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社会性别视角下《管理沟通》课程课堂教学研究论文
近年来高校女生占比持续增长。据教育部网站数据显示,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女生比例1997 年是37%,至2014 年这一数据已达到了52.14%。就工商管理专业而言,女生数量超过男生已成常态。以绍兴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为例,目前男女生比例已达1∶ 2 左右。不容忽视的是,当今高等院校大部分课堂教学存在着“性别盲视”,即课堂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中存在着明显的以男性为主导的格局,女大学生被边缘化。本文拟立足于高等教育性别比例变化这一学情,探讨并总结社会性别视角下工商管理专业《管理沟通》课程课堂教学中的改革实践及其成效。
一、研究背景
(一)《管理沟通》课堂教学引入社会性别视角的重要意义
沟通是管理活动的核心与本质,也是管理工作者最为重要的职责之一。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管理沟通》是一门技能性非常强的课程,其基本目标在于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理解并掌握管理者在组织运营过程中所必备的沟通理念、策略和技能。但正如Weiss 和Fisher 的研究指出,在大多数《管理沟通》课程上教的有效沟通的内容都是从男性的观点出发,并不一定适合女性。例如男性在沟通中更倾向于结果导向,而女性在沟通中更倾向于关系导向。考虑到女性在目前社会生活中日益重要的角色和地位,在《管理沟通》课程中引入社会性别视角就显得尤为迫切。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社会性别(gender)是女性主义用以区别两性生理性别(sex)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核心观点在于———男女两性在社会中的角色、价值、地位、关系及其行为,并非是由生理决定的,而主要是后天社会文化建构的结果,是社会关系和权利结构的体现。
国外以社会性别为视角对教育及其改革的研究起步较早,几乎涉及到教育领域的所有学科。相对而言,我国基于社会性别的教育研究和实践还相对滞后。特别就高等教育而言,国内目前的研究也主要是集中于高教环境下社会性别的整体现状及其政策建议的研究。就单独某门课程的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女性学课程,以及文学教育、英语教育、思政教育和体育教育等基础课领域。在管理学科,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共管理领域。
为了研究《管理沟通》课程教学中的社会性别视角的研究和实践进展,笔者于2016 年9 月,先后以“管理沟通”+“课程”和“管理沟通”+“教学”为关键词,以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收集的来源,分别检索到期刊论文38 篇和51 篇。然后逐一阅读,剔除重复篇目和非教学研究论文,最后得到相关论文61 篇。进而对这61 篇论文深度研读,并未发现有学者在《管理沟通》课程课堂教学中提及或研究社会性别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了国内目前在《管理沟通》课程教学中社会性别视角的缺失。
二、社会性别视角下《管理沟通》课程课堂教学实践
2014 年以来,笔者在工商管理专业该课程教学中引入社会性别视角,旨在改善教学中的“性别盲视”状态,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在既定的场景下,以合适而灵活的理念和策略去进行沟通。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沟通过程中的社会性别意识及其行为,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采取的手段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丰富教学内容和素材
首先,对原有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进行检视与审查,修订其中存在的性别盲点和性别歧视内容,使得原有内容、主题得以完善。原有《管理沟通》课程教学大纲主要包括三大模块,即:(1)理念模块,包括有效沟通的内涵、本质及其原则;
(2)技能模块,主要包括倾听、非语言沟通、书面沟通、演讲、面试等;(3)应用模块,主要包括情绪管理、自我沟通、人际沟通与组织内外部沟通等。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引入社会性别视角,引导学生理解两性在沟通理念、沟通行为及其具体沟通方式上存在的一些具体差异及其社会建构根源。
同时,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社会性别概念,培养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改变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笔者尽可能广泛收集女性文化的第一手案例资料,如女大学生校园沟通案例、女性员工职场沟通案例以及女性企业家经营案例,以改善现有教学内容中“性别盲视”。同时,丰富有关女性文化的各种图片、音像资源库,并具体化为教学资料,以达到从听觉、视觉多感官对学生产生较为深刻的冲击。
(二)完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社会性别敏感性的主要方式。在《管理沟通》课程课堂教学中,笔者主要运用了三种教学方法,即课堂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教学法,以有效提升并改善学生的社会性别意识和行为。
1.课堂讲授法
所谓课堂讲授法,是指教师借助语言或非语言方式,向学生展示情境、表述事实、阐释理论和归纳规律的教学方法,既可用以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而且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几乎都需要同讲授法相结合。例如,在“非语言沟通”章节中,在讲述“握手”这一礼仪性肢体动作时,笔者通过大量的图片例证,向学生具体阐述了两性在“握手”这一具体沟通行为上的特征及其社会建构本质。同时借助非语言演示,引导学生之间进行相互握手,在实践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两性在握手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例如,一些学生在握手时,忽视了眼神的交流,或者仓促间坐着就开始握手,特别是不熟悉的异性之间在握手时会显得更加局促。
总的来说,课堂讲授法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科学知识,但是,该方法如果在运用时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极易形成填鸭式教学,难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因此,在运用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语言描述的生动性,并给予学生直接实践的机会。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核心和载体的教学方法。和课堂讲授法不同,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组织者的角色,重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的讨论,而不是传统的单纯传授知识的角色。换言之,案例教学法特别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也较有优势。
工商管理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因此在《管理沟通》课程课堂教学中,通过具体案例及其情境的剖析,会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社会性别角色意识和行为。一般而言,案例教学法适用于《管理沟通》所有章节的教学。
在课堂实施案例教学时,教师需要着重注意三个环节的问题:
(1)案例的选择。在案例教学法中,案例是重要的教学素材和基础,案例必须与课程目标密切结合。例如,在“换位思考”的章节里,我们选择了一个“女大学生兼职案例”(女大学生因为当天工作忙碌,忘记了领导交代的工作,被领导当众训斥,非常郁闷懊恼),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前充分阅读并讨论,为课堂集体讨论做准备。
(2)案例教学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作为促进者和引导者,要注重师生互动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分享,拓展并深化学生对案例中社会性别问题理解的广度与深度。例如本案例中,除去性别因素,将是一个就事论事,下属及时补救并沟通的管理问题。考虑到两性在沟通时的导向性差异,引导学生去“换位”理解兼职女大学生虽然意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错误,但是在同事面前被领导训斥还是很让她尴尬这一事实。
进而启发学生去做更多的换位思考,特别是异性之间的换位思考。另外,案例讨论中学生的互动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反省和批判的能力,特别是直接感受男女性沟通中的特点。案例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师生互动的核心一定是案例本身,要防止学生因为气氛的活跃而远离主题,因此教师的正确把控就很关键。
(3)总结提升。《管理沟通》课程案例教学的总体目标,强调以教学案例为素材,使学生能够较为深入地理解并掌握与教学主题相关的理念和技能。因此,在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教师需要对案例及学生讨论的过程进行总结,特别是将案例中的关键问题和教学主题之间的关系进行强化提升。当然,这个环节也可以让学生先总结,教师再点评。
3.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相关知识理论,结合学生具体学情,通过创设适当情境并引导学生参与,使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拓展能力和形成价值的教学方式。
体验式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因此,和案例教学类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样要发挥好设计和组织的角色。在《管理沟通》课程教学中,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笔者主要组织并实施了两类体验活动,包括游戏体验和项目体验。其中,游戏体验教学法主要是穿插在概论,倾听、非语言沟通、人际沟通和组织沟通等章节中,和讲授法配合使用;项目体验主要应用于演讲、面谈和组织沟通等章节。
(1)游戏体验式教学
游戏教学得益于游戏本身的趣味性,这种训练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例如,在概论章节里,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沟通中传递信息的“完全对称”原则,即,沟通中传递信息一方需要提供对方所需的全部必要信息,同时要保证提供的信息能够被对方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选择十个左右学生参与“传话”游戏,简单地说,就是不借助任何书面信息,通过学生口口相传,将信息从第一个人传递到最后一个人。同时,在游戏组织时注意了男女搭配,以试图体现社会性别的建构性。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会很直观地感受到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性别因素,因为在异性之间传递信息时,远远不如同性之间交流得顺畅自在。
(2)项目体验式教学
项目体验式教学是以项目为抓手,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是一种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目前我们实践中效果比较好的是演讲、面试和组织沟通调研。以演讲为例,我们要求学生自选和沟通相关的主题,制作3 页幻灯片和相应演讲稿,并在2-3 分钟内完成一次演讲。演讲者为了在短短的2-3 分钟内取得较好的演讲效果,会在主题、信息、语气、肢体动作等方面精心准备并实施。通过这一项目体验,学生对演讲中要注意的一些语言、非语言因素,以及心理因素会有体悟,而且对于两性在演讲中的不同特点也会有更直观的现场体验。
三、取得的初步成效及后续工作展望
在校院领导和教学团队的鼓励支持下,特别是所执教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一如既往地协作配合下,笔者对《管理沟通》课堂教学的改革顺利进行,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2014 年和2016 年,笔者因执教《管理沟通》课程,两次获得所在学校“示范课教师”荣誉称号。
(一)取得的初步成效
在2014 年~ 2016 年期间,笔者对执教的工商管理专业7 个班级分三次进行了期末随堂问卷调研。2014 年12 月,工商管理2013 级三个班合计130 人参与被调研,其中女生85 人,占比65%(以下简称样本1);2015 年12 月,工商管理2015 级(专升本)两个班,合计81 人参与被调研,其中女生71 人,占比88%(以下简称样本2);2016 年6 月,工商管理2014 级两个班(一本招生),合计75 人参与被调研,其中女生47 人,占比63%(以下简称样本3)。
通过对问卷的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将社会性别引入《管理沟通》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原有课堂教学中“性别盲视”状态,提高了学生沟通过程中的社会性别敏感性和自信心,具体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引导学生初步建立了社会性别概念
三个样本对“社会性别”概念认知程度差异性不大。91%以上的学生表示“非常了解”或“了解”,“完全不了解”的仅占2%左右。但是,仅有30%左右的学生会从“社会建构和权力结构”来认识社会性别的内涵,大部分学生认为“社会性别是基于两性差异的认识,主张男女之间的平等”,其中,样本
1、样本2 和样本3 分别达到53%、63%和61%。
2.促进学生初步形成了科学的性别角色认知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在沟通时的性别角色认知状况,笔者设计了“在你眼中,理想的男生应具备什么特征”和“在你眼中,理想的女生应具备什么特征”两道题目,并分别设计了15 个相同选项(包括体贴、有趣、善解人意、勇敢、心胸宽阔、冷静、有竞争心、独立自主、豪放、有远大理想、冲动狂热、依赖、活泼开朗、隐忍和其他)供选择。从三个样本看,大家认为理想的男生和女生应该都是“独立自主”“体贴”“善解人意”和“心胸宽阔”的;不同的是,男生需要更多的“独立自主”,女生则需要更多的“善解人意”。同时,大家认为“活泼开朗”对女生而言也是比较重要的,其中,样本3 中甚至达到了68%。笔者认为,这一结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文化建构中的“男强女弱”格局,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在突破刻板印象和沟通障碍时越来越多的努力。
3.培养了学生沟通中的性别平等意识
为了了解学生在沟通时的两性平等意识和行为,笔者设计了“男性是否应该以事业为主”“女性是否应该以家庭为主”“你是否认为女大学生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等三个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三个样本没有明显差异,78%左右的学生采取“认同”的态度。对于第二和第三个问题,样本1 和样本3(两个本科样本)比较接近,而样本2(专升本样本)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差异。以问题2“女性是否应该以家庭为主”为例,样本1 和样本3 有58%左右的学生采取“不认同”的态度,而样本2 的不认同率达到了73%。笔者认为,这种相似性与差异性恰恰反映了“男主外女主内”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及其变迁,但更为关键的可能是,样本2 的专升本学生因为求学的过程相对曲折,因而更具有突破传统建构的动力和愿望。
4.提高了学生与异性沟通的信心和能力
有效沟通的本质在于换位思考。当学生能够有意识地理解自我和沟通对象的状态,并形成较为准确的自我定位时,沟通的过程就会相对流畅舒适。在回答“当你与陌生异性交谈时,你的状态如何”这一问题时,三个样本的学生都呈现出较好的状态和能力,“坦然自若”和“略显紧张”的比例均超过了72%。其中,样本1 两个选项的比例分别是26%和49%;样本2 两个选项的比例分别是34%和38%,样本3 两个选项的比例分别是41%和40%。对于样本3 较高的数据,笔者认为可能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随着课程建设的进展,课程结构和内容更加完善,学生通过课内外学习和实践,能够较好地理解两性沟通时的共性和差异,因而能力提升较好;同时,2014 级工商管理专业生源质量较好(一本招生),学生本身也更加自信一些。
(二)对后续工作的展望
为了把握未来后续工作的着力点,笔者在问卷中设计了“你觉得自己的沟通能力在哪些方面还有待提升”的题目,并依据《管理沟通》教学大纲,设计了9 个选项(包括礼仪、衣着风格、性格、自信心、语言沟通能力、非语言沟通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和其他)以供选择。三个样本中,学生认为自己在“语言沟通能力”“自信心”“情绪调节能力”及“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相对还比较薄弱。其中,样本1 和样本3 的学生对于“语言沟通能力”提升的诉求分别达到了69%和65%,样本2 达到了49%。进一步对样本3 按性别分类,发现男女生提升的诉求既有相同点,又有差异性。相同点是,“语言沟通能力”是男女生都觉得最为迫切需要提升的能力。不同的是,对女大学生而言,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内容分别为“自信心”和“情绪调节能力”;对男大学生而言,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内容是“人际关系能力”和“衣着风格”。笔者认为,这种共性指出了我们在未来教学中可以关注的重点,即在未来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并有效提高大学生语言沟通能力;而差异性,一方面说明了社会性别的客观存在,我们之前推进并实施的教学改革思路是合理的,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在未来教学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针对性需要进一步提炼和改进。
总之,将社会性别视角纳入到目前《管理沟通》课程的教学中,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男女平等、两性和谐的科学发展观,也有利于提高学生沟通过程中的社会性别敏感性和沟通能力。为了进一步将改革推向深入,教师需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不断强化社会性别意识,持续提升综合业务能力,以有效地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篇:管理沟通课程论文
《管理沟通》课程任务
标题:演讲的技巧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时间:2011年1月4日
摘要:所谓演讲,使普通的说话上升为一门语言的艺术,它是一个典型的双向沟通过程。它包括‚演‛和‚讲‛两部分。演戏的‛演‚,使‛讲‚戏剧化;讲话的‛讲‚,使‚演‛实在化。而短时间内向许多人传递大量信息时,最有效的方式便是演讲。演讲过程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手段,对大多数演讲者来说,演讲的本质上是用语言表述的,但也经常使用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来突出强化他所讲的内容,达到增强演讲效果的目的。而这篇文章,着重介绍一些演讲的技巧,希望能对读者有一定的用处。
关键词:演讲艺术、身体语言、演讲稿
序言:没有任何一个正常人不需要讲话、不需要交流,也没有任何一种工作不需要和别人打交道。而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沟通感想,最直接、最方便的途径就是语言。很多人私底下可以口若悬河,但是一但在讲台上、在公共场所上讲话时,有的人就不敢说话、不会说话。脸红耳赤,说话断断续续、结巴、语无轮次。所以,如何演讲、怎么做一个好的演讲,是我们应该时刻考虑的。而要做好一次演讲,需要做好演讲的准备、运用演讲艺术、演讲时的姿势、视线、面部表情、演讲时的服饰和发型、演讲时的声音和腔调、演讲时与观众的互动等。下面我们就介绍其中的几点。
一、演讲的准备
演讲的准备包括了解听众,熟悉主题和内容,收集素材和资料,准备演
讲稿等。
(一)演讲稿的准备
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一篇好的演讲稿应达到如下要求:
1、了解对象,有的放矢
演讲稿是讲给人听的,因此,写演讲稿首先要了解听众对象: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状况如何;了解他们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等等。否则,不看对象,演讲稿写得再花功夫,说得再天花乱坠,听众也会感到索然无味,无动于衷,也就达不到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的目的。
2、观点鲜明,感情真挚
演讲稿的观点鲜明,显示着演讲者对理性认识的肯定,显示着演讲者对客观事物见解的透彻程度,能给人以可信性和可靠感。演讲稿观点不鲜明,就缺乏说服力,就失去了演讲的作用。演讲稿还有真挚的感情,才能打动人、感染人、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3、语言流畅,深刻风趣
演讲稿要把演讲者脑子里的构思都要写出来,能让人们看见、听见,就必须借助语言这个交流思想的工具。因此,语言运用的好还是差,对演讲稿的好坏影响极大,要写一片好的演讲稿,就必须在语言的运用上下一番功夫。
(二)了解听众
在演讲过程中,听众要把耳闻目睹得来的信息转化成能够理解的意思。听众是一个情况各异的群体,极为复杂。要想使演讲为大部分人所理解,演讲者在演讲前要对听众有充分的了解。只有充分的了解听众,演讲者才能与听众形成一种讲与听的默契配合。而为了形成这一默契,演讲者必须有吸引力,演讲者要运用自己的个性影响,打开场面,引入正题,这就必须有赖于演讲前的精心准备。
二、演讲艺术
演讲艺术包括开场白的艺术,结尾的艺术,立论的艺术,举例的艺术,幽默 的艺术等等,通过运用各种演讲艺术,使演讲具备两种力量:逻辑的力量和艺术的力量。而这里我们这着重介绍开场白和结尾的艺术。
(一)开场白艺术
演讲的开场白最不易把握的,要想三言两语抓住听众的心,并非易事。如果在演讲的开始听众对你的话就不感兴趣,注意力一旦被分散了,那后面再精彩的言论也将黯然失色。因此只有匠心独运的开场白,以其新颖、奇趣、敏慧之美,才能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才能立即控制场上气氛,在瞬间里集中听众注意力,从而为接下来的演讲内容顺利地搭梯架桥。
1、奇论妙语 石破天惊 听众对平庸普通的论调都不屑一顾,置若罔闻;倘若发人未见,用别人意想不到的见解引出话题,造成‚此言一出,举座皆惊‛的艺术效果,会立即震撼听众,使他们急不可耐地听下去,这样就能达到吸引听众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运用这种方式应掌握分寸,弄不好会变为哗众取宠,故作耸人之语。应结合听众心理、理解层次出奇制胜。再有,不能为了追求怪异而大发谬论、怪论,也不能生硬牵扯,胡乱升华。否则,极易引起听众的反感和厌倦。须知,无论多么新鲜的认识始终是建立在正确的主旨之上的。
2、自嘲开路 幽默搭桥 自嘲就是‚自我开炮‛,用在开场白里,目的是用诙谐的语言巧妙地自我介绍,这样会使听众倍感亲切,无形中缩短了与听众间的距离。胡适在一次演讲时这样开头:‚我今天不是来向诸君作报告的,我是来‘胡说’的,因为我姓胡。‛话音刚落,听众大笑。这个开场白既巧妙地介绍了自己,又体现了演讲者谦逊的修养,而且活跃了场上气氛,沟通了演讲者与听众的心理,一石三鸟,堪称一绝。
3、即景生题 巧妙过渡 一上台就开始正正经经地演讲,会给人生硬突兀的感觉,让听众难以接受。不妨以眼前人、事、景为话题,引申开去,把听众不知不觉地引入演讲之中。可以谈会场布置,谈当时天气,谈此时心情,谈某个与会者形象……
1863年,美国葛底斯堡国家烈士公墓峻工。落成典礼那天,国务卿埃弗雷特站在主席台上,只见人群、麦田、牧场、果园、连绵的丘陵和高远的山峰历历在目,他心潮起伏,感慨万千,立即改变了原先想好的开头,从此情此景谈起: 站在明净的长天之下,从这片经过人们终年耕耘而今已安静憩息的辽阔田野
放眼望去,那雄伟的阿勒格尼山隐隐约约地耸立在我们的前方,兄弟们的坟墓就在我们脚下,我真不敢用我这微不足道的声音打破上帝和大自然所安排的这意味无穷的平静。但是我必须完成你们交给我的责任,我祈求你们,祈求你们的宽容和同情……
这段开场白语言优美,节奏舒缓,感情深沉,人、景、物、情是那么完美而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据记载,当埃弗雷特刚刚讲完这段话时,不少听众已泪水盈眶。
即景生题不是故意绕圈子,不能离题万里、漫无边际地东拉西扯。否则会冲淡主题,也使听众感到倦怠和不耐烦。演讲者必须心中有数,还应注意点染的内容必须与主题互相辉映,浑然一体。
4、讲述故事 顺水推舟 用形象性的语言讲述一个故事作为开场白会引起听众的莫大兴趣。选择故事要遵循这样几个原则:要短小,不然成了故事会;要有意味,促人深思;要与演讲内容有关。
5、制造悬念 激发兴趣 人们都有好奇的天性,一旦有了疑虑,非得探明究竟不可。为了激发起听众的强烈兴趣,可以使用悬念手法。在开场白中制造悬念,往往会收到奇效。制造悬念不是故弄玄虚,既不能频频使用,也不能悬而不解。在适当的时候应解开悬念,使听众的好奇心得到满足,而且也使前后内容互相照应,结构浑然一体。
(二)结尾的艺术
好的演讲终点应该是思考的起点,使人感到言虽尽而意未穷。那么,怎样才能在别人面前结束一次完美的谈话呢,以下是几个实用的方法。
1、要总结观点
只所以要总结观点,是因为一般的演讲者会不知不觉地使谈话范围涵盖得很广泛,以至于结束时,听众对于他的主要论点究竟在何处仍感到有点困惑。实际过程中,演讲者往往有种错误的想法,认为自己所讲的观点在他们自己的脑海中如同水晶那般清楚,听众也应该对这些观点同样清楚才对。而事实证明,往往并不尽然。
2、请求采取行动
成功的演讲者在讲演中说最后几句话时,会号召听众采取行动的时间已经来
到,时机已经成熟。因此就要开口要求,要求大众按自己所说的采取行动。不过,请务必遵从以下原则:一是要求他们做明确的事;二是要求听众做能力之内的反应;三是尽量使听众易于根据请求采取行动。
3、简洁而真诚地赞扬
采用这种方式,就是要使听众感到愉快、高兴,并对前途充满乐观。但是,为了充分收到效果,演讲者的态度必须很真诚。不可阿谀奉承,不可夸大其辞。这种方式的结尾,如果不能表现得很真诚,反而让人觉得虚伪,效果就不好了。
4、幽默或诗句结尾
在所有的结尾方法中,幽默或诗句是最能被听众接受的了。演讲者如果能在结尾中充分、灵活地运用这种手法,将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另外,如果能找到合适的短句或诗句作为自己演讲的结尾,不仅能表现出你个人的独特风格,更能够产生美的感受。
5、结尾达到高潮
激发高潮就是逐步向上发展,在结尾时达到高峰,句子的力量也愈来愈强烈。这种方法是很普遍的结束方法。不过,往往较难控制,但是如果处理得当,这种方法是相当好的。
(三)演讲时的姿势、视线、面部表情、服饰和发型
演讲表达的主要特点是‚讲‛,对演讲者来说,写好了演讲词,不一定就讲得好,正如作曲家不一定是演唱家一样。有文才,善于写出好的演讲词的人,不一定有口才,不一定能讲得娓娓动听。真正的演讲家,既要善写,还要会讲,即既要有文才又要有口才。
1.演讲时的姿势
演说时的姿势也会带给听众某种印象,例如堂堂正正的印象或者畏畏缩缩的印象。虽然个人的性格与平日的习惯对此影响颇巨,不过一般而言仍有方便演讲的姿势,即所谓‚轻松的姿势‛。要让身体放松,反过来说就是不要过度紧张。过度的紧张不但会表现出笨拙僵硬的姿势,而且对于舌头的动作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决窍之一是张开双脚与肩同宽,挺稳整个身躯。另一个决窍是想办法扩散并减轻施加在身体上的紧张情绪。例如将一只手稍微插入口袋中,或者手触桌边、或者手握麦克风等等。
2.演讲时的视线
在大众面前说话,亦即表示必须忍受众目睽睽的注视。当然,并非每位听众都会对你报以善意的眼光。尽管如此,你还是不可以漠视听众的眼光,避开听众的视线来说话。尤其当你走到麦克风旁边站立在大众面前的那一瞬间,来自听众的视线有时甚至会让你觉得刺痛。
克服这股视线压力的秘决,就是一面进行演讲;一面从听众当中找寻对于自己投以善意而温柔眼光的人。并且无视于那些冷淡的眼光。此外,把自己的视线投向强烈‚点头‛以示首肯的人,对巩固信心来进行演说也具有效果。
3.演讲时的脸部表情
演讲时的脸部表情无论好坏都会带给听众极其深刻的印象。紧张、疲劳、喜悦、焦虑、等情绪无不清楚地表露在脸上,这是很难藉由本人的意志来加以控制的。演讲的内容即使再精彩,如果表情总觉缺乏自信,老是畏畏缩缩,演讲就很容易变得欠缺说服力。
控制脸部的方法,首先‚不可垂头‛。人一旦‚垂头‛就会予人‚丧气‛之感,而且若视线不能与听众接触,就难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另一个方法是‚缓慢说话‛。说话速度一旦缓慢,情绪即可稳定,脸部表情也得以放松,再者,全身上下也能够为之泰然自若起来。
4.演讲时的服饰和发型
服装也会带给观众各种印象。尤其是东方男性总是喜欢穿着灰色或者蓝色系列的服装,难免给人过于刻板无趣印象。轻松的场合不妨穿着稍微花俏一点的服装来参加。不过如果是正式的场合,一般来说仍以深色西服、男士无尾晚宴服、以及燕尾服为宜。其次,发型也可塑造出各种形象来。长发和光头各自蕴含其强烈的形象,而鬓角的长短也被认为是个人喜好的表征。
演讲是经理管理角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演讲也日益成为与多数人进行交际沟通的有效方式,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好的演讲技巧是成功的助推器。然而,很少有哪一位管理者天生就有能自然的立起身对一群人做演讲,要想拥有优秀的演讲技能,演讲者必须要有掌握并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知识、技能的能力。
结束语:本文只是粗略的介绍了演讲前的准备工作、演讲时的部分技巧。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文章中如有不对或错误的地方,望读者见谅,并以权威文献为准,要想了解更多更丰富的演讲技巧,还需大家在实践中去总结经验。望大家通过实践的学习,能够拥有良好的演讲技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参考文献:
1、《卡耐基演讲说话技巧》黎皓咏、黎皓咏 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09出版)
2、《演讲态势表达技巧》 谢伦浩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01出版)
3、《成功演讲技巧》 琼〃戴兹、冯丁妮、马军 海南出版社(2008-06出版)
4、《怎样掌握演讲口才技巧》宏森中华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5-04出版)
5、《向卡耐基学习演讲口才的技巧》 曾强 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1出版)
6、《演讲语言技巧与实践》 唐树芝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1出版)
第三篇:管理沟通-课程论文-选题
试论民营企业管理沟通的障碍与对策
沟通是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是成功的企业管理者必备的能力,它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理念。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二十余年,在中国快速发展经济过程中,呈现出特有的优势,并且推动中国经济的增长。但与此同时,它的越来越多的弊端也暴露出来了,管理沟通障碍。管理沟通是对沟通概念的延伸,它不仅涵盖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流,还包括群体之间以及上下级之间的沟通。所以拥有良好的管理沟通,才能使民营企业实现有效的管理,从而寿命更长,走得更远。
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沟通的障碍。
一、民营企业老板习惯个性化管理。民营企业的老板大多习惯于事必躬亲,在遇到问题时,不懂得与管理人员沟通,一起解决问题。造成管理人员的无所适从,同时也容易造成管理人员不负责任的现象,这就是管理沟通的障碍。所以民营企业的老板往往十分忙碌和劳累,实际上是缺少管理章法,缺少与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而且管理岗位都形同虚设。民营企业要重视“老板个性化”问题,因为只有老板虽然有过人之处,但不能成为定式,其独特的地位不能成为武断,其个性和能力需要更多人的风格和能力来补充,这样的企业文化才是健康的,否则只能是先天不足的胎儿,难以长大成人,更不能成为栋梁。只有良好的管理沟通,才能产生负责任的管理团队,民营企业才能健康发展,走的更远更强大。
二、民营企业用人唯亲,不平等。我国很多民营企业它们都是沿用传统的家族制等形式进行经营,其产权结构是单一主体,企业基本上处于所有者和经营者,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的状态。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家庭企业,从夫妻档、兄弟班、父子兵、亲友才起家,逐步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而且企业所用员工很多是亲戚,而那些非亲属的员工就得不到重用。用人唯亲压制了非家族人才的积极性,这种方式在民营企业中甚为流行。而这种管理方式体现出管理者对非家族人才的不信任性,也就是两级之间缺少沟通所引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是有原因的。假如民营企业的领导者能够与非家族的人才进行深层次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才华,以及他们所潜在的为企业创造财富的能力,那么,领导者就会忽略那点血缘关系的牵连,从而改变管理模式。用人唯亲的管理模式在企业创业之初或许会有优势,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家族式管理缺少沟通,妨碍了非家族人才的出头机会,会
使得非家族人才不易对企业产生忠诚和向心力,从而成为民营企业管理沟通的一大障碍。
三、民营企业内部沟通过程障碍。在管理学中,合理的组织机构有利于信息沟通。有的企业比较庞大,组织机构比较大,当信息从顶层传递到底层时,需要经过很多人的沟通,这
时,信息的准确性只能达到原来的20%了,造成信息失真。而且在传达信息时,有可能带着
个人主观意识去理解信息,这样沟通出来的结果更是谬以千里了。
四、组织沟通有障碍。组织层面的障碍可以分为指组织沟通渠道、制度的缺失和组织沟
通氛围不和谐两方面。组织沟通渠道、制度的缺失主要有:
1、民营企业盈利性倾向强,因
此不重视对员工感情等方面的管理,缺少了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像一些联系感情的文娱活动
就很少举办,这样就会很少与员工交流。
2、平行沟通渠道的缺失。不合理的奖励和惩罚制
度,使部门之间,甚至同一部门内勾心斗角,缺乏畅通的沟通渠道。
3、很多民营企业缺失
了解员工信息的沟通渠道。这些只是民营企业的一些有关管理沟通的问题,还有很多。
民营企业管理沟通问题的对策。
(一)要适当放权,并且与管理人员一起决策。将一些工作适当放给管理人员,让他
们锻炼一下,如果怕他们决策错误,就等他们做出决定后,在过目一遍。培养听的艺术,学
会耐心的倾听,这样能激发员工踊跃发言,增强沟通的有效性。可以采用的方式有:重视双
向沟通、学会有效倾听、善于沟通反馈、实现沟通双方的平等对待。“三个臭皮匠,顶个诸
葛亮”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即使他们说的不好,你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
(二)摆脱家族管理模式,合理配置人才。从各国私营企业的发展来看,家庭式管理的典型特殊是任人唯亲,而家庭式管理向专业化管理转变最重要的是要实现任人唯贤,严格
按照制度选拔优秀人才。管理者应转变观念,打破家族式管理模式,走出任人唯亲的圈子,把企业经营目标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和努力方向,与员工多多沟通,从而增强企业活
力,促进经济目标早日实现。引进竞争机制,大胆聘用能人,把实行“能人战略”作为振兴
企业的重要措施,确立全新的用人标准,用全新的理念认识和发掘人才,用全新的方式在国
内招揽人才,用全新的管理模式配置和激励人才,从而极大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私营企业快速发展。
(三)强化内部培训。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沟通环境,提高企业员工的沟通能力是最为直
接的方法。但是,不同的职位对不同的员工所需要的能力要求不一样的,对不同职位员工在沟通能力方面的要求也不一样,对不同职位的企业员工进行培训需要根据职位对他们能力的需求有差别地进行。通过培训一方面可以将一些概念固化,形成员工一说出口就能被理解的企业话语, 而不必再挖空心思的去思考一句话从老总口里说出和从某位副总口中说出的区
别。另一方面可以让企业的管理人员学到必要的管理技能、业务技能、沟通技能等;此外, 也
统一了全员的意识和管理理念, 更注重管理者自身沟通技巧的提高, 为企业内部的有效沟
通与执行奠定良好基础。
(四)建立健全内部沟通渠道。首先,要完善正式沟通渠道。正式沟通包括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上行沟通可以设置员工意见箱或定期与下属一对一沟通来收集下级的信息,提高员工沟通的积极性。下行沟通可以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体。而平行沟通,应该建
立公平公正的晋升和薪酬制度,增加团队合作机会,使部门间、同事间的竞争良性化。然后,要重视对非正式沟通渠道的利用。非正式沟通渠道有文艺晚会、旅游等。这些渠道的建立以
及重视,会促进公司团队人员相互更加了解,也会更团结和关爱。
减少企业管理沟通障碍,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民营企业的生长过程
中常常会遇到很多沟通障碍,要处理好这些问题就要掌握沟通的艺术,解决现实管理活动中
发生的组织与组织之间、人与组织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问题,从而使民营企业茁壮成长。
[1] 作者不详·民营企业管理的“四个盲点” ·《中国储运》期刊·2013.3.1
[2] 王建英· 民营企业管理沟通中的阻碍与对策· 《企业家天地》期刊·2012.8.15
[3] 王萍 曹红· 民营企业内部沟通障碍及解决方法·《经营管理者期刊》·2014.1.25
[4] 李明明· 民营企业管理八大弊端·企业家日报·2013.1.21 第017版
[5] 陈少华·民营企业内部沟通的障碍及克服·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2
第2卷第3期
第四篇:跨学科视角下的课堂教学研究背景价值与途径
本文获“江苏省第八届新世纪园丁杯一等奖”
跨学科视角下的课堂教学:研究背景、价值与途径
◇邵俊峰
【摘要】:目前对跨学科的研究大都集中在综合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上,本文侧重于探讨跨学科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研究必须由单一学科走向跨学科,这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决定的,也是解决一些课堂教学困局所迫切需要的。跨学科视角下的课堂教学不是淡化、虚化本学科的教学,而是以更广阔的视角来“借力”其他学科优化本学科的课堂教学行为,具有理论完善和实践创新价值。学科间沟通、课内渗透及课外延伸是跨学科视角下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跨学科
课堂教学
一、课堂教学研究必须由单一学科走向跨学科
(一)课程改革基本理念倡导超越学科中心的“跨学科视角”
全国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逐渐深入,对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再思考成为当下的热点。而对课程改革基本精神的再认识有必要追溯我国基础教育顶层设计的思想。其中,“超越学科中心”的思想是新课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新课程的所有理念几乎都基于这点【1】。这一思想要求柔化学科的界线,改进学科课程。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这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尽管仅从跨学科综合课程、地方课程的设置等角度诠释“超越学科中心”的理念,但无疑也为“跨学科角度”的课程观和教学观定下了基调和方向。因此,“各学科教学都要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各学科教学都力求与相关学科相互融合,使教学内容跨越原学科间的道道鸿沟,最大限度地回归和体现知识的整体面目【2】”。
(二)课堂教学现状呼唤跨学科视角下的课堂教学 传统单一学科视角的课堂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借助“跨学科”的力量。
一是许多教材由于视角、篇幅限制,许多内容“一带而过”或“语焉不详”。如历史教材对涉及政论性的内容阐述比较粗糙,不利于学生的立体理解,需要联系政治学科【3】。不同学科教材有众多对应内容,如地理和物理(右表为两学科对应的部分知识点),但“隔科如隔山”的教师没有借力其他学科为教学服务的意识。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跨学科的视野,分析学科问题时解释单薄,甚至错误百出。如地理教师缺乏化学基础,在讲解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及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时解释不透甚至出现错误。三是教师缺乏对学生已有经验和方法的跨学科了解。如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就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内容,涉及到正切、余切角的计算,但高一数学中的三角函数是在第一学期后阶段学习,学生没有相关知识基础,学习起来非常困难。
另外,缺乏“跨学科视角”的教师没有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来解决教学难题,忽略了身边众多的教学资源和方法。许多教师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虽然有“专”,但无法做到“博”,无法适应新时代教师素质发展的要求,无法适应新时期学生开放、综合发展的需求。同时也不利于组成不同学科的教师共同体,对学校的整体管理和师资培训带来影响。
可以看出,目前学科教学之间的“老死不相往来”,缺少学科间的拓展结合和相互衔接的现状,违背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也制约了学科教学效益,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教师专业的厚度发展。
二、跨学科视角下课堂教学的价值分析
跨学科视角下的课堂教学不是淡化、虚化本学科的教学,而是以更广阔的视角来“借力”其他学科优化本学科的课堂教学行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各学科之间隐存着众多的直接联系和作用力。“跨学科视角”的课堂教学就是寻找一学科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联系,打通不同学科教学之间的藩篱,通过本学科向其他学科“借用”相关知识和方法,为学科教学打开一扇便捷、高效之门的教学研究方法。因此,跨学科视角的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研究、实践价值。
(一)顺应学科发展趋势,通过提炼教学共性为提高教育质量寻找一条新路。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之一便是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科学技术综合化、整体化的趋势日益增强。科学技术的这种发展趋势必然反映到教 2 育上,必然要求现代教育在体系、内容、方法上体现这种综合化的特点,要求通过教育使学生具备经整合的综合的知识体系和综合的能力等基本素质。同时,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养成,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和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诸多元素是各学科教学活动中的共性,因此,现代各学科教学的教育功能、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之间是交叉、关联和渗透的。顺应教育改革,通过跨学科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很好地寻找一条利于教学、利于学生综合发展的有效之路。
(二)创新相关理论,形成跨学科视角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传统的单一学科的课堂教学有许多业已成熟的理论和教学模式,跨学科视角下的课堂教学不是摒弃这些理论和模式,而是从新的角度应用这些理论,形成新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师、学生和媒体构成了课堂教学的四个基本要素,在跨学科视角下的课堂教学中,“课程”不仅仅是本学科的课程、教材,它还包括与其他学科联系的“枝干”,每一门学科课程都包括这样的“枝干”,展现给学生的就是一张融合贯通的知识之网;“教师”也不是传统意义的只懂本专业的狭窄视野的学科教师,而是专业侧重、文理兼识的有着广阔视域的“杂家”;培养的“学生”,也是思维开阔、创新意识强、不拘泥于学科细枝末节“死知识”的未来人才;这里的“媒体”,是教师跨学科获取能量、素材的工具,是学生学习资源获取的工具,是学生拓展探索知识、延伸自己潜能的工具,是师生协作、交流的工具,是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激励情感的工具,也是自我评价和反馈的工具。因此,跨学科视角下的课堂教学需要对上述要素进行重新认识、组合,在创新理论,形成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方面有广阔的空间。
(三)形成更广泛意义的教师共同体,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共同体是一种校本的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形式。跨学科的视角拓展了“教师共同体”的内涵,使其由一般意义上的“教研组”、“学科中心组”或“学科名师工作室”拓展为由学校不同学科教师组成的、教师基于共同的目标和兴趣自愿组织的本意上的共同体。在学科互补中通过合作对话与分享性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新的教师共同体背景下,教师“先专后博”,借力于其他学科使自身专业素养在高平台上获得新发展。
(四)与时俱进,利于培养有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学生。
教育要面向未来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创造能力。近年来,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课程综合化的探索和整体改革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就学生而言,他们面对日益开放、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已有了自己思考和疑惑。他们提出的问题往往超出课本的范围、学科的范围。一个知识结构单
一、对相邻学科知识不甚了解的教师是很难做出圆满的答复的。教师更新课程观念,用跨学科的视角,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不仅为教学的最优化奠定基础,也能够为培养出具有综合应用能力的、能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一流学生创造条件。
三、跨学科视域下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学科间沟通
首先,课程目标总体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尽管不同学科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多维度培养的总体目标是不变的。通过学科间的沟通,跳出学科的范围,从更为广泛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学科的“三维目标”。例如,通过数学与语文的沟通、对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如果说语文教学主要是一种以情感带动知识学习的“情知教学”,那么,数学教学就是“以知怡情”,即希望通过数学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一种新的理性精神、新的认识方式【4】。
其次,为了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加强科际联系获得正确、立体的知识,形成各学科有机结合的知识体系和综合能力,教师一方面要认真分析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准确把握学科知识要点和目标要求。另一方面更要通过有目的、有侧重地阅读分析相关学科教材,通过和相关学科教师对相关知识及教法的探讨,来确定本学科与相关学科的相联系、相重复、相交叉、相衔接之处,来确定各学科间的分工协作,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决定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学科间沟通也包括全面了解学生的学科经验和已有知识结构,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学科经验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前提。
(二)课内渗透
1、知识迁移
基于学科之间的联系,用相关学科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本学科知识,为相关学科知识的应用创造条件。跨学科知识迁移包括学科知识点的补白、补缺、补正等。如人教版历史教材与政治教材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阐述各有偏颇,若融合相补,可以使学生获得多角度、更全面的认识【5】。
2、方法移植
不同学科由于学科性质不同,采取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也不同,但教育思想与方法是没有学科界限的。通过方法移植,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直观地表现或分析本学科的现象和规律,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化学学科有老师用改编《青花瓷》的歌词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元素的性质,一位地理教师就借鉴这一方法,把地理《地球上的大气》一章主干内容编成一首《菊花台》,由学生在吟唱 中探究,效果良好【6】。再如,将物理电磁学部分常用的左右手定则加以改造,在地理教学中可以用于帮助理解俯视日照图中地球自转方向和气旋、反气旋气流流动的方向。
3、创设问题情境
各学科的课程标准都非常重视利用其他学科的资源来创设问题情境,如《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如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人文遗产)来创设情境,利用数学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问题” 【7】。这一理念倡导的是一种走向综合化的学科教学,是从“知识本位”转为“发展本位”的教学。相关学科可以成为数学学科的教学资源和情境,而数学学科可以成为其他学科的问题解决工具。
4、“移位”教学
教师寻找其他学科中与本学科的相关知识点,利用本学科的课堂对其他学科相关知识点进行拓宽、加深、细节解释及学科性纠错,即为“移位”教学。如江苏省现行的英语教材与高中地理知识点直接相关的部分有20多处【8】,地理教师在这方面的教学,弥补了英语教师的不足和忽视点,能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更深的理解,也利于英语的学习。同时,由于有了英语教材作支撑,不仅大多数高中学生的英语能力所能承受,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外延伸
课外活动作为教学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形式。通过开展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研究及解决往往涉及到多个学科,跨学科教师通力合作下的综合案例及课外活动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与应用能力。课外活动及拓展案例的总体情境及方案由各科教师共同协商完成,在具体教学中再由每科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进行提炼与再加工。例如,研究北非利比亚战乱这一热点,政治、历史、地理教师可以从不同学科的角度设计问题指导学生研究,英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相关报道结合图片指导学生研究。再如,数学、物理、化学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学科在课堂内外指导学生进行同一科学方法(如演绎推理法、实验归纳法、控制变量法等)的个性化研究活动。
当然,如果对过多的学科外“枝节”、大量的跨学科内容处理不当,容易造成教学内容的泛化,削弱学科教学的本质。因此,寻找有效的学科间“链接”非常 5 关键。学校的教学工作是一张网,各学科的教学活动就是织网的网线。每一根网线之间是既互相独立,按各自的方向纵深发展,又以结点的方式相互联系。抓住这些结点就是抓住了教学质量的新的增长点,贴近了学科教学的本质。这些联系结点的获得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智慧和相应的方法,也需要通过跨学科的教师合作才能成为可用资源。跨学科团队合作是一个必然的途径,不仅助力于各科课堂教学,也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九俊:《课程改革基本精神的再认识》2011.8 【2】余文森《主干内容为终身学习奠基 ——专家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国教育报》2001年9月19日
【3】【5】马宁《用“政治”点化“历史”》,《内蒙古教育》2010年12期 【4】郑毓信《数学课程改革如何深入》,《人民教育》2010年5期 【6】邵俊峰《用流行歌曲增强地理课堂活力的尝试》,《地理教学》2010年1期
【7】《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第101页《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8】邵俊峰、邵凤莲《探索地理双语教学,课堂引入英语教材》,《地理教学》2003年6期
第五篇:浅析社会性别平等视角下农村女性文化贫困问题研究
浅析社会性别平等视角下农村女性文化贫困问题研究
一、社会性别平等视角下农村女性文化贫困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基于性别平等意识,我国农村女性面临着接受文化教育的程度低,对文化资本占有少,不良文化泛滥、生活方式单调落后,思想意识落后,平等意识和参政意识单薄,文化投入和文化消费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列小等文化贫困的现状,基于这些现状对农村女性文化贫困的原因分析如下:
(一)性别歧视导致农村女性的教育资源被相对剥夺
性别歧视制约农村女性接受文化教育的权力。在传统的男权社会里,“女子无才便是德”一直被中国妇女奉为信条,不能像男子一样接受规范的教育,妇女的教育在农村多数情况下处于被遗忘的状态。性别歧视制约农村女性对文化资源的享用。男人作为绝对的主体而存在,而女人作为绝对的客体和他者而存在,相对于男人处于边缘化的处境和地位。性别歧视制约农村女性再深造的可能性。长期以来的“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外女内”等观念在教育的内容与教育的过程中也有所体现,重视对男性的深度培养与智力的开发,严重阻碍了女性潜能的开发和女性人才培养。
(二)女性参与社会发展的主体意识薄弱
从早期社会分工的层面上来看,社会分工所产生的价值判断认为“男性所承担的社会分工被认为是重要的,在文化上、道德上和经济上得到回报,相反,女性所承担的社会分工被认为是次要的、附属的①”。这种“男优女劣”的价值观念形成以后,又反过来影响后来社会角色的界定以及社会资源的分配。渐渐的统治与服从、控制与被压迫的模式在两性之间逐渐形成,男性处于主体地位,女性被物化,失去了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一切都以男性的标准和目光、按男性的需要和满足而定。同时女性自身也逐渐滋生了处处迎合男性需求的心理态势。
(三)传统落后意识形态影响下男权规训根深蒂固
在性别角色的社会化中,充斥着男性中心主义和性别歧视;男性角色是独立的、主导的和主动的,而女性角色是从属的、次要的和被动的②。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民主进步的思想敲开了中国的大门,我国废除了一些封建守旧的思想,包括男尊女卑的落后思想。但是在我国的农村,任然存在着培育这些思想的沃土,“男主外,女主内”“女子无才便是德”“从夫从子”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农村妇女。这是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难以在短时期内完全根除的守旧思想,在农村妇女们的骨子里早已形成了对这些思想的认同和接纳,都自觉的积极遵守这些规矩,而女性的权力和自主性就这样一点点地丧失殆尽。
(四)文化基础设施匮乏使得农村女性文化消费不足
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相对缓慢,文化建设资金的供给相对薄弱,导致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女性被排斥在享受文化资源最边缘的位置。一方面,农村女性在如此窘困的文化资源中感受不到文化的吸引力,没有浓厚文化氛围的熏陶和培育,也没有文化专业的人才对农村女性的指引,让农村女性找不到渴求文化的动力和学习文化的方向,处于文化迷茫的状态。另一方面,从农村女童说起,如果某个贫困家庭有两个孩子,并且是一男一女的情况下,往往男孩被送去学校读书的可能性会大于女孩,女孩会承担起家庭照顾者的角色而放弃读书的权力,就这样随着社会角色的变化,女孩由辍学女童变成了家庭妇女,而随之变化的还有社会对她们的认知,文化贫困的标签被牢牢的赋予给了她们。
(五)农业劳动女性化制约了女性发展
农村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在近几年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当浩浩汤汤的打工流拥向城市时,同样也把照顾小孩和抚养老人的难题留给了农村,压在了农村女性的身上。迫于生
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计,为了生存,她们只能牺牲自己,将所有的精力、时间、能力都花费在了家务劳作上。一个农村妇女要像个男人一样抗着农具下地干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已经不再是男人的专属,农村女性正在慢慢演变为田地里耕作的主体。恩格斯说过:“只要妇女仍然被排除于社会的劳动生产之外,而仅限于从事家庭的私人劳动,那么妇女的解放,妇女同男子的平等现在和将来都是不可能的③”。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农村女性还不具备能够从家庭私人劳动中脱离出来的条件,农业劳动女性化紧紧地束缚着农村女性的发展。
二、社会性别平等视角下农村女性文化贫困问题的影响机制分析
(一)教育机制对于提升农村女性受教育程度的作用
针对目前农村女性接受文化教育的现状,需要全面发挥教育机制的作用提升农村女性接受文化教育的程度。教育机制对于受教育程度提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首先是提高教育的层次机制,不断提升教育水平。逐级逐层的扎实学习文化知识,扩大接受义务教育的受众面,全力的发展更高层次的教育,让有能力者接受高等教育。其次是丰富教育的形式机制,开展适合农村女性的教育内容。教育的形式应该是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有不同的针对性,在教育的普遍性中突出特殊性,教育形式的特殊性可以专门针对农村女性的文化教育,开展有益于农村女性接受的文化教育内容和方式,促进教育活动在农村女性中的开展。最后是教育的功能机制,在教育的功能机制作用下可以最大限度的挖掘农村女性的潜能,拓宽女性视野,完善农村女性的社会功能,使其朝着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
(二)文化机制在促进农村女性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文化设计的组织和决策机制有利于引导农村女性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可以在文化发展道路选择的层面提供有利的引导,指引农村女性文化朝着大众化、先进化的方向发展。文化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培育农村女性文化的增长点,在激励机制的作用下更好的激发农村女性发展文化事业的兴趣和投身文化事业发展的热情。文化交流和文化产品流通的体制机制有利于拓宽农村女性文化产业的产业链,保障农村女性文化产品流通渠道和销售渠道的畅通,只有保障了文化产业的销路才能激发农村女性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才能保障农村女性文化产业的效益和功能的发挥。
(三)社会制度与政策的运行机制对于促进农村女性发展的作用
社会制度与政策的运行机制直接关系到农村女性的发展程度和利益维护问题。良好的社会制度与政策的运行机制可以在制度层面上充分保障农村女性的利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坚持男女平等的原则,将男女平等在农村的各项社会事业当中真正的落到实处。同时,有效的政策运行机制,可以调节男性与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平等的方面,在出现问题时及时做出灵活的应对和调节。促使女性在平等的社会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支持。
(四)社会保障机制对于维护农村女性权益的作用
农村女性由于生理因素和社会角色的定位不同往往被标签为社会的弱势群体,需要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只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使其得到健康的运行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和维护农村女性的权益。然而,农村女性的保障问题往往都停留在了家庭的层面,由于社会网络的狭窄、家庭分工的不平等以及自身技能缺陷等因素的影响,只能依靠传统的家庭保障,社会保障不突出。因此,在我国农村需要建立积极有效的社会保障机制充分维护女性的权益。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健全不仅可以为农村女性提供物质保障,还能在精神上给予救助,使其摆脱贫困的束缚,更好的发展自身权益。
(五)自我发展机制对于培育农村女性自我发展能力的作用
农村女性的自我发展能力弱既是文化贫困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造成文化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要使得农村女性摆脱文化贫困的困境就不能忽视贫困主体的能动作用,自我发展机制的建立便可以通过完善农村女性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创造女性自我发展空间,壮大女性自我发展的自信心使其农村女性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更好的为自我能力的发挥创造条件。
三、社会性别平等视角下农村女性反文化贫困对策建议
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一)构建平等的教育机制重塑农村新的性别平等文化观
新的性别平等理念不仅仅是指女性同男性有同等的地位,还应该是指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制度、政策等在内的所有方面的平等,是在充分肯定性别差异的基础上,赋予女性的平等。因此,要构建平等的教育机制,在受教育权利和教育的过程中充分保障农村女性接受文化教育的权利,减小农村女性入学的年龄,延长受教育的阶段,积极努力避免辍学现象。
农村工作的计划、安排部署以及工作的开展中都应该将新的性别平等的观念充分考虑进去。将新的性别平等观念做为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考虑农村妇女的意愿,维护农村妇女的权益,为农村妇女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二)建设全面的文化机制加大对农村女性文化产业投入
建立有效的“县乡共管”的农村公共文化管理机制,加大中央、省市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将农村文化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中,制定目标管理责任制,所需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的总体规划,落实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保障措施,以保障农村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并形成长效机制。
促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必须尊重农村的发展现状和文化个性,把农村的民主建设与调动农民在本土创业的积极性有机结合,利用农村土地成本与劳动力成本低于城市的优势,加强文化技能的培训,鼓励劳动密集型和环境和谐型的文化产业下到农村。同时,用心培育植根于农村的文化产业,应该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拓展消费领域;支持免费开放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推动实施大遗址保护工程,加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支持推进农村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促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发展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有区域特色的工艺美术流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区域等,使其能够获得市场机制下的金融和政策扶持,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农村的贫困落后问题。
(三)发展合理的社会制度与政策的运行机制向农村女性倾斜
在社会制度的建设方面:要建立能够充分保障农村妇女权益的社会制度,建立有利于农村妇女发展的社会制度,建立有利于提高农村妇女地位的社会制度。在社会政策的制定与落实方面:将性别平等意识纳入决策主流,政策的制定者在制定政策时要在保障男女平等权力的基础上考虑向农村妇女给予一定的优惠和补贴。落实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重点加强对农村妇女的救助制度建设,保障农村妇女在政治、教育、文化、家庭生活等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落实。政策的实施者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农村妇女的利益和权力,尽可能的为农村女性提供方便。政策的评估者在评估政策落实的实际效果时更要加强对农村女性的关注,完善不利于农村女性发展的政策,修改和废除与农村女性的发展不相适宜的政策。
(四)培育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建设农村女性反文化贫困的社会扶助体系
解决农村女性文化贫困问题就要运用社会支持理论,结合社会支持中的正式的支持和非正式的支持构建社会扶助体系消除农村女性文化贫困。具体的措施如下:第一,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构建社会扶助体系。在城市组建文化下乡帮扶队,队员由城市高校学生中的志愿者构成,定期走进农村,向广大的农村妇女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第二,为农村妇女开展劳动技能培训班。以夜校、电大等形式为农村女性充电。第三,支持和扩充女性的公共角色,尤其是女性作为生产者、创收者、管理者、教育者、决策者等的角色。
(五)开创积极的自我发展机制唤起农村女性的自我主体意识
农村女性的自我主体意识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已经被深深埋藏了起来,很需要有某种力量能够将它激发出来,而这种力量就来自增能赋权。首先,要让农村女性重新认识自我,认识到自己是有能力的,认识到性别平等应该是全方面的平等,自己应该同男性一样拥有平等
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的社会地位、平等的政治参与、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力。其次,要在承认农村女性有能力的基础上授予其权力,激发农村女性身上所有的能力,重塑自我,让妇女参与发展计划和项目的规划、管理和实施,提高女性对社会发展的参与程度。
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