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体育课上培养高职生合作精神的思考论文
【摘要】:在新课程的实践中,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和追求。对于教师来讲,不仅是一个教学方式转变,还是一个育人问题。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实践,从培养合作精神的重要性、体育课中培养合作精神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途径几方面谈起。
【关键词】:体育,合作精神;高职生
合作是指两人或两个以上的人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在思想或行为上相互协调配合的现象。生活实践证明,不能与他人合作的人是无法健康地生存的。提倡合作精神是在全球化21世纪今天的重要特征,也自然成为十分重要的社会化教育命题。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在体育课土担起培养高中生合作精神之责任。
一、培养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一)培养合作精神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合作精神是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懂得只有具有这样的意识学生才能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共同参与活动,共同达成目标。同时在合作中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例如,在三大球类运动中,队员要密切合作,场上队员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表情都表示一个战术。只有队友合作,才能取得胜利。
(二)培养合作精神是加强人际关系的基础。体育课的合作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是合作的前提,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与人相处、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品质,健康地发展,才是我们育人的宗旨。在体育课中,让学生掌握合作的技能技巧。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从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选择合适的内容,学生在自自练的过程中相互观察、相互帮助、相互纠正,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不断提高动作质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培养合作精神是塑造健康人格的关键。把合作精神渗透到体育课中,学生的自主与合作意识和行为习惯,团队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才能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得到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心理素质才得以提高,这也是合作学习的最高目标和终身体育的最终自的。因此合作精神是塑造健康人格的关键。
二、培养合作精神的形式
体育运动需要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体育课中,特别是在集体运动项目中,参与者之间的全力合作是运动顺利进行、取得良好运动效果和运动成绩的重要保证。体育课中的合作形式有多种,有运动参与者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合作、个人与团体间的合作,还有教师与学生、教练与运动员之间的合作,不同的运动项目、不同的运动情境,参与者之间的合作形式表现也各不相同。在集体运动项目中,如篮球、排球、足球项目,一次成功的进攻,往往要通过同队数名队员的积极跑动,传球、掩护、投篮、射门等系列战术行为才能奏效。可见,合作精神是学生必须具有的素质,也是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培养与发展的一种精神。
三、培养合作精神的途径
(一)确定任务目标,激发合作的欲望。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分阶段设立不同目标,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活动中要对学生的表现充分肯定,促进全组学生在练习中振奋精神,在心理上达到良好的状态而投人学习。即使学生勉强完成动作,也让学生用掌声或宫语激励同伴顽强拼搏,坚持到底。还可以表扬一部分同学的勇敢,表扬一个小组的齐心协力等,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各项活动中的位置,形成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的积极心态。
(二)改变学习形式,感受合作的乐趣。要让学生产生主动合作的意识,就要让学生感受合作的乐趣。例如在队形上,我改变传统的四例横队,让学生不分个子高矮站成半圆形,在课堂上不断的进行队形的变换,加强了学生的新鲜感,使学生更有利于与教师的交流,与同伴合作。这样也使得学生活动的空间更大了,有利于展开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
(三)开展小组活动,激励学生合作的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有于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如我在“合作跑练习”中这样设计:
这样教学设计凸显了开放性教学的思路,提高体育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意识,教师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积极为学生提供创新、求真、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探求新的练习方法的同时,给学生提供合作发展的空间。
四、组织比赛活动.内化学生合作的蕴涵
合作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学生由于家庭原因,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长辈的近乎“残酷”的呵护,自我意识很强,因此要真正改变他们,必须在实践中磨炼他们,使合作精神内化成稳定的道德品质。例如,在进行篮球教学时,我组织他们比赛,在比赛中,持球队员突破对手之后,遇到对方补防时,持球者可采用目光与表情暗示进攻时机最好的同伴准备接球进行攻击。又如持球队员传球后摆脱防守,迅速向篮球方向切人时,为了正确无误接回传球投盘,可用手势、视线等暗示同伴灵活运用一传一密切配合。经过训练之后,学生们初步懂得了只有相互合作才会成功的道理,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便会得到培养和发展,进而内化成稳定的道德品质,这种品质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做人是终生受益无穷的。
第二篇:浅析对高职生网络素养的培养方法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整日沉迷网络,不顾学习的现状,从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网络学习水平,完善学生利用网络能力等方面探讨高职生网络素养的培养方法。
论文关键词:网络素养项目驱动兴趣引导竞赛驱动就业导向
什么是网络素养,在现实生活中,谈到素养,人们会想到诸如工作能力、个人修养、是否遵纪守法、与人相处是否和睦等等。实际上网络社会也是现实社会的一个镜像。网络素养指的就是网民的网络应用技巧、人格特征的培养和完善、人际关系的建立等。
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信息和网络的成长也一日千里。越来越多的高职生花更多的时间在互联网上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娱乐消费和沉醉游戏,对运用网络学习却一窍不通,网络素养的不均衡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了明显的负面效应和人生危机,正所谓“成也网络,败也网络”。由于丽水地处浙江省欠发达地区,所以学生的人学水平,学生的层次水平和其它兄弟院校比起来存在一定的差距。地域劣势决定我们在办学教育这方面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取得和别人一样的成绩。又由于现在的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因此我们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来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而本文所要研究和解决的关键问题是:通过教学方法的引导,提升网络学习水平,完善运用网络学习能力,使网络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就业、工作乃至为终身发展服务的工具。下面先谈谈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培养。
一、培养利用网络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
在每个学期的第一堂课,我都要跟我的学生说“网络是最好的老师。”利用网络来学习,总有一天,你会成为老师的老师。这样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学生往往在第一堂课就对我的教学方式感到新颖,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培养网络学习的自主性
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要选一些课本之外的,学生必须通过上网查资料来完成,并且要求学生按时上交。还可以介绍学生到一些著名的网络学院去看在线的视频教程,比如163的网易学院业设计编程的基本知识。考试的方式也可以改变,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笔试,而是根据相应课程的特点,做相应的改变,例如:网页设计这门课可以改成不用笔试,而是在期末时上交一个自己完成的网站。这样就使学生必须利用网络来学习。长此以往,就培养了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三、培养网络学习的兴趣
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的自主性没有成人好,所以我们还要在兴趣上加以培养。我在教学过程中每一周都安排网上答疑时间。可以通过QQ在线交流,收发E-Mail,也可以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网站。较之传统的答疑方式实现互动性,网络教学方式可以大大地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培养网络学习的技巧
此外,利用网络环境还必须掌握一些小技巧。例如:
1、会利用各种搜索引擎和搜索技巧,找到你所要的东西。
2、好好利用收藏夹,把你所感兴趣的页面全部收藏下来,方便长期地学习。
3、加人各种专业论坛,因为这是不同的人相互交流的地方,在那里可以学到别人总结出来的经验和别人提出的精辟见解,是很有用的一个虚拟的学习场所,也是互联网优点所在。
4、加入专门为某个课程而建立的QQ群或者聊天室,在这里可以即时地与其他专业人士交流。
5、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硬软件的使用,让自己的技术能够为自己更好地利用网络环境学习而服务。教会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到一些bbs上,或者qq群里与大家探讨,向大家学习,还可以上baidu.com或google.com上直接搜索你所想要的问题答案。
五、培养网络学习的选择性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网络资源虽然丰富得不得了,几乎每种课程都有所涉及,但是不是所有的都对我们有用。因此,利用网络学习必须是具有选择性的学习,从中选择你最最需要的。大家都知道,有的时候用baidu.com或google.com一搜索,相关的知识有很多,这就要求学生有选择性地找到自己的所需。在学生能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的前提下,我们再来谈谈在方法方面所采取的技巧。
1.兴趣引导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事,不能强制学生去做,那只能让学生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于事无补。正确举措就是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对其不是“填鸭式”,而是“引导式”。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培养学生网络素养的催化剂。激发学生学习的的兴趣最初可以靠电脑游戏,但电脑游戏激发的兴趣是维持不了多久的,甚至有可能将学生引人歧途。于是我们从学生身边人身边事人手,用看得到做得成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个模块课程开始时都要展示同龄人利用这个模块的知识创作的作品。通过教师点评激发同学们用电脑搜集加工处理信息并产生自己的信息的兴趣,具体表现为创作自己的作品或作业的兴趣。成功是兴趣的有力支柱。学生做出有个性的作品时,我们及时将作品进行网上展示,相互观摩点评;当同学们创作出较好的作品时,我们还会请全校师生来展评。用成功的喜悦增强同学们学习的兴趣。一旦兴趣有了,同学们利用网络学习的劲头有了,法正确了,那么网络素养的提高自然而然就水到渠成了。
2.项目驱动式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所有教学内容均以典型项目为核心,通过将项目分解到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模块和不同的章节中,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而且掌握了项目各方面的知识和技巧,积累了大量的项目经验。近年来,我们进行“项目驱动式”教学的探索。即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项目”。我们认为这种教学法成功的关键在“项目”的设计。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分散重点和难点,要考虑“项目”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还要使“项目”具有可操作性。在把一个大难题分开来时,学生们就容易接受多了,他们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变大难为小难,又变小难为不难。真正充分利用起了网络,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网络素养。
3.竞赛驱动式
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和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种信息技术竞赛:上半年参加全省的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下半年参加全省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全省的电子商务比赛,诸如此类的赛事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把每次参赛设计成“任务”,都有明确的主题不为竞赛而竞赛。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主要是:知识技术的引导,创作激情的激发,创作灵感的捕捉等。这样的竞赛学生很喜欢参加,每次竞赛我们的参赛作品都会很多。近几年我们学校的学生获省级以上的奖励很多很多。并且学生的参赛热情空前高涨二在这样的比赛氛围中,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身的网络素养。
4.就业导向式
高职教育要办得有生机,出路在于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而要提高就业率,就必须贴近市场需求。为此,我们学校与中国石化集团签订了订单式培养计划,即我院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接受石化集团的培训,毕业后可到中国石化集团浙江省的各个地方就业。这样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就业压力,使学生没有后顾之忧。学生们在校期间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学习来提高石化方面的知识,为就业作好充分的准备,在就业有保障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的网络素养。
结束语
当今社会,竞争非常激烈,没有永远的铁饭碗。所以,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常渗透这样的理念—即使你们已经在工作岗位上,也要不停地充电,不停地学习,不停地追求。因此,通过在校期间上述的种种方法的培养,学生已经学会自主地到互联网上去获取别人的经验和知识。学生明白:命运未催促你之前,就主动地去做好准备,才能有把握地接受未来的挑战。所以网络素养的培养对学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高职教育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第三篇:小学体育教学合作精神培养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研究
山西省永济市张营中心校 王海军
摘要:团队精神是衡量新世纪合格人才的标准之一,它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的广泛重视,而当代较多学生缺乏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成为形成其健康人格的主要障碍。体育育人已逐渐成为素质育人的重要环节,作为兼备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道德品质重任的体育教师,应正确把握体育教学的特点,挖掘运用体育教学素材,不断探究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有效方法。
学校体育是学生的一项重要教育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这是当今时代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养和品质。为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
研究目的:通过本研究,能得出一套有效的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体育教学 团队精神 方法
一、团队精神的内涵
团队精神是人社会属性的表现形式。在我国特定的人文环境中,团队精神是以国家利益和团队成员的集体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思想和行为准则,表现为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维护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它同个人主义根本对立,并与小团体主义、宗派主义根本不同,它体现了大公无私的品质和牺牲奉献的精神。体育团队精神的内涵是运动团队的所有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和目标而团结协作的意识,及该团队的行为、情感、观念、理想、信念、道德修养、意志品质、追求价值等方面内容的综合反映。团队精神是一支团队成长和发展的灵魂,也是其良性发展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可靠保证。培养团队成员的团队精神是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关键。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体育教学兼备素质育人的体现。
二、体育活动在小学生团队精神培养中起关键的作用
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起到关键的作用。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在教育教
学中,课堂体育活动具有较强的集体性,对于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体育课上的各种活动都会反映个体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交际的能力,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程度都会得到提高,在体育活动中善于交往的学生一般都能较好地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使心理处于比较平衡而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利于身体与身心健康发展。体育活动大部分是在实践中进行的,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在体育教学中合作是主流,学生只有在团结协作、充分交流的集体中,才能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所以体育学科中的团队精神对于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说体育课活动是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主战场。
三、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有效途径
3.1 帮助学生树立团队精神的观念
首先,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为帮助学生树立团队精神的观念提供前提保障。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水平学生的心理特点正确引导团队意识对其自身发展的价值,令学生将正确观念通过认知内化为自己的意识且指导行动。其次,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为树立其团队精神提供行为表现。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计和安排集体活动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集体凝聚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目的。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活动性教学,涵盖了学生们的各种兴趣,使学生们产生积极的参与心理倾向,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学生们会在团队的参与、竞争、合作、互助中体验到团体精神帮助他们完成目标后的成就感。第三,由于团队是由个体角色构成,每个团队不仅期待着个体角色都能履行与角色相适应的权利、义务,还期待履行权利、义务和遵守行为规范的质量,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使其控制、支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信地、自主地完成团体任务的同时,发扬团队精神。若拥有自信,首要条件是需学会/挑战自我,教师引导学生制定参与、协作、竞争这类小环节的目标及完成目标的策略和计划,锻炼自我挑战的能力。当学生尝到了/挑战自我的成就感,就易于自信地、自主地投身于个角色为团队奋斗。这样激励学生的自主协作为树立团队精神的观念提供了坚实基础。
3.2 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具体方法
3.2.1 合作学练法
合作学练法是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广泛使用的方法。欧美国家的教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是从课堂教育开始的,他们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都很注重对学生合作能力的锻炼,比如采取几个人合作完成大作业的方式让学生间增进了解,学会处理、协调个人与团队成员间的不同意见来增强团队意识。近年来,合作学练在教学方法中颇受重视,在体育教学中也普遍被采用,它是改善传统体育教学的方法之一,是有效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关键方法。
传统体育教学是学生被动地根据教师发出的信号做出反应,这样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教师不能及时得到课堂第一手反馈资料,既给滥竽充数者可乘之机,又影响了对教学质量的正确评估。而合作学练法既扭转了教学效果和预期目标大相径庭的局面,又克服了传统体育教学中只强调教师主导地位的弊端。运用合作学练法,将每个学生的目标作为合作团队的目标,教师把目光跟随在作为考察小组完成教学任务根据的最后一个学生的身上,于是每个团队成员为了团队利益,相互协作练习、互助学习来共同完成目标,这样就达到了有效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效果。
3.2.2 组织竞赛法
组织竞赛法是使学生的体力与智慧有效结合的方法,也改善了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争强好胜是当代青少年颇为明显的共同心理特征。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妨采纳有益于将他们这一劣势心态转变为优势行为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竞争意识。传统的体育教学目的性单一,多数教师总是逐个逐步地对学生进行技能教学,这样长期缺乏策略教学的方法,会令天性好胜心强的学生们产生厌学心理。把组织竞赛法引入体育教学中既迎合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又激发其竞争欲望,将其劣势心理转变为优势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们良性的团队竞争观念。小结
体育教学伴随着一个学生的全部学习生涯,虽看似由简单的组织体育活动、学习体育技能、锻炼身体的项目等方面组成,但却具备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特殊优势,它多为由集体来完成任务的教学互动,更肩负着育德育才的重任。团队精神是新时代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也是体育教学内容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师育人能力、填
补体育教法中的空白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王
科:在体育教育中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辽宁教育行政院学报
2005.4 [2]方正泉:论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育,江苏高教 2006.5 [3]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4]越
飞:论在体育运动教师培养学生团队精神重要性,科技信息 2007 [5]裴浩淋: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有效途径,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 [6]宋继新.竞技教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3-35.[7]于立强,孙维民,王焕.轮滑教育[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1-16.[8]门延华.人文与科学融合的足球教育课程改革探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09-110.2008(1):
第四篇:体育教育对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策略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而人们的物质条件越来越高的同时,人们对健康就会更加重视。但是现代人们经常熬夜,作息时间混乱,不愿意花时间去锻炼身体,这种不健康的生活作息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同时对人们的生命也是一种威胁。所以,人们在物质条件提高的同时,也应该对自己的健康加以重视,更需要用运动来保持自身的健康,但是体育锻炼不能盲目地进行,要多多学习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它为指导科学地进行锻炼。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体育能力;体育教学作用
体育教育是给学生讲解一些体育理论方面的相关知识,并给学生传授一些体育方面的技能和体育上存在的技术技巧。体育教育的任务就是使得学生对体育方面的技能能够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在把握体育技巧的基础上能够积极锻炼,有拼搏向上的竞赛精神。该篇文章讲述了体育能力的概念,学校应该对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加以重视,以及体育教育对体育能力培养的作用,并着重介绍了在体育教育中能够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方面的能力、自我锻炼方面的能力和理论知识教育的能力三个方面的能力,具体作出以下论述。
1对体育能力的认知
1.1什么是体育能力
我们通常所说的在体育方面的技能就是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的技能知识的基础上科学地进行锻炼,这样学生在学校里或者是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之后都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并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来进行自我锻炼,从而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锻炼,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1.2学校应该高度重视体育能力
学校体育方面不断地进行改革,人们也对在设置体育课程方面进行了多次探讨并做了很多研究工作,因为每所学校对体育的相关理论知识有着不同的认知,学校使用的教材也大都会受到教学大纲的制约,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体育能力的培养方式还不够完善,对学生体育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视程度也有所不同,所以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相关学习中。
1.3体育教育对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作用
能力是指一个人在成功地完成一项活动的时候呈现出的身体和心理相互统一的状态。将能力按照性质来区分,可以分成特殊能力和一般能力两个类别,而体育能力就类属于人的特殊能力。体育能力是将一个人具有的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体育方面的能力、在体育上存在的智慧、在体育上存在的技术和技能等方面的综合体。对学生进行体育能力培养,一般就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更加了解,产生对体育的兴趣,将锻炼变成一种习惯,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对体育进行理解,自己去感受体育的魅力所在,从一次次实践中总结经验,掌握体育锻炼的正确方式,提高学生能够进行独立锻炼的能力。学校可以通过系统地科学教学来提高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掌握几个运动项目的要点,从而产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运动的习惯。学校对学生体育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学生明白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体育锻炼。所以学校在开设体育课堂时,应该采用更加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并能积极地参与进去,还可以在学校设置专门的篮球队、足球队、排球队等,培养学生的集体感和团队协作能力。体育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时也应该认真进行备课,并可以将体育器材带到教室中,给学生讲解该项运动的发展史、运动要点和注意事项,必要时教师可以做出示范动作,从而发掘学生在体育上的潜力,使学生能够在德智体上全面发展,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实现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路径
2.1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方面的能力
在体育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在运动方面的能力,所谓的运动能力是指人们在有一定的体育方面理论知识、体育方面相关技术和技能的基础上,可以参加多项运动的能力。学校要想将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好,就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体育教学。但我国在体育教学方面常常存在的问题就是体育老师在课堂讲解的时候只注重相关体育理论知识,而忽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全面掌握体育运动的能力。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在课堂上讲解体育知识是育人的方法,给学生传授体育技术是育人的手段,所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总结经验,对体育教学的方式不断完善,并对体育教学的内容不断丰富,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课堂中找到几项自己喜欢的运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在运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
2.2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自我锻炼方面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育中,对学生体育上的教育大多学校都采用的是“注人式”,在体育课堂中大多都是教师不断地进行讲解,学生被迫接受,这种方式下教师主要起着主导作用,课堂上一般都会有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学生的积极性并不高,这就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各种研究表明,要想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第一件要做的就是必须得改变学生上课的气氛,学校应该给学生创造一种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要彻底消除死气沉沉的气氛,将教师的主导地位逐渐弱化,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为学生提高自身的体育能力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要做的就是要注重对学生灵敏反应能力、学生身体各部位力量、学生的耐力以及学生的运动速度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在对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并不是让学生重复一个动作重复的次数越多越好,相反,总是让学生重复一个运动动作会使得学生感到无聊与枯燥,从而大大降低学生对该项体育运动的兴趣,所以总是重复一个运动动作也并不见得有效果,还有可能对学生造成身体的损伤,甚至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阴影,给学生的身心带来危害。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我锻炼方面的能力。
2.3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理论知识教育
多年以来,体育教学一直在进行改革,改革的真正意图就是不断寻求科学的、系统的方法来增强学生在体育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能够有正确的方法作为指导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地对体育运动有较深层次的认知和理解,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地投身到体育锻炼之中,培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学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体育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加强对学生体育理论的教育,让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明白理论知识有多么重要,并给学生讲解体育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的健康、未来的工作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功效有进一步地了解,并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运动对于人的一生的重大作用,从而调动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学校进行体育理论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给学生讲述如何正确地进行相关的锻炼,在各项运动中存在的注意事项,各项运动正确的锻炼方法以及如何根据学生自身的身体状况来制定科学的锻炼方法,从而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各项运动的技术和在运动中存在的技巧,并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3结语
人们在注重提高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应该对自己的健康加以重视,更需要用运动来保持自身的健康,但是体育锻炼不能盲目地进行,要多多学习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它为指导科学地进行锻炼。该篇文章讲述了体育能力的概念,学校应该对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加以重视,以及体育教育对体育能力培养的作用,并着重介绍了在体育教育中能够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方面的能力、自我锻炼方面的能力和理论知识教育的能力三个方面的能力。在体育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在运动方面的能力,学校要想将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好,就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体育教学。但我国在体育教学方面常常存在的问题就是体育老师在课堂讲解的时候只注重相关体育理论知识,而忽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全面掌握体育运动的能力,所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总结经验,着重于培养学生运动方面的能力。其次,在体育教育中应该培养学生能够自我锻炼方面的能力,在传统的教育中,课堂中大多都是教师不断地进行讲解,学生被迫接受,这种方式下教师主要起着主导作用,课堂上一般都会有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学生的积极性并不高,这就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要想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就必须要改变学生上课的气氛,学校应该给学生创造一种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要彻底消除死气沉沉的气氛,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为学生提高自身的体育能力创造良好的环境。最后就是要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理论知识教育,使得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能够有正确的方法作为指导,从而可以正确地进行体育锻炼,学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体育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加强对学生体育理论的教育,使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功效有进一步地了解,并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运动对于人的一生的重大作用,从而调动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熊景辉.终身体育视阈下长沙市区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2]张旭生.中学体育教育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8):137-138.[3]林瑾.试论中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2):93-94.
第五篇:体育教学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论文
摘要: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教育要有创新,作为教师我们要在思想上转变观念,教学上转变以往的教学方法、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精神;创新思维;新课程;体育教学;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就是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为教育基础,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从培养创新精神入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
一、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
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因此,体育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的教学策略:
1.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创新思维的氛围。体育教学实践证实,在专断的师生关系中,教学氛围沉闷,学生精神抑郁,学习很被动。而在民主的师生关系中,教学氛围活跃,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快,学习积极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民主的师生关系一旦形成,学生便会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亲切感,从而形成有益于课堂教学的亲合力。
2.创设活动情境,作为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铺垫。体育活动内容,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讲解和气氛渲染,将学生带入想象的天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当电视播放《排球女将》时,布置排球教学;播放《灌篮高手》时,布置篮球教学,通过师生共同创设优化情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3.适时进行激励,激发创新需求,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在体育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在教学中一般采用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激励办法:一是期望激励。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应用期望激励学生,学生会朝教师所期望的方向靠近。因此,在教学中我常以“我希望你……”“我相信你一定能……”的语气表露对学生的期望,使其受到鼓舞。二是表扬激励。多表扬,少批评。尤其是对于活动中经常落后的学生,在体育课结束时点评中,我总对那些不引人注重的“丑小鸭”加以鼓励。三是竞争激励。体育教学在竞争条件上有其独具的优势,这些教学优势通过教师的组织教学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创新动机。
二、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法的创新
1.运动技能教学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课程标准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应注重学生对基本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把握,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苛求动作的细节”。这不仅扩大了运动技能学习的外延,而且指出了运动技能不但仍然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体育和健康学习的重要目标,而且是达成其它学习目标的基本途径,对运动技能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运动情境或运动课题,使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活动突显出来,让以学生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发展为主旨的自主学习得到弘扬。
2.经改造和建设的体育运动项目作为教材时教学方法的创新。课程标准把教学内容理解为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手段。这就意味着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校学生、教师的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使体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现代竞技运动项目,新兴的运动项目,民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学生自我创编的体育运动项目等都可以成为体育课程资源。教师不只是“教”这些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特征的运动项目,而是要通过这些运动项目的教学激发学生的运动喜好,教会学生获取必要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充分发展。我们除了使用这些原本的运动项目作为教学手段外,还要学会改造和建设这些运动项目,使它们更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当我们改造和建设作为课程资源的运动项目,并作为新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时,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教学方法的创新过程。
3.在学习、教学和评价一体化中,借鉴其它学习理论进行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学习评价应镶嵌在教学任务中,是学习和教学的有机构成。在体育教学中将学习、教学和评价联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如有教师在新课程评价中运用了“学习契约评价法”“脚手架评价法”,并认为是整合教和学的过程性评价的有效途径。笔者也认为这两种评价方法和教学方法是借鉴其它学科的学习理论,经过施行和创新成为新的体育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范例。
创新教育的过程,不是受教育者消极被动地被塑造的过程,而是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主动性,使教学过程成为受教育者不断认识、追求探索和完善自身的过程,亦即培养受教育者独立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能力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