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建议论文

时间:2019-05-15 12:52: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建议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建议论文》。

第一篇: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建议论文

1衡阳县农业机械化发展成效

近年来,衡阳县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工作,把它作为遏制土地抛荒、促进农业生产的重要举措,加大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力度,不断改进农机服务方式,农机化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实现全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发展方式变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县农机化工作先后荣获“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省农机化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安邦、利民等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示范社”。

(1)政府对农机工作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农机化水平快速提高。自2009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农机新技术推广、农机安全生产、农机合作组织发展、农机购置补贴等农机工作指标列入全县各乡镇目标管理考核,并逐年提高考核记分比重,对水稻机插秧、农机购置补贴还单独签订责任状、单独考核及奖罚,从而形成政府主导、部门主抓、齐抓共管的良好农机发展氛围,促进了全县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2015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85.39万kW,比2009年增长45%。2015年,全县完成水稻机插秧面积共2.57万hm2(38.5万亩),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8%。全县农业机械作业水平大幅提高,综合机械化率达57%,其中机耕率95%,机插率20%,机收率85%,机械植保、机械转运、机械烘干等技术也已逐步推广。

(2)严格落实农机补贴政策,确保惠农资金安全。2004年以来,衡阳县共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9609万元,约占全市总资金的五分之一,补贴农机具43269台套,3.3万余农户和农机服务组织受益,拉动农民群众投入2亿元。为确保农机补贴资金安全和作用发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组长,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政府办、监察、农办、财政、农机、纠风、工商、减负、公安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机购置补贴工作领导小组。2015年共完成补贴资金1516.676万元,受益农户3697户,农机购置补贴申报额、资金结算额均居全市第一。

(3)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扎实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现代化进程。一是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获得快速突破。近几年来,衡阳县高度重视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工作,把它作为遏制土地抛荒、确保粮食生产目标实现的重要抓手,通过政府重视、部门联动、宣传发动、示范带动、服务推动、资金促动等多种方式,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积极做好集中育秧、大户带动、办点示范、技术培训等工作,发展成效明显,2015年全县完成早、中稻机插秧面积共2.57万hm2(38.5万亩),机插秧面积比四年前增长了五倍多。二是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大力推进。大力发展稻稻油机械化种植模式,项目带动、行政推动、培训促动、宣传发动等有效措施大力推广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认真抓好农业部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实施,建设以西渡、岘山两个镇19个村为主的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万亩示范片,积极开展机具选型配套、宣传演示,坚持农机农艺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机械作业试验,搞好人员技术培训、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培植等各项配套服务工作。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县新增油菜种植面积0.67万hm2(10万亩),达4.67万hm2(70万亩),新增各类油菜机械600余台套,全县油菜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10%,其中机耕达90%、机播达50%,新增油菜机械作业面积1万hm2(15万余亩)。

(4)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社会化服务能力提高。近年来,衡阳县大力扶持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发展,县政府出台《关于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实施意见》,对达到要求标准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每个奖励5万元。县政府利用粮食生产资金对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购买插秧机等新式农机具实行累加补贴,对机插秧示范作业服务实行作业补贴,对水稻机插秧集中育秧实行免费供种。去年县财政还补贴建设育秧工厂和育秧大棚,县财政承担建设费用60%。在政策扶持和农机农业部门的服务支持下,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农机专业协会等新型社会服务组织不断涌现与发展壮大,从2009年底全县第1家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起,目前全县正式注册农机合作社达到40家,较为典型的有安邦农机合作社、梅花农机合作社等,安邦农机合作社共投资600多万元购置各类农机具1062台套,组建农机合作社,通过推行全程机械化作业,在全县承租耕地经营1346.67hm2(2.02万亩),订单式经营1066.67hm2(1.6万亩),委托代管经营2133.33hm2(3.2万亩),实现了农业规模化生产,同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水稻生产耕种收,人工作业每亩410元(耕作120元/亩、插秧140元/亩、收割150元/亩),机械化作业每亩280元(机耕80元/亩、机插100元/亩、机收100元/亩),比人工作业降低成本130元/亩,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机械作业中,除去油料、机械折旧、人工工资等成本,净赚150元/亩,不但发展壮大了自身,而且促进了全县双季稻生产。目前,全县农机产业服务已经延伸到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农机流通、制造、维修、农机服务协调发展,农机流通、维修、服务合作组织和农机制造产业体系齐全,年内新发展农机合作社13家,新增农机4S综合服务中心1家,新增农机经营、维修网点4家。

(5)农机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保障能力有所增强。全县农机公共服务系统现有在编人员245人(县局92人,乡镇站153人),乡镇农机站25个。近几年以来,县农机部门通过理论教学比赛、业务考试、扎实开展农机基层服务体系培训等多种形式锤炼农机干部队伍,为抓好农机推广、社会化服务、安全监督管理等公益服务打下了基础。五年来,共举办机插育秧、农机维修、农机驾驶等技术培训50期,培训学员3188人。开展科技下乡服务100多次,发放技术资料3万多份,为全县农机科学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2衡阳县农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虽然近几年衡阳县农机发展速度快,农机装备增长多,但是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动力机械较多、配套农具少;小型机械较多、大中型机械少;低效低价机具较多、先进高效机具少。目前统计全县的13.4万台套农机具中,耕整机、水泵、喷雾器、机动脱粒机等小型农机具占机具总量的九成左右,农机装备整体科技含量有待提高。

(2)农机发展相关设施和技术薄弱。主要表现在: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田间机耕道建设薄弱,现有农田自然分布落差大,影响大中型农机开展机械作业;农机库棚建设滞后,多数拖拉机、收割机等大中型农机露天停放,机械使用寿命缩短;机埠建设严重滞后,据统计,7.5kW以上的638座机埠中,因年久失修的机埠327座,其中完全失去灌溉功能的152座、需扩容改造的175座。机埠建设所需资金缺口较大,多数村、组集体无力承担,加上机埠管理责任不明、管理缺位,机埠检修维护不及时,导致旱灾发生时机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农用柴油价格由2006年的3.7元/升涨至目前的7.34元/升,油价高涨使农机作业利润大幅缩水;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分散小规模的农业种植模式和农民购机以满足自用为主的小农经营模式,使农机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制约了大中型高效农业机械发展。技术方面,适应丘陵山区使用的小型高效农业机械仍然较少,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机械化仍然难以解决。

(3)农机管理部门所处地位与农机工作所发挥的作用不相配。农机部门长期职能弱、社会地位低。而作为行业管理的各级农机部门,通过扎实的管理视窗聚焦服务工作推动了农业机械爆发式增长,在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的情况下,保障了全县粮、棉、油等农业生产任务完成,承担着全县10多万名农民机手、13万台套农机的安全生产管理、技术培训,每年1000多万元农机购机补贴惠农资金的落实等等,农机部门功不可没。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机部门职能并没有增强,反而在每一次改革当中被边缘化,在2015年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中,县农机局由一级政府事业局变为县农业局下属的二级事业局,乡镇农机站并入农业服务中心,有的站甚至没有安排分管农机工作的副职负责人,对农机工作开展造成了影响和制约,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比如: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事故发生率有所上升,农机经营作业过程中假劣产品坑农、价格欺诈等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有所抬头等。

3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见和建议

(1)进一步建立完善农机具报废更新制度。建议:一是建立健全农机具强制报废制度,使超过使用年限的农机及时报废。二是出台农机具报废更新补贴。国家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参考汽车和家电报废回收补贴的做法,对农机具报废实行补贴。三是严格农机产品准入机制,对低效、落后农业机械产品实施严格的淘汰机制,对低效产品不予农机购置补贴,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新型农机具发展。四是加强对农机报废工作的监管力度,赋予农机部门上道路监督检查等必要的行政执法权,促进农机报废工作有效落实。

(2)完善出台农机作业补贴相关政策。一是进一步改进完善农机作业燃油补贴机制。2009年1月1日燃油税改革实施后,国家对农机作业的燃油补贴包含在农资综合补贴当中,按耕地面积分摊到土地承包人,而实际从事农机作业的机手和一些土地转包耕作者没有获得燃油补贴,没有真正体现农机燃油补贴弥补农机作业成本的政策初衷,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民发展农机的热情。建议改革农机燃油补贴发放机制,参照公交车、出租车燃油补贴发放的做法,直接将补贴发放给作业农机手。二是对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等农作物生产关键、薄弱环节机械化作业给予补贴,促进水稻等农业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发展。

(3)加大对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安排农田机耕道建设项目资金,加快机耕道建设;加大机埠建设投入和管理,向上级争取立项资金支持、建立机埠建设奖扶机制,加快机埠建设步伐,明确农机部门为机埠管建部门,加强对机埠的管理与维护;对农机大户、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的农机场库棚建设,在用地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在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加快农田综合开发、土地整理进度;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和土地流转大户发展农机的政策扶持力度,秉承农民自愿的原则,推进土地流转;加强农作物品种改良与农机新产品研制的紧密配合,攻克农机农艺相结合的技术性难题,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第二篇: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本站推荐)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枢纽环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农业的物质装备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衡东县发展农业条件得天独厚,传统农业久负盛名,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之一。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步伐,对推动衡东县农业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机化发展的现状与优势

目前,衡东县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以农庭经营为基础的,农户数量多且生产规模小,正处于传统农业的转型、调整时期。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近年来,衡东的农机化工作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到2011年底,农机总动力达到98160台/47.9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3%。全年完成机耕面积87万亩,机耕率96%;机插面积5.5万亩,新增4.6万亩;机排灌20万亩,机灌率21%;机收50万亩,机收率56%。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6.5%。收割机发展到940台,插秧机发展到96台,耕整机达到20605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达到22214台,农用水泵达到28206台,农用运输车达到3125台,各类拖拉机达到2483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77台。农机化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机服务效益稳步增长。

(一)显著提高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为农业综合生产力的不断增强提供了动力。目前,衡东县水稻机械化作业水平达56.5%,其中,脱粒、排涝、农产品初加工、运输等方面都实现了机械化。收割、耕整方面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平均达到76%。随着农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和农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衡东县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在衡阳乃至湖南省进入了前列。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有力地巩固了衡东农机示范县的地位,也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惠及三农的农机补贴政策,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大举措。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湖南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的正式颁布实施,近几年来,中央财政对农机补贴力度不断加大,衡东县抓住这一机遇,严格管理,阳光操作,充分发挥了补贴资金的政策引导和拉动作用。从2005年开始,衡东县农民购置农机时,在《湖南省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目录》规定的范围内选择自己所需的农机机型,可以享受政策的补贴。据统计,近几年国家对衡东县投入了3000余万元购机补贴资金却直接拉动引导农民投资农机12000万元以上。农机化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农机补贴政策的落实加快了农机化节本增效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步伐,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购机负担,从而调动了农民购置农机、用农机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三)农业机械化极大地节省了劳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机化新机具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在产量增加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将人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而替代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农村二、三产业或进城务工或从事多种经营,促进了农业的节本增效。2011年衡东县在农村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27.5万人,第二、三产业劳动力15.6万人,比上年增长10.67%,在非农就业劳动力中,外出务工农民总数达到10万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得到了显著改善。

(四)逐步形成的农机服务体系,为农机的推广、培训和保养等服务提供了保障。衡东县目前包括乡镇农机站、推广站、农机监理和农机学校在内的农机服务体系,迄今为止已连续5年开展了针对插、耕、收分环节免费农机技术培训,在农机推广方面发挥了切实的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衡东县农机化事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打下了良好基础,但与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农机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农机技术覆盖率不高,粗放型生产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农机结构装备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小型机械多,大型机械少;一般产品多,精品名牌少;粮食生产机具多,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型机具少;粮食作物水稻机械化水平较高,经济作物油菜收割机械化虽然有所突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经济作物、林、牧、渔及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才刚起步。在农业生产的具体环节上,由于国内农机新产品研发缓慢和农机技术覆盖率不高等原因,衡东县目前只是在机耕、脱粒、排涝、初加工、运输等环节实现农业机械化,而在其他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水稻机插秧的推广举步维艰,这一“短板”的局面难以在短时间得到根本改变,农机技术还无法覆盖农业的整个体系,导致全县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不高,农业还停留在粗放型生产阶段。(二)农机投入的相对不足,制约了农业装备水平的快速提高。近年来,虽然国家实行购机补贴政策,赢得了农民的欢迎,调动了农民购农机用农机的积极性,但是我们还是应该看到农机补贴力度与农民购买需求间存在的一些差异,以及地方财政对农机化发展资金的投入不足。也就是说,尽管农机补贴每年大幅度增加,可是仍然赶不上农民需求范围的扩大,农民对农机的需求量。经调查统计,衡东县农机化资金投入主要以国家政策性资金和农机化项目资金为主,地方财政缺少对农田机耕道路建设、大中型农业机械更新和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等农民自身无力解决的问题的启动和引导资金投入。此外,信用合作社的信贷手续麻烦,费工费时,农民基本不采用,所以购机者一般都是通过自筹、向亲戚朋友集资等方式来购买农机的。

(三)农机推广服务机制不够健全,农机服务工作得不到很好的开展和落实。目前乡镇农机站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不足等问题。2001年乡镇机构改革、乡镇农机站人、财、物、事下放到乡镇政府管理,造成乡镇没管好,农机局管不了的局面,此外,农机技术专业人员培养远远跟不上农机发展的要求,后备力量不足形势严峻迫在眉睫。农机推广服务机制的不健全致使农机管理、保养维修、安全监理、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抗灾救灾、社会化服务等许多工作不能切实到位,制约了全县农机化发展。

(四)农机方面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农机执法力度不强,限制了农机化发展。农机执法缺少法律依据,特别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一方面,道路交通执法人员要依法办事,查处“黑车非驾”,农用机动车的高覆盖面无形中加大了基层执法的难度;另一方面,农民又普遍反映农用车上路难,一辆驾驶证、行驶证、年审齐全的农用车,要上路还要缴纳强制保险、管理费等额外费用,这就需要政府出面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协调。另外,国家的农机化立法之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尤其是对农机化事业的促进、农机产品质量保证和使用安全等方面示范引导力度不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机化的发展。

(五)农业机械化与劳动力转移的矛盾带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问题。农业机械化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劳动强度,在产量增加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把人力从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所以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力度,直接影响到农业机械化的推广。目前衡东县农民人均占有耕地不足2亩,而不够发达的二三产业能够吸纳的农村劳动力有限,大规模地推广农业机械化势必造成一些闲散农民,从而引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将对农机化发展产生不小的影响。

三、对策与建议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形成与发展,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衡东县农业机械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衡东县的农机化发展应当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围绕建设现代农业,以促进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为目标,努力实现农机的科学发展,促进衡东农业的进一步腾飞。(一)调整和优化农业机械化结构,推动农业做精做细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是“十二五”期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题。要加大农机化发展结构的调整力度,把握结构调整的方向,理清工作思路,按照“两个转变、四个发展延伸”的发展思路,实现由传统的农机装备向现代农机装备的转变,由农机化发展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实现由水田装备向旱田装备发展延伸,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延伸,由农业生产的产中向产前、产后机械化发展延伸,由种植业向畜牧养殖业机械化发展延伸,促进农机结构优化升级。农机化结构调整优化坚持四个结合:一是要与农机补贴相结合。通过农机购置补贴的导向作用,调整大中型机械与小型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机具、种植业和大农业所需机械的比例,引导农民购买科技含量高、复合作业性能强的农机具。二是要与农民的需求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迫切需要又适应农民购买能力的机械。三是要与农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做到农民种植什么作物,开发什么项目,我们就发展什么类型的机械。四是要与突出地方特色结合起来,要继续以水稻机械栽植、油菜机械收割两个薄弱环节为突破口,狠抓水稻及油菜生产的全程机械化。

(二)加快体制创新步伐,促进农业做大做强

1、实现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鼓励农民自愿流转土地,实施土地平整项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3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现有的耕作模式极大地束缚了大中型农机的推广和农业机械的高效率,不利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因此,必须要立足土地规模化经营来抓农业机械化,解决小田块与大生产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加快改革现有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在确保土地承包长久不变前提下,鼓励农民自愿流转土地,大力发展土地股份合作,让真正从事农业的人在农村发展,让已经非农转移的人在城镇发展,使不想种的田有人种,使想种田的人有田种,使农机大户、种田能手有可能集中大片土地实行规模经营,这样就为大型农机提供了用武之地,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实现农村劳动力布局的创新,拓宽就业渠道,加快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农业机械化推广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程度。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积极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使之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

农民从土地上被转移出来,减少了直接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数量,相应增加了农业劳动力的自然资源占有量,为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推广农业机械、提高农民收入创造了条件,也为土地流转和集并创造了可能。

3、实现农机服务机制的创新,继续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发挥好市场在农机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多渠道争取农机服务组织建设资金,大力发展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的农机服务组织,并引导服务组织合理布局,广泛开展代耕、代种、代收、代储以及土地承包,股份合作等项目服务,实现规模经营,形成新型农机服务产业链;以“平安农机”创建为契机,积极探索农机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完善农机法规条例,加强农机执法力度,做到创建工作常规化、安全管理源头化、专项治理经常化、示范创建标准化、平安农机普及化,保证全县农机的安全生产;以“人才兴机”为目标,努力抓好农机人才队伍建设,重视和加强农机操作手和农机户的培训和教育,多层面、多渠道培养农机鉴定、推广、维修等方面专业人才,建立一支精干的专业技术队伍;以农民培训项目为依托,让“阳光工程”和“职业技能培训”落到实处,加强对农机驾驶、操作和维修等从业人员的培训,培养他们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解决农机人才力量不足的问题;以农机信息上网为平台,推动专业农机网络的建设,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提高组织化程度,降低农机服务成本,拓宽农机作业范围,促进农机服务向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和产业化发展,培育和规范农机化技术信息等重要市场,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和及时可靠的信息。(三)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推广农机新机具新技术

建议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新技术推广工作,应该列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考核,明确相关部门责任。要通过政府行为,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做到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合力。如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工作,农业部门应负责农艺技术,农机部门负责农机技术,达到良性融合。(四)加大对实施农业机械化的投入,认真落实各项政策

1、优化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大对机耕路建设的投入,建议政府应将其纳入财政预算内支出,争取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村通延伸工程、农田基本建设、农业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中安排机耕路建设内容。通过一事一议奖补政策鼓励农民投工投劳建设机耕路建设。二是结合村村通道路,建立机耕道常效管护机制,建章立制,明确责任。三是结合新农村规划,对机耕路、机库棚设施全面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制定激励措施,吸引农机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加盟,建设高性能的农机具维修站点和区域性骨干维修点。争取中央对机库棚、维修站的补助性投资。

2、加大对农机化扶持资金的投入,设立农机化技术推广专项经费,对重大农机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给予重点支持,给予基层农机技术推广系统事业经费保障,改善推广条件,提高工资待遇,设立培训经费,同时应对农机作业及农机燃油、新技术推广、农机化示范区、农机合作组织建设给予资金扶持。

3、建立农机信贷贴息机制,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或银行金融部门设立农业机械购置信贷资金,尽可能简化申办程序,帮助有购机需求而暂时缺乏购机能力的农户解决燃眉之急。

第三篇:固原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固原市农业机械财政投入分析

摘 要

农业机械化对对促进粮食增产、提高农业总产值、降低农业劳动力使用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优化种植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而固原农业机械化起步晚,发展水平低,针对这一现状,国家和自治区在这一领域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从2004年开始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这一政策有力促进了固原市农业机械化发展,逐步缓解了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的突出矛盾,保障了粮食增产和农业稳定,推动了农业技术集成、节本增效和规模经营,真正使农民得实惠、农业得发展、企业得效益,农机装备总量逐年稳步增长,农机装备结构也得到了不断优化,农业发展速度大幅度提升,农业产量快速增加,为固原市农业发展带来重要意义。

关键词:固原市、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分析 文献综述

当前我国农业资源环境制约突出,受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面临着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硬约束趋紧,农业生产成本上升、比较效益下降,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家庭规模经营小,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严峻挑战。“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一方面,要提高薄弱环节机械化生产的农机装备数量,加速机械替代农业劳动力的步伐,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另一方面,应科学合理配置农机装备,提高农机装备使用效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解决“怎么种地”的问题。通过完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实现补贴精准到位,提高财政投入效率,促进农机装备应用与生产向数量质量并 1 重,机械化作业向全程、全面发展,整体上向优质、高效的转型升级,是适应经济运行和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杨敏丽 2015-04-18)财政部表示,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了217.5亿元(人民币,下同)贴补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共补贴购置各类农机近600万台(套),惠及382万户农户。凭借资金支持,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财政部表示,2013年全国农机总动力预计将超过10.6亿千瓦,同比增长3%;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59%以上,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同时,农机工业也因此受益。官方数据显示,2013年1-10月,全国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00亿元,同比增长约16%,高出全国机械工业行业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农机购置补贴设立于2004年,是中国政府对农业的四项直接补贴之一,补贴标准由中央财政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该补贴已逐步覆盖主要农业机械种类,范围扩展至全国所有农牧业县,资金规模也逐年增加。政府计划通过补贴,鼓励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的同时扩大内需。据官方数据,这一补贴政策的实施,使中国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从2003年的35%提高到2012年的57%。财政部表示,为落实中共中央推动农业发展的“一号文件”要求,2014年将继续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李晓喻 2014.01.14)

目录

绪论..............................................................4 1.固原市农业机械化现阶段状况......................................4 1.1 农机化发展现状..............................................4 1.2 农机化财政补贴投入..........................................5 1.3 农机化财政补贴政策..........................................5 2.加大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的意义及取得成就..........................5 2.1 加大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意义..................................5 2.1.1.能有效提升农业生产力与竞争力...........................5 2.1.2.能够有效提升粮食产量...................................5 2.1.3.能够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6 2.2 农业机械化取得成就..........................................6 2.2.1.农业产值...............................................6 2.2.2.农业产量...............................................7 2.2.3.农业机械化发展程度.....................................7 3.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问题及遵循原则................................7 3.1 农机化财政投入问题.........................................7 3.1.1.财政补贴总量偏小,稳定增长机制尚未形成.................7 3.1.2.管理体制运行不畅,补贴成本高...........................8 3.2 农机化财政补贴遵循原则.....................................8 3.2.1.目标清晰...............................................8 3.2.2.受益直接...............................................8 3.2.3.整合统一...............................................8 3.2.4.操作简便...............................................8 4.农业机械化财政补贴改进措施......................................8 4.1 改善农业补贴管理,保护农民利益..............................8 4.1.1.建立健全农业补贴的法规...................................9 4.2.2.建立农业补贴综合管理体制.................................9 4.2 增加补贴额度改进补贴方式....................................9 4.2.1.积极推行财政对农户直接补贴公示制度.......................9 4.2.2.通过财政补贴,建立对农业投入的激励机制...................9 4.3 在补贴对象上实现从全面补贴向重点选择的转变..................9 4.3.1.注重对农业保险业务亏损的补贴.............................9

4.3.2.重视对农村人才引进、培养的补贴...........................9 结论..............................................................10 参考文献..........................................................11

绪论

为全面掌握固原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深入研究分析今后发展思路和解决对策,通过对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从农业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推广、老旧农机装备管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4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1、固原市农业机械化现阶段状况

1.1 农机化发展现状

固原市地处宁夏南部山区,相比中北部黄河灌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相对落后,2013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74.68万kW,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52.76%,拖拉机拥有量达到4.11万台,配套农机具6.20万部,配套比为1.0∶1.5。农用拖拉机在册管理3.80万台,入户率为92.5%;在册驾驶人员3.4万人,持证率为89.7%;检验拖拉机2.71万台,检验率为71.3%。农机管理机构实编人员170人,高级职称32人,占总数的18.8%,中级职称88人,占51.8%,初级职称22人,占12.9%,技工或工勤人员9人,乡级农机监理参公编制人员19人;45岁以上63人,占37.1%,35~45岁79人,占46.5%,35以下28人,占16.5%。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55个,从业人员964人,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44个,从业人员788人。

1.2农机化财政补贴投入

2013年自治区下达固原市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4701万元,其中原州区1020万元、西吉县1228万元、彭阳县1048万元、隆德县890万元、泾源县515万元。2015年自治区下达固原市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4570万元,其中中央补贴资金4240万元、自治区补贴资金330万元。

中央和自治区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补贴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收获机械、收获后处理机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排灌机械、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动力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设施农业设备和其他机械等11大类31个小类102个品目机具。固原市用于拖拉机及各种农机具计划补贴资金3095万元、牧草机械210万元、玉米收获机械520万元、马铃薯收获机械750万元及补贴农机作业公司126万元。补贴重点是马铃薯生产、覆膜及残膜回收、牧草收获及包膜机械等特色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机械设备。今年自治区拟在原州区、西吉县和彭阳县实施农机深送整地作业3万亩,在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中 安排作业补贴75万元,鼓励有条件的农机作业服务组织承担农机深送整地作业任务。

1.3 农机化财政补贴政策

2015年宁夏农机补贴政策实施范围覆盖全区22个县(市)区和农垦系统,实施自主购机、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卡的补贴方式,补贴对象为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补贴机具种类包括种植施肥机械、设施农业设备等10大类27个小类79个品目。其中,一般机具单机补贴限额不超过5万元;挤奶机械、烘干机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12万元;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高性能青饲料收获机、大型免耕播种机、大型联合收割机、水稻大型浸种催芽程控设备单机补贴额不超过15万元;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单机补贴额不超过25万元,而补贴额低于500元的部分机具不列入补贴范围。

此外,凡购买马铃薯种植、收获机具,覆膜及残膜回收机械,牧草打圆捆、包膜机械以及枸杞植保机械、深松机,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再累加补贴20%。马铃薯种植、收获机具,深松机、水稻插秧机、免耕播种和植保机械敞开补贴。

据悉,2014年宁夏农机总动力达到800万千瓦,农用拖拉机拥有量达22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9万台,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

2、加大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的意义及取得成就 2.1 加大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意义

2.1.1.能有效提升农业生产力与竞争力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也是一个支柱型产业,农业的生产力与竞争力直接关系着国家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与持久性。近些年来,随着工商业的飞速发展,农业遭受到了比较大的挤压,加上传统农业的生产力较低,经济效益较低,也使很多农民放弃了土地,投入到了城市建设与工商业之中,导致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受到了很大的打击。特别是在一些山区,由于机械化水平较低,体力劳动繁重,很多人都放弃了农业生产,这也给我国的农业生产力造成了很大的流失。

2.1.2.能够有效提升粮食产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依靠科技,才能够不断的提升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效益,这在农业中也是一样的。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耕地面积的日益缩小,想要保证社会的安定与人们的安居乐业,除了依靠进口之外,我们最主要的还是要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量。而农业机械化生产效率高、进度快、质量好、经济合算,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 和农产品质量,提高了农机化水平,是保护和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比如采用机械化进行生产,可以进行有效的灌溉,提升灌溉有效性的实现,依靠机械化进行病虫害防治,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还能够科学的进行综合治理,另外运用机械化进行施肥,更可以提升肥料的利用率与吸收率,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的提升粮食的产量,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这些都是提升农业生产价值的有效途径。由此可见,农业机械化的实施对于粮食产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2.1.3.能够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

随着三农政策的逐步深入,国家对于农业生产的投入也在逐渐的增大,另外加上“新农村”建设的进行,我们也都深刻的认识到了:农村要实现小康,关键要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靠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全面振兴农村经济,而这些都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实农业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增产技术的推广,需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农艺与农机相配套,只有农机发展了,农业综合机械作业水平提高了,这些高产、省工、节本的关键措施才能落到实处,这样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才能上一个新台阶。只有做好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实行,才能够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生产。当然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减?轻农业劳动程度,解放农村劳动力的根本途径,这也为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与生产力。所以可以看出农业机械化对于农业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2.2 农业机械化取得成就

2.2.1.农业产值

2013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3.13亿元,剔除物价因素,实际比上年增长6.2% 其中:农业产值58.51亿元,林业产值4.53亿元,牧业产值25.3亿元,渔业产值0.01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78亿元。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4.72亿元,增长6%。

2015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49.05亿元,比“十一五”末增加18.96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5%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02.1元,比“十一五”末增加3621.8元,年均增长10%以上;以草畜、马铃薯、冷凉蔬菜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对农业增加值占到82%。2.2.2.农业产量

2013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93.92万亩,比上年减少4.98万亩,下降1.2%。其中:夏粮面积为115.31万亩,减少10.28万亩,下降8.2%;秋粮面积为278.61万亩,增加5.31万亩,增长1.9%。全市粮食总产量79.86万吨,比上年减少0.6%。其中:夏粮产量16.72万吨,减少20.4%;秋粮产量63.13万吨,增长6.4%。全市猪、牛、羊存栏分别为17.92万头、36.06万头、86.4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11.4%、下降3.4% 和增长9.3%;出栏猪、牛、羊分别为19.9万头、26.88万头、89.94万只,分别增长1.7%、7.3% 和14.7%;肉类总产量达到7.42万 吨,增长8.5%。其中:猪肉产量1.48万吨,减少2.9%;牛肉产量3.94万吨,增长12.9%;羊肉产量1.55万吨,增长12.6%。

全市养殖肉牛105万头,肉牛良种化率达到85%以上,黄牛冷配改良覆盖率达到95%以上。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平均单产达到1.2吨以上,年加工精淀粉15万吨。冷凉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8万亩,蔬菜产业提供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1200元。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79.5万吨,粮、肉、蛋、奶、蔬菜、油等重要农产品供应平稳。2.2.3.农业机械化发展程度

2013年全市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80.3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5%。其中:柴油发动机动力143.98万千瓦,增长1.7%;汽油发动机动力3.78万千瓦,增长1.2%;电动机动力32.62万千瓦,增长0.4%。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4.11万台,增长3.8%;拖拉机配套农具6.2万台。耕整地机械3.18万台,种植施肥机械5.06万台,农用排灌机械3.58万台,收获机械0.68万台,畜牧养殖机械8.5万台,农用运输车5.97万台。农业机械耕作面积384.2万亩,机播面积291.57万亩,机电灌溉面积54.92万亩,机械植保面积61.03万亩,机械收获面积222.15万亩。2015年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56.04%,比“十一五”末提高了13%。

3、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问题及遵循原则 3.1农机化财政投入问题

3.1.1财政补贴总量偏小,稳定增长机制尚未形成

与发达国家比,目前我国财政补贴支农水平不高,补贴总量根本达不到WTO《农业协定》中“黄箱补贴”允许的8.5%的水平,并且近几年,财政用于“三农”的财政补贴数量虽不断增加,但间不均衡,特别是一些地方财政补贴支农投入不足、城乡财政资源配置不对称的状况没有彻底改观。按照WTO《农业协定》我国可利用的支农补贴分为以下几方面:黄箱补贴,即对农产品价格提供直接支持的,必须承担削减义务的补贴。根据WTO黄箱政策规定,我国今后每年对农业的综合支持量不能超过48亿元人民币,而现有补贴大约平均每年仅276亿元人民币,离48亿元尚有很大的活动空间。另一方面即所谓的“绿箱补贴”,即对农产品价格不直接提供支持的,不必承担削减义务的补贴。我国绿箱补贴量较多但结构不尽合理。如我国每年平均支出1514.2亿元人民币,主要对农业提供的“一般服务”补贴,达785.6亿人民币(95亿美元),占“绿箱政策”补贴的52%;其次是粮食安全储备补贴,约383.8亿元(46.4亿美元),占25%;自然灾害救济、扶贫、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支持等所占比重较小,而对农民的直接收入支持、结构调整补贴等,尚未列入财政预算科目。3.1.2管理体制运行不畅,补贴成本高

关于农业补贴的政策,主要涉及财政、农业、外经贸、粮食、民政和银行等部门,因政出多门,协调困难,交易成本高,时滞长,加之部门本位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和寻租活动的影响,使得农业补贴中的“跑、冒、滴、漏”现象难以避免,从而降低了农业补贴的效率。另外,因中国农民数量庞大,在政府与农民之间缺乏一个有效的中介组织载体,许多针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其运行成本都 比较高。如粮食补贴中,山东省每亩补贴的工作成本为1元。河北省在今年粮食直补工作中,县、乡、村三级共抽调2万多人,每人用了近6个工作日。一般一个乡镇的直接支出费用为2万~3万元(不含人工),直补工作成本约占直补资金的1%。一些省粮食风险基金按季均衡拨付和分两次发放直补款,既不方便农民,也增加了工作量和成本。另一方面,一些省按照当年实际播种面积进行补贴,在核实面积时需要三次张榜公布核实,工作量很大。另外,有些地方实施良种补贴政策时,多数农户已备足种子,给良种推广带来一定难度。

3.2农机化财政补贴遵循原则

3.2.1.目标清晰

要解决农机补贴问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大家感到需“补”、需“贴”的地方很多,因此在执行目前出台的少数补贴政策中,有意无意加入了过多的附着功能,使得补贴的目标混杂起来。同时实行直补办法后,农民拿到钱之后,也不清楚或者并不在意政府补贴的具体政策意向,从而使补贴的政策威力打了“折扣”。所以,为了使补贴政策充分发挥出效力,从政策制定者这方面讲,应注意使各项补贴政策的目标指向更加清晰,从政策推行者这方面讲,应注意加大对农民群众的宣传力度,使补贴政策信号能够迅速准确地传到千家万户。3.2.2受益直接

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应当是农业补贴的直接受益者,政府部门和其他中间环节在实施农业补贴过程中只能间接受益。但农民处在被支配的地位,基层实施国家补贴政策的“代理人”、“经营人”,总会有个别人自觉不自觉地“讨”农民的“便宜”,他们在事实上是“反”补贴的力量,因为他们的行为在实质上损害着农业补贴。所以,完善农业补贴制度要加大监督机制的建设,使“跑、冒、滴、漏”降低到最低限度。3.2.3整合统一

世界上并不存在功能齐备的农业补贴,必须设计出各类不同功效的补贴制度,对农业农民实施全面完整的保护。在实施补贴中,应注意区分各类补贴各自不同的功能和效用,让各类补贴配合使用,起到综合效用,也起到放大各单项补贴功效的作用。现在各项补贴分散在不同的部门掌管,容易出现各唱各的调的现象。努力整合各类补贴使之产生“共振”,当是我们完善农业补贴制度的应有之义。

3.2.4操作简便

多年实践证明,最可行的办法不一定是“好”政策,而是简便易行的政策。因为有些“好”政策实施成本过高,缺乏可操作性;有些“好”政策偏于复杂,不易为基层准确把握,基层往往会简单化操作,使那些复杂的“好”政策产生出了“坏结果”。当然,很多简便易行的政策,缺点肯定不少、漏洞在所难免,但我们应当注意到,简便易行的好处是在执行中不容易走样,容易取得政策效应最大化的效果。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也必须朝“操作简便”的方向努力。

4、农业机械化财政补贴改进措施 4.1改善农业补贴管理,保护农民利益 4.1.1.建立健全农业补贴的法规

我国财政对农业的补贴长期存在着补贴政策目标短期性、补贴方式模糊性、补贴对象和补贴数额的随意性等,使补贴效果难以集中体现和发挥出来。为此,有必要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农业补贴法规,使之成为支持、保护和发展农业的一项制度。从法律上明确对农业的补贴数量,把对农业的支持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美国把支持农业的资金投入公众化、固定化并写入农业法中的做法对我国从法律法规上明确对农业的投资数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4.1.2建立农业补贴综合管理体制

应强化农业部的职能,或成立一个专门负责农业补贴的部级单位或部级的监管部门,整合财政补贴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集中、高效、协调财政农业补贴,解决目前农业补贴多头管理,以及在使用中的“跑、冒、滴、漏”的问题。

4.2 增加补贴额度。改进补贴方式

4.2.1.积极推行财政对农户直接补贴公示制度

对补贴农户的粮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对种粮农户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补贴资金进行全方位公示,发挥了广大农民直接监督的作用,使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

4.2.2通过财政补贴,建立对农业投入的激励机制

通过贴息、担保、政策优惠等方式,引导并刺激银行信贷资金、外资、民资工商资本投入农业,提高农业投资的吸引力。同时对目前的财政补贴资金扶持对象、项目审批等方面的政策进行清理,减少社会资金投入农业体制性障碍,通过贴息、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规费减免等方式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民的投资积极性,进一步明确凡是社会资金投入农业都可以平等享受财政资金的扶持,从而引导社会资金的广泛投入,丰富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方式。

4.3在补贴对象上实现从全面补贴向重点选择的转变

4.3.1注重对农业保险业务亏损的补贴

农业保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风险大且难以控制,赔付率高,经营保险业务普遍存在亏损问题,以至许多商业保险企业限制开办或不开办农业保险业务。支持农业保险业务的全面开展,首先,需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由政府直接开办或政府委托的保险机构开办,经营亏损由财政补贴。这项补贴肯定比财政直接用于救灾支出少得多。不仅能有效地分散风险,分摊风险损失,而且能极大地减轻财政的救灾支出压力。其次,鼓励地方或农户成立互助保险合作组织,建立农业保险专项风险基金,通过减免营业税、所得税等优惠办法,扶持其发展。

4.3.2重视对农村人才引进、培养的补贴

现阶段的我国财政资金的农村教育补贴主要是对农村学生的补贴,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补贴。下一步,财政资金补贴要对在农村工作的教育工作者T资进行补贴,充分调动农村教育者的工作积极性,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才能培养出人才;此外,对在农村工作或愿意到农村工作的农业科技人员也要进行工资补贴,使其工资待遇不低于在城市工作,鼓励农业大学毕业的科技人员到基层展示才华;最后财政补贴还要鼓励在农村建立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把农民的大学建在家门口,培 养适用的人才。当然,这一政策的实施并不妨碍农村劳动力到城市打工,城市需要的人才不一定必须是高科技人才,农村也不是只需要简单劳动力,应逐步在农村和城市之间要建立大进大出的人才流动机制,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

结论

农业机械化作为先进农业生产力的代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指标和重要内容,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直接体现,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时期,现代农业机械根据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社会化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对于建设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固原市农业机械化取得较快发展,主要通过中央财政补贴与自治区财政补贴,固原农业机械从数量与现代化程度上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农业机械化管理人员的数量与文化程度也有所提高,对固原地区的农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对固原市的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居民生活水平都具有积极作用。

但本文对于固原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程度的研究存在诸多缺点,由于资料的不足和研究方法的偏差导致无法完全准确描述固原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程度,只能通过展示不连续的相关数据来为大家展示。对进一步开展研究,需要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和运用更具体更科学的研究方法去研究,做到更准确、更科学、更严谨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路战远.对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思考.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3):1-2.[2] 刘兆清.农机化干部岗位培训要把握四个结合.山东农机化,2001(2):9.[3] 马国祥.农机化信息在农机推广工作中的作用分析.现代农业装备,2009(3):61-62.[4] 徐茜.农机化推广措施研究.吉林农业,2011(9):153.[5] 柳睿.4570万元助力固原农业机械化发展.新华网宁夏频道,2015:04 [6] 杨敏丽.完善农机补贴政策 提高财政投入效率.2015-04-18,中国经济网 [7] 李晓喻.财政投入加码 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中国新闻网.2014.02.14

第四篇:农业机械化发展

关于自治州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提升自治州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积极探索农业机械化跨越式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5月17日至21日,州政协副主席贺耀荣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先后深入四县市10个乡镇,对自治州农机化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全州拥有拖拉机6.42万台,其中大型拖拉机(100马力以上)2173台,占总台数的3.38%,中型拖拉机(25一100马力以下)12060台,占18.79%,小型拖拉机49967台,占77.83%。目前,全州农机固定资产总值19.15亿元,农机总动力163.4万千瓦。经营收入累计达12.85亿元,利润总额4.84亿元。种植业耕、播、收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99.06%、92.01%、54.74%,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1.6%。分别较全疆和全国机械化水平高出

3.4、29.6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机使用效率不高。突出表现为“三多三少”和“三高三低”现象,即: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小型机械多,大中型机械少;常规耕作运输机械多,收获专用机械和高性能机械少。耕种环节机械化水平高,收获和产后环节机械化水平低;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高,畜牧业、特色农业、设施农业、林果业机械化水平低;平原区机械化水平高,山区机械化水平低。1

农机化整体发展水平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基层农机站体制不顺,基础设施简陋。我州多年来,乡镇农机站“人、财、物”归乡镇管理,致使大部分乡镇站的办公场所、经营服务设施、试验基地被挤占、拍卖、流失,办公设备、交通工具几乎一无所有。全州有65个站,其中34个站无办公室,尤其是农机工作人员大部分被乡镇机关挤占和借用,在编不在岗,专人不专业,农机技术队伍呈现出知识老化,人材断档,新老比例失调,青黄不接的危急状态。如吉木萨尔县北庭镇农机管理站,借用农科站办公室办公,只有一老一少两名工作人员,根本无法从事对600多台拖拉机的管理、新技术的推广及服务等工作。

(三)农机化发展资金投入不足,推广经费严重缺乏。近几年来,自治州财政每年补贴农机专项经费仅有100万元,大部分县市财政对农机投入就更少。导致农机具更新换代步伐缓慢,与当前面临的以小换大,以旧换新的大趋势很不适应。加之金融信贷政策缺失,社会资金吸引不够,使得一些制约产业发展的机械装备难以推广使用,阻碍着农机事业发展。

(四)农机合作组织不健全,服务功能弱。现行农机户单打独斗的经营模式,作业信息闭塞,机械种类少、规模小、利用率低、效率差。形不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格局,难以承载大型农机作业项目。农机服务组织化、市场化程度低,社会化服务功能弱,不能适应农机服务产业化的要求。

(五)小规模土地经营现状影响了大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和使

用。小地块、小条田、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影响了大型农机具作用的发挥,面积小,插花田、作物杂,导致了农机作业难度增大、作业效率低、能耗增加,严重阻碍了大型农业机械效率的稳步提升。

(六)农机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低,作业质量不高。现有农机手绝大多数过去仅从事小农机具操作,基本上没有经过系统地专业技能培训,对先进的大中型农机具掌握不熟练,突出表现在技术水平低,综合素质不高,服务意识淡薄,操作规程不规范,作业质量低下,严重存在着下铧不力,起铧不稳,深翻不透,沟播不直,行距不端等质量问题,与兵团农机作业水平和质量相比,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与精耕细作和一穴一粒的精播要求仍有不小的距离。因农机作业质量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面对农机大户一业独大的强势,有相当数量的农户无奈的选择了顺其自然,造成了机主与农户事实上的价格偏移和心里失衡,农机节本增效的优势难以体现,老百姓意见较大。

三、几点建议

(一)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机装备水平。要科学制定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发展的目标和重点。种植业机械,要以发展大马力拖拉机为主体,配套发展高架调幅犁、动力驱动耙和大型联合整地机为主的耕、整地机械,激光平地机械,节水灌溉机械,积极推广大型气吸式精量播种机械,棉花、番茄收获机械、残膜回收机械。要大力推广并重点发展以土壤深松、少耕和免耕等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畜牧业机械,突出发展牧

草收获和饲草料加工机械,配套奶牛机械化清粪、投料,机械化挤奶、鲜奶保鲜、储藏、运输等机械,大力推广猪禽自动化、半自动化生产线,使全州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基地的80%达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养殖水平。林果业机械,重点推广挖穴机械、移栽机械和管理植保机械。设施农业发展,重点推广卷帘机、微耕机械等。

(二)加快体制改革,理顺体制关系。一是认真做好乡镇农机管理站“三权归县”工作。各县市尽快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机构与建设的意见》[新政发(2010)25号]文件精神,将乡镇农机管理站收归县市农机局管理,从而真正使农机系统成为协调有序、高效运转的有机统一体。二是积极争取农机购臵补贴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加快基层基础设施和办公条件的改善。按照自治区农机局每个站补助30万元的标准,用三年时间完成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建设工作。三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建立绩效挂钩的工作责任制。放活科技人员,鼓励创收,激发活力,调动农机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解决“无心干事、无钱干事、无人干事”的问题。允许农机科技人员有偿为农机合作组织提供服务;允许农机科技人员入股参与农机专业合作社搞经营服务;允许乡镇农机站参股共同经营农机合作社。有条件的乡镇站,应把公共服务职能同经营性服务相分离,积极鼓励乡镇农机站围绕农机化开展有偿服务,增强基层站的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农机化建设步伐。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机械化,农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关键在于资

金投入。按照新政发[2010]25号文件要求,“十二五”期间,各级政府地方财政预算中农机专项推广经费不得低于自治区每安排5000万元经费的30%,建议州、县市人民政府,将乡镇农机站的推广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现阶段州、县市农机推广经费标准应与农业、畜牧系统站所同等对待。同时,要加大农机信贷和农机保险工作力度。采取政策性奖励、财政贴息等措施,吸引金融资本、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对农机化的投入,优化农机结构,逐步构建起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农民投入为主体、银行信贷为支持、社会资本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投入机制。

(四)加强新型农机合作化服务体系建设,适应农机服务产业化要求。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助协作、优势互补”的原则,积极鼓励和扶持发展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民通过机具、技术、劳动等要素的合作,建立农机专业协会、农机合作社、股份(合作)制农机专业服务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和服务机制,扩大服务规模,增强服务能力,引导有一定规模的农机服务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营造富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扶持发展一批农机服务龙头企业,不断适应农机服务产业化要求。同时,要加强对农机作业质量的监督,维护农户的利益。

(五)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逐步改变土地小规模经营模式,实行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是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关键和基础。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的原则,采取“示范带动、培育改造、规范提升、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农民将分散的土地采用反租倒包,参股、入股等多种形式向种田能手、家庭农场和各种合作经济组织集聚。以农业机械化推动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用农村劳动力的大批转移推动土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形成互动式良性循环格局,为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应用搭建广阔平台,促进农机事业的快速发展。

(六)实施人才兴机战略,为农机化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有关部门要把农机人才培训纳入自治州人才整体培训计划和职教计划,落实专项经费。加大基层农机工作人员和农机操作手的教育培训力度,采取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加快农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力争2015年达到文化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及技术等级均有明显改善,促进自治州农机化服务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七)尽快制定出台自治州加快农机化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意见。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是推进自治州跨越式发展,实现农牧业现代化的关键手段。建议州人民政府予以高度重视,尽快制定出台《自治州加快农机化发展总体规划和实施意见》,进一步突出农业机械化在自治州“科学跨越,富民强州”,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推动农业机械化实现新的跨越。

第五篇:农业机械化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分析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国家基础工程的加速进行和国内外平等互动竞争平台的搭建,使国内农机业发生了变化,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农机装备业已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科技、开发、生产体系和比较完整的推广示范体系,农机产品进出口增长趋势明显,我国农机化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机遇期。为此,就我国农机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农村发展; 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

1.国内农机业的现状:目前,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依法促进的新阶段。“十五”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确立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各级政府扶持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措施;各地加快了农机立法进程,全国已有30个省(区、市)制、修订了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和规章,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农业机械化法律体系。2005年,中央和地方财政继续加大了补贴力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农业机械化上,形成了依法促进农机化发展强大的推动力和政策引导力。2005年,国内农机业出现了较快的发展势头,不少企业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抓住了自身发展的机遇。

2、国内农机业的优势

1)我国农机化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机遇期:一是农机化促进法在2004年出台;二是农机化行政编制增加;三是农机化的国家项目增加。农机化促进法涵盖了农机化工作的方方面面,制订原则是“淡化管理,立足促进”.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各地基本建设规模的扩大,挖掘机、装载机和吊装设备等农村工程机械需求量成倍地增长;保护性耕作支持政策使得保护性耕作机具得到了快速发展;设施农业装备和节水设备在各地示范项目的带动下需求不断增长。

2)建立了从科研、开发、制造到销售、服务比较完整的农机工业体系。农机产品服务对象涵盖了农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的整个农业领域。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与经济情况不同,我国农机产品门类复杂、品种多。到目前为止,我国已能生产14大类、95小类、3000多个品种的农机产品,对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增产增收,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发挥了显着作用。同时,建立了包括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企业三结合的科研开发体系、整机生产和配套件生产企业组成的生产体系、企业与农机销售公司结合的销售与服务体系以及农机技术推广部门与企业结合的推广示范体系。

3)国际间的农机技术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近年来,国际上不少大型农机企业看准了中国巨大的农机市场,与中国有关部门和企业合作,在中国开拓事业。同时,国内一些大型农机企业,不断地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大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力度,推进了国产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的提高。为了鼓励大型农业机械的进口,国家还制定了优惠进口税收政策。在中国举办展览会,也是农机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形式。

4)走绿色化产业道路。以“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战略为导向,走“绿色化”产业道路,融合高新技术,发展节约型农业装备,力争达到低能耗、零排放的标准。从政策方面讲,发展节能农机,是“十一五”的重点领域。发展节能型拖拉机,注重技术投入、开发新型产品、减少能耗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由于燃油价格的不断提高,用户对节能产品的要求更加迫切。从市场可以看出,用户对节能型的农机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农机达到环保要求和具有节约能源的性能。这一要求将直接主导我国未来的农机发展方向。目前,我国一些企业的节能型农机正逐步推向市场,同时受到用户的高度关注。我国农机企业将重点发展满足水田机械化、旱地保护作业等方面的产品,重点发展节能、节水、节肥和降低农业成本、保护环境、增加产量的农业机械产品,达到与国家政策、市场走向、用户需求、自身发展同步。

5)农业机械向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国外农机业多年的发展经验表明,采用智能化、自动化的作业方式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发展高效节本农业的有效途径。世界农业发达国家在采用了高度自动化的作业机械后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作业成本,而且还提高了其农产品在国际市场场上数量和价格的相对优势。我国农机业要想在国际上立足,就必须缩小我国与农业发达国家在农业机械装备方面的差距。这样国外自

动化、智能化程度很高的农机装备才不会占领我国市场,也不会使我国农机行业陷入困境。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我国科学技术方面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我国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打下了基础。

拖拉机产品上,实现计算机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遥感系统(RS),高精度的机、电、液(气)一体化等与拖拉机产品的有机结合。目前,我国第1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GPS的智能变量播种、施肥、旋耕机”研制成功,已在上海松江泖新农场试用。国内第1台GPS收获机已经在福田重工诞生。

3、产、学、研、推、管相结合。要想加强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能力,就必须加快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研究和开发,突出关键作物关键生产环节,着力解决农机科技创新滞后、技术供给不足问题。坚持引进、消化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和技术发展趋势,逐步减少和淘汰不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落后机具,做到产、学、研、推、管相结合;通过组织实施重大新型农业机械产品和配套机具的开发和生产,充分发挥社会力量,通过市场拉动,引导农机企业加大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力度;通过政策扶持、科研开发、示范推广和市场机制,逐步形成可持续的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体系和良性循环发展的推广体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国家基础工程的加速进行和国内外平等互动竞争平台的搭建,将使国内农机快速发展,农机工业装备农业能力不断增强,农机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国内农机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应根据新的发展趋势及时地调整发展策略,使农机行业发展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局势,促使我国农机事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仍存在着生产结构不合理、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等特点,因此农产品无论从价格上还是从品质上相对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加入WTO后,国家要降低农产品进出口关税,取消对国内农业的各种扶持和补贴,国外质量好、价格低的农产品会对我国农产品形成强有力的冲击,我国农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抓住加入WTO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机遇,实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农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其他产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的发展。因此,农业波动将对人民生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不利的影响。

我国农业机械化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风雨之路,从总体上看,成绩是主要的。解放前我国基本上没有农业机械,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机装备总量的不断增加,推动了农机化作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业领域不断拓宽。小麦主产区基本实现了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水稻生产过程机械化发展势头正在加快。与此同时,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程度也明显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领域正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畜牧业、养殖业、农产品产后处理及加工业全面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抵抗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状况;同时促使农业向农工贸一体化发展,促进了农业运输事业的发展。但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还不高,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机产品结构性过剩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以及发展不平衡,如:耕种环节机械化水平高、收获环节机械化水平低;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高、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低。

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所谓农业现代化是指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武装农业,使传统农业转化为以科学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现代化农业具有以下3个特征:一是生物技术的科学化,如不断培育和推广应用各种新的高产优质抗逆品种,利用普及新的耕作栽培、饲养护育技术;二是劳动手段的机

械化,即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机械体系,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与劳动力形成配套的关系,从田间作业、运输到精选、烘干、入库、加工等全部过程都实现机械化;三是生产组织的社会化,将农业生产从缺乏分工的自然经济转化为区域专业化的商品生产,形成一个产、供、销密切联系高度社会化的经济体系。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所在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农业机械化又是农业科技现代化的核心技术组成,农业机械化始终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如进行的“白色农业”、“绿色农业”、“精准农业”等科技革命,在这一过程中,农业机械化将始终伴随着农业科技进步而不断创新与发展。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取决于农业现代化的进展、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技术应用的手段与载体,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提高粮食单产和改善农作物品质方面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机械化收获、粮食产后烘干、粮食初加工等都是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农业机械化支撑着农业现代化。建设现代农业,科技是基础。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必须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用现代农业工程技术及装备替代人力劳动,彻底改变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新时期是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阶段,农业机械化要适应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总战略的需求,为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有效的装备保障,从技术角度支撑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3-4]。因此,农业机械化最终要在农业现代化中起决定作用,这就要求农机制造业尽快实施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尽快发展耕作栽培、收获机械、饲料加工机械和运输机械等,以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提高产品竞争力。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农业机械化为稳定和发展农业与畜牧业做出了贡献,并通过转化为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农业机械化是农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其水平和效益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在21世纪头20年内,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奋斗目标。中央1号文件系统部署了建设现代农业各项工作,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对建设现代农业的高度重视。

实践证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是顺应世界农业发展普遍规律与发展趋势,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发展农业生产力为中心,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我国今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个进程中,应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高度重视并解决好“三农”问题。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深入和中国加入WTO后面临的形势变化,都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和更快的要求。

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思路是:坚持把发展作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作为主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法制建设为保障,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大力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增强农业机械化对国民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支撑和保障能力,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支持。

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农业机械化为稳定和发展农业与畜牧业做出了贡献,并通过转化为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农业机械化是农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其水平和效益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在21世纪头20年内,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奋斗目标。中央1号文件系统部署了建设现代农业各项工作,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对建设现代农业的高度重视。

实践证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是顺应世界农业发展普遍规律与发展趋势,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发展农业生产力为中心,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我国今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个进程中,应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高度重视并解决好“三农”问题。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深入和中国加入WTO后面临的形势变化,都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和更快的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国家基础工程的加速进行和国内外平等互动竞争平台的搭建,将使国内农机快速发展,农机工业装备农业能力不断增强,农机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国内农机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应根据新的发展趋势及时地调整发展,使农机行业发展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局势,促使我国农机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机械化制度变迁及政策评价》——郭姝宇吉林大学2011-06-01博士论文

2.《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卢秉福沈阳农业大学 2008-05-08

3.《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冯启高 毛罕平农业化研究2010-02-01期刊第5期20页

4.《 建设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杨敏丽 刘敏农业机械学报2005-07-30期刊第七期70页

下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建议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建议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机械化论文

    农业机械化促进解决粮食危机 “国以民为本, 民以食为天”,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安全的重要商品, 粮食安全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性问题。要满足人们日......

    园林施工管理现状与建议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就园林施工的管理问题展开了相关的分析与探讨,首先针对目前园林施工管理的现状予以了简要的接受,而后就前期的施工准备、施工过程中的进度控制及成本监管展开了......

    辽宁省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辽宁省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设施农业,亦称环境控制农业或工厂化农业,是利用工程技术手段和工业化生产方式为动植物生产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使其在最佳的生长空间......

    梅州市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对策

    梅州市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对策摘要:梅州地处南岭以南,丘陵及台地、阶面面积占56.6%,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属典型的山区,农业机械化是丘陵山地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梅州......

    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趋势

    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趋势黎子煜201230370309摘要:农业机械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作用日益重要,为了迎合时代发展的需 要,有必要对农业机械化做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就此对广东......

    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资源环境学院制药工程3班201230220317 刘小红 【摘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机械化对我国的生产作用相当重要。广东省的农业......

    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概况 (论文作业)

    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概况 黄泽枫黎洪材梁常清钟勇 摘 要:当前,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已经跨入高级阶段。随着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实现,粮食作物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在新的历......

    物流管理论文——中国邮政物流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定稿

    物流管理论文——中国邮政物流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定稿 2010 年 月 日 毕业论文(设计)的分工情况:(合作一个论文(设计)题目时填写) 建议成绩: 4 深圳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成绩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