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为切入点构建学校德育工作

时间:2019-05-15 16:09: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为切入点构建学校德育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为切入点构建学校德育工作》。

第一篇:以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为切入点构建学校德育工作

以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为切入点构建学校德育工作

——关于在德育教育中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汇报

—— 兴隆乡学校

随着信息传递速度的加快,新旧知识的更换越来越迅速,新知识新技能以几何级数快速增加,要求学校教育不但要教学生新的知识,更要教给学生新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不但要给学生当前的发展创造条件,更要给学生未来的发展创造机会。我们学校教育不可能期望手把手地教授给学生的知识并使他们终生受用,而是要培养学生一种能适应未来发展所需要的能力,即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而这一能力可以使其终生受益。下面将我校的简单做法总结如下:

一、我们的实践:

“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了,我们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选择了层层深入,逐步推进的渐进方式。

1、集中精力,一点突破。

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讨论,学校将突破口选在了一个老大难问题上——体育大课间活动,因此集中精力,采取措施,推行以自主管理为主要特点的程序音乐指挥广播操。

我们的操作步骤是:⑴政教处、体育组研究方案的细则,包括班级集合地点的确定、乐曲的选择、时间的控制等等细节问题;⑵召开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会议,统一认识,做到两个保证:班主任保证指导

到位,任课老师保证不拖课,让学生按时集队出操;⑶培训体育课代表,使他们明确各个环节的要求,起好领跑、整队、领操的榜样示范作用;⑷学生队列跑步前进专项训练。由于准备协调工作充分,此项工作一开始就进入了良好的状态。

今天,任何时候广播操铃声一响,你都可以看到:学生们在《运动员进行曲》的音乐声中进入场地开展特色体育活动,在《集合号》中迅速站好队列,在《中国功夫》的乐曲中完成传统体育项目五步拳的全部动作。在广播操的乐曲中做第三套广播体操,之后又在《咱当兵的人》乐曲声中走蛇形队列进楼。整个过程,不需要老师的紧催慢赶,也没有学生的拖拖拉拉,整个队伍在学生的自我教育中张驰有序,整个过程在学生的自主管理中井然有序。这一切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认真做好一件事的习惯都大有裨益,以及自主管理、自我教育并进而通过集体自主管理,增强了每一位同学的自我教育能力和意识。

2、自主学习、自我管理。

我们学校的学生先前学习自觉性不是很高,早晨很早到校,便在教室内补作业,有的甚至抄作业,有的高声喧哗,有的打闹玩耍。班主任老师重视起晨间管理,于是也只能早早到校,抓晨间纪律。政教处、德育工作组经研究,认为这也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自我管理的机会。陶行知先生“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其实质,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我们从早晨一踏进教室门开始教、开始管理。起初班主任老师需要早到

校,教好、管好、监督好,慢慢地逐步放手,让学生们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把所有的班级工作都落实到具体的学生头上,让他们觉得好不好是自己的事。每天早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做,也就无暇顾及吵闹了。

现在,早晨你走进教室,就会看到:学生们轻声走进教室,轻声交作业,值日生准时到位,认真的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

3、自我评价、自我完善。

新的评价观念要求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我们为此设计了一份“兴隆乡学校星级少年评选方案”,每个月初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班级的星级少年评选方案,并针对每一名学生进行日常表现记录,然后小组成员根据他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以帮助他进步,达到互助评价。同时在学校内开展全员育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活动,要求全体任课教师积极参与,了解学生、管理学生、评价学生,让全体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把自身作为教育对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自我评价、自我内化等过程,有意识地提高个体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二、我们的启示:

1、德育无小事,时时处处有管理。

从《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40条中不难发现,对学生所提的要求是细而实的,中国古代有句话“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需要“防微杜渐”,只有抓好点点滴滴小事,时时刻刻把学校管理与学生自主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塑造一个素质好,品德高的人。

2、自主管理、自我教育满足了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能激发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使教育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3、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理、自治、自学、自强、自律能力,让学生做生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集体的主人、社会的主人,成为各方面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只有教会学生学习,学生才会自主学习;只有教会学生管理,学生才会自主管理;才能培养自主型、创造型人格,素质教育才有了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真正内涵。

自主管理模式符合“集体教育原则”,即学生“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每当给集体一种要求时,同时也是给个人的;每当树立一个目标时,都要靠每个人的努力。

第二篇:以精细化管理推进学校德育工作

以精细化管理推进学校德育工作

——精细化管理学习体会

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教育领域,用于学校管理并将学校精细化管理列为学校教育工作之。要做到学校的精细化管理,它要求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涉及诸多层面,工作千头万绪,把什么放在精细化工作的首位,是关系到学校工作成败的关键。俗话说:教育大计,德育为首。江泽民同志说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因此我们学校站在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战略高度,把德育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以一种全新的、精细化的管理方式使德育融入教学工作的一切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突出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

我们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学生1200多人,目前学生总体的思想品德状况是好的,但不容回避的现状是,由于家庭教育的误区和学校教育的弊端导致的思想道德价值取向多元性等原因:个人主义、金钱主义、享乐主义等社会现象在我们的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表露出来,一部分学生社会责任感差,不善与人合作、交流、沟通,是非标准失衡,以自我为中心,法治观念淡漠等,严重影响着未成年人的成长。为此,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紧紧围绕教育局的教育方针和学校的“勤学、深思、创新、超越”的八字校训,奴隶营造以人为本、和 谐的校园环境,使正阳小学真正成为学生的家园、乐园、学园。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核心,认真落实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首要位置。

二、构建全员育人——“双四育人”的工作网络

由于教师的治学态度、工作作风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在老师当中形成“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全员德育意识尤为重要。为此学校成立了德育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根据学校不断发展的需要,从德育队伍建设入手逐步建立完善的德育管理体系,实行德育精细化管理。大体构建了“双四育人”方案:即构建“四个育人”、“四条主线”的同时走育人网络。

“四个育人” 即把德育思想渗透到教学中,实现教书育人;渗透到教育活动中,实现活动育人;渗透到学校管理中,实现管理育人;渗透到环境优化中,实现环境育人。

“四条主线”是:

第一条是德育管理工作主线:校长—政教处—少队部—班主任;

第二条是实施德育的主渠道主线:校长—教导处—教研组—各科教师;

第三条是学生自我教育工作主线:政教处—少先队大队委—班委会—学生;

第四条是家校辅助教育主线:学校—社区—家长委员会—家庭

德育工作网络的构建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现了:学校无闲人,人人教育人;学校无界限,处处教育人;学校无小事,事事教育人。

三、建立健全一套全新精细化的德育管理制度

我校实行德育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建立健全了一套精细化的德育管理制度。我校的德育管理制度体现出“精细化”的特点。大到宏观管理,小到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有精细化的管理制度。例如,我们制定了《学生校园活动常规》、《学生礼仪规范》、《学生大队委管理制度》、《班级管理量化评比制度》、《后进生转化工作制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细则》等。例如,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强化学生心理辅导是新形势

下德育工作的重要体现,因此,我们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室,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深受学生欢迎。

四、实行“三育”结合,培养“三种习惯”,自管自律,促进校风建设 我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行“三育”结合,就是养成教育、感恩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培养三种习惯就是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这是我校实行德育精细化管理的重大举措。

(1)注重管理细节,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未成年人来讲,思想道德建设应从小事抓起,从普通的行为抓起,从养成教育抓起。我们正阳小学从起点年级入学第一天起开始就实行队列、队形,学校纪律教育,为此学校制定了《班级管理量化评比管理制度》,由值周领导和值周学生干部实施日常文明行为的全程工作跟踪,通过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三种习惯”,即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每天从卫生清洁到晨会、上课、课间活动、午休、课外活动等都有详细的可操作的规定,从小事着眼、细微处下工夫,小到物品摆放,大到校园环境都要求整齐一致,将学生的一日行为纳入规范化、秩序化的轨道,使学生在校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检查、事事有标准、每天有跟踪、日日有小结、周周有表彰。班级的卫生、纪律、两操、红领巾佩戴、班风班貌、财产保护、板报评比、各种获奖情况等量化成分,每天全校公示,与班主任津贴挂钩。这样通过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来培养他们的情操,促进了校风建设。

(2)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我们针对大多数学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爱他人等情况,我们以每年的“母亲节”“妇女节”开展了“十个一”教育活动,即回家后“给父母倒上一杯水、盛上一碗饭、洗一次碗筷、打扫一次卫生、晾一次衣服、离家时

道一声再见、到校后用电话报一次平安、每月给父母写一封信、每月做一件好事、每月同父母交一次心”。通过感恩教育,学生对父母、老师、社会抱着一种感恩的心态,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激发了学习热情。改变了学生的个性和价值观,2008年5月12日在为汶川灾区捐款活动中,我校师生仅先后两次就捐款30000多元;每年无偿为福利院捐献钱几百元、物上千件。这些充分体现了我校师生关爱社会,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强化学生自我教育、提高自管自律能力。

我校为了加强学生自我管理教育实行学生值周制度,提高自管自律能力。其次我们注重发挥学生会的自管作用,学生能做到的,老师决不多干涉,如:学生的仪容仪表、纪律、卫生管理等环节均由值周干部进行全程检查跟踪。这些举措发挥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大大减轻了学校值周领导和班主任的工作压力。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学习意识大大增强,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五、创新德育活动形式,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系列主题教育

(1)主题班会独具特色。围绕学校德育工作主线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主题班会活动。我校主题班会最大的特色就是改变班主任“一言堂”为学生的“群言堂”,由学生主持,全员参与,集体讨论的方式,都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专题讲座形式多样。为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德育专题讲座。如我校举行的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参照“历史上的今天”栏目,进行爱国主义专题教育。此外,我们爱国主义教育讲座,这些讲座,用大量生动感人的案例,启发学生,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3)、学校根据工作重点,确定了每个教育月主要内容

六、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每年各班家长以自荐、推荐的形式选出家长代表,成立新一届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成为联系学校和家长的桥梁;组织好家长学校,每期家长学校集中授课两次,学校德育领导小组、班科教师、家长委员对家庭教育进行针对性指导,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同时我校建立了班主任学期家访制度,让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真正走进学生家庭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以配合家长教育管理好学生,学校将此项活动纳入班主任学期量化考核。我校在校园专栏上均开辟了家长论坛,针对家长普遍关心的话题进行探讨。各班建立了家、校联系制度,每月向家长反馈学生表现结果,并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许多家长还撰写了家教的经验文章,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我们说精细管理是一种境界,它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高不可攀,它就存在于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我们必须不断改变粗放的工作方式,事事力求“精细”,持之以恒地做下去,长期坚持就会出效果,成习惯。我们相信,当“精细化”成为每一个教育者内在的一种品行时,它将不只是一种管理体制,也不仅是一种思想方法,它必将作为一种生存方式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绿园区正阳小学

姜玉侠

第三篇:以整顿学生仪容仪表为切入点,抓好学生行为规范

以整顿学生仪容仪表为切入点,抓好学生行为规范

江建新

摘要:现代的中学生由于自小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加上自身抵挡不住不良环境的诱惑,学生一味地追求“时尚”,本末倒置,不把心放在学习上。学校可以以整顿学生仪容仪表为切入点,重抓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仪容仪表

行为规范

时尚

个性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中学生追求美,讲究仪表,打扮靓丽一些,是可以理解的。可现在的学生总有少数人一味地追求“时尚”,男女同学都在头发上玩起了创新,烫、染发,剪理怪异发式、蓄留长发、男生碎发等;女生个个穿的模特儿,男生耳朵上穿的孔比女生多,有些学生看上去男孩子像女孩子,女孩子像男孩子。穿着打扮完全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违背。

针对这一现象我校每个学期学校德育处曾三令五申地提出整改,各班班主任也认真做过工作,但结果是总有部分同学在仪容仪表上张扬所谓“个性”,与学校和班主任对着干,逆反心理严重;还有部分同学比较“聪明”,跟老师打起游击战。严打治表不治本,整顿学生仪容仪表是学校和每位老师长期工作,仪容仪表不仅仅是学生外表打扮的事,而是学生内心表现的一方面,学校和班主任更以整顿学生仪容仪表为切入点,了解学生内心想法,抓好学生行为规范。

仪容指人的容貌,仪表即人的外表,它包括服饰和容貌等方面,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容貌虽是天生的,但后天得体的修饰可以尽限一个人的非凡气质,一个人的发型、妆容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审美观点和情趣。一般说,整洁端庄的仪容、朴实大方的装扮是最符合社会共同审美要求的。一个人的仪容必须是符合他的年龄特征、身份和职业要求以及特定场合的,只有这样,才可以在自己的仪容仪表达到最佳的和谐,才可以让自己得到社会或群体的普遍认可和接受,才可以使自己真正变的更美、更靓,这是一学习个人获得他人良好印象和溶入主流社会和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可小看。

中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在发展自身的各种素质的同时,必然会面对如何装扮自己,使自己外表形象既体现中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健康的人格,又展现自身的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素养的问题。那么,中学生到底应该具备怎样的外表形象呢?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针对中学生仪容仪表有明确规定:

一、仪容仪表基本要求:整洁大方,朴素得体,符合中学生身份。

二、仪容仪表细则。

1、男同学不得留长发,不得剃光头,不得染发、烫发,不理碎发,做到前不

扫眉、旁不遮耳、后不过颈,不留怪发型。

2、女同学要求理运动短发或扎马尾辫,前额流海不过眉,不涂脂抹粉,不画眉毛,不画眼圈,不抹口红,不得涂指甲油,不得披头散发、烫发、染发,不理碎发,不梳怪发型。

3、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穿拖鞋,不穿奇装异服,尤其是裤腿不能有口袋和吊带,不盲目追求名贵服饰。

4、不得佩戴耳环、项链、戒指、手镯、手链等饰物。男女生均不得戴护身符。不染、不装饰指甲,不留长指甲。

5、不得穿拖鞋进入校园,女生不得穿高跟鞋。部分同学由于受到各种不良环境的影响,所以才会本末倒置,把珍贵的青春时光浪费在了这些华而不实的修饰上,无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规定。

影响学生生仪容仪表环境主要有两个: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我国近几年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的生活水平奔小康,但忽视了精神文明,整个社会不良现象越来越多,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学生一味地追求“个性”,不分好坏,特别崇拜一些叫什么星的时尚打扮,头发染得花花绿绿,衣服也穿得不伦不类。甚至沾染社会不良风气,既影响了自身的形象,也耽误了学业。

二、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少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算完事,径自去上自己的班,挣自己的钱,修自己的“长城”,只是到学期结束来关心一下子女的成绩,其余一概不过问。还有,社会的转轨也给家长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现在的家庭教育容易出现一些变异和偏差:(1)残缺不全型。由于社会化分工以及价值观的重新整合,逐步攀升的离婚率和一些家庭出现的意外变故,使“不完全家庭”(父母离异,一方死亡等)的学生数在逐年上升。在这些家庭中,其直接监护人的失去或不完整状态以及隔代亲情的溺爱,使学生的家庭教育弱化或者干脆出现真空。(2)放任自由型。竞争使下岗成为一种窘迫,有的学生家长忙于做生意或应酬,他们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有相当多的家长对子女教育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他们不关心、不过问,也很少和子女沟通交流,一切任其自然发展。如此扭曲的家庭教育环境,学生的心理发展必然要受到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他们容易形成自卑、逆反、闭塞、放纵和报复等不良心理,最后发展成为较严重的心理障碍。这其中绝大部分同学是通过“个性张扬”的仪容仪表展示出来。

学生不是一时冲动去追求“时尚”,而是长期心理积累的表现。这些同学就是学校和班主任最头痛,他们不仅仅在仪容仪表上表现“个性”,在其它各方面都会表现“个性”。学校校长在班主任会上说:“一个班里的学生‘头’都管不下来,怎么管好一个班级?”是的,看上去一个学生头发是最好管的,叫他去理,不行,班主任亲自动手剪。班级管理不能用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强扭的瓜不甜,就算强行将其头发理了,也不一定能磨灭学生自我的审美观念,可能还会激化

学生内心的叛逆情绪。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个体人格发展是自我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体一生的人格发展分为8个顺序关联阶段,不同年龄阶段经历不同的心理“危机”,发展的过程就是化解危机的过程。能否形成良好个性、健康心理,取决于能否顺利解决危机。12~18岁的发展危机是“角色同一对同一混乱”。所谓“角色同一”,指有明确的自我概念和追求目标;“同一混乱”指不识自我、不明方向。

促进实现“角色同一”的教育方式是鼓励、引导青少年用自己的大脑思考,学会选择、学会担当,逐渐形成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类在进步,文化在融合,观念、习俗、规范也在与时俱进。惟有内心的准则,是引领个体顺应社会变化、找到合适定位、追求自我实现的永恒明灯。实现了“角色同一”的个体,是个性化和社会化协调发展的人,是社会和谐、文明、进步的要素。教育管理若凭借权威,强制使用单一模式禁锢学生,不仅会抑制其分辨能力的发展,瓦解个体同一感,还可能导致处于心理叛逆期青少年的对立行为,长期积累,将演化成抵触一切外在规矩,甚至形成反社会的病态人格。所以,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上。美是什么?美是给人愉悦的体验和感受,仪容仪表美首先要给人以美好的感受,自己觉得美不一定是美的,但大多数人感受到了和谐与美好的时候,才可以说是美的。可是,个别同学的仪容仪表却给了别人不伦不类的感觉,如:男生留一头不怎么干净的长发或刺猬式的头发,一件敞开的校服披在身上,里面露出一大截花T恤,女生一头蓬乱的染成杂色的头发或卷发,穿着低胸的吊带上衣,腰间系着一条8厘米宽的人造皮革腰带,露着小腹部,下穿低腰牛子裤,脚踏拖鞋,他们的身上还挂满各种廉价的饰品,等等。你说这美吗?这只能反映一个人的审美情趣的底下和庸俗,自然和谐的才最美,心灵的纯净才是最高境界的美。

我在自己所带的班里做了一个实验,现在女同学都喜欢长发,而且拉的直直的,确实漂亮多了。但是去仔细想想,发现对学习有非常大的影响,我就在班里下了定了一条班规:在班里女同学必须把头发扎起来。看起来也非常好执行的一件事,学生也非常容易做到。事实并非如你所愿,没有一个女同学是自愿去扎,只是每次看到我在了,才不情愿地去扎,所以,现在每天早上起床我班里有一道风景线,大部分女同学在班里梳头扎头发。可以只要学生知道我不在时,她们就会把头发披下来自我欣赏。后来我一个个找来谈心,让她们从心里意识到利与弊,什么叫真美,还与家长沟通共同做思想工作,最后才做到我在与不在都能自觉把头发扎起来,而且能在寝室里就扎好才到班里。

人们只有树立了“以真为美、以善为美和以纯朴为美”的正确审美观,,正确、健康、恰当的理解的“美”的概念,那么自然会表现出良好的仪容仪表。人的意识决定人的行为,要抓好学生行为规范,必须从学生意识抓起,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班级管理是方方面面的,但想把把件事都一起抓,是不现实的。班主任为何不抓住学校整顿仪容仪表为切入点,抓好学生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美)Jerry M.Burger:(2004)《人格心理学》(第六版),陈会昌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第五章,第78-82页。

3、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中译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版

第四篇:学生自我教育与班级 自主管理策略研究

学生自我教育与班级 自主管理策略研究

近年来,随着教育部对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我国中小学班主任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然而,层出不穷、纷繁复杂的学生问题,致使许多班主任对工作疲于应付,甚至产生了职业倦怠。其实,对于班主任而言,努力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实现班级管理自主化,才能顺应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

研究的背景

“如果说三个女人是一台戏的话,那么三个班主任上演的就绝对是一场悲情戏。”此话虽是戏谑,但也折射出很多班主任工作苦与累的心声。班主任负责管理一个班,大事要管,小事要理:各种评比、检查,要忙前忙后的监督、协调;学生产生矛盾了,要当“法官”评判解决;学生上课有没有捣乱,要巡堂当“警察”监督;学生在校期间生病了,要客串当“保姆”;有学生打架被政教处抓了,还要满怀愧疚,说尽好话,把学生领回来……真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难怪有班主任抱怨说:“感觉自己像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每天都在拼尽全力地推着班主任这个工作的巨石。就在自己感觉就要将这块巨石推上山顶,也就是自己稍稍感觉轻松的时候,这块巨石又轰然滚落到山底,日复一日,遥遥无期!”那么,班主任的累以及难以得到学生理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就是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有问题――传统的警察式、保姆式、消防员式班主任,已不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于班集体的建设。

河南省优秀班主任王晓琳曾说:“累绝对不是我们班主任的追求,肯定还有一条更好的路,那么这条路在哪里呢?”既然这种累都是因为管理学生而产生的,那我们为什么不转变班主任的角色,忘记自己是一个管理者,由“专权”变“放权”,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变“他控”为“自控”呢?为此,笔者查阅了最近几年班主任方面的教育杂志,也在互联网上搜索了自我教育的内容,发现关于自我教育的研究并不多,现有的一些文章多是谈论某种做法,而没有进行系统研究。随着我国民主和法制的不断完善,要求国民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而培养和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也正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实现班级管理自主化,是顺应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能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在班级制度的构建上,笔者遵循“小班级、大社会”的理念,把经济社会的一些法则和制度引入班级管理,班级的运转都是通过模拟社会运转的方式运行,一个小班级就是一个大社会的缩影。在班里,每个学生都像经济社会中的人一样,有一个比较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能独立承担着班内管理的相应事务。要想激发他们的自觉意识,使班级的管理自主化起来,仅要求学生讲自觉、讲奉献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配套一系列相应的评价制度,同时要有制度关联的奖惩。为此,笔者在班级管理中采取的是以“班币”为杠杆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了防止学生?r值观发生偏差,笔者还推进了“依法治班”和“以文治班”的道德修养这两条策略。这就保证了在这个小社会里,人人既会为了自己的权利去奋斗,又会为了共同的班级目标团结、合作、分工、沟通和交流。笔者以本班管理运作为例,谈谈班级社会化管理模式及其有效做法。

以人治班是前提 在班级管理中,传统观念中的“人治”多是指依靠班主任亲力亲为的管理或者班主任“垂帘听政”,将自己管理班级的意志依靠几个班干部这样的极少数群体来实现。这种管理办法,往往会导致班主任不在场时,学生就越容易出问题。而笔者提倡的“人治”是指全员参与管理。本着全员管理的理念,笔者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班级的管理者,给他们提供一个平等自由的发展空间,在树立他们主人翁意识的同时,也赋予了他们一份责任。所以,笔者很少亲自参与到班级管理的事务中去,都是学生们自己在管理自己。那么,班主任应该做什么呢?笔者只是培养学生们的规则意识、自律意识、责任意识以及管理能力。一般这样做了半学期以后,班内就会逐渐培养出一批责任意识强、自主性高且有凝聚力的班级干部群体。

以法治班是保障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班规不成集体。不管学生作为单独的个体,还是作为班级的管理者,他们在班级中的合法权益必然需要“班规”来保障。随着时代发展,学生不同的个性表现出不同的性格,导致管理难度加大;而且随着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提高,对教师管理班级的模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当传统的治班之道的弊端逐渐被凸显之后,依法(班规)治班的班级管理必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依法治班,不仅是一种有效的科学的班级管理方式,也是未来进入社会的一种自律和法治的操练。那么,班规既然是一个班的制度,班主任就不可随意制订几条班规来限制学生,把学生完全置于被动地位。相信有经验的班主任会有这样的共识:一个能充分调动全员参与,具有科学性、完整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的班规理念,才能在规范约束学生行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方面真正起到教育、督促作用,否则就会形同虚设。当然,班规不可能包治班级百病且一劳永逸的,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加上足够的爱心和耐心,才能引导学生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教育,才能有利于学生素质提升和学生自律自主能力的提高,否则只能沦为一纸空文。那么,到底如何使班规真正走入班集体,进而发挥其应有的效应呢?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班规面前人人平等;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时要人性化和奖惩并重。

以文治班是核心 当今的小学生思维活跃,但正确辨别事物的能力仍有明显不足。而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往往就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化作用,使学生像海绵吸水一样浸润其中,影响他们的日常思想行为。这如何进行实施就成了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经说过:“教育是对于受教育者心理上所施行的一种确定的、有目的的和有系统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的身心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如培养一定的世界观、道德和生活规范,养成一定的性格和意志。”加里宁所说的“感化作用”,进一步印证了班级文化在教育中所起的力量。班级文化是班级发展的根源,一个有着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必有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班级文化氛围。从广义上讲,班级文化应该至少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硬文化,即静态文化建设或物质文化建设,多指通过眼睛能直接看到的东西,比如教室内张贴的宣传标语、教室卫生、桌椅等;二是指软文化,即一种深层的、动态的隐形精神文化,也是班级的核心文化,比如班级目标、班级道德舆论、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等。二者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经济”治班是杠杆 既然将治班理念定义为“小班级、大社会”,那就不得不谈到“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这里所说的“经济”具体来说就是“钱”。不要说“钱”是一个很俗的问题,其实“钱”在法律与道德约束的背后印证的是否努力与付出。因为就像在社会上,如果国家一味地要求公民只谈精神上的奉献和付出,那么公民的积极性就很难持续性的激发出来,“大锅饭”的消极平均主义自然就会衍生,班级自治何从谈起。所以,笔者计划给学生们“发工资”,就是一种只能在本班内流通的“班币”。具体来说,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岗位上只要完成指定的任务,就可以领取基本工资“班币”;与此同时,为了表彰先进,鼓励奉献,班内还设有很多“打工赚钱”的条例;而学生挣取到的“班币”就可以买到很多“班级特权”,这就激发了他们创造“财富”的无限欲望。开学伊始,笔者发给每个学生500班币的原始基金,在班级辖区之内,在班主任的能力范围之内,只要要求合理,花点钱都可买到,比如可以用“班币”来购买自己喜欢的座位;同时还制订30多项可以获得“班币”的条款,并在班规的基础上设立“罚款”条例。这不仅刺激了大家的积极性,而且表扬了积极,表彰了先进,又彰显了“谁主动谁付出谁受益”的班级原则。

结束语

这套班级管理体系,笔者已经实行了6年。这其间,笔者做过无数次的修补,每次治班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实,任何一个班集体的健康形成和良性发展,都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要班主任用心去探索,努力寻求其中的规律,即使在初期有很多的不完善,只要遵循“学生自主”的原则,因势利导,班主任工作就一定可以做的很轻松。

(作者单位:广东省台山市斗山镇浮石小学)

第五篇:以_两纲_教育为主线构建与完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

以“两纲”教育为主线构建与完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

上海桐柏高级中学 佟智斌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关怀生命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两纲”),是指导学校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根据“两纲”的要求,要紧密联系我校民办高中学生的实际,充分发挥“两纲”精神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作用,努力构建与完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

一、注重学习,深刻领会“两纲”精神

学校广大师生员工要认真学习“两纲”精神,要阅读、要多读“两纲”原本;要全面了解《纲要》的内容体系;要在了解掌握《纲要》精神、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更多地思考如何构建具有桐柏特色的以“两纲”教育为主旋律的德育体系。

通过学习,要树立五个理念:坚持以两纲教育为主线的全方位德育的理念,促进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教育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坚持“实践体验”的理念,注重道德体验,促进德育内化,增强社会实践,培育创新精神;坚持“潜移默化”的理念,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挖掘以“两纲”教育为主线的德育的内涵,体现育人功能;坚持“全员育人”的理念,形成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的格局,营造共同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二、在落实学校德育发展规划中突出“两纲”教育

学校制订的《创建普陀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规划》中“德育改革行动方案”部分突出民族精神教育与生命教育。

1、我校作为上海市民族精神教育试点校,开展民族精神教育要“十进”:即进学校计划、进课程建设、进学科教学、进教学研究、进主题教育、进课外活动、进社会实践、进学校文化、进队伍建设、进德育品牌。

2、学校各处室、各学科工作计划都把推进“两纲”教育摆到突出的位置上来,以“两纲进课堂”的实践探索为主要标志的课内体系建设、以开展“懂得感恩、学会做人”的感恩教育为重要标志的课外体系建设都要有实质性的进展。

3、组织管理制度落实。

(1)组织落实。由校级班子成员、“两处三部”负责人、团委书记组成学校“两纲” 1

实施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两次的行政会议均划出一定时间讨论研究“两纲”教育的推进工作。

(2)制度落实。在推进“两纲”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要建立并完善“学习研讨”、“备

课、听课、评课考核评估”、“评优表彰”管理制度。

三、完善以“两纲”教育为主线的课内、课外德育体系

课内、课外两大体系是实施“两纲”教育的主要载体。

1、研究先行,重在挖掘,构建以“两纲”教育为主线的课内德育体系。

(1)研究学生感受好体验,讲究全方位德育。

①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学科组工作计划把“两纲”教育课内体系建设工作摆到突出

位置上;

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组织学习“两纲”相关学科教学实施民族精神教育与生命教

育的指导意见,由显性学科到隐性学科,以点带面,编拟“两纲进课堂”行动手册;

③教师对每节课教学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

要求设计,挖掘德育因素,列为期中期末教学检查的内容。

(2)在基础型课程中渗透“两纲”教育与精品课建设。

①各年级备课组每学期期初研究“两纲进课堂”行动手册的编制、执行与进展情况;

②三年内每个学期每位教师提供一份“两纲进课堂”的教案,评出一批优秀教案;

③组织开展校级层面的“两纲进课堂”的实践探索活动,适当时候拟面向全区开放,以期推进“两纲”精品课建设。

(3)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凸显“两纲”教育。

①坚持开设不断完善以民族优秀文化的“植根”教育为宗旨的《硬笔书法》、《名篇

诵读》两门课程,达成“写一手规范汉字、背一百首优秀诗句、读一批经典名篇”的课程目标;

②结合渗透“两纲”的教育要素,继续开设好“影视、体育、美术”多个门类的校

本课程,07年9月完成相关的校本教材编写任务;

③整理并继续开发研究型课程中“两纲”教育资源。

2、整合资源,注重实践,构建以“两纲”教育为主线的课外德育体系。

课外活动包括校园文化建设和课外实践活动两大领域,是实施以“两纲”教育为主线的德育的又一重要途径。我校在课外德育体系建设工作要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抓好以行为规范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基础道德教育。

(2)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落实“两纲”教育。

(3)在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中渗透“两纲”教育。

四、努力建设以“两纲”教育为主线的德育课程体系

我校将对现有德育课程进行全面梳理,确定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重点突破方向。建

设以感恩教育为特色的“两纲”教育活动。每学期结合“两纲”中国家意识的4个单元,文化认同的4个单元,公民人格的4个单元以及生命教育中的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多个专题教育,构建成全校性与分年级的德育课程体系。

五、致力创建“懂得感恩,学会做人”学校德育品牌

从民办高中实际出发,我校开展“懂得感恩、学会做人”为主旨的感恩教育活动,依

托于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丰富内涵,努力创建的学校德育品牌。

我校创建德育品牌,是源自民办高中学生德育工作的内在需求。多次调查分析我校学

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实际状况,我们感到我校学生德育工作需要找到一个切入口,需要寻找一条比较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比较切合桐柏实际的实施途径。

“懂得感恩”是我们工作的起点,“学会做人”是学生道德修养的目标。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与整个面上的“两纲”教育推进工作有机结合,着重体现在以下的“三个层次三件实事”上:

 三个层次

1、高一年级重培育。在入学之初,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庆祝教师节活动,人手一册

《走进桐柏》。桐柏学子人人思考讨论三个问题:“父母怎样送我进桐柏?”“桐柏的教师怎样教我们?”“今天的学习与明天升学、与将来的就业成才和对社会的贡献有什么关系?”

2、高二年级重体验。在每年的寒暑假期间开展“做一日家长,做一天社工”活动,让学生体验社会,体味家长、社会对他们成长的扶持和帮助;结合学农社会实践,培育他们感恩之心;通过对“红色热土”的走访和参观,培养他们对党、对社会的热爱之心,同时从中发掘优秀学生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来培养。

3、高三年级重延伸。以高三学生成人仪式为重点,引导高三学生走向成人走向高校

走向社会,学习规划自己美好的人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懂

得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回报祖国。

 三件实事:

1、结对贫困地区学校,开展“情系灾区、爱心助学”活动。

2、筹建“桐柏中学感恩教育基金会”。

3、每学年评选“懂感恩、品行好、会实践”的“桐柏学子”。

六、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升育德意识与育德能力

要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关键在拥有一支高质量的德育队伍。因此,我校

要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德育者的育德意识与育德能力。

1、提高师德水平,增强育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发展。

具体措施是:

(1)用“学习研讨”、“备课、听课、评课考核评估”、“评优表彰”三个制度来规范

引导教师对“两纲”的学习、把握与实施;

(2)“提升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作为一个工作项目列入学校“十一五”师训

规划,做到有具体对象有操作计划有课程安排有学分评定;

(3)认真有效地提升学科教师德育导师制工作的实施水平,将其纳入每学期学校精

神文明奖及师德标兵奖的评定;

(4)学习贯彻落实区德育工作会议上下发的普教办(2007)37号文件《关于进一步

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七、重视德育研究,把学校德育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德育研究是德育工作的先导,要关注学校德育工作的热点、难点,突破德育工作瓶颈。

注重研究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学科教学和课外实践领域开展攻坚研究。各学科要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开展发掘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课程资源研究;要深化教师的“两纲”理念,开展创新教育的研究;要深入对民办高中学生品行特点和心理特点的研究,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心灵;要开展“两纲”教育的实践评价研究,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评估;要研究推进“两纲”实施的制度与环境建设,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合力育人的氛围等。发挥德育研究对学校德育工作前瞻性、导向性作用。

八、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格局,形成德育合力

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要相互配合,相互联动,优化育人环境,才能发挥德育功能。为此,我校要采取如下措施:

1、梳理拓展我校与周边社区的社会实践基地工作。了解“社会实践认证管理工作”的情况,学习兄弟学校的经验,形成包含参观考察类、见习服务类、共建展示类的三大类社会实践基地网络,强化学生体验感悟环节,构筑学生品德发展的更加广阔的空间。

2、加大人力、财力与物力的投入,办好三个年级的家长学校,健全家长委员会,把

这项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门德育课程来开发、设计和实施。确实发挥家长的育德作用。

下载以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为切入点构建学校德育工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为切入点构建学校德育工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器乐教学为切入点提高学生音乐素养”课题研究报告

    电子琴教学对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当时我国经济基础薄弱,普通音乐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沿袭了清末民初“学堂乐歌”式的唱歌教育模式,尽管当时也学习苏联的音......

    以创建省红领巾示范学校为切入点,全方位开展少先队活动

    以创建省红领巾示范学校为切入点,全方位开展少先队活动 在上级领导的关爱与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少先队工作的开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德育为先,以德立校......

    以诚实守信为核心构建管理道德体系.

    以诚实守信为核心构建管理道德体系 摘要:企业管理道德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持有的伦理准则!企业要适应市场化!必须突破单纯地从功利的角度衡量和考虑道德建设的错误倾......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中学信息技术课堂的体会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中学信息技术课堂的体会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技术课堂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

    构建以学生的“交往”体验为途径的新型师生关系

    构建以学生的“交往”体验为途径的新型师生关系 深圳南山实验学校余虹 [内容摘要]:在青少年学生的成长道路中,有着许多人际间的交往活动,这些活动就是一种现实体验,这些交往体验......

    浅谈和谐社区构建:以社区网格化管理为例

    浅谈和谐社区构建:以社区网格化管理为例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形势变化,社区管理面临着新的机遇与问题,创新管理模式对于提高我国管理水平是非常必要的。在构建我国和谐社区建设过......

    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的探索论文

    一、教师通过学生管理工作开展德育(一)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融入德育学生的管理包括很多的方面,在这诸多的方面中,对道德方面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力求让所有......

    巧用小组管理为学生快乐成长构建平台

    巧用小组管理为学生快乐成长构建平台滦县第四中学 张 建 华巧用小组管理为学生快乐成长构建平台内容摘要: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行为习惯等因素将学生均匀合理的划分为六个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