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礼仪文化视野下的班级管理对策研究的论文

时间:2019-05-15 12:56: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礼仪文化视野下的班级管理对策研究的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礼仪文化视野下的班级管理对策研究的论文》。

第一篇:关于礼仪文化视野下的班级管理对策研究的论文

摘要:针对目前高职班级管理单纯依赖行政和制度层面管理,出现管理难、难管理的状况,试从礼仪文化视角,探讨如何突破单一管理模式,实现高职班级管理由他律走向自律,提高高职班级管理实效。

关键词:礼仪文化;高职班级管理;对策研究

高职班级管理是高职院校最为基础的管理,是整个高职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并进而影响到高职院校整体教育管理水平。为此,高职院校从建章立制到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等方面对高职班级管理给予了应有的重视,取得了一定的管理成效。但高职班级管理仍难尽如人意,学生上课迟到、旷课、玩手机等依然屡禁不止,难管理、管理难仍然是高职班级管理的现实问题。事实是,目前的高职班级管理比较集中在行政管理,较多地停留在制度层面的管理,这种管理当然必要,但它重在治标,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高职班级管理问题。如何让高职班级管理由“被管”走向学生自我管理,由他律走向自律,这是高职班级管理需要探究的现实问题。为此,本文试从礼仪文化视角对高职班级管理作一些探讨。

一、高职班级管理与礼仪文化教育的缺位

1.高职班级管理及其现实意义

高职班级管理是指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简称为高职班级管理。高职班级管理包括班级学生管理、班级教育教学管理、班级活动管理,班级日常事务管理等。班级管理是高职院校的基础管理,是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班级管理好了,建成良好的班集体,直接受益的是班集体的学生,好的班集体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及至学生个体的身心健康都会带来莫大的益处;间接受益的是高职院校,因为基层的班级管理好了,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就有了成功的基础,它不仅会带来高职院校管理效益的提升,而且还会由此促进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因此,高职班级管理在高职教育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高职班级管理现状分析

高职班级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现实中的高职班级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管理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1)管理模式比较单一,主要依靠行政、制度层面的管理,班级及班级内的学生处于“被管”状态,难以发挥班级和班级学生“自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理顺,学校层面一般由学生工作处作为指导全校的学生管理机构,班级配有班主任、辅导员,表面看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到位,但关系并未理顺,如班主任和辅导员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工作配合不够协调等。(3)学校的管理规章和班级学生管理制度趋于形式,学生违纪屡禁不止,如在一些高职院校学生上课迟到、旷课愈演愈烈,考试舞弊成为不争的现实,这些违纪带来的负面效应更是不容低估。(4)班级凝聚力不强,班级学生活动乏力。

3.班级管理中礼仪文化教育的缺位

高职班级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既有高职院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JournalofTianjinVocationalInstitute校管理体制、管理制度方面的原因,同时也与高职班级管理者忽视以“礼”育人、以“礼”治班和对高职学生礼仪文化教育的缺失有关。如一些高职班主任或辅导员只知道用学校的规章制度约束学生、处罚学生,越处罚学生违纪越反弹,造成违纪屡禁不止,没有发挥“礼”的软实力育人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对管理者、对学校的规章制度缺少敬畏之心,对教师缺少最基本的尊敬等,这些显然与高职学生缺少基本的礼仪素养、高职班级管理中礼仪文化教育的缺位密切相关。

二、高职班级管理中礼仪文化教育缺位的现实原因

1.高职教育价值取向导致高职班级管理理念偏移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兼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高级技能型应用人才。在实际的办学中,由于职业技能的过于突出与被强化,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学生就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淡化了学生个体品质、内在精神的塑造,忽视了把学生作为全面的社会人的培养,把高职教育变成了单纯的技能教育与谋生教育。在这种过强的职业导向的高职育人氛围的影响下,高职班级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发生了偏移。具体表现在:(1)高职管理者上至学校领导下至班主任和辅导员,都比较普遍地关注高职学生“技能”的培养,很少顾及学生个体内在品质和人文素养的培育,偏离了全面育人的教育方向。(2)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作为班级基层管理者的班主任和辅导员,普遍忽视高职学生的礼仪文化教育,礼仪文化课被边缘化,甚至一些高职院校的某些专业根本就没有礼仪文化类课程,礼仪文化育人几乎成为空谈。

2.高职学生自身礼仪文化素养严重匮乏

高职生大多属专科层次,相对普通高等院校入学录取分数比较低,而在实际的招生工作中,由于生源不足,实际录取分数线可能更低。由于进入高职学习前的文化基础比较差,他们的学习起点要比普通本科学校的学生低得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职学生礼仪文化的难度。另一方面,高职学生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心里容易产生强烈的失落感。特别是在刚入学阶段,许多高职生时常抱怨高职院校与自己理想中的大学相去甚远,但迫于形势又不得不进高职学习,在不情愿中开始了高职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一些高职生往往喜欢自责、贬低自己,在潜意识中常有压抑和自卑的心理负担。这种心态使得一些高职学生精神极度空虚,礼仪行为不端,道德水平下滑。受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影响,一些高职学生礼仪文化素养先天不足。在当下的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教学基本上是围着考试转,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教师和学生主要精力大多花在应试科目上,礼仪文化类课程没有被纳入高考的范畴,自然不在被重视之列。或者说,在基础教育阶段基本上没有规范的礼仪文化教育。另一方面,高职学生礼仪文化素养先天不足,还与他们各自的家庭教育的影响有关。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只重视智育、成绩,忽视了家庭教育的德育功能、礼仪培养,使一些孩子逐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意识,而这种意识与礼仪的核心──尊重他人、关爱他人、严于律已是格格不入的。特别是一些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父母的溺爱骄纵,往往自律性很差,不良习气更多,更加缺乏基本的礼仪文化素养。

3.高职礼仪文化教育的严重缺位

如果说基础教育阶段的长期应试教育与不当家庭教育是造成高职学生礼仪文化先天不足的主要原因,那么高职教育自身礼仪教育的严重缺位则是高职学生礼仪文化素养缺失的现实原因。在高职教育阶段,受较强的职业技能育人导向影响。礼仪文化教育严重缺位,主要表现在:(1)礼仪文化教育类的课程日益被边缘化,甚至一些高职专业为了突出技能实训,礼仪课的课时一减再减,几至于无。(2)教师的礼仪课教育不到位。一些礼仪课教师由其他教育岗位转岗过来,其自身礼仪文化不够专业。同时,受高职教育大环境的影响,礼仪文化课不被重视,导致礼仪文化课教师不能专心于礼仪文化课的教学,常常是不得已为之,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3)班级管理者礼仪身教不到位。作为高职院校基层班级管理者的班主任和辅导员。其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比如,班主任通知全班同学准时开班会,自己却姗姗来迟,如此怎能教好学生遵时守信。正是由于高职班级管理者自身不注意礼仪的身教作用,使他们在学生面前失去威信,管理乏力。

三、礼仪文化在高职班级管理中蕴含的现实价值

礼仪是指在历史、社会风俗等发展演变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认可和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礼仪究其实质是一种文化。中国的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礼仪思想和礼仪规范深入人心,形成了完整的伦理道德、生活行为准则。这个完整的伦理道德、生活行为规范就构成了“礼仪文化”。“礼仪文化”发展到今天融入不少现代元素,并在社会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高职班级管理中,礼仪文化所蕴含的现实价值不容低估。高职班级管理者只有认识到礼仪的内在价值,才能更好地发挥礼仪文化在高职班级管理中的效用。

1.礼仪文化教育有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礼仪文化教育本质上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人格、塑造自我的一种自我素质提升教育。对高职学生来说,礼仪文化教育更是他们提升自我人文素养的现实需要。首先,礼仪文化教育可以弥补高职学生礼仪文化知识的先天不足,完善高职学生知识结构。通过礼仪文化教育,践行礼仪行为,逐渐自觉克服不明礼、不守礼、不文明行为习惯,提升个人文明素质,让高职学生不仅懂专业、长技能,而且能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其次,礼仪文化教育有助于高职学生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礼仪对个人形象有一定的规范要求,高职学生按礼仪要求打造个人形象,可以提高自我认识、个人自信心,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也赢得他人的尊重。再次,礼仪文化教育可以帮助高职学生逐步克服自卑心理,提高心理承受力,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学习效率,以娴熟的礼仪知识和人际交往技巧创建和谐的人际交往氛围,并在人际交往中促进高职学生社会化,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2.礼仪文化教育有助于创建和谐班集体促进

高职班级管理首先,在班级开展礼仪文化教育,有利于融洽同学间的关系。随着礼仪文化知识的普及,班级同学人人知礼、识礼、用礼,用礼仪规范来处理同学间的关系,自然会促进班级同学间人际和谐。日常生活中,高职同学间的一些矛盾或纠纷,常常是由于一些学生不懂礼、不知敬人律已、不善于相互礼让造成的。正因为如此,在高职学生中普及礼仪文化教育显得尤为必要。高职同学间的人际和谐是创建和谐班集体的基础。其次,礼仪文化教育有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师生关系是高职院校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而且还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高职学生融洽师生关系的最佳方式是用礼仪,以礼仪文化的正能量来铸就新型的高职师生关系,而师生关系的和谐又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职班级管理。再次,礼仪文化教育有助于高职班级管理者与高职学生间关系的和谐。高职班级基层管理者班主任和辅导员受学校委派承担高职班级管理任务,高职学生自当尊重管理者的管理,尊重他们的工作,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当然高职班主任和辅导员也要尊重学生和合理诉求。高职班级管理者与高职学生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以礼相待,不仅关系和谐,班级管理也易见成效。

3.礼仪文化教育是高职班级管理由他律走向

自律的重要途径礼仪文化教育在创建和谐班级的同时,还会进一步让高职班级管理由他律走向自律,提高高职班级管理实效。这主要表现在:(1)礼仪文化教育会带来班级学生间的人际和谐和班级整体人际和谐,这就使得班级各项工作能够顺利推进,并在推进中产生实质性的工作效益,而班级管理效益的彰显又反过来激励班级学生主动为班级管理服务,促进班级管理上水平。(2)通过礼仪文化教育,使得高职班级学生人人知礼、守礼,敬人律已,尊重教师的教学,尊重班主任和辅导员的管理,自觉遵守学校的管理规章制度,实现班级管理由他律走向自律,让高职学生由单纯被管到主动自我管理,达到高职班级管理的最佳状态。(3)通过礼仪文化教育增进高职班级同学间的融洽度和同学间的人际和谐,由此增强高职班级的凝聚力。班级凝聚力的提升,会增强高职学生自主接受班级管理的自觉性,实现班级管理由他律走向自律,促进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礼仪文化视野下的高职班级管理对策思考

高职班级管理单靠目前的行政和制度层面的管理显然不够,应在治标的同时,加强治本,只有标本兼治,才能取得高职班级管理的实效。在高职班级管理中,加入礼仪文化的元素,以礼仪文化治班,在管理中育人,在育人中实施有效管理,提高高职班级管理的软实力。结合高职班级管理的现实情况,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做好高职班级管理工作。

1.转变高职班级管理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转变高职班级管理理念应先从转变高职教育理念做起。高职教育本质上是培养人的教育活动,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高级技能型应用人才是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育人仍是高职教育根本所在。为此,高职班级管理者更要树立育人的管理理念,把育人始终放在高职班级管理工作的首位。针对目前高职班级管理中出现诸多违反“礼”的现象或因学生不知礼、不懂礼而出现的诸多违纪行为,班级管理者理应对高职学生加强礼仪文化教育,把礼仪文化教育纳入班级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高职院校的领导应高度重视高职学生的礼仪文化教育,从制度上给予政策支持与保障,重视礼仪文化育人环境的营造,重视相关礼仪活动的开展,重视礼仪文化课程的建设,使礼仪教育真正成为提升高职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承担班级基层管理的班主任、辅导员,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注重对学生的礼仪文化引领和示范,充分发挥礼仪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效用。

2.切实提升班级基层管理者的礼仪文化修养

高职班级基层管理者主要是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等。其中,班主任和辅导员是高职班级的直接管理者,他们的管理行为及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的言行将直接影响到高职班级管理的成效。因此,提高高职班级管理应先提升班主任和辅导员自身的管理素质,包括礼仪文化素质。首先,在高职班主任、辅导员的选配上,既要注重他们对班级日常事务的处理能力,同时又要注重他们的礼仪文化育人能力,把那些具备“双能”(班级事务处理能力和礼仪文化育人能力)的优秀教师配备到班主任或辅导员岗位,这是做好高职班级管理的基础。其次,对班主任和辅导员加强礼仪文化培训,以提升他们的礼仪文化素质。在具体的培训安排上可根据工作情况分批次分阶段实施礼仪文化专题培训和礼仪行为实训,把礼仪文化培训作为班主任、辅导员上岗前的必修课。再次,把能否运用礼仪文化育人、运用礼仪文化治班作为对班主任、辅导员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将考核与班主任、辅导员的职称晋升、管理绩效和奖金等结合起来,以考核促使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礼仪文化素质,以考核促进高职班级管理。

3.完善礼仪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礼仪文化素质

高职学生礼仪文化知识先天不足,加强礼仪文化教育高职院校责无旁贷,必须将礼仪文化课列入高职人才培养计划,选派优秀的专业礼仪教师授课。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注重传统与现代、基础性与专业性结合。对传统礼仪吸取“精华”,并与现代礼仪融合,使其更适合现代礼仪教育的需要。在教学方式上,注重礼仪文化理论知识与礼仪实践的结合。礼仪虽然是一门实践很强的学科,但礼仪所蕴含的道德内涵和深厚的文化意蕴要求礼仪教育必须注重相关的必要的理论讲授,让学生在运用礼仪规范时,能从内心理解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些礼仪规范,将礼仪文化知识内化为素质,用礼仪规范外塑形象,内外兼修,提升境界。同时,将礼仪文化知识的学习与高职学生的日常生活、高职班级日常管理结合起来,礼仪知识只有与高职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才能让学生入脑入心,运用自如。在此过程中,班主任、辅导员适时指导督促规范,将高职学生礼仪实践纳入班级日常管理范围,并加以推进,促使高职学生礼仪文化素质的提升。

4.礼仪治班,文化育人,内修外治,不断提升高职班级管理水平

礼仪治班,文化育人,是高职班级管理由他律走向自律的重要途径。为此,应着重做好三方面的工作。(1)礼仪治班,让校纪校规和班级各项管理制度融入礼仪教育,并通过礼仪教育,让高职学生对校纪校规和班级各项管理制度心存敬畏,自觉遵守。(2)文化育人,积极营造班级礼仪文化氛围。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可以教室为主要园地,优化班级礼仪文化育人环境。比如,可将教室布置成若干小区,设置礼仪知识园地,宣传礼仪文化知识;设置名人名言区,搜集古今中外关于文明礼仪的名人名言以引领学生做文明礼仪之人;设置社会上文明礼仪典型或班内礼仪之星专栏,让身边的礼仪典型教育人、鼓舞人。良好的班级礼仪文化不仅能陶冶高职学生的情感,而且对高职学生的礼仪行为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3)内修外治,不断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内修”即通过学习、实践、践行礼仪,不断修练学生和管理者的礼仪文化修养。如不定期举办礼仪演讲、礼仪知识竞赛、礼仪情景剧、礼仪文明修身活动等,让学生在礼仪活动中学礼仪,在礼仪活动中讲礼仪、用礼仪,同时注重班级管理者礼仪素养的提升,在提升中给学生良好的礼仪示范和礼仪文化陶冶。班主任和辅导员对学生的违礼行为即时规范,对学生的违纪行为即时制止。通过内修外治,提升高职班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顾俊.加强高职礼仪教育提升班级文化建设[J].时代教育,2013(12).[2]赵惠.关注高职礼仪教育建设和谐高班级[J].现代企业教育,2012(21).[3]邵甫华.高职学生礼仪文化教育探究[J].科教导刊,2016(1).[4]耿娜.高职生礼仪教育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0.[5]徐秋梅.和谐社会视野下大学生礼仪修养提升的路径选择[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作者:张守兴 单位:九江职业大学

第二篇:生态文明视野下环境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环境管理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当代环境管理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协调,从而有利于人们的生存与发展。在生态文明的视角来看,环境管理的实质内涵主要有技术内涵、经济内涵和制度内涵。本文对生态文明视野下环境管理的三个实质内涵进行分别的阐述,以前提高环境管理的水准。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管理;内涵

环境管理是预防和质量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只有做好环境管理工作才能有效的协调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保障人们的物质很精神需求。本文对生态文明视野下环境管理的三个实质内涵进行分别的阐述,以前提高环境管理的水准。

1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管理的技术内涵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管理的技术内涵是调节城乡、产业以及上下游地区之间的生态关系,在环境管理中要协调好之间的关系。

1.1城乡之间的关系协调

城乡生态关系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垂直生态链。在三大产业中农村是第一产业的基地,而城市工业作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则是链接农村和城市之间的生态系统的中间环节。在三大产业的生态关系中,我们不但要实现城市化道路,消除城市化的污染转移到农村的现象出现,同时要加强新农村的建设,消除农村污染,向城市输送更多安全生态的农产品,实现城乡生态系统相结合形成良性循环。

1.2上下游地区的生态关系协调

上下游地区的生态关系是呈水平状态。在环境的管理中,我们要协调好上游生态保护与下游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让生态工程带动新城市和新农村的建设发展,对于农村的环境管理要更加重视,由于农村环境管理比较薄弱,我们要控制对农田、引用水源和养殖业的污染,最大限度的减少上游的污染而造成对下游的影响,积极处理好上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关系。

2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管理的制度内涵

2.1环境管理的主流化

环境管理的主流化的概念是在进行环境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要得到国家和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并让社会大众都能参与到环境的保护中来。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要将环境保护纳入到相关部门的议事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管理的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管理的日程上来,通过各种措施和制度不断加大宣传的力度,让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和认可,并参与到环境的保护公益事业中来。同时还要协调好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各种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积极调动社会大众的积极性。

2.2环境管理的生态化

只要是指在进行环境管理制度的制定时要充分考虑的生态化的因素,并将生态化作为制度制定的基本原则,使环境管理制度符合生态系统的要求,同时还要求多个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政府要在环境管理中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积极给社会公众提供各种平台参与到环境管理中来,让环境管理制度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

2.3绿色政绩制度化

绿色政绩制度化主要是指树立起绿色化政绩观,将环境保护工作成效作为考察政府职能部门管理工作效能及效率的重要指标,同时保证环境管理工作考核的制度化,为实现环境管理的目标提供制度上的保证。绿色政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要求,也是环境管理的制度化要求之一。

3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管理的经济内涵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为了谋求经济的发展而对环境进行肆意的破坏和污染,也让环境管理工作难以开展。在生态文明视野下我们必须处理好环境管理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已经成为了环境管理的经济目标。

3.1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位

科学发展观是党针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指出只有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环境管理中我们要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处,走新型的城市工业化的路线,实现高效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经济。

3.2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目前,生态文明社会所提倡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循环经济,所以在开展环境管理工作时应注重资源的整合,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从而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提供帮助。另外,应将建设生态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型社会作为环境管理的出发点与立足点,确保生态环境保护能够与经济持续发展能够实现相互协调。此外,应将制定环境污染治理对策,处理收入与环境服务需求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结构效应及规模效应作为环境管理的重点内容。

4小结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管理的内涵在建设物质文明社会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使环境管理能够很好的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我们就必须要了解生态文明视野下环境管理的经济内涵、制度内涵和技术内涵。

作者:郑江宁 单位: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参考文献:

[1]陈蓓,王雪琴.区域环境管理指标体系研究与水平评价———以大渡口区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9(2):42-46.

[2]周训芳.湿地保护的主流化与湿地法律制度的生态化[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1).

第三篇:以人为本视野下高校教育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方针的发布和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理念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为了将强国人才的教育战略彻底贯彻实施,所有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必须在“以人为本”的视野下持续进行。本文简要分析了高校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其现存问题为突破口,详细研究并讨论了“以人为本”视野下,各大高校进行教育管理的具体措施,以期为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教育管理具体措施

在新时期和新形势的逼迫之下,我国高校教育管理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和挑战,必须尽快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突破现在的管理困境。受社会、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影响,在具体的教育管理中,学校开始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进行社会生活和社会适应。

1、高校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分析

1.1实现强国人才战略的重要前提

高校作为培养国家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地位尤为显著。尤其在人才强国战略的发布和实施之后,高校地位更加不容撼动。强国人才战略的具体实施,要求各大高校必须以人才为根本,给予其足够的关心和尊重。由于“以人为本”理念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同时也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所以,想要强国人才战略的真正实现,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从某种角度理解,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就是为社会提供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高校就必须树立牢固的“以人为本”理念,尽可能地做到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专业性和综合性的同步培养,使其创造性潜能和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和使用。由此可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强国人才战略中起着怎样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2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要求

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情势下,大学生人生观的价值取向开始受到外来价值观的强烈冲击,这种冲击极大程度地改变了学生的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由此,部分学生开始出现消极学习、忽视集体、漠视他人等情况,集体观念和群体意识越来越薄弱,自我观念和个人意识越来越强烈。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任务就越来越难实现。而“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理念的出现极大程度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这一理念下进行的高校教育管理,培养出来的人才都非常优秀,不仅具有独立的思想,还具有热爱集体、积极上进的优良素质,同时,这些人才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也是非常高的。从教育目的上讲,这样的人才教育管理才真正实现了高校教育的根本目的。

2、“以人为本”视野下高校教育管理的具体措施分析

2.1对教育管理观念进行更新

在“以人为本”视野下,想要加强高校教育管理,对高校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和手段进行改革和创新,但在这之前,最先进行的,是对传统教育管理观念的更新。只有彻底打破传统的教育管理观念,引进并吸收新型的教育管理观念,才能充分保证高校教育能够与现代化的社会发展形势高度契合。在目前的高校教育管理中,过分强调对学生的监督作用和约束作用,这种强制性管理严重忽视了激励机制和引导机制在学生管理之中起到的正面作用和积极作用,不仅使得学生厌烦课堂教学,还使得学生对很多方面都产生抵触心理。为了彻底改变这一局面,学校和教师的管理者首先应该摒弃传统的思想观念。就知识教育而言,教师应该正确平衡知识积累和知识综合以及知识创新间的关系。就整体教育观而言,教师应该以“以人为本”为基本教学理念,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进行充分凸显和体现。同时,将传统的应试考核思想转变为全新的创新思想培养,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思维以及提升其实践能力,从而推动并促进高校教育的管理观念从量变到质变。

2.2对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改革

在具体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学校和教师应该综合分析各种实际问题,通过各种热点问题的讨论和研究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就目前我国的高校教育管理而言,时代感的缺乏是其最主要的问题所在。所有的高校教育管理都一味侧重于理论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大,这就导致了学生对管理课程缺乏兴趣的情况发生。为了积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学校和教师在进行教育管理时,应该不断改革和创新现有的管理模式,始终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并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进行内容选取。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满足学生各方面的学习需求,达到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和效果。另外,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的积极应用,不仅可以持续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进行问题探索和解决的热情。

2.3对教育评价体系进行调整

针对高校教育管理的评价体系,主要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第一,教学评价的内容方面。评价内容越丰富,对学生能力进行的评价才会更加客观、更加全面。在具体的高校教学中,应该将学生基本情况、品德发展、课堂情况等各方面纳入教学评价内容,不能将学生学习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第二,教学评价的过程方面。无论何事,都应该重视过程多过于重视结果。在高校实际教学评价中,应该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重点评价对象,对其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修正和解决,始终秉持着鼓励为主,鞭策为辅的评价原则进行教学评价。

3、结束语

虽然目前我国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还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但是,在“以人为本”视野之下,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相关工作会得到非常顺利的发展,其进程也会得到大幅度缩减,使得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快速进入现代化管理阶段。

参考文献:

[1]左宝霞.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教育管理[J].教育与职业,2015,(19):23-25.[2]李咏.以人为本视域下的新时期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研究[J].时代教育,2015,(11):133-134.

第四篇:3+1办学模式下学生管理对策研究论文

一、“3+1”办学模式下即将遇到的学生管理问题

在“3+1”模式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各个方面都将有巨大改变。面对机遇和挑战,本文将可预见的问题梳理如下:

(一)身份转变导致学生的思想波动较大

由于在“3+1”办学模式下,学生比以往提前离开校园到企业上岗实习实训,兼具学生和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在适应工作的同时也面临双重压力。以往在校园中单纯的人际关系变为企业中复杂的人事问题,在校园中学业时间安排相对轻松,而到企业之后生产劳动工作非常繁重,管理非常严格。这对于多成长于独生子女家庭的大学生来说,必将产生思想上、生活上的一系列压力,导致学生容易对人生定位、职业定位产生怀疑、困惑,进而对独立学院“3+1”办学模式产生怀疑。

(二)管理主体的缺位导致安全隐患

“3+1”办学模式教学改革对学校和用人单位来说,都是一种新的尝试。由于学生到用人单位实习实训后,大多要住在用人单位所提供的住所,这种情况有可能导致学校辅导员、学生管理部门错误地认为学生离开了校园,就不用为学生的安全负责,出现“甩包袱”心理。同时,用人单位则从用工管理角度出发,错误地认为自己只用承担实习生的工作引导、技能教学等任务。双方的认识误区很容易导致管理主体的缺位和在外实习生管理难度的增大,进而产生学生在外实习的安全隐患。

(三)管理理念对管理效果的影响不可忽视

在“3+1”办学模式中,校方和企方既是利益共同体又是矛盾对立方。学校和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有很大区别。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更多的是从教育的角度出发,高校的核心任务是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和教学科研。而企业作为以盈利为最终目标的社会组织,对人员的管理是从效益和效率出发,以利润和对企业的价值为衡量准则。校企双方的管理文化存在根本上的不同。另外,校企双方对人才进行培养的角度也存在很多不同之处。学校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的大学生。而企业考虑的首先是使用人才,如何让员工发挥最大的潜能、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带来最大化的价值。可见,校企管理理念和用人角度的巨大差异必然会影响“3+1”办学模式下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学生管理。如果单纯地以企业考核员工的模式进行管理,必将弱化学校政治思想工作的效果,导致学生产生逆反情绪,增加管理难度。

(四)利益矛盾使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实效性降低

在“3+1”办学模式中,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一段时间之后,对岗位的新鲜感逐渐降低,更多的是从事重复而繁重的工作,这时校企合作的利益矛盾也将凸显出来。企业往往会把学生当作正式员工来安排工作,甚至是当作廉价劳动力来用。学生在经历繁重的劳动后得到的报酬往往不高,休息时间不够,这些都会引起学生的不满从而导致集体罢工等事件。另外,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往往是抱着对未来的憧憬的,而真实冰冷的企业管理,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微薄的收入导致学生情绪的不安和低落,这些都会使管理实效大大降低。总之,校企双方的利益冲突很可能导致对上岗实习学生管理实效性的大打折扣。

二、“3+1”办学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对策

针对“3+1”办学模式下学生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现作出以下管理对策分析:

(一)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融入企业文化

目前很多大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多是由学校教师讲解一些专业前景、求职理论等,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提不起兴趣。在“3+1”办学模式下,由于学生大四一年要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所以应该将相应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企业文化提前融入到学生大一至大三的学生生活中去,提前让学生知道自己所要掌握的相应技能要求和企业文化。其次,学院在进行学风建设工程时应将现代企业所倡导的敬业精神、创新理念、安全生产要求、效率优先、服务至上等纳入进去,使学生在校三年期间,不间断地接受这种意识的引导和熏陶,从而使学生成长为更适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据调查,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为提高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从新生抓起,安排新生全部入驻部队进行全封闭式训练。另外,在入学教育中加入本专业就业方向、职业引导教育等内容;开设社交礼仪修养、人际交往困境突破等选修课程;邀请企业精英、文化名人来院进行讲座。

(二)利用岗前培训和思想动员使学生尽快转换角色

在“3+1”办学模式下,学生进入企业后很难解决的问题就是角色转换问题。这个难题需要通过上岗前的培训和思想工作解决。首先,校企双方联合召开学生和家长动员大会,将“3+1”办学模式对学生将来就业的重要意义、对学生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升等解释清楚,消除学生和家长的顾虑;其次,企业需将上岗要求、企业文化、相关制度和企业的发展历史等告知学生和家长;第三,会后辅导员应对学生进行分类教育,引导学生不仅要完成实习任务,更要从职业规划、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角度去对待上岗实习经历,做好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的心理准备,尝试多从企业角度看待工作,以一个职业人的精神完成工作,帮助学生尽快完成角色转变。

(三)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干部在学生上岗实习中的作用

党团组织和学生干部队伍一直都是学校管理学生的主力军,所以在“3+1”办学模式下,党团组织和学生干部队伍更应该发挥巨大的作用。首先,在派去企业实习的学生中建立临时党支部和临时团支部,对实习的学生进行思想管理和生活管理。其次,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学生干部可以在顶岗实习的学生中担任小组长,开展一些有意义的业余活动,拉近实习学生的距离;加强自我管理,每周由组长向学院辅导员汇报实习进度、学生思想状态等。

(四)健全各项制度、加强后勤保障

由于“3+1”办学模式仍处在尝试阶段,各方面制度尚待完善,所以首先要从制度入手,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从而更好地保障此项工作的规范运行,规避各类风险。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在实行“3+1”办学模式后针对实习实训工作相继制定了《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学生实习实训管理规定》《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学生集体实习管理办法》等管理规定和相应文件,规范实习实训工作。加强后勤和经费保障。学生上岗实习中的学生管理工作是学院面临的新情况和新课题,领导应充分重视,将其列入学院整体工作中来。学院应给予此项工作充分的财务预算,用来支付实习指导老师差旅费、企业实习费、上岗前的教育活动开销等。

(五)重视实习学生的心理问题

对于实习实训的学生,学校和企业都不可忽视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并及时发现问题。首先是对各类学生的分类引导,对于家庭困难、人际交往困难、抗压能力低下等各类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和实习带队教师要有准确的掌握,要做到有备案,经常关心、谈话、引导。其次,企业方的管理人员也应对实习实训学生群体给予思想引导,消解学生适应工作的压力,及时解释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企业制度等,做到以人为本、关心实习实训的学生。例如人文科技学院在实施“3+1”办学模式后,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问题,制定并颁发了《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学生心理健康预防与干预三级机制方案(试行)》,建立一级为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二级为辅导员班主任、三级为心理委员的三级机制,及时反馈并解决实习生的心理问题。

(六)严格遴选合作伙伴、明确校企定位

本着对学生、家长和社会负责的态度,学院在遴选实习实训基地和合作企业时应严格考察企业资质和所需岗位是否与学生专业对口,另外还应该考察合作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是否科学,避免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后产生自杀、精神失常等恶性的事件。另外,负责教学的部门应提前和企业对接实习次数、实习时间段、实习期间管理方式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具体教学计划,不可为了实习而忽略了系统的理论学习,也不可安排过多的理论课程而导致学生实习时间缩水。企方在教学计划安排好之后,应调整好本企业各项工作,保障在规定时间内按规定人数接收计划实习学生。此外,应明确校企定位。在学生离开校园进入企业实习实训后,在学生管理上,应明确以企业管理为主、学校管理为辅。所以在实习实训期间,企业应作为第一责任单位。学校要做好后勤保障和制度保障工作,首先要做好服务,其次对于接收学生较多的企业,校方应派驻带队辅导员协助企业进行管理。

(七)文化融合、互利共赢

校企核心文化虽不同,但在“3+1”办学模式下仍存在共赢点。企业虽以盈利为目的,但需要学校培养出各类出色的专业人才;学校以培养人才为目的,所以也需要企业作为人才培养的孵化基地。从长远来看,企业和学校的合作是双方需求也是人才培养模式大势所趋。如能从顶层设计、管理理念、校企文化等层面立体多维地推进校企文化融合,必将更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有助于独立学院教育的知行合一。

第五篇:教育论文:浅谈素质教育下对班级管理研究

精品学习文档

教育论文:浅谈素质教育下对班级管理研究

【摘要】班级是高校最基础的组成单位,因此班级管理将影响到高校的平稳、健康发展。素质教育背景下的班级管理在于弱化带有统一性质的管理标准,在完成专业知识教学的前提下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为学生营造一个展示自身个性的舞台,促进高校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论文对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班级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希望对完善相关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校;班级管理

1引言

对高校而言,班主任或是辅导员扮演的是与学校职能部门、学生以及家长进行沟通的重要角色,同时班主任更是学校教育的辅助工作者。对学生家长来说,班主任是自己子女的直接负责人,他们把孩子送到学校是希望得到最优质的教育,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很多都是依靠班主任来完成的。所以就大学阶段而言,班主任在学生的成长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班级管理更是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集中体现,它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

2现阶段高校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个人主义色彩浓厚,缺乏强烈的班级凝聚力

精品学习文档

大学生喜欢张扬自己的个性,他们信奉着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但个性的过度膨胀却会放大学生的个人主义,这为高校班级管理工作增添了诸多困难。大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凸显,一味地追求竞争,缺少了应有的合作意识,导致了利己主义盛行的局面,阻碍了个人的全面发展。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更是合作共赢的时代,单打独斗 早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趋势。我们既需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更需要培养大学生的合作意识,强化其思想教育,而这方面的工作则主要体现在班级管理之中。[1]若个人主义色彩过于浓厚,必然会影响班集体的凝聚力。眼下大学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这类问题,21世纪是个性张扬的时代,信息流通速度的逐渐加快也为其个性的发展与张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班级成员归属感缺失的问题已普遍存在于各大高校之中,非固化的班级、非固定的空间定位以及流动状态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均影响到了班级凝聚力的发挥。班级内的成员没有明确的分工,相关人员也便无法实现自我价值。今后高校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改变这类问题,以素质教育改革倡导的各项理念为原则,落实好这部分工作。

2.2管理缺乏自主性,民主管理程度较低

班级管理仅凭教师一人的力量根本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各方面工作的落实需要学生共同参与。班级管理需要一个 领头羊 来辅助教师完成相关工作,这里的 领头羊 主要

精品学习文档

指的是班干部,高校班级中的班干部已经成为了各项工作的直接负责人。工作能力强的班干部能够根据班级发展的现状带领学生们共同进步。班干部是教师与同学之间沟通的桥梁,能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推动班级的进步和发展。设立班干部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让其体会到为集体付出、奉献的意义所在。但是有不少教师多是选择那些成绩好、看着顺眼 的同学来担任班干部的职务,这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实际的管理能力以及亲和力,难免会让其他同学抱不平。基于高校班级管理的工作性质分析,尝试让学生自主选择班干部,有助于提高管理的自主性与民主性。[2]但真正做到这一点的班级寥寥无几,单一落后的选择方式让其他同学丧失了平等竞争的机会,更影响到了班级管理中各项工作的落实、实施。我们在抱怨90后这一代难管、难教的同时,也需要思考究竟采用哪种方式才能够激发起他们热忱的一面。

3素质教育背景下实施高校班级管理的具体策略

3.1通过 倾听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已相对成熟,对于大多数事情都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这一定程度上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传统意义上的高校班级管理要求学生绝对 服从 于学校的各项政策、规章制度,当前这种工作模式显然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在实际的日常管理中我们身边总会有

精品学习文档

几个 特立独行 的学生,有时甚至会因为意见不和与老师发生争吵,我们既需要审视眼下高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失误,又需要正视学生这种张扬个性的现象。我们提倡素质教育,推崇以人为本,真正的教育不仅仅是要教授给学生们文化知识,更要与学生实现心灵的共鸣。与学生平等展开交流,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内心,自然也就能够实现有效沟通,站在他们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他们便能够体会到教师的 用心良苦。因此在素质教育下的班级管理中教师应当把学生放到对等的位置,要善于创设谈话情境,并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参考方案,从而引导学生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

3.2以教学为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高校班级管理的初衷是给学生营造一个稳定、和谐的学习环境。日常工作中,我们需要本着 一切为了学生 的原则来体现教育价值,确保班级管理中的各项细节工作能够围绕着教学展开,提升高校班级管理的生命力。在此基础上开展班级活动有助于塑造学生的个性,进而引导其实现全面发展。班级活动的意义在于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给学生营造一个张扬个性的舞台,这一点对崇尚自由的90后来说有着极具诱惑的吸引力。以教学为中心,开展班级活动的重点在于加强学生与认可教师之间的联系,增进双方了解。再者,班级活动也是贯彻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依托。大学教育不仅体现在书本之上,更体现在生活

精品学习文档

中的方方面面。班级活动中,班干部的工作能力能够得到强化,班级的凝聚力也能够得到再塑造。这对高校走班式班级管理工作的完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增强班级活动与学生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在其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如此既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实践所学知识的舞台,更能够为其今后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3选拔优秀的班干部

对高校班级管理而言,班干部是各项工作的推动者和落实者,班级环境的和谐、稳定离不开他们的努力。为了保证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要选拔优秀的学生来负责班级管理中的各项事务,优化班干部的选择,以为后续各项工作的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情况下,班干部是由竞选而产生的,为了让竞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教师要鼓励那些表现积极的学生参与到竞选之中。日常工作中,班主任以及辅导员也应当及时肯定班干部同学为班级管理作出的贡献。具体来说,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完成选举:首先由大家共同拟定候选人,其次由候选人进行轮岗从而让同学对其表现进行评价。最后公开投票选举,投票的结果要及时进行公示。这个过程中辅导员要充分尊重班上同学的意见,突出民主、自主的原则。设置固定的任期,任期结束之后重新组织选举,而不是一味的采用 终身制。对通过选择的班干部进行必要的集中培训,让他们了解这项工作的意义以及肩上的责任,保证其

精品学习文档

能够发挥好带头作用。

4总结

高校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琐碎的工作,其中涉及到的很多问题是不可预测的,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以应对。但高校班级管理工作同样又是充满魅力的,我们需要不断加以创新,使其既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能够确保管理质量。素质教育背景下的班级管理研究重点在于学生个性的塑造,要为他们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本文笔者对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班级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工作的落实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刘正晶,王立华,丁昌泉.素质教育背景下的班级管理 班级自主管理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05):42.【2】袁勇我.关于素质教育背景下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07):152-153.

下载关于礼仪文化视野下的班级管理对策研究的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礼仪文化视野下的班级管理对策研究的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化视野下的文言文教学研究

    第一讲 当前文言文教学的困境 文言文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各位老师,今天我们开始“文化视野中的文言文教学”的培训的第一讲。讲座谈的是“文言文教学”,但文言文教学可以从很多......

    大学生礼仪现状及对策研究(社交礼仪论文)

    中国大学生礼仪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首先要强调的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做不好的地方不怕被嘲笑,完美的地方我们也没有骄傲。中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之一,享有“礼仪......

    高校班级管理现状及对策论文

    摘要:班级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和载体,班级管理工作是学生工作的重要环节。班级管理的好坏对学校校风、学风的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新时期高校班级管理工作......

    中职班级管理现状及对策论文

    一、以身作则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必须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树立良好的形象。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首先要做到......

    生态学视野下信息化课堂教学论文

    论文摘要:和生态学相互渗透的新领域,是基于生态学的原理研究各种教育现象的形成因素,揭示教育系统的内部规律,进而指明教育未来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在当前大力提倡信息化教学的......

    教育技术学视野下未来课堂研究教学论文

    摘要:随着国家社会政治经济的迅猛发展,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未来课堂的建设,将以培养创新型和研究型的人才为标准,不断改革和创新,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应试教育体制存在的......

    教育公平视野下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问越研究论文

    [摘要]目前,民族地区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其在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对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田野调查发现,民族地区教育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办学条件普......

    和谐视野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对策分析

    和谐视野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对策分析 宋涛 (大连市沙河口区环卫处辽宁大连116021) 【摘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我们党确立的治国安邦基本方略,是预防控制违法犯罪的重大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