逐步介入电子、通信、能源、汽车制造、环保等朝阳行业的优质项目和企业进行股权投资,选择一至二个实业领域重点做好、做精,形成自己的特色经营领域,实现作为基金发起人和管理人应得的稳定收益。

4、发挥资金优势,开展融资租赁业务

在信托业务中,资金信托计划可以成为租赁公司的融资渠道和租赁资产的退出渠道,直接融资业务范围并不局限于传统的股票、债券发行和投资,信托公司可以成为投资人和租赁公司项目的纽带。因此,要充分发挥作为金融机构具有筹集资金和融资功能,开展企业融资租赁业务,如对公共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商业物业以及金融资产租赁等,以取得较高的投资收益。

5、积极研究和推进房地产投资信托业务

国家2008年宏观调控的一个主要方向是房地产。土地及相关政策的调整以及择机推出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产品。都会为公司介入房地产信托方面带来契机。在国际上,REITs是房地产开发商

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所以,通过发挥信托功能和金融产品的信誉优势,辅助房地产投资领域的合格人做大做强,逐渐树立信托公司在房地产信托领域的品牌。

6、牢固建立与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良好的合作关系

金融市场的形势发展很快,资金投资渠道不断拓宽;分业经营正在逐步被打破,银证合作、银保合作、银期合作不断加强。从信托产品上看,2002年至今银行与信托公司经过了4年多的合作历程,合作方式由“代收付”发展到目前双方“回购”、“受益权质押贷款”、“投资管理”和“担保”、信贷资产证券化、银行股权代持等双向性、互动性合作,银信合作的大时代已经到来。所以,信托公司不但在业务上有所创新和突破,而且还要加强与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建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深圳办事处

崔平生

下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难点及解决路径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难点及解决路径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如何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

    浅析如何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背景分析: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特别是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机构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国有企业在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规模急剧膨胀的同时,国有资......

    行政事业、国有企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模版)

    编 辑 说 明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和中央各有关部门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建章立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使从事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领导和同志们能系统地了解目......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解决路径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解决路径大纲 一·序言部分 1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中小企业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地位(宏观作用:促进经济发达,科技进步,缓解失业,扩大出口和国际贸易,稳定社会秩序......

    深圳市属国有企业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

    深圳市属国有企业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市属国有企业资产评估管理工作,维护国有资产合法权益,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有资产评......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推荐5篇)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虽有一定下降,但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是保证国有经济乃至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但国有资产管理......

    高校教育管理社会化路径及对策论文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正在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并开始尝试使用“社会化”的模式,来作为新的高校教育管理形式。本文将以高校体质社会化的分析为切入点,通过对社团、后勤、公寓、思想政......

    铁路车站管理难点论文

    车站管理难点一、目前面临的形式及问题内外环境1.铁路发展的大格局已经确定,全路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关键时期,原有的管理理念与新的管理理念交织在一起,转变观念。2.从未有过......

    用群众观点解决社区卫生管理的难点

    用群众观点解决社区环境卫生管理的难点 城市的环境卫生面貌是城市的名片,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南京的发展在全省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标杆作用,我市的重要政治任务就是在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