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诸葛亮与老婆黄月英的历史故事
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等,并改造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234年在宝鸡五丈原逝世。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父亲诸葛圭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诸葛亮的躬耕地尚有争议,一说在南阳卧龙岗,另说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
诸葛亮父亲诸葛圭早逝,诸葛亮与其弟诸葛均便由叔父诸葛玄抚养。后来汉廷选任朱皓以代诸葛玄之职,幸好诸葛玄与荆州牧刘表有旧交,便带诸葛亮同往依附。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和弟弟在南阳隐居晴耕雨读。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的自评多不以为然,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孟建、石韬相信他的才干。
赤壁大战
当时,刘表之妻刘琦后母蔡氏屡进谗言,刘表对刘琦渐渐不悦。刘琦数次向诸葛亮请教自安之术,但诸葛亮每每推辞,刘琦便在一次饮宴时用上屋抽梯之计令诸葛亮说出解决办法,诸葛亮便反问刘琦:“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你不见到春秋时期申生在内而有危险,但重耳(指的是晋文公)在外却可得安吗?)”当时黄祖被东吴杀害,刘琦便上荐为江夏太守外求自保。建安十三年(208)八月,刘表病逝,其二子刘琮继位,听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刘备在樊城知道后,率军队和百姓南逃,曹军在当阳长坂追上刘军。
刘备到达夏口,而孙权之前又派鲁肃到来观察情况,并向刘备建议向孙权求救,诸葛亮便自荐到柴桑作说客,与鲁肃结为朋友;到达柴桑后,诸葛亮面见孙权,先用二分法给孙权两个选择“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果能以吴、越的军力与中原之国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断交)”;另一个选择则是激将法,“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如果认为不能抵挡,为何不停止军事行动,向北方称臣呢!“北面”在这里有双重含义:其一是曹操当时在北方;其二是君臣见面时,臣子通常面向北方。)”孙权却反问诸葛亮,刘备又何解不投降。
诸葛亮便提高刘备身价,说刘备有气节,绝不投降,以向孙权显示刘备的决心。孙权大怒,誓言不会向曹操投降,但却有所担心,刘备还有多少兵力战斗。诸葛亮最后才分析两军的情况,先说出自军散兵归还和关羽水军有万人,加上刘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再说出曹军远来疲弊,追刘备时,又用轻骑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地说曹操必定可打败。孙权十分高兴,后又受到鲁肃、周瑜的游说,决定联刘抗曹,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
诸葛亮随军回到刘备处;十一月,曹操大军在赤壁遭遇孙刘联均火攻,军中又发生瘟疫,故大败,回师北还。
建兴十二年(234年)八月,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杨仪等率军还,有“死诸葛吓走活仲达”一事。
诸葛亮的老婆
黄月英,三国时荆州沔南白水(今湖北襄阳)人,沔阳名士黄承彦之女,诸葛亮之妻,诸葛瞻之母。本名于史无载,“月英”是她在民间传说中的名字。黄承彦以黄月英有才,向诸葛亮推荐,请求配婚,诸葛亮答应后遂与黄月英结为夫妻。相传黄月英黄头发黑皮肤,但知识广博。但也有一说指黄月英本人极美,因此遭到乡里其他年轻女性的嫉妒而诋毁她的容貌。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相传是从黄月英的传授的技巧上发展出来。荆州一带的特产,相传部分也由黄月英所制造或发明。现今襄阳一带,还可以听到很多关于诸葛亮与黄月英的动人传说。
黄月英,又名黄婉贞、黄硕,三国时期的女性人物,荆州沔南白水人,生卒年不详。少时有才,与从兄黄射并知名。在史书《三国志》中也曾有过对她的记载,并且在小说《三国演义》里,罗贯中也对其进行了描述。黄月英在三国时归属蜀国,黄承彦之女,诸葛亮之妻,诸葛瞻、诸葛果、诸葛乔(养子)之母。她还是当时有名的才女,熟读兵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韬武略,足智多谋。但相传长相丑陋,黄头发,黑皮肤。
尽管如此,后人对黄月英还是有很多不错的评价。而作为三国时期杰出的谋士诸葛亮的妻子,心中也饱含着对丈夫的担忧与思念。总而言之,黄月英也称得上是一位好妻子,好母亲,并且在千百年以来,民间一直流传着她与诸葛亮的的美丽传说。
据传说,诸葛亮黄月英夫妇婚后的生活很幸福。诸葛亮随刘备出山后,一直南征北战,黄月英在家里辛勤操持家务,抚养孩子成长。尽管黄月英既聪明又贤惠,但她毕竟长得有点难看。古往今来,总有不少人替诸葛亮感到遗憾。不过,在黄月英的家乡湖北襄阳,当地人为这位才女修建的庙宇里,她可一点也不难看,当地还有关于她的动人故事。
当地人说:“黄月英小名阿娇,长得花容月貌。听说诸葛亮学识人品俱佳,就很倾慕他,于是托父亲主动提亲。她请父亲在诸葛亮面前说自己很丑,看他是不是一个以貌取人的凡夫俗子。没想到诸葛亮很爽快地答应了。结婚那天,黄月英头上盖着一块红布,她想试探一下诸葛亮是不是真的心甘情愿,毫不犹豫地去揭红盖头。没想到诸葛亮真的二话没说就揭了盖头。面对花容月貌的黄月英,诸葛亮以为弄错了。这时一脸喜气的新娘才道出了原委。据说,后来人们结婚,姑娘的红盖头就是从黄月英那儿学来的。”
结婚后,诸葛亮突然发现岳父一家的社会关系非常复杂。岳父和刘表是连襟,当年,荆州首屈一指的实力派人物蔡瑁把两个妹妹分别嫁给了刘表和黄承彦。也就是说,刘表现在不仅仅是诸葛亮叔叔的好朋友,还是自己妻子的姨父,关系更进了一步。而在荆州担任重要军事职务的蔡瑁则成了诸葛亮妻子的舅舅。
不过,有了黄承彦这层关系,诸葛亮与荆州政界和军界人士的接触就更进一步了。通过这些渠道,身居隆中的诸葛亮能够更迅速地了解时局的发展、朝廷和诸侯等各类人物的政治动向以及当时各政治集团的内幕活动等情报信息。这些情报信息对于正在密切关注时局、分析时局发展方向的诸葛亮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拿出的那份著名的策划案《隆中对》,就是他此前对天下形势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正确分析之后而形成的一整套战略思想。
第二篇:黄月英技能搭配心得(xiexiebang推荐)
天生技能:
八卦阵——在士兵对阵阶段,有15%的可能使对方某种士兵下回合无法进攻。
1、天生+运筹+特攻+攻防+众志成城(麾下部队受到来自对方将领的伤害降低20%/40%)。
2、天生+运筹+特攻+攻防+移花接木(有50%可能在受到将领攻击时令对方也受到30%的伤害,并将攻击中附带的负面效果转嫁给攻击方)
八卦阵 运筹2,特攻2,特防2,逆境
由于黄月英天生技能是八卦阵——在士兵对阵阶段,有15%的可能使对方某种士兵下回合无法进攻。注意是“某种”,所以每样兵都要多带些炮灰。尽量把对方的炮灰都消灭掉。这样某种基本就是对方的主力兵。在主力兵战的时候,减少对方一回合,兵数量都很可观。
运筹2,新版照样是不可缺少的神技。不赘述。
特攻2特防2,由于新版出的几个针对貂蝉和打兵的技能,所以以后只有全统御才有发展。
逆境之勇,麾下每支部队的士兵数量少于所攻击的目标时,每次攻击时该兵种造成的伤害提高5%,最高可提升50%。新版的又一个神技,配合你的多炮灰阵型,主力兵一般都会比对方主力兵少。只要你兵力比攻击目标少,就会一直以5%攻击提高。最高50%很BT的。提高到一定程度,特攻+特防+不断提高攻击。
第三篇:历史故事:苏小妹“炼字”超苏黄解读
历史故事:苏小妹“炼字”超苏黄
苏小妹“炼字”超苏黄 苏小妹是苏轼的妹妹,据说她跟苏轼1样也是才华出众,有1个苏小妹“炼字”的故事流传甚广。相传,有1天黄庭坚在苏小妹家与苏轼闲谈,苏小妹出了1道题目,要求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各加1字,成为两句5言诗。苏东坡不假思索,随口吟道:“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苏小妹说:“好虽好,但不算最好。” 黄庭坚见苏小妹否定了苏轼的两句诗,略1思考,说道:“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小妹仍然说:“好虽好,但还不是最好。” 两人齐问苏小妹怎样才算最好?苏小妹给出的答案是:“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东坡和黄庭坚听了不由的拍手叫好,因为在苏小妹的两句诗中,风只是“扶”着细柳,细柳不“摇”也不“舞”,可见那风是多么“轻”了;在月光下,梅花简直失掉了踪迹,可见那月色实在是“淡”极了。苏小妹在诗中扣紧了“轻”“淡”2字,用字可谓10分精当,所以比苏东坡和黄庭坚的诗更胜1筹。其实,如果我们每个人在写作时,都能够多想1想,多推敲1番,虽不1定都能写出千古流传的美文,但至少可以避免1些错误,少闹1些笑话。
第四篇:黄建英 《因数与倍数》 教学设计
《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黄建英
教学目标:
1、从学习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2、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师走到一位同学面前。同学们,可以说说我们现在什么关系吗?生:师生关系 师:嗯,那(指向另一个学生)你和他是什么关系? 生:同学关系。谁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师:不仅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这种互相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其实在数学中,数和数
之间也存在这样的关系。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研究两个自然数之间的关系。
二、自主探究
1、认识因数和倍数
灯片 出示例1:最近学校要开展体操比赛,我们班选12人进行队列操练,要求队列是长方形而且每行人数一样多,你能想到哪些排列形式呢? 汇报不同的排法。每行1个,站12行 每行2个,站6行 每行3个,站4行 ………
师:你能用算式把自己的排法表示出来吗? 师板书除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12÷1=12 12÷2=6 12÷3=4 1×12=12 2×6=12 3×4=12
师:刚才我们将12名学生进行队列训练,排出了各种不同队形,同时我们得到了不同的除法和乘法算式。其实这些乘法算式都可以看做由这些除法算式转化而来。想一想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 生回答.师:没错,这些除法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数和数之间的关系:因数和倍数(板书课题)不过为了方便,我们只研究非0自然数,什么是非0自然数呢?生:(如1、2、3、4、5、……)例如: 12÷1=12 我们就说12是1和12的倍数,1和12是12的因数 谁也能这么说说?
师:根据刚才学习到的知识,请大家说说这道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出示灯片12÷3=4 生:12是3的倍数,3是12的因数
还能找出其它因数和倍数关系吗?12是4的倍数,4是12的因数 12是3和4 的倍数 3和4同时是12的因数
3、老师这还有三个算式,请小组间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灯片出示其它算式:18÷2=9,5×6=30,,4÷0.2=20 在这样的除法和乘法算式中你们都能找到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不起!第三个、算式怎么没有人说呢? 你把这个道理给说明白了,谢谢你!
看来大家都很明白了,那这两组数中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3和6 6和12 质疑:老师糊涂了,这个6怎么一会儿说成是倍数,一会儿又说成是因数呢?这是怎么回事呀?
生:6和3在一起是3的倍数,6和12在一起就成了12的因数,主要是看他和谁在一起。师:哦,我明白了,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关键是看6和谁在一起,只有看清楚了,我们才能说清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三、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的方法
前面大家说到12的因数有哪些来着?是不是12的因数就只有它们呢?(不止)还有哪些?你来说两个? 生说:
师:这样吧,我一下子也记不全,还是请大家在草稿本上把它们全部写下来。生独立完成,12的因数有: 老师找到了几份不同的作业,大家仔细观察这几份作业,可有意思了。
①1、12、2、6、3、4。
②1、2、3、4、6、12.③2、4、3、6、12。
师:先来看看他们找到的因数对吗?(对)第三个错在哪里? 1号和2号你更欣赏哪一份? 为什么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找到这些因数的?
生:想着1×12=12就找到了1和12是12的因数,2×6=12就找到了2和6是12的因数,3×4=12就找到了3和4是12的因数.师:听明白他的意思吗?(明白)他们都是用乘法去找的,哪些同学也是用乘法去找12的因数的,举手
师:很多同学都是的,那你们在找因数的时候是一个一个找的吗? 生:是两个两个找的
师:嗯,也就是一组一组找的!好办法!师:都是用乘法找的吗,有没有不同的想法了? 生:还可以用除法找 师:具体说说看
生:12÷1=12就能找到1和12,12÷2=6就能够找到2和6,… 师:看来找一个数的因数不但可以用乘法,还可以用除法 师:老师发现不管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你们都是从几开始的啊 生:从1开始算 师:为什么?
生:这样找比较有序。
师:好!有序这个词我很喜欢!现在我们一起来写出12的因数,根据算式,找到了1就找到了12,找到了2就找到了 6,依此类推,为了美观,我们要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来写,最后写上句号。
有时候,我们也用集合图来表示。(出示灯片)小结:现在你会找一个数的因数了吗? 师:接下来咱们就用这种方法来找一找其他数的因数。(2)运用方法,找出自己学号的因数 汇报答案:17、2、48、9、1、(灯片出示)
(3)观察上面几个例子,你发现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从因数的个数、最小的因数、最大的因数三个方面观察)
师: 大家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因数,那我们来试试找一个数的倍数!
四、探索找倍数的方法
(1)师:就选小一点的,找一找3的倍数?
师:你会找3的倍数吗?给你们1分钟的时间,看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好!准备好了吗?开始!
师:时间到,你写了多少个3的倍数? 生:15个 生:24个
师:我们一起来看几位同学的作品。投影
你们是怎样得到3的倍数的?
生:我是用乘法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这样写下去的。生:我也是用乘法,用3去乘
1、乘2等等 师:哪些同学也是用乘法的
师:你们都是用3去乘一个数,所得的积就是3的(倍数)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我是用加法的,用3+3=6、6+3=9依次加下去
师:这么多啊!如果给你更长的时间,你能把3的倍数全部写出来吗?(不能)师:为什么?(因为3的倍数有无数个)师:怎么办?(用省略号)小结:要找一个数的倍数,可以背这个数的乘法口诀!我们一起来写3的倍数,在写一个数的倍数时,一般可以从小到大写前面5个,后面用省略号表示。同样,一个数的倍数也可以用集合图表示。
师:现在你会找一个数的倍数了吗?(会了)
师:请同学们找出5、6、的倍数?
a、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纸,师巡回指导。b、集体反馈
5的倍数:5,15,20,25,30……
6的倍数:7,14,21,28,35,42,49…… c、观察3、5、7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板书)
师:刚才我们分别找了3、5、6的倍数,仔细观察观察,这些数的倍数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生:最小的和它一样
师:一个数最小的倍数就是它“本身”。师:最大呢?(生:找不到最大的)师:也就是说一个数没有最大的倍数。生: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 师:无数个我们也可以说是“无限”
五、巩固练习
孩子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关于因数和倍数的知识,接下来要考考你们的辨别能力,有没有信心?
1、下面说法对吗 1、2.8是7的倍数
2、因为3*6=18,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因数。
3、任何一个自然数(0除外),至少有两个因数。4、1是1,2,3,4 •••••• 所有自然数的因数。道理说得清清楚楚,真聪明!分析得有理有据!
2、幼儿园阿姨买了一些糖果,平均分给15个或者30个小朋友,正好分完。如果阿姨买来的糖果总数比15多,比100少,那么阿姨可能买来多少块糖果?
3、游戏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找朋友。
师:同学们每人都有一个学号,每个学号都是一个自然数,如果我要找的朋友是你,请你站起来,并报出自己的学号,让其他同学也看看你是不是我要找的朋友。准备好了吗? 师:我的朋友学号是20的倍数,请起立 师:我的朋友学号是20的因数,请起立 师:学号是20的同学,你怎么站了两次? 生:20既是它本身的倍数,又是它自己的因数。师:我的朋友学号是6的倍数,请起立 师:谁来说一句话,让大家都是我的朋友。生:是1的倍数的同学请起立 师:那就请是1的倍数的同学起立
师:既然大家都起立了,那我们这节课就学到这里,下课!
板书: 因数和倍数
12÷1=12 12÷2=6 12÷3=4 12的因数:1,2,3,4,6,12.3的倍数:3,6,9,12,15,…….
第五篇:“小故事”与历史教学
小故事
历史课在教学过程中,如照本宣科,只注重知识性而不注重趣味性,会枯燥无味,使学生厌学,影响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
宋代大教育家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在历史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学习兴趣。其中,用“小故事”就是使历史课充满浓厚兴趣的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历史课教学中,“小故事”能够使历史课充满浓厚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识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调动学生主动性,但也不是说所有的“小故事”都能起到如上所说的作用。历史课利用“小故事”要以教育目的为核心,根据教学的要求和教材实际需要进行有效地选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插入一段与所教内容有关的课外的历史小故事;一种是根据教材内容编制便于记忆的奇特的小故事。
选用与教材有关的课外的历史小故事,一定要注意简短、真实而典型、切不可虚假乱造、冗长。否则,会造成渲宾夺主,本未倒置。比如,有的教师在讲“文化大革命”这一史实时,向学生讲一些当时造反派们如何造反的故事,学生们是饶有兴趣地听了,但这有什么教育目的呢?学生们听了又有何益呢?可见选取典型的“小故事”要与教材内容息息相关,为教育目的服务,如讲述典型“戚继光抗倭”时;插入一段戚继光亲自参战的动人故事…在一个风沙雨湿的夜晚,戚继光跨上战马挥舞双剑,东砍西杀,他的部下大声疾呼:“主帅冲锋了,”士兵们听到喊声,顿时精神大振,其勇无比,经过这场拼杀,将敌全部歼灭。经过四年的战斗,东南沿海的日本倭寇基本肃清。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为驱走倭寇的斗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学生听了这个“小故事”必然产生对民族英雄戚继光无比敬佩。从而对他的英雄事迹产生兴趣,达到无意识记的目的,这个小故事的选用不仅达到了教学要求还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教材内容编制便于记忆的奇特的小故事是由于有些历史知识本身枯燥无味且难记忆,把它“改造成奇特的小故事则可使这些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有滋有味”,充满的浓厚兴趣,如把“墨西哥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编制成 …… 在一个墨一般黑的地下室,堆放着大量美元,突然,砰砰!两声巨响,通天(北)大门微微拉开,红太阳光芒照射进来,黑暗顿时变光明 …… 这个奇特的“小故事”是通过引发学生好奇心 , 来调动学生——这一主体的求知欲 , 从而使学生掌握了这段历史知识。
兴趣是人们积极从事实践活动 , 不断获得知识 , 开阔眼界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的推动力量,.利用“小故事”使历史课充满浓厚的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历史教学质量,让历史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