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聪明与愚蠢的差别格言
●精明的人是精细考虑他自己利益的人;智慧的人是精细考虑他人利益的人(雪莱)
●一个精明要想不受欺骗,有时只需不精明就够了----(拉罗什富科)
●要精明地处世,但不要那种世俗的精明(弗·夸尔斯)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蚊子飞过识公母
●对明智一言已足(英国)
●明人不用细说
●智者不强求(英国)
●不会发怒是蠢人,不愿发怒是聪明人(英国)
●能随机应变的人是聪明人(英国)
●明智者有足够的机智处理自己的事情(英国)
●要明智些,扬之过高易落,屈尊方能求荣(马辛杰)
●何谓明智?明智不过是深知可以懂得的事何其少,不过是能洞 察别人的缺点,明析自己的不足(蒲柏)
●一个饱经风霜而又明智的人,定能雄飞于明天的早晨----(柯尔律治)
●要勇于变得明智些(贺拉斯)
●热血沸腾时,谁还能保持明智呢?(爱·扬格)
●明智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而不明智的人则坚持要世界适应自己。所以人类进步靠的是不明智的人(肖伯纳)
●如果说贫穷是罪恶之母,那么愚蠢便是罪恶之父----(拉布吕耶尔)
●结果中蕴含的愚蠢往往比动机中蕴含的恶意更残酷----(哈利法克斯)
●一旦被愚蠢的朋友引为知已,你立刻会危险临头---(哈利法克斯)
●愚蠢是人们自招的不幸(米南德)
●愚蠢给人的痛苦远胜于命运(爱·扬格)
●愚蠢被误认为是命运之神犯下的罪过(荷马)
●头脑缺智慧,好比灯笼没点灯(俄罗斯)
●接受愚昧就是出售自由(意大利)
●未开化的头脑,并不像未经耕作的原野那样充满野花,它里面长的是恶劣的莠草(英国)
●知识不存在的地方,愚昧就自命为科学(爱尔兰)
●愚昧将使你得不到任何成果,并在希望和忧郁之中自暴自弃---(意大利)
●一个人的愚蠢是另一个人的福气(培根)
●愚蠢总希望自己有追随者与伙伴,而不希望孤行(塞万提斯)
●愚蠢的生长是不需要浇水的(欧洲)
●愚蠢具有拙劣、卑鄙、下贱、奴性的特征,它揭示了人类许多最令人痛苦的病症(塞内加)
●愚蠢报复自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遗世独处(桑塔亚那)
●我们从目击的人类愚蠢中所能得到的最好教训就是:不要激怒自己去反对它(赫兹里特)
●待到愚蠢全部绝迹,人们就会感到,世界上有它们比没有它们好(哈利法克斯)
●被我们贬为愚蠢的行为,虽然不是普遍社会中一种富有活力的品质,但却是自然界所喜爱的一种用来保持行为稳定和观点坚定 的源泉(沃尔特·白哲特)
●如果傻瓜坚持他的愚蠢,他就会变得聪明(布莱克)
●我们不怜悯他人的愚蠢,这或许很公正,但若能设想这是他们自己的过错,将更令人愉快(沃维纳格)
●一个人身上如果没有一克愚蠢,那他一定含有数磅更坏的东西-----(兰姆)
●一个生活中不干蠢事的人,并非像他自己认为的那样聪明----(拉罗什富科)
●不知不觉我们成了骗子,无意之间我们成了演员(阿米艾尔)
●糊涂曲儿糊涂唱
●不糊涂不作阿家翁
●糊涂事多是聪明人做的
●难得糊涂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应该承认,在我们能在这个世界上幸福的生活之前,必须灵魂的某些部分完全麻痹(尚福尔)
●如果一个人在别人眼里不显得过于聪明,他就已经相当狡猾了(拉吕耶尔)
●一个大人物决不应该窥探事物的细节,至少不该窥探令人不快的事物。尽管了解一切是重要的,但也不必了解事物的全部细枝未节----(格拉西安)
●走向疯狂的第一步就是自以为聪明(费尔南多·德·罗哈斯)
●许多人原本会成为聪明人如果他们不自以为聪明(格拉西安)
●认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是真的;认为自己非常聪明的人,是蠢的(阿根廷)
●想要独占聪明,那是愚不可及的事(美国)
●在同伴面前,切不可显得你比别人聪明博学(切斯特菲尔德)
●一心想摆出一副聪明相的人往往却成不了聪明人----(拉罗什富科)
●与其做愚蠢的智人,不如做聪明的愚人(莎士比亚)
●时时刻刻聪明过人,这滋味并不好受,就像是置身于一种永恒的葬礼之中
●有些人那么聪明,以至于你会怀疑还有什么事能使他们感兴趣----(莫里斯·马丹·杜加尔)
●聪明过度就是愚蠢(奥·纳什)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伎碎自己心,笑破他人口
●仅仅拥有机智是不够的,你还必须拥有足够的机智来使自己避免拥有太多的机智(安德烈·莫洛亚)
●大自然让聪明人和傻瓜一样拥有幻想和错觉,以便不使聪明人因独具的智慧而过于不幸(尚福尔)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宋·苏轼)
●使心用心,反害其身
●聪明反被聪明误
●聪明人依赖傻瓜甚于傻瓜依赖聪明人(丘顿·柯林斯)
●聪明人轻视傻瓜的见解,却依旧为得到他们的尊敬而自豪,这是自我谄媚造成的一种矛盾(哈利法克斯)
●聪明适用于一切,却不能满足一切(阿米尔)
●聪明的人不是无论何时都聪明(美国)
●就是最聪明的人,他也不是全知(非洲)
●世上无一贯明智的人(英国)
●聪明人不是事事都聪明(法国)
●一个人可能说话如智者,而行为像愚人(英国)
●拥有大量想法的人不一定聪明,正如拥有大量士兵的将军不一定英明(托·富勒)
●人们不必为过去的错误而羞惭,换言之,即不必为今天比昨天聪明而羞惭(斯威夫特)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下下人有上上智
●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
●贼是小人,智过君子
●傻瓜的天堂是智者的地狱(托·富勒)
●从聪明人的面前走,打糊涂虫的背后过(哈萨克斯坦)
●聪明人想了才说,愚笨人想着就说(英国)
●逃避愚昧,就是智慧的开端(意大利)
●愚人不能从智者那里学到什么,而智者却能从愚人那里学到很多(英国)
●傻瓜的迟钝是才子的磨刀石(莎士比亚)
●聪明人从旁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愚笨人则从自身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英国)
●愚人在平地上会迷途,智者在沙漠里也能辩明方向(非洲)
●聪明人自认一无所知,愚笨人自负无所不晓(英国)
●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
●聪明人嘴在心里,愚蠢人心在嘴上
●智者目语,愚者耳食
第二篇:聪明的校长愚蠢的老师
聪明的校长愚蠢的老师
一
校长开新学期教师大会,说:“各功能室的老师很辛苦,要做很多事。学校给每个做功能室的老师一个月50元钱补助,30元从老师们的绩效工资里拿,20元从学校经费里拿。”做功能室的老师听后也算是安慰,一个月50元钱的补助还可以的。
于是老师们认真做着自己功能室的工作。管多媒体的老师负责多媒体,打扫卫生,检查多媒体,下了课就忙着。管科学实验仪器的老师负责老师们上科学课的仪器借用,自己亲自做科学实验,写报告,忙得不亦乐乎。管体育器材的老师登记造册好体育器材,负责借用,整理,也是下了课就忙。管资源接收室的老师负责学生看资源电视,做好相关记录。管图书室的老师,整理学校图书,常常中午加班来做,给学生借阅图书,忙得晕头转向。做功能室的老师们为了一个月50元钱的补助加班加点地做着。
学期结束了,各功能室老师要领一个学期来的功能室的补助钱了。校长又说:“现在还没有算好绩效工资的钱,等下个学期开学来发。”
下个学期开学了,各功能室的老师们又是忙碌地做着。那一个月的50元钱的补助时时没有发下来。老师们也不好当校长的面提起一个月50元钱的补助,怕校长说,你就是看着钱工作的啊,要为了学校来工作啊,要有学校集体荣誉啊。校长会一套一套的说,老师就自讨没趣了。但老师们背地里会说的,因为自己毕竟辛苦付出了劳动,再说也是校长在会上说的。
也不知道是这话传到了校长的耳朵里,还是再拖就不好了。学校的老师们绩效工资算出来了,做功能室的老师补助也要发了。造表发功能室补助时,每个老师一个月30元,一个学期算6个月,一个做功能室的老师可以得到180元。做功能室的老师领到了180元钱,说,这不就是绩效工资里的钱吗?怎么学校没有发补助钱呢?校长开会不是说了学校另外每个月补助20元吗?这些只是在私下里说的。没有哪个老师会对校长说起这个,因为大家都怕校长讲一大堆的道理,或者给你一双小鞋穿。
做功能室的老师为了自己绩效工资里的一个学期180元钱还是做吧。
二
学期结束,校长召开学期教师结束大会,说:“学校安排老师们暑假值班,一个老师一天二十元钱的补助,不来的扣三十元。”态度很严肃的。老师们都认真听好,纷纷看着自己轮到哪几天值班。
到了暑假,胆子小的老师来值班了,从早上八点半到下午四点半,守着空荡荡的学校。胆子大的或者和校长关系好的就没有来。
新学期开学了,暑假值班的补助费用没有动静的。也许是暑假值班的老师在背地里说的话传到校长耳朵里,校长在一次开学校教师大会上又说:“暑假来值班的老师到副校长那里登记一下,没有来值班的就没有得,也不扣钱。”老师们没有什么说的。能说什么呢?说校长开会说了没有来值班的老师要扣钱。那不是得罪老师吗?那不是讨校长嫌吗?来值班了的老师到副校长那里登记着。登记归登记,钱过了好久都没有发下来。老师们傻傻的也不说了,该干嘛还是干嘛吧。
三
校长打报告给区里,说学校教室少了,各功能室没有教室,都是挤占角落小房间的。不久,上面还真批了,同意在老教学楼西边建一个二层楼的教学楼,以补充学校教室的不足。批下开建也很快,前前后后一个学期就建好了。老师们都以为过完年后,可以搬到新教学楼里去了,是功能室呢?还是老师们的办公室呢?过完年后,做好的教学楼没有一点要搬进去的动静。原来,校长还要简单装修,贴上墙砖。新教学楼内外墙砖又贴了几个月,总算做好了。老师们想,现在总该搬进去吧,可以享受一下新教学楼了。校长却一点反应也没有,躲在自己装有空调的小办公室里,舒舒服服。老师们却心里嘀咕,新教学楼都做好了,怎么不搬进去了。校长还是没有反应,任做好的新教学楼安静地立在那儿。
时间过去了一年了,老师们也见怪不怪了,也不再傻傻嘀咕了。一年之后,校长请人来把新教学楼的东边两个房间又重新装修了一下,老师们暗地里打听才知道是校长的办公室要搬进新教学楼,老师们的办公室搬进校长们的办公室。要把原来正校长和副校长办公室之间的那堵墙打通,就成了一个大办公室了,正好可以作为老师们的大办公室。老师们还是高兴的,可以搬进原来校长们的办公室,那可是贴了地砖的,很干净整洁的,比起现在的办公室好多了。一个月后,校长们搬进了新教学楼装修一新的办公室,把电话和网线也移动过去了。老师们搬进了原来校长们的办公室,干净宽敞明亮,很舒服,心里也很高兴的。
校长听到有政策,村办小学可以申请办幼儿园,以补充乡镇公办幼儿园的不足,也可以方便附近老百姓的幼儿孩子就近入园。校长就连忙向区里申请。过完年后,得到了批准,学校可以办幼儿园。新学期开学了,学校幼儿园也要开办了。校长从小学抽调两位老师到幼儿园去负责幼儿园招生工作。这边又叫中层干部,这个中层干部是不带主课专门做学校事情的,到网上发布招聘幼儿园老师的事项,招聘幼儿园老师,一个月一千元钱,办理养老保险等。中层干部把这些信息发布到网上,还真有电话打过来咨询的,当对方得知学校比较偏僻交通不方便,钱也不是很多的都不愿意来了。校长又叫中层干部到附近幼儿园旁边招聘,把那儿的幼儿园老师想办法拉过来。可中层干部怎么也没有拉到一个来。那边幼儿园招生都招得差不多了,这边幼儿园老师还没有落实。这时有一老点的老师说,她以前教的一个学生读了幼师专业,现在在外面打工,是本地人,可以叫她过来。校长同意了,那老师就把她以前的那学生叫来了。总算招到了一个老师了。
学校幼儿园开了两个班,一个大班,一个小班,教室就在新教学楼的下面一层。老师们这才明白原来做新教学楼是为了办幼儿园的,校长真有远见的。招到了一个幼儿园老师,从小学抽调两位老师去了,一个班要两个老师,这样还差一位老师。怎么办?校长还是叫中层干部招聘老师,中层干部还是招聘不到老师。这时不知是哪个中层干部提议,请校长的妻子来教幼儿园。校长的妻子以前在小学当过一段时间的民办老师,属于代课老师的那类,没有教师资格证,也没有幼儿教师资格证。副校长等一些老师也附和,请校长的妻子来教幼儿园,我们都放心。校长在老师们的办公室给大家说出了中层干部的想法,请他妻子来教幼儿园,他还没有忘记说上一番他妻子的一些优点来。校长都这么说了,老师们有什么说的,都默认同意了。第二天,校长就把他妻子带到学校,来当幼儿园老师了。
颇费一番周折,学校的幼儿园工作总算做好了。幼儿园以低价招生,很乐观的,学生人数爆满。幼儿园老师也落实到位了。校长也舒了一口气,对老师们说:“幼儿园的工作总算做下来了,一个幼儿园弄得我头都大了。以后各位老师要多多支持学校幼儿园的工作,多多关心幼儿园。”老师们是很支持学校幼儿园的工作,从小学抽调两位老师的课全部都摊到我们老师们的身上,一个老师一星期又多出几节课来,可那校长还是不上一节课,副校长和中层干部依旧只上几节副课。
一个月后,幼儿园老师发工资了。老师们发现请来的幼儿园老师每个人的工资是两千元钱,这些钱都是从学校经费里拿的。老师们暗地里说,当时请幼儿园老师不是说一个月一千元,怎么现在成了两千元呢?但谁都不敢明着说,只是暗暗佩服校长的远见。
一个学期下来,负责学校出纳的中层干部对大家说:“幼儿园的收入还不够发请来老师的工资。”老师们有不语的,有老师开着玩笑说:“学校幼儿园是重点保护的对象,是祖国的花朵啊。”幼儿园还是热热闹闹开办着,校长又从外面为幼儿园搞来了一些游戏器材,滑滑梯啊什么的,把原来学校自行车棚的改成了幼儿园孩子们的活动场所,铺上了软软的垫子,装上了铁架子和门,并且美化有一番。幼儿园更童趣盎然了。一次开教师大会,校长说:“幼儿园的经费会从上面拨款下来。已经报告给区里了,下个学期,区里会分下一个招聘来的公办幼儿园老师。”一个从小学抽调过去的老师巴不得那新老师快点来,因为她在幼儿园教学已经快累疯了。
新学年开始了,学校果然分下一个新老师,教幼儿园。那从小学抽调过去的老师有一个回到小学了。幼儿园还是热闹开办着。也不知道幼儿园的经费上面拨下来了没有,老师们怎么也不敢问这个,傻傻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四
学校买来了指纹打卡机,老师上班下班打卡记考勤。打着打着,有一些老师忘记打了,就和负责考勤的校长说下,那校长也通融理解。到学期末,算考勤分时,校长却没有参照打卡机来算,而是凭自己的印象来打个分。
老师们知道了学校的打卡机只是个摆设,下个学期,老师们记得就打一下指纹,不记得就算了。中午在学校吃饭时,就懒得去打卡了。有点什么事早点出去,不打卡也没有什么关系。还是有一些老实的老师依旧按时打卡。又到了学期末打考勤分时,校长还是没有按打卡机算分,又是凭印象打分。这下一些女老师意见来了,说自己考勤很好怎么是倒数的分数,而有的老师早退迟到的考勤分还比她高。那学校要打卡机有什么用?还和校长吵了起来。校长不和那老师一般见识,说已经打好了考勤分就是打好了。校长在开教师大会上说:“从明天开始,一律按打卡机来计考勤。以前的一切就当以前的,考勤好坏都是过去的。”有一老师插嘴道:“中午在学校吃饭还要打卡吗?”校长立马反问:“难道你们中午都不打卡的吗?我是每天中午都打卡了的,一天打四次卡。”老师们相互看着,露出一个怪怪的表情。
以后,老师中午去食堂吃饭前去门卫排队打卡,下午上课前排队打卡。有老师笑着说:“提意见提得好啊,现在弄得中午在学校里还要打卡。”“还是没有校长聪明啊。”一老师接过话说。
五
学校有一男老师,从小就没有母亲,在我们学校已经工作十多年了,没有成家。以前的校长很关心他的。他的能力也很强的,做着教导主任的工作,教语文。现在的校长来了,做事就专门有他的分,他把学校工作做好了,校长就冷落他,更谈不上对他的关心了。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年他的父亲突然去世了,我们老师们听后都非常难过,他一下就成了无父无母的人了。他请假在家料理父亲后事了。校长却在办公室笑着说起这老师的事,没有一点同情心,还幸灾乐祸笑着。有巴结校长的老师和校长交谈着。有老师听不下去,跑到外面去了。
到这老师家父亲出殡那天,我们老师们都去他家里安慰,并吃了餐饭回来。可那校长却没有去,说自己有重要的事,抽不开身。我们老师没有说什么,只有安慰那老师,多保重身体。我们能对那校长说什么呢?聪明的校长更关注的自己前程大事,对这样不好的事情是免得沾上晦气的。我们愚蠢的老师们只知道安慰、同情老师。
第三篇:愚蠢与崇高(《堂吉诃德》)
愚蠢与崇高
——读《堂吉诃德》有感09编辑出版 张颖0950150013
摘要
梦想与现实的差距有多远?堂吉诃德做的这一切是不是真的那么可笑?笑过之后我们想到的是什么?堂吉诃德,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初读这本书的时候,就觉得情节很好看,主人公愚蠢得可爱;再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别样,为了梦想坚持不懈地奋斗,把所有的想法都化为行动,很难做到,但是堂吉诃德那样做了。爱情,对于堂吉诃德来说是一场荒诞的梦,在这场梦中,我们不知道达尔西尼亚这棵蒲苇是否依然韧如丝,但是堂吉诃德这块磐石,的确是至始至终都不曾转移。关于这一点那些自命不凡的人有多少能够做到呢?如果堂吉诃德的存在于他自身是一出悲剧,那么堂吉诃德临终前的清醒则是对于我们所有人的悲哀。
关键词
愚蠢;崇高;现实;梦想;追求
引文
这篇论文主要是对为什么塞万提斯的这部《堂吉诃德》能够经久不息地流传下来做出分析内容和任务作出分析,从中得到一定的启示。如果把《堂吉诃德》说为是为了抨击骑士小说之类的话来,那是把它放在当时的文艺复兴的文化氛围来说的,也许是刚好应了时事的发展。在塞万提斯他自己描述写《堂吉诃德》的时候,他本打算写成几个短篇故事,后来写着写着,他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理想都写进去了,思想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现实,直至描绘了西班牙社会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成为我们了解和研究西班牙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一部百科全书。
正文
一、写作背景
在作者塞万提斯生活的年代,以幻想的冒险和虚构的情节来愚弄读者的骑士小说在西欧各国已经是销声匿迹了,但是在西班牙却依然泛滥,作者对这种现象十分厌恶,他认为骑士小说对读者来说是精神鸦片,会使人落入不切实际的幻想,于是他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创作了《堂吉诃德》,这一部伟大的反骑士的骑士小说。
二、故事情节
《堂吉诃德》的故事由主人公的三次荒诞出行组成。
(一)堂吉诃德的第一次出行
堂吉诃德原名杰哈塔,住在西班牙中部拉曼查地区的一个村子里,在村民眼中他是一位真正的贵族绅士,可是在他自己眼里他是一位英勇无畏,铲恶锄奸的骑士英雄,这是因为他看了太多的骑士小说,而且全身心的投入进去了,废寝忘食,走火入魔。终于有一天他开始了他的骑士冒险之路,收拾好行装之后,他和他的瘦马罗希南多出发了,开始了他的冒险,立志要出去“冒大险、成大业、立奇功”。
“当至尊的太阳神阿波罗在天地之间披散上金色绚丽的长发时,各种鸟儿清脆地啼唱,欢快的迎接玫瑰梦幻般的曙光女神奥若来,就在这时,伟大的游侠—拉曼查的堂吉诃德骑士,骑着骏马向广阔的田野飞奔而去,踏上他的首次冒险之旅。”这是堂吉诃德对冒险之旅的美好憧憬,带着这份心情他单枪匹马的出行了。
这一次出游的时间很短,算是一次很受挫的出行,把旅店老板当作城堡主,堂吉诃德接受了受封礼,成了一位骑士,可是他出师不利,没过多久就被一队商人痛打,最后被邻居救回家乡。
(二)堂吉诃德的第二次出行
经过第一次的失败之后,堂吉诃德回到家乡,物色了桑丘当他的随从,并许诺他日后会送他一座海岛让他当总督。于是,主仆二人收拾好行装准备好食物之后,悄悄地上路了。
在这一次的冒险当中,堂吉诃德经历了很多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他把风车当巨人与之决战,与羊群大战,抢夺理发师的铜盆当作“黄金头盔”等这些荒诞的事情,同时,在堂吉诃德的冒险之中,他也有过一些奇遇,像是在好客的牧羊人家中吃光了羊肉,还经历了痴情男子的葬礼等。最后,在神甫的计划下堂吉诃德被装在牛车里回家了,途中还和以为牧羊人大打出手,受伤严重。
(三)堂吉诃德的第三次出行
虽然第二次仍然是受伤回家,但是堂吉诃德可不会忘记他的骑士梦想,养精蓄锐一番后,他和桑丘又踏上了冒险之旅。
在第三次出行中,同样是发生了很多让人无可奈何难以接受的事情,和狮子决斗,和公牛决斗,偶遇侠盗杰纳德等。在第三次出行中,堂吉诃德可是说是实现了一些心愿,虽然这一切仍然是假的。他与朋友扮演的镜子骑士决斗,取得了胜利,这是他第一次取得与骑士决斗的胜利,以前的骑士都是他自己以为的骑士。他也实现了对桑丘的承诺,桑丘当上了总督,虽然这一切只是伯爵夫妇的恶作剧,但是,从某种程度来说,他的确实现了梦想。最后,堂吉诃德被朋友扮演的月亮骑士打败,并遵守约定回到了家乡,最终在病床上郁郁而终。
三、内容分析
(一)堂吉诃德的荒诞之行
大多数人初看堂吉诃德的时候,都会觉得他是一个愚蠢可笑的人。因为酷爱骑士小说,他丧失了理智,骑士制度早已不复存在,他却对小说心驰神往,信以为真。他在幻想之中开始了骑士的冒险之行。他把乡村客店当作城堡,把旅店老板当作寨主,把旋转的风车当作巨人,把羊群当作军队,把理发师当作武士,把胜利取得的铜盘当作有名的曼布里诺头盔,把罪犯当作受迫害的绅士......闹了许多的笑话,吃了无数苦头,直到临终前才醒过来。
(二)堂吉诃德的理想与行动
初看《堂吉诃德》,很多人认为它只是一部滑稽可笑的庸俗之作,主人翁神经质的“勇敢精神”在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越发看不起他。但是细细品味,又觉得书中蕴涵了一种道理。人们的最基本的本质就是为了自己的目标不顾一切地去实现它。在实现的过程中,堂吉诃德,那位瘦骨嶙峋像根高梁杆儿似的游侠骑士,那位奇想联翩的绅士,时刻体现出他正直、善良的本性,这是人类最崇高的精神。
堂吉诃德在见到上古骑士的圣像后曾说过这样的一番话,“„„这些圣人和骑士在世的时候跟我是同行,也就是行侠仗义。我同他们的区别在于:他们是圣人,为神道而战;我是凡人,为人道而战。他们凭借自己的骁勇赢得了天国,因为天国是需要经过努力才能进入的;而我,直至今日,我还不知道自己付出的辛劳换回了什么„„。”是的,堂吉诃德的理想也许是不合实际,在很多人看来是愚蠢可笑的。但是,有理想是错误吗?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那么他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堂吉诃德有一点是难能可贵的,他不只是有理想而已,他还为自己的理想付出了行动,这一点有多少人能真正地做到呢?由理想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调构成的唐吉诃德气质不是每个人都能具有的,这是一种充满实践勇气和内在热情的英雄气质,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怀抱着崇高信念和伟大理想的唐吉诃德式的人物。堂吉诃德敢于追求自己心中的梦想。达尔
西尼亚是只个美丽的梦,但是他努力寻找梦境。她对爱情是忠贞不渝的,即便那只是邻村挤牛奶的姑娘。他有着无比正义的骑士精神,他一心认为这世界需要拯救需要伟大的堂吉诃德。他是那么可笑,内心却又那么认真。
(三)堂吉诃德与桑丘
1、堂吉诃德形象分析
怀着骑士理想,英勇无畏,荒诞不羁,善良正直,追求大同世界的虚幻的理想主义者。
2、桑丘·班萨形象分析
渴望做官发财,贪图享乐,有小聪明,忠心耿耿,追求物质享受的实用理想主义者。
3、堂吉诃德与桑丘的关系
一方面,堂吉诃德和桑丘是主仆的关系。桑丘是堂吉诃德请来当随从的,他承诺会给他一定的报酬。从这层关系看,堂吉诃德和桑丘地位是不平等的。另一方面,他们是朋友关系,堂吉诃德对桑丘是非常好的,是真心的对待他的,从小说中很多情节可以看出来。
堂吉诃德在受了重伤之后说:“无论多么痛苦,我也得忍受,一声都不能吭,因为一个真正的骑士不会因为伤痛显现出软弱,哪怕是肠子流出来了,也不会皱一下眉头。”桑丘在这时连忙说:“那没有规定随从也要遵守这一点吧,我觉得痛苦的能大叫几声,就能减少不少疼痛感。”堂吉诃德在这个时候笑了,他让桑丘疼的话就呻吟几声吧。这一段情节,除了堂吉诃德和桑丘的任务形象对比,还表现出他们之间的和谐关系。一个是聪明人中的傻瓜,一个是傻瓜中的聪明人,这两个傻瓜却将这份关系傻得很幸福。
像这样的情节在小说中还有很多,越到后来,他们的关系就更加密切,桑丘似乎理解了堂吉诃德,只是到最后他们俩的想法来了个大转弯,倒是形成了这部书最大的讽刺之处。
(四)堂吉诃德与达尔西尼亚
每个骑士在远方都会有一个爱人,那是他们的精神支柱,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骑士都会苦苦地思念那一个远方的爱人,这是每部骑士小说里必有的情节。堂吉诃德要开始自己的骑士冒险之旅,他也需要一个精神支柱,于是邻村的挤奶姑娘化作达尔西尼亚成为了他心中的爱人,时时全挂着。
这位堂吉诃德眼中的最美丽的女人她知道堂吉诃德吗?也许不知道,她真是存在,但同时她又只是个美丽的泡影。堂吉诃德不允许任何人诋毁他的女神,任何人在他眼中都不及达
尔西尼亚。他经常都会彻夜不眠,因为他要像书中那些高贵的骑士一样,思念远方的爱人。
在神甫的落难公主计划中,桑丘这样建议:“要我说,老爷,您就别惦记达尔西尼亚小姐了,密克米克娜公主曾经发过誓:谁帮她夺回国家,她就嫁给谁,一起享受王权。再者说,密克米克娜公主的容貌比达尔西尼亚小姐要美上百倍呢。”堂吉诃德听了这话就勃然大怒:“你好大的胆子,竟然敢藐视我的爱人达尔西尼亚,我要好好教训你一顿。”在这个小插曲中是不是可以看出堂吉诃德那颗天石可烂的赤子之心呢。
也许,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达尔西尼亚这棵蒲苇是否依然韧如丝,但是堂吉诃德这块磐石,的确是至始至终都不曾转移的。
(五)堂吉诃德对爱情的态度
堂吉诃德对达尔西尼亚那是一个真心,斗转星移都不会改变的。当然,一个人对爱情的态度不仅可以从他对自己爱情的态度看出来,也可以从他对别人的爱情态度里看出来。
有一位青年男子克里索斯托因为爱恋牧羊女抹塞拉被拒绝而选择了结束生命来证实他对抹塞拉真诚的爱。对于他的死亡,人们都怀有同情的态度,也就对抹塞拉的绝情怀有不理解和气愤的态度。当抹塞拉在克里斯所托的葬礼上出现的时候,人们对她充满了抵制情绪。但是堂吉诃德没有这样,他似乎就理解了抹塞拉对克里斯所托的拒绝,她是追求自由的女子,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她的确是拒绝了爱情,可是怎么能因此让她为克里斯所托的死负责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爱我的人因为我而做了傻事,我心里也不好过,可是这怎能全
怪我呢,我总是要追求我要的东西。也许是她对自由的追求和堂吉诃德对理想的追求产生了共鸣,所以堂吉诃德理解他了,他最终决定和桑丘去寻找她、帮助她。
我的爱就是我的爱,它怎能因为别的因素而改变,爱不是同情和怜悯,爱情是需要自由地追求的。
四、作品的意义
(一)讽刺了虚张声势的骑士小说
骑士文学是远离现实的,其内容是幻想的冒险和虚构的情节,英雄、魔鬼、美女都只是作家的想象,却有无数的读者沉迷其中。《堂吉诃德》是对骑士小说的夸张性模仿,塞万提斯处处把堂吉诃德与传奇里的“英雄”对比取笑,最终达到了他“要把骑士小说的那一套扫除干净”的写作目的。
(二)反映十六世纪西班牙的社会风俗与生活
能让人读懂历史的不只是历史书,小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渠道。在《堂吉诃德》中先后出现了近700个任务,描写了从贵族城堡到外省小客店,从农村到城镇,从平原到深山广阔的生活场景,谴责了贵族阶级的荒淫无耻,揭示了劳动人民的痛苦,同时还涉及了当时的政治、经济、道德、文化和风俗等方面的问题。
(三)提出了堂吉诃德精神
堂吉诃德的精神是一种看似愚蠢可笑,实质崇高可敬的精神。他忠于信仰、勇敢坚韧、善良诚实,敢于坚持不懈地奋斗。这与当时以及现在人们心灵的浮躁,人们思想大于行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值得我们学习。
五、对人生的思考
为什么《堂吉诃德》会这么受人喜欢,而且经久不息地流传下来呢?因为作品包含的意义从那个时代到今天斗对人们的意识和精神有很大的冲击。这部小说所产生的社会效果已经完全地超越了作者的创作目的。
我们到底该做一个怎么样的人?为现实生活拼命奔波,不相信单纯与美好?还是像堂吉诃德一样,有一个理想,然后努力地去追逐,去实现呢?读了《堂吉诃德》,我想起自己曾很喜欢的一句话:“如果你简单,世界就简单。”堂吉诃德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纯真的人,于是他有一个简单的世界。鲁迅先生有一句话“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既然绝望是虚妄的,希望也是虚妄的,那我们为什么不去选择希望呢?有思想的是可贵的,而将思想换做行动的人更是难得。在某一方面,堂吉诃德的确是做了很多荒唐可笑的事,但另一方面,堂吉诃德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如果堂吉诃德的存在于他自身是一出悲剧,那么堂吉诃德临终前的清醒则是对于我们所有人的悲哀。浮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有时候会打乱我们的思维和行动,也许我们也应该像堂吉诃德苦苦思念达尔西尼亚一样,来好好的思考我们的人生理想,然后付出行动。
参考文献:《外国文学通用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外国文学五十五讲》贵州人民出版社
《小说的艺术》 米兰·昆德拉上海译文出版社
薛兆平的新浪博客
第四篇:佛教与基督教差别
试比较佛教与基督教的差别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09级宗教学系
200900011037
张燕红
内容提要:佛教与基督教都是世界范围影响力很大的宗教,作为宗教,它们有很多的相同之处,而作为不同的信仰模式,它们在纵向的历史发展和横向的教义、经典等等方面有着很多的差别,在与中国的关系也有不同的发展模态。关键词:佛教 基督教 差别 中国
佛教和基督教都是影响力比较大的世界性宗教,那么它们是如何从产生一步步发展到现在的状况的,我们从比较中来探寻。
一 产生背景及发展传播的比较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前5世纪,是释迦牟尼考察当时印度的各个宗教而创立的。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是婆罗门教,其主要的教义是“梵我一如”、“业报轮回”,当时,随着印度政治、经济大发展,非婆罗门教的各种思潮兴起,统称“沙门思潮”,佛教也属于当时沙门思潮的一种。释迦牟尼寻求解脱苦难的道路按照苦行的方式修行了多年,不断折磨自己的肉体,结果并没有达到解脱。释迦牟尼通过反思,放弃了苦行,到尼连河沐浴,受牧女供养,调养身体恢复健康,到菩提树下静坐冥想七日,顿然了悟,成就了无上正觉,得到解脱的真谛,于是从身边的人开始传播。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当时在古罗马的帝国的统治之下,巴勒斯坦战争不断,灾难深重,压抑、绝望、萎靡、对统治者的仇恨,使犹太人指望“救世主”来救人民于水火之中。基督教主张弥赛亚和世界末日论,对现存秩序不接受,认为耶稣就是救世主,信仰他就可以得救,进而进天堂解脱苦难。基督教最先是继承犹太教的基本模式,以旧约为经典,后来又发展出了新约。
在各自成为世界性宗教的过程中,二者各自以不同的方式突破了自身的局限而为更广大的地区和人们所接受。
佛教有很强的融合性,在传播过程中能够其他的思想形态相结合。例如在印度,与印度教相结合,在中国,吸收儒家道家思想,在日本,与传统的神道教相结合。另外,佛教的教义有很强的渗透人心的力量,其教义指出了人生的痛苦,并分析成因即来自人的欲望,寻求解脱的途径,这一点有普遍的人性依据,因为每个人都会有烦恼,并对宇宙人生有很多的困惑。
基督教跨越了犹太教的民族主义,在新约的歌罗西书,第三章11节这样说“在此并不分希腊人、犹太人、受割礼的、未受割礼的、化外人、西古提人、为奴的、自主的、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内。”基督教逐渐受到统治者的支持,成为了罗马国教,从而成为了世界性宗教。在教义方面,基督教在以全人类的视角,宣扬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原罪面前人人平等;耶稣以自己的牺牲赎了所有人的原罪,大家都获得了拯救;末日审判也是审判全世界的人,信仰耶稣的人得救。
二 教义、仪式、宗派等横向差别
总体来说,佛教更多的是智慧,这种智慧洞悉宇宙命运祸福无常的根由,不是“无法理解,所以相信”的信仰,是一种有哲学倾向的合理性思考,主张发挥人的内在本性来解除多种烦恼。基督教更多的是信仰,通过尊重、信仰、敬拜上帝,获得拯救,是对上帝的外在的信赖和依靠寻求解脱和得救,比佛教有更多的神秘主义色彩。
在具体的方面,它们的差别有: 1
神的信仰
神的信仰是宗教的基本点。
佛教是以释迦牟尼为最高神的多神论,基督教是一神论,摩西十诫之一就是“除我之外,没有别的神”,在神灵系统方面,佛教比基督教要复杂。在一神教看来,信仰只能是信一个神,从这个角度来看,佛教的多神信仰又可以看做是无神的,佛教徒也自称“学佛”而非“信佛”。
释迦牟尼称为佛陀,简称佛,他是觉悟了的人,自觉觉他,不仅了悟人生烦恼,洞彻人生究竟,而且帮助他人解脱世间烦恼,是觉行圆满。上帝是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全知、全能、全善的神,创造并主宰着世界,他是圣洁、公义、慈爱,是真理、道路、生命。释迦牟尼是佛教神的谱系中最高的,但是佛教认为佛与众生平等,人人皆可成佛,“佛是觉悟了的人,人是未觉悟的佛”。上帝是绝对的至高者,高于人类和一切生灵,人类不能僭越和亵渎神,不过人类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2
经典
经典是宗教的载体。
佛教经典众多,是人为的经典,分为经、律、论三种。经典有印度传入的原典,也有译梵文为中文,也有中国人伪托佛陀而编纂的,同时各个宗派有不同的主导经典,不同的经典有不同的主题。主要的经典有《金刚经》、《心经》、《楞严经》、《净土经》、《法华经》、《地藏经》、《阿弥陀经》、《六祖坛经》等等,体系庞大,传入中国后更是出现了一些混乱现象。更重要的是“佛无定法”,讲究“不立文字”,佛法对每个人受用程度不同,不执著于文字定理。
基督教只有一部《圣经》,是神启的经典,分为旧约27章和新约39章,各种宗派都以唯一的《圣经》作为经典,对《圣经》的态度比较严谨拘束。3
戒律
佛一般有基本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又有菩萨八戒,沙弥、沙弥尼的十戒,严格来讲,有比丘的二百五十戒,比丘尼的三百四十八戒。佛教大乘讲持戒作为修行的方法,坚定持戒可以解除烦恼,渐渐解脱。
基督教基本的是摩西十诫:一,除我之外,没有别的神;二,不可雕刻偶像崇拜;不可妄称上帝的名;四,当纪念安息日,守为圣日;五,孝敬父母;六,不可杀人;七,不可奸淫;八,不可偷盗;九,不可作假见证;十,不可贪恋他人财产。基督教的戒律是基督徒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导向,通过戒律让人知罪,虔心信主耶稣。4
仪式
仪式是宗教信仰的外在表现。
佛教仪式主要有礼佛、礼忏和课诵。礼佛即寺庙内供佛、菩萨,以香烛、花果供奉;礼忏,礼拜诸佛、菩萨,忏悔所造诸恶业;课诵,即早晚课诵念经典,诵念时有各种乐器配合。佛教徒例行仪式是赞颂佛法,祈求光明智慧,在民间佛教尤其是汉传佛教中,供养敬拜佛则有很明显的功利性。
天主教和东正教有七圣事:洗礼、坚振、告解、圣体、敷油、神品、婚配,基督新教主要有洗礼和圣餐两种,洗礼是新教的入教仪式,表明洗净罪恶,接受耶稣为救主;圣餐,分食饼和酒,代表耶稣的身体和血,圣餐后就领受了耶稣的灵性和诸益处。在平日的祈祷中,基督徒是赞美上帝,感恩和祝福。5
节日
宗教节日是宗教信仰的集中体现,佛教和基督教的节日都与自身的发展历史的重大事件有关。
佛教的重要节日有:浴佛节,即佛诞日,农历四月初八;佛成道节,即腊八这一天,佛在菩提树下顿悟成道;涅槃日,佛传教45年,80岁时的12月15日中夜涅槃。
基督教的主要节日有:圣诞节,庆祝耶稣诞生,12月25日;复活节,纪念耶稣在死后第三天复活,春分满月之后的第一个星期天;圣灵降临节,《圣经》中记载,耶稣复活后的50天,圣灵降临门徒,从此,开始向全世界传播福音。6 佛教僧侣和基督教神职人员
佛教可称长老、法师、师父、律师、禅师、上师、和尚、比丘、沙弥,女众则称和尚尼,比丘尼,沙弥尼,尼师等。佛教称僧是三宝之一,佛是真理的觉悟者,僧,是真理的弘扬者与传承者,依靠三宝才能在轮回里得到解脱,因此要拜佛、法、僧三宝。小乘的僧侣主要是起到传播佛法的作用,大乘的僧侣会有关注社会的慈善行为。
天主教神职人员是:教宗、枢机主教、主教、神父、修士、修女,基督新教里有牧师、长老、执事。教宗(教皇)具有较高地位,宗教改革之前,普遍认为教皇是上帝的代表,救赎要通过教皇才能领悟上帝的旨意,但基督徒单单敬拜三位一体的独一真神。
佛教徒要靠自己的修持,除非明心见性、悟道成佛,否则不能出三界“轮回”,基督徒依靠认罪、悔改、信耶稣,才能得救。7
教派
宗派是宗教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表现。
佛教总体来说,分大乘和小乘,按照具体教义来说,分为天台宗,华严宗,净土宗,密宗等等。
基督教自从宗教改革后分为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者分别有很多的小宗派。8 修行观
佛教认为众生皆有佛性,不用外求,所有要努力自我修行,把压抑遮蔽的佛性开掘出来,就可以觉悟,解脱烦恼,目的是离苦得乐。佛教是智慧型的内在超越,主张发挥人自身的潜能。当然,修行也有外在的方法,大乘讲六度法门,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般若即智慧的理悟。
基督教认为,得救只能依赖信仰上帝,靠耶稣基督的救赎,即“因信称义”(基督新教),目的是赎罪获救。基督教是信仰型的外在超越,主张信靠上帝。10
苦难观
佛教四谛中有“苦谛”,佛教认为人生的本质是苦的,痛苦的根源是来自人性中的贪、嗔、痴,此谓三毒,只有“降伏其心”,内修开掘佛性,了悟人生究竟,克制欲望,才能消除烦恼,达到解脱。
基督教也认为人生是苦的,但其根源是人的罪,人类祖先犯的罪是“原罪”,会遗传给世世代代,人类自己所犯的罪是“本罪”,由于这双重的罪会造成生命的苦难,个人无法靠自己解脱,只能信赖上帝的解救。
来世说
佛教三世说,前世、今世、来世,前世受无明之惑而造业,今世受报,感受苦果,而今世又造业,来世又报,就这样在六道之中无尽轮回,只有涅槃才能脱离轮回。
基督教分现世和来世,没有轮回的观念,在受末日审判时,信基督的、行善的人来世能够进入天堂享受极乐,作恶和不信基督的要下地狱,遭受折磨。14
宇宙观
佛教主张一切是因缘和合而生,释迦牟尼不是创世神,世界的成因是依循成、住、坏、空的自然定律循环。
基督教认为宇宙是上帝创造,由上帝统治主宰,而且按照上帝的目的来运行。15 宗教性格
这里所指的宗教性格是宗教作为一个单元,其处理事情的态度。
佛教的性格比较宽容温厚,也符合东方人的性格,对其他宗教或者思想流派是静观和吸收接纳的态度。基督教的性格比较严肃,因为是一神教,所以排他性比较强。
三 与中国的关系渊源及现代发展模态
“佛教在传入中国及其中国化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与中国本土宗教,如儒道的冲突、融合过程,从而促使佛教在倡导‘普度众生’的教义的同时,展示出它固有的文化圆融特征。”①
佛教传入中国有东汉明帝夜梦金人的传说,公元64年,汉明帝派人去印度去请佛教人士,后来他们与摄摩腾、竺法兰返回洛阳传播佛教仪轨;魏晋时期的空观与般若义理相近,当时的“格义”把佛教经典翻译成汉文,用儒道的方法来解释比附和阐述佛教理论;南北朝时期,中国化佛教独立发展,唐朝时期达到鼎盛,虽然武宗废佛,其他的皇帝都是大力扶植。宋元明清时期,与儒道相融,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形态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
基督教早在唐朝时期就传入中国,公元635年,景教,派罗马主教长安,受到唐太宗的友好接待,允许传教,后来武宗废佛,景教也消失了;16世纪60年代,明朝时期,天主教士罗明坚、利玛窦等进入中国传教,康熙到嘉庆时期,对基督教采取严格的措施,禁止传教,18、19世纪,帝国主义活动将传教作为一种手段。
佛教在传入中国之后,就以宽容和适应的态度积极融入中国文化,以重要的身份参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构建。赵朴初在《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中提到,佛教对中国的思想文化有着十分深刻和广泛的影响,在文学、文体、艺术、天文、音乐、医药等都有着很多丰富的文化成果。“综观中国佛教的特质,主要有三个,即调和性、融摄性和简易性。”②佛教积极与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潮的变化相适应,吸收其他思想流派的观念,同时保持自己的独特风格,所以形成了与印度佛教不同的思想体系,可以说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十分成功,不管是在文化及意识形态上,而且在人们的生活习俗和民族性格上都有着深刻的印记。
注释:
①卓新平主编:《宗教比较与对话》第五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第120 页
②文史知识编辑室:《佛教与中国文化》,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37页
参考文献:
卓新平主编:《宗教比较与对话》,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 黄心川 主编:《世界十大宗教》,东方出版社,1988年版 文史知识编辑室:《佛教与中国文化》,中华书局,1988年版 李宽淑(韩):《中国基督教史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第五篇:聪明人和笨人的差别,看《士兵突击》《阿甘正传》所想
聪明人和笨人的差别,看《士兵突击》《阿甘正传》所想 小时候父母和邻居总对我说“小栩真聪明, 就是用不到正地方, 如果能用在正地方, 长大一定了不起”,结果我变得爱耍小聪明
上学后父母和老师又说“小栩很聪明,就是太懒,如果能勤奋一点,一定是第一名”,结果我变得更懒
工作后老板说“小申很有想法,如果能提高一下执行力, 一定能成就一番事业”,结果我想法更多,执行力更差
到今天我已经26岁了,却依然只是一个小职员,一事无成,有时候我经常在想, 我到底是笨呢,还是聪明!也许是就是典型的聪明人做糊涂事的人
笨人通常只有一条路,所以他走得更远
聪明人总是有很多路,所以他总是在起点徘徊
笨人很难为自己找到放弃的借口,所以他每一件事都可以很认真的完成聪明人总是可以为自己找到退缩的理由,所以他总是半途而废
笨人总是在别人的嘲笑声中不断努力,所以最后他可以俯视一切
聪明人总是在别人努力时嘲笑别人,所以当别人成功时,他只能对着家人满腹牢骚笨人总是被人嘲笑却依然积极地面对生活,所以他活的充实而快乐
聪明人总是被人赞誉却永不满足,所以他在无休止的追逐欲求
现在我真的非常希望我可以笨一些
英文互译:
When parents and neighbors always said to me “small Xu smart, don't use is in place, if use is positive, grew up,” I must have great becomes love actually
After school teachers and parents and said, “little Xu very clever, is too lazy, if can be diligent, must be first”, result I become more lazy
The boss said: “after a little” idea, if can improve the execution, can achieve ", result I thought more and more execution
Today I had 26 years old, but he is still a small staff, nothing, sometimes I often think, what am I stupid, or smart!Perhaps is typical of the man who made foolish thing
Stupid person usually only way, so he go farther
Wise men always have many road, so he is always in the beginning
Stupid person hard to find excuses for yourself up, so he everything can be very serious
Wise men can always find the reason for his back, so he always halfway
Stupid person always in someone else's misery continuous efforts, so he can overlook
Wise men always laugh at others when others succeed when others, so he can tell the family grumble
Fool always being mocked still actively face life, so he live fulfilling and happy
Wise man praise is never satisfied, so he in the endless desires to chase
Now I really hope I can be stup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