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愚蠢的宋襄公故事
宋襄公见齐国发生内乱,就通知各国诸侯,请他们共同护送公子昭到齐国去接替君位。但是宋襄公的号召力不大,多数诸侯把宋国的通知搁在一边,只有三个小国带了点人马前来。
宋襄公率领四国的兵马打到齐国去。齐国一批大臣一见四国人马打来,就投降了宋国,迎接公子昭即位。这就是齐孝公。
齐国本来是诸侯的盟主国,如今齐孝公靠宋国帮助得了君位,宋国的地位就自然提高了。
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主事业。这次他约会诸侯,只有三个小国听从他的命令,几个中原大国没理他。宋襄公想借重大国去压服小国,就决定去联络楚国。他认为要是楚国能跟他合作的话,那么在楚国势力底下的那些国家自然也都归服他了。
他把这个主张告诉了大臣们,大臣公子目夷不赞成这么办。他认为宋国是个小国,想要当盟主,不会有什么好处。宋襄公哪里肯听他的话,他邀请楚成王和齐孝公先在宋国开个会,商议会合诸侯订立盟约的事。楚成王、齐孝公都同意,决定那年(公元前639年)七月约各国诸侯在宋国盂(今河南睢县西北,盂音yú)地方开大会。
到了七月,宋襄公驾着车去开大会。公子目夷说:“万一楚君不怀好意,可怎么办?主公还得多带些兵马去。”
宋襄公说:“那不行,我们为了不再打仗才开大会,怎么自己倒带兵马去呢?”
公子目夷怎么也说不服他,只好空着手跟着去。
果然,在开大会的时候,楚成王和宋襄公都想当盟主,争闹起来。楚国的势力大,依附楚国的诸侯多。宋襄公气呼呼地还想争论,只见楚国的一班随从官员立即脱了外衣,露出一身亮堂堂的铠甲,一窝蜂地把宋襄公逮了去。
后来,经过鲁国和齐国的调解,让楚成王做了盟主,才把宋襄公放了回去。
宋襄公回去后,怎么也不服气,特别是邻近的郑国国君也跟楚成王一起反对他,更加使他恼恨。宋襄公为了出这口气,决定先征伐郑国。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出兵攻打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救。楚成王可厉害,他不去救郑国,反倒派大将带领大队人马直接去打宋国。宋襄公没提防这一着,连忙赶回来。宋军在泓水(在河南柘城西北,泓音hóng)的南岸,驻扎下来。
两军隔岸对阵以后,楚军开始渡过泓水,进攻宋军。公子目夷瞧见楚人忙着过河,就对宋襄公说:“楚国仗着他们人多兵强,白天渡河,不把咱们放在眼里。咱们趁他们还没渡完的时候,迎头打过去,一定能打个胜仗。”
宋襄公说:“不行!咱们是讲仁义的国家。敌人渡河还没有结束,咱们就打过去,还算什么仁义呢?”
说着说着,全部楚军已经渡河上岸,正在乱哄哄地排队摆阵势。公子目夷心里着急,又对宋襄公说:“这会儿可不能再等了!趁他们还没摆好阵势,咱们赶快打过去,还能抵挡一阵。要是再不动手,就来不及了。”
宋襄公责备他说:“你太不讲仁义了!人家队伍都没有排好,怎么可以打呢。”
不多工夫,楚国的兵马已经摆好阵势。一阵战鼓响,楚军像大水冲堤坝那样,哗啦啦地直冲过来。宋国军队哪儿挡得住,纷纷败下阵来。
宋襄公指手划脚,还想抵抗,可是大腿上已经中了一箭。还亏得宋国的将军带着一部分兵马,拼着命保护宋襄公逃跑,总算保住了他的命。
宋襄公逃回国都商丘,宋国人议论纷纷,都埋怨他不该跟楚国人打仗,更不该那么打法。
公子目夷把大家的议论告诉宋襄公。宋襄公揉着受伤的大腿,说:“依我说,讲仁义的人就应该这样打仗。比如说,见到已经受了伤的人,就别再去伤害他;对头发花白的人,就不能捉他当俘虏。”
公子目夷真的耐不住了,他气愤地说:“打仗就为了打胜敌人。如果怕伤害敌人,那还不如不打:如果碰到头发花白的人就不抓,那就干脆让人家抓走。”
宋襄公受了重伤,过了一年死了。临死时,他嘱咐太子说:“楚国是我们的仇人,要报这个仇。我看晋国(都城在今山西翼城东南)的公子重耳是个有志气的人,将来一定是个霸主。
你有困难的时候,找他准没错儿。”
第二篇:哲理故事:愚蠢的狼
哲理故事:愚蠢的狼
一只狼出去找食物,偶然经过一户人家,听到小孩哭声,接着又听见老太婆的声音:别哭了,再哭就把你扔出去喂狼。狼一听心中大喜,便蹲在墙角等着,谁知等到天黑也不见把小孩扔出来。晚上狼等得不耐烦了,就想伺机而入。却又听到老太婆说:快睡吧,别怕,狼来了,咱们就把它杀死煮了吃。狼吓得一溜烟跑回了窝。同伴问它收获怎样,它沮丧地说:别提了,老太婆说话不算数,害得我饿了一天,后来幸亏我跑得快。
生活中,听人说话得看人看事,听真实些。别把人家的信口开河当成真话,很多时候人家只不过是拿你说事而已。不要为一句廉价的赞语而如坠雾里,迷失自己;也不要为一句盲目的指责而畏首畏尾,改变航向。
第三篇:365夜故事(一)_愚蠢的船夫
一天,天气非常寒冷,船夫出外划船,只得把自己的孩子也带去。
船夫吃力地划了一会儿,觉得身上很热,便脱去了外衣,只穿一件单衣。
他跑进船舱对自己的孩子说:
“太热了,快把外衣脱掉吧!”
他把孩子的外衣脱了,也让他只穿一件单衣。
船夫又划了一会儿,浑身热得淌汗,他索性把自己仅穿的一件单衣也脱掉了。
“呵,太热了!太热了!”他又走进船舱,把孩子的衣服也脱得精光。
船夫用劲划呀划,身上直冒着热气,流着汗。
而他那可怜的孩子在船舱里一动不动早已经冻僵了。孔子讲学孔子带着弟子们到楚国去讲学,路上经过一片树林时,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用长竿粘蝉,就像在地上拾麦穗一样非常容易。
孔子走到老人跟前,问道:
“老人家,您的手真巧啊!有什么窍门吗?”
老人放下长竿,回答说:
“是啊,在训练方法上,我有自己的决窍。我用了五六个月的时间,天天练习用长竿托举重物。当在长竿上累叠两枚弹丸而掉不下来时,捕蝉就很少有失误了;累叠三枚弹丸而掉不下来的时候,捕蝉就好像在地上拾东西一样了。在捕蝉时,我平心静气,犹如木桩;举臂执竿,犹如枯枝;天地虽大,万物虽多,我心目中只有蝉翼。我志趣专一,心无二念,不因外界纷杂的事物而干扰我对蝉翼的注意。这样,有什么样的蝉捕捉不到呢?”
孔子回过头来,对他的弟子说:
“用心专一就能办好一切事情,这位驼背老人的行为不证明了这一点吗?”
第四篇:愚蠢与崇高(《堂吉诃德》)
愚蠢与崇高
——读《堂吉诃德》有感09编辑出版 张颖0950150013
摘要
梦想与现实的差距有多远?堂吉诃德做的这一切是不是真的那么可笑?笑过之后我们想到的是什么?堂吉诃德,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初读这本书的时候,就觉得情节很好看,主人公愚蠢得可爱;再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别样,为了梦想坚持不懈地奋斗,把所有的想法都化为行动,很难做到,但是堂吉诃德那样做了。爱情,对于堂吉诃德来说是一场荒诞的梦,在这场梦中,我们不知道达尔西尼亚这棵蒲苇是否依然韧如丝,但是堂吉诃德这块磐石,的确是至始至终都不曾转移。关于这一点那些自命不凡的人有多少能够做到呢?如果堂吉诃德的存在于他自身是一出悲剧,那么堂吉诃德临终前的清醒则是对于我们所有人的悲哀。
关键词
愚蠢;崇高;现实;梦想;追求
引文
这篇论文主要是对为什么塞万提斯的这部《堂吉诃德》能够经久不息地流传下来做出分析内容和任务作出分析,从中得到一定的启示。如果把《堂吉诃德》说为是为了抨击骑士小说之类的话来,那是把它放在当时的文艺复兴的文化氛围来说的,也许是刚好应了时事的发展。在塞万提斯他自己描述写《堂吉诃德》的时候,他本打算写成几个短篇故事,后来写着写着,他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理想都写进去了,思想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现实,直至描绘了西班牙社会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成为我们了解和研究西班牙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一部百科全书。
正文
一、写作背景
在作者塞万提斯生活的年代,以幻想的冒险和虚构的情节来愚弄读者的骑士小说在西欧各国已经是销声匿迹了,但是在西班牙却依然泛滥,作者对这种现象十分厌恶,他认为骑士小说对读者来说是精神鸦片,会使人落入不切实际的幻想,于是他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创作了《堂吉诃德》,这一部伟大的反骑士的骑士小说。
二、故事情节
《堂吉诃德》的故事由主人公的三次荒诞出行组成。
(一)堂吉诃德的第一次出行
堂吉诃德原名杰哈塔,住在西班牙中部拉曼查地区的一个村子里,在村民眼中他是一位真正的贵族绅士,可是在他自己眼里他是一位英勇无畏,铲恶锄奸的骑士英雄,这是因为他看了太多的骑士小说,而且全身心的投入进去了,废寝忘食,走火入魔。终于有一天他开始了他的骑士冒险之路,收拾好行装之后,他和他的瘦马罗希南多出发了,开始了他的冒险,立志要出去“冒大险、成大业、立奇功”。
“当至尊的太阳神阿波罗在天地之间披散上金色绚丽的长发时,各种鸟儿清脆地啼唱,欢快的迎接玫瑰梦幻般的曙光女神奥若来,就在这时,伟大的游侠—拉曼查的堂吉诃德骑士,骑着骏马向广阔的田野飞奔而去,踏上他的首次冒险之旅。”这是堂吉诃德对冒险之旅的美好憧憬,带着这份心情他单枪匹马的出行了。
这一次出游的时间很短,算是一次很受挫的出行,把旅店老板当作城堡主,堂吉诃德接受了受封礼,成了一位骑士,可是他出师不利,没过多久就被一队商人痛打,最后被邻居救回家乡。
(二)堂吉诃德的第二次出行
经过第一次的失败之后,堂吉诃德回到家乡,物色了桑丘当他的随从,并许诺他日后会送他一座海岛让他当总督。于是,主仆二人收拾好行装准备好食物之后,悄悄地上路了。
在这一次的冒险当中,堂吉诃德经历了很多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他把风车当巨人与之决战,与羊群大战,抢夺理发师的铜盆当作“黄金头盔”等这些荒诞的事情,同时,在堂吉诃德的冒险之中,他也有过一些奇遇,像是在好客的牧羊人家中吃光了羊肉,还经历了痴情男子的葬礼等。最后,在神甫的计划下堂吉诃德被装在牛车里回家了,途中还和以为牧羊人大打出手,受伤严重。
(三)堂吉诃德的第三次出行
虽然第二次仍然是受伤回家,但是堂吉诃德可不会忘记他的骑士梦想,养精蓄锐一番后,他和桑丘又踏上了冒险之旅。
在第三次出行中,同样是发生了很多让人无可奈何难以接受的事情,和狮子决斗,和公牛决斗,偶遇侠盗杰纳德等。在第三次出行中,堂吉诃德可是说是实现了一些心愿,虽然这一切仍然是假的。他与朋友扮演的镜子骑士决斗,取得了胜利,这是他第一次取得与骑士决斗的胜利,以前的骑士都是他自己以为的骑士。他也实现了对桑丘的承诺,桑丘当上了总督,虽然这一切只是伯爵夫妇的恶作剧,但是,从某种程度来说,他的确实现了梦想。最后,堂吉诃德被朋友扮演的月亮骑士打败,并遵守约定回到了家乡,最终在病床上郁郁而终。
三、内容分析
(一)堂吉诃德的荒诞之行
大多数人初看堂吉诃德的时候,都会觉得他是一个愚蠢可笑的人。因为酷爱骑士小说,他丧失了理智,骑士制度早已不复存在,他却对小说心驰神往,信以为真。他在幻想之中开始了骑士的冒险之行。他把乡村客店当作城堡,把旅店老板当作寨主,把旋转的风车当作巨人,把羊群当作军队,把理发师当作武士,把胜利取得的铜盘当作有名的曼布里诺头盔,把罪犯当作受迫害的绅士......闹了许多的笑话,吃了无数苦头,直到临终前才醒过来。
(二)堂吉诃德的理想与行动
初看《堂吉诃德》,很多人认为它只是一部滑稽可笑的庸俗之作,主人翁神经质的“勇敢精神”在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越发看不起他。但是细细品味,又觉得书中蕴涵了一种道理。人们的最基本的本质就是为了自己的目标不顾一切地去实现它。在实现的过程中,堂吉诃德,那位瘦骨嶙峋像根高梁杆儿似的游侠骑士,那位奇想联翩的绅士,时刻体现出他正直、善良的本性,这是人类最崇高的精神。
堂吉诃德在见到上古骑士的圣像后曾说过这样的一番话,“„„这些圣人和骑士在世的时候跟我是同行,也就是行侠仗义。我同他们的区别在于:他们是圣人,为神道而战;我是凡人,为人道而战。他们凭借自己的骁勇赢得了天国,因为天国是需要经过努力才能进入的;而我,直至今日,我还不知道自己付出的辛劳换回了什么„„。”是的,堂吉诃德的理想也许是不合实际,在很多人看来是愚蠢可笑的。但是,有理想是错误吗?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那么他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堂吉诃德有一点是难能可贵的,他不只是有理想而已,他还为自己的理想付出了行动,这一点有多少人能真正地做到呢?由理想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调构成的唐吉诃德气质不是每个人都能具有的,这是一种充满实践勇气和内在热情的英雄气质,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怀抱着崇高信念和伟大理想的唐吉诃德式的人物。堂吉诃德敢于追求自己心中的梦想。达尔
西尼亚是只个美丽的梦,但是他努力寻找梦境。她对爱情是忠贞不渝的,即便那只是邻村挤牛奶的姑娘。他有着无比正义的骑士精神,他一心认为这世界需要拯救需要伟大的堂吉诃德。他是那么可笑,内心却又那么认真。
(三)堂吉诃德与桑丘
1、堂吉诃德形象分析
怀着骑士理想,英勇无畏,荒诞不羁,善良正直,追求大同世界的虚幻的理想主义者。
2、桑丘·班萨形象分析
渴望做官发财,贪图享乐,有小聪明,忠心耿耿,追求物质享受的实用理想主义者。
3、堂吉诃德与桑丘的关系
一方面,堂吉诃德和桑丘是主仆的关系。桑丘是堂吉诃德请来当随从的,他承诺会给他一定的报酬。从这层关系看,堂吉诃德和桑丘地位是不平等的。另一方面,他们是朋友关系,堂吉诃德对桑丘是非常好的,是真心的对待他的,从小说中很多情节可以看出来。
堂吉诃德在受了重伤之后说:“无论多么痛苦,我也得忍受,一声都不能吭,因为一个真正的骑士不会因为伤痛显现出软弱,哪怕是肠子流出来了,也不会皱一下眉头。”桑丘在这时连忙说:“那没有规定随从也要遵守这一点吧,我觉得痛苦的能大叫几声,就能减少不少疼痛感。”堂吉诃德在这个时候笑了,他让桑丘疼的话就呻吟几声吧。这一段情节,除了堂吉诃德和桑丘的任务形象对比,还表现出他们之间的和谐关系。一个是聪明人中的傻瓜,一个是傻瓜中的聪明人,这两个傻瓜却将这份关系傻得很幸福。
像这样的情节在小说中还有很多,越到后来,他们的关系就更加密切,桑丘似乎理解了堂吉诃德,只是到最后他们俩的想法来了个大转弯,倒是形成了这部书最大的讽刺之处。
(四)堂吉诃德与达尔西尼亚
每个骑士在远方都会有一个爱人,那是他们的精神支柱,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骑士都会苦苦地思念那一个远方的爱人,这是每部骑士小说里必有的情节。堂吉诃德要开始自己的骑士冒险之旅,他也需要一个精神支柱,于是邻村的挤奶姑娘化作达尔西尼亚成为了他心中的爱人,时时全挂着。
这位堂吉诃德眼中的最美丽的女人她知道堂吉诃德吗?也许不知道,她真是存在,但同时她又只是个美丽的泡影。堂吉诃德不允许任何人诋毁他的女神,任何人在他眼中都不及达
尔西尼亚。他经常都会彻夜不眠,因为他要像书中那些高贵的骑士一样,思念远方的爱人。
在神甫的落难公主计划中,桑丘这样建议:“要我说,老爷,您就别惦记达尔西尼亚小姐了,密克米克娜公主曾经发过誓:谁帮她夺回国家,她就嫁给谁,一起享受王权。再者说,密克米克娜公主的容貌比达尔西尼亚小姐要美上百倍呢。”堂吉诃德听了这话就勃然大怒:“你好大的胆子,竟然敢藐视我的爱人达尔西尼亚,我要好好教训你一顿。”在这个小插曲中是不是可以看出堂吉诃德那颗天石可烂的赤子之心呢。
也许,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达尔西尼亚这棵蒲苇是否依然韧如丝,但是堂吉诃德这块磐石,的确是至始至终都不曾转移的。
(五)堂吉诃德对爱情的态度
堂吉诃德对达尔西尼亚那是一个真心,斗转星移都不会改变的。当然,一个人对爱情的态度不仅可以从他对自己爱情的态度看出来,也可以从他对别人的爱情态度里看出来。
有一位青年男子克里索斯托因为爱恋牧羊女抹塞拉被拒绝而选择了结束生命来证实他对抹塞拉真诚的爱。对于他的死亡,人们都怀有同情的态度,也就对抹塞拉的绝情怀有不理解和气愤的态度。当抹塞拉在克里斯所托的葬礼上出现的时候,人们对她充满了抵制情绪。但是堂吉诃德没有这样,他似乎就理解了抹塞拉对克里斯所托的拒绝,她是追求自由的女子,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她的确是拒绝了爱情,可是怎么能因此让她为克里斯所托的死负责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爱我的人因为我而做了傻事,我心里也不好过,可是这怎能全
怪我呢,我总是要追求我要的东西。也许是她对自由的追求和堂吉诃德对理想的追求产生了共鸣,所以堂吉诃德理解他了,他最终决定和桑丘去寻找她、帮助她。
我的爱就是我的爱,它怎能因为别的因素而改变,爱不是同情和怜悯,爱情是需要自由地追求的。
四、作品的意义
(一)讽刺了虚张声势的骑士小说
骑士文学是远离现实的,其内容是幻想的冒险和虚构的情节,英雄、魔鬼、美女都只是作家的想象,却有无数的读者沉迷其中。《堂吉诃德》是对骑士小说的夸张性模仿,塞万提斯处处把堂吉诃德与传奇里的“英雄”对比取笑,最终达到了他“要把骑士小说的那一套扫除干净”的写作目的。
(二)反映十六世纪西班牙的社会风俗与生活
能让人读懂历史的不只是历史书,小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渠道。在《堂吉诃德》中先后出现了近700个任务,描写了从贵族城堡到外省小客店,从农村到城镇,从平原到深山广阔的生活场景,谴责了贵族阶级的荒淫无耻,揭示了劳动人民的痛苦,同时还涉及了当时的政治、经济、道德、文化和风俗等方面的问题。
(三)提出了堂吉诃德精神
堂吉诃德的精神是一种看似愚蠢可笑,实质崇高可敬的精神。他忠于信仰、勇敢坚韧、善良诚实,敢于坚持不懈地奋斗。这与当时以及现在人们心灵的浮躁,人们思想大于行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值得我们学习。
五、对人生的思考
为什么《堂吉诃德》会这么受人喜欢,而且经久不息地流传下来呢?因为作品包含的意义从那个时代到今天斗对人们的意识和精神有很大的冲击。这部小说所产生的社会效果已经完全地超越了作者的创作目的。
我们到底该做一个怎么样的人?为现实生活拼命奔波,不相信单纯与美好?还是像堂吉诃德一样,有一个理想,然后努力地去追逐,去实现呢?读了《堂吉诃德》,我想起自己曾很喜欢的一句话:“如果你简单,世界就简单。”堂吉诃德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纯真的人,于是他有一个简单的世界。鲁迅先生有一句话“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既然绝望是虚妄的,希望也是虚妄的,那我们为什么不去选择希望呢?有思想的是可贵的,而将思想换做行动的人更是难得。在某一方面,堂吉诃德的确是做了很多荒唐可笑的事,但另一方面,堂吉诃德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如果堂吉诃德的存在于他自身是一出悲剧,那么堂吉诃德临终前的清醒则是对于我们所有人的悲哀。浮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有时候会打乱我们的思维和行动,也许我们也应该像堂吉诃德苦苦思念达尔西尼亚一样,来好好的思考我们的人生理想,然后付出行动。
参考文献:《外国文学通用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外国文学五十五讲》贵州人民出版社
《小说的艺术》 米兰·昆德拉上海译文出版社
薛兆平的新浪博客
第五篇:越美越愚蠢美文
美国的行为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试验,让两组男女穿着泳衣回答智力问题,男人的成绩大致正常,女人却大失水准,也就是普遍低于她们穿常服时的测验水准。
心理学家的结论是越美越愚蠢。
这项试验有多重目的,譬如衣着暴露程度与智商发挥之间的关系。试验报告说,被测试的女人的注意力大多放在泳装的效果上,考虑自己是不是美,以致语无伦次。
美与愚蠢的关系,中外有许多人在研究,虽然说法不一,但很少得出越美越聪明的结论。
而我关心的是另一个问题,即情境与自信力的关系。我以为泳装女郎变愚的原因在于自尊感,也可称为焦虑。虽然从男人的眼光看,女人出示泳装一律是令人愉快的。使他们愉快的原因并不复杂,就是穿的少。如林语堂称:文章如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而女人穿泳装??如果不是在泳池??多数有焦虑感,譬如腿是不是太粗,胸是不是太瘪等等。有一位女舞蹈家称,永远不穿泳装,因为太瘪。当一个人自己设定的缺陷,譬如腿粗,在长期隐蔽之下突然暴露出来之后。所谓智力只好下降。可见并非越美越愚蠢,而是越焦虑越愚蠢。人的智力在很大程度上是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联想、判断均赖于此。一个女人穿着泳装在大庭广众之下集中注意力,能吗?可见泳坛女将在比赛中取得佳绩并不容易。人类从裸身到着衣,大约只有一万年的时间,在500年左右的进化中,对身体的羞耻已经根深蒂固。人们如果什么也不穿,在异性面前回答问题,譬如蝙蝠是鸟类还是动物。结论全是不知道。当然没有这种测试,如此测试也不必要。可是人只穿上点点衣服,如泳装,脑子就开始发木,则证明“忘我”实在是很难的事情。
“忘我”从心理学说,是儿童游戏那种状态,物我两忘,浑然一体。人在这种时刻最聪明。儿童的忘我能让人钦佩到什么程度呢?他们屙屎的时候,会投入对一只昆虫的观察,以至了自己在做什么。老子将这种状态称为“赤子之心”。有了此心,没有什么事情办不好。与忘我相对的是“挂碍”。人的一生总被各种事情挂碍着。腿粗只是其中一种。杰克逊为肤色挂碍,漂白或植皮。有人被性别挂碍。用手术造出另一套生殖系统。这是一种并不重要的,但使当事人忘不掉的焦虑。
医治“挂碍”的药方,即古贤说的“平常心”。平常心如今被滥用了。倘若一个被撤职了,也以“平常心”为自己解嘲。他以为无法吃喝嫖赌,像老百姓一样过平实的日子就是平常心了。平常心远非一两句话能够说清,但至少在于自己的背景、缺陷、荣耀等等附加物,与人无异,双手空空。这是摆脱焦虑的法门与境界。这样的人气象平和,不让人讨厌。还有一个好处是穿泳装考试的时候能够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