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糖的生产和上市对策建议论文

时间:2019-05-15 12:52: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茶糖的生产和上市对策建议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茶糖的生产和上市对策建议论文》。

第一篇:茶糖的生产和上市对策建议论文

中国的茶文化很浓,很多人喝茶都是为了清新口气和提神,但是茶叶提神需要经过泡茶的过程,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这个就不太方便了,如果把茶叶的清新口气和提神作用溶于糖果里面,即方便携带又达到了茶叶带给人的功效,走访中,消费者都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突破。

四川是一个茶叶产量特别丰盛的省份,蒙顶山的茶叶生产基地产量很大,省内还有许多大型的茶叶生产庄园和基地,茶叶方面可以控制茶糖的生产成本。

茶糖的生产和上市对策建议:

1消费者对茶糖面市的对策建议

销售地点应在百货公司、超市,糖果专卖店。调查显示,90%以上的消费者购买糖果的地点集中于百货公司,超市和糖果专卖店,因此,商家在茶糖的销售地点选择上一定要慎重。茶糖的口味更重要。消费者表示如果茶糖真的要生产上市,口味更重要,多数人认为,茶糖应该茶味更浓一点,少部分人则认为茶味和糖味应该均衡。茶糖以散装为宜,品牌茶糖应有礼品包装。调查显示,茶糖适合散装销售,从而方便消费者不同层次和不同数量的需求。品牌茶糖必须要有礼品包装,方便节日和生日作为礼品赠送。茶糖价格不宜太高,颜色应以水果色为主。茶糖价格太高会影响销售状况,茶糖以20-40元/kg为最佳,毕竟茶糖属于可替代产品。茶糖的颜色做成水果色更受消费者亲睐茶糖的形状应以茶叶状和卡通状为主。调查显示,消费者更喜欢茶叶状和卡通状的茶糖形状,茶叶状主要是让消费者一目了然,卡通状在儿童糖果市场上更受喜爱,尤其是把茶糖做成当下最受人喜欢的卡通人物和动物更受亲睐。茶糖的面市一定要注意培养顾客忠诚度。茶糖供应商和零售商可以通过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顾客的多样化需求,使顾客获得更多的消费价值,以赢得顾客的忠诚。另外,茶糖销售商要重视感情投资,可以通过免费电话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定期与顾客保持沟通和交流,并建立新老顾客的资料数据库,充分了解顾客的需求和感受,并解决顾客抱怨,实现顾客满意。

2零售商对茶糖面市的建议和对策

茶糖要以品牌为主导。糖果的销量以徐福记和阿尔卑斯为佳,消费者购买糖果首先是询问品牌,一般都有自己的喜欢品牌,所以茶糖的面市也应该以品牌为主导茶糖要注重功能。大多数零售商认为,清新口气,提神,保健的茶糖更容易销售。清新口气和提神取代了茶叶的功能,保健更是当代人追求健康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茶糖要出众应该茶味更浓,茶叶状,绿茶色。茶糖如果面市,茶味更浓更易销售。有零售商建议在茶糖起步阶段应该先生产一种茶味更浓并且采取茶叶状的茶糖打响市场,然后再进行其他种类的茶糖上市,这样可以降低风险。茶糖散装和礼盒装更好销售。不同的人对糖果的需求不一样,茶糖以散装更合适。当然,礼品装也有不同的销售渠道。茶糖销售目前处于空白阶段。众多零售商表示,听说过茶叶,听说过糖果,却不知道茶糖,可见,茶糖目前在市场上还是一个空白,笔者认为商家和企业应该抓住这个大好时机,推出茶糖。

3批发商对茶糖面市的对策和建议

茶糖的上市需以价格折扣为主导。调研结果显示,批发商都愿意为零售商和经销商提供一定程度的折扣,其中以价格折扣为主,数量折扣为其次。茶糖的价格以20-40元/kg为合适。水果茶糖更受亲睐。笔者通过走访和调查,从事糖果批发行业很多年且打算继续从事该行业的批发商表示,水果口味的茶糖会更受消费者喜爱。茶糖的面市要以品牌为引导,最好依附于知名糖果品牌。

本研究历时一年,最终调查结果显示,茶糖市场是一个空白的市场,商家和企业都可以抓住机会,根据上面消费者、批发商、零售商提出的建议和对策,抓住机会,进入糖果市场,况且,糖果的历年销量都在增长,目前人们追求健康品质生活的意图更加明显,所以茶糖的上产和上市变得很有必要。(本文作者:李俊锋、齐贝贝、张羚 单位: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第二篇:机械维修质量管理的对策和建议论文

机械维修的日常维护分析和影响因素

机械设备通常在日常的维修中,其目的主要是要使设备保持良好的状态,同时能够正常的运行,不会造成设备在正常运行时出现一些故障,对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应采取一定的保养措施和维护条件进行维护和检查。因此,要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应该不仅仅从表面进行维修,应该在加强对机械设备的内部检查,着重对机械进行拆卸检查,排除任何可能引起的故障。

分析机械设备质量管理受到的影响,主要从机械设备在预期的检查上进行分析,其制度没有制定完善。这个影响比较重要,在近年来,我国已经制定了很多机械设备的预期检修制度,也在实践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好处,并成功解决很多问题,但是在一些情况下,也出现了很多不足之处。尤其是在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就要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还要应如何避免这样的故障。然后建立相应的流程,并根据有关质监进行检验,使得设备达到最优化,避免出现人员配置浪费的情况。

其次,要对机械维修质量的影响因素中的零部件进行仔细的鉴定。一般,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对于机械零部件的应用中,在较长时间内都会出现多多少少的磨损现象,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校正并对零部件进行整修,就会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意外,造成机械设备的加速磨损,严重的情况还会引起零部件的短命现象。在组装的过程中,如果不加以注意鉴定工作,还会引起零部件在工序和组装中操作失误,此时再出现测量上的不精确,那么有可能在设备上留下一定的隐患。

再次,影响机械维修质量管理的因素还在于零件修复的不足,同时还有质量上的毛病。这是由于在零件制作过程中,以及在维修过程中由于材料和工序方面的原因,使得相关制作方法没有按照一定的标准严格执行,进而让零件出现不合格问题,造成一定的质量缺陷。尤其是零件的光洁度出现不合格时,在装配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较大的缝隙,而且在衔接上有了不同程度的缺陷,最终对机械设备产生一定的质量问题。机械设备在实际的工作中也会出现不同的损坏现象,其生产的产品也会出现不合格情况,同时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机械维修质量管理的对策和建议分析

机械设备应该在前期阶段,要进行必要地管理工作。而接卸设备质量的管理在企业整个生产中有着较大的作用和影响。从保证企业的生产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需要专业的技术水平以及丰富经验的维修工作人员,然后对机械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检查和维修。因此,维修人员要具备专业维修知识,对有关机械设备要有良好、熟练的专业技术。同时,要对机械设备有良好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有关企业还要在工作之余,对相关维修人员进行必要地培训,使维修人员的专业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最终保证机械设备能够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质量问题。

其次,机械维修的质量管理应通过各种措施,加强对机械零部件的鉴定和检验。这主要是通过在有关机械设备还没有安装前,尽量减少对机械设备进行必要的运转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在维修过程中,有关工作人员要对机械零部件进行必要的鉴定。同时,还要遵循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对零部件进行合理的科学检验。如果在维修的过程中,出现一些设备问题或者是一些特殊情,应避免再次使用这种设备,并对这种零部件进行隔离,还要对其机械进行整体性的隔离,在零件维修良好的情况下再进行安装。这样,才可以有效的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进行延长,避免出现其他的机械破损情况,使得机械设备的质量得到科学的保证。

再次,要对零部件进行必要地修复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对零部件进行科学的制作,并加工以及规定程序的修复等工作。要想对零部件进行完整的保证其工艺,就要对零部件进行严格的控制,对零部件的尺寸以及硬度做出严格的规定,然后对零部件的光洁度按照规定要求进行修复工作。在组装的过程中,要对相关组合件进行必要地检验工作,只有达到相应的要求,再进行组装,避免出现后续不良问题发生,进而使维修的质量下降。

最后,还应监理完整的规章制度。由于机械维修的质量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在有关单位和企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要对加强对维修的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完整的管理制度,使得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条件都相应的提高,最终增加企业的生产效率。对规章制度完善关系着企业的上上下下,如果不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执行,就会使机械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毛病,使得企业的机械质量得不到保障。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能够使维修工作人员在遇到紧急情况或者是其他相关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处理事务,对机械设备中的各种情况能够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和处理,提高机械设备的效率和维护成功率,保障机械设备的质量,进而使企业的生产秩序良好、顺利进行。

此外,还应建立一整套的质量责任制。这是由于维修管理中的质量非常重要,对维修单位中的经营和管理的中心任务。因此,有必要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将维修工作人员的责任感调动起来,充分发挥维修人员的技术,保证在维修的过程中秩序良好,再出现一些责任时不会有扯皮的现象发生。

质量责任制应作为一种重要的措施加以强化,有关维修单位也要加强重视这种制度。而有关企业也要将这项制度纳入企业的总体规章制度中来,使工作人员在操作中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有关维修人员能够加强维修的责任感,提高维系设备的修复质量。同时,这种全员的管理,能够保证工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共同的遵守相关约束,最终保证机械设别的质量。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了机械设备的维修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着重分析了这些因素是如何造成机械设备的质量受到的影响的,尤其是在机械设备的施工前期阶段,应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修和管理。在维修人员的实际工作中,主要应将机械维修到质量控制放到重要地位,加强对维修的质量维护,同时严格进行质量管理,采用科学的管理措施和建议,使得机械设备得到良好的维护,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企业更好的发展和解放生产力。

参考文献:

[1]李永君,庄绪锋,杨吉伟。机械维修质量管理的制约因素及改进对策[J].大科技,2014(18):214-215.[2]蒋启军。浅析农机维修质 量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3(22):281-281.[3]徐 小涛,赵 建民,李 波等。基 于模糊层次分析的工程机械维修质量评估[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6,19(2):100-103.[4]晁北芳。简析农业机械维 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农村:黑龙江,2014(10):264-264.

第三篇:干部执行力论文 执行对策建议论文

干部执行力论文执行对策建议论文

关于提高干部执行力的对策建议

2011年4月初,武汉在全市掀起“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治庸提能、治懒增效、治散聚力,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努力将武汉建设成全国发展软环境最优城市。在“治庸问责”活动中,武汉市政府办公厅要求全厅同志充分发挥行政首脑机关工作人员的表率作用,通过自己找、组织点、群众提、相互帮,带头查实找准“庸、懒、散”等问题,有针对地抓好教育和整改,引导大家破除七种思想,树立七种意识,为开展好“治庸问责”活动打下了坚实思想基础。

一是破除与已无关思想,树立争当表率意识。有的同志认为,办公厅既无审批权,又无执法权,改善软环境与自己关系不大。为此,办公厅下大力抓了本厅地位作用教育,使大家认识到,办公厅作为全市的行政“中枢”,自身行政效能如何,服务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全市行政效能。全厅同志只有在“治庸问责”活动中带头治理“庸、懒、散”,才能影响和带动全市行政机关转变作风、提高效率。增强了大家在“治庸问责”活动中当标杆、做表率的意识。

二是破除畏难消极思想,树立敢于担责较真意识。在改善软环境方面,办公厅既要带头尽责,又要督促相关部门简政提速、高效运转。但有的同志觉得,自己职位低,自身做好没问题,督促职能部门还有点人微言轻。为消除畏难情绪,办公厅着重加强了责任教育,要求大家在代表市政府抓落实时,一定要敢于拉下情面,坚决督办;在发现

有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行为时,一定要敢抓敢管、敢于较真、敢于碰硬,坚决纠正。大家认识到,只要上下拧成一股绳,真抓真管,就没有治不了的“庸”,问不了的“责”,工作责任心有了明显增强。

三是破除应付交差思想,树立优质高效意识。办公厅督办协调任务重,有的同志觉得精力有限、不堪重负,能完成任务交差就不错了,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致使一些小的失误和差错时有发生。为解决工作标准和态度问题,办公厅开展了“只有人人奋发进取、创先争优,武汉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教育,要求大家以饱满的热情、十足的干劲,高标准、严要求地完成各项任务。不少同志表示:“政府工作无小事,优质高效干工作,既是标准,更是责任”。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干工作,逐渐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四是破除倚文重会思想,树立真抓实干意识。有的同志尽管多年抓督办、搞协调,但办法并不多,常常是坐堂办公,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表面上忙忙碌碌,实际上效果并不好。“治庸问责”活动一开始,各政务处室就转变作风和方式,在跟随领导到现场督办、到一线调研的同时,利用节假日、晚上等休息时间明察暗访,发现问题后现场督办落实,时间不长,就在抓渣土运输、“三车”载客、突击违建等整治方面有了明显起色,在解决群众反映的环境污染、噪音扰民、停水、停电、停气等难题方面效率明显提高,群众满意度大大提升。

五是破除“老大”思想,树立服务意识。办公厅很多时候都是代表

政府和领导说话办事,有的同志因而产生了“老大”思想,说话大口大气,方法简单粗暴,常常摆出一副“我督你办、我说你听”的架势,影响了办公厅工作人员的形象。在“治庸问责”活动中,厅组织大家着重查摆是否有对部门、基层人员和上访群众态度冷漠、语气生硬、官气十足等问题,教育大家端正态度、摆正位置、讲究方法、以理服人。同时,将“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茶暖心、一句亲切道别、一身正气行政、一腔热情办事、一副真心待人”的工作准则,作为硬杠杠,要求全厅同志无条件做到,逼着大家改善态度、转变作风、改进方法。

六是破除唯文唯上思想,树立勇于创新意识。办公厅的工作,主要是围绕政府转、围绕领导转、围绕上级的决策决定转。时间一长,一些同志养成了按文件规定办、按领导意见办的习惯,工作上缺乏独立思考、独立见解,结果是“稳”劲有余、“闯”劲不足、创新不够。在“治庸问责”活动中,厅要求大家打破萧规曹随,转变思维方式,在“落实”上创新思路,在“照办”上创新方法,在“贯彻”上推陈出新,以自身的行动,带动全市的改革创新,推动工作上水平、上档次、上台阶。

七是破除自我感觉良好思想,树立不进则退意识。办公厅的干部大多是从全市各职能部门优中选优、挑了又挑的,有的同志对自己估价过高,自我感觉良好,缺乏危机意识。教育中,厅运用大量工作质量不优、督办执行力不强、创新能力不够、文字综合能力不高等鲜活事例,引导大家清醒认识全厅现状,正确看待自身能力素质,正视缺

点和不足,克服安于现状、小进则满、盲目乐观的思想,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无功即过的观念,始终保持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明确提出要加强政策学习、业务学习,开展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换岗练兵活动,每个同志要精通本职工作,优质高效履责,成为一专多能的业务能手;每个处室要有二至三名会办文、办会、办事、督办协调的业务骨干;全厅要涌现一批精通业务工作的“小行家”、“小专家”。练好“内功”、优质履责、高效服务和推动武汉市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全厅同志的自觉追求。

第四篇:设施农业发展对策建议论文

1朝阳市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挑战

1.1市场体系建设滞后

朝阳市设施农业虽然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与高产高效要求还有差距,特别是在开拓市场方面,外贸型龙头企业少,对市场信息掌握不够,出口产品品种单一,出口量低。特别是很多农户没有摆脱传统的单独作战,分散经营,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限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自发性,影响了设施农业的收益,同时抗击风险能力不足,一些专业化合作组织缺乏,制约发展。

1.2经营管理粗放

朝阳发展设施农业多以家族传统管理运作,现代高效设施农业要求进行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也需要管理经营者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生产组织、日常销售、技术更新、资金周转有一定的经营管理手段,更加促进设施农业发展,而当前朝阳在这些方面仍采取传统的粗放形式,不利于设施农业发展。

1.3缺乏专业的人才技术

设施农业对于作物生长的温湿度控制、病虫害的防治以及田间管理等需要有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的专业人员指导和帮助。朝阳属于欠发达地区,各类人才缺乏,特别是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2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对策建议

2.1科学编制发展规划

朝阳要结合本地发展的基础条件和优势制定长期推进设施农业的整体规划,根据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和生态文明规划形成高标准、高起点、多点融合的设施农业规划体系。同时按照规划确定的具体措施,循序渐进落实推动本地设施农业发展。

2.2注重培育特色产业

要依托朝阳丰富的农业资源,坚持高效、错位生产,不断尝试栽植具有新颖、奇特的有机绿色高效品种。培育农业产业基地,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签订订单,不断扩大农业产业基地规模,逐渐提升产品档次,打造具有朝阳特色的品牌,争创在全省、全国闻名的有机、无公害、绿色品种和品牌;依托城镇化和新市镇建设,根据本地不同的发展基础,打造一批特色农业村镇,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加强工厂育苗,实现与蔬菜基地的横向强强联合,不断建设一批特色采摘、观光休闲、体验参与等有特点的产业基地。

2.3积极开拓市场渠道

加大对农产品交易流通市场建设的扶持力度,促进农产品销售,避免渠道不畅,影响农民受益;政府要加强市场监测,及时掌握农产品行情,为设施农业服务。不断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特色农产品保护和认证工作,建立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拓宽销售平台,让朝阳的设施农产品走出去。

2.4逐步完善服务体系

经常组织设施农业专业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等活动,尽快让生产者掌握技术要领和经营管理技能。鼓励引导农民与农业龙头企业的对接和联合,完善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利益分配和风险保障等问题,为农户提供多种信息服务,解决他们在生产过程中消息闭塞的实际情况,加强村镇信息服务点建设,搭建农民交流沟通的信息平台,实现共同发展。

第五篇: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作者:杨仲雄 文章来源:甘肃省定西市安监局 点击数: 3854 更新时间:2008-8-11

安全生产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之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之一,受到全党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并把安全生产纳入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对于我们安监部门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不断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意义重大。

笔者做为长期从事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执法人员谈几点看法:

一、目前生产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企业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企业是安全投入,隐患治理整改的主体,及时排查治理隐患有效防范事故,是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职责,现实中有的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安全投入不足、对长期存在的重大隐患和重大危险源没有排查治理和没有登记建档,没有监测监控,没有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更是无从谈起;有的企业无视法律法规,不顾安全生产条件和能力,违法违规突击生产,隐患四伏;有的企业拉拢腐蚀意志薄弱的执法人员,骗取安全生产许可证,采用落后淘汰的生产工艺,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二)个别地方政府的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近年来,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存在两个“不适应”,即少数领导干部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与安全发展理念不相适应;安全生产监督监察力量配备与日益繁重的工作不相适应,导致个别地方仍然存在着安全监管部门综合监管不力,只重视事后处罚,不重视事前监督;只重视显性隐患,不重视隐性隐患—监管渎职的隐患、权力腐败的隐患、责任虚置的隐患。特别是有的地方安监部门对作业场所的职业安全卫生监督工作仍至今仍是空白,对职业病的问题重视不够,只把重点放在显性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重特大事故和控制死亡人数等问题上。

(三)安全事故调查处理阻力大,问题多。近年来,虽然我国在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方面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在落实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现实中有些执法人员没有按法定程序调查处理事故,没有严格落实“四不放过”的事故处理原则。有的只要交罚款,一切就合法;有的打着“构建和谐社会”的幌子,低价处理《行政处罚决定书》,甚至有的地方和单位用实物代替罚款,为自己和小团体捞好处;有的执法人员为非法生产企业充当保护伞,对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重大的事故隐患纵容包庇,导致发生恶性死亡事故;有的由凭借行政权力非法干预中介活动,在安全评价和验收中,将“事故隐患”货币化、福利化,社会反响十分强烈。

(四)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不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和应急救援体系的长效机制不健全。现行的安全生产监管系统的体制是以块为主,导致受地方利益的驱动干预,个别安监部门“辅业大于主业”,安全隐患“排查容易治理难”,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执行时大打折扣,特别是在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理中,个别的地方领导非法干预,“四不放过”的事故处理原则只能成为“装饰品”、“营养品”。同样的原因连续发生不同性质的事故,只有在隐患变成事故后才用血的代价吸取教训,隐患排查治理只能成为被动的临时的应付性工作,应急救援预案的实际操作性、演练性难以制度化、规范化。

(五)有些地方安全生产领域的行政审批权力太集中,导致权力与责任分离,安全基础不牢。目前多数地方对特种作业资格、安全管理资格以及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经营资格都集中在省级安监部门审批,而这些人员的培训、安全评价、验收基本是市、县安监机构做的,培训质量如何?安全验收的实际情况如何?安全培训搞了没有?负责发证的省级安监部门难以准确掌握,结果一旦出事,只能“谁发证,谁负责”,导致权、责分离,基础安全工作不实。

二、有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途径

笔者认为,践行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安全发展要求,必须做到几个“应当”:

(一)应弄清安全生产的本质。安全生产本质的核心是,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它是安全生产最根本、最深刻的内涵,充分揭示了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导向性和目的性。它是我们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本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在安全生产领域的体现。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应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特别是对劳动者生命和健康的尊重,应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和良心底线。

(二)应依法对生产安全事故准确的界定。生产安全事故的认定应遵循依法严格认定,坚持从实际出发,有利于保护事故伤亡人员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落实,消灭监管“盲点”,促进安全生产形势好转的原则。根据《安全生产法》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所称的生产经营单位,是指从事生产活动或者经营活动的基本单元,既包括企业法人,也包括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经营单位、个人合伙组织、个体工商户和自然人等其他生产经营主体;既包括合法的基本单元,也包括非法的基本单元。生产经营活动,既包括合法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包括非法的经营活动。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经济损失的事故,属于生产安全事故。既不能盲目扩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范围,更不能因死亡控制指标的超额而推委扯皮,把本属于生产安全事故的事故借故不去处理,纵容违法犯罪。

(三)应深刻分析事故多发的原因,明确工作的方向和措施。目前事故主要集中在交通、矿山、建筑、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几大高危行业,发生事故的原因,除客观因素外,一些主观人为因素不得不深思。如有的单位在发生死亡事故,停产整改期间又发生新的死亡事故;有的地方竟然存在个别企业无证非法生产多年,有关部门只收费不管理,并发生致人伤残事故,除了企业负责人的主体责任未落实外,折射出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行业主管部门的越位、错位和不到位。笔者认为应该实施三大措施:一是在安全生产监管主体,即政府层面,把加强安全生产,实现安全发展,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最大限度地给予法律保障,体制保障和政策支持,建立隐患治理和应急救援长效机制。二是在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即企业层面,把安全生产,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作为企业生命和发展的根本,最大限度地实施科技兴安,做到责任到位,培训到位,管理到位,技术到位,投入到位。三是在劳动者自身层面,把安全生产和保护自身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作为自我发展、自我价值实现的根本基础,最大限度地实现自主保安。

(四)应合理划分行政审批权,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根据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下放行政审批权,汽车的驾照市级能审办,特种作业资格及安全管理资格市级安监部门完全能依法办理,这样就权、责统一,避免推委影响安全基础工作。安全培训既要培训执法对象,更要培训执法主体;既要培训职工,又要培训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特别是特种作业人员,使职业培训和资格培训有机结合。对特殊群体(劳教人员)和弱势群体(农民工和伤残人员)应零成本培训。既要扩大培训范围和数量,更要注重培训质量。特别是应通过对安监执法人员的培训,实行持资格上岗制度,市、县(区)安监机构分管业务的领导及全体执法人员逐步凭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上岗,根本上杜绝“法盲执法”、执法犯法现象,使安全培训工作由量的扩张达到质的飞跃。通过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宽领域的安全宣传、培训提高全民素质,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增强预防和减少事故的能力,从而夯实安全生产的基础。

(五)应形成专家参与事故调查的制度,做到事故调查与处理相分离。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的技术知识,这就要求事故调查组成员必须有该行业的专家型人才。特别是事故调查组组长应是安全生产领域内的复合性人才(具有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从而有效指挥、协调事故调查工作。在具体的事故处理中,坚持“四不放过”,做到“四个公开”,即事故的基本情况要公开(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情况、当事人的情况),事故调查处理的执法人员要公开,事故的处理决定(批复)要公开,事故的处理决定的落实情况要公开。使事故的处理过程在阳光下操作。建立事故台帐,做到立案审批,案件处理备案审查。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法定职责,法定时限,准确、灵活运用有关法律法规,做到程序合法,实体合法。事故查处结果要及时向社会公布,起到警示教育和振慑非法及违法的作用。现实中有些事故调查人员甚至个别调查组长不学无术,既不懂安全技术,也不懂法律,在事故调查中盲目蛮干,调查程序非法,调查内容不实,调查的事故原因不准,导致无法落实整改措施,发生同样的责任死亡事故。有的调查人员既调查事故,又处理事故,失去有效监督,难以客观、公正处理事故。因此必须建立专家参与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的长效机制,并且做到事故调查和处理分离,确保事故调查处理的准确、到位。

(六)应实施科技兴安,严格责任追究,建立隐患治理和应急救援长效机制。安全生产的本质决定了安监执法人员执法的价值取向必须是注重社会效益。关爱生命,关注安全,不是出于压力和督促,不是出于经济效益,而是崇高的责任。为此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坚持科技兴安,开展科技公关,加大投入,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在隐患的治理上应实行“事前追责”制,变事后分析和汲取教训为事前防范,不仅排查生产经营单位的显性隐患,更重要的是应排查治理由于体制、机制、腐败、潜规则等形成的隐性隐患。特别是应从严、从快加大对失职、渎职导致发生责任事故人员和造成冤假错案的执法人员的责任追究力度,彰显法律尊严,以儆效尤,引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在应急救援预案的建立上应科学规范、操作性强、实际应用价值高,并定期演练,不断完善、提高。牢牢抓住事前的隐患排查治理和事后的科学、高效应急救援,用“科技”夯实安全基础,用“行动”实现目标理想。将隐患排查整治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道防线,使应急救援预案始终成为安全的保护神,建立健全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改、督查和考核制度,实现隐患“排查—发现—消除—复查”闭环管理,促进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化、规范化,完善政策措施,狠抓措施落实,建立长效机制,确保隐患治理落实到位。

(七)应理顺安监管理体制,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安监执法队伍。目前现行的管理体制由于受地方政府干预较多,隐患的治理、事故的处理、责任的追究等都难以及时、准确到位。应实行安全监管垂直管理,减少干预,提高效率。并且成立安监系统“注册安全工程师”机构,尽快消除安监执法人员有“资格”难“注册”的尴尬局面,使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的人员享受相应的技术职务工资,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工作积极性。再好的法律,制度,政策要人去落实。所以执法人员的态度和能力至关重要,德才兼备是安监执法人员的基本要求。

作为安监执法人员首先必须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以及精湛的专业素质和渊博的法律知识。为此应建立具有四种意识的安监执法人员:

1.勤奋好学,换位思考的意识。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知识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作为执法人员只有学习,才能端正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只有学习,才能增强为人民服务本领。应该利用最新理论成果指导不断变化的实践,反复换位思考,用良心和道德约束自己的行为,努力为“弱失群体”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为依法办案奠定基础。

2.勤于检查,贵在落实的意识。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监管手段比较落后的情况下,作为安监执法人员应该在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安全生产的同时,尽力深入安全生产第一线,准确把握安全生产动态,科学预测安全生产形势,严格排查事故隐患,狠抓隐患整改措施落实。事实证明,绝大多数事故的发生存在主体、监管责任未落实,思想麻痹问题。现实中,有的执法人员对检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没有落实,导致执法人员前脚走,后脚发生死亡事故,所以只有优先排查事故隐患,狠抓隐患治理措施落实,才能确保安全。

3.依法办案,执法为民的意识。做为安监执法人员,在日常的事故处理中,必须依法准确分析事故原因,客观公正的进行责任划分。特别是更应把保护劳动者生命、财产安全和职业健康作为自己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的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劳动者的合法切身利益。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高度出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依法履行职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4.乐于奉献,注重社会效益的意识。安全生产的本质决定了安监执法人员执法的价值取向必须是注重社会效益。因为只有端正执法态度,明确执法目的,才能真正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因此,安监执法人员应乐于奉献,坚持注重社会效益的执法思想。总之,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的支撑,又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只有通过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和政府的监管责任,按照“专家查隐患、企业抓整改、部门抓督查、政府抓督办”,建立安全检查责任制、落实企业隐患整改责任制,不断完善隐患排查整改和危险源监控的工作机制,形成有利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效工作机制,在执法实践过程中既要合法,更要合情、合理,慎重把握手中的自由裁量权,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尊重规则,注重细节,超前预防,令行禁止敢管理,细针密线保平安,不断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扬弃,才能为安全发展的和谐社会奠定基础,确保一方平安。

下载茶糖的生产和上市对策建议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茶糖的生产和上市对策建议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分析城市水土保持的对策和建议论文(精选5篇)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施工建设规模逐渐扩大,这就使城市的水土流失、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的水土保持问题已经是一个严峻的课题,我们必须......

    企业在上市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企业上市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近年来,企业上市的规模和质量已经成为衡量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壮大,抓住历史发展机遇,推动企业上市融......

    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和建议

    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和建议 新华网 ( 2005-09-14) 稿件来源:白云区新闻中心 作者:兰大坤增加农民收入是新时期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将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

    云南干旱的对策和建议

    大力发展地区经济,消除贫困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认为“贫困是生态及其他灾难的根源”。生态环境恶化最重要的原因 是人为因素,我们为当地民众的乱砍滥伐,随意过度放牧以及......

    越级访的对策和建议

    越级访的对策和建议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益格局的调整,各种社会矛盾凸现出来,新形势下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越级访、重复访不断增多,成为当前......

    依法行政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全县依法行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2005年以来,县监察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行政机关为民服务水平为根本,通过维护行政纪律,推进依法行政,改......

    民生问题的对策和建议1

    解决民生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民生问题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基,毛泽东把它概括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

    政府采购对策和建议(精选)

    确保政府采购价格合理的对策建议 实行政府采购,有利于促进财政预算制度改革,强化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节省财政开支;有利于发挥政府在国民经济中的引导和宏观调控作用;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