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石榴》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目标预设:
1.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通过观察实物、图文结合、投入朗读,使学生了解石榴果实的特点。
2.通过借鉴模仿,初步懂得描写水果的一般方法。
3.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使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鼓励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并能主动积累语言,发展语言。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朗读,了解石榴果实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描写水果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石榴课件(幻灯片)、学生自备一个石榴和另一种水果。
课程实施: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石榴》。
2.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的家乡在哪里?那里有?
作者生在枣庄,他为家乡有这样一片石榴园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二.精读
1.你瞧,(图)这些石榴花多么鲜艳,多么惹人喜爱呀!开花便要结果了吧?谁来读读第三小节?(文)(指名读§3)
2.这一小节是从哪两个方面写石榴果实的?(板:果实)轻声读读§3,然后学习小组一起讨论(板:颜色样子)
3.①不动笔墨不读书。石榴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哪些词语表现了这些变化顺序呢?就请大家用不同的符号作上标记。(文:表示石榴颜色变化的词用“”画出;表现这些变化顺序的词用小圆圈圈出。)
②书上的记号就是你们思考的过程,学生汇报。(文: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对照自己的石榴,说说它是什么颜色。(文:先、逐渐、最后)这些词准确地写出了石榴从结果到成熟的颜色变化。
4.石榴成熟了。(图)你看到了怎样的石榴?(用自己的话说说)
5.成熟的石榴真可爱啊!书上又是怎么写的?(文)自己读读。作者非常喜欢石榴,把它当作人来写了,谁来读读这些句子?
6.现在你们就是这些可爱的石榴娃娃,咧开嘴是什么样儿的?做个表情。你们可真快乐啊!你们在说些什么呀?
7.瞧,(图)这一只只熟透的石榴红黄相间,它们在开怀大笑呢,看到这么快乐的石榴,我们也高兴起来了。就让我们高兴地读这一小节。自己练练。你们的表情告诉老师你们很快乐,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一节。
三.精读
1.长得这么惹人喜爱的石榴里面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
2.拿出你们的石榴,把它剥开,①石榴子儿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说说。(引导学生从形状、颜色、大小、排列等方面说说。)
②石榴子儿长得这么漂亮,看得我们真眼馋,赶快尝尝味道吧。
对照实物,如:
A.这些石榴子儿熟透了,通红通红的,像什么呢?见过玛瑙吗?实物演示,这就是玛瑙。
B.这些石榴子儿还不太熟,它们像什么?透明的,就像水晶,闪闪发光。黄老师头上的发卡就有几颗水晶,它们很小,石榴子儿就像是大水晶,非常珍贵也非常漂亮。
C.石榴子儿一个挨着一个,靠得紧紧的,就像亲密无比的一家人
D.越红的石榴子儿越甜。
E.不规则的形状,有点像玉米粒。
3.多么可爱的石榴呀,课文里又是怎么写的呢?§4(文),轻声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这小节是从哪两个方面写石榴子儿的?(板:子儿颜色味道)
4.你觉得§4中哪些词用得特别好?用浪线划出来,并且练习读好它。(玛瑙般、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酸溜溜、甜津津)
5.石榴不仅长得美,味道也美。我们禁不住想要赞美它了。不如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爱之情吧!试试带着赞美的语气读这一小节。自己练习,然后读给学习小组的同学听。指名读。齐读。
6.(图)结合板书:作者按石榴生长的顺序,写了石榴果实的生长变化,还特别认真观察了果实的颜色变化与外形特点。我们看得出来,作者非常喜欢石榴,因为石榴不仅外表美,内在也美。
四.拓展分享
1.今天,同学们还带来了很多水果。谈话:
①你带了什么水果?它是什么颜色的,形状、大小怎样?
②这些水果可真诱人啊,快尝尝它的味道。谈话:你的桔子什么味道?你的香蕉呢?苹果呢?葡萄呢?
③你能把刚才说过的话连起来说吗?这个句子能帮助你们:
(文:剥开的外皮,只见,轻轻咬上一口。)
(说说外面、里面和滋味)。第一个同学说完,请大家猜猜他说的是什么水果。
④一年四季有很多水果,比如:西瓜、荔枝、水蜜桃、杨梅等等。你还喜欢什么水果呢?喜欢它的什么?试试用上这个句子说一说。(指导学生从营养、方便、长相诱人,口感酥软、嫩滑等方面说。)
2.大家说得真不错,看来写一种水果只要抓住它的外形、颜色和味道的特点,就能写好。课后大家可以练一练。
3.接下来就让我们和老师们一起分享美味诱人的水果吧!
4.大家很会吃,真不愧是小小美食家;但老师更希望你们是小小学问家,不仅会吃,更加会学。课后不妨找些和水果有关的文章来读读,让自己变得更有学问。
板书设计:
颜色
果实
{
样子
颜色
子儿
{
味道
设计意图: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习的方式也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因此,我试图通过观察实物、图文结合、投入朗读、借鉴仿说和分享美味等途径,使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学并快乐着
小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和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和学习的过程应充分考虑到趣味性,使他们感觉到语文学习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这节课中,以水果贯穿始终,便抓住了学生的兴趣所在。无论是观察品尝,或是角色体验,亦或是谈话仿说,学生都深深地乐在其中,无形中激活了阅读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每一次尝试都是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的过程。
二.教并快乐着
整堂课的内容和设计是生动鲜活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里学生快乐情感的体验已超过了单纯的语文学习。课堂上,师生互动,共享成功的体验和美味的水果,身为教者的老师也必然深深地乐在其中。
第二篇:石榴第二课时教案
16、《石榴》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说说拟人的好处,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3.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能从果肉的样子及味道两方面写一种水果。
二、教学重难点:
知道作者是怎样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来写石榴的;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读——:学生读课题 石榴
2、你能读好这些词语吗?(出示词语)老师来考考大家。驰名中外
郁郁葱葱 咧开了嘴 急切 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酸溜溜
甜津津
评价:读得很正确,谁能把这些词语读出味道来?
3、谁能用上面的一、两个词语说一句话呢?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石榴成熟的过程的?第二自然段写的是石榴的什么?第三自然段呢?(抽枝、长叶、开花、结果)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小节,说说课文用了哪些词语或句子写石榴的叶和花的?圈一圈、划一划。
2、指名读第2自然段,继续思考。
(1)叶子:“嫩绿”和“郁郁葱葱”
写出了叶子的变化
(2)花:火红
越开越密
越开越盛 挂满 写出了石榴花的颜色美、花多
形状:像小喇叭,(出示图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仅仅是比喻吗?(拟人)从哪看出的?(鼓着劲在吹呢)喜欢这句话吗?为什么?你能读出那股劲吗?
3、请你展开想象,石榴花好像在对人们说什么呢?
4、男女生分读“春天”和“夏天”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快速浏览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写的是什么季节?写了石榴的什么?(板书:秋 果)
2、指名读第3小节,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
(1)“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①(突出:先是、逐渐、最后)这几个表示颜色的词语位置能够变换吗? 师:这几个词语写出了石榴颜色变化的过程。作者正是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推敲,才把文章写得如此生动,用词如此准确,这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再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生齐读句子)(2)“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①石榴长啊长啊,终于熟透了。你们看,这就是成熟了的石榴。(出示图片)你喜欢这两句话吗?为什么?石榴娃娃在干什么?(咧开嘴笑、笑破了肚皮、扒开、朝外张望、报告喜讯)体会拟人的写法。
②想象:这些石榴娃娃朝外张望看到了什么?它们在向人们报告什么喜讯呢?它们会说些什么?
③作者把一个个成熟的石榴果当成可爱的娃娃来写,同学们,你们能感受到作者对石榴娃娃是怎样的感情?(喜爱)那你们喜欢这些可爱的石榴娃娃吗?带着喜爱的感情来读一读。
指导朗读:看到这样惹人喜爱的石榴,我们心里怎么能不高兴呢?请同学们带着高兴的心情来读这段话。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如果这时你站在丰收的石榴园里,看到这些惹人喜爱的石榴,你最想干什么?(拿出石榴)
2、老师这儿带来了一个石榴,我们把石榴的外皮剥掉后就能看到石榴子儿。看一看,你觉得这些石榴子儿像什么?(珍珠,玛瑙)是什么颜色?(粉红,白色,透明色)
出示说话练习:这些石榴子儿
,多么像
。(生:石榴剥去外皮后,里面的子儿就露出来了,像一个个小朋友紧偎在一起说悄悄话。
生:石榴子儿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像一颗颗宝石排列在一起。
生:石榴像是一座房子,里面有许多小房间,石榴子排成一层一层的。生:石榴像个大家庭,石榴子像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过年。)
3、过渡:大家忍不住了吧?一起尝尝你手中的石榴吧!味道怎样?
4、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思考:课文主要从哪两方面写石榴子儿的?(板书:样子,颜色,味道)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好在哪里?(玛瑙般、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酸溜溜、甜津津)
5、指导写作方法(机动)
(1)如果请你来写一种水果,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怎样写呢?结合板书想一想
(2)指名说。(样子、颜色、味道)
(3)小结:看来今天同学们大有收获,不仅学习到了优美的语言文字,更收获了写作文的方法。如果你们能用这种学习的方法去读其他文章,老师相信你的语文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
三、总结全文。
1、师:(指板书)作者通过仔细地观察,对石榴的叶、花、果实,抓住它们的样子、颜色、味道,进行了生动地描写。其实,观察不仅包括看,还包括尝一尝、闻一闻、摸一摸、听一听等。
2、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一个作业,课后,我们就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写一种水果,通过看、摸、闻、尝,写出它的样子、颜色、味道和气味等。附板书:
16、石榴
春 叶
夏 花
样子
秋 果实{ 颜色
味道
第三篇:《石榴》第二课时教案
《石榴》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词,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写植物特点的方法。
2、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词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
3、激发学生对石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4、试仿说仿写课文第四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中优美语句,知道作者介绍石榴的顺序。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这是什么?(出示图片)
石榴是我们都吃过的水果,但是作者却把它写得这么诱人这么活灵活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位一下作者笔下那诱人的石榴吧!(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认读生字
昨天我们认识了本课的生字,现在你还记得他们吗?(出示生字)
指名认读。
(二)词句教学
出示课文中的词语,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三)理清层次
1、自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介绍了石榴的哪些方面?
2、板书:花、果
3、课文哪里写了石榴的花,石榴花美在哪儿?
4、指名回答,相机指导:板书:火红(石榴花的颜色很美,像火那样红,很鲜艳!)密盛(越开越密,越开越盛。)
5、石榴花真美,它的颜色鲜艳,形状可爱,开得又密又盛,我们要通过朗读,读出它的美。
6、点名读:相机指导,小老师范读、练读,指名读。
老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真的看到了美丽的石榴花。
三、学习第三段:
石榴花美,石榴果就更有意思了。
1、石榴是怎样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的?
2、板书:先„„逐渐„„最后„„
作者用上了这些词写出了石榴成熟过程中的颜色变化,这样写很有条理。
3、成熟后的石榴是什么样的呢?谁来读一读。
(看图)
五、学习第四段
1、下面我们去摘一个石榴看一看,尝一尝吧!
2、自读第四自然段,你认为哪些词写得好,请你用笔划下来。
3、讨论交流:什么是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呢?老师剥开一个石榴,你看一看就知道了,石榴子儿有红的,有白的,还亮晶晶的,这就是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5、请大家有感情地练读第4节,看谁能读得有滋有味。
6、读得真好,老师都流口水了。
六、迁移练习:
1、(出示桔子、香蕉、西瓜等水果)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的水果,今天我们就选择西瓜,去欣赏它独具特色的外形,去品尝它独特的味道,然后按照《石榴》这一课的写作方法把它写下来。
2、出示西瓜图,指导学生积累描写西瓜形状、颜色、味道的词语。
3、学生口头描写西瓜。师生评价。
4、学生独立创作、交流。
3、出示例文,品读。
七、课堂小结。
八、布置作业。
板书:
16、石榴
花:火红、茂密、果:先
逐渐
最后
教学后记:
这篇课文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石榴的生长过程(即:抽枝、长叶、开花、结果。)来描写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同时我认为也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和热爱之情。此文结构明朗,详写了石榴的花和果(就这两者而言,果更为突出。)故在教学中重点应把握这两点展开。
第二自然段写了枝条、嫩叶和石榴花,重点写出了花。分别写了花的色:“火红”;花的多:“越开越密”、“越开越盛”;花的形:“小喇叭”。写出了石榴的活泼、美丽,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石榴的美。
第三、四自然段它的果实——石榴。主要写了它的两个方面:
一、课文的第三节,写石榴的成熟过程及它的外形。它的生长过程是:结出小石榴——天天成熟——熟透了;它的外形(随着生长过程而变化):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对熟透了的石榴描写特生动: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此段写出了石榴成熟的欢喜,同时也是作者及农民伯伯内心的喜悦!此外此段也突出了石榴所特有的特征:即成熟后易破皮!
二、课文第四节,写石榴子粒的形态和它滋味。此段学生易于掌
握。但有一词“玛瑙”学生没有感性认识,我们可以找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段另有一重要训练项目——让学生仿写。
第四篇:石榴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的第三小节,了解石榴生长过程中的颜色变化和形态特点。
2、认识拟人句,体会拟人句的用法。
3、学习第四段,学会有序的观察石榴颜色、味道。
4、从外皮、子儿的颜色、味道等方面给石榴写名片,做广告。
一、引入课文 引读课文第二小节。
二、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1.这一树繁花充满了成长的快乐,真是热闹。热闹过后,是怎样的场景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石榴的果实?用笔把你的发现画一画。
2.颜色变化
学生说过,教师点拨:课文是怎样把这些表示果实颜色的词连接起来的呢?你注意到了吗?
(先是„„逐渐„„最后)
老师把“逐渐”一词换成“接着”,可不可以?(逐渐体现了颜色的动态变化)同学们对颜色变化把握得很好。3.形态变化
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他们笑的姿态各有不同,有的„„有的„„(跟读)大家都看到,石榴成熟后都从树叶之间露出来了。课文中是用的哪一句话来形容?读一读。
出示这两句拟人句。认真读,有感情地读。通过读句子,你看见石榴娃娃们在干什么呀?它们还会干什么呢?
评价:石榴果就像可爱的小孩,在笑,在闹,在调皮扒开树叶朝外张望,这样的句子就叫拟人句。(出示)
齐读句子,石榴果在向人们报告成熟的喜讯,说着什么呢?(自己长大的自豪,人们丰收的喜悦,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和谐,石榴也笑着人的笑!)
三、学习第四小节
1.现在,让我们怀着快乐的情感,读读课文的第四小节。看看石榴果是怎样的?
放开来交流,关注点:玛瑙般的、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酸溜溜、甜津津等词。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石榴。想让大家观察观察,再品尝品尝,还要谈谈自己的感受。
你先看到了怎样的外皮?(板书 外皮)剥开外皮,你又看到了什么?(颜色)取几粒放入口中,什么味道?(味道)
3、我们看了,尝了,再按顺序读一读第四小节。
四、回顾全文
1.我们把一篇文章全部学完后,再回过头来看看想想,你会从中悟出一些新的东西来呢!现在请同学们迅速浏览全文,思考一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石榴的?
对,是石榴的生长顺序。老师这儿也有一道表示顺序的题,看一看,谁能按顺序重新排列?
小结:写文章一定要按照一定的书序,才能让读者读得明白楚。2.课文详细写了石榴的哪一方面?(叶、花、果实)
用一小节来写春夏之季的叶与花,用两小节来写秋天的果实。在有条理的同时,也要注意到文章的详略,读起来才会显得有张有弛,非常有节奏感。
五、枣庄的石榴丰收了,我们要把石榴推销到世界各地去,请你为石榴设计一张名片,做个广告,让人们都争着来购买枣庄的石榴。
1、请按照产地、外皮、子儿的颜色、味道顺序来介绍,可以做适当的补充。
2、可以借助书上的语言来写作。
3、可以用上比喻句或者拟人句。
1、学生交流。注意叙述的顺序。预设:
2、作业
请你为我们家乡的句子设计一张名片。
第五篇:《石榴》第二课时
七年级(下)语文教案(语文版)
《石榴》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授课人:罗会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石榴的风采,欣赏了石榴可以入画的枝叶和足以眩目的花朵,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石榴园,去采摘属于夏季的美丽!
二、整体感知,进一步分析课文
1、欣赏石榴的果实美,继续研读第二部分(第2——6段)。我们已经欣赏了石榴的枝叶美和花朵美,那么由花朵变幻为果实,又能为我们带来怎样的享受?
单瓣花从“红玛瑙的花瓶儿”变幻成“希腊似的安普剌”了,又变幻为“中国式的金罍”了,果实长成,表皮斑驳,颜色亦现金色,形体变为肥胖的圆肚形,俨然有“各种锈彩”的“青铜器”。——果实成熟的情态。(教师归纳)这一段语言精妙而富有情趣。“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一句幽默的玩笑写出了石榴的变化,反问句明确地表示它已经完成了最伟大的孕育,要向人们奉献它甜蜜的果实了。“戏法”、“忍俊不禁”、“破口大笑”、“皓齿”等极具人性特征的词语,让我们感受到石榴的欢乐与满足,它淳朴憨厚的个性逗人喜爱,那透明光嫩的皓齿惹人爱怜,课文读来趣味盎然。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第7——9段)最后写昆明石榴的“特别”,特别就特别在果实大而子粒丰腴,酸甜可口;挡不住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