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春耕生产技术建议与误区论文[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12:14: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铃薯春耕生产技术建议与误区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铃薯春耕生产技术建议与误区论文》。

第一篇:马铃薯春耕生产技术建议与误区论文

1马铃薯春耕生产技术建议

1.1做好深松整地

建议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团粒结构良好、排水和保水性能好、有深松基础的偏酸性地块,盐碱地不适宜种植。进行深翻或深松整地、起垄连续作业,深松深度达到35~40cm。要做到随翻随起垄随镇压,做到地平、土细、地暄、上实下虚,起到保墒的作用,并达到待播种状态。也可以春季播种、施肥、起垄一次完成作业。

1.2采用大垄栽培模式

大垄是指垄距80~90cm的垄,大垄具有抗旱、保墒、抗涝、保肥能力强等优点,利于改善土壤温度及土壤结构。采用大垄栽培,一般马铃薯单产可提高30%~50%,大薯率可提高20%以上,而且能够有效减轻青皮薯及马铃薯二次生长等现象的发生。根据品种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密植,早熟品种或肥力低的地块适当密植,晚熟品种或肥力高的地块适当稀植。栽培密度行株距80~90cm×15~18cm,肥力高的地块早熟品种保苗株4500~4800株/667m2为宜,中晚熟品种3800~4300株/667m2为宜;肥力低的地块早熟品种5200~5500株/667m2,中晚熟品种4000~4500株/667m2,力争一次播种保全苗。

1.3优选良种

种薯选择上要兼顾种植需求、产品用途、市场需求、本地生态特点来选择,最好采取订单模式,选用经过审定的高产、抗病、质佳的二代以内的标准脱毒种薯。选择中小薯做种薯,凡薯形不整、有裂痕、畸形、表皮粗糙、老化等不能做种薯。采用机械播种,播种量一般为130~150kg/667m2。

1.4进行种薯处理

播种前25~30天将种薯出窖,放在15~18℃的室内散光下进行催芽,催芽薯块不宜堆得太厚,应平铺2~3层,3~5天翻动一次,使其受光、受热均匀。当芽长至0.5~1cm左右时,即可切块,准备播种。切块时,薯块上面至少带1~2个饱满的芽眼,要求每个薯块重35~40g,切记不要切小块、切薄片。种薯在切块时会遇到带病的薯块,容易通过切刀将病菌、病毒传染给健康薯块,所以切刀必须进行消毒。消毒的做法是:将切刀用75%酒精或5%的来苏尔浸泡5~10min。切块时多备几把切刀,发现病薯即更换一把切刀。待薯块切口风干后,为防治苗期真、细菌性病害的发生,采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g+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12~16g)+滑石粉(1.5~2kg)均匀拌到100kg薯块上。

1.5提倡整薯播种

整薯播种是抗旱保苗的重要措施,也可以防止切刀传播病毒。整薯播种有利于出苗、苗齐、苗壮、促早熟、提高产量。

1.6平衡施肥

根据马铃薯需肥规律以及土壤养分状况和肥料效应,确定相应的肥料品种、施肥量和施肥方法。一般施尿素7.5kg/667m2、磷酸二铵15kg/667m2、50%硫酸钾25kg/667m2(忌用氯化钾)。也可施用同等含量的专用肥,随播种一同施入,施于10cm以下土层,防止烧种。

1.7适时播种

当土壤10cm深处温度稳定通过5~7℃,气温稳定通过6~7℃时即可播种。选择播期时,应根据当地干旱情况,适当延期播种,推迟出苗期,促进根系发育,减轻苗期干旱。

2马铃薯是粮菜兼用作物

在种植中存在着诸多影响其高产优质的误区亟待解决,现介绍如下:

2.1割块方法不当

在割薯块时往往存在3个误区。一是认为薯块割得越大越好;二是怕伤芽把芽眼留在薯块中间;三是割成薄片状。在割块时应掌握:每块薯种种重20~25g,紧靠芽眼边缘,将薯块割成三角形,每块要保证有1~2个芽眼。割薯块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割到病种薯时要剔除,割刀要用15%酒精擦后再割另一薯块;二是要把前尖芽和后腚芽分放、分开播种,以利出苗整齐一致。

2.2施肥不当

马铃薯喜钾,忌氯化物。生产中存在着怕跑秧、施肥不足、偏施过量氮肥、追肥过晚等问题。马铃薯以钾需要最多,次为氮素,需磷较小。要避免追肥时间过迟、偏施过量碳铵等氮素化肥,要忌用氯化钾等含氯化肥。

2.3播种期太晚

不少农村普遍存在怕播种早了冻坏种薯而把播种期推迟,使结薯期遇到高温阶段,影响薯块膨大,造成人为减产的现象。马铃薯原产南美洲安第斯山高山区,这一地区年平均气温5~10℃,最高21℃左右。研究证明:马铃薯块茎在地面下10cm深的温度达7~8℃时幼芽即可生长,10~12℃时幼芽就可茁壮成长。出土幼苗遇到0.8℃低温才会受冻,一旦气温回升到4℃以上还能从节部发出新茎叶继续生长。植株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1℃左右,开花期最适宜温度为15~17℃,块茎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17~19℃,温度低于2℃或高于29℃块茎就停止生长。

2.4赤霉素浸种浓渡不当

为了提前打破休眠,防止薯块腐烂,促其早发芽和出苗整齐,可在播种前15~20天用100mg/kg的赤霉素溶液浸泡3~5天,捞出晾干放在15~18℃处进行催芽,待芽长1~15cm时即可播种。在生产中有的农民对赤霉素浓度不会配比或有意加大浓度,致使被浸种薯长出的茎叶细瘦而长,易倒伏造成减产。

2.5底墒不足、浇水时间不当

马铃薯一生中需水的关键时期是播种期和孕蕊开花期。进入盛花期是茎叶生长量最高峰期,这个阶段水分不足会影响植株正常发育和块茎迅速膨大,此期缺水一般要减产30%~40%,然而不少地区往往忽视底墒水和现蕊开花水。底墒不足宁愿造墒(或溜足沟水)适当晚播也不能干播等雨,地膜覆盖种植者底墒水充足更为重要。经多年的实践认为:春马铃薯浇水应掌握:浇(造)好底墒水、适当晚浇齐苗水、及时浇足蕊花水、收获前7~10天不要再浇水、收获时地面一定不能积水。

参考文献

[1]郑军伟,田朝辉,别志伟,等.中原地区春季马铃薯种植误区及改进措施[J].中国瓜菜,2006,(1):46-47.

第二篇:大田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图文版)

嘉有黄腐酸,作物生命源

大田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

(1):选地到播种

马铃薯种薯质量与产量都与种薯的质量密切相关,种薯的质量控制是个系统工程,从品种的茎尖脱毒、脱毒苗扩繁、微型薯原原种繁殖,直到原种和种薯的大田生产,各个环节都与质量有关,只有控制好所有生产环节,才能繁殖出优质种薯。种薯质量的控制需要生产人员来完成。所以,所有的种薯生产人员必须懂得种薯生产技术。下面着重讲一讲大田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

一、选地

(一)选择高纬度、高海拔的气候冷凉地区

1、传播马铃薯病毒的主要介体桃蚜,适宜取食活动气温为23~25℃,也是传播马铃薯Y病毒(PVY)效率最高的温度;气温在15℃以下蚜虫起飞困难。

2、高纬度、高海拔、湿润的空旷地区,风速大,能够阻止蚜虫的降落聚集,气候冷凉,不利于蚜虫繁殖、迁飞和传毒,却极适合马铃薯生长和块茎膨大。

3、种薯田周围不得有高大障碍物,以利通风,减少传毒蚜虫降落的密度。

(二)隔离条件好

1、在种薯生产基地的较大范围内,至少方圆5千米内没有马铃薯生产田,及其他茄科植物和开黄花作物,如油菜、向日葵等。因为许多茄科植物的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番茄黑环 嘉有黄腐酸 作物生命源

病毒等都可以感染马铃薯;开黄花的植物易引诱蚜虫传播病毒。

2、适当的隔离条件,即使带有马铃薯Y病毒(PVY)、或马铃薯A病毒(PVA)等非持久性病毒的蚜虫迁飞到马铃薯种薯基地时,其喙针上的病毒已失活而无传毒力。

3、黄皿监测蚜虫

(1)黄皿的规格:长方形黄皿多用金属片制成。一般长50厘米,宽32厘米,高8厘米,底部2厘米涂黄色,上部和外部都涂成深色(图1)。

图1 黄皿底有一小洞,直径2cm,用以排出过多的水,平常用橡皮塞塞住。下雨过多时,可由洞中排出,为避免蚜虫随水从洞口流出,洞口下系一个小布袋,下面接一个桶,水排在桶中,蚜虫留在布袋中,再将其收集于称有70%酒精的小瓶中(图2)。嘉有黄腐酸,作物生命源

图2 黄皿底部的洞口和操作方式

(2)黄皿的安置:黄皿距离地面60cm,两个黄皿之间相距6m。安置黄皿时,避免黄皿与其周围的植株接触,以免无翅蚜爬入皿内。也可把黄皿安置在田边,这样可以不进入田间调查蚜虫,减少对植株的接触与摩擦。

(3)蚜虫调查:自有翅蚜发生日起,每隔2~3日调查一次,用毛笔将蚜虫挑出,并记录蚜虫头数。将调查数据做成整个生长季马铃薯蚜虫消长曲线图。一般连续调查3年,得到的数据有更准确的参考价值。嘉有黄腐酸 作物生命源

图3 传播病毒的无翅蚜(左),有翅蚜(右)

(4)发现有翅蚜,及时向基地总部报告,并加强防治措施。

(三)土壤条件

1、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沙壤土或壤土。地块相对平整,地力一致;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1%以上,微酸性土壤最好(pH值5.4-6.5),碱性土壤不能大于pH值8.2。

2、两年以上未种过马铃薯的土地,前茬最好是禾谷类作物。

3、每个地块面积应大于35公顷,地面平坦或平缓(坡度小于10度),适合机械化作业。

4、有灌溉和排水能力的地块,每500亩配套2-3眼机井,出水量在100吨/小时以上。

二、测土配方施肥

(一)取土样

1、按同样土壤类型和肥力选取样点,样品应具有代表性; 嘉有黄腐酸,作物生命源

2、取0-20厘米土层,每500亩至少取12点,重量0.5公斤左右。

(二)取样方法

1、土钻取样,蛇形法采点(图4)。

图4 土钻取土样(左),蛇形取土示意图(右)

(三)测试项目

有机质、全N、全磷(P2O5)、全钾(K2O),碱解N、有效磷P2O5、速效钾K2O,、pH值,Ca、S、Mg、Zn、B、Fe、Cu。

三、制定详细生产计划

(一)根据作业能力、面积、确定生产规模和预算

一般1000亩配套一套农机具,包括拖拉机、反转犁、组 嘉有黄腐酸 作物生命源

合耙或旋耕机、撒肥机、播种机、中耕机、打药机、杀秧机、收获机、种薯运输工具等。

(二)依据作业能力、种植面积安排生产人员、机械(动力、耕作、喷灌)、种薯、整地时间、播种时间、中耕除草时间,做好施肥计划、喷药计划、杀秧计划、收获计划、运输计划。

四、生产实施

(一)播种前整地

一般选用秋耕地,耕层浅且不一致的土壤进行春耕。

1、耕深:30-35cm为宜。

2、质量要求:避免漏耕,不出现硬块,耕深一致,前后犁同样深度。

3、耕地前按喷灌圈半径划出喷灌圈边界,耕地时多耕出1-2米。

4、深松土壤:马铃薯的根系集中在土层下35厘米处,深松 40-45厘米,达到土层深而疏松,根系可达到70cm,精细整地是增产的基础。

5、组合耙耙地或旋耕:达到土地平整、35厘米内土壤无坷垃。

(二)施足基肥(底肥)

1、时间:播种前一周开始。

2、方法:用拖拉机牵引带肥箱的中耕机施肥或耙地前用撒肥机撒施基肥或随播种机施入做种肥或第一次中耕时施入。(图5)。嘉有黄腐酸,作物生命源

3、用量:氮总用量的40%-60%;磷100%;钾60%-80%。

4、播前起垄时条施于播种沟两侧,选用颗粒肥料,通过调整施肥机转速档和出肥闸达到计划施肥量。

图5 播种前撒肥机撒施基肥

(三)播前浇水

1、播种前浇水达到土壤最大持水量的 70%左右,达到播种最佳土壤状态;

2、避免播种后浇水降低土温,种薯容易烂种,幼芽易感茎溃疡,出苗迟缓。

(四)种薯

1、种薯的生理年龄(图6)

(1)休眠期,收获后的1-2个月; 嘉有黄腐酸 作物生命源

(2)顶芽优势期(幼龄期),只有顶部芽眼萌发,其他的芽眼仍处于休眠状态;

(3)多芽期(壮龄期),块茎上、中部的芽眼都萌发,有5-6个壮芽,此期约在块茎收获后的4-5个月,利用多芽期(壮龄期)的种薯播种最好,出苗早而整齐,主茎数多,单株所结块茎数多,产量高;

(4)衰老期(老龄期),具有许多衰老细弱的芽,块茎失水、薯皮皱缩,此期约在收获后6个月以上的块茎,播种后,植株早衰,产量低。

不同生理年龄的长短与品种、以及块茎收获后所处的温度、湿度条件密切关系。

图6 种薯的生理年龄

(五)播种前种薯处理

1、微型薯催芽

播种前10-15d出库,控制微型薯芽长1-2毫米。

2、原种(G1)或种薯(G2)催芽 嘉有黄腐酸,作物生命源

于播种前15-20天在库内升温催芽,由原有的2-3℃逐渐升至15-20℃,催芽长2毫米左右。

3、原种或种薯分级

(1)原种(G1)或种薯(G2)经分选机分级,25-50克的整薯播种,充分发挥其顶端优势作用(图7),出苗整齐健壮;同时避免切刀传播病毒和细菌病害。

图7 播种前原种分级

(2)大于70克的原种进行切块

◎切块大小:群体切块平均重量50克左右,80-120克切成二块,130-150克切成三块,160-200克切成四块,种块大小应与播种杯大小匹配。种薯块过大时,切除多余薯肉部分,控制切块大小一致; 嘉有黄腐酸 作物生命源

◎切面越小越好,利于刀口愈合;

◎切刀消毒:每人备2~3把刀,切到病薯,用0.2%高锰酸钾溶液或75%酒精进行切刀消毒。

(3)拌种:切块后即刻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公斤,加滑石粉100公斤拌种10000公斤切块;或用适乐时2.5%悬浮种衣剂1公斤药剂加水1公斤喷施1吨马铃薯种薯。

(4)切块应在播种前两天进行,做到随切种、随拌种、随播种,避免长时间堆放引起霉烂。如果种薯不能及时播种应在8℃左右条件下储存。

(六)播种前准备

1、播前起垄:播种前在整好的土地上先起垄,结合施种肥,用拖拉机牵引带施肥箱的中耕机施肥,肥料条施在播种沟两侧6-8厘米,两个化肥条相距24-28厘米。同时深松播种下方土壤35厘米,起扁平凹形垄。

2、播种前调试播种机:使播种量、播深,株行距达到计划要求。机械作业时,起垄要直,接合垄的行距必须一致,便于以后的机械作业和田间管理。

3、播前用药:杀虫剂。

(1)原则:调节压力(大于20PSI),喷头保证雾化良好,喷雾均匀一致,喷药后应尽快混入0-20cm土层内。

(2)时间:与施肥同步进行。

(3)种类及用量:按“喷药方案”确定。

(4)注意:喷药前用清水喷雾测算用药量,使其与计划用药量吻合,选择无风作业。嘉有黄腐酸,作物生命源

(七)播种

1、适期早播:使种薯及时出苗,减少土壤中感病的风险。

2、播种期的确定:当10cm的地温稳定在10~12℃时播种;播种过早,出苗后易受冻害,延迟生长(图8)。

图8

马铃薯出苗后的冻害

3、播种深度

(1)播种过深,地温低,出苗慢,黑痣病(丝核菌茎溃疡病)严重,且不利于收获,收获时挖掘机负重过大;播种覆土浅时出苗虽快,但膨大的块茎易裸露土层外出现青皮,影响品质,同时匍匐茎易长出地面成为地上分枝,减少结薯数量。

(2)播种深度的确定:播种时首先应将种薯播入湿润土层内,对保温、保湿好的土壤宜浅播,种薯应播至地表下6-8厘米,覆土厚度为10-12厘米,覆土厚度最厚不能超过15厘米,沙土覆土厚一些,粘土薄一些。1-3克微型薯播种要浅,3-4厘米;3.1-5克微型薯播种深度4-5厘米,5-8克的 嘉有黄腐酸 作物生命源

微型薯播种深度6-8厘米,8-12克的微型薯播种深度8-10厘米,大于12克的微型薯播种深度同大薯深度。

4、播种密度:

机械播种的行距一般为90cm,根据土壤肥力、种薯级别、品种熟期等确定株距。株距:G0小于5克10cm,G0大于5克15cm,G1早熟18-19cm,中熟19-21cm。

(1)生产原种(G1):全部整薯播种,按微型薯的大小确定播种密度

◎微型薯1-3g种植密度为7000粒左右/亩,株距10厘米;

◎3.1-5g、5.1-8g、8.1-15g均为5000粒左右/亩,株距15厘米;

◎15.1-20g及20克以上均为4500粒左右/亩,株距16厘米;

(2)生产种薯(G2)

◎早熟品种株距18厘米左右,每亩约4000株;

◎中熟或中晚熟品种株距20厘米左右,每亩约3800。

5、注意事项

(1)播前应反复测试播种密度,及时调整,使其与计划吻合。

(2)驾驶员行驶速度不宜快,操作中要用划印器,确保播种质量。

(3)杯式播种机链条松紧适中;出现空杯或一杯多块现象时,应调整播种机有关部位。

(4)随时清理播种杯内部,减少土与杂物堆积。嘉有黄腐酸,作物生命源

大田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2):施肥到贮藏

(八)施肥

1、马铃薯对肥料的需求

产1吨马铃薯所需营养元素,N 4.74公斤,P2O5 1.83公斤,K2O 8.36公斤,Ca 0.64公斤,Mg 0.36公斤,S 0.48公斤,Na 0.125公斤,Zn 0.0052公斤,Cu 0.0022公斤,Mn 0.0021公斤,Fe 0.0042公斤,B 0.0006公斤

2、马铃薯微量元素的吸收与土壤的酸碱度(以pH值表示)有关(表1),(1)强酸性土壤中缺氮、磷、钾、钙、镁和硫等矿物元素;

(2)轻酸性和极轻酸性土壤最适于马铃薯生长,仅缺钙、镁、铁和锰;

(3)极轻碱性和轻碱性土壤(pH=7.5)中缺硼、锰、铜、锌和铁几种元素;

(4)中碱性土壤(pH=8.1-8.5)中对上述几种微量元素和氮磷都缺。

马铃薯种植过程中,根据土壤的酸碱程度,针对所缺少的矿物元素,有选择性地喷施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硼酸、硫酸锰、硫酸铜、硫酸锌或硫酸亚铁等,每次喷施浓度应低于0.2%,最好喷施螯合态的多种微量元素,更便于马铃薯植株吸收。

表1 土壤酸碱度与营养元素的可供给性 嘉有黄腐酸 作物生命源

+ = 含量多,可被马铃薯根系吸收

2、施肥水平与肥料用量

根据品种的熟性、种植密度、水分条件、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及PH值、目标产量、栽培水平、光照、积温及气候条件等综合考虑。

表2 一般条件下施肥量推荐表(公斤/亩)嘉有黄腐酸,作物生命源

3、施肥量的计算方法

施肥量= 目标产量×单位产量的养分吸收量-土壤养分供应量 肥料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

4、追肥

(1)时间:出苗后3周、5周、7周和9周追施氮肥较为合适,7周,9周可适量混追磷肥、钾肥及微肥。9周后以叶面追肥为主,确保植株正常生长发育之需。

(2)结合灌溉进行追肥

◎通常所需氮、钾肥的1/2分4-5次追施,前2次追尿素4kg/亩,每次2kg,后3次追硝酸钾每次3kg/亩。

◎马铃薯生长中、后期分2次追施磷酸二氢钾,每次1.5-2kg/亩。

(九)灭草:保持垄内、垄间无杂草

1、苗前灭草(封闭除草)

(1)播种后7-10天内喷封闭除草剂田普180-200毫升/亩,兑水30-40升/亩,进行喷雾。

(2)保持土壤湿润,使喷施的除草剂形成水膜,提高除草效果,喷药机均速作业,喷出的药液均匀,避免漏喷,重复喷。

2、苗后除草

(1)草苗龄2-3叶片时进行喷施,喷施要均;

(2)苗后根据杂草种类喷施相应的除草剂,可用宝成5克/亩,或高效盖草能50毫升/亩,每亩用水30升。

(十)中耕 嘉有黄腐酸 作物生命源

1、目的:消灭杂草,松土保墒,提高地温。

2、中耕时拖拉机应换窄的轮胎,以免垄间作业压苗。

3、中耕次数越少越好:一般1-2次,(1)时间:播种以后,出苗率达到10%-20%时开始中耕,出苗率达30%以前完成。

(2)质量:顶部培土厚度3-5厘米,地头、边角地带的垄顶必须培好土,否则除草效果不好,有未培上土的垄顶要进行人工辅助培土;微型薯培土厚度2-3厘米。

(3)第二次中耕在苗高15-20cm时进行,可结合追肥,要控制中耕机作业速度,1人跟随中耕机之后,随时将埋入土中的苗扒出。

4、注意事项:

(1)适时作业。

(2)使中耕器平稳前进。

(3)根据所需垄高调整中耕挠角度,一般垄高25厘米左右。

(4)保证作业质量,不伤根,不伤苗,少埋苗(图9)。

(5)中耕时土壤温度适中,耕层土壤相对湿度保持65%-75%。嘉有黄腐酸,作物生命源

图9 合理的追肥与培土

(十一)拔杂除病株

1、拔除原种、种薯田的病株是消灭病毒毒源、减少病毒传播和提高种薯质量的重要措施。

2、进行2次严格的拔除病株、杂株。

(1)第一次在幼苗期,这一次最重要,尽量拔除能分辨出的病毒株和地下的母薯块,杜绝其再发出新枝。

(2)第二次在现蕾至开花期(有翅蚜虫迁飞前)进行,这时期症状表现明显,有利于彻底拔除病株,同时根据花色拔除杂株(图10)。

(3)拔除病株、杂株时,如发现植株上有蚜虫,必须先在病株及其周围植株喷洒灭蚜药剂。拔除的病株和其块茎应及时放入袋中,移出田间妥善处理,避免扩散传播。

3、田间拔病株等作业应穿高腰水靴,每换地块前要用肥皂水清洗后再进地。

4、拖拉机作业应先原种而后种薯田,每换地块应进行轮胎消毒。嘉有黄腐酸 作物生命源

图10 拔出病毒退化株

(十二)需水与灌溉

1、马铃薯对水分的需求

不同生育期对土壤水分要求:苗期的土壤应保持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70%;开花期到结薯期的需水量逐渐增多应保持土壤最大持水量的75%~85%,每天的需水5-8毫米。

2、马铃薯各生育期每天需水情况

(1)苗期(播后4-6周):每天的需水范围在1.5-2毫米

(2)生长早期(播后7-10周):每天的需水范围在3-5毫米

(3)生长中期(播后11-15周):每天的需水范围在5-8毫米

(4)生长后期(播后16-18周):每天的需水量开始逐18 嘉有黄腐酸,作物生命源

步下降,直到2毫米。

3、灌溉方式

使用机械化喷灌,可结合化肥及农药的施用,即节水经济又安全有效,一般夜间喷灌比白天好。

4、灌溉时间

(1)播前灌溉: 土壤墒情差(湿度低于65%),要在播种前2-3天灌水,使25厘米土壤保持湿润。

(2)播后灌溉:避免用水量过大,一般不灌水。微型薯播种深度较浅,应注意保持土壤湿度,应多次小量灌水。

(3)第一次灌溉

1)闷耕后根据土壤墒情24小时后进行,使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60%-65%。

2)喷灌时应尽量加快喷灌机行走速度,使降水量达到20毫米。

3)灌溉水量不能太多,否则会引起养分淋溶和病害发生。

(4)第二次灌溉

1)出苗后20—25天,块茎形成初期,应使土壤相对湿度保持65%-70%。

2)喷灌降水量达到25毫米。

3)灌溉水量不能太多,否则会引起养分淋溶。

4)土壤湿度不能太小,以免引起块茎畸形。

(5)第三次灌溉

1)根系的有效深度为60厘米,应施入足够的水分保证根系区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嘉有黄腐酸 作物生命源

2)用水量应是30-35毫米。

(6)生长中期灌溉

1)始终保持土壤水分充足直到下一次灌溉。

2)采用短时且频繁的灌溉,使土壤水分含量满足植株生长的要求。

(7)生长后期灌溉

1)作物需水量下降(茎、根停止生长,土壤被遮蔽,白天变短等)

2)灌溉间隔的时间可以拉长,如果植株受到早疫、晚疫及环腐病的威胁,允许在下次灌溉前土壤相对湿度降到65%以下。

(8)最后一次灌溉

1)杀秧前土壤相对湿度降到50%,以保证块茎促熟。

2)沙性土杀秧前10天进行灌溉。

3)粘性土杀秧前15天进行灌溉。

4)本次灌溉应确保地块松软,易于收获。

(9)注意事项:

1)中耕后24小时内尽量避免灌溉。

2)喷药后36小时内尽量避免灌溉。

3)一般提倡超前,足量灌溉法。

(播种后到杀秧前的需水时期,详细参考附件4)

(十三)杀秧

1、杀秧时间

根据品种熟性、块茎膨大情况、天气情况等多种因素,综20 嘉有黄腐酸,作物生命源

合考虑,于收获前10-15天进行杀秧。

2、杀秧方法:

(1)化学杀秧:使用200克/亩克无踪叶面喷雾,植株繁茂时需要喷施2次。

(2)机械杀秧:拖拉机牵引杀秧机进行,杀秧后留茬5厘米左右(图11)。

图11 机械杀秧

(十四)收获

1、收获前准备

(1)收获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包括收获机械、运输车辆、加油车及维修车等。嘉有黄腐酸 作物生命源

(2)包装材料(麻袋或塑料网袋)的准备及人工的配备。

(3)临时覆盖物的准备,如草帘、棉被、塑料布等,以防止突然下雨、降温对马铃薯块茎的损害。

(4)马铃薯贮藏库的清理及消毒:清理后的储藏库用生石灰粉均匀撒在地面,或用1/1000的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百菌清)均匀喷洒地面及墙壁。

2、收获时间

(1)早熟品种出苗后75-80天收获,中熟品种90-95天收获,晚熟品种100-110天收获。

(2)杀秧后10-15天,当马铃薯植株大部分枯死,薯皮木栓化后收获;

(3)温度8℃以上收获,利于块茎的伤口愈合;

(4)控制土壤湿度在50%左右,低于50%易造成薯皮损伤,高于70%不利于机械作业。

3、机械收获

(1)收获深度:首先测量马铃薯结薯层的平均深度,再加深3-5cm,即为合理的收获深度,收获时检查块茎是否全部挖出或产生破损,适时调整挖掘深度。

(2)检查传送链上留有土垫的厚度,厚度以不造成块茎直接碰撞传送链条造成破皮,也不由于过厚造成挖掘后的块茎被土掩盖为准,可以通过调整牵引车的车速、根据地势调整液压调节杆以达到最佳的收获效果(图12)。嘉有黄腐酸,作物生命源

图12 收获机收获(左),联合收获机收获(右)

(3)晾薯:收获后的块茎上有水分和泥土,通过适当的晾晒可减少块茎表面的水分和泥土附着,一般1-2小时较为适宜;避免暴晒,暴晒影响块茎伤口愈合;避免淋雨以免造成品质下降和储藏期间发生病害。嘉有黄腐酸 作物生命源

(4)分选和包装:按种薯大小分级包装,分三级,即50克、50-150克、150克以上,装袋时应尽量避免撞皮损伤。

4、装运:车厢及四周用草帘铺垫,尽量采用专用装车设备,若人工装车时避免踩踏。拉运时为注意雨淋或低温冻害应在车顶加盖草帘或苫布。

(十五)贮藏

1、贮藏库的清理及消毒

清理后的储藏库用生石灰粉均匀撒在地面,或用1/1000的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百菌清)均匀喷洒地面及墙壁。

2、预贮

新收获的块茎要放在通风较好,温度在15-20℃的库房中,堆高不超过2米,堆宽不超过4米,堆于堆之间留通风道,经过15-20天的预贮藏过程,使块茎表皮木栓化,薯皮干爽,机械伤口愈合,呼吸强度减弱平稳后逐渐降低温度,最后达到种薯的正常贮藏温度2-4℃。

3、种薯贮存

(1)贮藏温度:种薯贮藏的温度应根据种薯的贮存期、播种时间确定。2-4℃是最佳的种薯贮藏温度。

(2)贮藏湿度:为防止块茎因过度失水造成薯皮皱缩失去种用价值,减少贮藏期间块茎中养分的损耗,同时又能防止块茎腐烂、发芽和病害的发生、蔓延,窖内湿度控制在85%-90%。

(3)提高种薯的耐贮性:田间管理时避免过量使用氮肥,应使用氮磷钾复合肥或配方施肥,增加块茎干物质的含量。同时加强田间管理,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增加种薯的耐贮藏性。嘉有黄腐酸,作物生命源

大田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

(3):病害防治

(一)病毒病

病毒是导致马铃薯种薯退化的主要因素,影响马铃薯产量的主要病毒有:

马铃薯Y病毒(PVY)

1、传播:多种蚜虫和汁液(接触)都能传播,属于非持久性传播的病毒,蚜虫吸食病株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就可得毒,再吸食健株,极短时间就能将Y病毒传到健株上;人和机械田间作业也可传播。

2、症状:叶片皱缩,叶片有坏死斑点;或叶背面可见叶脉坏死,严重时叶片干枯而不脱落,挂于坏死的茎上,形成垂叶坏死(图13)

图13 马铃薯Y病毒引起的叶片皱缩(左),叶脉坏死

3、防治

(1)利用脱毒种薯

(2)防止病毒再侵染 嘉有黄腐酸 作物生命源

◎非作业人员禁止进入种薯繁殖地。

◎田间作业人员严禁穿黄色服装。

◎田间拔病株等应穿高腰水靴,每换地块前要用肥皂水清洗后再进地。

◎人工逐垄拔除杂株、病株,要求整株及地下薯块全部拔出装袋带出田间深埋。

◎拖拉机作业应先原种而后种薯田,每换地块应进行轮胎消毒。

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

1、传播:只有桃蚜传播马铃薯卷叶病毒,属于持久性传播的病毒,蚜虫吸食病株得毒后可终生带毒,传播病毒给健株需要较长时间。

2、症状:植株当年早期感染卷叶病毒时,只有上部叶片延主脉向上卷曲,叶基部常有紫红色素。病薯长出的植株植株变矮,全部叶片延主脉向上卷曲,上部叶片失绿,下部叶片呈革质状,脆而易折。块茎变小,有的品种块茎产生网纹坏死(图14)

图14 马铃薯卷叶病毒在叶片上的症状(左),块茎网纹(右)嘉有黄腐酸,作物生命源

(二)真菌病害

近年来常发生的病害有:

1、黑痣病

(1Γ

露鹊�,湿度大都会引发感染。

(2)症状:出土后染病,最初植株下部叶子发黄,茎基

�15)。

图15 黑痣病在马铃薯茎基部的褐色凹陷斑(左)块茎上的褐色菌核(右)

(3)防治:甲基托布津70%可湿性粉剂(WP),400g+滑石粉10kg拌种薯100kg;阿米西达25%悬浮剂1000倍液(50ml/亩),马铃薯播种时,均匀喷施在播种沟 嘉有黄腐酸 作物生命源

2、早疫病

(1)发生:以菌丝体在病株残体中或患病块茎中越冬,翌年播种病薯,出苗后,病株上形成新的分生孢子。植株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很易脱落,并借风力向四周传播。特别在气温高燥等不良环境,或植株营养不良、生长衰弱的情况下发病严重。

(2)症状:常见的是叶片出现暗褐色带有明显同心轮纹的病斑,有时叶片上产生较多暗褐色或黑色小坏死斑,或在叶尖发生黑褐色大型病斑。感病块茎产生大小不等、微凹陷的圆形或不规则的黑褐色病斑,健康与患病组织的边缘明显(图16)

图16 马铃薯早疫病叶片症状(左),块茎症状

(3)防治:

◎培育健壮植株,增强抗病力:适当增施氮肥和钾肥,适时灌溉,加强田间管理。

◎药剂防治:初见病斑时,可选用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粒剂40克/亩、戊唑醇43%悬浮剂(好力克)15ml亩或28 嘉有黄腐酸,作物生命源

25%嘧菌酯(阿米西达)悬浮剂40ml/亩每隔7-10天喷施一次,共喷2-3次。

3、晚疫病

(1)发生:种植感病品种,会不同程度发生晚疫病,如果晴天,阳光中的紫外线可杀死孢子,发生的病斑很快干枯,不能形成流行;如湿度与温度条件适宜,则会造成晚疫病的流行。

(2)症状:马铃薯的叶片和块茎上的症状明显,叶缘或叶尖最初发生不规则的褐色斑点,气候潮湿时,病叶呈水浸状,蔓延极快。叶背面健康与患病部位的交界处有一层褪绿圈,上有绒毛状的白色霉层,这是晚疫病最显著的特征。

感病块茎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凹陷褐斑。病斑的切面可见到皮下组织呈红褐色;其变色面积的大小、深浅,依发病程度而定。湿度大、温度高时,病斑可蔓延到大部分块茎,一旦感染腐生菌,可使整个块茎腐烂(图17)。

图17 马铃薯晚疫病叶片症状(左);块茎症状(右)嘉有黄腐酸 作物生命源

(3)防治

◎种植抗病品种:皆为中晚或晚熟品种,而早熟品种的植株都不抗晚疫病。

◎加厚培土:减少植株上的晚疫病菌落到土壤中侵染块茎,同时可促进多层结薯,有利于块茎膨大,避免产生青皮块茎。

◎药剂防治

发病前施用保护性杀菌剂,如75%百菌清(达科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氟啶胺(福帅得)悬浮剂40ml/亩喷施;或代森锰锌类(大生M-

45、新万生、喷克等)80% 或70%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施。

发病时用治疗性杀菌剂,杀死或抑制病原菌在植物体内发展。68.75%氟菌·霜霉威(银法利)悬浮剂100-120ml/亩喷施,连续喷施2-3次。还可以用安克锰锌、科佳等杀菌剂。

(三)喷药细则

1、喷药原则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经济有效。

2、防治时间:

(1)植株封垄前,一般出苗后3-4周内完成第一次。

(2)以后视植株生长情况及发病情况每隔7-9天进行一次。

3、喷药次数:一般8-10次,降雨量大,湿度大可适当增加喷药次数。

4、用药种类:前期以保护性药剂与内吸性药剂交替使用。30 嘉有黄腐酸,作物生命源

后期二者混合使用,在全生育期防治病害的同时,进行蚜虫及马铃薯害虫的防治。

5、用药量:详见附件6 《常用药剂一览表》。

6、注意事项:

喷药时应选择晴好天气,风力1-3级;注意不同药剂混合施用时,相互之间应不影响药效;喷药压力不低于20 PSI,检查喷头雾化良好,叶片正反面分布均匀;不要漏喷,喷药结束后要立即清洗药罐、喷头等。

附件4:需水与灌溉

一、马铃薯对水份的需求

(一)、马铃薯从出苗到收获前期,土壤的相对湿度不低于65%。

(二)、需水高峰通常在播种后的50-90天。

(三)、不能在每日12:00-15:00从植株生长表现上判断植株是否缺水。

(四)、各个生长期的需水情况

1、苗期(播后4-6周):每天的需水范围在1.5-2毫米

2、生长期早期(播后7-10周):每天的需水范围在3-5毫米

3、生长期中期(播后11-15周):每天的需水范围在5-8毫米

4、生长期晚期(播后16-18周):每天的需水量开始逐步下降,直到2毫米。

二、灌溉

(一)、灌溉方式:使用机械化喷灌,可结合化肥及农药的施用,即节水经济又安全有效,一般夜间喷灌比白天好。

嘉有黄腐酸 作物生命源

(二)、灌溉时间

1、播前灌溉:土壤墒晴差(湿度低于65%),要在播种前2-3天灌水,使25厘米土壤保持湿润。

2、播后灌溉:避免用水量过大,一般不灌水。微型薯播种深度较浅,应注意保持土壤湿度,应多次小量灌水。

3、第一次灌溉

(1)、闷耕后根据土壤墒情24小时后进行,使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60%-65%。

(2)、喷灌时应尽量加快喷灌机行走速度,使降水量达到20毫米。

(3)、灌溉水量不能太多,否则会引起养分淋溶和病害发生。

4、第二次灌溉

(1)、出苗后20-25天,块茎形成初期,应使土壤相对湿度保持65%-70%。

(2)、喷灌降水量达到25毫米。

(3)、灌溉水量不能太多,否则会引起养分淋溶。(4)、土壤湿度不能太小,以免引起块茎畸形。

5、第三次灌溉

(1)、根系的有效深度为60厘米,应施入足够的水份保证根系区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2)、用水量应是30-35毫米。

6、生长中期灌溉

(1)、始终保持土壤水分充足直到下一次灌溉。

(2)、采用短时且频繁的灌溉,使土壤水分含量满足植株生32 嘉有黄腐酸,作物生命源

长的要求。

7、生长晚期灌溉

(1)、作物需水量下降(茎、根停止生长,土壤被遮蔽,白天变短等)

(2)、灌溉间隔的时间可以拉长,如果植株受到早疫、晚疫及环腐病的威胁,允许在下次灌溉前土壤相对湿度降到65%以下。

8、最后一次灌溉

(1)、杀秧前土壤相对湿度降到50%,以保证块茎促熟。(2)、沙性土杀秧前10天进行灌溉。(3)、粘性土杀秧前15天进行灌溉。(4)、本次灌溉应确保地块松软,易于收获。

嘉有黄腐酸 作物生命源

嘉有黄腐酸,作物生命源

第三篇:林业种苗生产技术与管理措施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林业种苗的重要性,其次介绍了当前林业种苗产业发展特点及工作方针,然后对林业种苗生产技术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种苗生产技术管理措施

1林业种苗的重要性

作为森林建设的基本以及保障,林业种苗不仅是一项公益事业,其还承担着以下几项历史使命:(1)负载林木遗传基因;(2)森林世代繁衍;(3)林业持续发展。在我国,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生态建设的快速发展,为充分适应当代林业建设的发展,对林业种苗也有了更严格的要求。要求种苗种植在满足数量的同时,还需满足产品多样化以及优良化的需求,并且实现高质量种植产品已成为我国林业发展的第一条件。为此,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以及强化林业种苗事业,在林业发展战略中将生态建设作为核心内容,并将林业种苗作为基础,优先发展。随着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发,以及良种与技术的不断推广,林业种苗体系逐渐得到了完善以及提升,这为我国林业建设以及生态建设的长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林业种苗产业发展特点及工作方针

2.1发展特点

当前我国许多地区均已形成林木良种基地,苗木繁育基地在我国许多省市也得到了普及,各繁育基地不仅能够帮助种苗进行繁育,还能够让各地区自行进行种苗繁育以及种植。如此一来,为林业培育种苗增大了范围以及空间,并且还能够为较为优质的种苗选择与其相适应的环境进行固定培育。相关统计显示,当前我国大多数地区均存在个体经营或者私人营业的育苗企业,私营育苗企业的存在促使我国林业的发展逐渐走向多元化,我国相关部门对私营育苗基地有着相应的资金鼓励,如此一来,不仅能够起到激励的作用,还能够促使私营培育企业在林业种苗繁殖中占领主导地位。近年来,我国林业品种逐渐得到增加,品种的丰富化促使优质苗品的占有率也逐渐增高,例如以下几种:(1)杨树品种NL-96;(2)杨树品种NL-895;(3)柳树品种J-795;(4)柳树品种J-799。,我国还引进较多新型育苗品种,例如金丝柳等,促使我国林业种苗的品种更加具备丰富化。

2.2工作基本方针

第一,林业种苗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环境,因而需有效提升社会群体的法律意识,促使林业种苗事业能够依法决策以及守法行政,进而实现依法治种。第二,林业种苗的发展需将生产以及科研进行有效的结合,实现种苗由数量向质量的快速转变,并借助科学技术以及技术创新合理提升其科技含量,保证林业种苗的科学化以及技术化,促使其能够得到健康、长效的发展。第三,林业种苗的发展需完善相关管理机构以及组织协会,进而合理提升其社会化服务。林业种苗的过程包含生产、流通、消费和分配几个方面,建立以及完善相关机构是为能够在林业种苗的整体过程中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第四、林业种苗的发展需将实际工作作为出发点,将林业种苗作为重要产业,并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保证其能够实现产业化发展,进而使林业种苗能够实现专业化、多元化、标准化及一体化。

3林业种苗生产技术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人才问题

林业种苗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大量技术型人才的支持,但是在现实情形中,人才缺乏的问题却十分严重。技术人员不够,就意味着员工每天的工作量都及其繁杂,无法保证工作质量,大大降低了生产技术水平,为林业种苗工作带来极大的损失,造成严重的后果。

3.2调研问题

在开展林业种苗过程中,应当做好调研工作,这样有利于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到全面的了解,在选育种苗时也能够做出科学的选择。但在实际情况中,却由于林业部门综合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各部门之间信息没有及时共享,导致了调研信息严重不足,影响在生产技术中的选苗育种。另外,在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没有及时合理地安排工作人员进行调研,整个林业部门对于市场环境、市场需求都没有很好的了解,就无法保证种出来的种苗是否真的符合实际的市场需求,这会给林业种苗工作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消耗了生产技术人员的精力,严重的还会对林业市场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3.3资金问题

林业种苗的生产过程及其管理周期都较为漫长,在短期之内很难获取较大的经济收益,对于投资者来说存在着较大的投资风险,容易导致林业种苗工作开展中严重缺乏资金。资金不足就意味着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工资待遇不高,容易造成人才流失,在招揽工作人员时也不易招收更多的优秀人才,这样给林业种苗管理也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另有很多投资者对于有关林业种苗的投资在认知上存在一定的误区,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投资金额的利用率,影响了种苗的管理措施,进而影响林业种苗连锁产业的发展。

4林业种苗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应对措施

针对林业种苗的生产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林业部门要及时采取应对的措施,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解决人才问题;加强林业部门之间的信息建设,解决调研问题;加大资金与技术支持,解决资金问题。

4.1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

专业技术型人才是提高林业种苗生产技术、完善林业种苗管理措施的重要因素,所以林业部门必须重视对于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要拿出资金,对林业种苗工作者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其对于种苗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具体育种操作的熟悉程度,这样就能够为林业种苗生产技术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在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的同时,也要注重招揽更多的优秀人才,才能保证林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4.2加强林业部门之间的信息建设

林业部门之间应当加强信息建设,做到资源共享,才能保证对于实际的市场需求有详细的了解,时刻掌握市场动态。各林业部门之间可以构建专门的网络平台,用于信息共享,这样就能够将市场动态时刻掌握在手中,进行选苗育种时也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保证林业种苗工作的顺利开展,推动林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3加大资金与技术支持

为了保证林业种苗工作顺利进行,林业部门加大资金的投放,用于林业种苗发展。另外,国家在政策上也可以提供一定的优惠,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还可以与相关单位合作,进行资金筹集,发动社会公众的力量,不仅能够筹集足够的资金,还能够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解决林业种苗的资金问题。5结语总之,林业种苗在保护、发展林业资源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够提高造林绿化的质量,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所以各地林业部门都应当重视林业种苗,克服生产技术和管理措施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保证林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保证了林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任丽敏.浅谈林业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189.

[2]王梅芳.浅谈林业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J].大科技.科学之谜,2014(5):240~241.

第四篇:安康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安康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作者:张忠民

马铃薯是我市第三大粮食作物,在我市更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广大群众有种植习惯和生产经验,又是一种传统优势作物。为保障粮食供给、解决山区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做出了特殊贡献。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马铃薯已由高山农民的口粮、养殖业的饲料发展成为城乡人民的蔬菜、保健食品和休闲食品;随着加工业的快速发展,马铃薯已由过去的粗粮发展成为市场潜力巨大的粮菜兼用,粮经一体的高产、高效作物和食物精品。为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小土豆做成大产业。

1马铃薯产业现状与潜力

1.1面积稳步扩大。马铃薯在我市各地都有种植,传统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汉滨、紫阳、岚皋、平利和镇坪5县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面积一直在50万亩左右徘徊,主要是高山群众自产自食,商品量很少。九十年代有所发展,总面积基本稳定在60万亩左右。近几年,随着马铃薯效益的提高,生产发展较快,由高山地区不断向低山平坝和城郊延伸。2009年,全市马铃薯面积75万亩,单产867公斤,总产65万吨。

1.2品种不断更新。在70年代,我市种植马铃薯选用的品种多为自留种或串换,产量较低,单产400公斤左右。在“十一五”期间,我市马铃薯育种工作成绩显著,为全省乃至全国都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在马铃薯育种工作中先后获得科研成果8项,9个农作物品种先后通过国家及省级审定,获得国家专利一项。先后育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2个马铃薯新品种,其中秦芋30号、秦芋31号分别通过国家审定,并分别获得全国农牧渔业部三等奖和陕西省农技推广三等奖。选育的中早熟、高淀粉和高蛋白原料薯及菜用鲜食品种:安薯58号(秦芋30号)、秦芋31号、安农5号、安薯56号已在周边城市销售。新选育的0104-

2、0101-

2、921-226等早熟品种即将上市。引进的费乌瑞它、早大白等良种已在市内低海拔县区和周边市县逐步稳定扩大种植面积。由于种植品种不断更新,使我市马铃薯优势种植区亩产达到1200公斤以上。

1.3技术逐步普及。由于我市对马铃薯新技术引进和示范推广从未间断,在种技术普及上成效显著。上世纪六十年代重点推广了春播改冬播,产量显著提高,后来又选育了安薯

56、秦芋30号、秦芋31号、沙杂15等一批马铃薯高产新品种,先后引进了克新系列、紫花白等一批高产品种,应用于马铃薯栽培生产;先后组装集成了地膜覆盖、双膜覆盖、高垄栽培、冬早播、短壮芽、间作套种、脱毒良种和免耕技术等一批高产栽培新技术,促进了马铃薯单产的提高。县、乡镇马铃薯技术推广体系也已完善。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单产水平稳步提高,促进了马铃薯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2马铃薯产业存在的问题

2.1单产水平低,品种单一。我市马铃薯平均亩产860公斤,低于全国平均单产13%,其主要原因是缺乏高产抗病(晚疫病)的主栽品种。安康市仅2000年在马铃薯生长后期晚疫病大面积流行,全市马铃薯单产折主粮109公斤,比常年单产145公斤,减产33%,总产减少36949公斤。全市川道地区早春上市,播种面积较大的地膜马铃薯需早熟品种,经过多年引种串换,严重混杂退化,急需更换新品种。

2.2缺乏优质专用品种。目前我市马铃薯主栽品种不突出,优质专用品种的引进选育、应用步伐缓慢,限制着马铃薯生产水平的提高,致使单产一直徘徊在800公斤左右。

2.3科研推广工作滞后。近十年我市只选育出了2个在生产上应用的新品种,但推广速度缓慢。马铃薯栽培技术研究重视不够,应用的均是传统技术措施和从别的作物上移植过来的技术。脱毒种薯、地膜覆盖、高垄栽培等各项高产栽培技术普及率不高,先进技术的增产潜力未得到有效发挥。

2.4种薯标准化程度低。生产上多为自留种或串换,几乎没有公司经营马铃薯种薯,生产上应用的脱毒种薯经过扩繁几代后,也很难达到脱毒的标准和要求,严重影响着马铃薯产量和质量的提高。3马铃薯产业发展优势

3.1地理区位优势。安康市马铃薯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安康市具有近似于马铃薯原产地的生态条件,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马铃薯以耐脊抗灾、高产稳产、粮菜饲兼

用、营养丰富且产业链长的优势,生产面积稳步上升,加工工艺不断改进,销售网络逐步拓展,形成了多渠道、多层面的产业格局,在生产面积、总产量、商品率、经济收入等方面,已成为当地一个重要的产业。目前,安康农民对于种植脱毒马铃薯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最乐于接受,尤其是对马铃薯良种的更新与推广要求极为迫切。中高山良种育繁区,主要涉及平利、镇坪、岚皋、紫阳和宁陕五县。该区域气候冷凉,光照充足、生长期长,马铃薯良种繁育和栽培基础好,具有原种生产地的生态条件,生产的种薯质优种纯,食用薯品质优、口味好、无公害,深受顾客欢迎。

3.2品种资源优势。我市所选育的中熟品种秦芋30号、秦芋31号,淀粉和蛋白质含量高,薯圆形,适宜淀粉和蛋白质的原料薯及菜用鲜薯。特别是秦芋30号,因其淀粉含量高、薯形好,适于作原料薯生产。而且秦芋30号、秦芋31号的还原糖含量低,也适宜开发油炸快餐食品。

3.3技术优势。目前,安康市有专门从事马铃薯育种、生产、专业技术人员18人,其中中高级职称人员10名,秦芋30号新品种的主要培育者蒲中荣研究员长期担任顾问。我市在马铃薯科研育种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而且安康市农科所镇坪高山试验站是全国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点之一,在马铃薯科研育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4、发展思路、目标与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山区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导向、科技支撑、企业带动的发展思路,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使马铃薯产业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亮点。从2010年起至2014年底计划要达到以下目标:

4.1计划再建秦芋30号和秦芋31号两个品种选育基地400亩,基地建在镇坪县曾家镇金坪村的市农科所高山试验站和平利八仙镇龙山村。

4.2计划建成一级良种繁育基地5万亩,生产二级良种10万吨,主要满足安康市及周边地区百万亩马铃薯生产的用种量。良种繁育基地主要选在镇坪县上竹乡华龙村、庙坝村,平利县八仙镇龙山村、凤凰村、龙门村。紫阳县双桥镇六河村、绕溪乡两河村和双柳村;以及岚皋、宁陕五县的部分高山村组。该区域平均海拔1200米以上,气候冷凉,土壤疏松,无任何污染,并有天然林做隔离带,良种繁殖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优势

4.3计划建成月河川道3万亩菜用商品薯生产基地,产品主要供应西安、十堰、本市及周边地区。商品薯基地主要建在月河川道的汉滨区关庙镇、建民镇、花园乡、河西乡、五里镇、恒口镇、张滩镇;汉阴县的涧池镇、永宁乡、蒲溪镇、平梁镇;石泉县的池河镇等12个乡镇45个行政村。这里光热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农民商品意识强,具有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非常适合商品马铃薯生产。

4.4计划用5年时间使全市脱毒种薯普及率达到50%,加工转化比例达到30%,到2014年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亩产1500公斤。与2009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相比增加25万亩,亩产增加633公斤,总产达150万吨,增涨2.3倍。实施步骤如下:2010年达到80万亩,平均亩产鲜马铃薯1000公斤,总产80万吨;2011年达到85万亩,平均亩产鲜马铃薯1100公斤,总产93.5万吨;2012年达到90万亩,平均亩产鲜马铃薯1200公斤,总产108万吨;2013年达到95万亩,平均亩产鲜马铃薯1350公斤,总产12

8.3万吨;2014年达到100万亩,平均亩产鲜马铃薯1500公斤,总产150万吨。

5、产业建设内容

马铃薯在我市是第三大粮食作物,在全市粮食总产中的比重达到25%,部分中高山区超过50%,在保障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曾经为解决我市的温饱和食物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随着生产的发展,马铃薯已成为粮食、蔬菜、饲料加工和工业原料兼用的主要农作物,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对促进我市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意义重大,因此,我市将突出以下三项建设来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

5.1突出四大区域建设。根据不同生态环境区域特点和市场需求,将我市划分四个不同产区:一是大高山种薯产区。这一区域一般在海拔800米以上、气候凉,昼夜温差较大,病毒传播媒介少,作为种薯繁殖基地,有利于生产出产量高、病害少、品质好的种薯,为低山平坝地区提供优质种源;二是中低山粮、饲薯产区。海拔600-800米的中低山区,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病虫较少,是传统的马铃薯生产优势产区,适宜作为粮食型、饲料型马铃薯生产基地;三是城郊菜用薯产区。该区域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以供应城镇市场为主,进行地膜栽培、集约经营,及早上市;四是交通干线加工薯产区。利用川陕高速、十天高速、210和316国道、省道沿线交通便利的优势,大力发展用于淀粉、薯片、薯条、粉条等产品加工的加工薯,实现加工增值促增收。

5.2建设五大体系。根据我市实际,产业发展重点是加强五大体系建设。一是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安康市农科所高山试验站负责新品种选育及脱毒微型薯、原种、一级种薯的生产。建立良种繁育基地,联同基地村(组)成立种植协会,组织农户实行“铃田模式”,即每户每年种植0.1-0.2亩微型薯(7000-1500粒)为起点,每年生产原原种100-200公斤,第二年扩大种植原种1-2亩,生产原种1000-2000公斤,第三年扩繁生产一级种薯10-20吨。以此为基础,各县(区)农技中心再负责二、三级种薯的繁育与良种推广工作,使我市良种繁育体系建成后,每年可以生产脱毒微型薯1000万粒,原种薯1000吨,一级良种8000吨,二级良种10万吨,来满足安康及周边地区百万亩脱毒马铃薯的需种要求。二是加强生产基地体系建设。支持5万亩种薯繁殖基地建设,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及土壤改良、修建田间道路等辅助设施。三是加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支持现有市、县、乡农技推广网络,开展马铃薯技术培训、高产创建、技术和市场信息服务等公益性活动。四是加强加工体系建设。扶持马铃薯生产、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发展产业化经营。五是加强市场体系建设。重点发展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民自主开发市场潜力的参与度。

5.3组装集成技术。首先要优化栽培模式,普及四改技术,即改常规种为脱毒种或优质高产良种;在种植条件好的地方改挖窝穴播为开沟条播;改露地栽培为覆膜或盖草栽培;改平作为垄作。其次,要科学配方施肥,控氮增磷补钾,增施农家肥,补施微肥;并重点防好晚疫病、病毒病和地下害虫,以此来降低损失,提高生产效益。

6、保障措施

6.1加强组织领导。为了确保100万亩马铃薯产业基地建设任务的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市上成立以市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市农业局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市农技站、农科所和县区农业局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基地建设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建设基地方案制定、组织运行、任务落实、技术指导、种苗供应、大田生产和技术宣传培训。各县作为一把手工程相应成立组织协调领导机构,落实任务,办好样板,抓好示范引导,督促检查,验收和评比,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一切问题,保证该项建设顺利健康发展。

6.2加强与企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双赢。采取“行政引导,企业参与,项目扶持,农技唱戏”的运作模式和市场运行机制,积极与科研院校,投资企业,专业协会等涉农力量的结合,使他们成为联结政府、服务农民的桥梁和纽带。把农技部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体系网络优势与企业的研发、资金、市场、掌握物化技术等优势结合起来,做到“政府搭台,企业出钱、专家唱戏、农民受益。”一是种苗生产供应采取市场运作方式,招商引资,成立种苗有限公司,按需生产,保质稳价,及时供应;二是马铃薯产品生产购销,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实行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确保企业原料供应,保护农民利益。

6.3扎实抓好示范点。为了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对确定的重点乡镇,要加强农技综合服务站技术力量配备,抽派精兵强将,充实基层推广队伍,保证每个村有1名马铃薯技术专干,全面负责所包村的技术宣传、培训和指导。同时,将任务完成情况和产量水平高低,作为技术人员年终考核的依据,真正把示范点办成是大面积推广的高产典型,是技术干部的练兵场,是衡量技术水平的监测站。

6.4搞好科研推广。马铃薯栽培技术在我市经过不断的探索总结,积累了一套成功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但是,随着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连年大面积的种植,病虫害、重茬、品种退化等问题给科研和推广带来新的课题。市上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全面负责脱毒种薯生产,新品种推广,高产栽培等技术,及时发现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始终站在技术科研和推广前列,从品种密度、施肥、防治病虫、窖藏保鲜等生产环节,认真进行调查研究,规范种植水平,逐步形成一套高产高效马铃薯栽培模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为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6.5强化农民科技培训。全面实施科教兴农、科教兴薯战略,加强科技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探索农民培训新体制,新机制,广泛组织农技人员围绕《规划》确定的优势区域,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技术培训,加强示范引导,面对面,手把手,传授科学务薯技术,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科技种田水平。

6.6组建马铃薯专业协会和农村专业合作社。按照民办、民营、民管的原则,在充分利用原供销系统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每个乡镇组建一个马铃薯专业协会,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通过专业协会,向农民提供优良种苗,市场信息、生产技术,组织农民按计划生产,推行订单生产,负责马铃薯购销。

6.7推行马铃薯生产科技承包制。一是将马铃薯每年生产任务按市、县、乡三级承包,层层签订承包合同,将任务落实到乡村,分解到个人,实施到田块;二是制订科学的考核管理办法;三是严格奖惩。在每年的年初和年终,组织人员,进行严格的检查、考核和评比,把完成好的乡镇作为领导和包抓技术人员职务(称)升降(聘任)和奖励的依据,对完成任务差和弄虚作假的乡镇领导和包抓技术干部除通报批评教育外,对情节严重者,进行降职任用和降低聘任,真正体现能者上,庸者下,充分发挥干部的工作能力和积极性。

第五篇:地市级广播电视报转型的误区及建议论文

广播电视报,是指由广播电台、电视台创办、以刊载广播电视节目和评介为主要内容的纸质定期出版物。作为广电系统的成员,广播电视报是广播、电视的衍生媒体,它必然依附于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它的存在和发展与广播、电视的发展密不可分。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是中国广播电视报发展的黄金时期,绝大多数地市级广播电视报就是在这个时期创办并得到快速发展的。“鼎盛期全国有广播电视报300多家,每期总发行5千多万份,占同期全国所有报纸总发行数的1/7,绝大多数在当地的报刊发行量中遥居首位。”①

一、广播电视报的困境与转型

中国的媒介生态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就发生了剧变:传统媒体的市场化加速,为了争夺受众和广告份额,它们彼此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互联网等新媒体快速成长,它们开始抢占传统媒体的受众和市场。广播电视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日趋恶化,它们的“生态位”受到其它类型报纸和互联网的侵袭。广播电视报丧失了独家垄断刊登广播电视节目表的特权,一些日报、晚报、都市报等综合类报纸也开始详尽刊登广播、电视的节目预告和评介,综合类报纸的跨界使得广播电视报导听、导视的功能被分流弱化。广播电视报的核心竞争力和主要功能逐渐丧失,它们的生存空间从此日渐萎缩。“90年代以后,城市晚报、娱乐报、都市报异军突起,后来居上,广播电视报整体上陷入低迷。”②地市级广播电视报处于各层级广播电视报的最低端,报业市场相对狭小。因此,它们遭遇的竞争和面临的困难比中央级、省级广播电视报更加严重。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各地诸多地市级广播电视报好景不再,陆续出现读者减少、发行量下降、影响力降低和广告经营额下滑的困境。面对空前的压力和困境,一些地市级广播电视报依然无动于衷,继续维持原有定位和发展策略得过且过混日子。然而,绝大多数地级市广播电视报对媒介生态的变迁十分敏感,它们积极应对,努力适应、调整和突围。一些地级市广播电视报对自身重新加以定位,试图超越广电的“限制”向综合性都市报转型。《邵阳广播电视报》就是一家尝试通过向综合性都市报转型从而突破困境的媒体。

二、《邵阳广播电视报》的概况及其转型

《邵阳广播电视报》是由邵阳人民广播电台、邵阳电视台在1988年创办的一家地市级媒体。当时,它只是一张以介绍邵阳广播电台和邵阳电视台的节目为主要内容、售价仅5分钱的铅印小报,但受到邵阳市广大市民热情追捧,市区家家户户几乎都订阅有《邵阳广播电视报》。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环境和媒介生态的变化,《邵阳广播电视报》的运营出现困难。为了应对这种变化,《邵阳广播电视报》开始进行调整转型。《邵阳广播电视报》最先采取的调整措施是“扩版”,试图通过丰富报纸的内容、增加信息量来留住原有读者、吸引新受众。1993年8月,《邵阳广播电视报》第1次扩版,从4开4版扩为4开8版。2001年1月,《邵阳广播电视报》第2次扩版,由8版扩为12版。2005年,《邵阳广播电视报》第3次扩版,由12版扩改为16版。“扩版”这种常规性的调整措施并没有让《邵阳广播电视报》走出困境,《邵阳广播电视报》自我调整的步伐明显加大。2008年4月8日,《邵阳广播电视报》更名为《邵阳城市报》,从此“告别广电”彻底向综合性都市报转型。转型后的《邵阳城市报》以“责任媒体,百姓情怀”为办报宗旨,以“立足城市、放眼农村、关注民众、服务大众”为服务理念,报纸栏目新闻化,报纸内容都市化、生活化。现在,《邵阳城市报》由湖南省新闻出版局主管、邵阳广播电视台主办,新闻从业人员为14人。报纸4开16版,周二、周五出版。报纸期发行量约为5万份,发行以邵阳城区为主,覆盖八县一市三区,发行以订阅为主,报刊亭也有销售。目前,《邵阳城市报》经常性栏目有新闻、关注、民情通道、锐评、情感、副刊、连载、微博等。“新闻”栏目以刊登邵阳市及市辖各县、市的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社会新闻等为主。“关注”栏目是对本地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和焦点话题的报道。“民情通道”栏目主要反映邵阳市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并联系相关政府部门,促使问题得到解决。“锐评”栏目主要是一些针对时事热点的短小尖锐的评论。“情感”栏目则是刊发当下都市人的各种情感故事。“微博”栏目选取的是励志小散文和网络短新闻。除了上述的经常性栏目以外,《邵阳城市报》还不定时地开辟金融、教育、人物、保健、生活、汽车等专栏。这些非常规的专栏一般围绕广告经营来确定栏目和栏目内容。《邵阳城市报》希望通过栏目、栏目内容与广告的相关性来吸引广告客户,从而提升报纸的创收能力。

三、从《邵阳广播电视报》转型路径看地市级广播电视报转型的误区

《邵阳广播电视报》在面临困境时能积极应对并试图通过转型来谋求发展的机遇,这是难能可贵的有责任的表现。然而,与其它不少地市级广播电视报所采用的措施和所走的路径一样,《邵阳广播报》的转型有一些明显的误区。

(一)定位失误导致深陷激烈竞争之中

2008年4月8日,《邵阳广播电视报》更名为《邵阳城市报》,把自己定位为综合性都市报,希冀以此为契机确立在邵阳报业市场的主体地位,一举从边缘性媒体转变为主流媒体。然而,这种不切实际的希冀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空想,这是因为《邵阳广播电视报》转型为综合性都市报原本就是一种报纸定位策略上的失误。“报纸的定位是这样一种活动:它以市场为对象,通过准确的市场定位,设计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能同时产生较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报纸品种。”③可见,报纸定位要充分考虑报业市场和自身的竞争力。《邵阳广播电视报》转型为综合性都市报是一种没有充分考察邵阳报业市场和正确评估自身实际情况的定位。作为内地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级市,有几百万人口的邵阳市的报业市场并不大。在《邵阳广播电视报》转型以前,在邵阳市发行的综合性都市报就已经趋于饱和,无法再容纳新的综合性媒体。在邵阳发行的有省级媒体《潇湘晨报》、《三湘都市报》和本地的《邵阳日报》、《邵阳晚报》。《邵阳广播电视报》转型为综合性都市报就必然要和邵阳报业市场中这些老牌综合性都市报展开竞争,去争夺它们的读者和广告份额。可是,与上述这些老牌综合性都市报相比,在人、财、物和新闻采编、发行、经营等方面,《邵阳城市报》都处于明显的弱势且有着诸多的短板。因为这些弱势和短板导致《邵阳城市报》在内容、时效性等方面都无法与已有的综合性都市报相抗衡。与其它综合性都市报相比,《邵阳城市报》4开16版的篇幅显得比较单薄。最要命的是,为了填充版面,《邵阳城市报》还经常转载其它都市报的报道。像《邵阳城市报》的“人物”栏目和“特稿”栏目基本上是转载其它都市报的稿件。作为一份周报,《邵阳城市报》周二、周五出版,在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方面远远赶不上每日出版的综合性都市报,常常报道一些时效性不强的新闻。内容的单薄和新闻时效差使得《邵阳城市报》无法通过媒介内容来吸引受众和广告商,从而导致它在与老牌的综合性都市报竞争中处于明显的下风。从《邵阳广播电视报》的遭遇可以看出,地市级广播电视报转型为综合性都市报是一个误区。转型综合性都市报必然会深陷激烈竞争之中,而且会在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地市级广播电视报转型为综合性都市报不仅不会一跃成为当地报业市场的主流媒体,而且会不断地被边缘化,且丧失已有的受众和广告份额。

(二)淡化“广电”特色、摒弃自身核心竞争力

《邵阳广播电视报》转型的另一个误区就是淡化“广电”特色、摒弃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更名的2008年开始,《邵阳城市报》就不断淡化自己的“广电”特色。现在,从《邵阳城市报》的报名、报纸定位、办报宗旨和报纸理念都看不出与“广电”有任何联系。在报纸栏目和内容方面,除了与邵阳广播电台、邵阳电视台公共频道共同打造《民情通道》栏目外,《邵阳城市报》就再也没有其他与“广电”相关的栏目和内容。评介广播电视节目本来也应该是广播电视报的主要内容,但在《邵阳城市报》上也见不到任何对邵阳广播电台、邵阳电视台节目的评介。广播电视节目表应当是广播电视报最重要的栏目和内容,因此,广播电视报常常被人们通俗称为“广播电视节目报”。独家刊登广播电视节目表曾经是广播电视报的核心竞争力。“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指该媒体胜过竞争对手核心资源和能力的总称。”④在转型以前,广播电视节目表是《邵阳广播电视报》最受读者欢迎的王牌栏目,是《邵阳广播电视报》的核心竞争力。然而,转型以后的《邵阳城市报》不再刊登邵阳广播电台和邵阳电视台的节目表,主动地摒弃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其实,作为地市级广播、电视的衍生媒介,地市级广播电视报从诞生之日起就和广播、电视确立了依附关系。广播、电视是地市级广播电视报可以和应该吸取、利用的重要资源,如何挖掘和利用广播、电视资源应该是地市级广播电视报的永恒主题。地市级广播电视报盲目淡化“广电”特色可能踏入如赔了夫人又折兵般得不偿失的误区。不再刊登广播电视节目预告是一种主动摒弃自身核心竞争力的行动,最可悲的是,转型之后的广播电视报无法打造自己新的核心竞争力。这种自我放弃核心竞争力的转型无疑会导致地市级广播电视报丢掉自己的优势和强项。这种自我切割强项的行动无疑是走进了转型的误区。这种转型不仅不能吸引新的读者和广告份额而且会让已有的读者和广告份额大量流失。

四、结语

20世纪90年代后期,曾经风光无限的地市级广播电视报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困境。面对压力和困难,不少地市级广播电视报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转型为综合性都市报。然而,除了极少数成功的特例之外,大多数转型之后的地市级广播电视报依然没有摆脱困境,不仅没有一跃成为当地报业市场的主流媒体,而且依然不断地被边缘化,已有的受众和广告份额也大幅度减少。地市级广播电视报转型为综合性都市报之所以没有成功,这是因为它们走进了转型的误区。广播电视报转型为综合性都市报就必然要和当地报业市场中已有的综合性都市报展开竞争,在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地市级广播广播电视报转型的另一个误区就是淡化“广电”特色、摒弃自身核心竞争力。地市级广播电视报这种主动放弃无疑会导致它们丢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毋庸讳言,面临困境的地市级广播电视报进行转型是一种必然。但是,地市级广播电视报转型前一定要先对自己所处的报业市场作出冷静、客观和准确的分析,不仅要明白自身的优势和弱项所在,而且还要充分了解研究报业市场的其它媒体。转型的地市级广播电视报在进行媒体定位时可以采取差异性的策略,扬长避短,尽量避免与当地强势媒体同场竞争。地市级广播电视报转型不仅不能主动淡化“广电”特色,而且应当继续充分利用自身所处广电系统的优势,加强与广播电台与电视台的合作和互补。转型的地市级广播电视报应该继续刊登广播电视节目预告,介绍、解释、评论、补充、延伸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广泛利用和深度挖掘广播、电视节目资源,重新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当然,在新媒体语境下的地市级广播电视转型还必须充分依托网络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利用网站、微博、QQ、微信和APP等传播平台来建立高效、全面的覆盖网络。

注释:

①张瑜.浅析当下广播电视报面临的问题与发展路径.[J]今传媒.2011.9.53.②张振东.广播电视报的生存与发展.[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11.19

③罗小萍.媒体融合时代新闻编辑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8.35.④王庚年.国际传播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10.100.

下载马铃薯春耕生产技术建议与误区论文[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铃薯春耕生产技术建议与误区论文[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家庭教育十大误区及十大建议

    家庭教育十大误区及十大建议 新华网2009年12月13日 10:58:48一、以分数论“英雄”,重考试分数,轻学习能力许多家教最明显的误区之一,是把分数当成智力发展水平的唯一尺度,也当成......

    农业生产技术与管理

    浅论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着全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也关系到国民经济发......

    乡镇财政会计核算问题与建议论文

    乡镇财政是最基层的财政,乡镇财政会计核算质量关系乡镇政府会计报告,影响全国财政基础数据。现行乡镇财政会计核算体系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简单易行,在乡镇财政会计核算中发挥了......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建议论文

    1衡阳县农业机械化发展成效近年来,衡阳县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工作,把它作为遏制土地抛荒、促进农业生产的重要举措,加大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力度,不断改进农机服务方式,农机化事......

    园林施工管理现状与建议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就园林施工的管理问题展开了相关的分析与探讨,首先针对目前园林施工管理的现状予以了简要的接受,而后就前期的施工准备、施工过程中的进度控制及成本监管展开了......

    当前春耕备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春耕备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今年我县春耕备耕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去冬以来,气温异常偏高,降雪极少,根据气象部门资料:去年12月份平均气温较历年偏高2.2......

    浅谈名优茶种植与生产技术

    浅谈名优茶种植与生产技术 李桂生 茶叶与咖啡、可可属世界三大饮料。茶以子叶植物,约30属5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14属397种,主产长江以南各地,其中茶属和何树属等......

    论文:人情执法的误区与对策[五篇范文]

    “人情执法”的误区与制约对策 ●安徽省广德县林业局林科所陈兴福 林业行政执法是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进行林业行政管理并作出林业行政处罚决定的一系列活动。其依据是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