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信息化背景下林业发展的建议论文

时间:2019-05-15 12:18: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议信息化背景下林业发展的建议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议信息化背景下林业发展的建议论文》。

第一篇:小议信息化背景下林业发展的建议论文

1林业信息化是林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以现代林业的建设为视角审视信息技术,其是林业发展的动力所在。目前,林业发展有赖于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两者的综合作用,而这两者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只有将信息技术与林业产业相融合,才能建立起高效的林业资源监督管理平台,处理好资源分布的相关问题,才能为资源的有效调控打好基础。此外,对于当前林农生活水平不高的问题也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来解决。林农通过信息技术可以获取更多的林业信息,学习到更为先进的林业技术,了解到更多的林业市场供求情况以及消费的需求方向,从整体上提高经营的水平,走上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因此,林业产生信息化建设对林业发展来说已经迫在眉睫。

2信息技术在林业产业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2.1思想认识不到位当前,林业系统的相关领导及有关部门已对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有所了解,但在具体的工作中,认识不清、重视不足的现象仍普遍存在。部分领导干部对业绩过分重视,认为林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做好种植管理工作,而信息技术则可有可无,这种观念上的误区,致使当前我国林业建设仍处于重林业种植、轻信息技术的局面,为现代林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阻力。

2.2资金不足现代林业的发展需要充足的资金做后盾,但就目前我国林业发展的情况来看,一些发展程度不高的地区由于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林业建设的资金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在引入设备、技术或人才时,常常受到资金的限制,相关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2.3部分信息技术应用不足当前,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决策支持系统(DSS)等技术发展日渐成熟,但在现代林业建设中的应用仍有待加强。在对濒危动植物保护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遥感技术和红外监测技术具有无可匹敌的优势,其他的高新技术也各具特点和优势。因此,在林业建设中应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

3信息化视阈下林业发展的对策

3.1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及素质林业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难度高、周期长、要求杂的特点,需要社会的广泛支持和林业相关领导干部的共同努力。林业的有关领导应从思想上对信息建设加以重视。首先,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员工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林业建设的重要性,了解信息技术对林业发展的保障性作用。其次,要将信息技术渗透到林业建设的各个层面。一方面,应培养林业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的理念,使其在工作中将政府工作思路与信息化管理理念相融合,更为科学、合理地指导林业信息化建设,为林业建设的有序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在进行林业建设时,应提高信息技术的使用效率,如办公软件、档案管理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等,努力将信息技术与林业各层面相融合,提高信息技术的实用性,使其为林业建设提供更加广泛、更为深入的服务。最后,林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对林业和信息技术都有所掌握的复合型人才,而我国尤其是基层林业,专门从事林业信息研究的专业性人才极度匮乏,因此应强化林业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输出更多的林业高新人才,为现代林业建设提供人力上的保障。

3.2增加林业信息建设的资金投入面对信息建设政府资金投入不足、承包者支付能力有限的问题,可以采取拓宽筹资渠道的方法来解决。在筹款渠道拓宽的同时,仍应将政府作为投资的主体,立足于我国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向政府争取更多的财政支持,使林业在无资金顾虑的情况下得以快速发展。

3.3加快林业信息网络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使信息技术与林业进行有效融合,将单

一、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转变为灵活、精准的管理模式,是当前林业建设的主要任务。当前,我国林业信息化管理还未成体系,林业信息共享的平台还有待完善。基于此,我国应加强3S、3G技术在林业建设中的应用,与互联网系统相联系,打造一个满足林业发展需求的专家系统、DSS以及GIS等数据库,实现对林业进行实时、动态的管理。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的腾飞,致使我国的林业经营管理模式已发生深刻变革。现代林业需要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才能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技术是林业发展的增速器,是林业建设的决定性因素,也是现代林业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将信息技术融入林业产业中,是林业发展的迫切要求,对林业发展来说影响十分重大。

第二篇:关于信息化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初探

摘 要: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教学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中等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但是,中职教育信息化过程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应用水平,培养出一批新型的信息化中职人才,该文就当前阶段我国中职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期为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 中等职业教育 问题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b)-0135-02

信息技术是依托网络和计算机而不断发展的高新技术,其应用范围不断地扩大,并已参与到中职学校的重要工作当中。近几年,我国相继出台了各种规划和意见来确保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和发展。国家教育部也明确指出:要将信息化教学方式普及到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当中,并作为一种常用教学手段加以应用,从而更好地培养中职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国家输送更多优秀的职业化人才。信息化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内涵

信息化背景下的中等职业教育是以新型信息化技术作为教育教学手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的迫切需要,满足技术技能人才多样化、个性化成长的学习需求。一方面学生借助信息化的先进技术手段进行自我学习和应用实践;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借助信息化技术资源拓宽视野,共享最新、最全面的教学资源,并不断地更新自身教学视角和观点,为学习者提供更加全面精辟的学习内容。

因此,信息化背景下的中等职业教育就是借助信息技术之手,以信息化环境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为基础,以信息化在职业教育领域全面应用为重点,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学习方式创新,实现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信息化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问题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完善,二者结合所出现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2.1 思想认识不足

现阶段,我国虽然一直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但是从大方面来看,国内中职学校的信息化意识仍旧十分薄弱,不少学校把工作重心放在招生就业上。尤其是中职学校,其信息化教育的思想认识更是与社会科技信息发展脚步不相适应,不少学校受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影响深刻,让其在短时间内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显然并不现实。并且,如何规划和实践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到底能为学校和师生带来哪些改变,这些都是摆在中职教育信息化道路上的问题。

2.2 资金投入不够

中职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建设输送具有高素质专业技能的综合人才,承担着国家生产和服务领域一线工作的重要任务。因此,中职学校的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本上的专业知识,更要进行大量的信息化实践教育教学活动,这就需要学校投入大量资金来进行信息化建设。但现阶段我国中职教育信息化建设基础薄弱,各级政府对中职学校的资金投入主要放在学生的基础设施和课本学习之中,即便有信息化设备的投入,这些设备也相对陈旧。而有些学校为节省开支,也尽量减少信息化操作课程,仅提供电脑机房进行授课,更有甚者,将实践课改为理论课,照本宣科,教学活动数字化、可视化和协作化几乎没有,大大降低了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信息化适应能力。

2.3 信息建设滞后

信息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大部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仅停留在网站建设和机房建设上,而多元化创新教学模式、基础数据库建设智慧校园建设等几乎没有进行。硬件是基础,软件是核心,不少中职学校网络课堂、学科课件、电子图书、视频资料以及信息化仿真实训系统等资源非常稀少,加之更新较慢,常常出现新教刊旧知识、教学模式陈旧的尴尬局面,这就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没付诸实践就已然被淘汰。除了知识更新太慢的问题之外,教材的结构问题也日趋显现,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练习这两方面的比重不合理,从而达不到中职教育的实际教学要求。

2.4 教学能力不高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不喜欢理论化和课本化教条式学习方式,而是注重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但是我国传统的书本理论和填鸭式教学模式,已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是职业教育信息化推进的关键因素。不少教师的信息意识比较淡漠,信息素养水平参差不齐,他们对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敏感度不强,无法将最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只能采用最为传统的教授模式来引导学生学习,严重阻碍了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的改进措施

针对现阶段中等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进程当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改进和完善。

3.1 统一规划,改善教育教学环境

一是统一规划,齐抓共管。学校要建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长远发展的建设规划,并落实专门机构负责;二是加大投入,全面提高学校的信息化技术装备和技术水平,将网络覆盖到校园的所有场所,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信息化、数字化的模拟仿真实训场所和校园基础数据库、智慧校园。三是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与传统授课相结合,定期组织师生接受最新信息技术的专项培训,使师生都能够重视中职教育信息化。只有校领导重视信息化,才能使教师们主动进行信息化教学和科研,让学生积极获取信息化知识和能力,因此,改善教育教学环境是实现中职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前提。

3.2 工匠精神,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在现代社会,中职学校教职员工的“工匠精神”,主要表现在适应信息化发展需要,不断地突破自我,更新教学理念上。因此,传统意义上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培养中职学校人才上的成果并不理想,中职学校教职员工们应当在平时的职业教育教学中加强“工匠精神”,他们在课堂上除不断地创新深度融合多元化教学模式,将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化抽象为具象,变枯燥为生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外。还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创新自身信息化能力,并热衷于技术与发明创造等方面,只有做到这些,才是我国现代化中职学校“工匠精神”的回归,才是现代化职业教育的核心落脚点。3.3 分层培训,提高教育教学应用能力

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缺乏具有信息技术知识和素养的教师,这类问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解决:一是引进高层次优秀专业教师;二是按照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同,可采取分层培训的方式。将信息技术水平比较低的教师外派学习,或将其的信息化水平和技术化能力同步纳入到考评、资格认证和职务评审等方面;三是充分重视该校的信息化管理培训,甚至可定期外派专管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和主管人员接受最新信息化培训,以大力抓好校园信息化建设,从而满足学校信息化建设不断地发展的需求。

3.4 深度融合,创新多元化培养模式

学校要全方位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过程、方法和质量评价的深度融合。一是师生教学活动尽量做到数字化、可视化和协作化,并充分运用信息化资源和环境,形成集备课、教学、答疑、自主学习、提交作业、考核考试与学分认定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网络教学模式。二是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多功能数据库促进学校与企业、专业与岗位、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通过上述创新模式的深度融合,从而全面提高学生通用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数字化学习能力和综合信息素养。

3.5 精品课程,打造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库

中职学校可以鼓励教师自己动手寻找和开发合适的教育教学资源,将有用资源加以整合和分类,建立一个系统而全面的优质资源库,再通过信息化、科技化的校园网络和信息中心来加以管理,充分满足师生各方面的需求,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学校还要立足于以培养人才为己任,引进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升级网络课程,汇集各项学科素材库和网络优质名师课程,定期更新资源共享课以及微课堂等形式不断地优化信息化资源。

3.6 重点采集,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

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还要不断地完善软件研发和更新,要在重点采集实习实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集团办学和学生资助等关键信息上下功夫,逐步建立人才预测、就业预警和人才培养管理信息系统,为学校实习、就业、资助工作等提供良好信息数据支持平台。

3.7 大胆创新,建设智慧校园

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还应该面向广大师生创新开展平安校园、节能校园、生态校园、和谐校园等智慧校园建设。逐步建成面向教学、科研、学生、后勤管理的各类应用系统,达到各应用系统的服务融合,真正实现学校工作、学习、生活智慧化。

结语

中职教育信息化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中等职业学校要实现全面信息化,必然会面临很多问题,这是一个曲折漫长的发展过程。因此,中职学校应始终跟随时代信息化的发展步伐,不断地改革和完善中职教育信息化工作,实现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才能促进中职学校信息化教育的良性发展。

第三篇: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心理学发展论文

一、教育心理学的本质特征

教育心理学是从人本主义出发的,通过对人的了解和分析,解读教学现象并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学水平,以符合人对教学的需要,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侧重点主要在于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心理问题,目的就是将心理学的精髓融入到教育发展应用当中。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在大力组织教学改革,促进教育发展和应用,教育更加注重心理教育、德育等方面的引导作用,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地位在不断提升,其作用正逐步凸显。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潜力。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教育心理学的根本思想正是通过教育心理学方法的应用,以此发展并挖掘学生客观存在的潜能,促进教育成效最大化。二是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在学习动力。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为此学生的学习观也会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差异,人大都遵从自己的内心,特别是仍在读书的学生,思想里的意识能够引导学生的行为,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就是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自我,参与认知等起到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的作用。三是教育心理学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找到不同的学习方法。人的客体条件不同,对方法的接受和吸收程度也会不同,例如同样一种记忆方法可以帮助A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但是生搬硬套到B学生身上效果可能就不明显,教育心理学讲究的是学以致用,通过调整方案和验证其方法的适应性,从而找到最优方案。四是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可以保持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心理。教育的本身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而同时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本源能量与驱动力,教育心理学的应用能够帮助和引导学生保持求知欲,不满足于仅限于课本的知识,使其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并注重思维拓展,从而达到不断提升知识水平的目的。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

教育心理学就是根据关于教育的人群中的每个人不同的心理进行研究,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的学者是瑞士学者裴斯泰洛奇,他倡导的是一种遵从自然的思想。德国学者赫尔巴特则认为教育应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进行,并为此进行了多次验证。1913年,有关著作中关于教育心理学内容的研究部分主要是学习心理学、人的本性与个体差异等。而西方当时提出的教育心理学主要是侧重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使得人们对教育心理学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对教育心理学的本质认识存在着局限性。而随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直到近代教育心理学才真正的开始。20世纪是教育心理学发展的主要阶段,这一阶段研究的课题很多是围绕三大定律开展的。这个时期是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20世纪30年代起,教育心理学才慢慢走入正轨。40年代教育心理学引入了儿童性格及其他社会现实问题的研究与探索。50年代,新兴科技的兴起为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无论是从理论角度还是学科传播与影响角度来看,教育心理学在当时都是从发展阶段逐步向成熟阶段过渡。60年代是教育心理学从纸上谈兵向应用科学转变的重要阶段,美国首先提出了要将理论转变为实践,而在随后的应用中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80年代计算机的问世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学家有了更多新的尝试,教育心理学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教育心理学逐步走向成熟阶段。

三、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时代意义

在当今的21世纪,人才的培养被视作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国际化竞争使得人才教育与培养十分重要,一个国家拥有人才数量的多寡也是体现国家实力的表现,同时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根基,因此,在人才已然成为一种资本的时代,教育心理学就是在有限的教育资源的利用与实践中,挖掘出人无限的潜能,目的就是要通过科学的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式教学,教育心理学目前随着人才需求的发展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这是教育的地位决定的,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也只有提高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水平,才能在祖国人才培养方面找到更适合的途径和方法,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根据学生所想进行教学,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授课效率,同时老师从中了解从别人角度看到的自己的心态,更容易摆正自己的位置,从本质上实行教学,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对于我国人才培养来讲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实践价值,它不但代表着对人类发展的探索,更重要的是它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学科发展的基础课程,将对其他学科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牵扯着祖国的下一代,关系着祖国的未来,意义十分重大。

四、教育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有很多学派,特别是受到哲学思潮的影响颇深,不同的学派有着不同的主张,侧重心理学方面的人认为,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将受到心理学传统模式的限制,其发展思维及路径与教育学与心理学的高度有关,更倾向于心理学发展高度决定着教育心理学发展高度的学术思路。另一方面,随着各派别思想的融合和碰撞,还有人认为,教育心理学的深刻内涵与积极作用,除了理论价值外,实践价值才是教育心理学存在的根本,认为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不会单纯依照某一派别的思路进行,而是随着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即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进而衍生出不同的实践方式,教育心理学将更加倾向于多元化的方法、多维度的取向、多样性的观点,从而展现学科实践的本土化、人性化、生态化等环境特质。强调以实践促进理论,以应用指导发展的思路,遵循这样的发展思路可以被视为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式的发展,这也是学科本质所决定的,笔者认为,教育本身就应当是不拘一格的,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学派再多,最终还是要落到实践环节,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同样的方法在西方有效果,但是在我国不一定适用,为此,在时代不断推进与发展的今天,教育心理学应当朝着开放式学科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能够容纳更多的思想,不墨守成规,但是同时又能够逐步完善自身的体系,归纳并总结各流派的思想根基,找到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不断发展和完善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成果,相信若干年后,教育心理学一定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有着更长足的发展。

第四篇:论文 信息化背景下的创新语文课堂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试论信息化背景下的创新中职语文教学

南县职业中专

涂静 涂国良

【摘要】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多媒体教学平台、微博、QQ聊天器、微信等现代信息手段的出现,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都给语文教学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中职语文教学要创新思路,运用这些信息化平台和技术,在创新教学模式、创新交流方式、创新教学管理等方面作有益的尝试。【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创新 信息化

前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现代社会已经从工业化社会转变为信息化社会。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知识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和物质、能量一起构成社会赖以生存的三大资源。

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

对于中职语文教学工作而言,我们应该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科特点的前提下,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顺应时代的潮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并以此为平台,创新语文教学手段、创新语文教学方法、创新语文教学思路。只有创新,才能和社会接轨,才能和时代同步;只有创新,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才能源源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吸收新能量,得到不断的进步、取得丰硕的成果。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它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然而,中职语文教育形势却不容乐观:一方面,中职学校生源质量不高,入校成绩较低,文化课基础较为薄弱;另一方面中职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对语文课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改革创新中职语文教学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创新教学思路,构建课堂与生活的“超级链接”

语文是学生学习时间最早、学习过程最长的一门学科。但学生对这门学科最易满足也最易厌倦。因为,传统的语文课堂主要是为“应试”作准备的,学生每天就重复 着“背”“默”“写”这样枯燥的过程,而“思”和“悟”这样鲜活的内容几乎没有。究其原因,我们是用“应试”的方式来对待了现代人,长此以往,不会“应世”,反而恶性循环。我们的传统教育偏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实践活动,而实际上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很大程度来源于生活积累,来源于社会实践活动,来源于开放的课堂教学建构。所以,在创新性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各种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其积累知识、丰富知识。现在,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师可以在晚自习时组织学生集中收看《新闻联播》,在午读时间回看《焦点访谈》等节目,让他们关注社会热点,开阔眼界。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编订的《中职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安排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我们教师要认真组织好这样的活动课,让学生走出教室,研究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一些事物,懂得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理解社会现象和知识,打破思维的定势,通过实践获得新的看法和思想。比如,第三册第三单元的实践活动是“推介新品”,而这一单元的应用文写作是“广告”。我把这两个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先让学生假期里去到本地新开发的一些楼盘,确定推介的对象,并拍下照片或录成视频,课堂上写成广告,然后同学之间进行互评、讨论、修改、定稿,最后还鼓励他们勇敢地把自己撰写的广告文案自荐到对应的楼盘。这次教学活动不仅很好地完成了“广告”和“推介”的教学任务,还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能力,效果非常不错。

二、创新教学模式,信息化为彻底改变学生被动式学习搭建广泛平台

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老师布置任务,学生按要求完成,学习的积极性被扼杀,主体地位得不到应有的体现。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为彻底改变学生被动式学习搭建了广泛的平台。现在很多学校都推出了“电子书包”实验班,学生上课时携带平板电脑,老师划定一个比较大的学习范围,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在网上搜索到相应的资料,既可以得到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又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并且这个实践的过程对于加深他们的记忆具有很大的帮助。对于没有条件开设“电子书包”的班级,教师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中职学生在现阶段对于阅读教学的流程、对于计算机基本的信息处理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老师要大胆放手让他们自己来备课、来制作课件。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自己去熟悉作者、了解社会背景、鉴赏课文、2 理清思路乃至归纳总结,不仅能读透“这”一篇文章,还能举一反三,读懂“那”一些文章。阅读能力在这样的训练中定能得到质的突破。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使用电子白板。电子白板又叫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种国际上新近崛起的替代传统黑板、粉笔的数字化教学演示设备。它为各学科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了新的教学技术支撑。尤其是作为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即作文教学,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运用下,能够充分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教学,极大调动学生写作的主动性,解决写作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利用“笔”功能增强作文讲评的互动性,提高作文讲评的效率。以讲评一篇学生作文《我眼中的秋》为例,课前用“照相机”功能把学生的纸质作文变为图片放入白板的“资料包”。上课时再从“资料包”直接拖到绘图区。先让各小组学生在组内讨论,找出本篇作文中的精彩与不足。接着由各组代表依次上台讲评作文,同时配用“笔”或“突显器(也叫荧光笔)”在白板上进行批注。用红色“笔”迹画出精彩之处,用蓝色“笔”迹圈出不足之处,用紫色“笔”迹写出修改方法。在这过程中,学生与老师都可以及时发表自己的观点。由于作文以图片的形式原封不动的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所以作文中存在的亮点与不足在全班几十双眼睛查找下一一显现出来。大到作文构思与选材,小到卷面与标点,学生都能对其一一评讲,尤其是语言表达上的遣词造句,修改到位,这是教师一个人的力量不容易做到的。整个过程充分做到了生本(作文)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不再是被当作一个容器进行知识灌输,而是作为学习活动中的发现者与探究者。

三、创新学习管理制度,利用网络进行交互式学习

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地点仅限于学校和课堂,内容仅限于教育和教学。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得学生和老师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拉近彼此的关系,同时学生之间在课后也能够进行自由地交流。这一切,都依赖于微信、QQ聊天器等信息平台。我在教学过程中,牵头建立了班级QQ群和微信群,特别是微信群的使用频率很高。学生自由组合,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在群里用“普希金”“托尔斯泰”“李白”“李清照”“舒婷”等名称来命名。各个学习小组既分工又合作,讨论题目、交流心得、制作电子相册,“活跃”的多,“潜水”的少。作为团队的幕后,教师更多的是发挥指导的作用,上传资料、纠正方向。

课后作业从来都是让中职学生难受让老师头疼的事情: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敷衍了事、抄袭、从来不做预习等等。究其原因,学生有很多说辞,如:不记得了、不知 道如何动笔、想找同学讨论又不在„„为此,我对语文作业的管理也放到了“微信群”里。在群里,布置作业、解答疑惑、共享资源,偶尔也和学生们谈天论地。因为少了面对面的拘束感,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关系也更为融洽,不做作业的少了,学习效率提高了,学习语文的热情也起来了。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教学的高度整合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信息化背景下,依托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创新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不懈追求。创新,是我们工作的动力;创新,是我们成功的源泉。

参考文献

[1] 江泽民,全国科学技术大会,1995 [2] 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Z].2001 [3] 晏庆丰,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及价值定位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4

第五篇: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探讨论文(推荐)

摘要:自从20世纪中期计算机出现以来,随着其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得原本枯燥的信息,在处理能力、传播速度、应用等各方面取得了关键性的技术突破。信息时代的来临,无论是工作还是日常生活,信息已经和人们紧密融合、且居于重要位置。尤其是在科技发展迅猛的当下,固有的工作模式已经逐渐被网络化、智能化以及数字化的现代信息技术所替代,在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深刻体验的同时,也必将引领人们进入更具时代特色的信息革命潮流中。在信息化大背景下,其不但使社会进步程度迅速,同时更开创了高等职业教育行政管理新途径。

关键词:信息化;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新途径

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为高职院校在行政管理模式与手段方面提出了具体化要求。既要确保学院信息化建设符合社会的整体形势,又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综合性管理策略。

一、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状况

(一)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现状分析

20世纪末,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也相应的带动了高职院校在行政管理方面信息化的发展。不但能够对信息进行及时的处理,而且也提高了对复杂信息的应对及解决能力。然而,即使这样,也不能在短期内改变固有的行政管理形式和内容,信息流通仍然较差,对于资源的浪费现象也尤为严重,这就直接导致了办公效率停滞不前、并有持续下降趋势,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制约了信息时代高职院校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尤其是高职院校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而对自身布局做出的一系列调整,多校区办学化的兴起与发展,更要求其在行政管理模式上的提高。显而易见的,传统模式已经无法符合管理信息化的需要。当下,只有建立行政管理与之相关的信息化体系,才可以使得大且杂的管理类信息得到有效的处理,才能真正的提高办公效率,优化布局结构,使信息化的行政管理在高职院校中真正的落到实处。

(二)高职院校加强行政管理的重要性

从目前来看,由于各高职院校在管理模式、规模程度、自身建设等存在诸多差异,致使其行政管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水平不一。鉴于传统管理模式的根深蒂固,致使诸多行政管理人员,缺乏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信息理念与方法。不能对信息在收集整理与传递应用等环节,加以整合和优化。由于其自身欠缺专业化的技能和素养,不能对自身加以完善和提高,只满足于简单的人工或者半人工化信息处理的工作模式,对于计算机的应用只停留在简单操作层面。从整体而言,行政管理的主体是人,任何高科技手段的实施,同样离不开管理人员素质与技能的提高。所以,除了引入专业性信息化人才,还要加大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推动高职院校在信息化背景下行政管理工作的进展程度和发展水平,加快信息化进程。

二、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新途径

(一)信息化条件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在方法上的创新

从目前来看,加快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层面的发展,主要在管理方法上进行创新和突破,主要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建立与行政管理相配套的信息服务系统。增加社会认识与了解大学的途径,不但能够对大学热门学科以及校园建设进行关注,还能积极参与大学在教育以及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和发展。随着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即CERNET的创立,校园网络已经基本上覆盖了全国各大高职院校。但由于管理人员技能有限,导致其内容和形式过于贫乏;再加上更新速度较慢,给使用带来极大不便。因此,基于以上网络利用率较低的状况,应该加大对互联网和数据库技术的引入程度,网页由静态转为动态建设服务页,实时发布最新的教育类咨询,结合当下热点及时进行更新,并将相关技术引入到实际的行政管理工作中。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开设专门的建议板块,收集来自学生、社会人员等各行业的不同反馈意见,从而更加完善行政管理工作,也是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渠道。第二,在信息化条件下,重视对院校历史数据的分类整理,通过先进的联机分析和处理技术,建立强大且完善的数据库资源,从而更加便于对历史数据的充分利用和查询。尤其是对于院校领导层而言,通过历史数据可以清楚直观的看到教育、教学、文化建设以及科研成果等诸多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对今后工作方向和策略有所调整。还能够对在行政管理岗位上,表现突出的相关管理人员予以表彰,激发其工作更高的热情和积极性。第三,在信息化条件下,为了更加方便信息的互通互联和行政工作的协同化管理,应该从院校行政管理工作整体出发,建立集成化的院校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教育相关信息的采集和编码标准进行统一定义,利用互联网和数据库最新技术进行统一规划,最大化的提高工作效率。

(二)建立监督化行政管理效能评估体系

在信息化条件下,科学化的效能评估体系能够对相关人员的行政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监督和控制。利用互联网先进技术,在其内网设置相关的监督板块,是考核其行政管理能力的有力方式。根据高职院校自身情况,建立一套适合其行政管理模式的效能评估体系,能够进一步提升行政管理水平。通过一系列奖罚措施,能够调动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并不断完善其管理手段,丰富管理内容,促使管理更加高效。首先,建立一套科学化的行政管理效能评估体系,要定义科学的评估标准和判定原则。对于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而言,其行政管理效能的评估和判定,应该遵循为行政管理服务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以方便院校开展具体工作为指导方向。也可以利用网络建议板块收集不同的建设意见,进而对体系加以很好的完善,不断深化效能评估体系的建设。其次,制定的判定标准要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兼具量和质的标准。量的标准体现在具体的行政管理活动中对于各种资源的损耗程度,例如,人、物、财力以及时间等因素的考察标准,则需要将行政管理效果放在院校的整体运行中去把握。以院校的整体利益和广大教职工要求为考核的具体点,也可以利用内网投票方式进行考核,例如细分的考核点,管理协调性、灵活度、有效性以及满意度等等,能够对管理效能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更具有参考价值。再次,要采取具体有效的效能判定方法。主要包括:

1.费用判定法。准确核算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项费用,例如人、财、物等相关资源,根据节约程度以及产出比来进行科学判定,分析管理效能高低程度。

2.时效判定法。根据完成某项具体工作实际所用的时间来进行评估,显然,在同等条件下,所用时间越长则表示效能越低下。

3.协调判定法。根据行政活动反应的灵敏度、矛盾和冲突状况以及人、财、物配置的合理性来对行政管理活动效能进行判定。

4.民意判定法。在信息化条件下,可以通过网上调查问卷的形式听取各人员意见,从而作为参考建议对管理活动效能进行判定。当然,对于高职院校在行政管理方面效能的评估,一定要结合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遵循服务原则,经过实践活动不断对体系加以完善,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策略和方法,有步骤的推动行政管理效能的提升。

(三)信息化背景下注重对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培养

1.增强行政管理人员信息化服务意识

在信息化条件下,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有力的带动了高职院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发展,并随着其在行政管理层面程度的提高,也为信息传播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在目前情况下,由于多校区办学化的兴起与规模化发展,导致信息处理量越来越大,直接增加了高职院校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工作量。因此,相关行政人员必须注重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服务意识,即使工作量较大的情况下,也依然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信息资源,为行政管理服务,主动搜集与工作及教育教学相关的信息资源,增强对传统媒体以外的相关网络媒体的关注程度,并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2.增强行政管理人员信息化方面的道德规范

信息化时代在进入上个世纪末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与广泛应用,更要求人们在信息活动中增强自身的道德规范,并且此规范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变革,而具有丰富的时代性特征。在享受信息化便利的同时,也必然面临相应的挑战和考验。例如,信息的共享与独占之间的矛盾,社会化的监督和个人隐私自由之间的冲突等问题,这给传统道德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因此,基于当下网络的开放性,以及虚拟空间沟通的隐私性等特征,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念,自觉用道德规范为标尺对自身加以管理,坚决抵制垃圾信息并防止有害信息的干扰。用相关的信息法律武器武装自己的头脑,增强法律意识,自觉维护信息安全与保密制度。同时,也要加强抵御计算机病毒的水平,坚决打击网络犯罪,做一名合格的信息化行政管理人员。

3.增强行政管理人员信息处理方面的能力

在信息化条件下,信息的沟通与决策作用日益明显。面对量多且杂的信息,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自身对信息的把握与处理能力。第一,通过利用多渠道与综合性的信息采集机制,运用先进的网络媒体和技术工具。在保证信息准确性的同时,不断培养自身获取与工作相关信息源的能力。第二,通过对信息的科学分析,增强自身在信息整理与辨别及筛选等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强化信息对实际工作管理的价值与重要性。第三,也要具备相关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例如对OFFICE软件的熟练运用,提高工作效率。

三、结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当下高职院校开展行政管理工作时,必须首先强化作为主体的行政人员的能力及素质,除了遵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也要以信息规范做为道德准则。以行政服务为宗旨,结合院校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关工作,并不断对自身加以完善,为做一名合格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区扬.探讨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创新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2(8):229-230.

[2]吴琳.浅谈信息化条件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培育[J].黑河学刊,2012(5):150-151.

[3]孙智,周科良.试论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途径[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8):208.

[4]闭青青.浅谈高职院校去行政化背景下绩效管理工作思路[J].商,2015(48):55.

下载小议信息化背景下林业发展的建议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议信息化背景下林业发展的建议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化背景下的档案意识

    信息化背景下的档案意识在全球范围内所发生的信息技术革命,快速地推动了全球各个角落之间的信息网络连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信息服务机构内......

    信息化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信息化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贺兰一小杨冬梅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改进语文课堂教学呢?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乐学氛围 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

    “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化课堂教学

    “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化课堂教学 过去的教育理念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培养了大批的一级劳动者。如今,教育理念要转型步入信息化时代,要以人文主义为基础,满足每个孩子个性化发......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オ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オ 专业素养是小学数学老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就当前的小学数学反馈的信息来看:老师的专业素养明显需要进一步改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

    论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发展探析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发展探析 摘 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城镇化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截至2016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7亿9298万人,城镇化率为57.35%。可以说,如果没有城镇......

    信息化背景下的微课学习心得

    信息化背景下的微课学习心得 6月29日至6月30日,我们参加了由江西省电教馆、抚州市教育局及南丰县电教馆组织的电教骨干教师培训活动。通过这两天的学习,对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

    浅谈信息化教学背景下的音乐教育

    浅谈信息化教学背景下的音乐教育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1993年9月,美国政府正式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俗称“......

    信息化背景下的信息资源整合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的信息资源整合研究 教育学院 教育技术021班 张建辉 指导老师: 熊才平 摘要: 针对当今信息化背景下信息资源缺乏科学管理,共享不够全面的状况,提出了在技术上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