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产业转移的建议论文

时间:2019-05-15 12:18: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业科技产业转移的建议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业科技产业转移的建议论文》。

第一篇:农业科技产业转移的建议论文

1农业科技成果转移基本模式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实现转移和产业化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1.1政府主导的科技开发区模式政府组织资金与人员进行示范推广,是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方式。其主要模式是“优秀科技企业+完备的技术开发区+高效率的服务队伍+优秀项目培育辐射区”。其优点是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引进、示范、展示、培训、研讨、推广、辐射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功能和完备而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宜于重大农业科技成果集群转化、集中展示和实施。缺点是,要求条件过高,绝大部分地区难以达到,同时,因大部分计划为科研人员或政府管理部门制定,与农村发展实际需求相距较远,农户只能被动接受,应付现象较为突出。

1.2政府引导服务型模式政府引导服务型模式是把县级科技推广人员下派农业生产第一线,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高位嫁接、重心下移”(科技特派员制度)。

1.3企业主导的经济共同体模式企业主导的经济共同体模式是市场主导下的成果转化模式,以“农业科技成果+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生产基地+农户”为特征。其优点是科技成果能迅速转化推广,缺点是农户参与的盲目性较大,公司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农户与公司之间信息不对称,利益分派不均,农户常为利益受损的主体。

1.4专业协会主导的合作社模式专业协会主导的合作社模式以“农业科技成果+示范产区+合作+示范农户”为特征,具有同类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合作的同质性、产供销一体性、产品生产与加工领域多样性的特点,有利于把分散的、个体的农民组织起来,有计划、有规模地将农产品打入市场,交易费用低,市场化程度高。

1.5农户主导的家庭农场模式农户主导的家庭农场模式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以农户为单位的小规模经营模式。研究开发以农户核心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对我国农村经济、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意义重大。其特点是成本低、投资少、见效快。其缺点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农民难以准确把握成果的适应性与市场的真实需求、发展前景,盲目性大,失败的可能性也大。

1.6科研单位主导的示范基地模式以“科研单位+示范农户+现场推介”为主要特征,要求科研成果实用性强,具备显着的增收效果。其缺点是示范作用有限,多适用于新成果的展示。

1.7非政府推广合作组织国外许多国家以此为主要的农技推广组织,是以农户自愿为基础的微利型公司,也是我国今后应大力发展的方向之一。目前,我国尚处于多种转化形式共存,相互补充阶段,但不论何种转化方式,均对农村经济与农村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

2农业科技成果转移中存在的问题

2.1“三农”问题截至2009年底,全国农村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量的94.7%。农村人口9亿人,是我国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地区。目前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富强。导致“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是我国经济的“二元”结构问题。“三农”问题是我国农村的主要问题,也是造成科技成果转化率、产业化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2.1.1农民问题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其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1)人口多,贫困人口集中,素质差。全国9亿农民,实际在农村生活的人口占53.4%,文化技术水平低。贫困县592个,贫困人口1.28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3.4%。其中,山西省总人口3400万人,农业人口2393万人,全省国定贫困县35个(2300元/人年),省定贫困县22个(1550元/人年),贫困村10863个。贫困人口276万人,占农业人口的11.8%。(2)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主要青壮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农村劳动力后继乏人。(3)收入水平低。2010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其中贫困县农民纯收入3274元,中国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23∶1。

2.1.2农业问题农业问题的关键是土地问题。虽然中央政府明确耕地面积控制红线1.2亿hm2的目标不动摇,但事实上存在土地逐年减少的问题。保证粮食等农产品生产面临挑战。其次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多数仍然是自给自足或小规模经营,没有形成产业化经营,经济效益差。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另外,劳动生产率低下,机械化程度低,靠天吃饭仍然是农业主要生产方式,劳动生产率低下。

2.1.3农村问题农村体制滞后,基础设施落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农村与城市仍有较大差距,国家对农村的投入不足。例如,2009年,农村为国家贡献的税收占国家税收的26%,得到的财政拨款仅占9%,农村存款占银行存款的1/3,贷款却只占9%。加大农村投入,仍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政府必须重视的问题。另一方面,农村综合服务体系不健全,比如,农产品的生产、销售与流通、金融服务、医疗与文化等体系还没有建立健全起来。

2.2影响农业科技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1)科研、教育、推广、生产严重脱节。当前农业科技推广是政府直接领导下开展的农业科技推广,行政倾向性强、市场导向性差。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仅为35%~40%,而发达国家达70%~80%。黄革新,奥小平农业科技产业转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本刊E-mail:bjb@sxinfo.net决策参考(2)农民文化素质差,合作组织发展缓慢。我国6亿农村劳动力的60%以上仅为小学文化程度,特别是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二、三产业,导致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更加低下,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能力差,市场意识缺乏,影响了对成果的接受吸收能力。现有的农业合作组织处于初级阶段,发展规模小,结构松散,稳定性差,不能及时有效地为农民提供生产技术、市场信息、购销、资金、加工、储备等多样化的服务。(3)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我国农业科研投入是全国农业GDP的0.2%~0.5%,推广经费更少,而且和生产、产后相脱节。据农业部统计,全国20个县286个专业技术推广站中只有13%可以开展技术推广工作,其余87%不具备开展成果转化工作的技术与资金,许多机构已经名存实亡。(4)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整体素质低。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技术推广人员仅占技术推广人员总数的28%,其中本科学历以上人员占10%,乡级农技推广人员中,本科学历以上人员仅占3.7%。(5)农业科技信息传递手段与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至2010年底,全国已建立农信通网站近2万个,但这些网站集中分布于北京及沿海城市,西部很少,即使西部所建网站,其信息资源规模较小,农业信息服务不到位,能力弱,信息时效性较差。为此,山西省科技厅联合多个部门与日本国际协力机构(以下简称JICA)合作,以构建改善雁门关地区生态环境,引导农户脱贫致富的“生态与经济共举”的模式为目标,开展了“中日技术合作山西省雁门关地区生态环境恢复与扶贫项目”(下简称“雁门关项目”),构建了“参与式PDCA项目管理模式”。

3参与式PDCA项目管理模式构建

3.1参与式方法简介

参与式方法的内涵:参与式的核心是项目的主体是受益群体,而其他利益相关者,如行政管理部门、科研部门和外来援助者是发展项目的协调者。基本原则:与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建立伙伴关系,尊重乡土知识和群众技能,重视项目实施过程,只有受益主体在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得到加强,他们的责、权、利得到明晰,这样的项目才是可持续的。参与式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比较见图1。因应用领域和目的不同,参与式工具较多,常用工具见图2。不过,常用的PRA工具主要是半结构访谈、资源图、剖面图、问题树等。

3.2参与式PDCA项目周期模式管理框架

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实施)、Check(评估)和Ac(t改进)的第一个字母,PDCA周期模式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雁门关项目采用PDCA周期管理模式用于项目制订计划和实施,开展定期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反映在修改的计划中,使项目的日常监测与阶段性的评估有机结合,形成项目管理的体系,从而使计划更能符合实际情况、更加合理。项目的PDCA周期模式管理见图3。

3.3参与式方法的运用

雁门关项目在PDCA周期模式管理的全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参与式方法,使其成为项目执行的基本原则之一,形成了“参与式PDCA周期管理模式”。其主要内容为:围绕项目总体目标,各参与方(政府、科研、农民等)根据自己的职责、分工,进行资源整合,协调开展工作。在参与式项目管理中,PDM是项目计划与项目管理的依据,所有的工作均要围绕PDM展开,如有必要对PDM进行修正,也必须经过充分的调研与相关部门的协商才能进行,避免了因个别人员临时想法而对项目计划进行干涉,保证了项目执行的连续性与可持续性。在此基础上,雁门关项目根据养殖业发展的规律与该地区的特点,形成了生态恢复型畜产养殖模式,构建了圈舍养殖技术向广大农村实行产业化转移的新模式,形成了管理人员、科技人员与农户间有机合作、协同创新、利益共享的良性互动。经过项目4年的建设,项目示范村草地面积增加53%,农牧业收入增加84%。且项目不仅在山西省大面积推广,其实施经验与项目管理模式在新疆、内蒙古、四川等地也得到推广。

第二篇:航天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园

高邮湖西航天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园介绍

1、项目名称:湖西航天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园。

2、项目性质:新建。

3、项目地点:位于高邮湖西新区送桥镇。

4、投资总额:项目总投资估算为1491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产13802万元,建设期利息为310万元,流动资金800万元。

5、资金来源:企业自筹。

本项目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资本金的要求,结合本项目实际,政府财政性资金、商业贷款、社会机构基金。

6、实施单位:苏州科赛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7、建设周期:4年(2014-2018年)。

8、占地:2000亩

9、主要建设内容: 航天育种智能温棚区(作为航天育种展示、培育种植生产基地,包括建设有航天育种繁育区、太空花卉世界、奇异瓜果展示长廊、航天农业展览与体验馆)、太空有机蔬菜培育生产区(智能温室、温棚、种植、粗加工等)、生态循环养殖区(采取回收育肥猪的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进行循环农业)、航天农林创意示范区(草树艺创意区、花田野趣、生态农业餐厅、精品大棚区)、农林休闲体验区(开心农场、果蔬采摘区)、生态循环沼气区、水上乐园(休闲观光、住宿餐饮、农业体验等)及其他配套服务区(农业科技

教育培训中心、交易展示中心、农产品加工区、服务中心等)等八大功能区。

10、建设目标:

本项目位处湖西送桥镇郊,建设湖西航天科技产业示范园,加快高邮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业科技的研发及推广应用,将现有的科技土地、人力等各种资源优化重组、合理配置,将示范园办成集转化与应用相促进,生态与经济相协调,培训与教育相结合的综合型高科技农业示范基地。项目通过政府搭台,基础铺垫,择项先上,招商引资,民企争辉,股份联办筹集资金。

项目区采用科学管理方法,运用现代经营手段,产销根据市场需求运作,采取统一管理,分类核算,责权利挂钩的经营管理模式,以项目建设为契机,推动高邮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使高邮农业经济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项目区首先辐射高邮市周边区域,示范园建成后,向高邮市其它乡镇推广,并辐射苏中地区,使高邮农业产业结构通过示范园的经验得到合理调整,加快全县农业结构调整的进程。

而本项目是一个集航天科技、生态农业开发为宗旨,以发展循环农业经济为基础,以科研、航天育种、养殖、有机农业种植、旅游休闲与体验、科普教育、农业科技培训、农业论坛、航天育种成果展示与交易、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与推广农产品加工及物流配送于一体的科普教育基地、生态的、绿色的航天农业科技示范生态园。

二、项目提出背景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三,解决好农民、农村、农业“三农”问题,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完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以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契机,坚持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逐步改善城乡二元结构,经济挖掘农业的旅游休闲、科教示范等功能,探索现代航空农业科技产业的有利途径,率先在全省走出一条农民不离土、不离乡发展之路。

“十二五”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指出,“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难得机遇。一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引领推动作用将更加明显。工业化快速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改造传统农业提供了现代生产要素和管理手段;城镇化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为农业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时机;城市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为扩大农产品消费需求、拓展农业功能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二是政策支持将更加强化。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更加牢固。三是科技支撑将更加有力。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全球绿色经济、低碳技术正在兴起,生物、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

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四是外部环境将更加优化。全党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氛围更加浓厚,形成合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局面,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将得到进一步激发和释放。

以航天科技农业为核心,以航天科技农业高端和产业高端为重点,以生态经济学、循环与低碳经济理论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应用循环经济学、有机食品学、生态农业等基本原理,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产业调整和向现代科技农业转型。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有机农业、观光农业,促进农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航天育种是集航天技术、农业技术、生物技术于一体的、跨学科的系统创新工程。加快推进航天育种,大力推广良种,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对我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高邮湖西航天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园高起点、高标准、高科技含量、高投入、高效益和丰富的科技农业文化内涵,以高效科技、生态、特色、观光为特点,集生产、科研、科谱教育、航天育种展示、休闲旅游于一体,突出高起点、高科技和高效益。

以引领航天农业发展为目标,以构建航天科技农业示范园区为主体,以展示农业最新发展成就为主线,以技术研发、成果交易、加工配送和游览观光为内涵,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智能配置,高效率运作,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展现代工业科技和航天科技博览等旅游活动,打造中国最大的航天科技博览园和国家级旅游景区,并以

航天农业观光、有机农业种植、农业休闲、农业体验为主题,打造精品都市农业休闲旅游努力把高邮科技产业园建成一个立足陕西、辐射周边、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景色宜人、三产联动现代化的新型示范农业产业园区。

三、项目综合评价

高邮湖西航天农业科技产业示范产业园是旅游业发展一个新方向,一方面拓宽了旅游业的广度,为旅游活动增添了新景观,有助于生态保护和环境优化,使环境恢复魅力,永葆秀丽;另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态结构,优化了农业经济的组合,开拓了农业和土地被利用的新领域,增加农产品的商品量和农业附加值,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新型科技农业的转变,是振兴农村经济、优化农业结构的有效措施。围绕建设旅游大产业、面向旅游大市场,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通过项目的建设,引导和推动高邮农业结构调整。

第三篇:农业旅游建议研究论文

摘要:黑龙江省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为农业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但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农业旅游产品还只是雏形,黑龙江省农业旅游面临着资金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特色等问题。本文根据黑龙江省农业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其问题,提出了黑龙江省农业旅游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黑龙江省;农业旅游;建议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促使旅游不断向多元化、多领域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渴望回归大自然,观赏田园风光,参与农业活动。黑龙江省农业旅游还处于初级阶段,农业旅游产品还只是雏形,在农业旅游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

1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的现状

1.1社会认识明确

农业旅游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有机结合,对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带动高效特色农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调研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各级党委、政府,还是基层管理部门,对发展农业旅游的认识正在得到不断更新[1]。政府部门积极鼓励广大农民利用土地发展农业旅游,加大对农业旅游的资金投入,加大对农业旅游的宣传力度,广大人民逐渐从不了解农业旅游到积极开展农业旅游转变。由于农村中一小部分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率先开办家庭农业旅游项目,从中获得财富,使得广大劳动人民对发展农业旅游有了新的认识,积极开展农业旅游活动,主动与旅游部门进行沟通与咨询,开发并创新农业旅游项目。随着农业旅游业的发展和普及,旅游者也充分了解了农业旅游的内涵,不再认为农业旅游仅仅是从事农业活动,因此参加农业旅游活动游客的数量不断增加。随着旅游者的需求不断增强,促使农业旅游不断向多样化、多领域、全方位发展。

1.2具备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黑龙江省地域辽阔,四季分明,风景独特,农业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具有下列良好的基础。

1.2.1具备了优越的生态资源

黑龙江省土地条件居全国首位,拥有辽阔而肥沃的黑土地,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地带之一,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农业机械化程度比较高。黑龙江省现有耕地近932万hm2,草原面积753.2万hm2,拥有高等植物2000多种,陆生野生动物470多种,全省天然湿地面积占全国天然湿地的1/7,水资源较丰富。这些优越的生态资源,为黑龙江省农业旅游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2.2具备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在漫长岁月中,黑龙江省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挹娄文化、龙山文化、北大荒文化等。作为金、清两朝的发祥地,黑龙江省历史文化悠久。19世纪时,帝国主义国家入侵我国东北地区,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的饮食文化、建筑风格、先进的科技等。另外,除了汉族以外,黑龙江省还聚居着赫哲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等46个少数民族,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使黑龙江省地域差异性较明显,从而使黑龙江省农业旅游资源具有独特性,黑龙江省发展农业旅游已具备丰富的文化基础。

1.3具备了特殊的地缘优势条件

黑龙江省地处东北地区,是我国纬度最高、经度最东的省份,拥有中国两个地理位置极点———北极漠河(中国唯一一个可以看到极昼及北极光的地方)和东极抚远县(中国最早迎接太阳的地方)。黑龙江省北部与俄罗斯相邻,边境线长约2981km,边境城市异国风情浓郁,界河界湖风景秀丽,为黑龙江省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黑龙江省是中国与俄罗斯、朝鲜、韩国等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是东北亚国家和欧洲国家主要旅游目的地之一。

1.4形成了一些新的模式

黑龙江省独具特色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以及地缘优势,为黑龙江省农业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黑龙江省农业旅游具有其独特的模式,发展模式可以大致概括为以下四点。第一,利用花草果木开展观光旅游。近年来,为了使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统一,黑龙江省广泛开展退耕还林,大面积种植果树经济林,在郊区建立动植物园、采摘园。为了加强游客在园林中观赏和参与,这些地方一般都在公园里设置了旅游线路,设立各种景点或饰品,有些景区推出个性化服务,例如在园中出租自行车、小火车、观光旅游车等,吸引游客来观光旅游。第二,开展民俗旅游。黑龙江省除了汉族以外,还聚居着赫哲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等46个少数民族,保存了完好的民族传统文化。一些地方利用空置的房间举办民族风俗节日、品尝特色美食、开办特色旅馆等,吸引游客参与到农业旅游中来。第三,发展农业科技旅游。近年来,黑龙江省不断引进国内外高科技和花草新品种,使农业旅游景区四季姹紫嫣红,景区内花草、果木、动物等品种众多。园内根据不同的品种划分为多个区域,并设计一条科学的旅游路线。景区内配有自动化灌溉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有些地方还将玻璃温室、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等用于农业旅游活动中,游客对此感到十分好奇。第四,建立绿色农业基地。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边陲地区,土地肥沃,是世界三大黑土地带之一,黑土地开发历史比较晚,破坏程度轻,农业产品没有受到污染,价值比较高。据了解,2012年,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经济总量居全国首位,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绿色食品已达15个。截至2012年,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企业增加到550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增加到68家,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已经发展为14个大类、2000多个品种。早在2006年,黑龙江省就参与了第一届哈尔滨国际经贸洽谈会绿色食品展、绿博会暨东北四省第六届中国区农博会和中国国际产品交易会活动。目前,黑龙江省对绿色食品标志管理、产品检验、环境监测、人员培训等有关工作都制定并实施了相应的规章制度。

2黑龙江省农业旅游存在的问题

2.1发展农业旅游的资金投入不足

黑龙江省农业旅游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有的地区很多支持农业旅游发展的政策或项目并没有实施,不利于乡村农业旅游的发展。因此,黑龙江省旅游农业开发建设所需资金不足,已成为当前影响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突出问题[2]。黑龙江是一个农业大省,虽然农业基础比较好,但是投资的主体始终没有解决,解决农业旅游所需资金问题是黑龙江省农业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

2.2基础设施尚未完善,有待更新

第一,农业旅游地点分布在距离城市比较近的郊区,或在比较偏远的农村和山村。由于我国城乡贫富差距比较大,农业旅游的基础设施一般都相对落后,乡村道路质量差,污水垃圾随处可见,水电设施不完善,使游客感到诸多不便。许多农业旅游景区只重视景点景区的利益及收入,忽视了景区内基础设施的建设与保养。一些景区管理者在配套基础设施还没有建设完毕时就急于开发利用;一些景区不重视对景区内的配套设施的保养,致使景区内设施老化,经常发生一些安全事故,使游客望而止步;而部分老景区的配套服务设施比较落后,难以满足当今游客多样化的需求,直接影响了游客的体验感受。第二,从事农业旅游的服务人员大多是广大农民,文化素质不太高,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培训,整体的接待服务水平比较低。第三,资金投入不足也是黑龙江省农业旅游基础设施不健全的原因之一。

2.3缺少文化内涵和自身独有的农业特色

现在很多地方的农业旅游都只局限于单纯的自然田园风光观光,无法满足游客对文化品位的需求[3]。由于缺乏科学统一的总体发展规划和专业的设计,农业旅游逐渐出现了相互模仿,低水平重复开发的现象。盲目的模仿之风渐渐改变了广大农民原有的农耕文化和特色民俗文化,导致乡土气息日益被冲淡。相互竞争,规模比较小,景点较分散,缺乏文化内涵和自身特色。同时,忽略了游客在农业旅游中的参与性,使游客在农业旅游活动中兴趣不大。

2.4缺少健全的管理体制

一方面,从事农业旅游的服务人员大多数是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农民开办农业旅游项目,投资少、收益快,在利益的驱使下,有些地方不讲条件,没有标准,质量低下,只要有利可图,人们就一哄而上。这些造成人为的破会或农业旅游资源的流失,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农业耕地被占用,人造景观的不协调,等等。有些地方农民为了获得利益,不惜牺牲游客利益,出现了欺客、宰客的现象,使农业旅游信誉扫地,这对于农业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极为不利。另一方面,在对农业旅游区的管理上,农业、国土、水利、工商、税务、规划等多个部门都能插手管理,存在旅游管理的条块分割、职能交叉、管理重复、政出多门等诸多问题,从而使旅游管理缺乏效率和力度[4]。

2.5季节性差异性大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部,地形复杂,四季分明,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凉爽,春秋两季比较短暂,各地四季形成了显著的差异,使黑龙江省的农业旅游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淡旺季反差特别明显。夏季时,树木丰茂,气候宜人,农村是城市人们避暑游玩的好去处,此时是农业旅游的旺季;冬季,黑龙江省寒冷而漫长,城市人们除了去大型滑雪场滑雪外不愿外出旅游,此时是农业旅游的淡季。明显的季节差异使农业旅游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边疆省份。包括汉族在内的48个民族,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不论在饮食、服饰、居住、节庆、婚姻等诸多方面的风俗习惯以及宗教文化信仰、心理素质等都有所不同,导致黑龙江省各地区的农业旅游地域性比较强,每个地区农业旅游的发展水平各不相同。

3发展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的建议

第一,广开财路来源,加大资金的投入。解决黑龙江省农业旅游开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主要还是要依靠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来缓解。因此,我国政府要广开财路,加大对农业旅游开发的资金投入,加大旅游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力度,适当降低农业旅游贷款利息,实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鼓励农民建立农业旅游合作社,并配备专业人士加以指导或管理。政府部门也可以积极鼓励并帮助农民招商引资,扩大景点景区规模,实施统一化管理,等等。

第二,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接待服务水平。农业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越高,景区各方面设施会更完善,农民的旅游意识较强、素质较高,再加上其自身的农业旅游资源具有特色,对游客才有较强的吸引力[5]。因此,农业旅游景区必须不断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接待服务水平。一方面,农业旅游景区要认识到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聘请一些专业的基础设施维修人员,定期保养或维修景区基础设施,不仅可以减少景区内的安全事故,也可以延长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各地要重视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团队与服务人员队伍,可以采取定期培训、“走出去”、“引进来”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提高从业人员的接待服务水平;政府为农民提供免费的农业旅游知识课程,鼓励从事农业旅游的农民积极参加一些管理和接待的专业课程,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政府派专业人士教授农民接待游客的方法或技巧,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并注意精心树立当地良好的接待服务形象,重视品牌建设,制定星级评价标准,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全面文化素质和接待服务水平的提高。

第三,挖掘区域资源潜力和文化内涵,打造资源特色。在农业旅游发展过程中,只有在内容和形式上充分体现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不同的文化内涵,对旅游者才有吸引力,才能形成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的良好形象。因此,黑龙江省农业旅游开发应该立足于当地旅游资源,因地制宜,深度挖掘当地资源的文化内涵,打造资源特色。首先,要突出农业旅游的自然性。黑龙江省具有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应该打造具有原始气息、民风淳朴的农村景观,建设具有农村气息的小村庄形象,保留原有的农村建筑风格和居住特点,减少周围新建高层建筑物对农业旅游造成的视线污染,保存农村特色。创新农业旅游项目,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其次,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省份,不同的民俗习惯和节庆活动形成了多种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深度挖掘各民族民俗文化,展现各民族文化的内涵,使农业旅游与各民族民俗文化相结合,在各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以民俗风情、饮食等为特色的民族村,开展度假、休闲、体验等形式的农业旅游活动。传承和发扬各个民族的民间文化艺术和民间工艺品,满足游客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第四,健全农业旅游的管理体制。健全农业旅游的管理体制,这是促进农业旅游快速发展的关键,所以农业旅游的发展必须建立一套健全的规章制度,并要求农民严格依照有关农业旅游开发方面的规章制度办事,严格按照农业旅游项目审批、建设的基本程序与步骤逐步开展。建立一套灵活的管理体制,并成立一个由旅游、农业等相关部门组成的管理机构,负责指导农业旅游的各项工作。聘请专业的设计人员对资源进行合理统一规划,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经济运营成本,避免跟风模仿和重复开发的现象。创新管理模式,鼓励农民建立农业旅游合作社,扩大农业旅游的规模和种类,增加投入资金,提高农业旅游的专业化程度。

第五,注重产品类型的创新,因地制宜。从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的发展现状来看,其农业旅游活动的开展大多停留在简单的欣赏花卉、采摘瓜果蔬菜、烧烤等表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的季节性比较强,所以,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的发展必须要注重产品类型的创新。冰雪是黑龙江省最独特的自然风光,农业旅游可以在冬季时在村子内,放置一些精美的冰雕,开设冰雕大赛、亲子堆雪人比赛、冰刀赛、雪地打雪仗等项目。

参考文献:

[1]王杜春,司静波.黑龙江省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21-22.[2]张桂兰,刘敏,张序强.黑龙江省发展观光农业的优势及战略[J].北方论丛,2003,(04):26-27.[3]张德成,朱若男.关于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的思考[J].学习与探索,2004,(02):1-2.[4]刘婧,张培.国内农业旅游管理探微[N].中国旅游报,2008-02-25(007).[5]杨铭铎,焦翠翠.基于旅游特点的黑龙江农业旅游发展思路[J].商业时代,2009,(04):103-104.

第四篇: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建议论文

一、了解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农业经济发展的可操作性建议

1、农业经济与投资相结合发挥和引导以农户为主体,多渠道投资相结合的格局形成,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及各类股份合作企业。大力促进投资的有效利用,鼓励农民把资金集中起来,利用闲置资金最大限度地发展农业生产上,银行机构方面要放宽信贷政策,扩大信贷面以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投资。各级各部门引用资金或发展农业联营项目,向各种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倾斜,对主导农业产品和市场潜力大的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对农业型产业基地加大扶持力度。

2、农业经济离不开政策力度的支持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政策与体制创新,探索各种农业经营方式,寻找乡镇企业的优势,创造新条件,以优势龙头企业为核心,以本区域现有的品牌为基础,切实培养、组建和壮大符合经济规律的,加强乡镇企业的战略性,使发展较强的优势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3、提高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参加相关农业技术培训

农业部门更要支持建立更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农民成人教育体系,组织农民学习社会科学理论、现代科技知识和市场经营的能力培训,加大农业教育基础和体系建设,积极鼓励农村中青年群体抓住参加农大、夜大、电大等技术培训机构的学习机会,扩展教育、深入教育,培养具有现代农业生产与经营的新观念型农民,同时,应根据本地区农业特色,有针对性地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并开展多渠道形式的阶段性的技术与教育培训,培养出新一代具有当代先进科学技术与农业知识的新型高素质农民。

4、以市场为导向,加事农业产业化进程

加速农业产业化的进程,通过对农业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与调整,进行专业化生产,集多种经营方式于一体的经营方式,以市场为依托,带动农业基地生产,与基地农户联合,开成种植、养殖深加工产业,形成以生产、供应、销售为一体的经营管理模式和市场化企业运作机制。

5、加大“品牌“效应,大力发展农业经济

品牌赋予农产品一种与众不同的内涵,反映农产品的特性或功能,带入着农业文化情感,实现着与消费都的沟通,最终成为消费者最愿意接受、最可依赖的东西。农业产业的品牌意义,需要根据农产品的特性、消费都的心理及各种社会因素进行定义,如市场价格导向与文化传统等,塑一个与目标市场有头的品牌。目的在于如一提到蔬菜,消费都自然就会想到这个品牌的其它属性,如价格、品种、质量等。建立农民广泛参与一些各种合作组织或博览会,这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及巩固品牌形象有相当重要的熏陶作用,通过企业化的经营、管理,以农业人的身份人事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使农民职业化。这种模式是建立品牌声誉制度的有效方式,有利于促进农业向市场化和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6、做好农业技术的推广

农业科技机构应当通过转换机制和调整结构,建立相关的科研机构,建立高效、开放、协作的运行机制,以从事农业相关的病虫灾害规律与防治的研究,进行农作物高产、高效综合增产技术的开发和农业资源发生、发展的规律等研究,以达到农业技术推广的真正目的。同时,成立以各省市级农业组织为中心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进行试验示范和开发,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现代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完善技术咨询服务,全面落实其研究、开发、经营、服务等各项职能,积极开展第三产业的建设,以发展农业科技培训,信息技术服务为主。

7、提高土地的多种方式运用

在农业经济中,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土地利用率是最主要的运用方式,它主要是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养分,从各种耕作措施和田间管理等都可以有效改良土壤,也有的地方进行种植植物进行改良土地,以改善土壤,增加土地的营养成分,以达到农民增产增收的目的,以增加土地的产出率利用率,促进农为经济的发展。

二、结尾

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促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更是从根本上有利我国农业长期战略的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需要各地方、各部门坚持农业经济的状况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而加快国民经济的增长。

第五篇:设施农业发展对策建议论文

1朝阳市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挑战

1.1市场体系建设滞后

朝阳市设施农业虽然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与高产高效要求还有差距,特别是在开拓市场方面,外贸型龙头企业少,对市场信息掌握不够,出口产品品种单一,出口量低。特别是很多农户没有摆脱传统的单独作战,分散经营,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限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自发性,影响了设施农业的收益,同时抗击风险能力不足,一些专业化合作组织缺乏,制约发展。

1.2经营管理粗放

朝阳发展设施农业多以家族传统管理运作,现代高效设施农业要求进行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也需要管理经营者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生产组织、日常销售、技术更新、资金周转有一定的经营管理手段,更加促进设施农业发展,而当前朝阳在这些方面仍采取传统的粗放形式,不利于设施农业发展。

1.3缺乏专业的人才技术

设施农业对于作物生长的温湿度控制、病虫害的防治以及田间管理等需要有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的专业人员指导和帮助。朝阳属于欠发达地区,各类人才缺乏,特别是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2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对策建议

2.1科学编制发展规划

朝阳要结合本地发展的基础条件和优势制定长期推进设施农业的整体规划,根据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和生态文明规划形成高标准、高起点、多点融合的设施农业规划体系。同时按照规划确定的具体措施,循序渐进落实推动本地设施农业发展。

2.2注重培育特色产业

要依托朝阳丰富的农业资源,坚持高效、错位生产,不断尝试栽植具有新颖、奇特的有机绿色高效品种。培育农业产业基地,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签订订单,不断扩大农业产业基地规模,逐渐提升产品档次,打造具有朝阳特色的品牌,争创在全省、全国闻名的有机、无公害、绿色品种和品牌;依托城镇化和新市镇建设,根据本地不同的发展基础,打造一批特色农业村镇,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加强工厂育苗,实现与蔬菜基地的横向强强联合,不断建设一批特色采摘、观光休闲、体验参与等有特点的产业基地。

2.3积极开拓市场渠道

加大对农产品交易流通市场建设的扶持力度,促进农产品销售,避免渠道不畅,影响农民受益;政府要加强市场监测,及时掌握农产品行情,为设施农业服务。不断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特色农产品保护和认证工作,建立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拓宽销售平台,让朝阳的设施农产品走出去。

2.4逐步完善服务体系

经常组织设施农业专业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等活动,尽快让生产者掌握技术要领和经营管理技能。鼓励引导农民与农业龙头企业的对接和联合,完善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利益分配和风险保障等问题,为农户提供多种信息服务,解决他们在生产过程中消息闭塞的实际情况,加强村镇信息服务点建设,搭建农民交流沟通的信息平台,实现共同发展。

下载农业科技产业转移的建议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业科技产业转移的建议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完善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政策的建议

    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政策的建议 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历来都把“三农”问题放在中心工作的位置,高度关心农民工进城打工,不断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

    特色农业建设路径与建议论文

    特色农业是以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经济条件为基础,以传统优势品种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市场竞争力强、高效优质高产、具有一定规模或产业化经营的可持续农业[1]。近百......

    低碳农业转型改进建议论文

    一、低碳经济的科学内涵1.低碳经济兴起的背景。由于之前以化石能源为主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燃烧,导致了大量的污染气体的排放和生态资源的......

    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调查。

    提出农业剩余劳动力应该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其依据主要是农村现有生产资源难以承受农村劳动力人口规模之重,因而这部分剩余劳动力必须脱离土地。而农业劳动力剩余有绝对剩......

    农业招商建议

    关于对现代农业招商项目考核认定的补充办法 为推动我县特色农业发展,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现对原农业招商项目考核认定办法进行修订。 一、考核范围 县外投资者在沾新注册农业项......

    论文 农业

    论文 农业.txt生活,是用来经营的,而不是用来计较的。感情,是用来维系的,而不是用来考验的。爱人,是用来疼爱的,而不是用来伤害的。金钱,是用来享受的,而不是用来衡量的。谎言,是用来......

    农业论文

    浅议宝丰县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张二科 羊角天麻的脂肪族成分研究 ………………………………………程忠泉 杨丹等 可追溯体系与食品安全......

    小议农业示范园区的成效与建议论文

    1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建设取得的成效1.1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初步形成位于园区内的贵州省最大的养猪企业-贵州都匀市黔昌畜牧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投资7000.0余万元大兴建设圈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