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端午怀古的散文
端午,我端起一杯雄黄酒。麦子急不可待,一个个倒在娘的怀抱里。发黄的雨季四溢流淌,稻种子也急着舒躺水田里。
我想起一个人,一个不入俗流的人,一个写楚辞的人。曲曲折折的平原路,丈量不完你宽阔的胸怀,你把汨罗江装在心中。从楚地汨罗江畔开始,一个古老的传说,穿越无数的历史云烟,沿着华夏的血脉在流淌。
五月,镰刀把自己磨得锋利,等待收割艾条,收割离骚。龙舟腾出空间,太沉的是粽子,包满娘的一颗心。
清香、忙碌、收获。厚重的季节,和我一同醉的人哪去了?吆喝声里,龙舟飞奔在屈子的脊背上,唱着九歌。
盼望五月初五。粽香里怀古,屈原似乎坐在我对面同醉。麦子羡慕地看着我们,蠢蠢欲动。一个微弱的声音传来,带我去写一首浪漫的诗歌。
回望处,我看见麦子的笑脸,在风中点着头。这时,忽然想起一条鱼,陪伴大夫的一条鱼,你饿否?我和娘为你准备好了粽子,鱼香肉丝味的,一定合你的胃口。别再吞噬屈原的灵魂,还我一首端午颂,我的思绪太枯燥。端着雄黄酒,一个人喝没有意思。
远处,一个身影背着五月,向我走来,太阳为他送行。汨罗江边,屈原端起雄黄酒。我大声唱起来:五月初五看龙舟兮,端午怀古杯中游,谁人解我意?向天问,我写的那篇九章怎么看不到,江中有没有?找到了,找到了。一个节日,一个人,一段辞赋。写在五月的日历上。
中国人端午啊!踩着无尽诗意而来,悠悠千年,美丽成了六月繁花。
第二篇:端午颂散文
碧青的苇叶包裹着皎洁的糯米相约而来。红白黄绿蓝缠绵起一缕斑斓的吉祥,为这素淡的生活增添了一份艳丽的希冀。艾草的芬芳将驱散掉今后岁月里所有不幸的偷袭。我沉浸在这个千年沿袭的节日,敞开我驿动的思想去怀念那位遥远的老者。
你我虽相隔两千多年的时空,我总喜欢在这个普天同庆的节日,遥想你那惨淡悲悯的岁月。我坚定执着的相信在这个专属你的节日里,日月星辰,江河湖海,都在为你搭起崇高的祭台。我会用华丽的文字为你奉上虔诚的贡品,以表达我对你的追思。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你继承了华夏尊贵的血统,流淌着一腔忠贞纯洁的热血,曾为那个垂垂欲坠的帝国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天不如愿,尘世无常,最终你却换来了帝国残酷无情的回报,颠沛流离,悲催潦倒的生活,没有催毁你坚定的人生信念。在那个腐烂不堪的帝国大厦倾倒之时,你用宁死不屈的忠诚壮举与大厦同亡共死,日月可鉴天地共鸣。功过是非,那滔滔不绝的汨罗江水就是你满腔爱国热血的见证。我为你玉洁冰清般的忠贞骄傲,我被你博广无边的胸襟所折服。在此穿越千年历史的今天,普天之下都在为你讴歌,为你颂赞。
你在那个僵尸般的时代,“前无来者,后无古人”的用渊博精深的学识,精湛绝伦的笔墨精心的雕琢起了那座缤纷的浪漫,恒久的屹立在历史长河之源,为浪慢奠定起了不朽的丰碑;为浪漫开创了伟岸的先河。《离骚》是你煅铸出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华章,你用磅薄跌宕锦绣豪华的笔墨,谱写了你沧海桑田的人生。我像蚍蜉般在你脚下高山仰止;我像蝼蚁般在你神圣的文字巅峰下不敢攀观。你的所有华章,以我卑微的笔力实在是无能去装裱,我只能在这个属于你的节日里,默默地为你惊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将无比自豪的铭记你的衷言,我们将矢志不渝地把你的精神世代相延。
素未平生的汨罗江啊!我听到了你愤懑涌动的暗流;我看到了你亘古豪壮的滔波;我知道你此时也在忠贞的与我们一起泣颂那位才华横溢,光耀天地的老者——屈原。
第三篇:端午往事散文
外祖母很会做吃食,她总是精确地计算着一年的时令,然后做出符合当下时节的食物来。这是一个中国农村妇女几乎都具备的能力。比如说,十月中旬收了新鲜玉米,然后就动员一大家人围着簸箕剥玉米粒。新鲜的玉米粒蕊黄而多浆,从石磨的小孔中投下,转动石磨手柄,玉米的浆汁便由石磨的中缝处溢出,浓稠而清香。入锅蒸熟,很快就变成了玉米粑这种民间美食,在水青色的玉米壳里包着。这种从土里摘下的新鲜食材,经过人工的巧妙处理,然后幻化成朴素而美味的食物的过程,常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因此临近端午,包粽子更是这样。
我们这里包粽子一般都是用箬叶,箬叶的果实形似蜘蛛卵,所以也叫蜘蛛抱蛋。这个名字太俗,不如另外一个叫一叶兰的有诗意。箬叶两端尖峭中间鼓胀,线条柔软圆润,叶形很美,又终年翠绿,但不够宽大。用它来包粽子,小巧精致,常引人关注。但这是现在,以前我们是用竹箨!
外祖母就是用竹箨!
竹箨就是笋壳,外祖母用的笋壳都不是新鲜笋壳,是陈年笋壳。今年端午用了,在清水里洗净,然后自然晾干,又存放在房上的阁楼里。阁楼里堆放了很多家什,很杂乱,我有一次还见到一张蜕掉的蛇皮。外祖母就是从这里把那些笋壳取出,又在清水里用丝瓜瓤擦拭着每个角落,洗净后晾干,用它来包这年端午的新鲜粽子。老瓶装新酒,外祖母很懂生活。
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我们这里俗称酒米。酒米本是酿造黄酒的,但我们这里没有黄酒,黄酒在绍兴。我们都是直接食用。酒米淀粉多,不透明,有大理石的光泽,煮熟后很绵软,用来包粽子很合适。新鲜酒米头天夜里就要浸泡在水里,外祖母用的是一个很大的搪瓷盆,外面绘有青花。白米青花,一切都那么动人。除了酒米,外祖母会准备好花生,绿豆,有时会有几粒枣。这些都在水里泡。
对于食材我们是可以帮忙备好,但真正包粽子便只能是外祖母了。在屋檐下晾干的笋壳被取下,多年地使用让笋壳色调暗淡,近似酱色,笋壳上的黑色斑点也有些漫漶。包粽子是要技术的,外祖母深谙个中道理。笋壳在外祖母手里跳跃,对折,成漏斗状,将由酒米、绿豆、花生和红枣混合而成的主料舀出一些装入漏斗里,用竹筷戳,使之压紧,然后封口,再用事前撕下的笋壳长条捆绑扎紧,一只笋壳粽子就被放在一旁以备入锅。粽子多棱角,中国文学里描写旧时妇女的裹脚,便常常用粽子来形容,这多少叫人心里不舒服。粽子和裹脚,这算什么回事!
包好的生粽子放入大铁锅中煮,水大开,粽子在里面翻滚。煮好取出,用剪刀剪断笋条,慢慢打开笋壳,粽子熟黄如同一枚寿山石,有笋壳味。用竹筷夹一口粽子,在有白糖的细瓷碟里翻几下,吃到嘴里糍糯绵软,淡香甜润。我们看着外祖母,她在灶台的雾气里笑。
端午这天,我们那里不吃咸鸭蛋,不喝雄黄酒,也没处看龙舟。只有吃粽子。吃了粽子,才算过了端午。吃了外祖母包的粽子,才算过完整无缺的端午。这也是以前,外祖母不在了!
今年又要过端午了,街上卖的都是青箬叶包的粽子,他们把箬叶泡在水盆里,一边包一边卖,以示食材的新鲜,可惜没有笋壳。里面包的也只是酒米。这样粽子吃起来总让人寂寞,现在我只能吃这些。
一切杳若黄鹤,我很怀念用笋壳包的粽子。
第四篇:端午江南散文
如果说现在集市上最畅销的食品,那一定是粽子!不错,现在已临近端午,各种相关的物品也已经摆满货架。
说起端午,首先想到的便是“纪念屈原”,还有“纪念伍子胥”、“纪念娥皇和女英”……如此种种,不一而足!无论端午的起源如何,端午的习俗却是约定俗成,千百年都未曾改变;吃粽子、插艾蒿、喝雄黄酒。划龙舟……
也许是端午节发源于江南发展在江南!所以,选择在江南体验端午的热闹氛围,一定是一个睿智的选择!
江南的女子心灵手巧;简简单单的五根彩色丝线,随便的几个穿针引线,就能编制出精巧别致的香囊、荷包以及一些各式各样的小配饰!制作香甜可口的粽子,也是江南女子的拿手技艺!从艾叶的选取到棕陷的调配,除了要遵循一些传统的方法,更需要这些江南女子的勤劳;选择包粽子的艾叶必须采摘早晨略带露水的新鲜艾草;然后棕陷也要头天晚上早早做好,晾上一夜……
当然,说起端午节粽子,一部分人会一下子想到集市中出售的琳琅满目又包装精美的成品!不可否认,现在人们工作繁忙、生活压力缠身,到市场超市买一些成品的端午粽子回家:既简单又实用,所以他们选择……另一些人恰恰相反,正是平日工作生活的压力太大,他们才选择在端午节亲自下手:选艾叶、装糯米、加入各种时令的果脯,虽然形状各异、包装略显丑陋,但融入其中,亲身参与制作的过程,以及食用自己亲手包制的粽子,其乐融融,这也绝对是一种释放压力不错的方法!“这其中也不乏平日‘不沾阳春水,不碰锅碗盆’的男士,甚至是来这里旅游的老外”!
端午节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习俗,就是“饮雄黄酒”!说起“雄黄酒”,不能不提一个动人的爱情传说:端午佳节,白娘子误饮雄黄酒,现出原形,吓倒许仙。白娘子不顾性命危险,上天庭,盗仙草;入地府,追魂魄……相信这个故事也是江南端午最美丽动人的一笔!据说饮雄黄酒可以驱邪避害,带来好运!俗语说道,“饮了雄黄酒,厄运都远走”、“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端午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南的不少地区还盛行吃“五黄”;黄瓜、黄鳝、黄鱼、咸鸭蛋黄、雄黄酒……虽然大部分风俗习惯缺乏科学理论,但能充分体现出劳动人民的朴实、善良!这个季节想必正是新鲜荔枝上市的时节,晶莹剔透的果肉一定会招惹不少食客!”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想必在这里一定不会“快马加鞭,扬起滚滚尘土”,只为那一口新鲜的荔枝。多雨江南是荔枝生长的乐园,随处都可找寻大片的荔枝林,信手便可摘食。据说,荔枝有养颜的功效,因为江南的女子经常采吃新鲜荔枝,所以日久天长,自身的面容也会像荔枝一样——细腻水灵!
与豪迈粗犷的北方相比,江南多了一份细雨无声的缠绵;多了一份小桥流水的幽静;多了一份才子佳人的柔情……江南更懂得浪漫!身着花红柳绿的江南女子:风姿绰约、步履轻盈,撑着油纸伞,轻摇团扇,静静地站在江旁岸边,嘴角微绽,皓齿轻启,含情脉脉的注视着江中的“弄潮儿”此时,即使岸边的江南女子默不作声,对水中的健儿,也会是最有力的呐喊、加油……哪个木讷的小伙还不用力展现?
“划龙舟”,也是端午节一个不可或缺的节目!也许是这里多江多湖,纵横交错,到处是水,满眼是河;也许在这个热闹的节日,江南的男子也不能“袖手旁观”,他们也要参加进来!一条条“水龙”在眼前疾驰,像一支支离弦的快箭,呼啸而过!在这里,可以看到温婉静谧江南展现出的另一面。“万帆竞技,百舸争流”,那些年轻英俊的小伙正在用力的划动船桨,浑身就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气。这一刻,他们可以尽情释放激情!
在参与“划龙舟”的队伍中,并没有所谓的“会划与否”:久坐办公室的白领、稚嫩的顽童、以致一些上些年纪的老叟……大家重在参与,可以亲身融入其间!平时大家都生活在压力从中,身心的疲惫很难得到淋漓尽致的释放……如今,恰逢端午,“划龙舟”绝对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既可以释放压力,又可以在不觉间增强体质,还有,重要的是——在这炎炎的夏日,燥热的肌肤可以与水亲密接触,冰爽一夏!
端午的江南,让人迷醉!这里不仅有妙趣横生、亲自参与的娱乐活动,更有香甜可口的果品佳肴。在这里体验端午的“味道”,一定会感到不虚此行!江南多水,夏日世人喜欢戏水,端午的活动更少不了水……凡此种种,端午选择了江南;江南也包纳了端午!所以,江南的端午更显风韵!有时候,仿佛只有到了江南,体验一回江南端午,才可算得上真正过了回端午节,江南端午,最有“味道”!
端午节如果少了江南的滋养,一定会丧失活力;江南如果没有了端午的装扮,也一定少了份生机。江南的端午,是这个季节绽放的奇葩,美丽妖娆;是炎炎夏日刮起的一缕清风,舒爽怡人;是一次忙绿心境的短暂休憩;温馨体贴……
端午不仅仅是简单的为了延续历史、继承传统,更是为整日工作、学习之余寻找一个放松的理由!
感受江南的端午,是一次身心的享受!
第五篇:端午三日散文
端午三日的假期,转瞬即逝。一切如常,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秩序。三天假期不算长,可对于一个退休在家的老人而言,已经无所谓假不假了。然而,惯常的思维还是没有转换过来,假期的概念一如往年地在意念深处激荡。没有出门旅游的情趣,也就自然将时光赋予了书斋书案。
6月22日
家人去了西安,斗室便沉入少有的宁静。昨晚,我对妻说,岳母家不去了,用这个时间画几张画。相关的朋友催得很久了,而我却一再延宕,朋友来电话说,马上要出刊,不能再等。而一位来自燕赵的朋友也是多有嘱托。好在终于有了一个属于我的时间和空间。于是,燃一支烟,铺开宣纸,调好丹青,整个的人都被翰墨熏染了。
咏牡丹
魏紫姚黄各领香,风骚绝艳动咸阳。真美何劳高下论?春来众卉共霓裳。
录唐李白《将进酒》
6月23日
前些日子,女诗人荆婕妤约了晏娟来访,说到想为自己的诗集《划开生命的河流》开一个座谈会。我的心便久久地不能平静,对于这座城市每一个作家的成就,我都视为与自己的成果一样高兴。我要她与副主席兼秘书长董信义先生沟通,就议程拿一个方案。我十分欣慰,主办单位选了这个日子,它让我们总是记着一个伟大的名字——屈原。昨晚,商洛诗歌学会会长远州来了。吃饭间,婕妤提出,能不能为她写一幅字。晨五点三十分起床,家人还在梦乡,只有我在书房徘徊,为写些什么而踯躅。思之再三,就有了下面的话。
上午八点三十分,从家里出发,步行前往会场。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婕妤的作品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些问题谈得很深刻,对我很有启迪。会议结束时,主持会议的董信义先生要我说话。我谈了三点:一是这个日子与这个会议。我以为今天的会议就是对屈原精神的传承,而这种传承,在婕妤的作品中从不同的侧面得到了体现。二是这本书和这个人。我以为婕妤的选择是自觉的,表现了一个诗人的时代责任感;婕妤的创作是一种痛并快乐着的审美享受;婕妤的创作贯穿着一种锲而不舍的执着。三是我的希望,我的寄语。我希望她在取得成果的时候,宁静一颗心;磨好一支笔;走好一条路。在今后的创作中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
6月24日
晨五点起,为两位燕赵的朋友作画。我们都属于进入夕阳晚霞的老人,他们夫妇在过去的日子里,曾经给我诸多的关注和关爱。据我的记忆,他的丈夫洛钊先生主编的《河北经济传媒》刊登我的散文不下七篇,而且每次都在显著位置。我更不能忘记2009年冬,洛钊先生专门撰写了《良师益友杨焕亭》的文章。我很惭愧,做益友可以,做良师何德何能?不久,阿臻先生又特地作了《仕女图》,千里迢迢地寄来。每每想来,感慨万千。这幅画却是拖了许久,真有些对不起朋友。
咏牡丹
诗/秦人
魏紫姚黄伴露香,花开时节动咸阳。天香国色身高洁,艳压群芳不改妆。
午后小憩,即前往办公室偿还文债。魏军先生的《旅欧日记》送来已经有些日子了,可我却一直没有时间为他写些文字。在以往的日子里,他一直是我十分尊敬的老兄。多次约我外出,却总是阴差阳错地不能履约,每每想起,就十分不安。下午5点,终于完稿,考上U盘,拿回去修改。忽然想起唐人王建的一首诗:“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我这三日的羹汤是否可口,我不知道。还是请朋先尝而后评吧!
正是:
云岭秦风千载下,人间五月过端阳。
角黍包金缚粽叶,艾蒲祛毒插门窗。
最忆慈颜当日爱,每牵赤子百年肠。
火榴花发向天啸,独醒灵均万古伤。
我且以毛俊子先生的诗做了这日记的结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