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倾听孩子的心声听听他们的小秘密教育随笔
闲暇时,和孩子们唠唠家常,听听他们的小秘密,分享着共同的快乐。
午饭后,和孩子们来到紫藤架下,或是沐浴着冬日里的暖阳,或是轻拂着春天里的微风。这段时光,是最惬意的,孩子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有的拿着心爱的玩具一起分享、有的拿着新买的蜡笔畅快涂鸦,而这时,也总会有几个孩子围在我的身边,和我“没大没小”地闲聊。
一向阳光的浩浩这几天愁眉苦脸,也不和小伙伴游戏了。我把他拉到身边坐下,握着他的小手问他为什么不开心。早熟的浩浩欲言又止,最后,凑在我的耳朵旁悄悄说出了缘由。接着,忧心忡忡地问我“老师,等我爸爸和新妈妈结了婚,我妈妈就不能回来了是吗?”“老师,要是爸爸和新妈妈有了小弟弟,是不是就不喜欢我了啊?”“老师,我还是希望爸爸妈妈能复婚。”听着孩子焦虑地倾诉,我知道他现在心底最大的愿望是爸爸妈妈能回到一起。我想,这真是个忧伤的秘密,但愿我的倾听能分担一些浩浩的苦闷。
一次,“小大人”似的雯雯则一边摸摸我的手,一边“甜言蜜语”地说“老师,你像牛奶白!”听着这广告词般的夸奖,我顿时忍俊不禁地对她说“你也挺白的啊!”“哪里呀,我一点也不白。我爸爸黑得像墨汁(她爸爸是驾校的教练,天天风吹日晒),所以我也不白了。我妈妈说我要能再白一点就好了!”雯雯有些愤懑却又充满期待地说。原来,小姑娘的心愿是能像童话里的公主那么皮肤白皙啊!我想,这真是个可爱而美好的秘密,我也由衷地和她一起期待这个秘密能慢慢成真。
这些片段其实都是几年前的画面了,然而却令我印象深刻。集体活动中、区域游戏时,老师都不可能与孩子闲谈这些家常琐事。而利用这些闲暇时光和孩子们好好聊聊,你会看到很多平日里看不到的画面、听到平日里听不到的话语、发现平日里不容易被发现的“秘密”——有孩子们的忧虑、有孩子们的心愿、有孩子们的喜好、有孩子们最内心深处的想法。和孩子们聊聊,听听他们的“小秘密”,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他们的忧愁,会使我们越来越了解和理解孩子,使我们的心离得更近。
第二篇:倾听孩子的心声教育随笔
那天我们还在进行幼儿想象画活动,张天妈妈来接了,只见天天拿着自己画好的作品向妈妈炫耀:“妈妈,快看!这是我设计的娃娃!”可天天妈妈并没有表示认可或者表扬,而是说:“你设计的什么东西呀?看刘佳倩、张宇含设计的多好!”天天的脸一下子就变的不高兴了。于是我请妈妈到教室坐下来对她说:“这是张天设计的超能飞天娃娃,别看娃娃的脸长的和我们差不多,但是他具有很多的超人本领哦!来,你给妈妈介绍一下吧!”说完,张天就高兴的指着娃娃头上的圆点说:“这是开关,下雨的时候一按伞就可以打开了,这是翅膀,过河就不需要桥了……”。我请天天在旁边看图书,借机和妈妈进行了简短的交流:画画是孩子情感和认识的一种体现,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创造力,按成人的意愿或者模仿固然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记忆力,但是作为大班的孩子他们更多需要的是自我的一些想法和理解,我们不能一贯的以我们的想法去约束,去要求,在生活和学习中不仅要给他们创造、想象的空间,还要静下来听听孩子自己的解释和心声。妈妈点点头笑着带天天离开了,看着天天一蹦一跳的样子,我也笑了。
有一位美术教育家对儿童画之美发出了由衷感叹——“孩子们都是艺术家。”这是对儿童画最高、最真实诚挚的认可。孩子的想法是最原始的,他们不受太多的限制,不受太多技法的约束,他们画自己所想,画自己所见。对他们而言,画画没有目的,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语言的延伸。一条线、一个圆、一些莫名的符号等等都是他们表达自我认识的一种方式,一种自我情感的发泄。那是他们自己的语言——一种被称作涂鸦的语言。对小小孩们的涂鸦,我们往往可以接受和认可,即使他们根本看不懂那些作品,也会认可那是在画画,并欣慰与孩子们那些天真的表达。然而,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人们的这种认可往往发生改变:开始用对待成人绘画的眼光去衡量孩子们的“作品”,往往只看画面是不是漂亮,形象是不是准确,而对于画中所表达出的孩子的内心世界,往往会忽视。其实,画画只是一种形式,其目的是激发孩子们去想象、去表现、去获得创作能力的载体,而非锤炼他们纯熟的绘画技法,或者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成为一名画家。
孩子的心声,你听到了吗?
第三篇:幼儿教师教育随笔: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
一个冬天的早上,我跟平时一样组织孩子的展间活动、早操活动,接着便开始了集体教学活动,孩子们正在活动室里安安静静地听我讲绘本故事。这时,乐乐姗姗来迟。他站在活动室门口,手里拿着一包饼干,饼干袋在他手上发出了一些声音。一下子,孩子们的注意力都被乐乐吸引走了。于是我有点生气了,便批评乐乐道:“你怎么这个时候才来?你知道迟到是不好的吗?你知道你影响了小朋友的活动了吗?”乐乐却一直站在那里,不说一句话。“还不赶紧坐到位置上去。”乐乐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但手里仍拿着那包饼干,还时不时地摸摸它。孩子们的眼睛也时不时地瞟向乐乐手中的饼干。见状,我更来气了:“乐乐,把你的饼干交给老师!你看,你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多大的影响,拿来!”乐乐仍没有开口说话,只是低着头。我走上前去,不由分说,一把拿走了乐乐的饼干,并重重地放在了自己身边的桌子上。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发现乐乐始终难以投入。集体活动结束了,其他孩子都去吃点心了,而乐乐仍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我干脆把乐乐叫到了面前,责问他:“乐乐,你今天到底要干什么,你没有听见老师请小朋友们吃点心吗?”就在这时,乐乐“哇”地一声哭开了。那一刻,我一下子有些后悔了:也许孩子有什么隐情,我应该听他说说。想到这里,我把那包饼干还给了乐乐,继而轻声地问起他来:“乐乐,你今天为什么要带饼干来幼儿园?”这时乐乐才轻声地回答我说:“妈妈今天上班时间来不及了,我们没有吃早饭,妈妈就给我带了包饼干。”听到这儿我内心惭愧极了,为什么我事先不好好问问乐乐?为什么我没有了解孩子的情况就发脾气了?乐乐已饿了一早上了,难怪他一直紧紧地捏着饼干袋不松手,还时不时地摸摸饼干,他一定是饿了,想吃了。而我却一次一次无端地批评他,还拿走了他的饼干。孩子无疑是一次又一次地受到了伤害,有多委屈、多伤心呢!
从那以后,我开始时时注意检点自己的行为。
安安是个大家都认定的调皮的孩子。一天早上,我刚走进幼儿园传达室时,就听到园内有孩子在哭。值班老师生气地告诉我说,是你班上的安安又打人了。一旁其他的幼儿也七嘴八舌地告起安安的状来。当时我什么也没说。后来,当其他幼儿都由配班老师带着去户外活动的时候,我走到安安面前,轻声地问他:“安安,今天早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不想,安安这时突然哭起来了,哭得很是伤心。我拍拍安安的肩膀说:“安安,跟老师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好吗?”安安抬起头,很委屈地对我说:“她一直在我耳朵边上说我是小笨猪,说了很久。我不是小笨猪,我就打她了。”原来安安不是那个故意挑起事端的孩子!而所有人只看到了那个被打的孩子在哭,却不知道安安内心的委屈,于是我对安安说:“她骂你小笨猪是她的错,但是你动手打她也不对。”安安小声地回应说:“打人是我的错。”听到他的认错,我拉起安安的手对他说:“那现在我们就去找他们,说清楚事情的原委,让她给你道个歉,你也跟她道个歉。以后再碰到这样的事,不能动手,要跟人讲道理,好吗?”安安默默地点了点头。从那以后,安安很愿意听从我的引导,我也不断地鼓励他学习如何友好地与小朋友相处、交往。
不断的实践反思让我逐渐意识到,不要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忽略顷听孩子的心声,不要把我们认为的理所当然强加给孩子。教育的最大成功,是让每一个孩子变得更好。
第四篇: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教学随笔)(本站推荐)
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邹春燕
“老师这件事的原因是这样的,您听我说„„”别解释,不是这样是什么样„„“老师,您让我说一下迟到的原因吗?”“说什么说,你迟到了还有理由„„”反思一下,这样的现象是不是就在我们身上发生过?我们给孩子多少诉说的机会,我们又认真地倾听过多少孩子的理由呢?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往往喜欢让孩子听老师的言语指令,却忽视了自己去倾听他们的表达,从而在师生间就有了代沟。其实我们应该去倾听学生,让他们诉说。倾听我们可以从学生那里获得更多的信息,增进对学生的了解,并由此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近感、信任感。
在上星期四,我去参加教研活动了,一回教室,同学们都向我反映:“老师,今天陈逸桐在课堂上乱喊,还故意拍桌子,孙老师都给她机会了都没有改,害的老师都生气了,最后连累我们也要抄写来练字„„”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她坐在座位上一声不吭,好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准备我去找她呢!可是同学们却你一言我一语地指责她,逸桐见大家群起而攻之,也来气了,一拍桌子离开了教室。我跟了出去叫住了她,我是了解逸桐如果做错了事,辩解是有的,但是没有今天这种不同寻常的表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猜测不如问个明白。即使她错了,我相信真诚地帮助远比教训来得强。
听了逸桐的解释后,我有些难以置信,但是孩子单纯的思维在激动中的语无伦次,使我更愿意相信她的话是真的。走回教室,看着同学们期待的目光,我忽然感觉“宽容”对今天的孩子来讲好像越离越远了,我似乎应该抓住这次机会帮孩子们去体验宽容他人,重新把它找回来。慢慢地讲给大家听:人无完人,我们每一个人总有犯错的时候,你们犯过错吗?假如那么多的同学指责你又会如何?„„学生们静静地听着,激动的情绪也缓缓地平静下来,逸桐的同桌还主动请她回到了教室,气氛渐渐地和谐了,同学们的目光友善了。此时我为善良的学生们而心存感激。
学会倾听,还灵魂一片洁净的天空,让阳光、花朵和蝴蝶成为心灵的伙伴。学会倾听,有自己的心感知到那一颗颗心的跳动。
第五篇:教学体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教学体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自认为越来越理性了,但每每被触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还是忍不住溢出泪花……
跟学生一起探讨家庭教育的缺失,成文,给父母提希望。孩子们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情真意切。
在现代社会,能够陪伴孩子一起成长的家长真的是越来越少了,看着孩子们“多希望您能陪陪我,跟我聊聊天,不要只给我冷漠的背影……”“这么大还喜欢抱着娃娃睡,是因为我把娃娃当成了您,烦闷时跟她说话,喜悦时跟她分享,自嘲地寻找安慰,黑夜降临的时候,仍是眼泪伴我入睡……”……还有很多、很多感人的话语。
还有一个孩子,并不出众,翻开她的作文本,每页都有被水弄模糊的地方,翻翻,整整写了六面多!虽然文笔不优美,但实实在在表达了对爸爸关爱的渴望,那模糊的地方正是她一次次难以自制的落泪所致。看完她的文章,我也用掉了三张面巾纸……
批完全班学生的第二篇小作文,我也在反思自己对儿子的教育,也存在“忙于工作,疏于管教”和“只重言教,无持久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