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路质量监督精细化管理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国家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国家经济能力的逐步提升,社会以及人们对各种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说便于人们通行、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公路,人们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在这些要求中,最为人们广泛关注的当然是公路的质量安全问题。公路的质量不仅影响着其自身使用寿命的长短,还关乎着广大人们群众自身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在如此多的要求下,公路质量监督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也随之诞生了,这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其在监督管理公路质量这一方面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精细化管理在公路建造落成施工方案、中期施工以及后期竣工后等多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监督管理作用。在保障公路质量安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诸多方面都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公路质量;监督管理;应用分析
一、前言
公路建设不仅是一个使人们出行更加便捷的工作,它也是国家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科学技术和经济都在不断的向前进步、发展,在这个前提下,我国的公路建设事业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公路建设总里程在世界上排名第一,总里程约为四百二十四万公里。现如今,人们对出行便捷程度的要求在日益提升,所以以后的公路建设事业不但不会停止,还将更加的细致,以前做的是多,而现在要做的就是细。随着各种各样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现在的交通运输量相比十几年前甚至是几年前而言都有显著的增加。而且,现在的车辆技术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车流量以及车的荷载等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这也预示着公路需要承受更大的承载力,其质量的好与不好不仅影响着交通是否便利,还会威胁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对公路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应该加强,因此,精细化管理出现在了公路质量监督管理的工作中。下面,本文将通过分析精细化管理模式的重要性,来谈谈精细化管理在公路质量监督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二、精细化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一)解读精细化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形成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全新的管理理念,它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就比如说本文重点讨论的公路质量监督管理方面,它在这方面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精细化管理对提高效率、提高质量等多方面都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所谓精细化管理,指的就是不同于传统管理理念的全新管理手段,它将管理职责落实到每一个人,明确划分职责,充分发挥着每个人的能力。这样做可以使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自己所要开展的工作,可以更好的将权利、工作、职责进行具体分配,使每个人都能很好的落实自己的工作,做到尽职尽责。这对提高工作效率、加强质量监督力度都是非常有利的。
(二)重要性。现在的公路建设行业,其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若没有一个好而细的监督管理工作,这个单位在这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肯定会败下阵来。再者,通过精细化管理,施工方就可以在施工前安排好各种事物,从而不仅可以使施工过程变得更加明确化、标准化、规范化,还可以使管理工作方面更加的人性化,进而使其工作单位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精细化管理将工作分的极为细致,这样可以使工作完成的更为细致,并且精细化管理还可以使公路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进行的更为有效、更为合理、更为科学。
三、精细化管理在公路质量监督管理中的应用
(一)质量管理。精细化管理在公路质量管理中主要分为三点,分别是施工之前的技术交底工作、施工时的管理总结工作以及对原材料的筛选管理工作。
一、在施工前,将施工要求、技术标准、设计规划等都做出了详细的阐述,做好了技术交底工作。
二、施工时,对人员、设备、技术等均要经过三方认可,以确保施工队伍的质量,然后就是在施工完成后做出相应的总结,为以后同类的工程提供借鉴案例。
三、施工过程中对水泥、沥青、沙石等原材料也会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从而确保原材料的质量。
(二)施工管理。施工管理包含路基施工和路面施工的管理。路基是公路的基础,其质量安全问题非常重要。在路基的精细化施工中,施工方制定施工细则、结合现代化技术制定施工程序以及施工时合理的组织施工等都做得非常到位,使路基的施工详细到可以确保路基的碾压遍数,从而确保路基的质量。在路面的施工中也是如此,在每个结构层的施工前都会进行试验,寻找最适宜的施工工艺,进一步确保路面的耐久性、平整度等都做到了最好。
(三)制度管理。在制度管理上也要实行精细化管理。应当以国家相关法律为基础,结合施工质量、材料管理等多方面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同时也要制定出精细化施工的具体措施。还有就是在责任这一问题方面,要实行质量责任备查制度,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后续的责任追究工作更为方便,还可以强化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从而保证公路的质量安全。最后,在施工巡查方面也要实行精细化管理,以确保施工现场一直有监管人员,从而保证施工人员没有违规操作等。结束语:公路建设事业事关国家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交通运输的繁忙,公路承受的荷载骤增,质量安全变得尤为重要。在对其质量进行监督管理时,由于涉及诸多方面,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应当在公路质量监督管理方面实行精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袁凯.精细化管理在公路质量监督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14(10).[2]徐滨.精细化管理在公路工程施工监理中的运用[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4(20).作者:唐相英 单位:重庆市开县交通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站
第二篇:公路质量监督工作总结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建设工程
质 量 监 督 工 作 总 结
xxxxxxxxxxxxxxx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
二○一二年一月
xxxxxxxxxxxxxxxxxxxxxx建设工程
质量监督工作总结
一、监督机构及依据
1、监督单位:xxxxxxxxxxxxxxx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
2、监督依据:(1)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暂行规定》,(2)《河北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实施细则》,(3)xxx县城环城公路(xx路)二期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办公室《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申请书》,(4)批准的施工图文件及相关合同文件、规范、规程。
二、工程基本情况
xxx路属xxx县城环城路建设工程的一部分,路线起点(桩号K0+000)与xxx线K73+070相接,路线终点(桩号K2+985)与xxxx线K173+820相接,总里程2.985公里,其中包括一座174.12米的xx大桥。xx路分两期工程建设,二期工程是在一期工程砂石路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勘察设计修建沥青混凝土路面。它连接了xx公路(省道)和xx公路(县道),是缓解县城交通拥挤的一条重要通道。该工程2011年7月1日开工建设,于2011年10月10日竣工通车。(1)设计标准
1、设计行车速度:60km/h。
2、横断面形式:路基全宽12.0m,其中路面宽11.4m,两侧各设0.30m的路缘石。相应的大中小桥为净11.40m+2×0.5m防撞护栏;涵洞与路基同宽。
3、设计年限:12年
4、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Ⅱ级。
5、设计洪水频率: 1/100;
6、地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0.10。(2)主要工程及工程数量
1、道路工程
路基填方:106113m3,路基挖方:32677m3,挖石方:9752m3,软基换填砂砾:129266m3,沥青混凝土面层35950m2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37301m2,水泥稳定天然砂砾底基层36315m2,路缘石366.1m3,单注式交通标志16块,双注式交通标志8块,路面标线1291 m2。
2、桥涵及防护工程
主要工程量:钢筋:340.4吨,钢绞线17.8吨,混凝土:2551.1 m3,,橡胶支座624块等,伸缩 装置49.6m,浆砌片石为4245.8m3,D70圆管86m。
三、工程质量监督
在业主的指导下,我站认真执行相关的规范规定,全体工作人员以质量控制为核心,严把中间环节,严格质量标准,层层把关,认真坚持旁站,做到“宁当恶人,而不当罪人”,做好公路工程质量的守护神。
1、认真审核承包人的质量保证体系 在质量控制过程中,严格审查承包人的质量保证体系,严把 “材料关”、“工艺关”、“检验关”。我站按照《投标文件》承诺,督促施工单位进场施工所需的开挖、拌和、摊铺、碾压设备、测量仪器和试验检测设备,当进场的施工设备、试验仪器不符合合同承诺和施工要求时,及时督促承包人增加或更换。加强对承包人的质检、工地试验机构检查,对其配备人员的素质、数量及试验设备进行了认真检查,督促项目、工地试验室配齐施工所需的试验仪器、人员,各级质检机构人员齐全、职责明确、奖罚分明,确保自检体系能正常运转。每日对工地上发现的质量问题,我站及时召集现场监理工程师和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分析解决。对多次出现的普遍性问题,我站同项目经理一道现场分析问题,找出原因,研究解决措施,责任落实到人处理。严把施工各个环节,消除质量隐患,共同有效控制施工质量。
2、分清监督重点,做好重点工程、关键工序的旁站监督。
我站将填挖结合部、“三背回填”、路床填料强度、现浇桥梁上部浇筑、梁板预制、预应力张拉、水泥稳定基层、沥青混凝土面层、混凝土拌和站作为质量监督控制重点、难点,及时检查承包人质检、试验人员到岗,严格原材料、施工工艺控制,做好水泥稳定层施工缝处理和混凝土面板的振捣、磨光、养护工艺控制,加强面板纵横缝的切缝、刻纹的把关。我站也不断加强巡查力度,检查和督促现场监理坚守岗位,认真履行监理职责,确保重点工程的施工质量。始终坚持“宁当恶人,不做罪人”的质量管理原则,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质量意识,认识到质量严格把关,是对业主的负责,对承包人的爱护,全体监理人员都能理直气壮地为工程质量把关,当好工程质量的卫士。
3、严格按质量监督程序办事,以现场质量管理为中心,抓好每道工序施工质量。
要求将工序质量控制作为监督工作重点,坚持“严”字当头,加强过程控制,做到现场检查,现场签证,及时发现问题,严格上道工序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不准下道工序施工,确保分项工程施工质量合格,进而保证分部、单位工程质量合格。
4、加强与项目部的沟通和协调。
一切通知、指令要得到有效的执行,离不开项目部的理解和配合,我站对工程质量采取一些强制的处理措施外,也积极主动加强与项目部沟通、协调,及时掌握项目部的工作思路和施工安排,也让项目部了解我站的想法和采取的措施,取得共同的理解和配合,及时执行各项指令,避免产生误解,有利于进度、质量的管理。
5、加强试验检测工作。
监督站工地试验室将加强对钢筋、钢绞线、水泥、碎石、外加剂等原材料的检验,重视路基、路床填料强度控制,做好承包人标准试验的验证试验,严格控制工艺试验,加强日常钢筋焊接、支座的抽检试验,按规定频率对路基压实度、砂浆、混凝土取样,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对工程进行客观评定,及时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杜绝用于工程。我站实验室定期、不定期对各料场、拌和站粗细集料进行筛分、压碎值、针片状含量等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承包人改正。督促承包人做好级配碎石、水泥稳定基层、水泥混凝土面层的理论配合比、生产配合比的标准试验,我站试验室分别进行验证试验。,十一、监督工作体会
回顾2011年的监督工作,我站全体监理人员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终于迎来了西环公路工程的完工之日,我站在实现质量监督的同时,对工程实施有效安全管理、环境管理。我站对监督工作有以下体会:
1、监督队伍的稳定是做好监督工作的前提
我站应该选那些敬岗敬业、业务能力强、有责任感的人员,以保障监督人员的稳定性,并通过一些管理措施让他们安心在我站工作,从而稳定了监督队伍,为做好质量监督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前提。
2、监督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做好质量监督工作的保障
我站制定监理培训计划,加大监督人员培训力度,让监督人员更好地掌握施工规范和监督控制的要点,只有具有良好业务素质的监督队伍才能按合同对工程进行质量的有效控制。
3、监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搞好监督工作的关键
应积极开展“监督企业树品牌、监督人员讲责任”的行业新风建设活动,加强职工的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总之,今后我们将努力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努力造就出一支执行规范不手软、杜绝违规不畏难、维护合同不动摇的优秀监理队伍,虚心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管理水平,认真贯彻业主的指示精神,加强动态管理,加大监督力度和施工全过程质量监控,树立良好的监督形象,把今后的监督工作做得更好。在此,向给予我站大力支持、帮助的所有领导、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xxxxxxxxx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
二○一二年一月
第三篇:精细化管理论文
“精细化管理”需以“人”为本
摘要:精细化管理,就是在执行各项管理措施时,要有打持久战的意识,它重要的反应了一个人的工作态度问题,所以精细化管理工作开展的前提是如何开展“人”的管理。人本管理,是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人本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提高企业知识生产力的重要条件。企业的知识生产力指企业利用其知识资源创造财富的能力,是适应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基本管理方式,是建立企业中人与其他要素良好关系的必要条件,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
关键词:精细人本问题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步伐的高速推进,精细化成为任何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粗放的管理模式让企业精细化措施的推行大打折扣,严重制约着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目前企业的精细化的土壤并不成熟,粗耕化和精细化的界线并不明显,企业要想达到良好的精细化管理效果,必须抓住精细化中的瓶颈,“人”的因素。就目前存在的普遍现象,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员工自作主张和持怀疑态度的抵触行为:在管理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员工对上边布置的事情往往并不“理解”,认为那样做对他们并没有什么用,有的员工甚至按照自己的理解行事。为此,让员工具备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常识,让他们知道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基本方法及重要意义,大家形成统一的共识,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应该如何去做,为什么要这样去做,就可以减少自作主张或持怀疑态度的抵触行为。
二、管理者要重视“执行的过程”:特别是基层员工,工作内容往往是由基础性工作、临时性工作、阶段性工作、协助性工作等多种方式构成的复合体,事情又多又杂,为了完成任务,应付考核,员工只好眉毛胡子一把抓。“哪一样都抓、哪一样都抓不好”成为自然法则。所以管理者应站在员工“执行状态”的角度,正确考虑员工承受专业难度和强度的“极限”,合理地设定岗位职责和工作量。超过了这个极限,就算是机械,也难免要“抛锚”。
1、尽量不要超越“专业”极限:“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是精细化的特点。不熟悉的“异域之事”,未能经过培训的“意外事件”,只会使应变能力有限的员工感到困惑。勉为其难、影响效率和效果,宁可另设岗位,或深入培训,也不乱了阵脚,才能达到高质高量的理想效果。
2、工作量要适当:无论是人,还是设备、计算机等,都有一个正常工作的时限和节奏。如汽车每小时行驶不超过多少公里,创意人员需要多少小时才能产生一个好的创意,运动员每隔多久要中场休息等,都有一个极限的标准。一味地追求挑战极限,让员工疲惫作战,只会让精细化变成粗耕化。一会扯到东,一会又扯到西,也定会造成哪一方面都顾不好的结果。
三、计划性与补充性规划不力:随着精细化管理在企业进程的推进,企业间的竞争日渐激烈,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间竞争的背后往往隐藏着系统、周密的“预谋”。因此,做好计划性与补充性规划,不仅仅是为了市场竞争的胜利,对前面的整体规划更起着调整、补充、提升的战略性作用。
1、计划性规划:与消费者直接“面对面”沟通接触的质量问题,是构成木桶的一块重要的板。领导担任着领导者与执行者的双重角色,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更习惯于做一个执行者,计划对于他们来讲,并不是他们的专业长项或者说根本就抽不出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技术人员必须给予技术专研,或引进咨询的处理,针对外部阶段性的变化合理的制定周期性的计划。没有经过精心计划就是粗耕化,员工单凭个人经验和想法各自盲目上阵,终会弄得大小问题一大堆,砸了企业精细化耕耘的锅。计划调研的技术人员应该把好这个关,有困难应及时反映,争取协调与支持。
2、补充性规划:信息化、知识化的今天,市场瞬息万变,任何一项决策,都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PDCA。企业必须坚持不懈地提升木桶的短板,填补木桶的漏洞、缝隙,并由专业的人员进行护理,水才会越来越满。反之,因为某个小小的漏洞、缝隙,或者根本就不懂补漏的人,导致“细水长流”,桶里的水定会越来越少。
四、执行不到位:“赢在执行”是一个陈旧却新鲜的话题。说其陈旧,是因为这个道理似乎高、中、1基领导无人不晓;说其新鲜,是因为执行不力而造成任务失败的例子周而复始。也许正如《丑陋的中国人》所说,中国人有不求精的习惯。所以,我们必须强化员工的意识,特别是基层领导的意识,通过学习、考核等强制措施将以下几个要点在他们的脑海中打上烙印。
1、布置不等于完成:人们往往有一个误区:只要方案好,其它问题就不用多考虑了。试问:把一个好的方案放在抽屉里,它会自动生效吗?答案显然是:不能,它必须要借助于不折不扣的执行。一项工作,市调和规划仅仅是事先的准备,工作的正式展开是从布置以后才开始的,工作的内容贯穿着执行始终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因实际的需要而长短不等,有的只需几分钟,有的却可长达数年,所以,布置仅仅是工作的第一步——预备。
布置完成以后,执行者是否就能立刻弄清执行的意图、要点、方法、步骤、技巧等,这还需要一个过程,较为复杂的执行更需要示范、演练、指导等。真正到了执行的时候,会遇到什么障碍,该如何去解决等还是未知因素。竞争、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任何事情并不可能处在一种理想的“真空世界”。
2、严格是保障:精细化是市场竞争的产物,“6西格马”管理的核心是挑战极限。形象地说,执行者就像电子游戏中的主角,除了要战胜对手、虫兽的攻击,还须跨越火山、沟壑等自然障碍,没有较强的执行力,执行的效果定会大打折扣,甚至根本就执行不下去。
管理中,上纲上线是从情理的角度看问题,严格与否是从事理的角度看问题,只要有人开绿灯,就一定有人会效仿。这样的执行,从开始到结束,执行就会递减式地打折,最后,干脆就不执行了。所以,执行必须要严格,对于执行力不强的员工,可以通过培训、示范、演练、指导等方式进行提升,使其达标。对于顽固不化的害群之马,绝对不能姑息。
3、过程控制是关键:“下级应付上级检查、上级检查走马观花”的现象在人们的心中由来已久,有人甚至对考核、检查的字眼持怀疑和不理的态度。所以,在执行的过程中,员工到底是在认真执行,还是在走马观花,还是在应付了事,什么样的动机都有可能存在。过程的控制应该重点考虑如下几方面:第一,将执行者进行分组,缩短管理的宽度。如八个人一个小组,并由一名德才兼备、有威望的员工担任小组长。小组长负责监督、指导各组员的执行工作,并直接对上司负责(管理的长度也要缩短)。第二,加强执行过程的跟踪。对各小组执行过程进行抽查和指导,对个别小组可采取反复突击检查的行动。第三,加强执行的反馈。各小组对执行过程必须如实地进行总结和汇报,对遇到的问题要求及时反馈。第四,立竿见影、赏罚分明的措施。执行优秀者,当场就奖,可以树立榜样,激励众人。执行不力者,当场就罚,可以引以为戒,防范未然。
五、治标不治本:治标与治本源于中医理论。所谓治标,是指针对病理现象进行治疗,让其消除,并不针对发病的诱因;所谓治本,是指从发病的诱因开始治疗,通过诱因的治疗而达到病理现象治疗的方法。说到底,治标是针对现象,治本则是针对本质。
管理中,企业为了一味追求目标管理,往往导致绝大多数领导为了目标而目标,领导要求员工方面也只看目标,最终造成员工不择手段地追求目标的恶果。员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去达成目标,这些手段和方法是否已经损害了企业既有的形象和利益,是否损害其它部门的利益,是否根本就是为了目标而凑数等,则无人问津。赢了目标,却丢了形象或损害了其它利益,实际上就是顾此失彼,所以,企业在治标的同时注重治本,势在必行。
1、标本同治:目标管理,管是手段,理才是目标。目标管理可以量化,这是它的优点,但一味地追求“量化”,就会让员工变成被动执行,有生活在皮鞭下的感觉,不但会丧失主观能动性,甚至有人会钻制度的空子。企业必须正确考虑管理中的非量化重要影响因素,在实施标准化管理的同时,适当地考虑个性化管理手段进行补充,管理才能优化。尽量避免一刀切,充分调动领导、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将被动式管理转换为能动式管理,才能达到标本同治的效果。
2、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养精细化耕耘的土壤:对于实施精细化耕耘的企业,需要培养勇于“挑战极限”的文化和“不折不扣”的执行文化。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分阶段、分层次地围绕这两种文化主题展开多形式的活动,培养精细化耕耘的土壤。
精细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系统、艰巨且周而复始的工作,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人力现状,和目前面临的核心瓶颈,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应对措施,既要重点突破,又要长期培养,精细化管理才能步步为赢。
企业之所以推行精细化管理,就是在创建能促进个人职业生涯成长和目标实现的通道。所以推行精细
化管理,我们不能忘记“人本管理”,因为所有人员的共同目标的确立才是管理措施出台的指导思想,所以管理者要做的是使员工意识到他们自己对组织有所贡献,并意识到管理者想帮助他们做到这一点。当我们用强调个人职业生涯的成长和发展的方式来激发员工的动机时,我们不仅能帮助员工做出最大的贡献,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界的生产率。固而管理形式的运用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管理者就要合理运用各种管理形式,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权衡“利”“弊”,在社会大环境不断变化下,带领队伍阔步前进,构筑出一副壮阔浩瀚的雄伟蓝图,并广泛宣扬出去。
第四篇:精细化管理论文
精细化管理
一、管理与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并非什么新想法,而是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关键一步。
步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在生产力普遍发展的基础上已告别了短缺经济,中国企业也在同时进入了微利时代,企业发展进入了高原期。靠传统生产要素、特殊历史条件所占据的优势已经不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一幅全行业微利时代的景象:手机微利、家电微利、PC微利、商业微利„„作为传统企业代表之一的电力企业,也已经走在逐步从“局”向“公司”转化的现代管理路上。虽然从现实看来,电力企业仍然具备其垄断性,但是在市场经济深化改革后的今天,随着电力客户对于电力产品要求的不断变化和升级,电力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存,且分别占据着企业发展的重要地位。如何进一步深化电力企业的改革,塑造电力品牌形象,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力和自身发展力,成为公司面临的重大课题。而作为公司提升手段之一的管理,则是解决这些课题的有效方法。
1、管理
给管理下定义是仁者见仁的事情,美国著名学者法约尔·泰勒在他的著作《科学管理原理》中写道:“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不论是家庭、企业或政府)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五项要素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管理的目的在于使本身拥有的有限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日益增大的资源需求与有限的矛盾日益凸现,精细化管理应运而生。
2、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理念,强调企业内部规程的建立,提高员工素质,力求做到组织战略清晰化、内部管理规范化、资源效益最大化。简单来说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以避免浪费资源为着眼点,在生产经营及其管理活动中,努力消灭不给产品或服务带来好处的所有活动,并持续不断地寻找提高效率与效益的改进方法。
2007年,湖北省电力公司提出三个活动年,“精细化管理年”便是电力企业对于这一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视与实验的提高,突破电网输配的瓶颈、突破市场整顿的难点,突破队伍素质的制约,三突破均于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密不可分。
精细化管理要求以专业化为前提、系统化为保证、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手段、以获得更高效率和更多效益。
二、电力企业的精细化管理
1、专业化
专业化是精细化的前提任何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如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物质资源、公共关系资源等,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管理手段将这些有限的资源扩大化,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市场经济越不发达,对专业性要求就越低,企业的概括性就越强;市场经济越发达,对商品专业性要求就越高。现在是专业化经济的时代,整个世界朝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方向推进,企业就必须变得更专业化。经营不专业才是企业困难重重的真正原因。
电力企业的产品单一,且具有垄断性,这是别的企业所无法具备的优渥条件,同时也是电力企业发展的瓶颈。专业化是精细化的唯一途径,做专才能做精,因此作为电力企业更应该对“电”这一单一且唯一的产品注入最大的精力和时间,力求做到满足不同时期不同客户
对于电力产品的全部需求。
2、系统化
系统就是配合完成任何一项工作,所需要的一系列的、有机组合的、朝向总体目标的、协调一致的动作。
企业管理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如同“蝴蝶效应”(注一)所体现的,也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在企业中没有独立存在的个体,任何一个部分或者个体的变化都会对企业也就是系统本身产生影响,因此精细化管理并不是从一个点可是改变的,而是需要点面结合,从局部到整体,最终完成整个企业系统的精细化,否则就只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失去了主观能动性,而只能被动接受,最终完全丧失企业的自身的控制和发展能力。
一个组织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建立一套自己的运行系统,但每个系统的稳定性、运行效率等指标是大不相同的。要做好精细化管理,就必须从优化系统开始着眼于企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精细化管理是企业整体的事,需要对企业流程体系的系统设计,整体资源协调配合。所以,如果进行精细化管理,首要的工作就是要考虑整体流程的各个衔接点、流程的配合,并实现各块资源的最优配置等细节的问题。
而需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做到理念优先于制度,制度重于技术。
理念相当于给一个组织系统的方向盘。如果方向错了,那么组织系统的输出导向就是错误的,就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相反,如果一个企业有了正确的理念,但没有一套相应的制度去保障这种理念的实现,就会使理念与系统脱节,最终损害这一系统。
制度是技术发挥其作用的保证。没有正确的运营制度,技术有时会成为工作效率和经营效益的障碍。而且一个良好的制度,能够鼓励人们进行科学与技术的创新;相反,一个不良的制度会阻碍人们创新的积极性。所以,一个组织系统内部有着怎样的作为,制度有着特殊的重要性。
因此电力企业的安全工作应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理念,建立保护安全生产的三个组织体系和技术体系,保证公司的安全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也要强调“优质服务”的理念,建立相应的制度体系,确保达到“优质服务年”的目标。
3、数据化
有句话说“让数字来说明问题吧”,的确数字可以代表很多东西,比如电费的金额、电量的多少、线损的消耗、供电的可靠率„„这些都是可以用数据或者图表来清晰呈现的。
数据化记录是企业的成长日记,也是企业运行中的黑匣子。企业不仅仅可以在其中找到行进的足迹,更可能在其中找到自身管理的问题,以便分析总结,修正自己的目标、计划,达到基业常青。
真实与完整地保存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数据,以便让管理者在分析历史数据过程中,找到经营管理中的问题,提出改善措施。
一堆无序的数据相当于信息垃圾,整理成有序的数据就可以说明问题、反映问题。
孤立地看待某一项数据,会得到盲人摸象的结论,也会得出杞人忧天的判断。
全方位的观察数据,虽然可以对事物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但是可能陷于只知其表不知其里的困境。全方位地解剖分析数据才能够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才能够驾驭事物的发展。这就需要把相关数据放到一起来分析,即链接数据分析。
3、信息化
信息化来源于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它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解决了决策与调度的高效化、沟通与控制的实时化、存储与检索的条理化等问题。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到处充斥着各类信息,对于企业来说则包含着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两大块。
信息正在驱动着整个企业中许多至关重要的系统,但是如果没有一套全面的系统对数字内容开展安全和高效管理,就无法实现信息投资的回报。包括产品技术规格、营销材料、网页、客户服务数据、供应商合同、电子邮件、图片资料等,都代表了企业在金钱和时间上的巨大投资,并且这些重要内容信息甚至正在成倍的增长,特别是包括在很多领域内的非结构化数字内容。
因此,企业对内容管理的需求正在加剧,企业希望确保信息内容的安全性、真实性及完整性,并且利用自动化的策略简化管理,为企业和机构内各个部门的内容共享提供条件,并以恰当的成本为重要的信息内容进行分级别保护。
对于站内来说信息化的重点便是台帐的建立。
三、变电站的精细化管理
如前面提到的,变电站作为电力企业的基层单位,位于电力前线,肩负着安全生产的重要责任,同时也是精细化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和重要显现部分。
对规章制度、设备台帐、技术资料工作记录等实行精细化管理有利于站内的安全稳定运行,有利于提高站内的员工素质,从根本上改善变电站的人各类顽疾。
第五篇:精细化管理论文
浅谈水厂“精细化管理”的几点体会
*******水厂 **** 摘要: 精细化是一种意识,是一种理念,是一种认真的态度,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精细化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实行精细化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细致的工作,精细化管理是超越自我的需要,是企业适应激烈竞争环境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谋求常青的必然选择。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其植根于管理创新之中,渗透到日常管理之中。本文立足于********水厂精细化管理的实践,来阐述对精细化管理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精细 制度管理 过程控制 人治 问题 措施 执行力 反馈
一、抓制度管理精细化,培养员工自我管理能力
从**水厂管理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职工遵章守纪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既非一蹴而就、也非一劳永逸之事,而是需要持续强化的管理过程;职工自我内在管理效果大大优于制度外在管理效果。为了使职工能将“纪律高于一切”的意识铭记于心,**水厂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主要遵循四项原则:一是警告性原则,即经常性地学习规章制度、劳动纪律,违规受到惩罚通常是可以预见的;二是确定性原则,只要触犯单位规章制度,就一定会受到惩处;三是及时性原则,只要有谁违纪,惩处一定会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效益工资考核立即兑现,决不拖泥带水;四是公平性原则,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谁违纪就处理谁,绝不姑息。让员工明白不能违纪,不敢违纪,不想违纪,逐渐养成遵章守纪的好习惯。
二、抓过程管理精细化,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 在推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基层单位从领导班子抓起。总公司要求基层单位领导成员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在“细” 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下功夫。通过将管理责任明细化、具体化、建立科学机制,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落实责任,变一人管理为大家管理,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做到人人会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让每一名成员都成为管理的一部分,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管理坐标,发挥每个成员的主人翁意识。
(一)精细管理要从责任做起
现代管理学认为管理有三个层次:一次规范化,二是精细化,三是人性化。其中精细化是建立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并将规范管理引向深入的关键一步。我厂的精细化管理就是要让每一名管理者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什么时间完成。
(二)精细管理要从创新抓起
工艺水质控制是每个水厂的难题,关键在于值班工有没有责任心,班组长有没有认真检查督促,基层班组有没有严格考核,否则将流于形式。基于以上认识,结合我们水厂实际,沿着“水质把控,人人有责,上道工艺对下道工艺负责,用数据说话,严格考核”的管理思路,从源头抓起,狠抓工艺过程控制,严格执行工艺内控指标,做到发现问题及时,问题处置及时、处置方法有效。若出了水质事故,当事人要处罚,班组长、管理人员因管理不到位同样要接受处罚,通过管理的创新,使水质管理工作有所改进,真正做到常抓常新。
(三)精细管理要从考核抓起
精细化管理说到底就是人的管理。精细化与人性化的辩证统一才能挖掘人的潜力,才能激发人的工作热情。没有制度为基础的人性化是没有底线的人性化,无异于放任自流,听之任之。没有人性化的精细管理是缺乏生命力的管理,它必将限制人的创造 性,也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细化管理,我厂在这方面的做法是用好“效益工资考核”这根指挥棒。没有考核的工作就像死水一潭,不会有生机与活动力,必然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推动工作的开展与创新。我们的策略是“靠精细创造公平,靠公平激发活动力,靠情感赢得信赖,靠信赖激发热情”。我们事先制订好效益工资考核细则,将员工的工作与考核直接挂钩,在公平、公正、公开的阳光操作的考核制度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向工作表现突出的员工倾斜,向爱岗敬业的员工倾斜,向出色完成临时性工作任务的员工倾斜,让业务精湛、乐于奉献、吃苦耐劳的员工得气顺,真正体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
三、正确处理好用制度管人与人治的关系
精细化管理崇尚规则,排斥人治。所谓人治,最基本的特征是当权者的个人意志超乎社会之上,处理事务和管理社会生活,完全以个人的意志、愿望、能力、政治素养、知识水平、道德品质为转移。实现这样的统治,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很强的专横性。
规则主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事”的规定,清楚并细化,无遗漏。二是对“人”的规定,岗位明确,职责细化,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什么岗位做什么事都予以细致规定,并以奖惩制度加以约束。三是对“标准、程序”的规定,以什么样的标准作为检验成效的依据,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开展工作,明确规定且易于执行。以上三方面规则的不断细化与完善,最终将使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走向规范化和系统化,为精细化管理的推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精细化管理赢在执行。“用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是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在解决了用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办事之后,接下来就要解决正确的事如何得以 切实落实的问题。特别是在水厂,涉及的岗位较多,生产岗位值班工、维修工、水质检验工、办公室管理人员、核算、统计、班组长等,上级专项检查又多,公安、消防系统的用氯安全检查、卫生监督系统的水质抽查、统计、核算等工作检查、事情又多又杂,有时为了完成任务,应付检查考核,有的员工忙了这头丢了那头,交办的事项也是丢三落四,这就要求我们管理者,我们的班组长一定要做好检查督促工作,督促他们严格执行,认真执行、学好会用十根手指弹钢琴,而且要及时反馈执行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着力培养“不折不扣”的执行文化,让员工自觉地将各项工作重落实、快速执行。
总之,精细化是一种意识,是一种理念,是一种认真的态度,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精细化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实行精细化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细致、反复的工作,精细化管理是超越自我的需要,是企业适应激烈竞争环境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谋求常青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汪中求.精细化管理:精细化是未来十年的必经之路[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2]辛洪斌.对精细化工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冶金企业文,2007(6).[3]郭根升等.精细管理 有益基层[J].中国石油企业,2008(3).[4]郝铁川主编:《当代中国与法制现代化》1999年11月1日,《法治成本与人治成本》2000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