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光波光学模拟的光纤通信课程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针对光纤通信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探索性地将OptiWave光学模拟方法引入到该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并提出“数学推导+物理描述+光学模拟”的理论教学模式,以及“常规实验与光学模拟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证明,将光学模拟方法引入到光纤通信课程教学中,能节约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光纤通信;光学模拟;教学模式;能力培养
为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求,国内高校通信类专业基本上开设了光纤通信这门主干专业课程。光纤通信课程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学习这门课程之前,需要先修电磁场与波、光学、半导体材料与物理、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电子技术等课程。因此,该课程具有理论深度大、概念抽象、数学推导复杂、不易理解等特点,这就给该课程教学带来许多困难[1-3]。目前,光纤通信课程教学主要采用“理论+实验”的教学模式。对于理论教学,通常是采取课堂讲授的传统教学方法,主要讲解光纤通信技术的原理、概念、方法以及相关的数学推导等,教学过程中通常只涉及到纯理论讲授,这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很枯燥,对理论知识理解不透彻,并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从而导致理论教学效果不佳。对于实验教学,除少部分条件好的高校外,大部分高校受经费限制,仅仅按照课程教材在定制的光纤实验箱上开设少许验证性实验,缺乏设计、应用和创新性等实践环节,这不利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基于此,本文探索性地将OptiWave的光学模拟软件引入到光纤通信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利用OptiWave中的各种模拟仿真使复杂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其理解和掌握光纤通信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在实践环节教学中,利用OptiWave中的OptiSystem搭建各种光纤器件或系统,能有效地弥补固定实验箱或定制硬件实验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1OptiWave光学模拟软件组成OptiWave光学模拟软件主要包括OptiSystem(光通信系统与放大器设计软件)、OptiFiber(光纤设计软件)、OptiFDTD(时域光子学仿真软件)、OptiBPM(光学波导设计软件)、OptiGrating(集成光纤光栅设计软件)和OptiSPICE(光电子线路设计软件)等。OptiWave光学模拟软件最显著的特点是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功能强大。用OptiSystem搭建的间接光调制激光器模型如图1所示。
2理论教学模式
光纤通信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到光纤通信导论、光纤的结构与导波特性、光器件及光波系统互联技术、光端机、模拟光纤通信系统、数字光纤通信系统、光纤通信新技术和光纤通信网络等,知识面非常广泛,包含较深的理论基础,整个理论体系中的公式或定理伴随着复杂抽象的概念和严格的数学推导证明,这给课程教学带来许多困难。鉴于这种情况,可以将“光学模拟”教学方法引入到课程理论教学中来。也就是说,在课程理论教学中,除了强调数学推导和物理概念描述相结合之外,对于复杂、抽象、理解困难的理论知识,利用光学模拟方法进一步解读。简单起见,关于数学推导和物理概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再赘述,下面主要针对理论教学中的若干难点来说明如何在光纤通信理论教学中引入光学模拟。
2.1光器件模拟
在光纤通信理论教学中,无论是有源还是无源光器件,其宏观结构及原理不难讲解,学生也容易理解。然而,分析或测试光器件中的波传播、反射、散射、衍射、偏振以及非线性现象,将涉及非常复杂的数学推导和电磁场求解问题,如果仅仅通过理论讲解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对于这类问题,可以利用OptiWave的光学模拟软件OptiFDTD来加以解决。
2.2光波导模拟
众所周知,光波导是光纤通信的理论基础。也就是说,要学好光纤通信,必须掌握并理解光波导理论。然而,光波导理论涉及到许多复杂问题,如光场沿波导截面的分布规律,光场沿波导的传播规律,信号沿光波导传播时的衰减、畸变,光波导模式间的耦合,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光场偏振态沿光波导的演变规律,以及复矢量法解模式问题等。在理论教学中,对于这些复杂的问题,通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有几何光学法、本地平面波法和波动光学法,其中,几何光学法为近似分析法,比较容易理解,但后两种方法,特别是波动光学分析法非常复杂,难以理解和掌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波导理论和波动光学分析法,可以将OptiBPM光波导模拟引入理论教学中。理论教学中,可用OptiBPM来模拟复杂的光波导以及这些波导中的光信号定向、耦合、开关、分波和复用/解复用。
2.3光纤和集成光栅模拟
光纤和集成光栅为光信号传输组件,是光纤通信系统组成的三大部分之一。从宏观角度,光纤的基本概念、结构及导光原理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光纤的参数如截面尺寸、材料成分和折射率分布如何影响光纤的线性和非线性效应等光学性能问题则比较复杂,单纯从理论上讲解,学生难以理解透彻。对于光纤和集成光栅的理论教学,可以引入OptiFiber和OptiGrating来模拟,利用OptiFiber模拟各种常用光纤并分析其光学性能,利用OptiGrating来模拟复杂的集成光纤光栅或波导光栅。
2.4光纤通信系统模拟
在光纤通信课程理论教学中,在讲授光纤通信系统时,通常按照“系统框架→系统模块→组件功能→光电子线路→光器件”这一线索进行讲解,基本上是通用光纤通信系统功能性描述,学生掌握系统及模块大体功能没有多大问题。然而,在系统规划、设计、应用及性能评估等方面的讲解,不能只依赖于理论讲授,还需要针对具体应用的光纤通信系统实例进行讲解。为解决这个困惑,可以引入OptiSystem帮助学生模拟具体应用的光纤通信系统。
3实践教学模式
专业主干课程的实践教学应是多层次实践教学,包括验证性实验、系统测试实验、综合性实验、自主开发研究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等。然而,在光纤通信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实验或实训条件的限制,国内大部分高校采用定制好的“光纤通信实验平台”或“光纤通信实验箱”进行实践教学。这种实践教学模式虽然能满足光纤通信基本原理的验证、部分光纤通信器件参数的测试和常规光纤通信系统的测试等,但对于复杂光器件测量、自主开发研究性和应用性等实验来说,这种教学模式就存在一定的缺陷。此外,采用定制的“光纤通信实验平台”或“光纤通信实验箱”,学生只需按照指导书的实验步骤简单操作,开发设计性环节非常有限,这很难激发学生做实验的兴趣,从而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节省教学经费并弥补常规实验教学中的不足,可以将光学模拟实践方法引入到光纤通信课程实践教学中来,采用“常规实验+光学模拟”的实践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对于原理性验证、简单参数测量等实验,在“光纤通信实验平台”或“光纤通信实验箱”上进行,而对于复杂光器件设计及测量、自主开发研究性和典型应用性等实验,采用OptiSystem软件进行模拟仿真。常规性实验在此不再赘述,下面主要通过实例来说明如何使用OptiSystem搭建及模拟典型的光纤通信系统。图2为基于OptiSystem搭建的一个10G单模光纤通信系统仿真模型。在搭建该模型时,首先要根据实验要求确定系统的功能框图,接着按照功能框图选取OptiSystem组件,如比特序列发生器、非归零脉冲发生器、直接调制激光器、复用器、光纤信道、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解复用器、光检测器和滤波器等,然后根据它们的关系将其关联起来,就可以完成仿真模型的搭建。接下来就是各个组件的参数设置→仿真执行→参数观测分析→参数调整→组件调整等,直到满足实验要求。限于篇幅,系统仿真结果不再给出。此外,在搭建系统模型过程中,当实验所需的组件在OptiSystem自带组件库里找不到时,可以用Matlab创建所需组件,然后进行OptiSystem与Matlab联合仿真。
4结语
光纤通信是通信类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教学方法,也要强调实践教学方法,也就是说要两者并重。本文针对光纤通信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将光学模拟方法引入理论教学和实际教学中,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光纤通信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把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作为衡量课程改革和探索的标准,才能把握其正确方向。
参考文献:
[1]黄永清,陈雪,李蔚,等.“光纤通信”课程的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2(6):12-13.
[2]李永倩,张淑娥.“光纤通信原理”课程实验教学内容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6):129-130.
[3]焦学辉,陈丽茹.“光纤通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26):105-106.
第二篇:成本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分析的论文
一、国内外成本管理实训教学现状
从国外研究应用情况来看。英国采用讲授、辅导、研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授课,以此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并为学生提供各种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美国大多采用案例教学增加教学实习课程的比重以此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掌握继续学习,终生学习的技能。加拿大采用实地训练课程开设,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毕业前获得有价值的工作经验。德国注重专业实习,以此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从国内研究情况来看。目前,无论是在教学计划还是实际教学工作中,成本管理教学都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但实际教学效果与预期培养应用型成本管理人才的目标相距甚远,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教学理念使成本管理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被忽视。课程教学计划中用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小,实践教学的形式单一,技术手段落后,实践能力差,直接影响了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多年来,许多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很难马上胜任本职工作。如何加强成本管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一直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育关注的主题。
(2)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成本管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成本管理教学一直沿用理论实践教学模式,先完成成本管理理论教学,然后用很短的时间让学生集中进行模拟实验,这样,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被人为地分成两块,由于在校学生在学习期间从未接触过实体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在理论学习中往往感觉成本管理理论很抽象,对成本管理理论知识不能深刻理解,甚至是一知半解;而学生在最后进行模拟实验时也只是局限于假设企业的固定条件下进行,缺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从而学生在校期间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得不到有力的保证。
(3)现实的成本管理实践教学形式和手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现实的成本管理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包括模拟实验和会计专业实习。其中,成本管理模拟实验被融于财务会计模拟实验之中,而且仅对生产费用分配和产品成本核算进行模拟实际操作。专业实习,因为接纳单位、学校、学生各方面的原因,有的学生不能落实实习单位,使专业实习不到位。即便落实了实习单位,因一些单位成本管理业务少,会计处理方法简单,实习也不可能达到预期目的。
二、搭建实训平台进行情景教学的意义
(1)情景教学的含义。情境教学是一种在实际情境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在教学中,可安排学生到某一工业企业参观产品生产技术过程,也可组织学生观看根据产品生产技术过程、生产组织特点录制的录像片,对成本计算对象的经济内容予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显示与剖析,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企业产品生产实际,设计成本计算方法的技能。
(2)情景教学的意义。情景教学模拟制造业现场,目的是使学生参与,教与学互动。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实际制造业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从而是教学具有鲜明的特色。在情景教学环境下,教学通过设计现实主题情景以支撑学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或学习环境以诱发他们进行探索与解决问题。在有效教学与有意义学习的对立统一基础上,通过师生共建合作交流与对话互动的课堂教学大平台,让教师的有效教学与学生的有意义学习活动能真实落到实处。情景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把所学知识放在问题中,创设问题情景,使问题处在学生的学习心理最近发展区。这样,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思维能力的培养,升华成本管理实训教学改革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搭建实训平台进行成本管理实训创新实践
(一)某汽车减震器有责任公司模型展示。某汽车减震器有责任公司教学模型展示了该公司整个生产流程。作为成本会计教学,着重展示原材料名称及物料流向、车间名称、辅助生产车间名称,学生在模型前如同置身于工厂。
1、部门设置。(1)基本车间及工艺流程:冲压车间—连杆车间—制管车间—成品车间冲压车间—下料—冲—车—转总装车;制管车间—下料—车—酸洗—防锈—转总装车间;连杆车间—下料—车—镀前粗磨—镀前精磨—电镀—镀后精磨—总装车间;总装二车间—领料—组装—电泳—包装—入库;总装一车间—领料—组装—涂装车间;总装三车间—领料—组装—涂装车间;涂装车间—领料—外联—静电喷涂—包装—入库(成品减震器)。(2)辅助车间:机修车间(加工料架、挂具、修补)、动力车间(供水、电、汽)。(3)非生产部门:后勤管理、采购部、物流中心、销售部门、技术研发部门、质保部门(一线品质检验、测量、化检、外协检验、体系认证、售后服务)
2、公司成本核算相关制度。(1)本公司原材料核算采用计划价;(2)自制件采用实际价格;(3)月底按归属单位分摊材料成本差异;(4)辅助车间水、电、汽按各单位使用量进行分配;(5)机修的加工费按各单位加工工时进行分配;(6)成本费用核算设置:制造费用、生产成本分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下设三个明细核算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7)各车间之间半成品结转用逐步结转法;(8)各车间计算完工产品成本是按约当产量法,完工产品入库按实际成本;(9)成本核算岗位分工及工作范围:成本岗位:分材料会计岗(2人),成本核算岗(2人),投入产出审核岗(1人)、产成品岗(1人);(10)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依据是:上年12月未实际成本价
3、所需相关数据资料。(1)冲压领料汇总;(2)工资、福利预提;(3)辅助车间发生资料,如:折旧、水电等
4、成本控制。(1)部门降低成本的方法及成效:各部门费用按预算执行,超额在工资中兑现。不同部门降成本方法及成效不一,简要举例如下:①采购部降价年目标是3%,去年实际完成降价3.5%,②研发部门新材料替代,此项工作审核中,数据不定③车间采用投入产出核算法,超定额耗用及超定额废品实行追索,在工资发放中兑现。(2)成本定期进行分析:月度分析,具体资料有投入产出工作报告,财务经营分析
(二)某汽车减震器有责任公司模型教学的要求。一是每个小组在教师讲完具体要求后,独立开展实训,小组内成员可自由交流。各组员按要求完成自己任务。二是先完成的成员可帮助未完成的同学整理资料,未完成的同学应按要求完成自己的任务。三是各小组在模拟实训完成后,将实训成果交由教师初审,教师给出整改意见,并交小组讨论修改,定稿后再上交。四是以小组为单位将其学习过程和成本计算结果进行公开展示,在教师的带领下与其他小组实训结果进行对比并综合点评。五是学期末,要求每位学生根据小组综合实训结果,自己整理一份实训结果并上交指导教师,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某汽车减震器有责任公司综合实训内容,消除因成员间岗位差异而出现的技能差异。
(三)根据某汽车减震器有责任公司模型进行成本会计岗位设计。综合模拟实训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设计为10人,成本会计6人,其中材料会计岗(2人),成本核算岗(2人),投入产出审核岗(1人)、产成品岗(1人);出纳1人对应现金、银行日记账;会计2人对应明细账、多栏账、总账;财务经理1人负责稽核原材料、工资、其他支出、制造费用、明细账、总账、报表的审核;财务总监1人负责车间成本核算、报表分析及成本报表说明。
(四)成本管理实训模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1)教师指导学生了解工艺流程。
(2)对各类费用进行归集与分配。各小组可自行选择费用分配方法。
(3)辅助生产费用对外分配。某汽车减震器有责任公司辅助生产车间的核算是比较复杂的,因各厂而异。可将辅助生产车间划分为机修车间、运输车间、动力车间。其中机修车间含供电、供水、供气,教师指导学生开设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多栏账,其中辅助生产成本多栏账包括原材料、人工费、辅助车间制造费用等二级科目。具体业务指导如下:其一,指导学生(会计)登记辅助生产多栏账。其二,准备交互分配法、顺序分配法的相关数据资料。其三,按组分别计算辅助生产成本,其中第一、第二组采用交互分配法,第三、第四组采用顺序分配法。
(4)车间制造费用分配。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开设制造费用多栏账,并按车间核算。根据原料汇总表、工资汇总表、折旧汇总表、其他费用汇总表、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表,逐项登记各车间制造费用。因钢管、连杆均为半成品,故三大车间制造费用不要放在一起分配。制造费用的总额按三个基本车间的固定资产原值比例进行分配,减震器成本计算表,成本还原与否学生自定。
(5)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
(五)某汽车减震器有责任公司模型教学预期效果。从上述模型教学案例可看出,综合模拟实习场景教学直观,简明。会计岗位与会计任务分配合理,并按照“岗位→会计任务→会计技能→模拟训练→交流互动→上交报告→提高创新”的实训教学步骤,指导学生扮演好岗位角色、完成工作任务、增强专业技能,效果是明显的。其一,搭建实训平台是成本会计感性知识过渡到理性知识的桥梁,模型教学法优点是其他教学方法不可替代的。其二,每组学生初步做完某汽车减震器有责任公司模拟实训后,也许收获不大,但经过每组成员中各个会计岗位的人员对所负责的任务进行演说和交流后,学生的技能前后相比截然不同,他们所分享的成果是巨大的。这样做可以使得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学习他人的先进方法,开拓自身的思维,树立合作创新意识。其三,学生通过模拟实训后,逐步明白了会计与出纳、财务经理与财务总监是不同的财务角色;明白了成本会计因不同的辅助生产方法,不同的制造费用分配方法计算的成本结果是不同的;明白了分步法成本计算的步骤,分步法与品种法是相互依赖、不可分离的;明白了总账、明细账、报表、科目汇总表的钩稽关系。其四,学生通过模拟实训后,与期初相比,对成本会计工作更熟悉,对成本会计理论理解更透彻。
第三篇:甲醇生产工艺课程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对中职学校《甲醇生产工艺》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探讨,这种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好的化解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中职学校《甲醇生产工艺》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帮助。
关键词:中职学校;甲醇生产工艺;课程;教学
近年来,随着甲醇需求量的强劲增长,世界甲醇的生产能力迅速发展。现在甲醇化工已成为现代工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染料、医药、涂料和国防等工业,还可以参与生成甲醇汽油,甲醇有未来主要燃料的后补燃料之称,需用量十分巨大。在中职学校中,《甲醇生产工艺》作为化学工艺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学好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好它学生不仅对甲醇生产的工艺进行了全面学习,而且对掌握其它工艺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1学习情境分析
(1)课程性质定位。本课程属于中职学校化学工艺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授课模式为理实一体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做结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直接实现了学校专业教育与化工厂实际工作岗位的较好对接。学习此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传质分离技术》、《传热应用技术》、《化工制图》和《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等专业基础课程,为本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2)学习内容分析。课程选用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教材《甲醇生产工艺》,该教材按甲醇合成的传统生产工序安排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各工序以任务形式体现,介绍了甲醇生产原料气的制备、一氧化碳变换、硫化物脱除、二氧化碳脱除、甲醇合成、粗甲醇的精馏六大任务内容。教学中为了使各种任务能够自成模块,方便一体化课程的讲授与学习。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与增减,基本上每个任务都由反应原理、工艺流程、工艺条件、主要设备、仿真操作五个子任务构成。本课程共98学时,期中应知教学48学时,应会教学50学时。
(3)学生现状分析。本课程教学对象为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工艺专业(煤化工方向)二年级学生,学生文化课程基础相对较差,缺乏较浓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尤其是面对理论性较强的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效率缺乏自信心,对手机游戏、电子小说等比较感兴趣。这些现象的存在使我们感觉到了教学模式改革的紧迫感,感觉到了职业学校教师肩负的责任与重担。
(4)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根据本课程的课程标准和岗位能力要求,制订本课程各任务及子任务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等。
2改革思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必须结合学生学习现状创新教学模式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学情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方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进行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生产中的具体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采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如:视频、多媒体课件、现场教学、电脑、手机等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主动参加的积极性、自觉性,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将课堂应知教学和生产实践相连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实践操作的能力,最终完成子任务所涉及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3改革实施过程
将教学过程设计为3个部分。
(1)课前任务驱动。教师通过微信或纸质材料给学生下发任务书,学生通过视频、微课、手机、电脑、教材及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完成任务书中的子任务,查找与当前所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完成教师下发的任务单,并对自学情况做自我评价;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标记出认为较难理解的内容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在课前,教师了解分析学生的自学情况,适当调整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教学效果。
(2)引入新课教学。每个任务开始之前,首先,播放煤制甲醇生产概述的视频或Flash动画让学生了解由原料煤到产品精甲醇的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了解本任务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教师在每个任务开始讲授之前简单复习叙述甲醇生产的六个任务(工段)的作用,使学生在复习之前所学内容的同时,也明确本任务在甲醇合成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及与前后工段的衔接关系。其次:子任务的完成由以下几步构成任务一:各工段的反应原理。任务二:各工段的工艺条件。任务三:各工段的工艺流程。任务四:各工段的主要设备。任务五:各工段的仿真操作。最后,通过对与该任务相关的化工厂实际运行中出现的异常工况的了解,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讨论,进而强化、加深学生对本次任务的理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讨论总结效果
①分析案例。在以任务为载体的应知知识学习和仿真操作之后,通过对与该任务相关的实际生产中出现的异常工况的学习,各小组对化工厂的异常工况进行分析与讨论,分析故障发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处理的方法,小组之间进行互评,最后教师进行点评。
②归纳总结。教师将本任务经常出现的故障列出,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分析出故障原因和并提出处理措施,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各组学生进行讨论之后,并将讨论结果进行整理汇总,并将汇总结果进行汇报,教师进行点评。
4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以《甲醇生产工艺》课程考试与本专业化工总控(中级工)职业资格(国家标准)鉴定结合的职业能力评价、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结合的职业技能评价、学生在学校行为规范、社会和企业对学生反馈意见结合的基本素质评价的“三评合一”学生评价模式为指导,教学效果评价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评价。
5结语
《甲醇生产工艺》课程教学利用了视频、化工仿真、工厂实例图片、电脑、手机、微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较好地化解了工艺流程、设备结构及岗位操作规程讲解中学生遇到的的难点与困惑,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企业真实案例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等方式,引发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分析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中心作用,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指导下,学生较好的完成了每个任务下的子任务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参考文献
[1]刘国磊.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1(8).[2]戴翠萍.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设计浅析[J].职业时空,2013(6).[3]张丽平.甲醇生产技术新进展[J].天然气化工,2014,39(1).
第四篇:高职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自2015年3月李*强总理在《政*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后,“云计算”“云平台”“云服务”“云营销”“教育云”与“企业云”等各类“云”涌,各行各业都被席卷“云”中。“互联网+”的新生态下,我国的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变,人们对“人才”的定义也发生了变化,由此,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师生关系都在改变。移动终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MOOC、SPOC、微课、云课堂等新教学形态的出现,使教育这个古老而崭新的行业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如何利用网络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也成为了教育领域新的研究课题。
1基于网络自主学习的管理会计教学模式的构建
“互联网+”环境下,学习者可以用电脑、手机、Pad等上网,轻松获取海量的学习资源,并在微信、微博、QQ群以及“云空间”等学习的平台上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与交流。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使学习不再拘限于课堂,学习时间与学习进度可以由学生自主掌握,教师只需创设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由于网络信息资源十分丰富,学生往往会受到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信息干扰,容易在网络中迷失方向,因而学习效率低下。笔者依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构建了网络环境下适合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基于网络自主学习模式的教学设计遵循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突出了学习者认知的主体地位,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促进者,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了适合学习者心理特点的网络化的学习情境,给予了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选择权,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促使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利用网络平台引导学习者积极进行交流互动、开展协作学习,从学习内容、时间、方法、交互、质量与效果等方面对学习的全过程进行了引导、监控、评价和反馈,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2基于网络自主学习的管理会计教学模式应用实例
管理会计是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下面以“本量利分析”的教学为例,谈谈基于网络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
2.1教学分析
2.1.1学习目标分析
高职教育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教育,因此,专业课程的学习须紧跟市场,以就业为导向,淡化理论学习,重视技术方法的应用。依据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管理会计课程学习的目的是为学生从事会计管理工作提供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管理会计的思想和方法内化企业生产经营中有关的概念和原理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诸如销售预测、成本预测、利润预测、资金预测、长短期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与业绩考评等实际问题的能力。据此来确定本教学单元的学习目标,即了解本量利分析的作用,掌握保本分析、保利分析、安全边际分析的方法,能运用本量利分析技术为企业的经营预测、规划、决策提供支持。根据教学对象的基础、经验与困难情况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视综合应用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
2.1.2学情分析
高职院校的学生既有参加普通高考招录的,也有对口升学招录的,还有初中起点的五年制大专生,整体基础较差。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但他们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一代,对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在线交流互动等都具有一定的经验。因此,教学设计应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正确的引导与技术方面的支持。
2.2教学实施的基础
针对高职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的特点,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准备:选择一个便于学习交互的网站;创建立体化的空间课程;创建用于在线学习交流的教研室、微信群、QQ群;创建在线测试系统,用于学习过程中的自测与期末考试。学生需准备智能手机或IPAD、笔记本电脑等移动学习工具。
2.3课外学习
教师提前在学习的平台上发布学习的任务单,明确学习的目标、内容、重点与难点及学习方法与建议,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学生用手机或电脑进入学习网站,在任务单的指引下自主学习并在学习交互平台上讨论交流。教师可要求学生提交学习过程的记录、学习成果的报告或安排在线小测试,为高效教学奠定基础。
2.4课堂教学
2.4.1导入环节
教师应围绕学习主题精心设计能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活动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使学生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例如,播放一小段精心制作的微课,把学生带入生活中熟悉的咖啡厅场景,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巧妙地提出问题:“咖啡厅能保本吗?你想不想当老板?你打算进驻哪个行业开什么样的公司呢?”等开放式的问题,因此,往往也会有很多种不同的答案。教师还可进一步追问:“作为老板,你的公司每个月的业务量要达到多少才能保本?业务量达到多少才可以实现你的盈利目标?”通过这一串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一步步引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视听盛宴”中积极愉快地思考。课堂学习情境的创设对实现教学的目标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充分应用信息技术,使用诸如精美的微课、幽默的故事、角色扮演、擂台挑战赛、冒险游戏等形式把学生的手机变成学习工具,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热情,将学生吸引到学习中来。
2.4.2布置任务环节
学生的学习欲望被调动起来就能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可提出学习任务,即确定模拟公司的具体业务;分析销售、利润、成本的关系,并发现规律;进行盈亏平衡分析和目标利润分析。教师可以告知学生具体的考评标准,怎样获取完成任务所需的资源,甚至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参考案例,让学生能快速有效的完成任务。
2.4.3任务实施环节
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需要完成的任务展开思考:解决“咖啡厅一个月卖出多少杯咖啡才能保本”以及“为实现获利目标营业额需要达到多少”等这样的问题,需要用到什么方法?需要哪些知识与技能?运用已有的知识能不能解决?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通过哪些途径可以获得所需的知识与技能?需要搜集哪些信息?如何找到所需的信息?遇到问题如何解决?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思路,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分工协作、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源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诸如需要查找哪些资源?要进入哪个网站?有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法?结果是不是相同?哪种方法更快?哪种方法更准确?学生通常先在团队内部进行交流,然后通过QQ、微信或世界大学城教研室等平台与其他学生或老师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既解决了问题、促进了学习,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各团队团结协作,取长补短,集思广益,能更快、更好的完成任务。需要注意的是,为满足学生探索的需要,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2.4.4成果汇报环节
在基于网络自主学习的模式下,教师不在课堂上讲授“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而是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并在引导下利用网络资源完成知识的建构,通过线上、线下师生、生生的多维交互来解决问题,锻炼其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各团队经过学习、探索、交流并达成共识,每个团队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各自满意的成果,最后由各团队选派代表汇报任务完成的情况。由于各个团队所创建的模拟公司不相同,要完成的任务也就不一样,因而最终提交的方案也各不相同。如果时间允许,最好要求学生将成果制作成PPT进行汇报,效果将会更好。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各个团队的异同点,组织学生讨论,针对各团队的成果提出适当的建议,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再次提高学习成果。成果展示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是学生最开心的一个环节。通过成果展示,一方面学生之间互相分享收获,展现团队风采,另一方面相互交流学习,强化了知识与技能。
2.4.5学习评价环节
基于网络自主学习的活动是开放式的,需要一套有效的评价体系来对学习的全方位、全过程实施评价,让学习者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行为。学生登录学习网站浏览教学资源会留下访问记录,在学习交流平台上主动请教问题的次数和浏览问题、解决问题的次数能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程度,在学习空间中参与研讨活动的情况能体现学生完成任务的参与度,学习成果的展示、在线自测以及学习总结情况等都可作为评价依据。评价标准必须是清晰的,必须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学习者的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的目标要求。评价方式应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自评、互评与师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及表现出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反思学习的能力展开全面评价。评价方法既要客观准确地反映出学习的效果,又要让学生乐意实施,不感到压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习参与度的目的。
3结语
教学实践证明,基于网络自主学习的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在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学生组建的模拟公司都能创作出具有一定水准的作品;信息技术、信息化资源、手段与工具的充分运用,线上、线下的多维交流互动,优化了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泛在学习、自主学习与主动学习,从而打造出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李斌.基于网络技术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J].宿州学院学报,2011(6).[2]朱再英.MOOC背景下的MI-WebQuest教学法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10).[3]朱再英.MI-WebQuest教学法在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2014(12).
第五篇:高等教育教学评价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针对目前高校学生对高等数学学习中出现的学习障碍和困难,在已有的高校教学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以积分制教学评价为主,设计一种新型的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系统评价方案。该方案首先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制定量化的评价标准。然后在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参与学习的兴趣、态度等进行分类量化考核,并把每一节的考核结果与上一节的进行汇总,这样就形成了周评价考核、月评价考核、半期评价考核和期末评价考核的阶段积分。最后建立每个学生的量化考核评价系统方案。通过实践证明了该评价系统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高等数学;积分制;评价系统方案;量化考核;评价标准
一、积分制教学评价系统
(一)积分制评价模式的定义与意义
积分制评价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建立在学习过程中定向积分基础上的一种定量评价模式。该模式要求学生在每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参与学习的积极程度、兴趣大小等进行分类量化考核,并把学生本节积分和上次积分进行累加,可以形成阶段性积分。积分制的评价模式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整个过程进行跟踪评价,通过积分制评价方案让学生主动学习,不仅学习本节课内容,还需要关心下一节的内容。
(二)积分制评价模式的流程
1.建立实施目标
①在原有学习习惯基础上,培养提出问题、积极思维、交流合作的能力,养成认真、谨慎、勤于思考等习惯。
②初步学会民主参与、倾听欣赏、分享交流、互助互评等学习方式。
2.确定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的内容包括四个部分,课堂积分、作业积分、测评积分、奖励积分。四部分积分相辅相成,可以让学生立足于自己的基础,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差异发展,基于合作且有竞争意识,同时兼顾个性发展,开拓思维,分享交流,互相提高,从而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巨大作用。第一,课堂积分标准有加分项和减分项目,加分项目主要包括:课前预习提出问题一次积2分、上课能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且语言组织清晰的一次积3分、上课主动参与交流,并把交流成果清楚表达的一次积2分、有创新思考积5分、小组合作并推荐代表回答的每个组员积1分,回答者积2分。课堂减分项目包括:上课睡觉一次扣2分、玩手机一次扣2分、讲话影响教学者扣3分、迟到一次超过5分钟者扣1分、旷课一次扣5分。第二,作业积分包括课堂作业、课后作业、考核练习三部分。课堂作业实行等级制加分,共有六个等级分别是:1个A+积6分、1个A积5分、1个A—积4分、一个B+积3分、1个B积2分、1个B—积1分,低于这六个等级的不加分,未完成的视分量扣分。课后作业包括思考题与预习内容,这部分是对积极者的奖励分,视内容难易来量分。考核内容在上课环节中完成,每完成一道积1-5分不等。第三、测评积分包括阶段测验、半期和学期考试,这些积分直接实行百分制打分,最后在折算加到总分上。第四、奖励积分,在上课的每个环节上有突出表现和创新思维的每次每人积5分。
3.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首先,教师要加强学习宣传,引导学生明确积分制的意义和作用,提高积分对学习成绩、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参与积分的愿望,提升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其次,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指导积分制的实施。在上课班级成立积分制领导小组,讨论、制定并做好相关积分事宜,切实按照积分标准做好每次积分等级工作,做到每两周有一次汇总,每个月有一次系统总结,并且要及时公布和公开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疏导,跟踪落实责任。最后,应充分发挥积分制的激发促进作用,防止让学生盲目追求分数,确立学生正确的分数观。教师应根据各班学生实际情况,总体设计、分步实施、逐步引导、兼顾个性发展、整体推进积分计划实施。让每人学生有兴趣、学有所获,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实施过程举例
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积分制系统的有效性,选取这个学期中某班级的教学过程实例来验证积分制的可行性。实验环境是教室,实验对象是所教班级的某班共57个学生,分为四个大组,八个小组。实验内容选择由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数学第四版第三章导数与微分的第二节求导法则。
(一)预习环节(满分3分)
通过上一节导数概念的学习,请同学们自己预习下一节并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是什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积1分。如,上节课学习了怎样用定义法对单个函数进行求导,那么对于两个函数的和差积商该怎样求到呢?
(二)新课环节(满分5分)
在新课环节,充分发挥积分制的调动作用达到以下目的:
1.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
2.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3.引导学生完成尝试自己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积分分为加分项和减分项进行操作。课堂加分主要有:
①上课积极思考,善于发言。
②勇于改正别人错误,向老师提出质疑。
③对于同一个题目提出独特见解或者一题多解。
④善于和别人合作与交流并且形成自己的观点。
课堂扣分包括:
①违反课堂纪律,干扰他人上课。
②做于上课无关的事情。如,对复合函数求导过程中讲解中,书上讲解的比较复杂,通过对例题的求解,我让学生自己形成自己的解法,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首先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是能看出这个函数由那些函数构成的,找学生回答,答对加2分。再找学生来回答哪些是外层函数哪些是内层函数,答对加1分,找另外一个学生回答求对这种函数求导是先求什么在求什么,回答对了得1分。这样一步步就得到了复合函数求导法则。
(三)练习环节(满分10分)
当讲完加减乘除求导法则之后,我让学生本照着准快精洁四个标准完成课后习作题3.2第一题的3个小题的求导,每个一分,限时三分钟,三分钟之后完成的不算分。当完成之后我又让同桌的学生相互尝试出题考对方,出三个左右,完成者可得2分。同样的方式就让学生完成第二题的复合函数求导。最后布置课堂作业,由老师批改达一定的等级进行积分。(四)复习环节(满分2分)每节课我都会留两分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我会找学生来回答总结,用一到两句话来概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和自己的收获,答全者可得2分。
(五)测验环节(满分100分)
有三种形式的测验:阶段测验、期中测验、期末测验,根据所占比例及时计入总分中。(六)积分汇总每两周汇总一次,半期汇总一次、期末汇总。每月一小评,表扬进步,督促表现不佳的学生,期末进行终结性评价作为学生期末评价的核心依据。
三、实验结果总结与分析
通过对所教班级的实验表明,该评价体系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通过每节课参与评比与学习,形成持续长效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让数学教学走上一条良性竞争和不断进化充满乐趣的道路。
该系统的实施反馈主要有一下优点:
①在预习中有效的明确找到难点与重点,使得新课学习有的放矢。
②新课中学生自己主动思考并发言全面锻炼学生各方面素质,通过让学生参与小组学习,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促进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
③通过作业与练习让学生体会竞争,有了学习的压迫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④通过积分鼓励,培养了学生得创新意识,让学生思维活跃,大胆思考。
同时该评价系统还存在以下不足:
①积分的评比不够客观和细化。
②容易形成将形式、讲过场现象。
③在积分制定量评价过程中怎样的评价形式更为合理,怎样把积分评价和定性评价结合不会出现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分数上儿忽视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等等。
四、结束语
积分制的数学课堂评价系统是综合了定量和定性评价的一种新型教学评价方式,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证明能够有效的对学生课堂学习和实践进行比较客观的综合评价,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数学新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远.新课程新理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张行涛,郭陈岐.新世纪教师素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陶西平.多元智能与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7,12
[5]易森林.试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01):14-17
[6]赖配根.新课程评价改革该如何进行———访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董奇[J].人民教育.2003,(17):28-29
[7]刘润清,胡壮麟.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