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验式作文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将写作和生活结合在一起,组织学生展开体验式作文写作,则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组织体验式作文学习时,教师要先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从中积累素材;而后思考感受,尝试构思作文;在具体创作中再次回味各种素材,尝试提炼内容;最后大胆地写下自己的内心情感。这样,才能积极构筑体验式写作课堂,促使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回归生活;体验式作文;小学语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促使学生养成积极关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进而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在写作时也要尽量说真话,不说假话和空话。生活教学法将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将其和所学的知识进行对比,能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各种知识。教师在组织学生参加写作练习时,也可以积极构筑生活化的情境,促使学生在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会生活的真谛,这种体验式作文的方法才能真正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一、实践活动,积累写作素材
体验式作文要求学生将生活实践中的各种体验和感受结合起来,将其浓缩成自己认知领域的个性化“所有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让学生获得真体验、真感受,教师就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自然、理解人生、感受生活,并积极积累各种写作素材,这样才能做到言之有物。以“春游中的新鲜事”这篇作文作为例子,如果学生并未真正参与过春游活动,则很难想到会发生怎样的新鲜事,所写的作文也不过就是游山玩水、吟风弄月,很难有更真实、更贴近生活的内容。教师在组织学生写作前可以鼓励其参与到踏青活动中,几人一组亲身参与到探究春天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在参观游览的过程中应注意几点:第一要深入感受春游,体会在春游活动中自己的内心活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第二要多关心周围的事物,不仅要观察景物,更要观察春游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奇事。最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观察,如在发现了奇特的事情后,要通过仔细观察搞清楚其中的人物关系,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这样才能写好作文。如有的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观察到一些身穿统一服装的人不去观看花草,而是专门注意地上的垃圾,还带着大袋子装垃圾,了解之后才知道原来这是义务志愿者。这样就将环保这样的主题写入了作文中,自然写下了自己观察到的新鲜事。在参与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将自己在课本中读到的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进行思考,进而获得更为真实的感受。在这种基础上展开写作活动,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学生还会发现写作原来并不难,生活中处处都有写作的素材。
二、交流感受,梳理行文思路
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他们进行互动交流,尝试说说自己参与活动时的感受。这样能让学生从交流中获得启示,关注一些被自己忽视的内容,并浓缩提炼出一些精彩的素材。这样学生就能在写作时有更好地参考,从而更好地整理行文的思路。例如,在参与体育运动会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运动会这个主题进行互动交流,并尝试写下自己的内心感受。首先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说说自己在参与运动会中的切身感受。如有学生提到:“我觉得开幕式上全体学生参与的队列操十分引人注目,气势恢宏,而且让每一个人都参与了进去。”还有的学生提出:“我觉得在长跑比赛中有一个看似弱小的女生虽然落后别人好几圈,但是还是坚持跑到了终点,这点很让人感动啊!”其次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整理行文思路。教师提出问题:“在写作中能否将这些内容都写进去呢?如果让你来安排写作的重点,你会如何做呢?”如有学生提出:“我觉得在安排文章结构时,还是要以‘我’作为中心,写一下自己参与体育运动的情况,而其他的人或者事就作为陪衬。”教师总结学生的想法:“在写作时要围绕某一个重点,做到详略得当。”在组织学生展开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引导,让学生注意一下被自己忽视的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各种写作技巧渗透到互动交流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观察事物,如何写好事情的前因后果,如何展现事件的高潮。
三、再度回味,提炼最美素材
要写好作文,不仅要有完整的写作思路,还要对各种素材精挑细选。在互动交流后,不少学生都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但是在作文中却不能全部写进去,教师要指导学生静静思考,回味自己参与生活实践活动中的各种内容,尝试构思写作的主题,并提炼出最适合自己作文的素材用于写作。例如,在创作“我的生活发现”这个主题的作文中,教师组织学生展开生活小实验,帮助爸爸妈妈进行家务劳动,并尝试总结家务过程中被自己忽视的一些小发现。如有学生帮助爸爸煮粥,发现了一些重要的问题:煮粥时要注意米和水的比例,这样才能煮出更好的粥,还要注意开小火熬。教师指导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在煮粥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么多的事情,可是作文中也不能全部都写进去啊,那么到底该怎么办呢?”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有哪些事情让自己回味无穷,是整个煮粥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学生在回忆中认为煮粥要注意掌握火候,太大太小都不行,并从中总结出经验:“做事情也要不疾不徐,要沉着。”这样,学生就提炼出了让自己体验最为深刻的素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围绕写作主题展开理性思考,挑选出最适合自己写作主题的材料。在此基础上展开写作就能事半功倍,并取得更好的写作效果。
四、以手写心,抒写真情实感
体验式作文要求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真实见闻和感受,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注意尊重学生这个体验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写下真情实感。教师不能将自己对于作文主题的理解强加给学生,也不能强迫学生创作自己不理解的形式作文。教师只有引导学生积极写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学生才能提高写作能力。例如,在创作“我帮妈妈做家务”这篇作文时,一位学生将做家务的具体过程匆匆略过,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描写妈妈的不容易,表现自己对妈妈的崇敬之情。这样的作文有太多的空话,虽然充满了溢美之词,但是并不能感动读者。教师要鼓励该学生多写具体的过程,并将自己的感受融入过程描写中。同时,还要少些空话、假话,多写自己对妈妈的真情实感。在修改后的作文中,该学生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他写了自己在帮助妈妈切菜的过程中,发现妈妈的速度十分快,并问妈妈为何又快又好,妈妈漫不经心地回答:“多切几次就掌握了。”学生这才知道原来妈妈原本也不擅长家务,为了照顾爸爸和自己才开始练习做菜,便对妈妈生出了敬爱之情。这样写作情感就显得更为真实。在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不是单纯地完成某项写作任务。这样,体验式写作才能根植于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一种交流需要和生活自觉,便会积极地自主展开写作活动。体验式作文教学指的是教师指导学生围绕某一个主题,通过观察、体验和讨论等各种形式,形成对于自然、自我和社会的整体感悟和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构筑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人生,体会生命,然后展开写作活动。这样展开的写作活动才能有更好的学习效果,才能真正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雅敏.小学语文生活化体验式作文“四部曲”[J].教师,2017(10).[2]邹丽娟.谈谈小学语文高年级体验式作文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24).[3]卢宝明.体验式作文教学初探[J].师道:教研,2016.
第二篇:体验式教学模式
练习课
知识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进一步掌握因数中间有0和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有0和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归纳整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重点:熟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难点:笔算乘法中的进位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汇报 揭示课题并板书:乘法练习课
1.多位数乘一位数,从多位数的()位乘起,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就向()进几。
2.12个5相加的和是(),用乘法算式表示()
3.由16×3=48直接写出下题结果。160×3=()1600×3=()4.计算503×6可以想:()×6+()×6=()+()=()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0乘8大于0乘4.()
2.6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和,等于这个数的6倍。()3.320乘5的积末尾有一个0.()4.104×5的积的中间没有0.()
5.因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也一定有0.()6.因数末尾有0,积的末尾也一定有0.()7.因数末尾几个有0,积的末尾也一定有几个0.()8.一个三位数乘4,所得的积不一定是三位数。()9.0+0+0+0=0×4=0()10.32+34+36+38+40=36×5()11.55+60+65=60×3()讨论:做题时应注意什么?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三、探究学习,解决问题 1+2+3+4+5=()×()34+35+36=()×()234+236+238+240+242=()×()1000+2000+3000=()×()小组讨论:这些数有什么特点,以后我们做这样的题要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四、实践创新,提升能力
1.小强用电脑写日记,他每分钟能打48个字,9分钟打完。小强的这篇日记有多少字?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完集体订正。
2.果园里有桃树106棵,梨树的棵数是桃树的4倍。两种树共有多少棵?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完集体订正。
3.大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89页,又看了5天,每天看96页。大明一共看了多少页?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完集体订正。
五、拓展应用,掌握技巧
1.大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89页,第二天看的页数比第一天的2倍少20页。大明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完集体订正。
第三篇:体验式教育模式的教育论文
【摘要】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迫使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教育必须为社会服务,培养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挖掘个人潜能,增强自信心。文章对搏卡拉拓展训练在株洲中职进行体验式教育模式进行了探讨研究。
【关键词】拓展训练;体验式;搏卡拉
一、选题依据
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对人才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育模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模式。国外发达国家的教育成功经验主要是体验式教学,我国的教育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快速改革,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使职业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对职业学校学生进行了大胆的教育改革,利用体验式教育进行教育教学的探讨。
二、调查
1.对株洲市中等职业学校2002、2003、2004年,每年1000名毕业生的教育教学、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
2.2002~2004年的毕业生在校学习全部是采取的传统教学模式,每天7节课,早、晚还要进行辅导学生。教师讲,学生学,不管你是否愿意接受,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灌入式教学。(1)学生为了拿到毕业证,就不得不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学习,不需要掌握教学大纲以外的知识,最后应付考试,所谓毕业走向社会。(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统一教给学生书本上知识,前人所总结出来的经验,没有创造性发挥。(3)在教育方面学生必须无条件地遵守学校的严格的校纪校规。
3.对学生所犯的错都是严厉批评,训斥或者处罚,严重损伤学生的个性和自信心,导致每年高一学生流失率在15%以上。
4.通过传统的教育模式,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比较差,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甚至有些学生都不能正常毕业。
三、2004~2007年株洲中职全面采用体验式教育教学尝试
1.体验式拓展训练早期形式源于二战时期的海上生存训练。在二战结束后,人们普遍认为这种训练应保持在和平年代,于是拓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广开来,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也由训练对象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工商人员等各行各业,各类群体;训练目标由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拓展到人格训练、管理训练、团队训练、心理训练、思维能力训练等二十几个重要方面的训练。
2.2004至2007年对株洲市中等职业的所有学生都采用体验式教育教学改革。
3.教学
(1)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运用体验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分享、交流、整合、应用;
(2)对所有的教材进行改革,制定校本教材,原则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修改;
(3)教师在备课时,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思维能力为基础,精心设计教学,充分考虑激发学生开动思维机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在教育方面的体验式始终贯穿于学生的成长之中。
1)利用个人挑战项目:跃断桥、攀岩、空中单杠等,挑战学生的极限,挖掘学生潜能,增强自信心。
2)采用团队项目:有轨电车、逃生墙,勇攀天梯等,溶炼团队意识,发挥团队作用,学会怎样与群体合作。
3)通过情景项目,绳索任务,难舍难分,孤岛求救等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宽思维。
4)通过情感项目,责任感传递,感恩的心等,使学生学会感恩,学会承担责任,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通过体验,分享,交流,整合,最后将自己的感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为人处事,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工作以及人生中去。
4.实验结果与分析
(1)2002至2004年传统教育培养毕业的学生就业率为78%,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有50%的学生因为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辞职。
(2)所毕业的学生绝大多数因为缺乏激情、团队意识、吃苦耐劳的精神、不会主动与群体合作等各种原因,不被用人单位看好。
(3)2004至2007年通过体验式教学的学生就业率为98%以上,深受社会、用人单位的欢迎。(下转第76页)
(上接第67页)
(4)体验式教育使很多学生很快适应社会的发展,通过一两年的社会锻炼后,自己创办了自己的事业,大大提高了创业能力。发展势头很好。
四、结语
上述试验证明,采用体验式教育教学模式的学生动手能力强,有创造力,有团队意识,有责任心,提高了管理能力。学会了怎样与群体合作、学会了感恩;基本能力与基本素质得到提高,适应社会的发展。学生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由被动变为主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享受教育、享受学习、享受快乐、享受人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效果也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由原来的78%提高到98%以上,学生也深受用人单位及社会的欢迎。体验式教育挖掘了学生个人潜能,启发了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舒适地带,提高了自信心,增强了创业激情,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毛振明.学校心理拓展运动[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4).
[2]钟启泉,崔允郭.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3]赵详麟,王承绪.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4).
第四篇:“体验式学习”模式教学反思
“体验式学习”模式教学反思
“体验式学习”模式教学反思
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常出现的状况是,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不够,老师讲得太多,对课堂统的太死,学生动手少,缺乏应用能力,久而久之没有了学习兴趣,少数拔尖的学生能跟上老师的思路,课堂成了拔尖学生的“专场”,大部分学生成了“看客”。课堂学习低效,甚至无效。
学生的作业会做的不对,做对的又不全对。解题格式不规范,尤其是论证题,缺乏逻辑推理,思路混乱。
老师也很苦恼,经常抱怨讲了多少遍的知识学生还是出错,现在的学生懒得动手、不愿意动脑筋思考。我们老师真该静下心来好好反思反思,课堂上给了学生多少时间让他们动手,动脑,是否按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把让学生做的都留到了课外,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学生开始厌学,学习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应付作业,应付学习,应付老师,没有了学习的乐趣,形成了恶性循环,老师教的辛苦,学生学得辛苦。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在教学中尝试了新的模式,我把这种学习模式称为“体验式学习”模式。最大程度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当演员,尽情展示,老师退到幕后,充当导演,少讲最好不讲,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老师不讲,学生自学,并不是老师什么都不做,成了“大撒把”。而是老师的角色的转变,从知识的讲解者转变成课堂的组织者、管理者,从教学生学转变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从老师板演做示范转变成学生先体验再改进。从老师课堂上讲解转变成课外编写预习提纲,课上只是起到组织,管理课堂,及时对学生的学习加以指导和拔高。老师的话少了,隐没在学生中,首先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才能做到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自己体验学习的过程,错误自己改,从错误中体验正确,从学习中体验归纳学习重点,从不完善中体验准确。
前提是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把学生按能力和成绩进行小组划分和编号,组内强弱搭配优势互补,便于开展“兵教兵”,同号学生相同层次便于开展分层教学。采用小组长负责制,把学生化整为零,10个小组长相当于10个小老师,对本组学生进行管理,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监督,达到共同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体验式学习的两大法宝是老师的预习提纲,学生的双色笔记。
课堂教学的具体步骤是:
学生自己学
编制预习提纲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预习提纲以问题为主线,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梯度设计,突出学习的重点,分解难点。学生在预习提纲的引领下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过程,用自己理解的程度去完成预习提纲所提问题,同时安排一个组的学生分工合作在黑板上板演预习提纲所提问题,让学生充分暴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重视课堂生成问题,做到按照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学生的板演为下一步交流展示提供素材。
2学生自己教
“自己教”是对“自己学”的反馈,更是升华。结合学生的板演,学生按小组为单位提出看法,让学生自己体会学习中的不足,抓住学习中的重点,学生讲解不到位的老师一定要有耐心,先肯定学生的可取之处,再给予追问、指导,帮一把手,学生就能从讲解不到位到到位,讲解不完善到完善,达到学生自我提升。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学”中的错误在“自己教”中得到改正,及时得到改进,学生体会深刻,真实感受了收获和进步带来的喜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自己总结点评
在“自己教”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用红笔将精彩的点评语注明在笔记本上,解题的关键点,切入点,易错点,或自己的反思用简明的语句标在旁边,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加深印象的作用。养成了随时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解题规范了,思路清晰了。
4老师来检测
课堂的最后五分钟老师用一道题对全班同学进行检测,亲自批改,下节课反馈给学生。这样做,老师了解了本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用学生的学来检验老师,及时反思在编写预习提纲和组织课堂中还有哪些不足。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实行了一段时间,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学生普遍反映上课重点突出了,做题的思路清楚了,对自己更有信心了。学生成了学习和管理的主人。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学生的自律意识加强,师生的关系更和谐,同学之间合作与竞争氛围更浓厚。高效课堂使得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第五篇:初中化学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本文就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体验式学习”提出自己的一些认识,并从课堂阅读、课堂讨论、模拟操作、模拟操作、实验探究、研究性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角色转化等来阐述不同教学环境中 “体验式学习”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 体验式学习实验探究
初探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体验式学习”
张美霞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第二中学
245700)
一、问题的提出
“体验”,就是指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探索,去应用,从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学习是中国教育教学思想,在中国古训中就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之说。“体验式”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已有的实际经验出发,亲自经历实际问题的操作、解释与应用过程,并在此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获得学习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学教学也发生着变化:以人的发展为本,以发展人的个性为本。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为学习化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化学知识的产生和运用过程,使每个人都获得必需的化学知识。作为老师能够把体验教学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构建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体验式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而是一个在循环中有反复的过程。它在体现体验式学习计划的同时也体现 了及时调整体验的作用。体验活动是一个随时变化、因人而异、因景高速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其基本模式“具体体验——反思解释——提炼总结——应用检验——及时调整”五个阶段。特点是:①体验学习更在乎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者的感受,而不仅仅是一个结果;②体验学习是以学习者内在的体验为基础的一个持续的过程;③体验学习是运用辩证方法不断引起冲突并解决冲突的过程;④体验学习是一个不断创造个性化知识的过程。
三、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体验式学习的几种教学形式
体验式学习的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采用课堂阅读、课堂讨论、实验操作、、模拟操作等形式,使所有参与者对待所讨论事物的态度、感悟都充分表现出来,形成活跃的交流气氛,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下面结合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谈化学课堂教学中觉的几种体验式学习的教学形式。
1、课堂阅读中的体验式学习
阅读能使学生主动获取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这是学生自主学习、增强体验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前要使学生明确通过阅读要解决的问题,读过之后,(1)能复述阅读内容;(2)通过对阅读材料的分析,找出重点和关键点,这是阅读层次上的目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凡是学生能读懂的内容,都尽可能让他们自己来读。此外,老师还要尽可能创设阅读的情境,使学生在心理上对阅读的内容产生兴趣。如:在讲到空气成份时,讲述了舍勒和普利斯特里等科学家发现并制得氧气的故事,但由于受到传统的燃素说所束缚,没有获得正确的结论,而法国的拉瓦锡做了一个著名的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摆脱了传统的错误理论的束缚,尊重事实,对实验作了科学的分析和判断,获得了真理,他应用了什么方法、做了怎样的实验、又获得了怎样的结论呢?同学们读完课本的内容就会知道。学生很快有了兴趣,并通过阅读找出了问题的答案,并体会“定量实验”的必要性,感受“科学实验”的严密性,尊重“实验结论”的重要性。
2、课堂讨论中的体验式学习
课堂讨论很受学生欢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值得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的问题,只要时间充分、环境自由,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就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也会在多观点的碰撞、交流中逐步丰富、完善自己的观点。例如,在学习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后,讨论“如何处理尾气”,学生会提出循环使用,再去还原氧化铜、点燃做还原氧化铜的热源等方案,这些都是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再如,在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和原理后,组织学习讨论“家中突然起火怎么办”,学生会提出五花八门的方案:水灭、土埋、被子蒙等,再问:“若火已烧得很大,你又该如何处理呢?”学生答:打119电话、用湿毛巾封口、撕床单做绳子等。有的学生很冷静,他们提出把着了火的房间门关上。以上一系列问题及学生提出的方案都可以用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去解释,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理解得特别透彻。在讨论过程中,老师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过早给出问题的答案,要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各抒己见,互相探讨,充分体验学习过程的乐趣。
3、模拟操作中的体验式学习
当有些体验在当前的实验条件下无法完成,或超过了学生的承受能力(如危险、时间很长)时,则可创设模拟实验情境来进行。模拟实验教学就是针对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真实实验的主要特征设计的模拟实验,让学生在此情境中通过操作模型来安全、经济、方便地模拟客观世界,对现象进行分析、设想和训练的一种体验方法。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模拟的实验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开展体验活动。如化学中有很多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的知识,就可借助多媒体、模型等,创设一些模拟情境,让学生进行体验。如: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水)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先化分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直接构成物质,使用球棍模拟出一个个水分子,由学生来进行拆分和组合,亲身体验分子的断裂和新分子的形成过程。这种体验直观明了,也很好突破了微观构成抽象难理解的难点。
4、实验探究中的体验式学习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基本理念中提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心理学研究也表明,“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与学生是否动手做实验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学生听老师讲能记住10%~20%的内容,如果又听又看老师演示便能记住70%的内容,而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则能记住90%的内容。这说明学生动手做实验,对所学的知识能领会得更深,记得更牢。
4.1组织学生做好课本上的科学探究实验,为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搭建平台。
我们备课组全体教师在实验室老师的帮助下,按照4~6人组成一个科学探究小组,为学生准备好实验用品,由学生自己按课本上的实验说明完成实验、记录并描述实验现象、解释现象并得出结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热情和积极性非常高,每次完成一个探究过程学生都会激动地告诉我:化学实在是太有趣了。
如,“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中装置探究环节,我设计了四个小版块——相信你会思考(学生思考表述:确定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分别要考虑哪些因素?教师过渡:带着刚才的思考结果,我们来做一回选择);相信你会选择(学生从给出的力求中选择合适的仪器组接二氧化碳的抽取装置。教师过渡:如果实验室里没有长颈漏斗和锥形瓶,我们能找到其他仪器来替代吗?);相信你会变通(学生从给出的另一组图示中选择仪器替代长颈漏斗和锥形瓶。教师过渡:刚才的活动情况表明,同学们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认识已经到了能选择、会变通的地步,如果给出若干种实验仪器,相信同学们也一定能够做设计出富有个性的实验装置);相信你会设计(学生设计实验装置,并介绍各自设计出兵装置的优点)。“相信你会思考”解决的是知识基础;“相信你会选择”解决的是初步应用问题;“相信你会变通”解决的是灵活应变问题;“相信你会设计”解决的是应用能力问题。四个小版块紧紧相扣、层层推进,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完成了实验探究。
4.2增加实验的可见度和实验效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的探究环节,我在演示了“塑料软瓶变瘪”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软瓶变瘪的实质(二氧化碳溶于水导致瓶内压强减小,大气压将软瓶压瘪)之后,并没有停止教学的进程,而是要求学生根据刚才实验的原理,利用桌上提供的用品,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他们设计出了不同的实验:向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盖上玻璃片充分振荡,用手试试下班片是否容易拿开;向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盖上玻璃片充分振荡,将集气瓶倒置,看玻璃片是否掉下来;向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用一张纸片盖住瓶口振荡,将集气瓶倒置,看纸片是否掉下来;将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倒扣于水中,观察集气瓶内液面的变化,等等。这样设计的优点,在于对学生发散性思维活动的调动——先用塑料软瓶实验,从实验的原理、操作等方面激活学生的思维,然后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这一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和生成性,教师对学生设计的方案不作过多的点评,不作思维的限定,只对集气瓶倒置实验作必要的提醒,达到借助发散思维感悟“化隐性为显性”这一学科思想的目的。
4.3根据教材知识需要补充实验,让各学习小组自己完成,为学生创造更多动手和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获取知识。
如:在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时,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气压变化产生的效果,我们连接了这样一套装置(如下图所示),让学生动手体验,推注射器的活塞时,集气瓶内气压增大,烧杯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拉伸活塞时,集气瓶内气压减小,烧杯中的水将进入集气瓶中。这个补充实验直观地诠释了这个实验设计的原理,这比老师的讲解更便于理解,让学生印象深刻。
5、研究性活动的体验式学习
为了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研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上网查资料或自己设计探究实验等形式进行学习探究活动,并在课内进行成果展示。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同时也为自己摸索出了学习化学的方法。如,在碱溶液与指示剂反应的教学中,让学生课外去自制各种指示剂来做酸、碱溶液与指示剂的反应;又如在讲完水的净化后,让学生去完成“如何正确选择饮用水”这个探究活动。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认识到化学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学好化学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还可以帮助我们改善环境质量,化学真是太有意思了。
6、社会活动中的体验式学习
新课标指出:“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时我们尽可能地将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如组织学生参观自来水厂,实地体验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又如对缓慢氧化的认识,酒、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食物的腐败,钢铁的生锈等事例全部来自日常生活,这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体会化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控制缓慢氧化朝有利的方向发展,以后也会更加注重对社会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关注。
7、角色转化中的体验式学习
“角色扮演”可以给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角色和情节展现真实和想象的事件,改变环境真实度,激发学生的想象且刺激学生的感观。值得注意的是教学中的角色扮演是通过表演来学习,它注重表演的过程,是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重点的。通过角色的扮演,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的逻辑能力,发散能力都得到了提高;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提高了对信息的提取、加工处理的能力;另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也都有提高。运用角色扮演,对于帮助学生了解他人在对待、处理某个事件的动机、情感和价值观,效果特别好。如:由学生扮演商场售货员,向顾客介绍某种食品、药品的化学成分和营养(或化肥、农药的性能,使用方法);扮演实验室管理员,介绍化学试剂(如常见的酸碱盐)的分类、保存和安全使用注意事项;扮演化验员,为客户化验某种物质的成分、含量等等。
综上所述,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体验学习,要比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死记硬背”的效果好得多,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然而它对教师会有更高的要求,第一它要求师生关系要融洽。要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参与。第二它要求要有一个民主、和谐、平等的氛围。教师不应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应允许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第三它要求体验学习的情境,要切合学生实际,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要体现:苹果,跳一下是可以摘下来的。第四它要求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设计出更合理、更科学的体验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缪徐。论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设计。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7);13 [2]苏香妹。化学教学的“体验式学习”。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7);16 [3]张克强。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受化学知识。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