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留学生的传统工艺论文
1武汉理工大学留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态度
(1)武汉理工大学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兴趣
在本次调研中,大多数留学生都对于中国传统手工艺有兴趣。41.7%的留学生喜欢装饰摆设类的手工艺品,37.5%的留学生喜欢小型配件工艺品,有8.3%的留学生喜欢家居日用品,另有8.3%的留学生喜欢服饰类工艺品,4.2%的留学生则表示喜欢其他类的手工艺品。在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时候,有58.8%的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兴趣在于手工艺品的制作工艺,35.3%的留学生对于手工艺品的历史文化感兴趣,5.9%的留学生关注手工艺品的其他信息,在调查范围的留学生都不关心传统手工艺品的吉祥寓意和意味。而在购买中国传统手工艺品时,吉祥含义和特殊寓意被55.6%的留学生视为重要因素,16.7%的留学生注重手工艺品的实用性和功能,11.1%的留学生在乎传统手工艺品的时尚感,工艺品的材质也影响5.6%的留学生抉择,5.6%的留学生会更喜欢大师的作品,5.6%的留学生更注重工艺品的价格和性价比。外国留学生大多对传统手工艺有着一定的兴趣,他们的兴趣集中在于装饰摆设性的工艺品的制作工艺,历史文化和特殊寓意上,在合适的材质和功用下,留学生会考虑购买中国传统手工艺品。
(2)武汉理工大学留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渠道
武汉市是中原文化聚集的交汇处,武汉市存在着剪纸,刺绣,糖塑等多种传统的手工艺形式。湖北省美术馆,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市博物馆,武汉市美术馆等机构举办的展览为武汉市民提供了学习认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平台。此次调研中,45%的留学生希望通过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体验来获得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知识,30%的留学生偏好文化旅游的方式来接近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15%的留学生选择去看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展览,只有10%的留学生会去听中国传统工艺的讲座。留学生更偏好通过可交互式的体验方式和多方面多角度的感官刺激去学习认识中国民间的传统手工艺文化。对于在武汉的留学生而言,学习工作之余能够接触中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的机会极少,了解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渠道更趋简单单一,又加之各个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差异性,语言障碍因素,致使留学生并不能系统地认识了解中国传统手工艺。
2针对留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分析
学校以及留学生、传统工艺者、政府方面以及媒体传播
(1)关于学校以及留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问题研究。
1)文化的多元性以及差异性造成的问题
被调查的留学生,大多数对某些传统有一定了解,如:剪纸、刺绣,但是更多的传统工艺不被留学生所熟知。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文化的多元性以及差异性所造成的,其中包括语言障碍、文化障碍等。留学生在中国的交流学习中大部分汉语水平有限,他们通常只在留学生圈中活动。这种由语言障碍导致的文化障碍使留学生难以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民族主义导致的文化差异性和民族意识形态的不同也导致留学生无法了解传统工艺背后的意义。
2)学校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计划
学校在培养外国留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增加留学生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知识的学习,可通过展览、参观工作室等方式组织留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2)给传统工艺从业者的建议。
1)宣传途径方式需完善
在调研前期对于中国传统手工艺从业者探访过程中,许多的传统工艺者以家庭作坊制为主,在展示作品采用的宣传方式较传统保守老旧。在此我们推荐立体式、多角度、长久性、多媒体的宣传方式。例如,亲身体验,更加系统详细的讲解传统工艺的独技艺、悠久传统等旨在让参观者身处其中的体验感;在体验者初次体验后,通过兴趣班的开设或者课堂讲座为有意愿继续了解或学习其制作的留学生提供长期的专业指导和培训;结合多媒体进行宣传,在原有传统媒介传播的基础上,利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宣传,提高传统手工艺的曝光度。
2)实现传统工艺产品
与市场相结合。从留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推断外国人的兴趣点所在,根据他们的需求,适当调整工艺品品类,从而打开和拓宽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国际市场,把中国传统手工艺品推向国际舞台,向世人展示中华文化的艺术精髓。
3)加强英语学习,完善工艺品介绍信息
调研前期对于中国传统手工艺从业者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从业者都为方言使用者,不具备与外国留学生交流的语言基础,而其工艺品的介绍并未有外文标识,这也是外国留学生很难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一大障碍。中国传统手工艺从业者应加强自身的素质建设,完善外文标识,才能更有效地宣传自己的工艺品。
(3)政府方面以及媒体传播。
1)加强对中国传统工艺的关
注和宏观调控。建议政府构建完善的保护传统手工艺的服务体系,加强有关方面的宏观调控,并有目的性的针对外国留学生开展传统工艺活动,提供可交互式的体验方式和多方面多角度的感官刺激,加强活动的立体性和生动性,实现宣传的高效性和深刻性。
2)形成传统文化集聚地,实现集中式宣传
政府调控传统文化的集聚,形成传统文化功能分区,打造城市文化旅游聚居区和文化名片。便利外国留学生和其他游客系统性地游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3调查研究的意义
(1)对于留学生而言
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力量,帮助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给他们提供一些能够近距离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同时还有助于解决留学生在文化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对于学校而言
校园就是我们学习、生活必不可少重要场所,学校对于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来说影响巨大。通过本次的调查研究,我们深入了解留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可为我校留学生创新培养计划提供案例分析和翔实的研究数据,推进留学生学科创新建设。
(3)对于整个社会而言
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的发展,西方文化的传入与吸收不可避免,文化外输是我们发扬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以教育为核心,以传媒为阵营,以政治为主力,促使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才能使中国传统文化经久不衰。
第二篇:中国传统工艺
中国传统工艺
内容:剪纸 活动目的: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学会简单的剪纸技巧,并在此基础上互相协作、研究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研究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初步了解剪纸艺术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感悟内涵、发现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力求创新。课前准备:剪刀、刻刀、样稿、笔、纸张、尺子。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剪纸图案,引导欣赏。
2、上面这些图案好看吗?这就是我们民间流传很广的传统手工艺品——剪纸。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剪纸。
二、学习新课
(一)、讲清“什么是剪纸”,以及“剪纸的用途”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引导探究剪纸的基本过程。
1、出示背景图,联系生活体会、观察,从中央感悟出剪纸工艺的一些特点。
2、教师适当介绍剪纸的发展历史和艺术特点,激发学生对这种传统工艺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的热爱。
3回忆已接触过的一些简单的剪纸,引导从中发现规律,举一反三。
(三)、自主设计剪纸图案 引导思考:打算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使用剪纸。
2、设计创造。
(四)、“做一做”、“议一议”练习
(五)、展示作品,自评、互评
(六)、我的收获
我学会了()种剪纸的方法。剪纸虽然各式各样,但也是有规律的。
垃圾的产生和处理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可持续发展的热情。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调查研究的能力、社会实践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垃圾、了解垃圾,知道垃圾的产生过程。重点: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可持续发展的热情。难点:认识垃圾、了解垃圾,知道垃圾的产生过程。【活动准备】
了解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重量;了解本镇、本村的人口数量;拍摄一段录像。【活动过程】
一、了解垃圾的产生及危害:
1、观看录像。
2、讨论:什么是垃圾?常见的垃圾有那些?垃圾是怎样产生的?垃圾有那些危害?
3、说说自己家里一天大约产生多少垃圾?人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
(一)、算一算:
▲每人每天丢掉的垃圾重量超过人体平均重量的五六倍。
▲我国目前垃圾的产生量是1989年的4倍,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过度过包装造成的。不少商品特别是化妆品、保健品的包装费用已占到成本的30%-50%。过度包装不仅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也加重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同时还增加了垃圾量,污染了环境。▲全球每年产生450亿吨垃圾。
▲那些“用了就扔”的塑料袋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使垃圾量剧增。我国每年塑料废弃量为100多万吨。
▲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却不砍伐自己国土上的树木来做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我国北方的一次性筷子产业每年要向日本和韩国出口150万立方米,减少森林蓄积200万立方米。
5、说说看了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想法。
(二)、做一做
1、拿出自己家用里带来的家庭垃圾,学生观察,填写垃圾的具体名称。
2、统计垃圾的数量和重量。
(三)、想一想
1、除了家庭生活垃圾外,生活中还有哪些垃圾?
2、想想这些垃圾如果不去治理社会会是什么样子的?
(四)、分一分
1、让学生试着为垃圾分类。
二、讨论怎样减少垃圾的产生:
1、提问: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怎样才能使这些数据变小?
2、小组讨论:怎样减少垃圾的产生呢?
3、出示有关法规:
三、垃圾的处理
1.城市垃圾处理的收费制度
国家计委、财政部、建设部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文,要求在全国全面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新方案初定为居民户每月每户5元;企业、事业、个体户每0.3立方米6元;已办暂住证的流动人员每人每月1元。垃圾计量制
为了减少垃圾量,目前,韩国正在推行一种叫做“垃圾计量制”的制度。所谓垃圾计量制就是在交纳基本清洁费、卫生费的基础上,按照每户垃圾产出量来负担垃圾处理费用。垃圾计量制最大的好处就是打破了垃圾处理费的“大锅饭”,从而迫使人们认识到“多产垃圾就要多付钱”,要想减少这方面的交出,就要设法减少垃圾,间接树立爱护环境、减少污染的环境观念。
韩国从1996年1月开始实现这种制度,很受社会各界欢迎。其做法是由环保部门提供各种不同容量和规格标准的垃圾袋,每个垃圾袋按不同的规格收取不同的垃圾处理费。这样用户在购买或使用垃圾袋的时候就会考虑垃圾所带来的垃圾及其造成的环境污染,从而尽量减少垃圾。
2.观看录相:参观废纸加工厂,明白回收一吨废纸并把它加工成纸的意义非同小可:把一吨废纸加工成再生纸比生产一吨纸可节约用水100吨,减少水污染35%,少砍大树17棵,制成再生纸800千克。
三、活动延伸:
1、说说通过本次活动,你有那些收获?
2、为了让更多的人能意识到垃圾的危害,你准备做那些宣传工作?
第三篇:**留学生论文呢
英国留学论文宝是英国本地的正规论文辅导公司,与国内一些所谓的权威机构相比有着极其多的优势,辅导方面包括平常作业、期末论文作业和毕业论文,也包括留学申请文书类,有修改也有全程辅导;在领域方面有文科、理科、工科、商科、艺术类等。在前两篇中已经详细地讲解了文献综述的功能、组成部分、收集途径和方法,本篇中就要讲到在收集好文献之后该怎样正确地有效地阅读。
一、阅读顺序
每个人会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兴趣来选择阅读方法和顺序,但是留学论文宝老师要推荐的顺序是:
1、摘要和引文,要十分注意引用的主要信息和研究背景。
2、图表,观察图表,了解主要数据和解释。
3、讨论和结论部分,可以将图表和结论联系起来,根据图标来判断结论是否正确或是否恰当。
4、结果部分,详细阅读结果,查看数据是如何得到该结果的,作者又是如何分析的。
5、材料和方法,详细阅读材料和实验方法,观察实验是怎样进行的。
6、讨论和结果,进一步掌握论文,注意讨论中的关于从已知的只是和研究如何解释本文获得的结果。
二、阅读方法
1、比较阅读
全面参考国外文献,因为有一些也是不可信的,有时候重点的和关键的会略去不写,有些细节的东西也会不写。尤其是文章的讨论部分,建议留学生多去研读和模仿牛人paper的讨论部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分析方式,图表的趋势解析、论据的组合都是非常看功力的地方。其次是要理解讨论中的精华,因为这是作者idea创新性以及就有的实验结果的关键部分。
2、及时做笔记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要善于总结和整合,如果能将类似的文献(10-20篇)进行整理和归纳,理出最新的几个专题的进展,必定会加深对所阅读文献的理解。记笔记,最主要的是记录核心论点,一些分论点以及要研究领域的不断进展,最后按时间或是按性质进行排列,自己消化整理。记录的时候一定要写上文献题目、出处、作者、发表年代、起圈、页码等等,这些信息在以后的引文中必须出现的。
以上就是留学论文宝老师对如何有效阅读文献资料的方法,更多写作毕业论文的技巧方法尽在留学论文宝官网,也可以跟客服老师联系,24小时在线哦!
第四篇:阿胶的传统工艺
阿胶的传统工艺
阿胶远在东汉时期问世的,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其后历代本草均有对阿胶的阐述撰录。自清代以来,阿胶的生产工艺逐渐成熟,本草对其制备方法的描述也越来越全面。如清•王应奎《柳南随笔•续笔二》,清•张志聪《本草崇原》,清末•曹炳章《增订伪药条辨》及1935年前世界书局编著的《中国药学大辞典》等均对阿胶制备方法有详细的类似的论述。《中国药学大辞典》载:“按古法,先取狼溪河水,以浸黑驴皮,后取阿井水以煎胶。考狼溪河发源于洪范泉,其性阳,阿井水发源于济水,其性阴,取其阴阳相配之意。煎炼四日,而后成胶。又“阿胶自山东东阿县,以黑驴皮,阿井水煎之……考阿井在东阿县城西,县志云:昔有猛虎居西山,爪刨地得泉,饮之久,化为人,后遂将此泉为井,然此水实为济水之源,其色绿,其性趋下;东阿城内又为狼溪河,其水为漯水之源,乃洪范九泉之水所汇归,其性甘温,故合此二水为最善;再按定,每年春季,选择纯黑无病之健驴,饲以狮耳山之草。饮以狼溪河之水,至冬宰杀取皮,浸狼溪河内四、五日,刮毛涤垢,再漂泡数日,取阿井水用桑木柴火熬三昼夜,去滓滤清,再用银锅金铲,加参、蓍、归、芎、桔、桂、甘草等药汁,熬至成胶。其胶光洁味甘咸,气清香,此即真阿胶也。”真胶不作皮臭,夏月亦不湿软。
古法制备阿胶十分强调自然条件。清咸丰年间东阿镇制胶作坊“邓氏树德堂”的阿胶,进宫治好了慈禧的血症,保住了龙胎,受到皇封。同治十年,皇帝载淳曾亲派一名四品钦差,前来东阿镇,购买纯黑健驴十二头,派人放牧于狮耳山上,饮狼溪河里的水,至冬宰杀取
皮,依法煎胶,带回宫中,为皇宫受用。之后,朝廷每年都要派钦差前来东阿镇监制九天贡胶。可见古代制备阿胶对制胶用水质(狼溪河水)、制胶用设备(银锅金铲)、制胶用。火源‘(桑木柴火)、制胶用原料(啃狮耳山草、喝狼溪河水的驴之皮)等是非常讲究伪。
关于阿胶,在东阿镇一带尚有“小黑驴白肚皮,粉鼻子粉眼粉蹄子,狮耳山上来啃草,狼溪河里去喝水,永济桥上遛三遭,少岱山上打个滚,至冬宰杀取其皮,制胶还得阴阳水”的民谣。
其实,这正是东阿业胶者用料考究、做工精良、注重质量的真实写照。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生产工艺逐步被改进。但许多传统的工艺要点对现代阿胶的生产及产品的质量控制仍有重要的意义。
一、阿胶的传统工艺方法
按古法,阿胶制作非常讲究,据东阿镇制胶老药工讲述,古法制胶,均取东阿镇当地的驴皮,浸泡在狼溪河内,再用狼溪河水制胶,去相距30多千米的古阿井担水,在近成胶时兑入胶中(作为引子),不敢任意更改。至晚清,阿井水渐变苦咸,并逐渐干涸,后因黄河水决
口,阿井淤塞,阿胶的制作水源只有狼溪河水了。
{一)原料处理
将驴皮于狼溪河长流水中浸泡,浸透,待皮质柔软后取出,用刀铲去腐肉、脂肪、筋膜及毛,洗刷去泥沙,然后切成2~3寸的方块洗净后,放入沸水锅中加碱掇洗,并不断翻动,至驴皮皱缩成卷时,捞出洗净供煎胶用。
此时应控制掇皮的时间和温度,否则驴皮掇之过度,会把驴皮中的胶质掇去,降低出胶率;如果掇得太轻,则驴皮中的杂质不能很好地去除,影响胶的质量。
(二)煎取胶汁
将已处理好的驴皮小块置于铜锅内或置于锅内,加水淹没过皮面,用文火加热,保持微沸1~2天,倾出煎液。先后共煎3-5次,直至充分煎出胶质为度。
煎取胶汁时加水量应适当控制,加入水应以淹没过皮面为宜,提取时用直火加热,保持微沸,至充分煎出胶质为度。因是直火加热,锅中应有一层多孔的假底或竹篓,以免原料因锅底温度过高而焦化。煎胶所用的火力不宜太大,一般以保持锅内微沸即可。加热提取过
程中应随时补充因蒸发所失去的水分,以免因水分不足而影响胶汁的煎出。为了把原料中的胶汁尽可能煎出,除保持温度和足够水分外,煎煮的时间也极为重要。煎煮的时间一般为8~48小时,先后反复煎煮3~5次,至煎出胶液中胶汁甚少为止。每次煎出胶汁,应趁热过滤,否则冷却后因黏度较大而过滤困难。
(三)滤过澄清
合并各次所煎胶液,滤过除去沉淀及杂质。可先用细筛滤过,然后用丝棉滤过。并分次加入明矾适量,搅拌混匀,静置沉淀,再过滤。
胶液过滤并经澄清后,才能浓缩。由于胶汁黏度较大,其中所含杂质不易沉降,常常用沉降法或沉降、滤过二法合用。一般在胶液中加入适量的明矾(每100千克原料加入明矾60~90克,甚至120克),经搅拌静置数小时,待细小杂质沉降后,分取上层澄清胶液,或用细筛或丝棉滤过后,再置锅中用文火进行浓缩。
(四)浓缩收胶
将澄清的胶汁置于铜锅中以文火加热浓缩,不断搅拌,防止焦化,至一定浓度时开始“提沫”,提至胶液不透纸时,加入规定的冰糖,熬至“挂珠”时加入豆油。加入豆油后,应进行“砸油”,至开始“吊猴”时加入黄酒,至“发锅”时“醒酒”,挑起“挂铲’时收胶,将胶液倾入凝胶盘内,使之自然冷凝,即得“凝胶”。
浓缩收胶,火力不宜过大,并不断搅拌,如有泡沫产生,应及时除去。随着水分的不断蒸发,胶液的黏度也越来越大,这时应防止焦化。
经过滤处理的胶液浓缩至糖浆状后取出,静置24小时,待沉淀下降后倾出上清液,再置锅中继续浓缩打沫,1小时左右打一个沫,至一定浓度、杂质提净、胶液不透纸时,即可加入冰糖,搅拌至全部溶解后继续浓缩,至挂珠时加入豆油,此时应用力将胶液搅拌,使油与胶液充分混合,使油分散均匀,以免胶内出现小油泡。至出胶水分接近出胶,即开始“吊猴”时,搅拌加入黄酒。此时火力更要减弱,并强力搅拌,以促使水分蒸发并防止焦化。此时,锅内将产生较大的气泡,如馒头状,俗称“发锅”,此时应将胶膏停止加热,使胶液内的气泡自然挥散。至挑起胶液则粘附在棒上呈片状,而不坠落(也叫挂旗),胶液浓缩至无水蒸汽逸出为度。浓缩程度应适当控制,水分过多,成品在干燥过程中常出现四面高、中间低的塌顶现象。
(五)凝胶与切胶
对已浓缩收得的胶液进行冷凝得胶坨,将胶坨用刀切成规定规格的小片即得阿胶片,此过程俗称“开片”,阿胶熬成后,趁热倾入已涂有植物油的凝胶盘内,使胶液自然凝固成胶坨。凝胶前将凝胶盘洗净,揩干,涂少量麻油或豆油,倾入热胶液后放置于室中(寒露~谷雨季节生产),经12~24小时即可凝成胶坨。胶液凝固后即可切成规定规格的小片状。手工操作时要求刀
口平,一刀切过,以防出现重刀口痕迹。
(六)干燥与包装
将切得的胶片阴晾、闷胶(含瓦箱、立箱、倒箱、闷箱)、晾胶、擦胶、印字、灭菌、包胶(包小块、装盒、贴签、包大皮、装箱、封箱)、检验、入厍即得。
胶片切成后,置于晾胶室内,放在晾胶木板床上,3~5天后转移到竹帘子床上,分层置于干燥室内,使其在阴凉的条件下干燥。一般3~5天将胶翻面一次,使两面水分均匀散发,以免成品发生弯曲现象。数日之后,待胶面干燥至一定程度,便装入木箱内,密闭闷之,使胶片水分向外扩散,称之“闷胶”,也有称之为“伏胶”或~瓦胶”的。在闷胶过程中,还应不断地倒箱、立箱。2~3天后将胶片取出并用布拭去表面的水分,然后放在竹帘子上晾之。数日之后,又将胶片置于木箱内密封2~3天,如此反复操作3~4次,即可达到干燥的目的。
胶片充分干燥后,用粗布醮取擦胶水(擦胶水:先将水加热至沸腾,然后再冷却至适宜温度)拭其表面,使胶片六面光亮有光泽,有直而明显的粗布纹理,并用银珠印上品名,包装,检验。贮存于密封容器,置阴凉干燥处,防止受潮、受热、发霉、软化、粘连及变质等;但胶片也不能过分干燥,以免胶片碎裂。
(七)讨论、古法将驴皮浸泡于狼溪河内有其科学的道理。一是狼溪河水为洪范九泉之水汇合而成的常流水,用此水泡皮起到自然洗皮的作用,并能减少对驴皮的污染和防止驴皮在浸泡过程中腐烂变质:二是狼溪河水水质独特,经鉴定为优质锶、锂矿泉水,比重在1.002
8一1.0029,并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用此水制胶既能增强药效,又比较容易控制阿胶中灰分的含量,胶块夏天不变软,且能保持阿胶的传统特色。又因狼溪河水含丰富的微量元素与阿胶中的蛋白结合成有机盐,形成了阿胶的独特疗效,这也是东阿镇阿胶质优效高的关键所在.《中国药学大辞典》记载:,阿胶制备原料应为狮耳山一带之驴皮。是因为驴食狮耳山之草,体魄健壮,毛色乌亮,驴皮张大、板厚,含胶量高。
传统工艺中加入明矾沉淀的工序,其机理是利用明矾在水溶液中水解生成带正电荷的Al(0H)3溶胶,吸附胶液内的杂质沉于底部而被除去。但胶液为一高分子溶液,对Al(0H)3具有保护作用,使其难以产生预想的沉淀效果。目前有些阿胶厂已将此工序进行了改进。
传统工艺中,加入辅料的顺序为冰糖、豆油、黄酒。理论认为,先加冰糖,由于长时间的水解,使蔗鹋的转化过度,胶的硬度降底;同时由于糖易焦糊给操作带来困难,故可将加辅料的顺序改为豆油、冰糖、黄酒,以提高阿胶的质量。阿胶传统生产与自前大机械化生产的理论根据是相吻合的。
二、阿胶的传统生产术语
冬板、春秋板、伏板:专指不同季节剥取的驴皮0冬季剥取的驴皮叫“冬板”,质量最好;春秋季剥取的驴皮称为“春秋板”。质量次之;夏季剥取的驴皮称为“伏板”,质量最差。
打沫(又叫提沫):专指阿胶制备中除去杂质的过程。当胶液达到一定浓度时,便对入适量的生水,胶液稀释后用武火至沸,再用文火缓缓加热,这样胶液内轻浮及细微的杂质便与水中的金属离子结合成比重较小的络合物悬浮于液面,由锅边向中央聚集,等上浮的杂
质聚于锅中央时用打沫瓢和打沫刀将此上浮物取出,这一操作过程称为“打沫”。一般1小时左右打沫一次。
挂珠:胶液浓缩至一定程度后,用胶铲挑起。胶液呈连珠状流下,这种现象称之为“挂珠”。此时胶液流动的速度很慢,可根据胶液流下的速度快慢,判断含水量。
砸油:是指胶液中加入植物油后,将胶液与油类进行混匀的过程。即胶液中加入油类后,用出胶勺将加入油类的胶液舀起,再用力将其砸入锅中与锅中胶液混合,使加入的油类均匀地分布在胶液中。
吊猴:胶液浓缩至一定程度时,用胶铲挑起,胶液则悬吊于胶铲上形如猴状,称之为“吊猴”。
发泡(又叫发锅):胶液浓缩至一定浓度,辅料加完后,文火加热一段时间,在胶液表面将鼓起较大的气泡,如馒头状,俗称“发泡”。
醒酒:胶液加入绍酒并浓缩到一定浓度后,或胶锅中出现“发泡”现象即将要出胶时,停止加热,使锅内的热气自然逸出,胶液内无油泡、气泡,这个过程称之为“醒酒”。
挂旗(又叫挂铲):胶液浓缩至一定程度后,用胶铲挑起,胶液粘附于胶铲上呈片状缓缓坠落,这种现象称为“挂旗“。
胶凝与凝胶:胶液熬成后,趁热倾入已涂有植物油的凝胶盘内自然使胶液凝固成大胶块,此过程称之为“胶凝”,所得到的固体胶构之为“凝胶”,又叫“胶坨”。
开片:将胶坨切成一定规格小胶片的过程,称之为。开片”。手操作要求刀口平,一刀切过,以防出现刀口痕迹。
闷胶(又称伏胶、瓦胶):开片后的小胶片,在晾胶床子上阴晾数日后,整齐地装入木箱内,密闭闷之,称之为“闷胶”。此过程包括瓦箱、立箱、倒箱、压箱、闷箱等。闷胶的主要目的是使胶内部的水分向外扩散,以缩小胶片内外的水分差,同时通过闷胶达到整形胶片的目的.
晾风:是指将瓦胶箱中经过“闽胶”的胶块拾出,摆放在晾胶床上,把胶块上已闷出的水分挥散掉的过程。
第五篇:传统工艺作文(强化班)
你在我心里
初三(1)班
何昕
你形状多样,变化无穷;你不以素颜面世,却散发着文化魅力;你有着自己的气节并给人的生活带来点点沁凉。你便是扇。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西汗时期,便出现了合欢扇。深厚的中国扇艺文化吸引了我,让我爱好于这散发着古典特质的扇子。
年幼的我总爱在卖扇的店中逗留。青砖黛瓦,纸窗门楠更为你增添了一番古韵。一眼望去,只见柜台上放着木扇、纸扇、竹扇、羽毛扇……。我一边徜佯于扇海之中,想像着每把扇背后的故事,一边听着老板为我讲解。脑海中出现了许多画面:我看见了艺人们用竹、木、象牙、玉、毛等材料制成各种千姿百态的扇子;我看见了长圆、梅花形、马蹄形等形状的扇子在炫耀自己的姿态。中国扇文化的特点之一就是形状多样,变化无穷。我被你的新奇所吸引,心中播下了扇文化的种子。
稍稍长大后,我便更意识到扇子的文化气韵。且不谈诸葛孔明轻摇羽毛扇,妙计横生,运筹帏幄于千里之外,就是闺阁仕女手摇团扇,清风徐来,也不失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这些都体现了你的文化底韵。画扇题字在明清时是一种时尚:扬州八怪、齐百石、张大千这些都是篆书扇和书画扇的高手。轻轻打开一把折扇,微黄的扇纸上题着四个字:“难的糊涂。”我十分潇洒地手摇折扇,一股扇文化之风吹入心田,宛如种子在生根发芽。
年年光顾扇店,里头的客人日益减少,扇子上也渐渐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灰。老板说:“现在大街上都有免费赠扇,谁还来光顾这老祖宗的东西?”我不敢相信如此精致的东西,竟会落得如此寂廖。轻轻擦去扇子上的灰,你便又焕出容光。扇骨不屈,并不会因为时代的冲击而垮掉。因为只有经过时间的考验和冲刷,沉淀下的才是精华。这或许要付出漫无边际的等待,但你一定会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者属于自己的光芒。人,亦如此。
想到这里,扇子在我心中已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化载体,而是深埋在心中的一种信念。
轻轻摇动你,一股清风从心底而生,持久不散。
你在我心里
初三(1)班
季奕
小时候陪父母逛街,期待的并不是买新衣服,而是得到一些零食。其中最让我期待的,就是得到你。
你在卖家手中的勺子里静静地躺着,粘稠的,还泛着金光,光是看着就让人很有食欲。当卖家的手开始挥动,你也活跃起来,飞舞着,令人目不暇接。这样的你有一个简洁的名字——糖人。
从前,大街小巷都有你的身影,但对我来说,你却是珍宝。因为我有蛀牙,妈妈并不让我多吃糖,所以大多时候我只能静静地看着你,看着你周围的人山。我没有伤心,只是惊讶于你的魅力,心中也有对你的渴望。当我存够了钱,我就会迫不及待的去买你。可惜我太心急,每次都存不到直接买糖人的钱,而是摇转盘。我从没有摇到龙的图案,唯一一次转到了凤,我便高兴得忘乎所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卖家手中的勺子,甚至忘记了眨眼和呼吸。老爷爷的勺子伸进一旁还生着火的锅中,舀起我梦寐以求的糖稀。锅中的糖稀晶莹剔透,不带一点杂色。甜腻的香气扑鼻而来,我忍不住循着香凑近,在锅旁蹲下,眼睛还不忘时时观察老人的动作。老人勺中的糖稀缓缓流出,在板上形成一条条粗细均匀的线条。老人的动作行云流水,就像大书法家一样,笔墨一挥,便是一幅传世墨宝。因为一直在锅中熬着,当碰到冷的板时,上方便升腾起袅袅白雾,增添了几分神秘。不过十几秒,老人的手只是来回晃了几下,一只繁复的凤凰便出现了:美丽的翅膀骄傲地张开,长长的尾翎柔软地落下,还有最后那点睛的一笔,使凤凰更加传神。老人将你递出,被白雾环绕的你栩栩如生、翩翩欲飞。我满怀激动接过你,紧紧握着被我视若珍宝的你。
现在,很多地方已经没了你的身影,印象中,中有文昌广场还有属于你的一隅。我经过那里,总免不了多瞟你几眼。虽然我已经不好意思去买你了,但我心中一直存着你。
一次去南京旅游,竟然在公园里与你邂逅,而你的卖家只是一位大学生,旁边是他的父亲。我好奇地凑过去,那位大姐姐正神情专注地作画,模样和我记忆中行云流水的动作竟无两样。但是她的画更受欢迎,她将现代与传统结合,画的都是米老鼠、机器猫之类的。周围的小孩都像我当年一样凑到大姐姐身边,而父母们张大双目,眼中充满了惊讶。也许是惊讶于她的技术和创新,或是为她的精神所折服——那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
直至今天,我仍忘不了记忆中你的香甜以及那位姐姐。你不只是零食,更是文化,这文化在我心中,我也希望更多的人可以铭记、传承,希望你一直活在我们周围。
梦中的我醒来,砸吧砸吧嘴,梦中的你依旧那样香软可口。
你在我心里
初三(5)班
姚佳
鲜艳富丽的中国红,流泻成细线般灵动的线条,勾勒出一只高傲的凤凰,流畅的尾羽,似在风中舞动。一张纸,一把剪,造就了这个奇迹。
三年前,只因在图书中的不经意一瞥,我便深爱上了你——剪纸,你精巧的身影,住在我的心里,流连在梦里。
偶然,了解到有一场剪纸展将在扬州举办。我欣喜地购到门票,心中满是你的可爱样。即使隔着晶亮的玻璃框瞻仰你,我也心满意足。呼吸与你共享的空气,近距离系会你的内涵与魅力……我紧握珍贵的门票,满心是甜蜜的期待。
展厅是一幢两层的古典小楼,古朴而雅致,飘散着一缕奇特的馨香。门前有一小亭和些许草木。亦有一匾,写着“撷英”。然而正值隆冬,百花凋零,加上四顾无人,犹显凄凉。
偌大的展厅,只我一人踽踽独行。柔和的灯光照耀在剔透的镜框上,将其中的剪纸衬得犹为美丽。或是极富动感的双龙戏珠,或是既有傲骨的郑板桥的竹,无不有着令人心醉的美。我为着无人瞩目的美而感到惋惜。
隔着墙,听见外面街上的年轻人爆发出阵阵笑声。我这才想起,今天是圣诞节。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果真退出了年轻人的生活吗?在他们心中,真的没有这一席之地?你——剪纸,作为文化的载体,是否也和我一样感到凄凉?我心中的你是否终将随时代一去不返?
步上二楼,竟都是些更加绝妙的作品。厅堂的一隅,端坐着一位剪纸的女子。我轻轻走近她,不敢打扰她。
她的神情平静而专注,时而微蹙的细眉生动地显露了她的内心。她的自然在这善于假装的时代犹如一缕湿润的风般清新。她正在细致地雕琢一朵牡丹。灵巧的刀如同书法家在宣纸上游走的毛笔一般,集灵气与诗意与一体。那朵牡丹已初露形态,气质卓尔不群,如同一张正在清洗的底片,渐渐清晰出一个梦境。
女子始终不曾注意到我,但我庆幸遇见了她。她让我知道,无论外界如何,我们心中始终要坚守那些美好,那些错过的人终将回头寻找的东西。
你在我心里,不久的将来,你也会在千千万万人的心里。朦胧中,依然是那只火红的纸凤凰,正振翅飞向明朗的未来……
你在我心里
初三(1)班
李劼
今日你穿上霓裳,轻描眉,细画眼,点朱唇,簪花发间,像多年前一样倾城。对镜,你浅笑,我却心痛——你可知台下听者寥寥?
你盛装,镜中只有明眸皓齿的贵妃,可我却知道,你脂粉下的脸在不经意间已轻轻划过青春,像秋风里一朵孤单的曼珠沙华。
你还记得当年吗?第一次见到你,你是落入凡间的七仙女。那时我还小,只是窝在婆婆的藤椅上痴痴地看。虽说连唱词的意思都不大懂,可是那清如泉的唱腔还是进着我走近你。那些最初的日子,我把《天仙配》看了一遍又一遍,看着七仙女和董永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也丝毫不觉得厌烦。甚至当我仰起头看望满天星斗时,你的声音也会轻轻地在我耳畔弥散开来,凝成薄薄的飘渺的雾气。我就知道,我离不开你了。
后来,到婆婆家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七仙女也就在我的生活中隐匿了行迹。取而代之的,是秦雪梅,是林黛玉,是西厢记里牵着相思线的红娘……而我眼中最美的你,是虞姬。从前,怎么也想不通虞姬为何要自刎于霸王面前,就像想不通霸王为何要自刎乌江。有什么能比生命更重呢?是你,是虞姬舞剑时扬起的流苏都挡不住的那个眼神给了我答案。绝望中的从容,伤感中的恬然,就像你手里的那把翩飞的剑一样是最温柔的绝唱——为了情义,为了尊严,为了保持生命始终如一的高贵,剑锋泣血又何妨?是你,让我得以读懂垓下的楚歌,看清生命的至上追求。大概就是这个原因,让我情不自禁地迷恋你吧。
可是你为何蹙眉?今日你是雍容的贵妃啊。是在为戏中马嵬坡的诀别而难过么?或是……别担心,请相信我,待会儿必是座无虚席……再等等,一切会好起来……
其实,无论你是穆桂英,是王宝钏,是杨玉环,你都在我心里;无论你是刀马旦,是青衣,是花旦,你都在每个传统的中国人的灵魂里啊!
别紧张,今日的你,依旧很美。
你在我心里
初三(5)班
诸葛佩弦
浮躁的少年浮躁的心,在浮躁的现世中阴晴不定,时而曝露于灼灼的光,无羁忘形;时而遁藏于深深的影,沉郁消极。
那时,我的心中不曾有你,我不能够驾驭沉浮的心境,我不懂得涵纳一切的大智慧,我不知道有一种美,竟能那么让人迷醉。
直到那段铿铿锵锵引我入那交织的光影,启开我内心未曾步入过的天地。起初,是铿锵声单刀直入地闯入我的心,我抬眼,但出现在我眼前的却非是妆容隆重,锦袍彩衣的人物,而是参差错落的光影在跃动。定睛细视,透亮的月白色的布幕上,是清晰了然勾勒出的影,影子饱满地呈现出细致雕琢的骑马人的英姿,光密密地穿过精心镂出的纹理,灵动而凝练。
皮影戏,你这光与影叙过的喜怒哀乐,如无法揭秘的魔术,即便不再新鲜,却依旧夺目,散发着我无法抗拒的魅力。
逐渐,我被这纤薄的剪影给系住,一种奇特而醇厚的感受开始渗透进我的心。幕布上的马儿活动起来了,四蹄精巧地配合着,变换着一个个自然协调的姿态,不急不徐,与鼓点契合着前行。而马上之人衣襟微摆,衣袖时而抬举,时而垂落,若慷慨,若哀叹,难懂那抑扬顿挫的唱腔,却被顺着这光与影流淌出的悠远而奇异的情怀感染,深深沉醉,你在我心里,那么流畅地摇曳,余韵无穷。
萦绕耳际的二胡声戛然若止,骑马人悄然逸去,似仙人摇身即无,挥袖即逝,顷刻云开雾散,若隐若现中,翩然而至的窈窕女子又如燕般轻盈了。
一番番唱念做打,非是血肉之躯的功夫,却幻为了光与影相携的绝妙演绎,浑然天成。
光穿梭在影中,影融化在光里,光与影再不是针锋相对,彼此挣扎,而是汇合为一体,营造着光和影子的浪漫与奇妙。
闭上眼,我看得见你在我心里,用那些跌宕的情节,描绘着永恒不变的从容气度,旷世豁达。
都说人生如戏,在无常的生活中,我知道你会与我相随,乘着光与影,流过长长的岁月,在我心中,永不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