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的故事
黄豆妈妈有十万个孩子,黄豆妈妈嫌起名字麻烦,分别把她的十万个孩子叫做大豆、二豆、三豆、四豆、五豆、六豆、七豆,依次排下去,最小的叫十万豆。
黄豆妈妈问大豆:“你想生活在哪里呀?”大豆说:“我想生活在水里。”于是,黄豆妈妈把大豆放进一个装满水的瓶子里。
黄豆妈妈问二豆:“你想生活在哪里呀?”二豆说:“我想生活在沙子里。”于是,黄豆妈妈把二豆放进一个装满沙子的盆里。
黄豆妈妈问三豆:“你想生活在哪里呀?”三豆说:“我想生活在花朵里。”于是,黄豆妈妈把三豆放进一朵盛开的月季花的花心里。
黄豆妈妈问四豆:“你想生活在哪里呀?”四豆说:“我想生活在铅笔盒里。”于是黄豆妈妈把四豆放进一个空铅笔盒里。
黄豆妈妈问五豆:“你想生活在哪里呀?”五豆说:“我想生活在树洞里。”于是黄豆妈妈把五豆放进柳树洞里。
黄豆妈妈问六豆:“你想生活在哪里呀?”六豆说:“我想生活在储蓄罐里。”于是黄豆妈妈把六豆放进了储蓄罐里。
黄豆妈妈问七豆:“你想生活在哪里呀?”七豆说:“我想生活在田野里。”八豆、九豆、十豆,一直到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豆都一起喊起来:“我们都想生活在田野里。”于是,黄豆妈妈把七豆和其余的豆子们撒在了河边的田野里。
只剩下一个十万豆了,黄豆妈妈问十万豆:“你想生活在哪里呀?”十万豆想了想说:“我想生活在你的手心里。”于是黄豆妈妈就把十万豆紧紧地握在手心里。
一个星期之后,黄豆妈妈想看看她的孩子们生活的怎么样了,就去找她的孩子们。它在装着水的瓶子里看见了一只小蝌蚪,在装着沙子的盆里看见了一棵仙人掌,在月季花的花心里看见了一只辛勤的小蜜蜂,在铅笔盒里看见了一支铅笔,在树洞里看见了一只小松鼠,在储蓄罐里看见了1元硬币。黄豆妈妈又来到田野上,漫天遍野的小草一齐向她招手。黄豆妈妈想还有十万豆,她摊开手心,看见手心里有一个黄豆大的黑痣。
黄豆妈妈看到孩子们都生活得很好,心满意足地笑了。
第二篇:海龟妈妈和她的孩子的故事
海龟妈妈在海滩上生了102个蛋。她把蛋下在事先挖好的沙坑里,然后用沙子把蛋掩埋起来。一轮金黄色的太阳,暖暖地照在沙滩上。
一天,两天,三天……不知过了多少天,沙子突然动了起来,从沙土里爬出了一只小海龟,他抖抖身上的沙子。紧接着又一只小海龟爬了出来。3只、5只、10只……整整一百只小海龟,他们一个跟着一个,向海边爬去。哦,海边上,海龟妈妈已经在等着他们了。她亲了亲孩子们,说:“你们都是兄弟姐妹。”“什么兄弟姐妹?”小海龟们惊奇地问。
“就是说,你们都是妈妈生的,你们应该亲亲热热,互相关心。特别是哥哥、姐姐,应该帮助弟弟、妹妹。”海龟妈妈亲切地说。
“哦,我们会做到的,因为我们是兄弟姐妹!”小海龟们欢呼起来,他们亲热地互相搂抱着。
海龟妈妈数了数她的儿女们:“咦,怎么少了两个小弟妹?”
“是吗?”小海龟们叫了起来,“我们快去寻找他们!”
海龟妈妈说:“还是我去吧!”
“不,应该我们去,我们是兄弟姐妹!”小海龟们说,“我们准能行!”
正当小海龟们要出发的时候,看见远处爬来了两个小黑点儿,等走近一瞧,哈,真是两只小海龟。
原来,这对小弟妹,因为劲儿小了点,蛋壳又厚了点,所以,出来就晚了点。100只小海龟拥上去,使劲儿抱住了这一对小弟妹。
小弟妹吓坏了,说:“你们是谁啊?”
海龟妈妈快活地说:“他们是你们的哥哥姐姐,我是你们的妈妈。”两只小海龟高兴得拍起手,齐声笑着说;“哦,我们找到了妈妈,还有100个哥哥和姐姐,多好啊……”
第三篇:黄豆的故事
1、活动目标
2、激发幼儿探究黄豆与豆制品关系的欲望和兴趣。
3、引导幼儿初步认识黄豆及其制品,并了解其营养价值。
4、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辨别黄豆,区分豆制品。
之 所以确定这样的活动目标,首先是以《幼儿园指导纲要》中健康领域和科学领域的目标为依据,以中班幼儿年龄特征为出发点来设计,是基于豆制品对人体的营养价 值而定的。在目标里,我把培养孩子情感、态度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说:在教学中,力求通过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在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 动性以及探索求知欲望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知识和技能。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我认为教材重点是:帮助幼儿了解黄豆及其制品具有丰富营养,有益人体健康。
教材难点: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方式辨别黄豆、区分豆制品。
根据幼儿认识事物的规律,这一活动,我设计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始部分)请幼儿品尝豆制品,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第二部分(基本部分)是这一活动重点、难点所在,也是突破重点、难点的关键部分,下面我着重谈谈这一部分的设计。
1、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
2、调动起幼儿各种感官。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在众多豆类中,尝试性地寻找出黄豆。
3、通过师生共同。
4、讨论
5、引导幼儿讲述、总结出黄豆的外形特征。这个环节是一个让孩子们相互探讨、学习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
运用谈话法,引导幼儿认识豆制品,了解它们的营养价值。幼儿在宽松、和谐、平等的气氛中,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建构新知识。(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个小环节)第一:通过教师讲解,加深幼儿理解黄豆与豆制品的关系。
第二:引导幼儿运用生活经验,说出所了解和认识的豆制品。
第三:帮助幼儿了解豆制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有益于人体健康。
这一环节,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以游戏的形式使幼儿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将所建构的知识在实践中得以运用和巩固,以此来突破本活动的难点。
第三部分(结束部分)通过观察豆芽,激发幼儿探索豆芽生长过程的兴趣。为幼儿有兴趣的进行延伸活动奠定基础。
活动中,我运用了观察法、比较法、尝试法、游戏法、讨论法等几种方法相结合,并注重动静交替,这一切都是以中班幼儿年龄特点为依据,为幼儿创设一个能够使其自由探索、发现、生动活泼的环境,让幼儿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第四篇:《月亮和她妈妈》读后感
弯月亮挂在天空中,它对妈妈说:“我很冷,”妈妈说:“我怎么帮你做衣服,你常常会弯,你现在是新月,等会是满月,在下次不是满月也不是新月,《月亮和她妈妈》读后感,读后感《《月亮和她妈妈》读后感》。”我想我要做一件不同尺寸的衣服。
我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事物总在不断变化,要根据事物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式,不可能一劳永逸(yi)。
第五篇:一个人和她的故事
一个人和她的故事
中文系 人文教育 彭荣琴 20091012106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杨丽萍的人生故事,学习杨丽萍对于舞蹈的热情,对于生活的追求,对大自然的热爱,加强人文教育基础,培养人文素养,陶冶当代大学生的人文情怀。重点了解:
杨丽萍的舞蹈表演、舞蹈风格、个人作品、和个人风格。(1)舞蹈表演:
杨丽萍认为:综艺晚会令舞蹈本身越来越迷失自己,往往居于配搭角色。观众在电视里对舞蹈欣赏已经很难完整了。
现在舞蹈服装也存在品位问题。就说安塞腰鼓,许多人都拍过,我看只有陈凯歌拍得好。黄土地上,农民穿土棉袄,腰系麻绳,那鼓敲得太捧了,原汁原味。不像有的腰鼓表演,穿得红红绿绿,连鼓都镶上金边边,简直变了味。
搞舞蹈太难了,综合素质要求高,作品要好到极致才有观众。现在的大部分舞蹈还停留于欢娱、情绪化的程度。精品太少。题材选择太重要了。
(2)舞蹈风格
杨丽萍式的舞蹈风格,最大胆和成功之处在于她将舞蹈中原本动态的艺术表现形式,转化为静态的,而且她的舞蹈风格又大多源于自然和真实的生活。在杨丽萍的意识中,大自然是最美、最真实、最深刻的体现,通过感悟,她力争用自己朴实的语言去构架人类最美的梦想。所有看杨丽萍舞蹈的人,都会进入她构架的如诗如画的意境,都会情不自禁被她所表现出来的美所动容。
(3)个人作品
《月光》
《两棵树》
《嘎奇奇》
《珠穆朗玛》
《火》
《拉萨河》
《雀之灵》
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
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的响声》 2009年
(4)个人风格
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观察发现杨丽萍的风格魅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教学设计
• >师:同学们,在外省人看来,云南,是一个插一根棍子会生根,埋一个石头会发芽的地方。云南,是一个把火与水,都当成神灵来顶礼膜拜的地方。云南,是一个姑娘们用酒窝装酒,动不动脸就会红的地方。云南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他们无时不唱,无处不舞,无所不乐!
• 云南的美就是这样被热爱它的人们宣传出去,成了一个神秘的地方!杨丽萍就是这样一个热爱家乡,把家乡当做神灵一样供养,让我们走进杨丽萍的世界,看看她眼中的家乡是多么的神秘!生:讨论发言关于杨丽萍故事的带给的启发
师:播放视频,了解杨丽萍的舞蹈风格及其表演
生:(观看视频,进行思考)
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把视角放得更宽,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师:不得不承认,杨丽萍是舞台演出的灵魂,凡是有她出场的舞蹈,总是能获得更多的掌声。她的月亮女人以剪影的形式表演,非常有美感,而《雀之灵》虽然还是她以前的那种孔雀舞,但是由于灯光,音乐以及整个舞台效果的完美组合,使这个旧舞蹈,有了全新的面貌。三宝的音乐为整台演出增色不少,如果闭上眼睛只听音乐,也同样是一种不错的享受。
杨丽萍认为,一个热爱并十分熟悉民族舞蹈的舞者才能将民族舞蹈事业很好地进行下去。只要拥有这份热爱、这份熟知,就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舞蹈作品。这些新创作的民族舞蹈作品也会具有流行性,就像通俗歌曲一样流行,不一定只能存在于村庄中。因为,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还让村民“刀耕火种”的生活显然不现实。只要保留住民族舞蹈最根本的东西,接着创新,也许50年后,甚至更长的时间,民族舞蹈还会活跃在人们的生活中,这才是它最理想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