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早从泥潭中拔脚故事

时间:2019-05-15 12:17: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早早从泥潭中拔脚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早早从泥潭中拔脚故事》。

第一篇:早早从泥潭中拔脚故事

布拉特岛的水域中,有一种王鱼。王鱼有一种本领,能吸引一些较小的动物贴附在自己的身上,然后慢慢地吸收为自己身上的一种鳞片。其实那不是鳞,只是一种附属物。当王鱼有了这种附属物后,便会比没有鳞的王鱼至少大出4倍。可怜的是,当王鱼到后半生时,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这种附属物会慢慢脱离它的身体,使它重新回到那个较小的外形。被剥夺了鳞的王鱼,是非常痛苦难堪的。它无法再适应这个世界,游动得也很不自然,最后它去自残,往岩石上猛撞,然后挣扎数日,死去。凡是看过王鱼惨死的人,都会觉得王鱼太惨;也都会认为,它们不该选择附属物作为自身的鳞片。那本来就不是自己的。

作为人,一生中很多情景,确实很像布拉特水域中的王鱼。一个人的高位,一个人的名誉,当这一切到来时,确实会使人变为另一种模样,比以往“高大”上数倍,就像王鱼。问题是,它们总是要脱离你而去。很多人尝到了丢官的凄惨,尝到了英雄不再的失落,尝到了人世间种种必然返回的无法接受。世界上的一些耀眼政客、驰骋江山的英雄、显赫一时的名人巨富,常常要去布拉特岛观光。其实他们真正的目的,是去看王鱼,希望从中得到更多的领悟。早早准备,早早从泥潭中拔脚。

第二篇:从故事中学点经济学(一)

2009-09-15,2009-09-17 本期话题:从故事中学点经济学(一)长期以来,不少人觉得现代经济学的理论艰深晦涩,读不下去。对成语、寓言故事,却觉得一点就通,很好理解。其实,在本质上,凝结着古人智慧的成语、寓言故事与现代经济学有很多相通之处。言简意赅的成语、故事中,含有经济学的智慧,并让普通人更好地去认识它、理解它。

故事一

吕尚,又称姜子牙,年少家贫,却是一位才俊之士。服侍他多年的妻子见他不慕名利,便与他解除夫妻关系。吕尚依旧每天只是读书钓鱼,独身又过了很多年。一天,西伯侯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与钓鱼时的吕尚相遇,惊讶于他的才华,立即拜之为军师。

当年的妻子精心打扮后,直奔吕尚家,要求恢复夫妻关系。吕尚突然把身边的一盆水泼洒在地上,说两人的关系就像这泼出的水一样,无法收回,并把她赶了出去。“覆水难收”,指泼洒到地面的水就再也难以使其重新回到盆中。比喻一旦失败便无法挽回。

何谓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

从“覆水难收”典故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如何看待成本,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掌握经济学基础的重要标准。我们以吕尚的故事为例,整理一下经济学中关于成本的思考方法。

经济学中,因某些活动而消耗的价值称之为成本。花钱买东西,对买方来说,花费的金钱就是成本。当然,消耗的价值不一定仅局限于金钱。某一行为产生的疲劳以及挫折所带来的不愉快等,都属于消耗的价值,我们都称为成本。要做出一个明智的决定,必须懂得如何去正确地计算成本。经济学中所讲的成本,指的就是用于将来经济活动的开展所消耗的物品、服务资源。或者也可以指一种机会,可以将这种机会称之为“机会成本”。在此,关键的是“用于将来”这部分。

对于已经花费的不可能回收的东西,或者说不管采取什么手段都无法节省的费用,我们将其称之为沉没成本,也称为沉淀成本或埋没成本。在经济学当中,并不把沉没成本看作一种成本。简单来说,经济学中所讲的成本,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感觉到的费用减去沉没成本所得到的差额部分。

这样考虑的理由很简单。因为这部分无法收回的沉没成本,无论如何,你都必须支付。因此,要想合理计算成本,应该将沉没成本排除。换句话说,因为水已经泼出去了,再也无法收回,对于不可能改变的事情不应该将其列为考察对象。

我们举个例子。假设有这样一个“不幸”的男子,花了1000元买到一张演唱会的门票,可是演唱会当天患了流行性感冒。假设票是不能退的。这时,这名男子应该考虑并比较两种“成本”。第一种是去观看演唱会所能带来的满足感,第二种是因观看演唱会所带来的对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而不应该把1000元也考虑进去。想得比较细致的人会将看演唱会时将流感传染给其他人的可能性也算做是成本的一部分。但无论如何,已经花费的这1000元,是一种“覆水”,应该把它从考虑对象中剔除。

沉没成本考虑不周导致损失

先举个例子来让大家体会一下对沉没成本的考虑不周会导致怎样的损失。

你是否做过这样的事情:吃自助餐时,不惜命地狂吃,最后把肚子给吃坏了。其实这类事情发生的原因就是大家想把花出去的钱吃回来,吃够本,所以大家都拼命地敞开肚皮往里填。过后就开始后悔。产生这种不合理行为的原因就在于你忘记了这种费用其实就是一种沉没成本。如果能把握这一点的话,大家就会和自己的肚子商量之后再决定吃多少。运用覆水难收这一原则,将费用排除在考虑对象之外,就不会有“吃够本”这一想法产生。

这里有一个方法,可以验证你所做的决定、行动有没有真正遵循覆水难收的原则。我们可以设想两种情况,一种是不花钱,一种是花钱。自己可以看看这两种情况下的行动是不是会导致同样的结果。如果结果不同,就说明没有真正地遵循覆水难收的原则,没有看到沉没成本的存在,那就应该冷静地重新进行考虑,查找产生不同的原因何在。

判断沉没成本的时机

理论就先讲到此为止。从日常生活的感受来看,还会有很多读者对沉没成本理论感到困惑。还是举演唱会门票的例子。好不容易花了1000元买来的票,只有充分有效地去利用它,钱才算得上没有白花。这种思考方法确实没有错。要不然,我们花钱却不去看,白白浪费了一张门票,而经济学却告诉我们说不去看才是合理的,那经济学岂不是太让人怀疑了?

实际上,“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一思考方式是没有错的,“够本”、“不吃亏”的这种思考方法也完全正确。很多人对沉没成本抱有困惑也情有可原。那我们这种日常感受中,到底是哪一个环节出问题了呢?答案就是:判断花钱值不值的那一瞬间,那个时机。

就如演唱会的那个例子,在买这张门票的那个时间段,就应该考虑将来是否能够充分利用它。用经济学理论考虑,在买这张票时,应该将所有倒霉不幸的事情,比如自己因流感而不能去看,或者是其他急事导致门票无法转卖等这些可能性都考虑进去。也就是说,你买这张票时,也要考虑到买了之后它可能用不上、作废、损失等。“够本”、“不吃亏”的这种判断标准是正确的,但使用这种判断标准的时机应该是在买这种票的时候,而不是自己已经得了流感的时候。

故事二

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齐国孟尝君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他招纳各类人做自己的门客,并一视同仁,各国的人才都慕名而来归附于他,号称门客三千。他到秦国时被秦昭王软禁,靠着一位最善于钻狗洞偷盗和一位擅长模仿鸡叫的门客,才得以成功逃出秦国。

“鸡鸣狗盗”指那些擅长旁门左道的人,算不上是贤能之士。有的人招揽人才时只看重对方的特殊技能,而不注重他的道德品质,这些“人才”也可称之为鸡鸣狗盗之辈。

投资收益的思考方法

经济学中,可以将鸡鸣狗盗故事中收养门客的这一做法解释为一项投资,有了这项投资,将来才有可能获得收益。

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讲应该是这样:将表面上无用或是看似吃亏的某种行为,当成是一种资本投入,以谋取将来可能获取的收益,这就是投资。获得的、保存的这些东西产生的收益就是投资收益。相反,如果没有把握住投资机会,那么,投资收益就无从谈起。

判断一项投资究竟有没有价值,不能仅仅从最后获取的利益来考虑。正确的判断方法是比较收益与投入费用。比如日本京都街的一间公寓,面积80平方米的房子是20万日元。那平均1平方米就是2500日元。1平方米的空间能放上5个纸箱,这样每个箱子就花费500日元。把几乎不穿的衣服都放进箱子里保存10年,就是120个月乘以500日元,总计就是6万日元。看到这个数字就不用我多做解释了吧。

从鸡鸣、狗盗两个人身上,孟尝君也算获得了投资效果。但是,这几千个门客当中,肯定也有成天大吃大喝、懒惰昏睡之徒,从来没有做出任何贡献。如果要对孟尝君门客的投资效果进行评估,就应该仿照上面的例子,有必要对这些没有投资收益的物件数量进行统计调查。

所谓幸运儿,即从投资中偶然得到收益的人。所谓明智者,就是尽量提高自己成为幸运儿几率的人。所谓愚蠢者,就是无法区分必然与偶然的人。对孟尝君来讲,自己去秦国当官可以看作是一个大投资。但是他没有考虑到被软禁的可能性,这是他在风险管理上的失败。不过,这只是段历史,已经发生过,再怎么评价也没任何意义。即使是一项万无一失的投资方案,也有可能因为一个完全没有想到的意外事件而失败。所以,我们既无法对一个进展顺利的投资项目进行投资效果评估,也无法做事后诸葛亮,对一个失败的投资项目进行效果评估。

至今,在经济学中还没有一个标准通用的效果评估方法。故事三

宋朝的狙公喜欢养猴。狙公会尽量地满足猴子对橡栗的需求。但是突然有一天,狙公家里经济情况变得有些紧张。狙公苦思跟猴子说:“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橡栗,晚上还是照常给你们四颗,行吗?”猴子生气了。狙公接着说,“早上给三个确实有些少,那这样吧,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可以吧?”猴子们大喜不已。

“朝三暮四”是指用花言巧语迷惑对方,使对方陷入自己的圈套中。也可以指某些人只看到表面的东西,而忽视内部的实质;或是只看到眼前的既得利益,而没有考虑到全局。

改革本来是一个很有气魄的词语,但实际上,很多所谓的改革,改到最后只是把名称、分类方法做了些改变,事物本身却并没有发生实质的变化。对于这些只是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换换名称的改革,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朝三暮四。

框架效应

即使对象是同样一件事情,但只要改变一下表达方式,那么给听者、给做决定的人的感觉也就会有所不同,就会导致这些人在选择、行动上产生差异,这种现象称做框架效应。

比如,某段减肥广告做以下两种不同表达方式的宣传,一是,“在采用A方法进行减肥的人群当中,有30%的人达到了减肥效果”;二是,“采用B方法进行减肥的人群中,有将近60%的人完全没有达到减肥效果”。对于这两种表达方式,多数消费者的感觉就是A方法更有效果。实际上冷静考虑,就能发现,用B方法减肥的人群中,总人数减去60%没有效果的人群,其实是40%的人群达到了减肥效果。所以,如果把B方法的表达方式改成:“在采用B方法进行减肥的人群当中,有40%的人达到了减肥效果”,那么所有的人都会认定B方法更有效果。所以说,只要对一个事情稍微改变一下表达方式,就能够对人的选择、行动产生影响。

从上面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差异,原因就在于我们更倾向于关注“有效果”这样肯定的表达方式。人们一看到“没有效果”这一否定的表达方式,就会感觉,“哦,原来是没有效果的”,这样就会促使听者对这个广告失去兴趣。因此,广告中要宣传某个物品的效果,肯定都是使用正面的、积极肯定的字眼来进行表达。

有的人会问,框架效应究竟是不是一种聪明人欺骗蠢人的游戏呢?对于这个问题,各有各的看法。但毋庸置疑,这种手法在广告宣传中经常被用到。商家就是利用这种手段,通过一系列微妙的表达方式,将框架效应作用于听众的选择上,影响、框定听众的判断力,使听众的选择行为朝着有利于商家的方向发展。这在经济活动当中是一项重要的策略。比如,在大街上可能会看到这样的保险广告:“加入我们公司的保险,您每天只需缴纳27元。”每天是27元,一年365天下来差不多是10000元左右。但是同“加入我们公司的保险,您年只需缴纳10000元”这种表达方式相比,“一天27元”听起来似乎更便宜。

同时,在做宣传时,对于某个道理,虽然听众是明白于心的,但如果在这些道理的基础上再加一些说明,就能改变听众对事物的整体感觉。比如,“肌肤美化膜10000元(30次),让你的肌肤焕发光彩”和“肌肤美化膜10000元(30次),每次只需300元,就能让你的肌肤焕发光彩”这两种表达方式,相信大多数人会更钟情于后者。因为,还有很多人可能不会想到将10000元除以30。

第三篇:从失败中找答案励志故事

2001年初,苹果公司的CEO史蒂夫乔布斯费尽心思主推了一款电脑。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款电脑的销售量差强人意,原本一年能卖80万台的计划,结果只卖出了10万台。

问题出在哪里呢?乔布斯不甘心,他专门叫秘书搬来一台电脑,看能不能找出问题所在。

乔布斯主推的这款电脑,主机装在一个小巧的晶莹剔透的机壳当中,CD是从机箱的顶部弹出来。此外,这款电脑还去掉了发出噪音的散热风扇。可以说,这是一款设计巧妙的电脑。看来看去,乔布斯也看不出问题出在哪里。正在这个时候,乔布斯看见秘书做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他撤掉了新配置的键盘,换上了原本的旧键盘。乔布斯好奇地问他为什么,秘书说:“新键盘是很新潮,可是很多设计让我觉得用起来很不顺手,因为多个按键位置都改变了。”

听到这样的话,乔布斯恍然大悟:自己过于注重个性化的设计,而忽略了产品的性能,消费者的需求才是制胜的关键!不过,消费者想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吗?不!乔布斯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观点:我们不要问消费者想要什么,我们要去生产明天大家需要的产品!

2001年10月,一款拥有5G硬盘、名叫iPod的音乐播放器问世了。引人注目的是,iPod没有任何复杂的操作装置,它的正面只有一个圆形的转盘。与之前几款一页一页翻看歌曲目录操作的播放器相比,iPod的圆形转盘跟鼠标一样,完全可以控制翻页的速度,方便、快捷、酷炫。这款iPod音乐播放器正是乔布斯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特意让苹果公司研发的。无论从包装、外观还是功能上,iPod都让人眼前一亮。所以,iPod一经推出,就迅速席卷全球。仅2001年年底的两个月,iPod就销售出10万台!

正是从一款失败的产品中,史蒂夫乔布斯找到了苹果公司发展的新方向。有时候,失败往往会带给我们全新的答案。

第四篇:从失误中寻找机会故事

有一家电台,在激烈的媒体大战中一直是不死不活的,台长用了很多办法还是无济于事,广告收入每况愈下,员工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一天,台长一边听着自己广播的节目,一边思考着对策。这时,新闻节目开始了,这是台长精心策划的一个栏目,为了表现电台迅速反应的特长,他要求记者采访的新闻要现场直播,而不是事先录制后再播放。可听着听着,忽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传了出来,竟然是记者和主持人用方言说闲话的声音!原来主持人在联系外派记者的时候,竟然忘了关掉直播的按钮,他们说的几句闲话就通过电波传了出来。

台长气得大骂,为了电台的生存和发展,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没想到他们工作还是掉以轻心!这样的失误太严重了,他决定开除那两个人。他忍气吞声地等到节目结束,正要给办公室打电话,忽然电话铃响了。

他抓起话筒,电话是一个听众打来的。那听众激动地说,他原来一直都以为节目是事先录制好的,没想到他们电台的新闻都是现场报道,这样太好了。台长忙说:“我们一直都是现场直播,您没有发觉吗?”

那听众说:“我是刚才才发觉——听到主持人和记者的闲话之后,我才知道的。”

后来,台长又接到很多听众反馈来的信息,都是称赞电台的直播好的,却没有一个人埋怨主持人和记者的失误。台长很纳闷,因为他搞直播已经搞了两年多了,一直没有一点反应,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失误才使人们认识到了他的苦心。

经过几天的思索和与听众的交流,台长决定有意地制造一些失误,不但表现了他们的工作,而且还让主持人和记者都以普通人的面目呈现在听众的面前,拉近跟听众的距离。没想到这样一来,听众迅速增多,商家又开始投放广告了,收入也开始蒸蒸日上。

在正常的思维中,我们总是更愿意尽最多的努力,把什么事都做得完美无瑕。这固然很重要。但在有些时候,过度的完美会成为一道隔绝的屏障,丢失与人沟通的机会。就像武侠小说中说的那样,没有破绽的武功恰恰是最大的破绽。

有一点失误真的很有必要,也许机遇就在失误中绽现。

第五篇:从沙漠中走出的奇迹的故事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有一个小村庄,处于沙漠的腹地,常年干旱。刮风的时候,卷起的黄沙铺天盖地。水,成了当地人朝思暮想的期盼,先人为这个村子取了一个和水有关的名字:泊江海。然而,期盼终于未能变成现实。由于沙漠的面积不断扩大,当地人不得不离开家园。沙进人退,在泊江海早已不是新鲜事。

如今那里却变成了一个木材生产基地。奇迹,是如何产生的呢?

为了防风固沙,人们想尽办法。上世纪90年代初,当地政府号召老百姓种沙柳。沙柳是可以生长在盐碱地的极少数沙漠植物之一,杨树、柳树等大径木砍伐掉以后,三五年之内再也长不起来,而沙柳则在第三年及时平茬。把长大的沙柳砍掉,之后不用再管它,新的沙柳就能很快长出来。

人们发现,除了防风固沙,沙柳还是既经济又环保的木材。沙柳是制造纤维板极好的材料,泊江海便建起了人造板厂,每年产量8到10万立方米,工厂以每吨240元钱的价格收购沙柳。群众种沙柳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无垠的沙漠开始被成片的沙柳覆盖。在企业周边方圆100公里内,卖沙柳成了很多家庭最主要的收入。

沙柳还可以用来发电。通过分析,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沙柳含的热量和一般煤的发热量居然是一样的,而且好多次煤还不如沙柳,沙柳简直就是可以不断开采的绿色煤田。今年初,当地建起了以沙生灌木为原料的我国沙漠里第一个生物质热电厂。离电厂不到两公里的地方,是一个甲醇化工厂,电厂每年的全部用水都来自这化工厂的工业废水;生物质发电完成以后,残余的草木灰,是制作钾肥的原料。“废物”从头到尾得到利用,而本身没有产生废物。

最大化的利用,使不起眼的沙柳不仅起到了改造沙漠的作用,还支撑起沙漠里的两个支柱产业。其实,大自然不会亏待人类,即使是沙漠,只要不缺少发现和智慧,奇迹照样能创造出来。

下载早早从泥潭中拔脚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早早从泥潭中拔脚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故事中领悟管理哲学(精选5篇)

    从故事中领悟管理哲学 当今社会中流传着许多寓意深刻的故事,故事 的哲理,常能给企业管理工作提供启迪性的思路。 故事一 求生反应与速度竞争 有两个人在树林 过夜。早上,突然树......

    从完美主义中解放幸福智慧故事

    他曾是牛津大学的高才生,毕业后成为著名学者,他受到无数人的推崇,赢得了许多奖项。他出版了自己的小说和诗集,而且发行了两张唱片。他还亲自编剧、导演、制片并推广发行了一部电......

    故事从这里开始

    故事从这里开始 高二26班孙佳雪 晨光朦胧,铃声悠扬,亮白的灯光洒在教室的每个角落,一切事物看来是那样明朗而又温馨。我们依旧如常,迎着第一抹阳光,手捧课本放声朗读。目光偶然掠......

    从痛苦中走出的人生更为丰富励志故事

    希思和丈夫沃里克都是画家,各自保持着独立的工作,他们之间的挚爱和对艺术的献身精神使他们俩紧紧地结合在了一起。不幸的是,沃里克患上了绝症,在与病魔顽强抗争八年之后,他离开了......

    从生活中感悟

    从 生 活 中 感 悟 王 智 超 新教材的全新理念是:“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注意观察生活,积累经验,从日常生活的事例入手,把......

    从失败中走来

    从失败中走来 山东省蒙阴县第四中学2010级3班 王梓潼 黑暗中的失败犹如万丈深渊,身处谷底的人看不到光明,触摸不到成功。一个微笑,便可将黑暗散开来。带着微笑从失败中走来,有了......

    从失败中学习心得

    《从失败中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从失败中学习》这篇文章总结出:无论什么样的失败,只要敢于在跌倒后又马上爬起来,跌倒的教训就会成为有益的经验,如果能把失败当成人生的必须的......

    从尝试中成长

    从尝试中成长 从生疏到老练,从幼稚到成熟,从懵懂到深知,我在一步一步的成长,在这坎坷不平的成长道路上留下一个又一个的脚印,经历了什么,就收获了什么。 记得我六岁的时候,在那个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