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心理上寻找教育和管理的切入点论文

时间:2019-05-15 12:03: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学生心理上寻找教育和管理的切入点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学生心理上寻找教育和管理的切入点论文》。

第一篇:从学生心理上寻找教育和管理的切入点论文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刚从义务教育阶段进入到职业教育阶段,学习压力骤减。加上在这个年龄阶段,大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生活纪律散漫,无上进心,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如果学校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和教育措施,对其放任自流,将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从而导致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难于形成。所以,对于职业学校来说,除了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规范的管理模式,保证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外,每位教职工都要有义务参与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形成“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的学生管理工作局面。学生在教职工逐步教育和引导下形成自觉的行动,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意思是,对一个人看他的所作所为,考察他的经历,审查地的动机和意向,他的内心世界是隐藏不了的。虽然孔子并没有对人的心理做系统的研究,但却给为师者以启发:学生的心理是可以观察到和了解到的。当每位教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心理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后,再从其心理上寻找教育和管理的切入点,采取相应的和学生心理比较和谐的施教措施,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为此,笔者想就四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心理作肤浅的分析,并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从住宿学生孤寂思家的心理上寻找教育和管理的切入点,开展系列人际情感沟通活动,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一般中等职业学校里住宿生都占相当的比例,农村住宿生人数更多,在这些学生身上也反映出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那就是严重的孤寂思家心理。这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怎样才能使住宿的学生有家的感觉呢?良好的住宿环境和好的宿舍管理是最重要的。督促住宿学生每天做好卫生工作,让他们能把宿舍当成是自己的家来布置,来爱惜。制定一个合理的宿舍制度,让学生们都能自觉遵守,在自觉的参与和生活中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让住宿生们感觉到集体的温暖。

二、从特困生沉重压抑的心理上寻找教育和管理的切入点,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给他们以精神慰藉和物质上的帮助。

特困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负担,通常表现在:一方面,虽然他们平时的学习很认真,但有很多因心理负荷过重造成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理想。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寒伧”,他们又下得不承受部分学生甚至是社会中人的冷眼,所以说特困生失去了年少应有的活泼和朝气。

在学校,教师就是特困生的心理依靠。教师不仅要从精神上给予他们关心和鼓励,同时还应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从物质上帮助他们,多多呼吁学校学生和社会上的好心人给予他们帮助,这不仅可以从精神上给特困生以慰藉,而且使他们能够摆脱物质上不必要的忧虑,同时也能让帮助贫困生的学生和社会上的好心人体会到成就感。

三、从后进生自卑厌学的心理上寻找教育和管理的切入点,平等不苛刻地对待他们,促使其增强学习信心和兴趣。

不可否认的是,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对优等生有一份特殊的偏爱,这种心态欲罢不能,而后进生成了“被遗忘的角落”,甚至某些教师对待后进生是横看竖看不顺眼。殊不知,后进生也是学生,教师更应该扮演特殊角色,“手背手心都是肉”,一碗水一定要端平。绝大多数后进生因为教师和家长不正确引导的缘故,总是以为自己再也没有出息,强烈的自卑感使他们茫然困惑,有的干脆破罐子破摔,对师长也缺少了应有的尊重。基于上述情况,笔者在教学及生活中,特别注重与后进生的交流,让他们知道老师在关心他、信任他,让他们觉得自己有人爱。很多的教育家和成功的教育者都向世人讲述过他们曾经经历的与后进生之间的感人故事,这就是成功的案例实证。

四、从“追星”生虚荣浮躁的心理上找教育切入点,瞄准时机,给他们以正确的人生导航。

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追几个“星”本无可厚非,但问题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见“星”就追倒不是好事。应该追什么样的星,怎样追星才值,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面对“追星”生这种现象,这种心理,教师应该抓住“追星”生的不良心理,找准时机,给他们以正确的人生导航。同时,教师自己应有意识地关注影视歌圈中的明星动向,加强了解,在教育“追星”生的过程中,或许能更容易地找到最佳切人点,做到有的放矢。

总的说来,正确把握学生的心理,且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不是件易事,也并不是简单的道理所能说清道明的。但是,要想做一名出色的教师,首先须要做到有心、有爱,在此基础上,才能了解学生,教育学生,做一个真正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参考文献:

[1]王建军,陈寅,吴海燕,怀章翠.我国普通高中教师专业生活状态调查[J].基础教育,2010,(8).[2]王东.中职专任教师职业稳定的影响因素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10).[3]武楠楠.高中教师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与工作倦怠的相关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9).[4]王婷.王德清.建构中小学教师学习型组织:在五项修炼中成长[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5]张焕荣.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09,(4).

第二篇:从解题入手寻找阅读教学的最佳切入点

内容摘要:选择切入点是阅读教学设计的一个关键问题。而课文的题目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信息,由解题入手寻找阅读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往往可以事半功倍。本文在教学实践和案例研读的基础上通过解题来选取阅读教学的最佳切入点的规律和方法进行了系统地探索和总结。

关键词:解题 阅读教学 切入点

阅读教学切入点选得好,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自读的兴趣,还会使整个教学流程自然顺畅。题目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善于抓取题目所透露的丰富信息进行切入。

一.从文题中关键词切入

有些叙事类文章的题目是主谓短语,言简意赅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曹刿论战》《唐雎不辱使命》《烛之武退秦师》等文题均有此特点。这类题目中往往有一个提纲挈领的关键动词,连接“施动者”和“受动者”。抓取这类题目中的关键动词作为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从“为何”、“如何”等角度深入探究,往往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

例如《触龙说赵太后》,全文围绕着“说”字展开,教学时可从“说”字切入,引导学生探究“说”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然后重点研读“说”的经过,鉴赏触龙高超的劝谏艺术。又如《孙权劝学》可抓取“劝”字切人,引导学生从“为何劝”、“如何劝”、“劝如何”三方面感知内容;再如《伤仲永》重心在“伤”字,“伤”既奠定故事情感基调,又蕴含悬念意味。扣住“伤”字来切入,从“伤”何事、如何“伤”两方面进行探究,便于理顺“一事一理”的脉络。

有些文章的题目是偏正短语,由中心词和在它前头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组合而成,如《我的空中楼阁》《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星期一早晨的奇迹》《装在套子里的人》《我们家的男子汉》《奇妙的克隆》《世间最美的坟墓》等。这类文章,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抓住修饰限制词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直入文本,一气呵成,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例如,在教学《故都的秋》一文时,肖家芸老师首先请学生读题悟题,在学生有了“中心内容是写秋景,‘故都’是限定词,暗示所写之秋是故都所特有的”这一初步认识之后,顺势切人,“故都的秋有哪些特色呢?这些特色集中体现在哪些段落的描写之中呢?”直入重点段落,为学生尽快打开自读局面导引最佳航向。又如,李百艳老师在教学《了不起的粉刷工》时,紧紧抓住课题中修饰语“了不起”切入,抛出“汤姆究竟了不起在哪里”这一基础性问题,既激发了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探究的兴趣,又能引导学生充分感知小说情节,为后续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两个课例都抓住了文题中修饰限定词进行切入。当然。因为课型、内容、目标的不同,前者主要是通过“调焦”圈定自读重点,后者更像“路标”指引学生朝特定的方向去思考。

二.从文题的语言风格切入

阅读是一个拾级而上的思维过程。阅读者一般先要通过对词句篇章的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写了什么”,接着,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回过头来对词句篇章咀嚼鉴赏、品味推敲,明确文章是“怎么写的”;然后,深入探究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揣摩作者构思的意图;最后就文章的内容、表现形式做出评价。教学目标的设定,既要紧扣文本、学情,又要符合阅读的认知规律。

有些课文,内容一望便知,语言却别具风格。“赏析文章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进行表达”应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如果这种独特性在题目中也凸显出来,设计教学时,可从文题的语言风格切入,重点赏析文章的语言表达和语言风格。

例如,《表哥驾到》是颇受中学生欢迎的儿童文学作品,语言的风趣幽默是其显著特点,这在文题中也体现出来。教学时,李百艳老师从文题的语言风格切人。她首先请学生感知内容,自拟题目,然后与原题比较,通过对“驾到”的赏析初步感受“大词小用”的幽默效果;接着用“这个题目在交代文章内容的同时,也决定了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巧妙过渡,再顺势切入“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能体现这种语言风格的段落或语句”,进而重点品读“作者怎样用充满个性化的语言来塑造个性化人物形象”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教什么?教师要善于取舍,切入点的选取事关教学内容的取舍。对于内容较浅但语言独特的《表哥驾到》,李老师没有在感知文本内容上兜圈子,而是把重心放在语言学习上。另外,切入点的选取既要符合教学目标的设置,又要和后续的教学内容发生关联,以形成一条切入路径。正因为形成了“拟题――比照――调焦――品读”的切入路径,《表哥驾到》的教学流程才会自然流畅,奔向目标。

三.从文题的写法标志切入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散文。题目一般会出现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如《松树的风格》、《白杨礼赞》等。作者要比拟或象征的某种精神、品格、人物、感情都寄托在该“物品”之上。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抓取此特有标志物切入,深入挖掘象征物和被象征人、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例如,《爱莲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名文。题目中“爱”蕴含着作者对莲的感情,是题目中的关键词,“莲”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教学时可抓住“爱莲”切入,设置四个层层深入的问题:“作者爱莲,爱的程度深吗”,“作者如此爱莲,到底爱莲的什么”,“作者如此爱莲,爱的仅仅是莲吗?爱的还是什么?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点呢”,“作者爱莲,赞君子,是为了表达什么”这样小切口、深挖掘,既揭示了象征的寓意,又理解了作者含蓄表达出的志向和抱负,充分领略了“托物言志”写法的妙趣。

这样切入的好处就在于它顺应作者的构思,形成了一条切入路径:先分析象征物的特点,然后用“作者写的仅仅是(象征物)吗?作者写的还是什么?”巧妙过渡,转入对寓意、内涵的挖掘,最后用“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顺势再切,转入对构思、手法的领悟。整个教学流程衔接紧密,水到渠成。

小说和叙事散文也常以“物品”为题,情节或事件都围绕着它来展开,起到线索作用,亦具有标志性特点。切入这类文章,可紧扣“物线”,或直接设问“请概括围绕(物品)写了哪些事”,或提取词语,梳理情节。例如,尤立增老师在《币链》的教学时,首先请学生根据情节的发展,以“项链”为中心词,提取几个动词,形成几个动宾短语。采用这种切入的思路,巧妙达成了既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内容,理清故事情节,又训练学生概括能力的目的。

无论是暗含象征意义,还是一线贯穿全文,这类文题都具有写作手法方面标志性特征,在切入时,我们要抓取这种独特性,“批大?,导大寂,因其固然”。

四.从文题的矛盾之处切入

有些文章,由于受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作者只能采用委婉曲折的笔法来写作,命题也是别有讲究,看似相互矛盾,实则深沉有力。这样的文章,可以从揭示文题的矛盾之处切入,深入挖掘文章的弦外之音。

例如《为了忘却的纪念》是鲁迅先生为了纪念“左联”五烈士,于1933年写就的著名杂文,可如是切入:“写文章就是为了纪念,为了不忘却,而这里的‘纪念’却是‘为了忘却’,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走进文本,感受作者悲愤交织的心曲。又如《陋室铭》文字简约而意味隽永,是“气出来的名篇”。题为“陋室”,文却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切入时,可抓住“陋”与“不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洁身自好的节操和文章反向立意、托物言志的手法。

有些科普小品文,为了抓住读者的眼球,文章富有“趣味”,题目巧设悬念。切入这一类文章,钱梦龙老师的《死海不死》是极好的示范。他首先请同学们猜题:“今天一起阅读一篇说明文,它的标题很能引起阅读的兴趣,请猜是哪一篇并说说你这样猜的理由”;然后请同学回忆课文内容从而解答“死海不死”的悬念;短暂讨论“哪些可以不教”之后,便用“哪些地方引起你的兴趣?用了什么手法引起你的兴趣?”这两个问题再次切入,把教学重点落在赏析小品文的“趣味性”上。整个教学设计既敢于取舍又善于切入,为教学科普小品文提供了借鉴。

总之,题目是窥察文章的“窗口”,它们或概括文章内容,或点明行文线索,或揭示文章主旨,或亮出作者观点,或蕴含象征意义。切入时要因题制宜,结合文本,针对题目的不同特点、作用,选取最准的点、最佳的路径切入文本。

第三篇:浅谈中职学生管理教育的几个切入点

浅谈中职学生德育的几个切入点

中职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学习群体,其思想现状具体表现为:厌学心理严重,由于中职生生源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入学后听不懂课,又缺乏刻苦学习的毅力无心继续求学白控能力差,烦躁、易冲动,缺乏明辨是非能力,往往因一时控制不了自己而做出一些鲁莽、无知甚至违法的事;对就业信心不足,不少学生对未来的工作充满疑问和困惑。因此中职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根据多年教育经验,我个人认为中职学生的德育工作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1、创造丰富、活跃的校园文化,是中职德育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德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它对中职学校来说尤为重要。首先是因为中职学生有更强的心理需要,他们的学业成绩不为人青睐,但他们在能力,技艺才华或多型个性上,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渴望有足够的机会与场合展示自己,这是一种可贵的积极性,正是我们赖以塑造学生健康心理行为的契机;其次是因为中职学生的课业宽松,他们有更多的业余时间和精力,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需要在课外得到释放,从而获得更多的课外追求和愉悦满足,否则就只好在校内无聊的嬉戏打闹,这也正好是我们寓教于乐,实施行为品德教育的良好契机,因此,职业中学丰富活跃的校园文化就显得格外重要。

学校要加大投入,尽力发掘整合学校文化资源,设计全方位的学校文化,开展百态纷呈,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生活,例如:认真办好广播,橱窗,刊物等教育阵地,创建各种各类的学生自我管理的组织、团队、协会、兴趣小组等,开设选修课,文化走廊,建立展示学生各种成果、作品、荣誉的窗口,适时举办各种主题庆典会、报告会、读书会、交流会、运动会及文艺节,经常开展知识、技能、文体方面的比武、竞赛和富有情趣的观赏、旅游、生活、游艺等等。丰富活跃的学校文化,能给学生的知识智慧才能创造丰厚的滋生土壤,提供学生展示才能、风貌的空间和平台,使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中,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又让他们充分张扬个性,释放亮点,燃烧激情,从中认识自己潜在的能力价值,感受成功与荣誉,从而唤起他们的进取精神,激发人生追求和使命感。而且,还要创造条件,让学校与社会文化,企业文化衔接起来,因为,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依托,这就要求学生更早,更多地接触社会,以开放的教育面向社会,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见习,去农村拉练旅行,去社会志愿服务,让学校和社会文化有机融合,相辅相成。我认为,学校因为社会负面影响,而实行封闭管理是不合时宜的,抵制负面影响的关键所在,是提高学生是非好坏的辨识能力,指导学生正确的社会践行。

2、把家庭作为教育的基本单元,构建畅通有效学生德育网络 学生思想品德的成长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有的学生家长只关心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有的家长更多的关心是学生的生活,对学生进行的是实惠教育;有的家长对学校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思想行为等反馈信息表现出冷谈态度;一些离异家庭、文化程度偏低父母甚至放弃对学生的教育。有些都容易造成学生德育观念与德育行为的背离,不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

家庭是学生生活、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家长和孩子朝夕相处,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要与自己的孩子多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他们,用正确世界观教育他们,用勤俭节约的生活风锻炼他们,从小培养他们热爱学习、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高贵品质。要做到以身垂范,教育孩子尊老爱幼、懂礼貌、尊重他人、富有同情心,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和自理能力,培养孩子在生活上艰苦朴素、不和同学进行攀比、不搞特殊、不随便花零钱的良好习惯,使其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学会宽容与理解。学校老师要善于同家长多沟通,了解学生的生活成长环境,这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老师应多和家长沟通联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师最好亲自到学生家家访,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教育的情况,及时帮助家长改变不正确的教育态度,特别要求家长重视自己对孩子的正确评价,给孩子更多的爱和更多的表扬,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是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是能够成功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才能使学生自信心得到全方位的培养,收到很好的效果。

3、坚持理想信念教育,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创业教育

学校要在原有基础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特别是职业观和就业观,坚持进行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的教育,培养学生择业意识、创业意识。我们的德育课不能停留在原有政治课抽象的说教上,而应该是真正对学生有实用性和指导性的理论思想,对他们就业有帮助、创业有促进作用的观念与事例,让学生背。行行出状元的意识,对自己的将来充满信心,从而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校期间应有组织地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活动,帮助他们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为将来走进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人才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就业难”已成为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提高中职学生在中职教育开始之初就对自己今后的就业充满信心,首先就得在新学期之初就组织新生参观学校的办学设备,向学生介绍历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其次,组织历届优秀毕业生回校作典型报告,使学生感觉到职业学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激发学生对学习专业课的兴趣。总之,学校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让学生明白当今最看重的是一个人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学历。

4、进行道德法制教育,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学生道德观念是道德情感和行为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有些学生的错误言行、不道德行为,往往出自缺乏必要的是非观念或是由于道德的无知所造成的,所以要强化道德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使他们明辩是非曲直,理清真善美与假恶丑,把握正确的行为标准。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抓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根据中职生年龄特点抓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对以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要重点进行诚实守信、热爱劳动、艰苦朴素、克服困难等正确信念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中职学生处在青少年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辨析能力差,可塑性大,良好的品质行为容易反复,不易养成,因此,需要严要求,促养成。

首先,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标准,学校在思想道德教育和管理方面,要建立一整套严格而科学的规章制度,具体可行的措施办法,构成完整有序的秩序,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细化、完善,而且要通过集中与日常的反复宣传、教育,深入学生脑海,认真落实行动,每期开学要集中一周时间与军训结合,进行校纪、校规、校风、校训的系统教育。

其次,要坚持反复抓,抓反复,重培养,促养成。在宣传教育上不能怕重复,怕老调重弹,但是,形式方法要有创新,要生动活泼。

促养成,重要的是落实践行,督促检查,切忌言而不行,行而不果。通过反复的培养训练,经常的督促检查,定时的评比表彰,全员的互动铸塑,驱动学生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自觉性,实现良好行为习性的定势和巩固,形成严格有序的品行秩序。

5、用校园文化活动启迪学生 以珍爱生命、健全人格教育为重点,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艾滋病预防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环境教育、廉洁教育等专题教育。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一个人只有心理健康,才能品德高尚。中职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生理、心理发育和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心理困惑或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用适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做细致耐心的思想工作,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名利、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正确对待批评、正确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令人堪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文化学习缺乏自信心,学习消极、被动,没有学习热情,对完成学习任务有畏难情绪,有的甚至有“混日子”的思想。他们觉得,和大学文凭相比,自己的中职文凭社会认可度很低,因而对未来的命运感到前途暗淡、渺茫;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他们往往表现为害怕、退缩,甚至有“破罐破摔”的倾向。二是发现闪光点,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学生之所以缺乏自信,甚至产生自卑心理,是因为没能正确评价自己、赏识自己。每个学生都可能具有一技之长,细心的老师会注意学生的“过人之处”,一旦发现他们的某种特长、潜能,就会满腔热情地因势利导,以充分肯定和积极鼓励的方式强化它、发展它。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别人强、并非事事不如人时,自信和勇气就会油然而生。作为老师不仅要积极发掘学生的特长,而且还要让学生明白:在社会发展迅速、人才需求多样化的形势下,自己的长处在于所学的专业,学好专业知识,掌握更高的专业技能,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打拼出自己的一席之地。

三是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过多的失败体验,会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老师要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和个性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够完成。当学生自己动手干一些事,或根据老师的指令完成了力所能及的要求,老师所给予的肯定和鼓励,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让其体会成功的喜悦,在内心深处感受到“我也行”“我能行”,这是树立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方法。

四是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固然有助于建立自信,但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帮助他们正确面对挫折与失败,以使其能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不致因为一次乃至数次失败而气馁。老师要有意识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品味”失败,引导他们在成功和失败的交织影响中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挫折和失败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怕的不是失败,而是失败后丧失斗志。

五是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培养学生自信心。家庭是学生生活、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家长和孩子朝夕相处,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老师要善于同家长多沟通,了解学生的生活成长环境,这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老师应多和家长沟通联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师最好亲自到学生家家访,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教育的情况,及时帮助家长改变不正确的教育态度,特别要求家长重视自己对孩子的正确评价,给孩子更多的爱和更多的表扬,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是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是能够成功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才能使学生自信心得到全方位的培养,收到很好的效果。3.矫治辅导

对于个别行为偏差的学生进行一些矫治辅导是十分必要的。个别学生由于心理方面的缺失,不能把持自我、控制自我,以致不能正确对待周围发生的问题,在同学间、师生间产生矛盾。这就要通过个别心理辅导,了解其内心想法,分析其成长环境与历程,有的放矢的梯度式的向其提出要求,帮助其提高自控能力。有位学生,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父亲带着她生活。家里还有位爷爷。爷爷和父亲都是知识分子,很有修养。可这位学生平时与其他同学稍微发生一些摩擦就情绪激动,甚至在上课时大叫大闹,不能正确对待同学间的矛盾。这位学生学习成绩很好。我们通过个别谈心,掌握了她的个性特征,分析她的成长环境,与其父亲、爷爷沟通,发现她总认为别的同学欺负她。细细分析,这是自卑感使然。她生活在一个男人世界,缺少母性关怀,任性放纵,自我意识强,却缺乏女性温柔。对她我们进行个别心理辅导。首先使她体会到别人是关心她、爱护她的。老师像母亲一样问寒问暖,帮她梳头,为她买头饰。师生间感情渐近,老师的话起作用了。老师先从她上课时不准与其他同学讲话、传纸条等要求做起,严格要求她。做到一点,先个别表扬,直到她与同学间能比较好的处理关系,才在班级表扬。由此循序渐进,从点点滴滴开始矫治,日积月累,她有了进步。随着时间推移,她开始懂事,一些心理偏差得到了纠正。高考时考取了高职。以后学习进步很大,住在学校没有与同宿舍的同学发生过冲突。

第四篇:从师德中寻找教育的力量

从师德中寻找教育的力量

:师德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不同时代的师德建设必然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德州市近年来提出了“从师德中寻找教育的力量”的理念,选择师德建设作为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切入点,能否介绍一下德州启动新时期师德建设工程的背景?

张书鹏:长期以来,党和国家一直把教师工作摆在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总书记关于人民教师的“四有”标准,为新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明确了目标。当前,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趋向多元,各种思潮、诱惑日益增多,加强师德建设,教育、引导全体教师保持心灵上的一方净土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头等大事。

2009年9月,我们对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结果发现基层学校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年龄偏大、素质偏低、职业倦怠、社会信誉度不高等严重问题。尤其是学校的师德建设工作,严重滞后,一直停留在若干年前的学规范、学先进、写心得、搞评议等做法上,表面化、形式化、空泛化、强迫灌输等问题突出,师德、师能两张皮,可以说是比较典型的“轰轰烈烈搞活动,认认真真走过场”,教师无趣,学校无奈,加强和改革师德建设势在必行。

同时,我们认为,加强师德建设是推进区域教育内涵式可持续发展,进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需要。胡锦涛同志早在2007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就指出:“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师内涵式发展是学校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教师崇德向善,积极进取,敬业爱生,业务精湛,朝夕相处的学生必然是最大受益者,如此,学生就能在教师的发展中成?L,而教师也会同时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持续深入地发掘和激活教师自我成长的内驱力,达成教学相长的理想境界,是新时期师德建设实践与探索的应有之义。

:师德的要求在不同时代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当前,教师道德的时代内涵是什么?能否谈谈您是如何认识和把握教师专业化与师德建设之间的关系的?

张书鹏:简单地讲,无论时代怎样变化,教师道德的内涵都可以概括为“又红又专”,或者说“德艺双馨”。只是随着时代发展,红与专或德与艺的内涵在与时俱进。当今时代,师德最核心的内涵应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统领下的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的时代要求,这其中既应该包括对教师继承传统美德、弘扬时代精神、具备国际视野与民族文化自信的要求,又应有对教师学习和应用前沿教育理论、高新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等等。

新时期的师德建设应该是教育行政管理者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职业标准,通过学校为教师成长导航、服务,引领教师个体系统化地优化、提升个人职业行为质量,实现专业化的自主化、内涵式成长,生成优秀的教育品质,形成教育特色,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同时成就名师的教育管理行为,是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实现教师专业内涵式发展的过程。

我们认为,教师专业化与师德建设是并行不悖的,师德与师能在师德建设中是一体两面,是共生共存、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体,缺一不可。教师专业水平是师德修养的基础,教师职业实践成就教师职业道德,即能以养德;师德修养引领教师优化职业行为,是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内在动力,即德以导能;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又是师德建设成效的具体体现,优秀的教育教学业绩彰显教师高尚的师德,即德以能表。再概括一下,就是“一体互融,德能同修”,这也是德州师德建设最突出的特征。

:2013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就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提出了要求,德州在科学、合理地制定师德规范,形成师德建设的有效机制方面有哪些探索和经验?

张书鹏:我们认为,师德建设绝对不是应景的“活动”,而是科学的、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工程,是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建设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方面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实践。

一是建立和完善了全市师德建设组织机构。2013年,市教育局设立了专门的德州市师德建设工作室,继而在全市各级教育行政和中小学校普遍建立师德建设工作室,并进行星级认定,这个做法可以说是德州首创、全国独有,为全市师德建设提供了健全、完善的体制保障。

二是进一步发展完善了全市师德建设规划。我们总结经验,立足现实,着眼长远,遵循科学、高效、有序的原则,对我市师德建设做出了九年三阶段的系统规划:1.强化师德建设(2010―2012),优化教师职业行为。主要是“德以导能,能以表德”师德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深化师德建设阶段(2013―2015),提升教师专业质量。主要是以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教师职业特长发展为载体深化师德建设,服务教师教育特色形成和名师培养。3.升华师德建设阶段(2016―2018),助力名师成长。主要是通过升华师德建设,引导教师走名师成长之路,体验和收获职业幸福。

三是初步建立了师德建设专项资金投入机制。市政府先后两次划拨专项经费共60万元,用于建设师德建设研发基地和“教师职业个性工作室”等,全国独有的师德建设专项资金投入机制在我市初步形成,极大地鼓舞了学校、教师参与师德建设的热情,激发了基层的创造活力。

:行政主导可以保障师德建设工作坚强有力,但教师专业自主和道德调节的特点也决定了加强师德建设必须有各级教育行政和学校等部门共同参与,能否谈一下德州依托师德建设促进和成就教师专业发展和德性养成的工作模式?德州的师德建设基地发挥了哪些作用?

张书鹏:德州师德建设自始至终贯彻三个同步的原则: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同步推进,行政他律和教师自律同步进行,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同步发展。当前德州师德建设的主要工作模式可以简单概括为“35N1”。

“3”就是上面所说的三阶段九年的科学规划。

“5”就是构建包括市级教育行政、县(市、区)教育行政、乡镇(街道)教办及中小学校、乡镇(学校)师德建设工作室、教师个体在内的五级师德建设主体系统,通过建章立制,明确责任目标。各级主体各守其责,各尽所能,合力推进。

“N”是N个研发基地。德州启动新时期师德建设工程以来数年如一日,真抓实干,如星火燎原,蓬勃发展。为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市教育局依托部分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先后开发建设了禹城市区域推进德效工资制、陵城区乡村教师成长俱乐部、德开小学名师成长俱乐部、德城区天衢东路小学教师成长积分制管理、宁津县县域教育家梯级递进式成长等11个研发基地,使之成为师德建设成熟成功模式的“生产基地”和“推广中心”。其中名师俱乐部、积分制管理等部分研发基地经验成熟,成效显著,在影响带动我市广大中小学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1”就是一种师德建设成果快速推广的模式――复制粘贴。我们的师德建设经验和模式来自最基层的实践,接地气,好移植,易成活。很多工作模式可以像电脑操作一样直接复制粘贴,可以说是锯响有沫,立竿见影。

:师德评价是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手段,但师德考核本身也存在一些伦理和管理上的困难,能否谈谈德州在师德评价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张书鹏:科学的管理、评价机制是体现价值、促进公平、消除倦怠、激发活力、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德州在推进师德建设工程中高度重视师德建设过程管理和师德考核评价的创新。目前,我市师德建设主要通过三种管理模式保证师德建设过程有序、务实、高效。一是面向教育系统内外聘请了师德建设督导员;二是引入积分考评、星级评定管理:完成一项工作,积一项分,积分考评结果通过网站和相应文件定期公布,作为评价各县(市、区)、市直属学校本师德建设工作成果的主要依据;三是把师德建设列入全市教育综合督导。

教师成长积分管理办法是德州市在师德建设过程中不断摸索、发展并成熟起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评价方式,既适用于教师个人,也适用于教师团队,成为引领教师践行职业道德、挖掘教师潜能、激发教师自我成长内驱力、促进学校健康发展的有效载体。在管理实践中,学校将一定工作量转化为一个教师自主成长工作单元,并提前将工作单元量化、标准化。教师完成一个工作单元达到一定标准,对应一定的分值,这个积分代表教师的成长。实践证明,教师成长积分制管理将师德评价由“虚”变“实”,激发了教师的实干意识,有效缓解了教师的职业倦怠,实现了竞争与协作共存,为教师的自我成长提供了平台,彰显了公正的力量,提升了学校制度的执行力。在这方面,我市德城区天衢东路小学是成效突出的范例之一,禹城市教育局探索推行的德效工资制改革也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师德崇高的教师和事迹总是给人感动、使人振奋,我们在欣赏和感动的同时,也需要关心师德生长的土壤,需要一个支持师德建设的良好环境。能否介绍一下德州在这方面的情况?

张书鹏:师德建设当然不是孤立的,是有条件的,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关心和支持,要让广大教师感受到人文关怀,感受到职业尊严、职业价值和职业幸福。

德州市新时期师德建设工程的实施,首先有赖于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支持。随着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将教育当作民生之本,对教育重视程度、支持力度前所未有,都竭尽全力为教育办好事、办实事,制定解决大班额的推进措施、提高班主任津贴、补充配备新教师、兑现教师职称工资等一系列制约教育发展的难事得到破解。自2015年10月份以来,全市解决大班额开工学校达到180处,完成投资16.65亿元,补充教师1 590名。这些真金白银的投入,为教育改革发展创设了良好环境,也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其次,全市教育教学激励机制的建立和落实,有力地推动了师德建设的深入开展。全市教育系统在制定长久之策、激发持续动力下功夫。从全市层面,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以教学成绩确定教师奖次的教学成果评选奖励机制,县校?u估位次、在《德州日报》上刊登的教育综合督导机制,每年给书记、县长一封信的教学成果据实通报机制,在实践中逐步得到修订完善和广泛认可。各县市区和各级各类学校,也都探索出了一套激励教师干事创业的机制和办法。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从整体上形成了实事求是、正视问题、迎难而上的价值取向,形成了弘扬正气、聚集正能量、争先恐后干事业的风气,形成了实干者有地位、成功者有尊严的氛围。

:师德建设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师德建设的生命力也在于不断改革和创新,与时俱进。德州师德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主要经验是什么?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张书鹏:德州市通过创新师德建设,初步形成培养名师、名校、名校长,培养教育文化、教师文化,生成创新特色、品牌、亮点工作的机制和土壤。各县市区、各学校围绕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初见成效,均衡发展理念在德州大地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和认可。这些成绩的取得,我们认为主要得益于对新时期师德建设概念、机制体制、工作模式等方面的全面创新,得益于对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科学构建,得益于不断生成新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生命活力,得益于其建构模式的科学、有序、易复制、好推广的可操作性。

同时,我们在工作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发展不平衡问题,师德建设成果需要及时转化的问题,理论研究工作也有待加强,等等。教师作为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在当前大批补充、整体素质普遍提高的基础上,如何更好更快更多地通过指导、引领,通过制度创新,培养高层次的研究型、教育专家型的名师名校长,从而带动区域教育质量水平整体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这是我们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的主要工作目标就是继续健全和完善升华师德建设工作的体制机制建设,建设好“师德建设?名师成长研发基地”,深入探索以师德建设促名师成长的策略、途径,继续为全面提升我市教育教学质量贡献正能量,继续扩大德州教育的影响,继续为全国师德建设提供优秀样本。

第五篇:社会管理-常州天宁寻找切入点突破口 构建社区管理新格局

常州天宁寻找切入点突破口 构建社区管理新格局

常州天宁区将社区建设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从体制机制层面,系统解决社区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在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三驾马车”职能驱动1年多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本月起,进一步推出人事制度探索与改革,以促进社会管理重心全面下移,打牢社会管理新格局的根基。

关 于 人

社区干部人均年收入增加1万元;定向公选、定向招录社区干部进入街道事业单位

处理的事务越来越多,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但收入却迟迟上不去,今后的出路也不甚明确。这是社区专职工作者普遍思虑的两大难题,也是天宁区委、区政府的一块“心病”。尤其是现在社工中不少是大学生,处于谈婚论嫁的时期,每个月1000多元的工资对他们来说,生活压力非常大,让他们难以安心扎根社区。

在广泛调研、征求意见、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天宁区本月初出台《实施意见》,对社区经费调整作出了明确规定:社区主任基本工资可达1700元/月,副主任1500元/月,干事1300元/月,取得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书的,每月分别给予120元、80元的补助。考核优秀、合格、基本合格的干事,每年还可获得1万-5600元奖励。这意味着,社区干部的人均年收入水平将增加1万元左右。

“这对全区400多名社区专职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激励,”金百社区党委书记柯萍说,“社区工作者更看重今后的发展方向。”据了解,今年起,全区还将试行“转编不离岗、提干不离岗”办法,定向公选、定向招录社区干部进入街道事业单位,为优秀社区干部的成长建立职业上升通道,“我们对自己的工作要求也更高了”。

关 于 事

社区工作不再是表面开花,而真正入户生根

五角场社区近期对楼道堆积物进行清理,片区责任社工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受到广大居民好评。

片区责任社工,是天宁区社区网格化管理中的主体。网格化强调“以块为主、属地负责”,通过划分责任片区、明确责任社工的方式,实现社区管理服务全覆盖。具体包含“八个一”:建立一支民情信息员队伍,勾画一张民情联系网络图,设立一批楼道宣传栏,发放一张民情联系卡,建立一本《民情日志》,推行一项民情约谈制,出台一系列便民服务措施,制定一项责任社工考核办法。

作为率先试点的社区之一,红梅社区一年下来收获颇多。社区党委书记、主任王义珍告诉记者,以往社区工作者主要按条线工作,社区干部都是等着居民来反映情况;而现在,社区分成12个网格,每个网格350户左右,要求社区干部必须走进居民家中,去掌握情况、传递信息。比如办理廉租房补贴、独生子女补贴等,有些居民原来不清楚,上门宣传后,他们知道并办理了,对社区工作的认可度就提高了。

在当前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网格化管理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工二社区主任吴红琴对此感受很深:“入户宣传、宣传品发放我们做得忙而不乱,因为每个人都有责任片区,大家的责任感强了,都抢着做;而且,通过前期的情况掌握,我们已经知道居民什么时候在家,什么时候不在家,不同时段发放起来很有针对性,1300多个礼包,我们一个晚上就全部发完了。”

社区工作者工作到位后,居民满意率明显提高。王义珍还表示,推行网格化管理后,社工要从“单科医生”向“全科医生”发展,“你入户,必定要带去一些信息,解答一些问题,相关的政策都要学”。

关 于 职 能

“千手观音”成为“三驾马车”,真正理顺了三大职能

“千手观音”,是老百姓对社区居委会的戏称。因为从生老病死、吃喝拉撒、说唱逗演,千头万绪,居委会工作人员都得参与。五角场社区党委书记、主任袁琴娣告诉记者,目前大约有19个条线、65项工作,常年落实在社区,一些临时性的工作也会不时添加进来。

社区人手有限,如何把工作做好?天宁区从理顺社区职能出发,试点社区公共服务站,与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形成“三驾马车”,从而为社区“减负”。其中,社区党组织主要负责社区党建工作,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领导核心;公共服务站是行政事务进社区的执行主体,向居民提供公共服务;居委会则从公共事务中解脱出来,依法负责居民自治事务,开展自治活动。而整个运行中,工作人员总数并没有增加。

“试点效果很明显!行政事务现在主要由站长负责,居委会方面副主任也能独揽一面,我主要负责党务和全面工作。大家都能腾出精力来干更多的事、更快节奏地工作、更好地服务群众。”袁琴娣说,有了公共服务站这个实质性载体,群众到社区办事,比以前便捷多了——社区治安治理、信访、安全消防、城管、计生卫生服务、优抚、残疾人、老龄、救济救助、劳动就业、企业退休人员管理、科普教育等,分别由谁负责,办事柜台上写得清清楚楚。“而且我们有首问负责制、居民事务代理服务制,他们来一次就能解决的,我们绝不让他们跑第二趟。”

下载从学生心理上寻找教育和管理的切入点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学生心理上寻找教育和管理的切入点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留守学生教育和管理实施方案

    达县大堰乡中心校 2007年“关爱留守学生”工作计划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不断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已十分普遍,加之婚变、病丧等原因,农村、社区缺乏有效家庭监......

    教育管理论文

    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2日 教育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迸教育较快、较好地发展。教育发展及其面临的形势有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教育管理也需要适时进行相......

    教育管理论文

    新教师与新学生 我是一名大学刚毕业一年的新教师,来到教育这片热土上既兴奋又好奇,我所踏入的是一所镇中心小学,担任语文教学,音乐教学,班主任及年级组长工作,全校包括师生人数不......

    浅谈从大学生权利反思高校教育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发展权;自由权;民主权论文摘要:大学生应该享有的权利包括发展权、自由权、民主权等。高校管理权的滥用和扩张,教师话语霸权的滋生和蔓延,学生利益表达机制的匮乏......

    学生管理系统论文

    学生管理系统的设计 杨世坤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09级 0940141022 摘要:在 VB2008 环境下,通过连接 Access2000 数据库,建立了一个学生管理系统。 在这个系统里,可以实现学生学......

    学生管理中人文教育的渗透论文

    一、学生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一)管理工作要以学生为主体高校的管理工作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管理工作都要以学生为核心,都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要把学生作为管理......

    高职学生特点与教育管理对策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当代高职学生的群体特点,然后针对学生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教育管理对策,旨在为高职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关键词:高职学生;高职教育;教育管理1高职学生特点......

    从师德中寻找教育的力量观后感(最终版)

    师德建设专题节目观后感祝阿镇中心小学李传华 我市教育部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出了“从师德中寻找教育的力量”的工作理念,探索出独具特色的“以德导能,以能表德”理论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