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姑仙洞情思抒情散文(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12:0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麻姑仙洞情思抒情散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麻姑仙洞情思抒情散文》。

第一篇:麻姑仙洞情思抒情散文

麻城的风景名胜中,最让我难忘和自豪的是麻姑仙洞,那里的深山幽谷,那里的茂林修竹,那里的神奇传说,时时让我梦萦魂牵。

我的家乡就在麻姑仙洞的山脚下,儿时许多记忆当中都有她,读小学时,每年春季老师都要带我们到那里去春游,童年的笑声、歌声总在树林中飘荡,也就是在那时我们知道了麻姑的传说:麻姑是东晋北赵石勒部有名的残暴将领麻秋的女儿。由于麻秋生性暴虐,在麻城役使百姓筑城时,昼夜不息,只有到鸡叫时才使其稍作休息。麻姑同情百姓,自学口技,常常拍着簸箕学鸡叫,这样别的鸡也就跟着叫,民工就可以早早休息。后来被他的父亲发现,麻姑因为害怕害怕父亲打她,便逃到仙姑洞修道,最后从桥上升天成仙。

我们曾一直幻想,如果能像麻姑那样成为一个仙人,在飘渺的空中自来自去长生不死,那该是多么浪漫的事情,那时,我们喜欢游览麻姑仙洞也许仅因为此,至于麻姑仙洞作为麻城的八大风景名胜,倒是不敢恭维的,到处破破落落,除了松树就是翠竹和偶尔从我们面前跳过的松鼠,山腰上那一座破落的庙宇,严格的说那不叫庙宇,只是一座空空的四合院式的房子而已,里面什么也没有,并没有激发我们的兴趣。后来我才慢慢的知道,那里原来是一座古庙,可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红卫兵当作“四旧”给破了。说真的,喜欢探奇的少年的我们,那时真是非常遗憾,那庙里到底会有一些什么,我们也曾经做过许多猜测,只是猜猜而已,不可能知道端详,人们似乎对这件事也是讳莫如深,时至今日,我们倒是理解了大人们的心思,在那样的年代里,谁敢说出详情?谁不害怕带上封建迷信的帽子?

我在慢慢的长大,时代的列车在飞速的向前进,家乡的人们有了更多思想上解放,到了八十年代,大集体的呆板以及无奈在人们的生活中慢慢的消除,家乡人们有了更多休闲的时间和自由,每年的元宵节,我们的乡亲们渐渐喜欢到麻姑仙洞游玩,他们叫做“荡元宵”,就像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所说,“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元宵节”的麻姑仙洞山上、石阶上,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人们,说说笑笑,打打闹闹,是自在,是舒坦。

我也常常随着大伙一起体会着一份悠闲与快乐。至于其他,我们想都没想,至今我也说不清楚,是没有想还是没敢想。

后来,我离开了故乡,对这个美丽的地方,只是偶尔在因特网上,搜索麻姑仙洞。我知道了,麻姑仙洞,那渺小的山洞,不仅是留在我的记忆里,还留存在当年湖广填四川的人们的记忆里,四川移民的家谱中,有很多都提及麻姑仙洞,那一刻,我分明感觉到,麻姑仙洞已经不止是家乡的一处风景,她应该是一个被很多人牢牢记住的标志,也许是他们心里和梦里是不能舍弃的图腾和家乡。

时光一晃过去多年,同龄人邀约我重游了这个家乡的胜景,2008年的3月,我们再次寻访麻姑仙洞,五脑山已经被人们打理的如仙境一般,参天的修竹,夹道的桃花,漫步石阶,好像走进了武陵源;群山逶迤,松涛阵阵,仿佛登上了蓬莱仙岛。仙姑洞下面的静月宫修旧如旧,两条巨龙鳞爪飞扬,庙内香火缭绕,神像栩栩如生,一切将人们带进远古时代,此景此情怎能不吸引远近游人到此观光?那幽静的山林怎能不冲刷凡尘的杂念?那清澈的泉水怎能不净化搅浑的心灵?山花含媚,夕照成烟,古寺钟声阵阵,牧童仙歌声声。置身幽谷,谁不临风浩叹,叹仙姑慈悲情怀?谁不举杯高歌,歌上苍馈赠人间仙境?

家乡的胜景让我刮目相看,她已经不是那种甘于寂寞,静静躺在五脑山怀抱的小家碧玉,她正以开阔和大气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山下的宾馆,山腰的庙宇和仙姑洞的雕塑分明告诉我,沉睡千年的麻姑仙洞,正在苏醒。缠绕在五脑山上的盘山公路已经开通,将仙姑洞和麻城道教圣地帝主庙连为一体,山上的有人如织,山下的开发工地如火如荼,走在山间的羊肠小径,一切让人感到生活的悠闲和富足,一切让人感到社会的繁荣与祥和,千年麻姑如泉下有知,当欣慰于苍天。

看着家乡风景名胜地的变化,我笑逐颜开,同行的朋友对我说:“这是仙境了,你老了以后,就在这里终老天年,应该是一大快事!”我笑说:“只是不知仙姑是否看得起我这无名小卒了!”

可是我心里却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如果没有人们的思想解放,不会有今天的麻姑仙洞了,我多想有机会在五脑山的怀抱里与麻姑实现人与仙的对话,恐怕麻姑会说,今天的人们才是真正的神仙!

第二篇:秋夜情思抒情散文

白露将至,秋意渐浓。浅秋的夜,轻柔里带着恬美,妩媚里蕴着浓浓的相思。窗外,月光如水,虫声缠绵。忽而从梧桐树上飘下一枚叶子,它簌簌而下的那一刻,不仅惊扰了月光,而且也触动了暗香。微风拂过,月影斑斓,暗香浮动。在这柔情缱绻的夜晚,我沏一盏微浓的香茗,携半卷诗书,任相思疯长。那漫卷书香,透过月光,与袅袅茶香,韵绕成一缕绕指柔,弥漫在这迷人的夜色里……

阡陌红尘里,惊鸿遇见,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缘分;茫茫人海,相知相爱,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甜蜜。不经意间的一场偶遇,不知不觉的一次凝眸,不曾臆想,不曾预兆,就这么怦然撞见。缘分,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让我们在刚刚好的时间里,遇见。一见倾心,坠入爱河。遇见,一个多么美好的字眼;遇见,一场浪漫甜蜜的邂逅。如林徽因遇见徐志摩,她说:“你是爱,是暖,你是人间四月天。”她们康桥初见,意乱情迷;如三毛遇见荷西,便谱写了一曲爱情佳话。她说:“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她们缘定一生,不离不弃;也如张爱玲遇见胡兰成,书写了她们的那场痴情的倾城之恋。她说:“见了他,我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心里是欢喜的。”这个欢喜,这朵尘埃里绽放的风姿绰约的爱情之花,便是她们前世那千万次的回眸里造就的情缘吧。

遇见,一个蜂蜜样甜蜜蜜的词,温暖到让人心动。仿佛七夕夜牛朗织女那柔情似水的如梦佳期;遇见,像是在最温柔的时光里,沿着青石铺就的雨巷,在淡淡的烟雨中,撑着一把油纸伞,去邂逅那位有着丁香一样芬芳美丽的姑娘?遇见你,如沐春风,心花烂漫,姹紫嫣红;遇见你,如见彩虹,瑰丽妖艳,风情万种。遇见你,仿佛是远行的弄潮儿,登上了鸟语花香,甜蜜温馨的彼岸;遇见你,像是一座山遇到了一湾好烟水,从此便山水朦胧,形影不离。

寂寞红尘里,总有一次遇见便惊鸿一瞥,沉醉销魂;如水流年中,总有一场爱恋倾国倾城,情暖一生。风雨人生里,我遇见了我那位兰心蕙质、千姣百媚的恬美佳人,于是,世事烦忧的生活不再寂寥,平淡如水的烟火岁月里有了丝丝缕缕,甜甜蜜蜜的温馨与浪漫。爱情,柔在心间,如诗如画,暖我心田;嫣笑,暖在眉梢,爱意绵绵,伴我流年。

爱染流年,醉舞人间。爱的世界里,风轻云淡,娇柔缠绵。

云水间的温柔兀自静美着,温暖着,甜蜜着,正如我痴情蜜意的相思。红尘的舟满载着一船的相思,摇曳在温馨的心湖上,波光潋滟,爱在浅秋。烟波流转,纤云翩跹,是你的嫣笑在我心海流连;青山如黛,绿水盈盈,是你的柔情让我痴心守候;月影婀娜,繁星点点,是你的娇媚让我驻足今生。甜蜜的爱情,就像经年陈酿的红酒,温润的馨香在岁月的唇齿间芬芳。

轻握流年的斜阳,醉听一曲《红尘恋歌》,静倚一抹温柔,淡看一窗明媚。情思绵绵,百转千回。我把一阕爱的蜜词写在香笺上,让风儿送给你,诉尽我痴情一片。甜梦深情印在窗棂,是你我红尘相依的身影,酌一壶流年甘美的红酒,甜在心头。暮色苍茫的渡口,任光阴浅薄,任芳华凋落,只有你我许彼此一世相守,许彼此一生牵挂,足矣。静静地同你走在流年的一角,你的温情揉进我的墨,画不尽你的温柔,写不尽你我一起颤动的甜梦

一季浅秋的柔风,一句懂你的温暖字眼,与我心爱的人甜在心里,在梦里,过一份相爱甜甜的日子。匆匆岁月里的点滴感动,点点温暖,点点忧伤,点点欢喜。与你一起忐忑,一起甜蜜,心跳随你心动的旋律,跳成一曲爱的音符,把幸福藏在简约、曼妙的时光里。细数温柔的岁月,静好的年华,心间流淌一脉无形的牵念。甜梦里头,耳畔萦绕你的低低喃语,嫣然妩媚的秋夜里,一抹娇柔一念微凉,因你不再孤单。

我许你一生深情的甜梦,风过馨香阵阵;你许我一个回眸,许我们一世相守。明月千里的秋夜里,与你共享一缕夜风的柔媚。你是我胸口的那颗魅艳的朱砂痣,我们冷暖相陪,牵手相依;你是我今生最妩媚的羽衣,与你临风对月,写尽红尘芳华。我愿在红尘香陌与你相依相伴,共一世风霜,不诉离殇。我是星星你是月,你是风儿我是沙,你似天上飘落的雪花,飘落在我寂寞的心海,醉我一生风情。

恋恋红尘,秋色柔媚,揽一抹月光入怀,婉约成一季诗香;心湖岸畔,邀一帘花影入梦,任痴爱沉醉在甜蜜温馨的幽梦里……

第三篇:麻姑仙境导游词

麻姑仙境位于天柱峰下,相传为南岳魏夫人侍女麻姑仙山飞天祝寿的地方,它采取“点石成景,引水造景、修路出景、植树添景”的造景气手法,使麻姑仙境成为名符其实的人间仙境。对外开放以来,游客络绎不绝,主要景点有麻姑祝寿、绎珠亭、盗桃石、卧虎石、灵芝石等。

第四篇:《麻姑仙坛记》临习指导分析

一、颜真卿与《麻姑仙坛记》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曾做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故又称“颜太师”、“颜鲁公”。

颜真卿家学渊源,其五世祖颜之推是北齐的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据载,颜真卿的书法受姻亲殷氏影响较大,又吸取褚遂良和张旭的笔法,也与怀素讨论过用笔的诀窍。中年以后,他终于突破“初唐四家”瘦硬书风的窠臼,集众家之长,出绳墨之外,创造出一种筋肉丰满、骨骼雄健的新书体,后人称之为“颜体”。其书点画厚重饱满,结体宽博端正,章法茂密丰实,体现出豪迈雄强、庄重挺拔的艺术风格。北宋朱长文在《续书断》中把颜真卿书尊为“神品”,并说:“其发于笔翰,则刚毅雄特,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是颜真卿楷书的代表作。该碑立于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后遭雷电毁佚,有原拓影印本行世。碑文苍劲古朴,骨力挺拔,线条粗细变化趋于平缓,笔画少波折,用笔时出“蚕头燕尾”,多有篆籀笔意。其结体因线条厚重,为了在字的中宫留出余白,以避免壅塞,不得不竭力向四周扩张,外拓的写法被推向极致。后来的《颜家庙碑》浑厚过之,但宽博、端庄、刚毅、沉雄有所不及。《麻姑仙坛记》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典范之作,是我们学习楷书的优秀范本之一。

二、《麻姑仙坛记》的笔画特征

颜真卿书法作品众多,风格多样,绝少雷同,但总体上都表现出雄厚、庄重、郁勃的风貌。《麻姑仙坛记》的用笔以篆法入楷,骨力挺拔,起笔、收笔多藏头护尾,精力内蕴,含而不露。下面将具体分析各种笔画的特征,以便进一步帮助大家临写。

1.点画的特征

点是构成汉字的一种重要笔画,许多笔画都是由点而出,由点而收。点在“永字八法”中叫做“侧”,因笔锋顾左瞰右,审其势而侧之,故称之“侧”。王羲之云:“倘一点失所,若美入之病一目;—画失节,如壮士之折一眩。”积点成画,积画成字,积字成篇,由是可见,要学好书法,就必须先把点学好。《麻姑仙坛记》中点画写法多变,形态上有方、圆、长、横、斜、挑诸多种类,但每画无不落笔峻劲,呼应庄和。

右侧点是该碑中用得最多的一种,如左图中“字”字上点。这种点画状如瓜子,上光下圆,如欲滴之露,富有张力美。有时,该点略微弯曲,以显柔劲之姿。

左侧点是该碑中独具特色的一种点画,其位置与右侧点一样,距离字中心较远,充分体现了颜字内松外紧的特点。如左图中“少”字左点。

《麻姑仙坛记》中的点变化多样,如左图中“被”字首点以短横来替代,“麻”字上点则变为竖点,“亦”字左下点变为挑点。即使是同样的曾头点,在该碑中也是变化无穷,如左图中“弟”字上两点写成“八”字状,这是颜字的通用写法,该碑也不例外;但“并”字上两点却写成了两小撇,一出锋锐一出锋钝;到了“美”字,则又变化成“羊首法”,这是借鉴篆法的写法,使字更显生动。当有三点在—起时,它又用三小直并列来代替,如左图中“经”字左下三点;而该字的右部几点则以行书笔意将上下两点连写,使整个字显得非常灵动。《麻姑仙坛记》中的点画还有许多不同的写法,临写时一定要仔细观察,注意归纳。2.横画的特征

横画在“永字八法”中称“勒”,它主要起字的骨架作用。南宋姜夔云:“横直画者,字之体骨。”王羲之对横画的写法也有这样的论述:“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

《麻姑仙坛记》中的横画,均取斜势,左低右高,但角度不大,起笔处多见方笔,收笔时则以圆笔藏锋为主。其横画并无《勤礼碑》那样强烈的粗细对比,而以相近的笔画精心排列,显得沉稳、端庄。如果有几个横画并列一字中,也无《勤礼碑》中左尖、右尖之变化,—任粗细如一,更显挺拔雄健、古朴凝重。

该碑中横画的变化多见于行笔过程中,书写时,笔锋稍有抖动,不是—滑而过、平铺直叙,需略带些“屋漏痕”之意。其粗细变化莫测,韵味无穷,忽而左边粗,忽而右边粗,忽而中间粗,运笔熟中带生。多横的字,其横画上下间距均匀,左右参差不齐,长短配合,在变化中体现生动自然。右图中,“十”字长横用分法行笔,笔毫平铺,万毫齐力,故笔画显得很精劲;“手”字下横起笔重而粗,收笔圆而较轻,与中间短横形成明显对比;而“言”字和“王”字,其横画较多,但它们却极尽变化,无一笔雷同,兼用篆籀、古隶笔法人楷,故其笔画显得质重遒厚。

总的来说,《麻姑仙坛记》中横画的起笔较慢,在运笔时速度比起笔适当快些,以便产生力度,藏锋收笔稍慢,以避轻飘板滞。这些都是在临写该碑时要注意的问题。

3.竖画的特征

竖画在汉字结构中起支柱作用。古人云:“竖如万岁枯藤。”因此,竖在结字中占重要位置。《麻姑仙坛记》中的竖画,由于所处的部位不同,因此笔法、笔势也不尽相同:如处于字的左边,则向左弯曲;如处于字的右边,则一般向右弯曲,以取得外拓之势。如右图中“山”字的竖画微向左靠,其形状则微微向左弯曲。右图中的“川”字,中间竖为垂露竖,起笔重按,中锋向下行笔,最后回锋收笔,形同水滴,垂而不落,而第三笔则为悬针竖,用笔健挺浑厚,两竖与竖撇并立,使该字有顶天立地之态。

4.撇画的特征

撇在“永字八法”中称为“掠”,取飞燕掠檐而下之意。其出锋时要爽利展开,但力量要送到,不可虚尖。唐太宗李世民曰:“为撇必掠,贵险而劲。”《麻姑仙坛记》中的撇画逆锋着纸,随即顿笔,顺势中锋力行,逐渐提收,力送笔端,沉着矫健,如断犀象之牙,无半点靡弱之气。

下图中,“方”字撇画用篆籀法,行笔时笔亳亦铺亦堆,笔象沉郁雄强;而“爪”字上撇为短撇,逆锋起笔后极力两面削锋出笔,劲速锋锐;“大”字为长弧撇,其弧度较匀称,而且.筋骨苍劲、坚韧、厚重;“威”字左撇则是回锋撇,是该碑较为典型的一种撇画,用篆籀法向左下弧行,笔行至下钩处,即提笔略缩回,继续循势向左下顿笔圆足后退回,待笔直锋正、蓄势已足后,用爆发力向左或左上方超出,使出锋处锐如短刺。

5.捺画的特征

捺在“永字八法”中称为“磔”。清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云:“捺为磔者,勒笔右行,铺平笔锋,尽力开散而急发之。”唐太宗也云:“为波必磔,贵三折而遣亳。”

《麻姑仙坛记》中的捺画独具特色,与颜真卿其他帖中的捺法有较大区别。其尾部捺脚变化最为丰富,似乎有两个锋尖,一长一短,中间凹陷,笔画的腰部有时略显侧锋,下部边缘出现折线状,捺脚处具有一种金石韵味的残缺美。

下图中“及”字捺画为斜捺。此种捺如向下凸的弧线,有时在后面还有一小段直线,行笔往下而锋乃渐开,画亦渐粗,至三分之二处画已最粗,驻笔微顿,缩回,再拖锋出笔,显得老练遒劲。下图中“之”字的捺画是平捺,一波三折、“蚕头燕尾”,粗细、方向也随势调整,战笔外发,得意后徐徐出之,古意盎然。

6.钩画的特征

钩在“永字八法”中称“趯”,即跳跃的意思。王羲之云:“钩如劲松倒折,落挂石崖。”清包世臣云:“钩之超者,如入之趯脚,其力初不在脚,猝然引发,而全力遂注脚尖,故钩末断不可作飘势挫锋,有失趯之义也。”

《麻姑仙坛记》中的钩画特征是钩尖短小尖利,状如鸟嘴,下部重顿,呈垂露状,古朴浑厚。有些钩稍出锋,有些钩干脆不出锋,将其隐迹于竖中,含蓄而凝重,筋力内含,锋隐势存。在写钩时,还要特别注意此碑用笔的一个重要特征——篆籀、古隶法。如左图“色”字、“忽”字、“求”字的钩画。

7.折画的特征

折画是由横画和竖画组合而成的笔画,写好该画的关键是要把两笔的结合处写好。《麻姑仙坛记》中的折画以圆折为主,缓折轻顿,横与竖的粗细差别不大。它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如左图中的“神”字,此折内外皆圆,完全是运用篆书的书写技巧;第二种折是外圆内方折,如左图中的“再”字;第三种如左图中的“便”字,折分成两笔完成,先写横画,至折处再起笔写竖,两笔之间笔断意连。

8.折画的特征 南宋姜夔在《续书谱》中指出:“挑趯者,字之步履,欲其沉实,或长,或短,或向上,或向下,或向左,或向右,或轻出而肖斜,或随衄而峻发,名随字之用处。”《麻姑仙坛记》中的挑咽变化丰富,但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起笔较重,出锋较短,尤其是“三点水”中的挑画更为明显,给人以犀利、刚劲的感觉。如左图中“汝”字:“括”字、“瀑”字的挑画。

三、《麻姑仙坛记》的结体特征

要临写好《麻姑仙坛记》,除了对其笔画特征有一个明确的理解外,还必须掌握其基本的结体特征。这里将简单介绍它的结体特征。

1.结构下压,静中寓动。《麻姑仙坛记》中的每个字,其结构极尽变化,但其中有许多字是重心下移,妙在平中见奇,给人以一种端庄、憨厚的感觉,越看越让人觉得可爱。而且有些字的笔画处理非常到位,静中寓动,妙趣横生。如下图中的“半”、“华”二字。

2.四角撑满,端严紧密。《麻姑仙坛记》的结体笔势开张,四满方正。其笔画组合疏密均匀,严整不懈,平稳雄健。如下图中的“倒”、“蔡”二字。

3.凝重古朴,寓巧于拙。清傅山云:“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这在理论上给人一种新的审美观点。然而颜真卿却早就将这一审美观念付诸于其书法作品中,《麻姑仙坛记》便是很好的—例。如下图中的“何”字、“麻”字,这蓄势藏锋的笔法,分熔篆铸的线条,还有这气势恢弘的结体,无不显示出它的“拙”味。此外,我们在品味其“拙”的同时,还能感觉到“巧”的气息。

4.体态沉雄,气象恢弘。《麻姑仙坛记》中,每个字都是体态沉雄,气象恢弘,这是该碑结体上的一个奥妙。尤其是在一些左右结构的字上,它并不讲求穿插,而是恰恰相反,尽量在体态上使左右各自独立,但神情上又要形成艺术整体,这样就使得该碑沉雄、圆浑而又苍老。如下图中的“颜”、“谓”二字。

为了让广大临习者更好地掌握《麻姑仙坛记》的结体特征,后面笔者将单独对一些字进行具体分析。

四、《麻姑仙坛记》的结体分析

颜真卿《麻姑仙坛记》风格拙朴古雅、内敛含蓄,融篆籀之气于楷法,线条如万岁枯藤,结体宽博大方,寓奇逸于刚正,真可谓苍古沉雄,筋骨尽备,内蕴宏博,仪态万端。下面我们对单个字进行分析。

下图中的“日”字,结体高雄,取篆之纵势,法隶之宽博。仔细审视,其左竖如篆竖微倾,横画起笔不与竖画相接,折画折中带转,重筋含骨。其竖画如弩,直中见弧,中横圆厚,下横左实右虚,与上横左虚右实相映成趣,使端庄之中透出灵气,呈意密形疏之意象。下图中的“光”字,可以说是以篆意入楷的典型范例。“火”部借篆形,结体高伟轩昂。整个字布白上密下疏,笔画沉重、坚实、劲挺、拙涩。其点画各具其法,笔势纵横有象,临写时要留心浑宏气质的表现,不可写得圆、嫩、弱、乏。

下图中的“往”字,左右两竖均着意向外写开,形成笔画四周布满、中间空阔、全字撑足之形势。此字除左部写得特别峻伟、右部写得方正而参差外,尤为惊绝处是最后—一横的斜仰写法,看上去给人以向外纵去的动感。

下图中“海”字四角占满,撑成浑宏格式,给人以体格坚实、精神充沛之感。细观之,我们又会发现,此字右部上下分开,虚白有“海阔天空”之朗;左右错位,使中部有“虚怀若谷”之概。全字密处凝于右下部,中上部却十分空疏,真是宽处愈宽、密处愈密。右部“每”上边—短撇落笔千钧,使空处不虚;下边笔画提笔着大力写细挺,使密处不迫。这种疏处造密、密处令疏的手法,实令人赞叹。其中间一横左探,以使左右紧挽不至涣散;下面横画收笔顿收,更使全字向外扩张之力加强,令人心蔼神驰。

下图中的“在”字用笔直取古文凝重之趣,复加掀雷揭电之势。该字结体雄峻而又有“对此若倒东南倾”之险,中间留白特整特疏,且与四周留白相连接,甚有太庙穹苍、浩气流走之势。全字既雄且险,留白弥满且疏。

下图中的“成”字给人以雍容宽博的感觉。其左撇与戈钩的支撑,使全字形成均衡对称体态;横画上移,钩画写满,撇画加长,使全字气格充沛。由于此字用笔坚实沉稳,留白形状整且圆浑,故给人以平和端庄之感。

下图中的“其”字结体中正宽博,用笔厚重沉雄。其用笔按中见提,左轻右重,笔画于规整中有长短之别,下面两点略偏右,使字在谨严中见活气。

下图中的“立”字用笔端正,方圆互见,结体伟岸、谨严。其点画起笔较高;上横画稍长,使整个格局显得饱满;两点取篆之意,似隶之形,高且内倾;长横斜落笔,使起笔处呈方形,整个横画直劲,骨力甚强,收笔微作点状,圆按回锋,使之充满篆籀之气。

下图中“王”字稳重高阔,上横下覆,下两横微仰,取篆之意,平稳中有变化,读之感到威而不猛,有庄重沉穆之势。

下图中的“而”字体格舒展博大,用笔尤显刚劲。该字横画较长,将上部占满,致成宽博格局;撇画偏左,又透险势,下部稳实坚劲,四竖笔有垂露、有悬针,或上粗、或下重,无一同者,骨力洞达、气度轩昂;钩画坚实劲利,锐气中见沉稳。

五、后世书坛名家对《麻姑仙坛记》的学习 1.谭延闿与《麻姑仙坛记》

通过对前几讲的阅读,我们对《麻姑仙坛记》应该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的了解,对其用笔和结体特征也掌握了七八成,这给我们进一步临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笔者认为,除就该碑本身进行临习外,对后世书坛名家于该碑的1临习、应用加以关注与借鉴也是必不可少的。综观书史,临习并应用此碑者,笔者认为近代的谭延闿可谓是—大高手。

谭延闿(1880—1930)字组庵,又字组安,号畏三,湖南茶陵人。工正书,取法颜真卿,用笔取势雍容浑厚,气魄雄伟,近世学颜书者无出其右。左面例字选自谭延闿临《麻姑仙坛记》墨迹。从临作来看,谭延闿非常准确地把握了《麻姑仙坛记》的整体风格。他将颜楷“大小合一、展促方正、多期满格”的典型特征把握得非常好,不但形似,而且神似,学到了《麻姑仙坛记》的精髓。如左图中“十”字,笔画虽少,但写得开展厚重。再如“曾”字,笔画较多,则写得紧缩匀称。此正如清邓石如说的“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生”。

在临习《麻姑仙坛记》的同时,也可将颜体其他的如《颜勤礼碑》等拿来加以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别。同时还可参照钱沣和华世奎的碑帖,看他们学颜后是怎样变化、形成自己风貌的。后面我们将简单对止仁人作一介绍,以伺临习者有—定的参照。

2、钱沣与《麻姑仙坛记》

在学习颜楷且能融合古今而出新意的行家里手中首推清代的钱沣。

钱沣的楷书从颜真卿书法人手,得颜字的精神气质而不求形似。在他的楷书中可以看到受《麻姑仙坛记》的影响很大。其作品中不乏险奇的结体和用笔,但却很美,可见他能把握住颜体神髓,进而融会贯通,不拘成法,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正是钱沣对颜书体系的发展和贡献。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把钱沣的书法评为“佳品之上”。事实上,清代中叶的书法大家何绍基、翁同龢对钱沣也推崇备至,曾经常将其书法悬挂满室,专心揣摩。杨守敬《学书迩言》称:“自来学前贤书,未有不变其貌而能成家者,独有钱南园学颜真卿,形神皆至,此由于人品气节不让古人,非袭取也。”对钱沣评价更高的还有李瑞清,他说:“南园先生学鲁公而能自运,又无一笔无来历,能令君谟(蔡襄)却步,东坡失色,鲁公后一人而已。”继而他又说:“以阳刚学鲁公,千古一人而已。”

钱沣楷书(见图)最大特点是平正姣丽。其结体稳健多变,苍劲中时含秀润,“平正”与“姣丽”相辅相成,两者矛盾统一。此为书艺之最高境界,一般人很难做到。钱沣对颜书的这种学习创造是颇值得我们研究的。

3、华世奎与《麻姑仙坛记》

学颜字能得其精髓者除钱沣外,还有一位当数民国时期“津门四大书家”之一的华世奎了。

华世奎的书法主要取法颜真卿,尤其受颜楷《麻姑仙坛记》影响很大。他的书法总的来说是点画精严,挺拔厚重,气象博大。具体在字形结构上,其书体态豁达端正、雍容大方,而且笔画较为平直,左右对称,字字都以正面示人,具有庄重正大的气度,且横竖粗细变化较小。在用笔上,其书又巧妙地运用藏锋,采用夕阡石的用笔方法,更吸取篆草挺拔绵韧的笔意,遒劲秀润、寓巧于抽。如右图中“人”、“又”、“生”等字笔画虽少,但用笔沉稳,使字显得凝重雄伟;而“讳”字则左虚右实,左方右圆,对比巧妙,搭配灵活;“治”字点画错落、照应,同为点画,却姿态不同;“儒”字用笔多变,且仪态自然,疏朗飘逸;“子”字上紧下松,高纵异群。在布局上,其书行与行之间、字与字之间大都比较紧密,且均写得开阔雄壮,使整体显得充实茂密,字里行间洋溢着充沛的气势。

临习的目的是学习领悟名家的经验,要做到“有古无我,古清我明”。善于用古法改造己法是1临习的关键,谭延闿、钱沣、华世奎等名家做到了这一点。我们今天在临习古代名碑名帖时能否做至挞点,就恰好是我们学习书法成败之关键,希望广大读者从这些名家身上受到启发。

第五篇:麻姑节

麻姑节

在河北省冀东一带,有“七月十五请麻姑”的风习。旧时,每年农历的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煮肉、蒸馍馍,被称为“麻姑节”。这个风俗是怎么形成的?民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起源于秦朝。传说,秦始皇有个女儿,因脸上长得满是麻子,大家都叫她“麻姑”。麻姑虽其貌不扬,可聪明伶俐,心地善良。在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时,为了加快工程进度,他派了大批的士兵做监工,谁要是干得慢,就用皮鞭拼命抽打。这还不算,残暴的秦始皇还用棍子把日头支上,不让它落下,三天当一天。他又命女儿麻姑到工地去宣读他的圣旨,让苦工们三天吃一顿饭。善良的麻姑不肯这么干,她就跪下来向秦始皇求请,说民工们很苦很累,一个个累得精疲力尽,饿得皮包骨头,希望父王开恩,放民工回去与家人团聚,至少应该放松对他们的监督,减轻他们的劳累。秦始皇一听,马上火冒三丈,大声吼叫道:“你这个不忠不孝的逆女,连我的话也敢不听,留你何用?来人哪,把她推出去斩首!”随着喊声,拥来几个刀斧手,把麻姑推出了皇宫。这一天正好是七月十五。当地的成千上百万民工和老百姓,听说了这件事,无不感到心如刀绞。以后,就在每年的七月十五举行仪式,纪念被害的麻姑。千百年来,形成了一个习惯。

民间还有另一种说法,说麻姑是唐代人,她出身微贱,但从小聪明绝顶,心灵手巧,成人后知书能文,嫁给了一个唱戏的“伶人”为妻。后来,丈夫被一个姓李的刺史害死,麻姑就沦为李的小妾。因遭李的大老婆妒忌,在这一年的七月十五被暗杀。当时天下着绵绵细雨,那情景是极为凄凉的。“七月十五麻姑节”的成因,是由于人们同情这位无辜被害的麻姑,她的悲惨身世令人泪下。民间纪念她,实际上是寄托了人民群众对受侮辱、受损害的弱女子的深挚同情。

鬼节“麻姑节”又称盂兰节。在唐山以南,尤其是丰南唐海一代很流行麻谷节,就是人死后一年内截至到农历7月十五够100天,就过麻谷节,用戴穗高粱秸、戴穗谷子秸、麻果秧分别表示人、马鞭、马匹,拿到亲人的墓地去把“死者”请回家,然后亲戚朋友,左邻右舍都来家里祭奠,隔夜后第二天送到坟地里,这只是一种风俗,是对死者的一种崇敬和追思。

下载麻姑仙洞情思抒情散文(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麻姑仙洞情思抒情散文(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麻姑营小学师德考核工作总结

    麻姑营小学师德考核工作总结 在教育局党委的领导下,经过我校领导班子和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我校的师德建设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根据上级主管教育部门......

    嘎仙洞国家森林公园导游词

    各位团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晨好!首先我代表呼伦贝尔×××旅行社欢迎诸位光临绿色净土呼伦贝尔。今天我们要去游览的是嘎仙洞国家森林公园。 嘎仙洞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鄂伦......

    麻姑营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09101

    麻姑营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一学期的工作已近尾声。本学期,我校全体语文教师立足岗位,团结协作,求真求实,教书育人,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回顾一年来的语文教......

    麻姑掷米成语解释[大全五篇]

    【成语】:麻姑掷米【拼音】:má gū zhì mǐ【简拼】:mgzm【解释】:指神仙用法术点化事物。也比喻运笔法点缀文字,使诗文作品新颖,别具一格。【出处】:晋·葛洪《神仙传》:“即求少......

    仙仁洞村村委会年终工作总结

    仙 仁 洞 村 年 终 工 作 总 结 江东乡仙仁洞村委会 2010.11.30 仙仁洞村年终工作总结 2010.11.30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和乡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加之单位自身的......

    淮南茅仙洞景区讲解词

    茅仙洞讲解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茅仙洞由茅仙古洞和清天观组成,座落于淮南市凤台县城西南3.5公里处之双峰山陡壁南坡,洞门高约5尺,进深达10余丈,越往深处越小,......

    仙仙洞中学加大学生养成教育力度

    七星街镇仙洞中学从细处着手加大学生养成教育力度 清晨六点二十分,随着一阵清脆的起床铃声,仙洞中学的学生开始起床,洗脸、刷牙、整理内务。学生有序的进行着,二十分钟过去,亮丽......

    麻姑营小学信息专报2月第1号

    麻姑营小学信息专报 2011年2月第1号 勤工俭学总结 2月23日我校对勤工俭学进行了总结,通过一年来种植蓖麻,共收集蓖麻200多斤,收达300多元 。采收蓖麻活动,全校学生增强了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