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基本素质论文
一、注重教材特点,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素质
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主要是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和“三爱”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等。例如,结合“圆周率”的教学可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及数学家祖冲之,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为世界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渗透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同时,在讲授知识时,教师要把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渗透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如通过自然数、分数的产生,揭示数学知识与客观世界的关系;通过正比例与反比例、加与减、乘与除的变化,渗透对立统一的观点;通过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认识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从而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适时地进行思想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素质
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过程,而是学生的发展过程;不是教师教授过程,而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教师教会的过程,而是学生学会的过程。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观察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等,并让学生运用这些学习方法主动地去学习。如教学正比例与反比例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用分析法和比较法进行学习,通过实例的分析、比较,找出正比例与反比例关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又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习方法有计划地逐步教给学生。如教学“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题,明确要找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应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先写出一些能被2整除的数,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征,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教师再通过枚举法,验证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另外,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还要教会学生”想“的方法和”做“的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考虑,理清思路,使问题的解决更快、更合理、更准确。
三、注重教学氛围,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为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优化课堂结构,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要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又要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授课时可应用适当的比喻、适度的夸张、风趣的实例、得体的手势、丰富幽默的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愉悦的事情,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同时,通过反馈、矫正,使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能达到教学要求,教师可通过观察交谈、提问分析、课内巡视、课堂演板、作业批改等途径,及时搜集了解教学效果的信息,力争保证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另外,新颖的教学内容、多样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手段,教师系统、准确、抑扬顿挫的讲解等都可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量给学生创造动脑、动手和动口的机会,让学生在动中领悟知识。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时”,我先让学生分别剪出任意大小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一个,再让学生量一量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然后算出三角形和是多少度。通过量、算,学生初步知道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个性质。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用学具操作,将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成一个平角,通过剪、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无论三角形的大小、形状、位置如何变,其内角和都是180度。这样,学生至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并能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应遵循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为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得轻松、学得深刻、学得有创造性,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一些重要因素,使学生各方面素质都得到提高。
第二篇:在钢琴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论文
一、采取鼓励式教学方法
钢琴学习是一个需要被不断强化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将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鼓励式的教学作为正强化的一种相比批评式教学更加有效。但是通过观察一些钢琴教学课堂,不难发现,很多老师在教学中更注重和擅长于纠错,指出演奏中的不足之处。在学生上课时,如果有做错的地方,教师都会习惯性的打断学生,指出错误,甚至质问学生为什么会这样演奏。而当学生改正一个错误的时候,老师又会立刻提出一个新的要求,并如此不断的循环。这样以纠错为核心的教学过程中,实际上教师会在不断的强调错误,并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弹得有多么糟糕,还有无数的问题需要解决。这无疑会使得学生,尤其是一些年幼的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是学习的信心,甚至产生排斥的心理。使得钢琴学习原本从一个主动的积极状态转为被动的消极模式。然而这并不是否认纠正演奏错误的必要性,而是提倡教师应当以鼓励的方式,在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学习成果的情况下,转而给予一些意见,并不是一味的否定,只关注不足之处。就算上课过程中演奏效果不佳,教师也应当尽量鼓励学生先演奏完整,而不是频繁的打断演奏,教师的肯定是能够激发学生更大学习热情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二、运用启发式互动教学模式
好的学习状态应当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在教学中如果能够更注重学生自身对音乐的看法和处理,会让钢琴学习成为一个自主,有意义的过程。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对演奏技法的关注度更多,不少都是学生按照教师的指示去完成一些特定的目标,这跟批评一样,会使得教学陷入一个枯燥,呆板的模式。虽然钢琴课大多是一对一的模式,但如果以这种灌输式的方法教学,那么便跟其他课程学习的一言堂形式并无太大区别,学生会很容易觉得无聊和疲劳,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老师会抱怨有些年级偏小的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很容易坐不住,不认真也不配合,其实问题就出在,这种教学模式,其实只是教师一个人的参与,长时间的千篇一律的讲说,过多的关注演奏中细碎的问题使学生失去耐心,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参与到教学中,只是被迫接受知识,而不知积极主动的去获得和思考。在钢琴学习中,需要的教学应当是一个老师学生互动共同参与的过程,在教学中,启发式问一些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多关注和肯定学生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看法,不仅能够让学生积极思考,还能够让他们找到学习的意义,认识到上课是一个和老师平等交流,共同努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达到一个强化学习动机的一个效果。
三、制定相适宜的教学要求
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教师应该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过多或过低的要求,都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人的认知理论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及形式运算阶段,教师应当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的认知水平,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而不是采用千篇一律的模式,在教学中既不能过于苛刻的要求学生完成能力之外的任务,也不能过于放松和随意。对于7岁以前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由于此年龄段的学生还处于只能按照自己思维方式理解事物的认知阶段,教师不能过度强调学生演奏的精准度以及对音乐的情感处理,而应当把教学重心放在培养乐感,学习兴趣以对音乐的感悟上,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帮助学习。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单一的强调技巧和训练,其要求超过学生理解和承受范围,不仅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会使得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度锐减。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则可以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加入对技巧和音乐处理的集中训练,适当加大学生的作业强度和难度,这样能够有效的刺激学生学习需求度,提高练习的积极性,如果随着学生水平的增长,教师没有适当的调整教学的目标,对学生的要求过于松散,也会使得学生在学习的兴趣度大大降低。
四、营造融洽的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是影响上课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着学生对钢琴学习的兴趣,融洽的学习氛围,会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轻松和愉快,从而强化学生对钢琴学习的热情。过于严格的教师,会容易让学生产生惧怕以及排斥的心理,学生可能会由对某个老师的排斥转向对钢琴学习的排斥,不少学生在上课前都会有非常紧张焦虑的情绪,甚至有的在弹奏前会出现手抖的现象,在上课过程中,很少与老师有沟通交流,这样的学习氛围使得学习效果不佳,教师可能因此更加严厉和不满,如此形成一个循环。钢琴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指挥学生进行学习,以严厉的语气指责学生的错误,而应该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用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学生的看法和演奏,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帮助学生克服紧张的情绪,以及克服演奏中出现的心理障碍,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并以积极的心态完成教学。
第三篇: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河北安平王顺兵
高中是一个人走向社会最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不但是思维能力形成、知识水平提高的过程,还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高中教育对于我们老师和学校的要求很高,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如何思维、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如何做人。
北京22中的孙维刚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做得很好,我们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不妨借鉴借鉴。既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又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学生水平提高了,考学、分数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问题了。
下面就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能力的问题,和大家进行一下交流:
一、高一物理教学的瓶颈问题
高一教学中首先要注意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台阶问题,初中物理注重形象思维,高中物理注重抽象思维,学生进入高中后一般都不适应这种改变。特别是生活经验少、不爱参与活动的同学,不适应现象最明显。我们老师在讲课的同时,关键要抓住“联系实际”这个原则,把高中物理中抽象的知识应用到活生生的生活中去,多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讲例题,来做练习,同时我们老师要通过提问和课外练习,让学生养成多举例的习惯。为提高教学效果,我们老师还要举行一些把课本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的知识竞赛和课外活动。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既不觉得物理枯燥无味,还能把知识掌握好,而且这种理论联系实践的习惯一旦养成,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成绩会提高得特别快。
在高一教学中应该注意的 你就再也看不到我们平时谈的分数了。如果你是老总,你面前一个是成绩满分的书呆子,实践能力很差,另一个分数不高,但动手能力很强,你录用哪一个?所以,在高中阶段提高学生能力,对学生对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咱们教的物理课相对于其它学科,在培养学生能力方向,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咱们应该:一要多让学生联系实际、多把学到的课本知识用到生活中去,多给学生们留一些生活类的活题,让同学们发表不同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举办一些物理课外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社会中去学物理,这样学到的知识又活又扎实。二要培养学生一题多解和多解归一的习惯:一道应用题尽量让学生多用几种方法去解。如果用五种不同的方法做同一道题,会比用一种方法做五道题,效果要强许多倍。多解归一就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了:让学生学会分析过程和结果的关系,看问题在解决过程中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解决这些核心问题的方法是什么,各种不同解法中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的解题方法中哪一个是最巧妙的、哪一个是最快的,(巧和快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问题),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是什么等等。完成多解归一分析后再让学生自己出一道或几道类似的问题,然后解出来,效果提高得特别快。三要鼓励学生们写科技小论文写科技日记,把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原理、过程、经验都记录下来,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物理水平,成绩还会变得越来越优秀,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二)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题多解、多解归一是快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最好方法。虽然一题多解,多解归一的学习习惯不是一两个月能形成的,但只要咱老师不断帮助学生这样做,有半年左右的时间,一般学生就可以习惯了。学生一旦养成了这样的好习惯,不但物理成绩会突飞猛进,其他学科也会进步很快,特别是数学和化学成绩也会随着物理的进步而产生飞跃。
培养学生能力的 要好。学生如果能发表一些物理小论文或社会调查,不仅物理成绩上去了,还给学生在研究物理和社会方面产生无穷的动力。
培养学生能力的
第四篇:在语文教育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论文
语文教育的基础性质——基础工具性,决定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是从学生的语文学习起步,学生的语文水平常常是学生素质高低的表现。
语文教育的社会性决定语文与生活共存,凡是有人类生活的地方都有语文和语文学习。人们就是借助语文来参与生活,进行社会交际,同时在生活、交际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因此,语文教育应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并把教语文同教做人、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语文素质培养和训练。
一、发挥课堂教学的素质教育主渠道作用
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核心。课堂教学是语文教育的主渠道,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要落实到每节课的教学之中,靠读写听说训练去完成。
1.结合生活教读。语言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产生,又为生活服务的。在教读课中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根据教材内容,有机联系到校园内外、国内国际,缩千万里于三尺讲台,纳天下事于几方丈教室。途径有二:一是善于捕捉学生所关心的事情,捕捉学生中的热点问题,因势利导,进行语文教读。例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你“为什么读书?”从而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二是寻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例如:《这不是一颗流星》,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家庭,谈谈尊老爱幼的事例,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纯洁的感情。
2.结合生活训练。训练要着眼于学以致用,训练的材料来自生活。例如让学生写春天,就带学生到公园,到郊野,去观察春天里各种事物的情态。在作文训练中,还要提倡写生活、写真情实感,鼓励创新,写“放胆文”。教材上的练习题和训练材料,要挖掘与生活的联系。
3.教给实用的学习方法。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语文教师要教给学生自学语文的方法在自学中提高语文能力。课堂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自查(字典)、自写(字、词、段意、中心)、自检(检查、修改作文);课外指导学生做知识卡片,写日记,摘抄读物上的名言、警句、优美语句。
4.学语文与学做人结合。语文含有人文因素。学习祖国语言,就是民族意识、民族精神、民族传统的接受、认同、形成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陶冶灵魂、磨练思想、完善人格,达到语文能力与心理品质共同提高。
二、积极开辟语文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
义务大纲指出:“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语文课外活动和语文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课内语文学习和课外语文活动必须结合,积极开辟语文教育的第二课堂——语文课外活动,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课外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按内容可分为:
①阅读活动。例如实用文体、科技读物、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读书报告会等。
②写作活动。例如课外作文,办墙报、手抄报、写日记、读书笔记等。
③听说活动。例如讲故事、讲演比赛;听广播、听音乐后叙述内容,听新闻广播,抗干扰比赛等。
④书法活动。例如练习毛笔字书法和硬笔书法,举行书法比赛等。
⑤社会实践活动。例如游览名胜古迹、社会调查、访问英雄人物、搜集民间谚语、故事等。
按形式可分为:
①语文主题活动。例如“我爱家乡”说写主题会,名人名言荟萃等。
②语文智力竞赛活动。例如成语接力、查字典比赛等。
③语文游戏活动。例如猜谜语、说笑话、对对联等。
④语文说、唱、演活动。例如编演课本剧等。
⑤语文作品展评活动。例如手抄报、读书笔记、书法等作品展评。
三、结合学校生活进行语文素质教育
1.架起各科教学与语文素质教育的桥梁。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语文是各科知识的载体,数学的法则定理,有些就是一个多重复句;理化的实验解说,就是一篇说明文;历史事件的记述就是记叙文;地理风光的描绘,就是生动优美的散文;政治观点的阐述。就是逻辑严密的论文。在进行各科学习的同时,也有意语文学习,把各科教学当做语文素质教育的另一场所。
2.在班级生活中进行语文素质教育。班级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和组织形式,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场地,在这里既能进行班级建设,又能实践语文能力,既能进行进行集体教育,又能进行语文训练。例如选举班干部,让学生推荐或上台讲演;班里组织活动,让学生当主持人;学生轮流值日,一分钟讲演评论班级生活,填写班务日志;写会议发言稿,当班会记录人;组织小记者活动,开展宣传报道;新老师上课写欢迎词;组织欣赏绘画、摄影、书法、等艺术作品等,使班级教育与语文素质教育和谐统一。
3.在学校生活中进行语文素质教育。要让学生具备一种在学校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和运用语文的“本能”。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艺术节、义务劳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重大活动后,让学生作文;听领导讲话,专题报道时,边听边做记录,训练提纲擎领的技能,学习生动的语言和优美词语;组建校园电台,开展课余广播;让学生办板报,纠正校园内外的错别字和不规范的汉字;开展人人都讲普通话活动,组织语文竞赛等。这样既丰富了学校生活,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把语文教育由课堂扩展到学校生活的天地。
四、在社会生活中接受语文素质教育
全国中语会理事长刘国正同志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好像是一个多面体,有许许多多的‘性’。至少有一个‘性’很有道理,即社会性。社会性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语文学习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几乎是无所不在的。……”
语文是人们交际的工具,社会这个学习语文的场所是无边无沿的,凡是有人的地方,都要运用语言(口头或书面),只要应用语言,就会给青少年以影响。
中学语文教师要知道学生在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中,自觉地运用云纹这个工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为改造社会尽一份的责任。例如所见所闻的城市环保、治安状况、物资交流会、乡镇企业等,都可以成为他们关心、思考、评论的对象。大到社会热点问题的反响,小到对招牌、标语、广告上错别字、不规范用字或有损国格用语的查找、分析认识,都可以达到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提高语文素质的目的。
第五篇: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找到学习的乐趣。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的确,一个刚出生的孩子会认为学习是有趣的。他们感觉自己对社会的探索是一种乐趣,这就是有兴趣的学习。但是,上学后,有一部分孩子会逐渐地对学习产生厌恶感,尤其是职高的学生。我们该怎样帮助他们转变观念,重新把找到学习的乐趣呢?
二、自信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
缺乏自信往往是学习失败的主要原因。当一个人失去自信时,就会灰心丧气,觉得世上没有值得他所追求的东西。有学生这样说,老师,我为什么有些科目学得特别好,有些课程却不怎么样呢?我反问他:“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学得好的科目越来越有兴趣,对那些越不好的科目越没有兴趣呢?”学生肯定地说,是的,对于我感兴趣的科目,我自己也会花时间去收集资料,去研究它,无论在别人认为多么复杂的问题,我都会去想办法解决它,而且我深入思考后常常会迎刃而解;但是学不好的科目,即使别人认为很简单的问题也会考虑很久,没有一点继续学下去的愿望。的确,正因为学得好,对学习有信心,且有成功的喜悦,自然更愿意去学习了。由此可见,自信和兴趣有必然的联系。自信心的获得缘于兴趣的功效,因此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培养兴趣,树立自信。职业中学的课堂如何让学生具备自信心呢?
三、目标,是前进的动力,是兴趣能够维持的保障,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都没有明确的、长远的目标。虽然他们中的一些人的兴趣很广泛,他们今天喜欢打球,就去练习一下,明天喜欢音乐,又去学一学,再后天,哪一样流行,便去学哪一样,这样什么都做,什么都学,最终什么都学过,什么都不感兴趣了。所以,如何让兴趣维持下去,并且在有兴趣的那一项上有所发展,成为特长。就要确定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如何让学生树立目标呢?
四、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学生学习方式的不适应,也是不容易产生学习兴趣的原因。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和参与兴趣。例如,课堂上除了讲授法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述生活经验,或者分小组讨论,请代表上台阐述小组成员意见,还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方式等。如果提供了多种教学方式,学生总会找到一种他喜欢的学习方式,这样就会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学起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感觉愉快。
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我们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把课堂教活教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好之”、“乐之”的热情,使之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从而大大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