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私塾先生》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议文章二、三两段。
2、进一步学习“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
3、明确陈毅先生的沉着应敌、大智大勇。
4、分角色朗读人物语言。
▲教学重、难点:
1、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
2、日本鬼子的凶狠、狡猾与陈毅先生的沉着、大智大勇的对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回顾:通过第七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写人的文章可以如何来概括人物的特点呢?(明确“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点”并板书)
2、导入:这堂课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来学习
8、“私塾先生”,领略陈毅先生的大将风范。(板书课题)
二、读议文章二、三两段
(一)、初知形象
1、自读课文
二、两段:
引:文中同样的意思的话仲先生却说了两次,找出这两句。(幻灯出示)
a。“写字心要静,不管有什么情况都不要紧张,不然是写不出好字来的。”
b。“写字第一心要静,第二心要真,不把心思集中在字上,字就没有精神。”
2、读读这两句话:你觉得仲先生同样意思的话说了两次,有必要吗?(各抒己见,不作定论)
3、要真正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再一起去读读课文,找找文中有关语句,说说仲先生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两句话的?
第一次:(1)在练字时:“这天中午,天……认真地练写毛笔字”(针对性)
(2)在敌人包围时:“立刻调来了军队,把全镇包围起来。”(紧急中)
(3)学生认识且疑惑时:“他不是在李家作客的仲先生吗,怎么当起私塾先生来了?(表明身份)
第二次:(1)连续盘问时:一个小头目……问:“共产党的有?”
“你的,什么的干活?”小头目又问。
……(证明身份)
(2)鬼子查看时:鬼子没吭声,不断查看着学堂里的每一个人。(稳定情绪)
(3)暗示身份时:“他们都是学生的干活”(再明身份)
4、再议:有必要吗?(而且很重要)
他真正的目的在于什么?
可见仲先生的?(遇事冷静,沉着对敌)
以上隶书部分教师相机板书。
(二)、进一步感知
过渡语:通过刚才我们共同的学习,进一步明确了抓住人物言行能概括人物特点。那么文中能反映人物特点的言行还有吗?找出来读读、说说。
1、找、读、练说。
(1)“共产党的没有!”仲先生泰然地回答。(镇定)
(2)“我的,私塾先生……,”仲先生指指在座的学生,接着说,“……”
(借机行事)
(3)“……”仲先生说到这儿,哈哈大笑了。(智高胆大)
…………
2、四人小组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3、交流评议。指导感情朗读。(抓住人物提示语)
教师借机表扬:同学们读得真不错,把仲先生的大智大勇表现得很充分。
(板书“大智大勇”)
(三)、对比
过渡语:应该说仲先生的人物形象已跃然纸上,但文章还用了不少的笔墨写了日本鬼子的言行,这是为什么呀?
1、找出写日本鬼子言行的语句,说说你觉得日本鬼子怎样?
凶狠:杀气腾腾……
狡猾:“鬼子没吭……,不断查看……”
“既不走,也不查问,只是一边走,一边察看。”(板书隶书部分)
2、读表结果的内容,问:你对文章为何写这部分内容是否已经恍然大悟了呢?
(1)、情节安排上的需要。
(2)、衬托(更显大智大勇)。
3、分角色朗读体会。
过渡语:那我们可要把仲先生的沉着、大智大勇与日本鬼子的凶狠、狡猾同时也愚蠢之间的对比给体现出来。
三、小结
1、人物形象。
2、学法。
3、延伸:(1)学“写人”文章的方法——写“写人”文章的方法:把事情交代清楚,抓住人物言行、神态等是一种好方法。
(2)人物:课外可找有关介绍陈毅的文章去读读更深了解他。
四、作业布置
作业本(5)
附:板书“私塾先生”
抓住人物言行 概括人物特点
仲先生(陈毅)大智大勇 日本鬼子
练字时
敌人包围时(遇事冷静 凶狠:杀气腾腾
认识且疑惑时 沉着对敌)狡猾:没吭查看
“……”泰然 镇定 既……也
“……”哈哈大笑 智高胆大 一边……一边
“……”指指 借机行事
第二篇:《猫》(第2课时)教学设计
15·《猫》(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猫》第二课时。教材分析: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这篇文章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首先是表达了作者真挚的感情。老舍先生爱猫,因此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爱。而且人与猫之间互相信任,友好相处,创造出一个美好的境界。其次是老舍先生朴实的语言风格。在介绍猫的性格特点时,只是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使猫的形象越来越具体,性格越来越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3·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2·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教学准备: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师:收集、整理课件。设计思路: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课题研究势在必行,学校确立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教师点拨、解决问题——巩固训练、拓展延伸”的学习模式。本课时设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价值体现在教学关系上是教服务于学,师生关系上是师服务于学生,从而营造充满活力的实效课堂。
教学过程:
一、学法导课
1、同学们,当你遇到一段话,一篇文章的时候,你是怎样读懂它的?
2、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板书。(读,圈,画,批等)
3、你们可真会读书呀,有这么多好的读书方法。这节课,我们就试着用大家说的这些方法来学习第15课《猫》。(板书课题)
二、出示预习题
1、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老舍先生笔下的猫与众不同,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学生交流,随机板书。(古怪、淘气)
3、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这只猫,了解它的特点吧!
4、请大家拿起手中的书和笔,用这些方法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吧!
三、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一)、剖析古怪,感受淘气
看到同学们胸有成竹的样子,收获一定挺大,现在来汇报一下吧!1·谁能说说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哪些地方?能把你画出的相关词句读给大家吗?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点拨: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古怪”是什么意思?
3·学生交流汇报:老实有什么表现?教师随机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什么事也不过问”,并指导学生朗读。(乖巧的孩子一定能读好。)
1·学生交流汇报:猫的贪玩表现在哪里?
2·教师指导学生抓住关联词“任凭„„也„„”感受猫的贪玩。(顽皮的孩子们,找到你们平时贪玩的感觉,好好读读!)
3·学生交流汇报:猫的尽职从哪里看出来?
4·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不可”理解猫的尽职。(用生动的朗读来夸夸和你们一样尽职的猫吧!)
这只猫真是——老实、贪玩、尽职啊!那为什么说猫古怪呢?谁能用上关联词把“老实、贪玩、尽职”这三个词连结起来读一读。
作者说它古怪的时候带着深深的喜爱,让我们带着喜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引读)
猫的古怪还有什么表现呢?蹭:摩擦。更轻、更温柔,有撒娇的意思。几朵小梅花:把脏脚印比作梅花。
课文围绕小猫的淘气写了哪些内容?
(二)品悟感情,升华主题
1.学生交流:自己从哪些词句感受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呢? 2.教师小结:人爱猫猫亲人
3.指导读出猫的可爱与自己的喜爱之情。
四、拓展延伸
课文用具体事例表现猫的特点,老舍先生还采用了拟人、对比、反语等修辞手法,采用总分的结构,对猫进行了长期细致的观察,具体详细的描写。让我们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观察身边有意思、感兴趣的动物,用学过的方法记录它们的一点一滴,做一个会观察,会讲故事、写故事的小学生!
第三篇:《可能性(第2课时)》教学设计
《可能性(第2课时)》教学设计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卓刀泉小学 程祥斌(初稿)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 李桂玲(修改)
湖北省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马青山(统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体验不确定事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能定性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在试验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难点: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与事物出现的数量有关。
三、教学准备
纸盒,红色棋子,蓝色棋子,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感知,导入新课 1.回顾感知。(教师实物演示或PPT课件演示。)
(1)演示提问:教师出示一个空纸盒,放入5个红色棋子。如果请你从纸盒中摸出一个棋子,会是什么颜色的呢?请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来描述。
(2)演示提问:教师在纸盒中再放入一个蓝色棋子。如果再请你从纸盒中摸出一个棋子,这次会是什么颜色的呢?请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来描述。
(3)猜一猜,摸出红色棋子和蓝色棋子的可能性会不会是一样大的? 2.揭示课题。(1)揭示:摸出红色棋子和蓝色棋子的可能性是不是一样大呢?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这节课就用试验的方法来验证我们的猜测,继续学习“可能性”的知识。(2)板书课题——可能性。【设计意图】此回顾感知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既紧密联系上节课学习过的可能性的有关知识,也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自然过渡的问题情境。
(二)小组合作,探究验证 1.准备材料,明确要求。(1)介绍试验材料。
①教师出示试验材料学具。(教师实物演示或PPT课件演示。)
②教师介绍试验材料: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纸盒,纸盒里装有数量不等的红色棋子和蓝色棋子。(纸盒里面的棋子是4红1蓝,或5红1蓝,或6红1蓝,或7红1蓝,或7红2蓝。)
(2)明确试验要求。(PPT课件演示。)
①每次从纸盒里摸出一个棋子,记录它的颜色; ②然后放回去摇匀再摸,重复进行20次。(3)商定试验方案。
①指导学生分组商定试验活动方案,明确试验过程和记录方法。(PPT课件演示。)
②引导学生学会小组合作,进行小组成员分工。(4)领取试验材料。
①学生分组领取试验材料。②组织学生做好试验准备工作。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具体组织和指导下,帮助学生做好试验前的准备工作,以保证试验数据的随机性和试验活动的有效性。同时,让学生明确试验要求,并根据试验要求自主商定试验方案,有序开展试验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2.合作试验,初步推测。(1)学生分组进行试验活动。
①学生按预定方案,分小组进行试验活动。
②教师巡视了解每个小组的试验情况,并及时进行活动过程和活动记录的指导。(2)学生组内分析交流。(PPT课件演示。)
①观察分析:观察本小组的摸棋子活动记录表,分析所收集的数据。②讨论交流:从统计结果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摸棋子的试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每个棋子都可能被摸到,并且被摸到的可能性都是一样的;通过分析、交流试验活动的统计数据,让学生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3.集体交流,推理归纳。(1)全班集体展示交流。
①展示全班各个小组的摸球情况统计结果。
②集体交流:观察全班各个小组的试验结果,你们发现了什么?(2)引导学生质疑思考。(PPT课件演示。)①每个盒子里都装有红色棋子和蓝色棋子,为什么摸出红色棋子的次数比摸出蓝色棋子的次数多呢?
②打开盒子看一看,联系试验结果,你明白了什么? ③可能性的大小到底和什么有关?(3)引导学生归纳概括。(PPT课件演示。)
(4)引导学生根据统计结果推测。(PPT课件演示。)
(1)如果再摸一次,摸出哪种颜色棋子的可能性大?为什么?(2)动手摸一摸,和你的推测一致吗?说明什么?
(3)教师小结:摸出红色棋子的可能性大,但并不能确定摸出的一定是红色棋子,也有可能摸出的是蓝色棋子。
【设计意图】通过对全班各小组的试验数据进行观察分析、讨论交流,让学生体会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不仅是有大又小的,并且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性;通过引导学生对试验现象的质疑与验证,让学生体会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与事物出现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根据试验的统计结果对下一次试验结果的推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不确定现象的特点。
(三)巩固应用,加深体验 1.巩固体验。
(1)完成教材第45页“做一做”。(不同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①左图中指针停在哪种颜色上的可能性大?为什么?用转盘试一试。②右图中指针停在哪种颜色上的可能性小?为什么?用转盘试一试。(2)完成教材第48页练习十一第6题。(用试验验证猜测。)
①学生自主确定试验过程,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指导。②组织学生小组交流。2.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48页练习十一第7题。(体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①引导学生审题,明确每个箱子里有哪种颜色的球?每种颜色球的数量各是多少?每个箱子里球的总数是多少?
②学生口头解答,并交流自己的想法。③拓展思考。如:
a.如果要摸出黄球,在哪个箱子里更容易摸到?为什么?
b.在左边箱子里摸出绿球和在右边箱子里摸出什么颜色球的可能性相等?为什么? c.如果在左边箱子里增加6个绿球,那么在哪个箱子里摸出绿球更容易?为什么?(2)完成教材第48页练习十一第8题。(体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①引导学生审题,明确题意。
②学生口头解答,并交流自己的想法。③拓展思考。如:
a.这个小朋友最不可能表演什么节目?为什么? b.这个小朋友还有可能表演什么节目?为什么? c.像这样的事情能确定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与事物的数量有关,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课总结,归纳提升
1.教师讲述:生活中许多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不确定现象虽然对于个别试验来说结果不能确定,但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有的发生的可能性大,有的发生的可能性小。2.教师提问: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3.教师小结: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大量重复试验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呈现出一种规律性,即大量重复试验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与事物出现的数量有关。出现的数量多,可能性就大;出现的数量少,可能性就小。(PPT课件演示。)
(五)作业练习
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一第5题。【设计意图】通过两个不同层次的开放性涂色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随机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和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篇:《日本》教学设计(第2课时)
“基于标准的教学和评价”课堂教学设计
科目 地理 设 计 者 杨爱红 学校 薛店一初中
授课班级 七年级 学生人数 428人 课题__ _日本
(二)__________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2016年
教材分析:通过学习使学生使学生能比较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 文地理特点,让学生通过对日本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情分析:
通过学习使学生使学生能比较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让学生通过对日本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习目标:
1、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贸易联系状况,记住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
2、让学生说出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文化特点,了解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交流。
3、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理解我国“科教兴国”策略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一个国家的国情,并分析其经济发展特征。教学难点:
学生自己读图分析日本的自然和经济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利用空白日本板画,考查对日本各地理事物的掌握情况
/ 3(位置范围、国土组成、地势地形、气候特征)
(转折)日本经济实力居世界前三甲。可是,大家都知道,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日本国内经济已经陷入严重崩溃的局面。那日本是如何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从废墟中崛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日本的经济。
二、学习新课:
(板书)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活动1]分析日本发达经济的有利条件
1、观察P17图7.13“日本主要工业原料的来源”,有何特点? 工业原料靠进口→资源缺乏(日本的国情最突出特点)
2、缺乏资源是日本的国情一。在生产中缺乏原料,怎么办呢?
3、日本本国内缺乏自然资源,靠进口原料进行生产。在运输过程中,日本会采用哪些交通方式呢?为什么?
采用海运。因为日本是岛国、多良港,海上交通便利。
4、思考:日本发达工业的有利条件还有哪些?(参见18页)
进口原料和燃料
科技力量雄厚
劳动力资源充足 [活动2]分析日本经济特征
识图7.14《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日本有哪些主要的工业区?
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
2、这些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哪儿? 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狭长地带
3、学生完成P18活动题第2题,思考:为什么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狭长地带?为什么不在日本海沿岸?
4、日本经济虽然发达,但经济对外依赖严重,会对日本经济带来哪些影响? 受国际市场影响大,世界经济危机时会沉重打击日本经济
5、日本工业高度集中在沿海地区,会产生什么问题? 地价、供水、供电、环境污染„„
6、它的对策是什么?
/ 3 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与销售基地
7、这样做会给日本带来什么好处?对其它国家有何影响? „„
说明:教师通过这7个主要问题引导学生去认识日本经济的发展及其对策和影响,可以使学生掌握分析一国经济发展特征的基本方法。(板书)
三、东西兼容的文化 学生主要了解以下内容:
1、民族(大和族)
2、文化东西兼容的证据(学生通过图片了解)小结作业 板书设计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1、日本发达经济的有利条件
进口原料和燃料、科技力量雄厚、劳动力资源充足
2、工业区分布
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狭长地带
三、东西兼容的文化
/ 3
第五篇:《夜色》教学设计第2课时
《夜色》教案(第2课时)
泉峰小学 王广妹
课时目标:
1、复习文中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省略号,了解省略号的作用。
4、理解重点字词,会用“一„„就„„”练习说话。
5、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做一个勇敢的孩子。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词语(摘果子)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世界。那里啊,不仅景色优美,还有好多鲜美的果子吃呢?谁去把它摘下来!(课件展示生字词)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师:你们真棒!现在请大家欣赏美丽的景色。
2、(学生欣赏图片)师:谁来说说我们观察到的这些景色是什么时候的?(晚上)出现在晚上的景色我们把它叫夜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夜色》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师:认真听老师读课文。
课件出示:想一想:你听懂了什么?
2、学生反馈
(学生听教师范读,听后自由汇报自己的收获。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我〞的变化。随机板书:胆小——勇敢。)
师:你们理解的真好。这个小朋友开始是怎样胆小的?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第1小节。
三、细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1小节。课件出示:
1、认真小声地读课文第1小节。
2、思考:①这个小朋友开始是怎样胆小的?请用“____”画出句子。②妈妈见“我”如此胆小,是怎样帮助“我”的?③“我”听了故事,是不是就变勇敢了呢?
预设:
(1)开始这个小朋友胆子很小。你是从课文中哪句话体会到的?让学生练习朗读“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指导学生用害怕的语气读,要读得轻——慢一些。
(2)只要“一”后面的事件发生,就会导致“就”后面的结果。(出示课件,练习用„„一„„就„„说句)
(3)妈妈见“我”如此胆小,是怎样帮助“我”的?(妈妈讲了许多勇敢的故事。)妈妈只讲了一次故事吗? 你是从哪个字体现出来的。(出示课件“比一比”,齐读,突出妈妈不只讲了一次)
(4)“我”听了这些故事,是不是就变勇敢了呢?从哪句话体现出来?(我一看窗外,心儿还是乱跳。)让学生练习朗读“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体会心跳的感觉。(指名读:哦,听到他读的时候好像在颤抖)同学们都能找到胆小的感觉去朗读,如果注意停顿和重音,一定可以读得更好。(全班齐读第①小节)
(5)感悟省略号的作用。
想象:怕黑的“我”可能想到了什么?(学生想象发言)刚才大家想到的都藏在这个省略号“„„”里面了,诗人省略没有写出来了。
师:过渡语:经过了妈妈的帮助,“我”还是那么的胆小、怕黑。后来为什么又不怕黑了呢?下面请同学们再带着问题学习课文第2小节。
(二)、学习课文第2小节 课件出示: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第2小节。
2、思考 ①“我”后来为什么又不怕黑了呢?②爸爸是 怎样帮助“我”克服怕黑的毛病的呢?
预设:
(1)指名学生朗读。
(2)“我”后来为什么又不怕黑了呢?(因为有了爸爸的帮助)(3)爸爸是怎样帮助“我”的呢?(爸爸晚上拉我去散步。)我想去吗?你是从句子中哪个词语知道“我”不想去的。(偏要)
(4)“我”走出家门,看到了怎样的夜景?(原来花草都像白
天一样微笑)朗读体会。
(5)从此以后,“我”还会害怕黑夜吗?让学生练习朗读(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体会不怕黑的心情。
欣赏夜景图片:现在我们和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去感受夜色的美丽。
(6)同法理解省略号“„„” 想象:
勇敢的“我”可能还看到、听到什么?(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也藏在这个省略号里面。)
(7)小朋友们,在爸爸的帮助下,“我”终于不再怕黑了,也能欣赏到夜晚美丽的景色,你觉得该怎样读才能读出“我”的心情?(指名读。)
(8)学生反馈并朗读。(注意各种语气的变化)
(9)师生评议。(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用无可奈何的语气读;原来花草都向白天一样微笑,要读出惊讶而又欣喜的语气;最后一句要读出自信、骄傲而又高兴的语气。)
指名读,评议
(10)全班齐读第2小节。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
1、全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游戏背诵。
3、学生齐背课文。
四、教师小结:小朋友由原来的胆小到现在的勇敢,都有谁的帮助呢?有没有小朋友自己的努力呢?
(妈妈给小朋友讲勇敢地故事,爸爸带着小朋友去散步。)
(主要还是小朋友自己的努力,自己有面对黑暗的勇气和信心。)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黑夜并不可怕,只有勇敢的孩子才能欣赏到夜色的美。其实做什么事情都一样,只要我们敢于面对困难,勇于克服困难,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五、课堂练习
填一填
再 在 步 布 1、小鸟好像____和我说:“小朋友,____见!2、我进____了,妈妈送我一个____娃娃。读一读
词语花篮的词语。
六、课后作业
1、把今天学习的课文背给爸爸妈妈听。
2、把自己欣赏到的夜色与小朋友们进行介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