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行双辅导员制度强化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论文
摘要:当今时代的发展,使传统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从分析新形势下社会环境、学生主体、学校及高职教育改革的现状出发,指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除了配备政治辅导员抓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外,同时配备专业辅导员在专业指导、职业技能培养、职业导向引领方面进行加强,积极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改革和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传统的高校管理大多都是在一个年级或班级设立一个辅导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我们也可称他们为“政治导师”或“生活导师”。由于以前我们国家实行的是“英才教育”,高校录取的都是学习比较优秀、基础好、学习自觉性强的学生,这一管理模式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近些年来随着高校扩招,生源质量下降,各校都出现大班额,这一现象在高职院校尤其严重,以前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因此加派一些专业教师或生产实习指导教师作为“专业导师”或“职业导师”,在学生从入校就有针对性的进行跟踪指导,可以使学生在入校就明确目标,从而有计划地完成职业能力积累。这样,实行“双辅导员制度”,可以使学生在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各方面协调发展,成长为德才兼备的职业从业者。
一、新形势下实行“双辅导员制度”的必要性
(一)“双辅导员制度”可以推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建设
由于我国的经济一度比较落后,高招升学率曾经一直比较低,形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可以说以前我们国家实行的是“精英教育”,高校录取的都是学习比较优秀、基础好、学习自觉性强的学生,高校管理实行的是每一班级或年级设一个辅导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我们也可称他们为“政治导师”或“生活导师”,这一管理模式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近些年来随着高校扩招,生源质量下降,各校都出现大班额,这一现象在高职院校尤其严重。
在现形势下,各高职院校所招新生普遍基础差,学习自觉性差,纪律性差,一个年级或几个班级单靠一个辅导员不可能管好,旧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必须进行改革。
(二)“双辅导员制度”可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我国现行的中学教育还没有真正实行素质教育,学生接触社会机会很少,很多学校只是在军训后组织一次专业教育了事,这使得很多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入校后对将来的专业发展、就业去向和职业发展非常模糊,前途一遍迷茫,在此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就缺乏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而设立专业辅导员就可以弥补这一管理缺失。专业辅导员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使学生对职业前景有了清晰的了解。
同时世界经济形势也发生了巨变,职业种类越来越细化和边缘化,因此选派一些专业教师或生产实习指导教师作为“专业导师”或“职业导师”,在学生从入校就有针对性的进行跟踪指导,可以使学生在入校就明确目标,从而有计划地完成职业能力积累。
二、如何实施“双辅导员制度”
(一)师生双向选择,做好辅导员的选聘
政治辅导员的选聘,我国有现行的办法和标准,无需赘述。专业辅导员的选聘必须谨慎,不能流于形式,如果选择不当,结果会适得其反。首先应该制定出选聘标准,力争选出师德高尚、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责任心强、熟悉本专业职业发展状况的专业教师。然后在学生入校一段时间,习惯学校的生活后,学校向学生公布全体候选专业教师的基本情况信息,以便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老师,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自己渴望的一位教师担任自己的专业辅导员,同时任课教师根据所掌握的班级情况以及学生愿望,选择受导学生。学校根据师生双方的选择,确定导师与受导学生,以保证教师和学生合理分配。最后导师和受导的学生签定协议,明确双方的义务与职责,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每位导师身上,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局面。
(二)建立相关制度,建立推动机制
为确保“双辅导员制度”这一管理模式的有效实施,必须形成推动机制。
1.全校联动制度。新制度不但对政治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要求教学和管理工作人员都要对旧的观念进行更新,形成全员参与、全程跟踪、全校联动制度。
2.谈心、汇报制度。专业辅导员应该经常与政治辅导员交流,与其他任课教师进行交流,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受导学生经常向导师汇报学习生活情况。各辅导员要建立“辅导员工作手册”,记录师生活动全过程。
3.辅导员例会制度。学校定期组织一次全体辅导员例会,交流经验,反思问题。
4.督导考核制度。学校将每个辅导员的工作业绩进行量化考核,作为一项任务在年度考核中赋予一定的量化权重。
当然,学生管理制度建设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课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逐渐完善。
第二篇:强化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几点思路
强化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几点思路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高云裳
摘要: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随着招生门槛的降低,生源的剧增,高职辅导员的作用与不足也显现出来,对工作满意度不高,队伍不稳定,职业认同感降低等趋势明显,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下降的原因,并给出可行性建议来提高辅导员的职业满意度和认同感,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里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既指一种过程,也指一种状态。对于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工作来说,“过程”是说辅导员从自己的学生管理工作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的所扮演角色的过程。“状态”是说辅导员当前对自己所从事的辅导员岗位的认同程度。随着高职高专院校快速发展,高职招生比例的逐年扩大,为辅导员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天空,与此同时辅导员的作用与不足也显现出来。目前河北省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对于提升他们的工作效果和质量的当务之急。
一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降低的原因分析
毋庸置疑,“职业认同”正在成为高校辅导员能否实现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辅导员队伍工作不稳定,流动性大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辅导员缺乏对自己职业的认同感。对于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来说,他们所面临的学生综合素质低于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更大,每天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更令人头痛,而他们工作的满意度、职业倦怠感水平和工作压力直接决定他们对于辅导员职业的认同感,探寻他们工作中的职业认同感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社会地位不高,待遇低下。辅导员队伍虽然在高校中占据学生管理人员的大部分,但是这支队伍的流动性较大,往往留不住人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观点是年轻的时候做辅导员可以锻炼人,但做辅导员不是长久之计,毕竟这个岗位会影响日后的晋升和发展,很多人尤其是年轻辅导员往往选择辅导员工作作为自己工作的起点,持有“骑驴找马”的观点不在少数,在其位不谋其政,在辅导员工作的同时心里却向往成为受人尊敬的专任教师或者和领导接触机会较多的行政人员,这就造成一种结果,他们用心不专必然不能在本职岗位上有所建树,导致作学生工作懒散、没有长性。另一方面重要的原因是,辅导员待遇低下,培训机
会几乎没有,晋级制度不完善,使很多辅导员不能安于岗位,他们渴望学校及社会给予这个岗位更多的关注,关注他们的工作生活状态,设身处地的为他们制定合理的薪酬和深造前景,取消他们的后顾之忧。
2、辅导员工作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随着在学生培养方面高校辅导员队伍作用的日益发挥,辅导员工作被各个高职院校日益重视,辅导员待遇也呈逐年提高的趋势,但辅导员考核机制并不像专业教师那样健全,激励机制也相对落后,导致辅导员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严重抑制了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破坏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在高职院校中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政教育发挥的作用相当,但成果却不能够被同等对待,而且在表现形式上存在一定差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难用成绩来量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业绩往往采用主观评价的方式代替其他考核手段,这就缺乏客观性,公平性。
3、辅导员职业倦怠感逐渐提升。作为刚刚参加工作的新辅导员来说,他们对所从事的职业充满了追求希望和憧憬,可是一旦接触到实际的工作,一切就不再像想象中的那样美好,现实终归还是现实。种种琐事已经让辅导员应接不暇,他们像万金油一样在各个领域对学生言传身教。高职学生学习兴趣低下,个性突出的特征更让学生管理难上加难,辅导员们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中职业认同感就发生了变化,开始对这一职业的美好憧憬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无数的抱怨和消极的想法,日复一日,枯燥无味的工作依然还在继续,周围的人际关系也会随着消极的情绪而变得一落千丈。这些抱怨和消极的想法不断地在他们的心中滋生膨胀,职业倦怠感增加,萌生了退意。
二 强化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几点思路
1、在全社会范围内给予高校辅导员工作更多的关注和认同。社会对于辅导员工作的认可度决定辅导员对自己工作的认可度。因此在全社会范围内高度弘扬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非常必要,通过新闻报道等让更多的人了解辅导员工作的重大意义和工作内容的沉重繁杂,使得辅导员的学校和社会地位逐渐升高到和专业教师同等的地位。国家在待遇上给予更多优惠政策,在职称的评定上让他们无晋升发展的后顾之忧。
2、严把高职院校辅导员“入口关”。通过合理的入职考核把真正适合做辅导员工作、愿意从事辅导员职业并具备学生管理基本素质的人挑选进辅导员队伍中来。在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选拔阶段,许多学校考察更多的是专业对口和学术能力,然而当今的辅导员工作,知识和能力已经不是突出的问题,非专业方面的品质显得尤为重要,比如爱心、责任心、进取心。选拔优秀辅导员的关键不是能否胜任的能力问题,而是能否对职业的认同而产生的积极的态度。
3、加快在职辅导员的职业化建设步伐。一是对于在职辅导员培养来讲,也应该强调他们的“自主发展”,一方面学院要帮助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让辅导员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以及通过何种途径实现发展目标。提高辅导员的自主发展能力。鼓励辅导员不断创造条件完善自己,如外出学习,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等。二是明确界定辅导员工作职责,减少工作压力。辅导员工作涉及学生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就业指导、心理咨询、思政教育等,学校上级往往将与学生非教学方面的管理统统强加在辅导员身上,使辅导员工作压力过大,应力图减少不相干职责,位高职院校辅导员减压。
4、转变考核激励机制,提高辅导员工作满意度。作为高职院校,也要转变评价方式,通过评价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鞭策其发展。从以奖惩为目的的评价方式转变为以促辅导员发展为目的的发展性评价。奖惩性评价注重甄别和选拔功能,硬性地将极少数的“优秀”和“不合格”的辅导员鉴别出来,无法调动大多数辅导员的积极参与。而发展性评价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承认和关注辅导员个体之间的差异,辅导员成为评价的主体,反映专业发展的过程,使辅导员真正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对岗位的热爱。
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的一线力量,关乎学生高职学习生涯中的方方面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社会各界确实需要为高校辅导员发展创设宽松和适宜的环境,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更要重视激发辅导员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逐步提高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确保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才能不断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一线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秋燕.高校辅导员职业情感认同及其压力探析——来自泉州高校的调查研究[J].教育评论, 2008,(5).[2]邓凯文.浅谈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J].科技资讯,2009,(14).[3]倪曼.谈高校辅导员的身份认同与专业化[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4]谈儒强.从情感视角看教师的专业认同[J].教育与现代化2008,(1).
第三篇: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逐步重视,高等职业院校的固定资产也逐渐增加并且越来越多元化。高职院校固定资产对学校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资产管理尤为重要。本文以高等职业院校为研究对象,查阅资料并结合实际,分析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帮助高职院校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能力,提高利用率,促进院校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对策;研究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国务院更下发了根据《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要继续加强高职院校基础能力建设。高等职业院校近年来的发展和办学规模也越来越稳定,固定资产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基础条件,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关系着学校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因高等职业院校合并、发展新校区建设以及办学水平的评估等的建设和采购,使得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不同程度的弱化,固定资产在管理和配置上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学校建设和发展,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必须不断加强和完善,以实现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更好的实现其社会功能。
二、高等职业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一)固定资产中设备的比重逐年增加,固定资产更多元化
因为职业院校教学需要引进大量的专业设备,随着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规模和发展越来越稳定,高职院校的专业设备也越来越多,在固定资产中的比重逐年增加。由于不同专业的需要以及教育办公无纸化、信息化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也越来越多元化,改变了高职院校原有固定资产的结构和组成比例。固定资产中设备比重的增加和和资产的多元化,对院校在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价值核算都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把固定资产管理作为重点工作对待。
(二)固定资产来源和管理主体多元化
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规模和发展越来越稳定,职业院校为不同行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是很多企业人才输送的来源,因此,高职院校的资产来源不仅有国家的投入,因为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各种社会的资金和设备投入量也很大,而且随着社会需要的发展,这种投入也会越来越多,使得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也越来越多元化。固定资产的来源多元化也就导致了很多高职院校在资产管理主体上的多元化,比如,学校教务处、图书馆、设备处、实训中心等不同的部门都是不同的管理主体管理资产,这种管理模式,虽然看起来比较完善,但由于主体过多,也容易导致资产管理的混乱。
(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多样化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多样化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主体多,因此,每一个管理主体都按照自己的管理方式制定了一套管理的制度,但是院校在资产管理的整体上却没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这种多样化的管理制度看起来比较完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院校的发展需要协调各种固定资产,进行资产的合理配置,共同促进院校发展,但是由于各管理主体的管理制度不同,固定资产在使用上,经常会造成各管理主体的矛盾,各管理制度之间互相冲突,导致申请使用的审批过程过长,审批流程不畅,各管理主体之间互相推诿、扯皮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弱化了院校固定资产的管理职能,大大降低了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
三、高等职业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制度不健全,管理主体分散,条块分割严重、管理体制缺少统一性
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在购买、报废、资产处置上的内控制度不健全。对资产损毁、老旧资产报废的处置没有严格的审批和监督制度,导致一些资产被私用或者因管理不善造成的非使用性损毁等问题得不到处置,或者处置监督缺位,执行力度不强,给高职院校的资产带来很大的损失。在资产管理方面,资产申报、销账不及时的问题非常突出,一些固定资产在申报购买或销账时不及时登记,长此以往登记记录无法核对和清查,就会导致账面不清楚,实际资产与账面资产严重不符,容易造成资产损失和资产重置,降低利用效率。
(二)资产调拨混乱无序,“非转经”过程中固定资产流失严重
国家对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视以及高职院校自身发展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以一些主题部分进行了社会化的改革,这之中,最先进行社会化改革的就是后勤部,一些高职院校的后勤部成立了后勤服务公司等经济实体,负责后勤部门的运营。院校一部分固定资产被划拨到经济实体中,但在资产划分过程时,资产调拨手续和变更登记没有及时办理,造成资产内部在账、卡、物的管理上不一致,公务私用的现象普遍存在,给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带来损失。而一些高职院校为了鼓励经济实体的发展,对一些固定资产实行零租赁,将学校的非经营性资产划拨发到经济实体中,转为经营性资产,但在转更的时候,没有对资产的价值进行合理的评估,没有建立有偿使用制度,导致转后的资产产权归属不清,在使用过程中,缺乏监督和约束,被无偿占用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重复购置、贪大求全,资产利用率低,且资产管理信息化和共享程度低
高职院校很多是由不同的学校合并而成,因此,高职院校的校区比较分散,基础条件较差,而高职学校为了评估和发展,不顾自身的经济和学校教学条件,盲目的通过贷款、借款添置学校固定资产。学校合并初期,可能在资产清查和盘点上做的不到位,导致一些学校账面资产与实际资产不相符,一些学校在扩大建设时,不注重对已有资产的清点和资产合并利用,反而盲目购置,贪大求全还盲目攀比,既造成了资源重置和闲置浪费,也增加了学校的贷款负担,增大经济压力。高职院校在计算机网络资产上比较丰富,也具有专业的人才,在扩张建设时完善了网络设施,但在实际情况中,高职院校在资产管理上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却很低,管理模式还停留在传统阶段,没有建立统一的资产信息管理系统,使得学校固定资产信息得不到共享,资产无法合理利用。
(四)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
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财政投入增多,学校融资渠道拓宽,固定资产的数量和价值都在不断地增长,但学校的师资队伍和资产管理水平都还没有跟上,不符合新形势下资产管理和使用的要求。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实验室师资力量缺乏,实验设备无法发挥应用的效能。在资产管理上管理手段落后,管理人才专业程度不高,且因学校合并的影响,资产管理队伍的组成人员在工作背景、社会经验、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上都不同,因此,在管理人员结构分布上不合理,导致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对资产的整理、分类、录入、核对、成本估算、折旧方面都不能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导致高职院校资产管理职能弱化。
四、高等职业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对策研究
(一)加强内部控制,科学设置内部机构,建立健全统一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
加强固定资产在购买、报废、资产处置上的内部控制,对固定资产损毁、资产报废的处置实行严格的审批和监督制度,保障实施到位。加强内部控制还要加强资产在申报采购和报销环节的登记管理,明确到相关负责人,每一笔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和库存情况都要登记清楚,并且组织专门的人员定期进行清查,统计,避免因账面与实际不符造成学校固定资产损失,也避免资产过多重置和资源浪费,加重高职院校的经济负担。为加强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解决管理主体分散,条块分割严重的问题,要在固定资产管理上坚持“统一领导”的原则,坚持统一管理,实行全员监督,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统一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可在高职院校内部设置由财务部门主导的,学校各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科室负责人共同参加的固定资产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对学校的固定资产实行统一管理、协调和监督。在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在内部管理结构上,科学的实行分层级的管理模式,根据各类固定资产的产权归属关系和资产实际使用状况,明确各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责,将管理责任明确到各责任人,这就避免了管理主体分散,条块分割的问题,明确各管理主体的责任并且进行细化,又有统一的协调、管理和监督部门进行管理,有效解决了各管理主体各自为政、缺乏信息沟通和共享的问题。
(二)加强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管理
加强对高职院校对资产调拨的管理非常重要,随着院校规模扩大的需要,会有更多的部门会进行社会化的改革,如果不加强资产非经营转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将会给学校造成巨大的损失。加强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管理,资产管理部门对学校资产的出租、出借和占用的固定资产都要找可靠的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明确学校所占的份额以及资产产权归属,及时并且严格按照流程办理资产变更登记和移交手续。在资产使用过程中,学校要加强管理和监督,防止学校资产被公务私用和无偿占用,切实保证学校固定资产的增值和保值。加强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管理,也是将学校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剥离开,规避学校直接创办和经营企业的风险。
(三)提高利用率,避免重复购置,借助互联网优势,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为避免资产重复购置,提高利用效率,就要认真核对学校固定资产的情况,明确使用情况、出借情况以及闲置资产的情况,定期核查清点学校固定资产,有利于学校对资产的合并利用,防止盲目的重复购置,较少学校贷款负担,减轻经济压力。在资产管理上注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并进行定期的分析、对比资产使用占用情况以合理配置固定资产。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提高网络资源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应用,通过信息技术设置标准化的资产管理操作流程,严格规定固定资产的管理,建立以财务部门为主导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把固定资产从计划、购置、验收到交付使用的信息全部输入管理系统,使固定资产的信息能够公开透明,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利用效率。
(四)加强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
提高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增强资产管理能力,就要对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的人才培训,进行专业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培训,从整体上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在专业知识的培训上要加强资产管理人员对资产管理的认识,学习固定资产管理法规以及相应的财务制度、会计制度;加强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使用的培训,加强业务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高职院校实验室师资队伍,让实验设备发挥应有的效能。以规范性文件的方式,规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强化管理人在管理中的位置,责任到个人,提高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和管理效率。
五、结语
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在学校发展中地位重要,关系着学校的发展前途,对学习的教学、科研和可持续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研究分析固定资产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是促进高职院校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王金玲.浅析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3(21).[2]吴秀明.基于财务管理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研究[J].中国市场,2016(17).[3]梁瑛.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31).
第四篇: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思考论文
一、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一)高职院校对资产的使用和运作是开展教学、科研、管理活动的基本保障
高职院校的资金一部分用于人员、日常办公消耗支出,一部分形成资产,包括基建投资形成的教学楼、实训楼等房屋建筑物及批量购入的课桌椅、计算机等日常教学设施,还包括专项资金形成的专业实训室仪器设备、软件系统等高端设备和校企合作单位赞助的设备设施等,这些资产一般以固定资产的形式存在。高职院校的一系列教科研活动、日常管理活动都离不开这些资产,只有通过对资产的有效使用和运行,才能保障学院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高职院校对资产的调配和管理,有利于推动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高职院校的资产数量大、种类多、使用周期不等,这些特点给资产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通过规范和加强资产管理,根据国家规定的资产配置标准,严格配置资产,统筹安排资产,可以提高资产使用率,有效避免资产闲置、损坏、浪费等现象的发生。
(三)高职院校对资产的监督和控制,有利于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增值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履行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通过制订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监督,从购置、使用、保管、投资、处置等每一个环节都加以控制,可以有效防止违规采购、随意处置国有资产等不合法、不合规现象的发生,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未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资产管理体系不完整
很多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投入,轻管理”的现象,随着学校对教学教研活动的不断重视,在安排资金时,首先考虑的是满足教学方面的要求,为确保正常的教学活动开展,不惜成本,购入大批资产。但是由于很多学校在资产管理方面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符合学校自身情况的资产管理制度,导致其在资产采购、使用、处置等环节中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存在各种不合规的现象,比如缺乏资产购置审批制度,采购随意,没有经过采购部门的审核批准,自行采购;或缺乏资产登记入库管理制度,存在购入后直接由使用部门领取,未通过资产管理部门的出入库登记手续等问题;或缺乏严格的验收管理制度,在支付全部款项前,未按规定要求对货物进行验收,事后才发现单据不全、货物短缺等现象;或缺乏资产绩效考核制度,在出现资产浪费、丢失现象时,未严格追究相应的保管及管理责任。没有制度的约束,资产管理难以有效实施。
(二)资产管理理念传统,造成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脱离、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脱离
预算管理是资产管理的前提,资产管理是预算管理的延伸。一方面高职院校通过财政预算安排,实现资产的购置和日常维护,另一方面现有的资产存量也是安排财政预算的基础。但是很多学校为了扩大学校规模,在未充分考虑资产存量及自身发展的情况下,为了争取更多的资源,而加大了资产的投入规模,造成了资产的重复购置或利用率不高。同时,传统的资产管理理念认为资产管理的重点仅在于保护好资产,确定资产实物的存在,避免实物的毁损或丢失。但是当今社会是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很多资产由于过时或不符合学校的实际使用要求,一旦闲置,不仅其使用价值未得到实现,资产的自身价值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出现减值的现象。
(三)部分资产权属不清,无人监管
部分高职院校为了扩大学校规模,通过资源整合、相互合作等多种方式,与其他关联单位合署办公,共同使用资产,部分资产交叉使用。一旦结束合作关系,由于某些历史原因或合作双方在资产分割上存在分歧,使资产的权利归属问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答案,使这部分资产一直未办理相应的转移手续,最终导致这些资产无人监管,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和浪费。
(四)资产管理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全员管理意识薄弱
由于学校领导对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在人员配置上未充分考虑资产管理岗位所需的专业化知识,导致出现资产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甚至有些管理人员认为资产管理只需做好资产登记、汇总工作,没有维护和管理意识。另外,高职院校的全体教职工普遍认为资产管理责任归属于资产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无关,没有形成全员管理意识。
三、完善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资产管理体系
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必须建立一套全面的、切实可行的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规定资产在购置、使用、保管、处置等各个环节的要求和管理办法,做到有章要循,使每个环节都按规定的程序严格执行,加强资产采购和出入库管理,确定资产使用人和责任人,同时建立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内部管理体系,设置以校级领导为负责人的资产管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校资产管理工作,建立资产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齐抓共管的机制,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绩效考核体制,做到责任明确,奖罚分明。
(二)形成现代的资产管理理念,充分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使用价值
作为现代的高职院校,必须与时共进,开拓创新,形成新型的现停留在资产保全上。当然,在资产管理上也要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资产管理为预算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资料,在编制预算时要充分考虑资产的现有存量和未来需求,不仅有利于预算编制的严谨性和准确性,也有利于提高资产配置的合理性,实现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水平的共同提高。
(三)指导和监督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资产优化配置、共享共用
随着政府对国有资产管理重视程度的提高,高职院校资产数量渐多、品种日趋复杂,因此有必要开展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借助信息化手段,将资产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相结合,一方面从静态的财务角度出发,关注资产的数量、金额、折旧的账务信息,另一方面从动态的资产角度出发,关注资产的使用过程和状态,做到相辅相成,相互监督。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及时对资产进行优化配置、共享共用,避免由于人工操作,出现程序繁琐、审批难等现象,使资产不能及时得到调配、使用。
(四)提高资产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充分认识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全员参与资产管理
作为高职院校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到资产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建立一支具有专业化水平、责任心强的管理队伍,以院领导为中心,以资产管理部门为核心,以其他部门为分散点,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另外,可通过校内积极宣传、传达上级单位下达的有关资产管理的文件,使院校全体员工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到资产管理中,使资产管理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工作。当前国内许多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客观评价资产管理现状,从院校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解决资产管理问题,不断的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办法,进一步推进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自我管理和政府监督相结合,实现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Z].2006(7).[2]张梦薇,董明明.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5(2).[3]熊小蕙.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模式的思考与创新[J].亚太教育,2016(17).[4]黄育杏.加强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对策与思考[J].中华少年,2015(26).
第五篇:高职学生管理辅导员管理艺术研究
高职学生管理辅导员管理艺术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作为我国蓝领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当今社会,高校学生的心理往往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从当前的招生现状及家庭比例来看,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辅导员的工作难度也将越来越大,如何在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科学管理,已成为各个辅导员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当前高职学校辅导员在管理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缺乏热情。随着我国对教育的重视,高职的招生人数日益上升,高职院校就此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要求的越俩越多,而这些工作也会落实到辅导员身上。现如今,不少高职院校处于辅导员岗位人才稀缺状态。在不少人看到,“辅导员”就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保姆”,不仅工作量大,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地位还比较低,有不少人都不愿从事这项工作。在高职院校的各项教学工作中,辅导员的工作比较繁琐,处理传达学校的相关指令外,还要对学生管理工作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尤其在学习与生活的协调上,都需要辅导员全力以赴,无形之中加大了辅导员的工作量,导致辅导员缺乏一定的工作热情。(二)经验存在不足。高职院校在选择辅导员的任职人员时,通常选择本校毕业的优秀学生,这些学生不仅缺乏辅导员所具备的管理能力,还缺乏辅导员工作经验。辅导员岗位不受欢迎、缺乏辅导员岗位培训机制是我国不少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三)方式存在不当。辅导员在开展学生管理活动时,依然运用传统的管理理念,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与行为意识具有较高的束缚,完全制约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使学生对辅导员的管理工作产生强烈的排斥心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辅导员在开展学生管理活动时,完全忽视学生在管理工作中所占据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个性特征与思想意识,导致学生缺乏集体荣誉感、缺乏责任心。另有部分辅导员,在处理学生事务的过程存在较强的主观性,并没有秉持公平、公正的管理原则。
二、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的管理工作的开展
(一)学生管理工作中要注意方式。高职院校学生大多十八、十九岁,是思想逐渐成熟的阶段,也是反叛心理较为明显的时期。在此期间,学生管理的任务十分艰巨。如果严格限制学校学生管理规范的使用,其效果可能会很差甚至适得其反,甚至影响大学生人格的发展。因此,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必须注意方法。如今,学生积极思考,对新事物有很强的接受力。辅导员在引导自己的兴趣和行为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注意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我有一个学生,他从入学以来就对专业知识不感兴趣,喜欢逃课。我知道在那之后,我并没有立即批评或忽视这个学生,而是观察他,找出他的优点。后来,笔者了解到学生思想开明、慷慨大方,喜欢参加各种活动,所以关心自己的各种比赛,鼓励自己参加。这个学生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了他,从心里记起了他。从那时起,师生关系和谐,学生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培养良好的综合素质。(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高职班级管理中,辅导员应摒弃传统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坚持创新与以人文本的原则,结合学生的个性对其展开管理及辅导。受家庭、社会、以往经历的影响,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由于还没有进入到社会其人生观、价值观等认知上可塑性比较高,应该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需求为基础来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教学体系。(三)完善高校德育教学内容。德育教学内容包含的种类比较多,不仅仅是思想道德方面的内容,还包含有心理方面的内容、法律方面的内容以及政治方面的内容等等,另外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其教学内容、教学深度也有很大的不同。对于即将毕业,要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应该将德育教育放在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的精神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在步入社会后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跟随时代的发展,对高校德育教学内容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对于一些老旧的德育教学内容,应该果断的进行去除,根据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对德育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四)协调班级学生之间的关系。随着班级人数的不断增加,学生之间的矛盾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再加上家庭环境的关系,独生子女比较多,导致学生在处理自身矛盾的时候不计后果,一味的考虑自己的感受,忽视他人。因此,辅导员在为学生工作时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在教学辅导过程中,应进一步强化和整合“平等”、“互助友爱”、“团结”的原始价值追求,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通过针对学生自身特点,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尊重和理解职业学生的基本需求和在校精神需求。(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把个人成长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因此,辅导员要加强说服和引导的能力,不要虚设理论,还要考虑如何使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能够接受学生,通过生动的形式形成微妙的影响。更少的批评、更多的鼓励和赞扬。
在学生管理问题上,辅导员需要掌握一定的管理技术。对于高等职业学校的辅导员来说,这个职位起着过渡的作用。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不仅需要辅导员提高自身的素养要求和管理能力,还需要学校重视增加辅导员的培训机会,使辅导员能够更加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加强学生管理教育,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