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识好朋友》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大胆向学生介绍自己,认识新同学。
2、培养乐于和同学交往的情感。
活动准备
纸制卡通树一棵、彩色纸、双面胶,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情
1、老师:在我们的教室里有一个人,她天天和大家一起学习,游戏;她个子不高,很爱笑,喜欢和小朋友在一起。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2、学生:钟老师。
3、老师:你们能猜出这是钟老师,真棒!那是因为大家都认识老师,熟悉老师,所以一下子就能猜到。班上的同学现在你熟悉了吗?想和他们交朋友吗?
二、自我展示
1、教师自我介绍。
2、学生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自我介绍。
3、学生自由交流。
老师:还有很多同学想认识新朋友对吗?那我们就自由地来介绍,你想认识谁,你就走到他面前去认识他,记住他的名字,以后你们就是好朋友啦。
三、展示成果
1、我们现在比一比:谁认识的朋友多?
2、学生介绍好朋友。
3、宣布评比结果。
四、动手制作
1、老师:班级就象一棵快乐树,我们每个人就是一片绿叶,大家想不想让这棵树长得更加茂盛呢?
2、学生:想。
3、老师:下面大家就制作一片自己的树叶,贴上去。让我们这棵班级树快乐地成长吧!(教师出示卡通班级树)
五、总结激励
1、今天我们交了很多朋友,大家还自己动手布置了一棵非常漂亮的班级树,相信大家不仅能用手来装饰这棵班级树,更能用行动让他茁壮成长,对吗?
第二篇:认识好朋友
《认识好朋友》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认识好朋友》是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品德与生活》第一册第三单元《我的同学和老师》中的第一课。本课的设计旨在让一年级的小朋友尽快地认识新同学,去结识新伙伴,知道和新伙伴最简单、最基本的关系——大家从此同在一个班里学习生活;引导学生自己尝试着去交新朋友,和新朋友一起学习、游戏,感受到有新伙伴、新朋友的快乐。
活动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1、乐于和同学、老师交往,通过内心体验来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体验到集体生活的快乐。
2、培养与他人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
(二)行为与习惯
喜欢与同学、老师交往,养成交往过程中的文明习惯。
(三)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会用简单工具制作名片,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
2、锻炼学生口头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活动环节,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引导学生大胆表达,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
教学方法:游戏、交流、感悟、表演等。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
1、《找朋友》歌曲录音。
2、多媒体课件。
3、游戏道具。
4、头饰。
学生准备:
1、自我介绍的相关内容。
2、自己制作的小名片。
3、制作给朋友送的小礼物。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发兴趣。
指导要点:通过动画片中的人物“大头儿子”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让大头儿子大方、流利的自我介绍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起学生说话的欲望,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做自我介绍时模仿的范例。
1、小朋友们,你们看屏幕上谁来了?(课件出示大头儿子)大头儿子说:“嗨,小朋友们你们好!认识我吗?(生答)
2、课件出示大头儿子做简单的自我介绍:我很喜欢动物,你们一定看过《大头儿子和斑点狗》《大头儿子和流浪猫》《大头儿子和公鸡母鸡》《大头儿子和奶牛妈妈》的动画片吧!我得到一只斑点狗,我给斑点狗穿小裙子,可是,斑点狗却是男子汉;我让斑点狗当马驮菜,斑点狗却闯了祸;我给斑点狗过生日,请来了贵妃狗、哈巴狗、沙皮狗等,小狗们在生日party上高兴得汪汪大叫。最后
我帮助斑点狗找到了妈妈。平时,我可喜欢与小朋友一起玩耍了,今天我想跟你们交个朋友,行吗?
活动
二、结交朋友。
指导要点:营造良好氛围,鼓励大胆活动。《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最突出的特点是活动性。在这个环节里我设计让学生听着美妙的音乐,在班中做流动性交际活动,让他们大胆地去实践一下。利用头饰鼓励学生大胆说话,要勇敢大方,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抓住每一次合作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在倾听中学会尊重别人,欣赏别人。
1、师:今天,大头儿子想带大家到“儿童乐园”去玩一玩,不过进去前,先得把儿童乐园的大门打开,打开大门的钥匙就在小朋友们的手中。请你们把课前做好的名片和自己亲手做的小礼物拿出来吧!
2、屏幕播放大头儿子说:今天我还带来了许多漂亮的头饰想送给你们呢。等会儿,哪些小朋友介绍自己时表现最好,我就让老师把头饰送给他。(师戴上头饰)
3、师:谁先来说说该怎样去交朋友 ?(板书:主动、大方、有礼貌)
从开学到现在,你一定结识了许多新朋友,新伙伴,但班中肯定还有你不了解的同学,老师想
请你带着名片卡去交一个新朋友,并做好自我介绍。全体起立,随着音乐,去找个新朋友吧!(放歌曲《找朋友》)
(1)玩“找朋友”的游戏,找到朋友后把名片互相交换,互赠小礼物。
(2)同学之间进行自我介绍(姓名、特征、喜好、家庭等家庭简单情况,还可以给朋友表演自己会跳舞蹈等本领)。把自己做的小礼物送给朋友。
要求:想清楚介绍的重点,避免慌张。介绍口齿清楚,声音要大。他人做介绍时,自己要安静及专心倾听,尊重他人。
4、师:找到新朋友了吗? 那就请你和新朋友坐在一起吧!哪一对新朋友先上台向大
家示范交朋友的经过。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5、学生上台演示交友经过。你们两个表现得很好,很有勇气,大头儿子让老师赶快把
精美头饰的头饰奖励给你俩戴上。
6、师:谁还想来?请你与新朋友一起上来。你们两个表现得很好,脸带笑容,表现很
大方,大头儿子又让老师把精美头饰的头饰奖励给你俩戴上。
小结:我们班大胆的小朋友真多!在向新朋友介绍自己的时候,能做到勇敢、大方、有礼貌、脸带微笑。
师:恭喜大家,“儿童乐园”的大门打开了。(课件播放快乐音乐,出示欢腾的儿童乐园)
活动
三、快乐游戏。
指导要点: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交际,认识新朋友,锻炼口头表达和情感表达的能力,从而获得交友的积极体验。
1、师:找到了新朋友,在乐园里,你们最想跟新朋友一起做些什么呢? 2、那咱们就先在乐园里玩个“小球搬家”游戏吧!
3、宣布游戏规则:全班分为四组排好队,好朋友一起用两根木棒夹小球运送到对面筐内,然后快速返回把棒传给另一队好朋友。看那一组先帮小球搬完家。
师:谁来说说怎样玩才能玩好这个游戏?(遵守游戏规则、注意安全)
4、小结:小朋友们,刚才玩得开心吗?在游戏中,怎样玩才玩得开心? 师:在“儿童乐园”里,我们能做到遵守规则,注意安全,齐心协力,玩得多快乐呀!
活动
四、互帮共进。
指导要点:学生年龄小,他们的生活经验及各方面知识比较少,与人交往的能力都比较差,往往考虑问题不周全,因而我设计一些学生常见的情境对学生进行认真指导。
师:刚才我们是玩得很开心,但细心的大头儿子却发现一些遇到困难的小朋友,你们愿意和他们做朋友,愿意帮助他们吗?(帮助害羞、胆怯与淘气、顽皮的同学,实际体会与人交往的方法。)
(一)他们为什么没有朋友?
录相呈现小学生新生与人交往常见的两类片段:
1、一种因为胆怯、害羞,缺乏与人交往的勇气与技能,而不能很好的融入集体中。(不敢和同学一起玩)
2、另一种因为淘气、顽皮、任性、小器、不懂礼貌等不招人喜欢。(上课欺负坐在前面的女生;在楼道故意使绊脚给同学;不愿意和同学一起玩皮球;接水喝时插队)
(二)怎样才能让大家喜欢呢?(交朋友的金钥匙)
你想交更多的朋友吗?如果你能解决下面的几个问题。那么你就很快找到了交朋友的“金钥匙”。(提供情境,让学生模拟表演,实际体会与人交往的技能技巧。)
1、有几个小朋友在玩,“我”也想和他们玩,“我”应该怎样说,那几个小朋友会怎样说。
2、放学了,天还下着雨,小明没有雨伞独自站在校门口。
3、一位小朋友遇到了困难,伤心地哭起来„„
4、两个女同学正在玩游戏,一个小男孩过来捣乱,你看见了你会和他说什么?
小结:看他们在我们大家的帮助下,都开心地笑了。小朋友们在学校里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大家就像一家人,多快乐!
活动、提升总结。
1、交上了新朋友、一起快乐地做了游戏、找到了交朋友的金钥匙,这不,大头儿子又夸你们呢:“这节课你们表现真棒!希望全体小朋友能和自己新朋友一起快快乐乐地学习,玩耍,学会互相关心,互相合作,成为真正的好伙伴。小朋友们,再见!”
2、老师小结:团结同学,互相友爱的好孩子,我们都喜欢,希望你们都成为人人喜爱的好孩子,交到更多、更好的朋友。
教学反思: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所以,在组织教学时,我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让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根据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相互开始认识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从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与人交住的经验出发,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设计了一系列课堂活动,力求把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让学生们在轻松的、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大胆与人交往,自主与人交流,不着痕迹地引导他们交往过程中增强实际交往的能力,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的特点,为每个班级成员创造更为广阔的自由学习和实践空间。
第三篇:《认识好朋友》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认识好朋友》教案 教学目的
1、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
2、使学生乐于同老师、同学交往,增进了解,友善沟通。
3、帮助学生学会向别人介绍自己,认识更多的朋友。教学重、难点
1、学会介绍自己,学生能快乐的参加游戏。
2、教学点学会认识很多朋友。教学准备
1、和学生一起布置教室环境,便于开展游戏活动。
2、准备《找朋友》一曲的录音带、铅笔、铅笔。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找朋友
教师说明:今天,教师要先带大家做个游戏。
1、教师先教唱《找朋友》儿歌。
2、教师说明游戏进行的方法。
(1)全班分成两个大组,每组同学都分里外圈,两两相对而站,距离相等。(2)两个组同时玩。
(3)边唱边玩:开始唱歌时,内外两圈人分别沿不同方向开始走动,当唱到“找到一个好朋友”时,面对谁,两个就同时做出敬礼、握手的动作;唱到“你是我的好朋友”时两人交换位置,继续进行游戏,以此类推。
3、开始进行游戏活动。
4、请学生说一说:刚才你在游戏中找到了一些朋友,但是,你可能还是不熟悉他,他也不熟悉你,那么,你希望他能更深地认识你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通过这个活动,同学们找到了伙伴,也希望大家将来会进一步认识、了解伙伴。
二、发展活动:我想和你做朋友
教师说明:每个同学都希望别人能认识你,更深地了解你,那怎样才能让这个愿望实现呢?
1、教师示范一次:“你好,我叫……,我最喜欢……,希望我们能成为好朋友。”请学生跟着老师说几次。请每位同学离座,去找刚才在游戏中遇到一位朋友组成一组,用刚才练习的句型介绍自己:“你好,我叫……,我最喜欢……,希望我们能成为好朋友。”两个人各自介绍自己后,分别再去找另外的同学介绍自己,直到老师喊停。
教师小结:通过活动,大家互相了解了,还认识了许多新朋友,知道了要想让别人认识自己或自己去认识别人,都先要向别人介绍自己。
三、自由活动
让学生自由组合,在活动中体验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可以一起做手工、画画,可以和好朋友说说悄悄话、讲故事,也可以一起玩玩具……在此过程中,老师要特别注意,要让所有孩子都参与进来,不要冷落了任何一个孩子。
四、活动评估
教师引导学生,要求学生根据活动情况进行个别评估和团体评估。
第四篇:《我们的好朋友》教案设计
《我们的好朋友》教学设计
孙茹
设计理念
《我们的好朋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的一个主题内容。该主题以引导儿童注意通过实际的调查、访问等活动发展爱护动物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珍爱,并由此树立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的观念,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爱心和责任心,同时,也让儿童在活动中增长见识,并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动物对人类的贡献,激发学生关心、爱护动物的情感,形成初步的保护动物的意识。
2.树立动物是人类好朋友的观念,引导学生积极行动起来,自觉保护动物。
教学准备
1.收集一些动物为人类服务、提供营养的资料、图片。
2.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广告。
3.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各种动物对人类的贡献,激发对动物的关爱之情。难点:了解动物,关心动物。
教学过程
一. 收集资料,交流信息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小动物?
生:自由畅说。
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老师知道大家都非常喜欢动物,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下面我们一起来开一个“动物知识知多少”的汇报会,同学们将自己知道的动物能为我们做什么、为我们提供哪些物品?等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交流讨论。
二.关爱动物
师:我们知道这么多动物为我们人类做事,还知道它们给我们了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种物品。可以说,它们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在我们周围,有些不法分子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私自伤害和猎杀动物,你们知道哪些人类伤害动物的事?
生:自由交流。
师:出示人类伤害动物的图片。
师:虽然在我们周围有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伤害、捕杀动物,但是我们的国家和一些有爱心的人依然采取了一些方法来保护我们的朋友。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电影明星成龙先生就曾为保护野生动物奉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播放宣传片)你们知道我们国家和有爱心的人为保护野生动物都做了什么吗?
生:交流并发言。
师:保护动物的事例很多,我国还为保护野生动物提供了法律保障,并且给野生动物建立了各种自然保护区。1956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到1993年,我国已建成保护区700多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0多处。
到2005年底,我国内地自然保护区数量已达到2349个。在现有的自然保护区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773个,地市级保护区421个,县级自然保护区912个。1988年1月,我国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
三、让我们行动起来
我们小朋友能为关爱保护动物做些什么呢?
生:畅所欲言
四人小组讨论保护动物倡议书并派代表发言
(出示倡议书)
三. 布置作业
做鸟巢或画宣传画或做宣传标语。
板书设计
我们的好朋友
积极行动
保护动物
第五篇:《认识动物》教案设计
《认识动物》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认识身边常见动物的基础上,通过观察,进一步认识某些动物的共同特征。课中设计了“观察动物”这个探究活动,通过对小猫、小狗、螃蟹这三种动物的观察,引导学生归纳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动物需要食物、能运动、会呼吸。
二、学情分析
动物无处不在,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常见和熟悉的。他们能够说出身边常见动物的名称,但对动物的特点并没有认真地去观察、了解。在前面植物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会了一定的观察方法,能用感官、借助简单工具观察植物的特征,并进行简单描述。学生通过本课学习,继续利用感官对动物的特征进行观察,通过对几种动物的观察,分析归纳出动物的共同特征。
三、教学目标
科学目标
能说出动物都需要食物、能运动、会呼吸。
科学探究目标、能利用感官观察动物的特征。
2、能简单归纳出动物的某些特征。
3、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4、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科学态度、能对观察动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能如实的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愿意倾听、分享他人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四、重点
能说出动物都需要食物、能运动、会呼吸。
五、难点
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所吃的食物不同。
教学过程:
(一)情景与问题、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寻找到了一些常见的动物,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动物,你们认识他们吗?教师展示动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它们是什么动物,复习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2、让学生比较这些动物有什么不同。
3、提问:它们有这么多的不同,它们又有哪些相同之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动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二)探究与发现
课上播放动物吃东西,运动、呼吸的视频。
、观察视频。
2、汇报你看视频的结果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猫需要食物、能运动、会呼吸,螃蟹需要食物、能运动、会呼吸,小狗需要食物、能运动、会呼吸。由此可以得出共同的结论:动物需要食物、能运动、会呼吸。
4、交流评价:评价学生活动中的表现
(三)应用与拓展、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动物需要食物,它们吃的食物一样吗?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
3、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兔子以植物为食,鸭子植物和动物都吃,鲨鱼以动物为食物,每一种类你还能举出哪些动物?学生进行交流。
(四)本课总结
学生说一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