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过程中的权利冲突及其解决途径论文

时间:2019-05-15 12:03: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校管理过程中的权利冲突及其解决途径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校管理过程中的权利冲突及其解决途径论文》。

第一篇:学校管理过程中的权利冲突及其解决途径论文

摘要:学校管理是维护学校秩序、保障学校生活良性运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条件。然而,近年来,学校在其管理中侵犯大学生权利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状告学校侵权的法律纠纷也呈上升趋势。如何完善学校管理、保护学生合法权利,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实现学校管理的法治化是解决双方权利冲突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学校管理;权利冲突;解决

一、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及其基本内容

我国《教育法》颁布后,学校作为独立的教育公法人依法获得了自主管理的权利。近年来,不断出现的学生因其权利受到影响和限制而与学校对簿公堂的现象,反映了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合法权利间的矛盾和冲突。由于“自主管理”成为法定的学校权力,从而引起了学校管理的权力性质和学校内部权利结构的变化,因此需要建构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权利秩序,这秩序应能化解多种利益之间的冲突,并最大限度地有利于权利的实现和义务的履行。

权利秩序具体展开也就形成了权利主体间的法律关系。那么,学校与学生是何种法律关系呢?首先,二者的关系是教育与受教育的关系,我国法律对二者在教育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分别作出了规定;其次,从学校是一种组织系统、学生是其组织成员的权利义务和地位区别来看,二者的关系又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即二者的关系一般由学校的章程和规则加以规范,法律规定学生应遵守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学校依法享有“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的自主管理权。我国法律对于学校自主管理权的确认和维护.可以理解为法律对于学校作为一种公法人内部“特别权力关系”的确认和肯定。

在传统的公法学理论中,公法上的权力关系,分为一般权力关系和特别权力关系。前者是指国家基于主权在其管辖权范围内行使公权力所形成的权力关系;后者则是指国家在定范围内或其他行政主体在其内部,基于特别的法律依据实施管理所形成的特别权力关系。我国的法学理论中,并无明确的特别权力关系概念,但具有特别权力关系特征的管理关系却在公法人内部实际地存在着。近年来,我国司法实践通过适用“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概念开始了通过行政诉讼对教育公法人内部特别权力关系所进行的司法审查。由此而引发的实践反应和理论探讨,已使我国学校与学生间的原有法律关系模式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亦给完善学校管理的法律秩序提出了新的课题。一些学者认为,学校与学生间特别权力关系的存在,依然有其合理性与正当性。但在关涉学生受教育权等基本权利问题时,权利限制应遵循正当性、不贬损性和最低性原则,而不应实质性地损害或剥夺权利本身。为此,立法需明确规定学校作为教育公法人的法律地位与性质,特别是学校本身承担的法律义务及享有的权力。对于影响公民受教育权的重要事项,如招生不录取、勒令退学、开除学籍这种使学生丧失受教育机会的事项,其基本原则应由法律来规定。即学校在依法行使学生入学决定权、学籍处分权等有关学生受教育权的获得或丧失的权力时,应适用“法律保留”原则。

二、遵循法治原则是完善学校管理秩序的重要前提

教育和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并不能使教育事务的管理置于法治社会之外。法治精神要求学校管理不能像非法治状态下那么自由和随意。为此,就要对学校管理行为进行必要的限制,使学校管理权力的运行纳入秩序化、规范化的轨道。这是学校管理适应法治社会要求而走向现代化的一种反映。

“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的法律规定确定了学校自主管理权的行使必须遵循法治原则。学校章程是学校自主管理、自律及接受监督的基本依据,它是我国教育法制体系的组成部分和延伸,对学校内部的机构活动具有确定的规范性。学校组织依据章程行使的管理权为法律所确认,但已有的讼案反映出学校章程缺乏对内部管理体制及相应的内设机构的规定。学校内设机构的职权界定以及在何种问题上代表学校行使职权往往是习惯性的或者沿袭下来的,至多由一个经学校批准的内设机构职责范围所规定。《学校章程》因其过于原则而经常被认为是“没用”的东西,这是不符合学校内部管理的法治要求的。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学校“按照章程自主管理”、“依法接受监督”。学校章程是学校自主发展、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基本依据,也是学校依法接受行政监督和司法审查的重要依据。司法审查正在使人们深入理解和认识过去所认识不够的东西。当前讼案所反映出来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学校的内部管理秩序失范。学校管理中的一些重要环节,由于缺乏符合法治精神的程序规范及应有的保证制约机制而出现脱节,经常发生一些本不该发生的问题。其中,“程序瑕疵”较为普遍。例如,在中小学建立和完善听取意见、决策民主、解决问题和监督检查的正当程序等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再如,学校依法行使自主管理权对违规学生作出处罚时.是否具有符合法治精神的严格程序,诸如原告的申诉、学生管理部门的调查程序、专门委员会听证并作出处罚建议的程序、被告的辩解和申诉程序、校长仲裁及作出行政决定的程序、具体实施处罚的程序等等,是学校管理是否遵循法治原则的重要体现。

自主管理权的合法性不等于具体管理行为的合法性。学校自主管理权能否得到公正、合理的行使,还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正当程序来保障。正当程序是法治理念中的重要内容,没有正当程序,受教育者在学校中的机会平等就难以实现,其合法的请求权、正当的选择权、合理的知情权就难以得到保障和维护;没有正当程序,不仅难以在管理过程中实现公开和公平,而且事后救济权也得不到保障,从而也就谈不上对人的公正。坚持正当程序原则是使学校的管理行为公开、公正、公平的基本保证。为此,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建立科学、合理、严格、固定的程序机制是极其重要的。

三、完善学校管理法律秩序是观念变革的过程

当前讼案中出现的权利冲突、观念碰撞和价值矛盾,说明教育法制和学校管理秩序的完善离不开人们认识的相对统一以及对不符合法治精神的旧有观念的扬弃。观念性变革是制度建设与秩序完善的前提和基础。

学校管理工作的价值导向,过去主要是着眼于有效地规范和维护正常的学校教育秩序,而对于如何“维护人的权益”重视不够。由此出发.往往会使学校管理者对法治的认识产生一定的片面性甚至某种程度的误解。毫无疑问,教育活动的秩序化要求是教育法制存在的重要价值基础。建立和维护稳定的教育管理秩序是教育法制的重要目的之一。然而,法的价值主体,是人而不是物。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法的核心是权利。人权型法学观的被认同,不仅充分表现了人们对于法治与人权关系的认识与理解,而且说明中国的法治已经进入大规模地对人的权利进行确认的时代,体现着当代人类法治的终极关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事业日趋成熟。如果说从80年代初开始建立起来的中国教育法律制度在体现人的主体性方面还十分欠缺的话,那么今天我们谈论教育的法治问题已经不可能不涉及法治对人的关怀。有关教育的各种讼案反映出权利的平等、人的选择的自由以及对人的尊严的确认与维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是,在现时的中国,最能彰显教育法价值的不是其对于教育管理效率的作用,甚至不是其对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而是它能否实现对个人权益的保障。当然,作为法治的终极关怀的人,既是具体的也是抽象的,法律视野中的人是具体与抽象的统一。法的价值所关注的是具体的人与抽象的人的统一,片面强调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是对于法的价值的误解。

第二篇:浅析我国劳资冲突现状及解决途径

浅析我国劳资冲突现状及解决途径

摘要:劳动与资本的关系是市场经济下各种经济关系的基础。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同时也伴随着劳资矛盾的凸显。劳资冲突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妥善处理劳资双方的矛盾,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劳资冲突;劳方;资方;合理解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市场化的劳资关系已取代计划经济下的劳动用工关系,成为我国基础性的经济关系。与此同时,劳资矛盾也开始凸显和加剧,各种纠纷不断,并不时引发一些激烈的群体性劳资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隐忧。劳资矛盾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劳资矛盾是本文所想探索的问题。

一、我国劳资冲突现状

(一)劳资冲突的含义

劳资冲突是一种典型的社会冲突。劳资关系专家常凯认为,劳资冲突是“指劳资纠纷和劳资矛盾激化和公开化,劳动关系双方以某种特定的方式———集体争议和集体行动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和争取自己的权益的社会行为”。目前我国的劳资冲突主要以集体行动的形式呈现,例如罢工、集体上访、静坐、示威游行、集会、堵塞交通要道、围堵政府甚至诉诸暴力等。

(二)劳资冲突的表现

2010年5月初,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的本田厂工人因工资待遇过低、同工不同酬等问题举行罢工。以此事件为开始,仅5月25日到7月12日,广东省就发生了36起因员工要求加薪而引发的停工事件。并且此次停工潮不仅在珠三角发生,还扩展到全国,江苏昆山美资KOK书元机械近千名工人集体停工,北京星宇科技有限公司1000余名员工停工,西安日资兄弟工业公司两家工厂约900名工人发起停工„„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而劳资冲突具体有哪些表现呢?

1. 侵犯劳动者权益现象严重。

如劳动合同虚无化、形式化、单边化、短期化。签订率低、期限短、内容不规范,在劳动合同的内容上,存在对职工不利的条款甚至违法的条款;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没有得到全面执行,拖欠、克扣、压低员工工资的现象经常发生;超时加班现象比较普遍,劳动条件差;忽视职工劳动保护,工伤事故经常发生,职业病危害严重;社会保险覆盖面窄、统筹层次低,欠缴保险费现象严重; 劳动保障监察力度不足,劳动争议处理周期长、效率低。2. 劳资收入分配差距加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国民收入出现了快速增长,但是劳动和资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不合理,在利益分配上出现了收入与贡献的逆向偏离,劳动收入占 GDP 的比重持续下降。近年物价房价上涨,造成劳动者实际生活水平下降。3. 劳资争议案件数量增加。

在劳动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的情况下,法院、仲裁机构等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剧增,且多以仲裁方式解决。劳资争议主要集中在劳动报酬、社会保险、解除劳动合同方面的不平等,从 2001年开始关于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方面的劳动争议案件以每年上万件的增幅大幅度上升,关于解除劳动合同方面的争议也在逐年增加。

二、我国劳资冲突的特点及原因

(一)特点:

1.由劳资冲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增速明显。

近些年来,因劳方不满资方而引发的群体性冲突事件增多,劳资冲突成为引发社会不稳定、导致社会冲突的新的导火索。诸如2008年7月的云南孟连事件、11月的湖北武汉下岗职工上访事件和广东东莞劳资纠纷事件令人印象深刻。2.劳资冲突过程中的破坏性和暴力化倾向增强。

近几年中国的劳资冲突出现非理性、激烈化趋势。劳资冲突的破坏性扩大,停产罢工造成企业无法正常生产,冲上街头、围攻政府、警民对峙,既导致了企业和劳动者的双输,又浪费了大量公共资源,更是影响了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以及社会稳定。3.集体行动意识和组织化意识越来越强。

近几年,劳资冲突表现为一种群体性的、集体的抗争行为。当劳资之间矛盾和纠纷无法通过正常的途径进行调解时,劳动者深切地感到自身的利益被侵害,除了以上访这种高

成本的方式表达不满以外,没有更好的途径可以改变自身的状况。这时一旦资方有恃无恐的行为超过了劳方的承受底线,他们便联合起来发挥集体行动的力量,就使劳动纠纷解决走向显性的对抗方式,甚至爆发大规模的群体性冲突。

(二)原因:

1.买方约束型的劳动力市场。

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是一个供求不平衡的买方市场。劳动力的供给大大超过需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和大学生连年增加的人数使劳动力的供给压力越来越大,而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很难保障就业机会平等,这就导致了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劳动者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选择就业和报酬的余地相对狭小,企业常常以“你不愿意干,有的是人干”相要挟,迫使劳动者为了保住就业岗位不得不做出让步,放弃一些合法权益,并忍受企业提出的苛刻条件,加深了劳资关系主体不平等的程度,为日后发生劳资冲突埋下了隐患。2.利益分配失衡

利益分配失衡指劳资关系中资本对劳方利益的无偿占有。马克思认为“分配的结构完全取决于生产的结构。分配本身就是生产的产物,不仅就对象说是如此,而且就形式说也是如此。就对象说,能分配的只是生产的成果,就形式说,参与生产的一定方式决定分配的特殊形式,决定参与分配的形式。”因此,生产要素占有上的失衡必然造成利益分配失衡。资方作为资本的占有者,在利润最大化原则的驱动下,会利用资本主导权加强对劳方的剥削,劳方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必将反抗资方从而直接引发劳 资冲突。

3.企业缺乏应有的人文关怀。

富士康深圳厂区接连发生跳楼、坠楼事件后,富士康集团负责人公开“检讨”:“不管出于什样的原因,不管员工选择了什么方式,毕竟在富士康的厂区内,员工在工作期间出现了问题,我们应该在管理上、企业文化上检讨自己的问题。”据悉,富士康在深圳的31万普工中大多数是80后、90后。新生代职工与上一辈职工相比有一个显著区别:上一辈的诉求主要是“能够挣到工资”,而新生代职工则要求有自己的工会为自己主张各种权益。公司当然要重视员工的心理需求,加强人文关怀。针对富士康事件,有学者指出: “尽管富士康为工人设有浴室、游泳馆等公共活动和娱乐空间,在天天加班的情况下,工人月工资也能拿到 2000 - 3000元左右,他们要获得体面的、有尊严的生活,就必须‘被加班’,也就不可能有更多时间留给自己休闲。” 4.劳资关系调节体系不健全。

我国有关劳资关系的法律体系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执法监督体系的有效建立;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使得劳方在与资方的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目前体制内维权渠道还不畅通;政府对劳资矛盾往往都是“事后被动介入”;在工会组织不健全的条件下,劳工权益的保护更多地来自于政府的立法及其监察机制,这些方面工作的不完善,致使劳工利益受损的情况极易发生,必然导致劳资纠纷增多。

三、解决我国劳资冲突的一点建议

(一)制定完善的法律是处理劳资冲突的必要手段

尽管我国在劳资领域颁布了一些法律,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但却缺少一些专门的法律,法律上的漏洞让许多不法企业有机可乘。健全的法律制度在劳资冲突的解决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国家应加大力度完善《公司法》以及 《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明确规定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劳动条件、劳动工资以及福利等。当有劳资冲突发生时可以有法可依,使劳资双方更好的解决问题,从而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

工会的重要职能就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协调劳动者与企业、雇主之间的关系,以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所以我们要积极完善工会组织。一方面,使工会真正成为劳动者利益表达渠道。首先,劳资双方确立劳动关系以后,劳动者要积极加入工会组织。工会能将分散的个人组织在一起,组织度越高,与资方谈判的力度就越大,这可以有力地改变劳动者在劳资关系中的弱势位。其次,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切实做到为劳动者维权。工会可以借助政府部门、媒体舆论和其他社会力量,大胆创新工作方式、维权模式,实现维权目标。

(三)增强劳资双方的法律意识。

充分运用各种舆论工具和宣传载体,广泛开展劳动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劳资双方依法履行权利义务。促进用人单位自觉规范用工行为。通过法律意识的增强,使双方用工时能自觉签订劳动合同,约定各自的权利义务,明确工资报酬数额或计算方法,避免产生劳资纠纷。同时,通过正、反面案件的宣传教育,使劳动者认识其采取极端手段的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注意发挥新闻舆论和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对违反劳动法、用工严重不

规范,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方面的典型案件,进行曝光和批评。

(四)国家加大法律援助

在劳资争议纠纷案件中,多数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有的纠纷发生时,劳动者经济十分困难,个别的甚至连衣食都难以保证,如不能及时处理,可能引起矛盾激化,从而影响社会安定。因此,法律援助中心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律援助,法院要积级开展司法救助。对经济困难,无力缴纳诉讼费,保证有理、有据、无钱的人,打得起官司。要坚持公正裁判,强化效率意识,充分运用诉前保全、诉讼保全和先予执行等法律手段,及时解决劳动者的生活困难和后顾之忧,确保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快立、快审、快结。

(五)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增强维权能力

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劳动力价格较低、地位不高。为提高在劳资谈判中的地位,获得更多的收入,劳动者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如果不注意更新知识很容易被社会淘汰。劳动者只有不断积累知识、提高技能,才能在与资方的谈判中形成一种潜在的要价能力,为利益分享创造条件。

(六)加大政府的执法和监督力度

在“强资本弱劳动”的现状下,单个劳动者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实现和谐的劳资关系,政府需要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我个人认为最有效的方式是加大企业的违规成本。现行劳动法律对资方的违规处罚力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资方违法的可能性。例如,我国对企业欠薪没有刑事责任的约束。对一些欠薪的企业只是对其进行数额较低的罚款,这对企业没有威慑作用。在欠薪成本低于罚款成本的情况下,企业更愿意欠薪。由此导致个别企业恶意欠薪,从而引起劳方集体讨薪的不正常社会现象。因此,政府要适当加大企业的违规成本,使企业不敢违法,减少劳资纠纷。

(七)积极开创网络解决劳资冲突的新平台

网络化治理作为一种多中心治理结构,主张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第三部门、私营部门、公民个人)等众多行动主体的协调与合。网络化治理所意涵的理论模式已广泛的渗透至社会科学的不同学科领域之中,成为社会科学解释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的重要理论工具。在网络化治理模式下,劳资主体合作关系的制度性构建成为可能,这对当前的劳资冲突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其中伴随的劳资争议成为我国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议题。处于买方市场的现状让中国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这就导

致资方的强势。从而出现诸多劳资争议,这需要劳资双方,国家社会长足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王艳.《中国当前的劳资冲突及其预防和解决途径》.经济与社会2011(3)【2】周斌。《2010劳资关系大事记》

【3】赵汇,吴涛 《构建和谐劳资关系 促进中国特色社会发展》 求是 2011(5)【4】方福前 《冲突与和谐:当代中国劳资关系的现实及其演变趋势》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1(3)

第三篇: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困境及解决途径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工程的发展受到冲击。建筑工程是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建筑工程单位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成本的缩减和建筑工程的进步是重要途径,因此,控制建筑工程造价是必然选择。

1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

1.1政策因素

国家或地方在对建筑工程进行审批应立足实际,综合考虑。针对不同的建设项目投资应全方位考虑其可实施性,尽可能选择实力较强、口碑较好的建筑工程单位,遵循建筑工程的规律,结合市场实际,做出科学合理的审批[1]。

1.2施工过程因素

建筑工程总造价的构成繁杂,主要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产投资三大块内容(见图1),许多建筑工程单位了为了尽快投入建设,获取经济效益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要性,提前开工。在没有做好充分的资金预算、合同设计、建筑工程设计准备的情况下就开始进行工程施工,增加了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难度。图1建设工程项目总造价建筑工程的人员构成复杂且庞大,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和造价管理人员对整个建筑工程的影响相对较大。如果设计人员技术不到位,施工人员责任心较差偷工减料,在施工中不能及时发现问题。造价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会对工程造价管理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导致整个建筑工程的失败。许多建筑工程单位的财务管理太过随意,不遵从相关规定,存在着做账、虚报造价等不良现象,往往出现造价预算和实际资金不符,无法准确进行建筑工程造价控制。

1.3工程结算阶段因素

工程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是最容易被造价管理人员忽视的地方,致使成本浪费,资金利用率不高。

2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困境

2.1建筑工程造价中成本管理的缺乏

成本管理和造价管理是密不可分的两部分,成本控制逐渐成为左右建筑工程单位发展轨迹和方向的不可忽视的内容。成本控制能够提升建筑单位的利润,为造价管理的良好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建筑单位和企业存在着对成本管理忽视的现象,缺乏成本管理意识,且工作散漫懈怠,加之企业内部的相关成本控制规定和规范的长期不健全,使得成本管理落后,制约着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

2.2建筑工程单位造价管理体制的不足

目前许多建筑工程单位造价管理机制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为造价管理机制不健全、运行阻碍大。造价管理需要具备专业素质的人才在专门的造价管理体制进行造价控制,这样才能保证科学的造价管理[2-3]。缺少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监管举措。建筑工程单位为了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和经济效益,出现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来牟取暴利,导致建筑工程超预算、质量差,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

2.3造价管理市场标准不健全

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对市场机制依赖性较强的管理工作。在建筑工程招标中存在例如招标信息泄露、以计划价格为招标基础,极大的降低了招标市场的透明度、公平性和建筑工程单位的主动报价作用。

3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困境的解决途径

3.1建筑工程单位内部造价管理的强化

面对单位内部造价管理体制的低效率不健全的局面,建筑单位务必全面规划和管理。对单位内部具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包括管理工作内容、方式的深入系统的了解,对管理人员进行全面规划,在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科学管理的基础上,改革成本管理和造价管理体制。建筑单位提高对造价管理的重视度,建立造价人员管理制度,对造价管理员工定期培训做好引导,提高造价管理者能力和专业素质,增强造价管理透明度。建筑单位应建立起工程造价信息库,从单位内部和其他单位的造价管理工作中收集相关资料,汲取有效经验,进一步为单位造价管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依据。

3.2加强建筑单位监管工作

在监管工作上要根据建筑工程实施的具体阶段进行控制,对造价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监管,以实现建筑项目按照合同的具体内容进行,增强建筑项目的有效性。在项目实施中,单位根据不同阶段建筑工作不同内容,从单位内部人员中选择能力强的组成监督小组,严格控制造价管理的合理性,维持透明度,提高造价管理的效率。3.3建立健全造价管理市场规范体系对市场计价标准进行调整,健全建筑工程单位招标的计价管理规范,“量价合一”,统一工程造价计算规则。强化招标市场信息的开放度和招标过程的透明性,加强招标信息的严密性,与此同时提升造价管理设计水准,为建筑单位竞标创设良好的环境,4结束语

建筑工程单位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加强造价管理能力减少人力资源、财物的浪费是重要手段。面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困境,建筑单位要实现企业内部的优化和人才的培养,相关部门要为建筑单位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双管齐下,提高建筑单位核心竞争力,实现良性发展。

作者:刘文涛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管科学院

参考文献:

[1]李荣.关于工程造价管理中的要点问题探析[J].南方农机,2015(5):92+96.[2]赵爱莲.实现建筑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途径分析[J].有色金属文摘,2015,30(2):70-71.[3]陶力.建筑工程土建造价管理问题探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6(6):183.

第四篇: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6.5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德清三中

杨立泳

邮编 31320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城市化进程中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2.学生认识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重要性。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环境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用全面、辩证、发展的观点来认识事物。

2.通过学习,学生深入了解国情,建立正确的城市观、人口观、环境观。

3.培养学生自觉维护和美化环境的意识;认真学习党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法规。

【教学重点】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尤其是城市环境污染方面的问题。

【教学难点】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2001年7月23日,北京申奥成功.伴随着时间的脚步,2008向我们走来,北京将以什么样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请看屏幕.绿色奥运行动目标:到2008年,北京城市环境质量将进一步改善,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城市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市区环境质量按功能区划达到国家标准,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社会、经济、环境健康协调发展.实际上这也是全世界所有中国人的目标.那么,北京目前的生态环境怎么样呢?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呢?请看材料.【展示】材料: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但北京目前的生态环境现状不容乐观,离绿色奥运的标准有较大距离:

1.地表水有机污染严重,地下水水质污染加剧。大气环境质量差,近30年北京的汉白玉雕像溶蚀严重,汽车尾气污染日益严重。不断开工的建设项目的扬尘污染等环境污染依然严重

2.为了迎接2008年奥运会,北京城市大规模拆迁和建设。目前,全市有近1000多个施工工地,产生的建筑垃圾每年以20-30%的速度递增。施工工地产生的噪音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休息和健康。

3.北京目前有81%的垃圾得到了技术处理,而填埋占了其中的70%,填埋垃圾对于土壤、地下水和周边环境等有很大影响,焚烧垃圾造成了大气污染,产生有毒气体危害人体健康。

问题一:从材料可知北京在城市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有哪些方面?这些污染的-来源和危害是什么?请各小组分析讨论并回答。(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参与其中)【提问】1.第一小组,你们小组觉得在材料当中北京的环境污染指什么?它的来源和危害呢?

2.第二小组呢?

3.其他小组有要补充的吗?(学生回答时,教师加以引导和补充.)【讲解】好我们一起看一下.材料中的环境污染指的是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水体污染的来源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它的危害是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我们可以看一幅漫画.【提问】哪位同学能解释一下这幅漫画的含义? 【学生】回答.【讲解】大概意思是对的.工业废水中含镉这种重金属,用这样的水灌溉农作物,人吃了之 后,生病了.【师】我们再来学习大气污染.它的来源有家庭炉灶和取暖排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汽车等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还有北方特有的沙尘暴.)它的危害是产生酸雨、光化学烟雾,使城市空气污浊,危害人们健康.(边讲边填写表格相应内容并展示沙尘暴、光化学烟雾、酸雨图片)【讲解】好我们一起再看一下.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来源是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等.危害是人体健康和环境.而噪声污染的来源是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社会活

动.它的危害是防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人体健康(边讲边填写表格相应内容)【承转】问题二:对于以上出现的环境污染北京应采取哪些措施呢? 请各小组分析讨论并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回答..【提问】第一小组,你们小组对于北京的环境污染有什么建议?

第二小组呢?

第三小组呢?

第四小组呢?

第五小组呢?(学生回答时,教师加以引导和补充.)【讲解】下面是我在网上找到的一些资料,是关于北京市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同学们看一下:

北京市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

1、推广使用天然气、电、低硫优质煤等清洁燃料建设第二条陕京天然气长管输线。多使用太阳能等天然能源。

2、制定了高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全部采用无铅汽油,为18万辆机动车加装三元净化装置,机动车尾气达标率为90%。

3、防止市区扬尘,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4、进行合理规划,将四环路以内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停产或搬迁。

5、加强污水治理。

6、提高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一次性塑料回收率。【师】我们再来看一下取得的成绩: 2004年在治理环境污染中所取得的成绩:

1、主要污染物浓度有所下降,市区全年空气污染指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占48.4%,三级和好于三级的天数占93.7%,四级以上天数大大减少。

2、水质有了较明显提高,监测的17座水库中水质达标的9座。

3、噪声方面,白天基本达标,夜间超标仍较明显。

4、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达到71.4%,危险物处理率达到98.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1.5%,一次性塑料回收率64%。

【过渡】我想对于北京这么大的城市,在城市化的过程中除了环境污染外,可能还存在一些其他的问题.还存在哪些问题呢?同学们考虑一下.【学生】回答.(学生回答时,教师加以引导)【师】问题:人口密度高,流动人口多,就业困难;工业用地大;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等。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怎么样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请各小组分析讨论并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回答.【提问】探究性问题三:第一小组,你们小组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有什么建议?

第二小组呢?

第三小组呢?

第四小组呢?

第五小组呢?(学生回答时,教师加以引导和补充.)

【讲解】首先是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这里的我们有一个概念很陌生.什么是卫星城呢?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乡镇.因其围绕中心城市象卫星一样,故得名.北京有良乡 通州 昌平和黄村等五个卫星城.其次是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加强绿化等。接下来我们看一些图片:

【总结】这节课我们分析了北京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大家深入的了解国情,建立正确的城市观、人口观、环境观.【板书】6.5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一、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1.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环境污染 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

3.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二、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3、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课堂练习】 一.测试你的环保意识:

1、你上街购物时:

A、自己带可以放东西的包 B 不用包或者塑料袋 C 向店主索要塑料袋

2、你看见塑料袋等白色垃圾丢在大街上:

A、捡起来扔进垃圾箱 B、向有关部门报告要求清理

C、让它去

3、你去菜市场买菜,是否带菜蓝子: A、是

B、有时带

C、否

4、你吃快餐:

A、自己带

B、有时自己带

C、用对方一次性快餐盒

5、国家要求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你会: A、坚决不用

B、看别人是否用

C、还会使 用 6.在班级里,你的生活垃圾:

A、随便扔在地上

B、放在班级的垃圾桶里

C、放在自己准备好的垃圾袋内

选A得3分,选B得2分, 选C得1分.总分在12以上:环保意识强 总分在7-12分:环保意识中 总分在7以下:环保意识差

二.练习

1.人类作用于环境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是()A.城市

B.乡村

C.牧区

D.水域

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不应该()A.加强城市管理

C.控制经济发展

B.进行全面规划 D.扩大绿地面积

3.解决城市交通最有效、最科学的方法是()A.在城市繁华地段建设多个停车场 B.控制和减少小汽车数量,禁止大货车入城 C.工厂、商店和办公室安排不同的上下班时间 D.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4.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有力措施是()A.阻止乡村人口流入城市 B.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C.丢弃旧城,建立新城市 D.扩大城市的面积和规模

5.我国城市的大气污染,占主导地位的是()

A.石油型污染

B.煤烟型污染

C.光化学污染

D.悬浮颗粒污染

近年来,北京在一些人行道上改造工程中,采用了质量很好的透水砖,这给城市带来了很多方面的环境效益.据此回答6题.6.除了铺设透水砖以外,下列哪些做法对改善北京城市生态环境有 直接影响()A.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B.在城市近郊大力发展旅游业 C.扩大郊区发展花卉蔬菜的生产规模

D.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7.从2002年5月起,浙江杭州市区实行错时上下班制度,其首要目的是()A.减轻城市交通废气污染

B.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C.减轻城市交通噪声危害

D.延长居民休闲时间

8.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对汽车实行分类牌照进入市区,其目的是()A.抑制私人出租车 B.优先发展公交车 C.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 D.减少就业的压力

9.当前,造成“白色污染”的污染物是指()

A.白色烟雾

B.化肥和农药

C.塑料袋 塑料饭盒等

D.废旧书保护 10.以城市的交通拥挤会导致的严重浪费是()

A.城市交通设施的浪费

B人才、资金的浪费

C 城市空间和人力的浪费

D 时间和能源的浪费

三.思考题

你认为安集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了哪些问题?如何来解决?

第五篇:论文:网络文化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刍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引言„„„„„„„„„„„„„„„„„„„„„„„„„„„„„„„„„„

1一、网络文化管理界定及特征 „„„„„„„„„„„„„„„„„„„„„„„„

1(一)网络文化内涵 „„„„„„„„„„„„„„„„„„„„„„„„„„„„1

(二)网络文化特性 „„„„„„„„„„„„„„„„„„„„„„„„„„„„1

1.文化体系的开放性 „„„„„„„„„„„„„„„„„„„„„„„„„„„„1

2.文化内容的互动性 „„„„„„„„„„„„„„„„„„„„„„„„„„„„1

3.网络文化空间的虚拟性 „„„„„„„„„„„„„„„„„„„„„„„„„„

24.网络文化服务的个性化 „„„„„„„„„„„„„„„„„„„„„„„„„„2

(三)网络文化管理的内涵 „„„„„„„„„„„„„„„„„„„„„„„„„2

二、我国网络文化管理存在问题 „„„„„„„„„„„„„„„„„„„„„„„

2(一)管理体制相对落后 „„„„„„„„„„„„„„„„„„„„„„„„„„2

(二)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

3(三)网络监管技术发展滞后 „„„„„„„„„„„„„„„„„„„„„„„„3

(四)网络文化管理队伍不足 „„„„„„„„„„„„„„„„„„„„„„„„3

(五)网络文化道德的缺失 „„„„„„„„„„„„„„„„„„„„„„„„„3

三、加强网络文化管理的对策„„„„„„„„„„„„„„„„„„„„„„

3(一)体制创新:多方位配合,建立基于网络媒体统一的监管体制 „„„„„„„„3

(二)技术手段:结合创新理念,构建网络文化安全监督技术体系 „„„„„„„„

4(三)法律手段:依法管理,加快形成良好的网络信息传播法律体系 „„„„„„„4

(四)道德手段:倡导群众自律,加强网络管理人员培训 „„„„„„„„„„„„4 结语„„„„„„„„„„„„„„„„„„„„„„„„„„„„„„„„„„4 参考文献„„„„„„„„„„„„„„„„„„„„„„„„„„„„„„„„

5网络文化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刍议

摘要:网络文化是随着网络的诞生而产生的,而且网络本身也是一种文化,随着网络的快速推广和普及,网络文化管理不仅对网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文化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围绕网络文化如何管理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难点问题,由于其网络文化的特殊性,传统的政府行政管理方式已不见得对网络监管起很大作用了。本文以政府对互联网的建设和管理为立足点,解释互联网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政府在互联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措施来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其对策包括:建立多方位配合的网络监管机制;完善网络立法制度,适应网络发展变化,并严格执法;政府加大对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的投入,以维护网络信息传播安全;政府整合各种资源提高网民道德文化建设四方面。

关键词:网络文化;网络管理;人性化管理;管理体制

网络文化是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它在观念、方式、手段等方面给我们现有的文化建设与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为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提升带来新的机遇。围绕网络文化如何管理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难点问题,由于其网络文化的特殊性,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已不见得对网络监管起很大作用了。本文试图通过对网络文化存在问题研究,从四大方面探索网络文化管理解决途径,从而提高网络队伍整体素质、树立良好网络社会形象等方面努力,不断提高网络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网络文化的影响力,同时也对广大网络受众也存在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一、网络文化管理界定及特征

网络文化的概念虽然已经被广泛使用,但是作为一种新的文化模式应该如何科学、准确地界定,仍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关于“文化”的界定,学术界至今存在争议;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发展速度迅猛,人们还来不及对网络文化做出更深入地思考。

(一)网络文化的内涵

网络就是一个大的社区,接近滕尼斯所说的那种“一切亲密的、单纯的共同生活”的“天然的状态”。[1]网络文化,英文译名为“Web Culture”或“Network culture”,是以文化作为主体资源, 以互联网和移动网络为载体, 通过生产经营和市场运作, 为消费者提供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总称。[2]我国较早对网络文化予以关注的是图书馆学界, 1996年王瑞华就从技术发展的角度,认为网络文化是指从网络上鉴别、存取和使用电子信息的能力。

[3]1999 年初, 匡文波提出,网络文化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融合为物质基础, 以发送和接收信息为核心的一种崭新文化。[4]

(二)网络文化的特性

1.文化体系的开放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BLOG、MSN、QQ、BBS等成为人们交流和互动的重要渠道。张洪洋认为,由于网络开放性的特点,使得互联网成为各种文化的交汇点,从而使网络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一方面网络文化的多元化使个人价值得到前所未有的凸现和发挥;另一方面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容易导致网络文化的庸俗化和人们价值体系的分化。[5]网络文化结合了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化特征,网络文化的交融在网络得到体现。另外, 网络的信息流动,使网络文化处于一种无防御的状态。[6]

2.文化内容的互动性

网络超出了任何一种传统的单向传播媒体,实现了人与网络的互动交流。由于网络技术的连接,人们的联系增多了互动的无穷的可能性。[7]网络传播提供了一种开放的、双向的信息流通方式,使得网络公民不仅是信息资源的消费者,也是信息资源的生产者和提供 1

者,传者与受者之间可以直接交流信息,实现人际互动。这种信息交流方式突破了人类信息交流单向式的模式,表现出多方向、大范围、深层次的特征。[8]

3.网络文化空间的虚拟性

网络文化是通过虚拟的方式进行构建的,虚拟性是网络文化的基本特征。网络的虚拟运作产生虚拟的管理,虚拟的管理产生虚拟性的管理文化。虚拟性管理文化中,管理者利用信息、知识去管理和协调各种协作关系,确保以最优的方式运作。但是张洪洋指出,虚拟并不等于虚假,也不等同于虚无,它是人的想象力和电脑技术的伟大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存在”。[5]日新月异的虚拟现实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与虚拟世界沟通的桥梁,为人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博大的文化空间,并逐渐改变着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

4.网络文化服务的个性化

网民在网上可以享受个性化的文化服务和创造个性网络;网络的虚拟功能也将培养出一种热衷于精神文化创造的活动。傅治平对网络文化进行研究后认为,互联网时代给文化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文化范式,这种范式的特色表现有:现实文化与虚拟文化的兼容、文化信息全球一体化与文化本体个体化的统一、开放中的平等与共享、文化消费与生产的共时性、推动人类回归的载体和文化社区的新构筑。[9]

(三)网络文化管理的内涵

网络文化管理是对网络中出现的网络文化和在网络中的生产、传播和流通的文化产品的管理。而网络文化是由主体、客体、中介及其价值四个要素组成的,并通过这些要素把人、自然、社会和历史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网络系统。网络文化的主体是指掌握一定网络技术的网民,客体是指网民在开展网上文化活动时的指向,包括自然界、人和社会等,中介是指构成网络的硬件、软件以及通过网络技术平台传输的数字化符号等;价值是指人们通过网络而形成的新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及其对网络主体的物质、精神等方面需求的满足。[10]网络文化对主体的影响具有双面性:积极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增强人的主体性。网络 文化的超地域性带来了交往的自由和虚拟性带来的生活质量、工作效率的提高等。[11]其次是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中改善人的主体状况。人与人之间更加默契,共同发展。相反地,消极的影响表现有:在主观性膨胀、多元化价值之下,主体批判性缺失。[12]其次,信息基础造成非人化倾向导致的人丧失主体性的负效应,抽象化导致的人与人关系的疏远和淡薄,非线性思维造成对客体无力把握。[13]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增强网络文化的管理,着重全面提高人的文化道德素质及规范网络道德并加强网络技术的要求。[14]

二、我国网络文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网络文化的空前开放、自由和互动,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文化的平等与民主的欢乐,更有放任自由给传统法律、法规带来的无奈和烦恼,然而网络文化本身的复杂性带给政府监管的困难,另外,人们的使用网络中形成的思想、情感、语言、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也逐渐由主动变为被动。这不能不引起世人的高度警觉,它对传统的法律及道德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人们不断地对其反思、修改与完善。

(一)管理体制相对落后

赵水中对互联网的管理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政府主导型模式,一种是政府指导行业自律型模式。前者强调政府在网络管理中的作用,通过政府立法以及网络过滤技术进行网络管理。后者在政府指导之下,倚重网络行业的自律进行管理,在基本法律框架之下,尊重网络行业的分级制度、自律规范等。龙洪波又在其基础上增加政府与行业共同管理型模式。如果将互联网管理分为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与多方协调型管理模式的话,我国目前的互联网管理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15]我国网络文化的管理体制相对于网络技术的更新而言仍然落后。从我国管理体制上看,互联网的内容管理所属国务院新闻办,网络文 2

化管理所属文化部,网络安全管理所属公安部,通信和硬件设备管理所属信息产业部。这样多角度的管理体制,容易产生管理上的冲突。

(二)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政府在信息安全、域名管理、网络新闻发布等方面都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目前,我国有关互联网管理的法律主要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行政法规主要有:《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部门法规主要有:《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等。目前只有关于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方面的暂行规定,对信息的传播与网络管理做出了一些具体规范。网络立法还处在初级阶段,造成网络文化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法律问题有些无法可依,有些立法模糊,界定不清,缺乏可操作性。如:对于博客管理,我国目前还没有立法,我国博客网站的管理主要

[16]参照网站管理方式。对于知识产权如何进行保护的问题并没有进行专门立法。

(三)网络监管技术发展滞后

网络管理文化的重要支撑结构是管理技术。创新速度最快的技术领域就是网络技术,它能否掌握网络技术并控制网络文化的发展前景。而我国目前互联网的核心技术有待提高。虽然我国网络硬件和软件产业发展迅速, 但跟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很大。当前,网络技术飞速的发展,但是网络监控和惩罚技术仍然落后;现有的网络技术不停地更新换代,同时,反监控等技术也在发展,所以不道德行为及网络违法犯罪行为不能完全得到有效的监督和控制。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惩罚措施,一些缺乏道德的人们为了自身利益随意发布虚假和垃圾广告,再加上部分网络没有严格的审查制度,使得非法信息充斥着整个互联网。[17]

(四)网络文化管理队伍不足

首先,网络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还需加强。目前一些商业网站为提高点击率,纷纷在娱乐节目和社会新闻上大做文章,使得八卦新闻、虚假报道充斥在网络信息中。网络虚假信息的泛滥,需要“把关人”重新担当起监督的责任,通过对信息的把关来达到净化网络信息环境的目地。其次,网民道德水平应提高。网络文化是大众共同创造出来的,也需要依靠全市网民共同去维护。

(五)网络文化道德的缺失

道德是文化建构的结果,文化的变迁必然会导致道德变迁。因此,文化的变迁与道德的变迁在很大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而网络文化能够从积极意义上推进社会道德,使社会道德价值随着网络时代的潮流而前进。然而,网络文化对社会道德价值的变迁也可能会同时造成消极的影响。网络中复杂的虚拟的社会关系使社会文化的约束力减弱,社会道德责任降低。网络赋予每个人不同的道德行为、思维方式和伦理精神的内涵,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而我们无论是在道德意识领域,道德规范领域还是在道德行为领域,都准备的不够充分。所以,近几年来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在人们生活中不断展现。[18]

三、加强网络文化管理的对策

在网络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当依然扮演着政策的倡导者和制定者的角色,要倡导主旋律,宣扬主流价值与伦理,通过教育手段普及伦理道德和科学知识,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障网络自组织功能的合理运行,并且在必要时提供资金上的支持以及国际间的合作。所以我们在把握网络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在体制创新的基础上应采用非强制性方式,通过法律规范、技术更新、群众价值观和文化精神的重建来管理网络文化。

(一)体制创新:多方位配合,建立基于网络媒体统一的监管体制

自网络媒体开放之初,我国政府就积极介入互联网从市场调控到内容控制的不同层面 3的管理。为了协调控制又发展的双重目的,政府管理部门一方面,他们组织并参与互联网理论层面的研究探讨,出国考察发达国家的网络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又与大型网站联手在实践中进行相关课题的开发。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提出强化互联网管理体制,指出:“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加快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19]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加强互联网宣传队伍建设,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 概

括地说,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就网络立法管理、行政手段的监督、技术手段的控制、行业自律的约束等多方位的进行统一的管理。

(二)技术手段:结合创新理念,构建网络文化安全监督技术体系

网络管理技术是保障管理活动得以正常进行以从事网络管理专业的能力、技术和看法。网络管理是产生、形成、发展管理文化的相当重要的文化要素。[7]但是我国内容控制技术的研发水平、应用规范和公众认知程度都尚未充分发育。因此,政府应该:第一,采取各种手段鼓励和支持业界关于内容控制技术的研发,鼓励其研制出更为有效和更少外部性的内容控制技术及应用领域的相关服务;第二,鼓励和支持互联网业界和终端用户采用内容控制技术对网络传播内容进行自我管理,倡导政府机构、国有企业、公共事业部门安装和使用适当的内容控制技术;第三,政府牵头促进内容控制技术的使用和发展。技术在防范网络文化的错位及偏向问题上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网络文化管理应当开拓创新的理念,重点建立网络文化内容技术分级标准,发展网络文化内容检测与过滤技术,积极构建网络文化安全预警平台和网络文化安全技术体系。

(三)法律手段:依法管理,加快形成良好的网络信息传播法律体系

我国在管理上正在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思想教育、行业自律等手段,加快形成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规范有序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比如通过法律制裁网络犯罪者犯罪行为的发生和法律保护知识产权和隐私权来加强人们的自我道德约束力并遵守相应的社会规则,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积极承担必要的义务。当前网络文化中混杂的种种有害信息对未成年人的危害日益严重,我们必须重视法律手段,对未成年人予以保护,已有的法律法规涉及网络影响的规范较少,应当通过对网络内容进行安全分类分级、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以及司法解释或制定实施细则的方法来加强法律的可操作性。[20]

(四)道德手段:倡导群众自律,加强网络管理人员培训

政府不仅要在发展网络技术方面给予提倡和支持,而且还要在网络道德问题上承担重要责任,利用其行政权力,完善、制定有关网络道德原则及确立相应的社会监督、管理原则和机制,并通过有效手段对网络使用者进行道德伦理教育,引导他们自觉规范自身的网络行为,主动遵守各种道德要求,以避免网络社会问题的出现。因此,我国政府应该加强行业自律建设,倡导全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网络道德规范,营造一种健康、文明、诚信的文化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网络文化。

结语

实现有效的管理必须为互联网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保证互联网在网络发展空间上游刃有余。我们还必须正确把握网络运行规律并采取非强制手段,根据社会主流价值观、精神氛围和文化精神进行管理,把政府以及组织的意志转变为网民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56-58.[2]胡昌恩.网络文化发展趋势和作用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院学报,2007,21(2):97-100.[3]王瑞华.用户教育与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文化[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96(2):58-59.[4]匡文波.论网络文化[J].图书馆,1999(2):16-17.[5]张洪洋.论网络文化的特征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山西师大学报,2009,36(1):136-138.

[6]朱国华.论网络管理文化[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6):68-71.[7]詹恂.网络文化的主要特征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05(2):183-184.[8]傅治平.网络时代的文化范式[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1:305-315.[9] 傅智勇.论网络时代人的主体性的健康发展[J].西北大学报,2001(3):129-134.[10] 郭湛.信息与网络时代的主体[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1(2):4-8.[11] 陈胜云.网络社会的主体性危机[J].现代哲学,2001(1):36-39.[12] 王岑.网络监管与构建和谐网络文化[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10):70-76.[13] 赵水中.世界各国互联网管理一览[J].中国电子与网络出版,2002(10):8-9.[14] 钟瑛.我国互联网管理模式及其特征[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6,8(6):31-35.[15] 福建省委党校课题组.博客网络的文明传播与有效监督研究——对博客传播与福建网络监管调查

[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12):65-70.[16] 刘先涛,王晨.浅谈网络广告道德价值工程[J].2009(1):105-107.[17] 窦贤砚.网络时代的文化冲突与道德问题[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3,20(6):75-76.[18] 张丽,叶永成.人性化管理:网络文化管理的核心选择[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

报,2009,11(1):84-85.5

下载学校管理过程中的权利冲突及其解决途径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校管理过程中的权利冲突及其解决途径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海峡两岸在收养制度方面冲突及其解决途径探讨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海峡两岸在收养制度方面冲突及其解决途径探讨 蒋新苗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教授 由于众所周知的历......

    沟通管理论文(冲突管理)(5篇模版)

    紫阳浅谈组织中人际冲突管理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在管理活动中,管理者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冲突,冲突在组织中发生的程度,管理者对于冲突处理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组织的管理绩效。冲突......

    6.5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教学设计

    6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并结合实例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有关......

    物流管理人才培养途径管理论文

    1物流管理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要求物流管理的技能型人才指的是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且能够利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物流产业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总的来说技能型人才有两方面的......

    高一地理6-5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教案

    高一地理6-5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教案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并给合实例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有关文字或图表......

    品牌定位与渠道冲突管理论文

    摘 要:格力-国美事件一直受到广大营销学者和企业界的关注。当营销人员和企业界将眼光集中于渠道问题的时候,从品牌的角度分析该事件。关键词:品牌定位;格力;国美;渠道冲突1......

    管理工作体会:学校内部的冲突管理

    管理工作体会:学校内部的冲突管理矛盾、冲突、危机是现在常说的三个词。我的理解是:矛盾是无处不在,它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是从哲学上讲。从具体上讲矛盾分为酝酿阶段、......

    第六单元 6.5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教学设计

    m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并结合实例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有关文字或图表资料,综合分析某地城市化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