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趣的简便运算练习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有趣的简便计算练习》。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整理与练习课。学生是在学完了第三单元简便计算之后进行的一节练习课。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简便计算的运算定律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归纳、运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熟练地应用简便计算的运算定律从而更好地进行简便计算,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与效果。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创设一个解谜的情境,让学生层层深入,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每一环节结束时作适当归纳或总结性的讲解。通过这种教法,引导学生充分的参与学习,提高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活动的组织者。
三、说学法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在合作中找到最快速,最多样化、最优化的解题方式,使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最大化。
四、说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教法,我精心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以下三个维度来描述:
知识技能目标:
1、能熟练运用加、减、乘、除的相关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2、能灵活的选择简便计算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能正确的分析、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简便计算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广泛的应用性。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推理分析、综合运用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2、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五、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加、减、乘、除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意义。
教学难点:
1、灵活的选择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综合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来结合教学课件具体说一说我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质疑,激趣导入
教师由给大家介绍新朋友入手,激起学生的兴趣,结果新朋友没出现,揭示嘟嘟熊留下的字条。
【本环节通过揭迷——质疑——激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学生因为很想见到这个新朋友,所以学习热情很高。】
环节
二、基本练习(填空)
课件点击出示题目,学生快速独立完成,做好后说一说在这题中都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这时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贴)
【这一环节帮助学生复习了本单元学习过的基本的运算定律。最后所有的题目全部答对后,课件上会出现一幅教室的图片,教师适时引导:“咦,看来嘟嘟熊留给我们的第一个线索就在教室里,大家赶快找找看。”这一环节在按照常规进行复习巩固之后,适当的对学生进行了一点小小的刺激,对略显沉闷的课堂进行了第一次冲击,并且顺势导入下一环节。】
环节
三、对比练习(判断)
本环节一改以往判断题的模式,将本单元易错的题型进行归纳整理分类,这样学生更容易引起重视。
第1、2组题目是乘法分配率和减法性质的易错题判断,第3组是难度大一点的除法性质的题目,最后一类题目是德育渗透,在教学时考虑到如果只是单纯的进行判断,对学生的要求不高,所以还要求学生能够说出错误原因或者会进行改正。课件在这一环节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让学生更直观的看到错题错误的原因及如何改正,印象更加深刻。
【本环节层层递进,层层深入,由简到难,学生每回答对一题奖励一枚书签,嘟嘟熊的线索也就呼之欲出——线索在信封里,学生又一次激动了一把。】
环节
四、计算练习(头脑风暴)
学生从信封里拿出作业纸后,教师在课件上也同时打出所有题目,乍一看学生会说:“哇,这么多题目!”这时老师解释说:“别急,哪些题一眼看能看出简算的,请找出来。”
【本环节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将学生能一眼看出简算的题目逐个消失,剩下的题目学生必须通过列式才能完成,这样本题就不再是单调的计算练习,而是形成了一个立体的,有层次的环节。课件在这里也完成了一般教学手段所不方便完成的操作,点击题目,题目消失。】
剩下的题目学生需要通过小组合作快速完成,在合作之前先要求学生商量合作策略,然后再动笔。教师在教学时给做的最快速的小组进行奖励。
【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就能获得学生思维火花,这一环节从学生独立观察——商量合作策略——合作完成,从而达到“快速”“算法多样化”的目标,同时体现“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发现、体验成功、健康发展”的教学思路。充分给学生以自主权,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算法解题,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教学理念。】
环节
五、巧算总分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先请学生观察这一组数都有什么规律,接着请班级两位学生比赛,一位用简便方法算,另一位用计算器算。
【这个环节将计算器引入课堂,计算器和简便计算进行对比,结果发现简便计算在进行有规律的数列的计算时,比计算器更加快速。】
接着教师追问:“还有别的算法吗?”
【在这里提倡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将简便计算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最后环节:比一比
数学是来源生活,最终又将为实际生活所服务,所以本节课的最后环节在邀请嘟嘟熊登场的同时,又带来一道和生活相关的题目。教学进行到这里,教学目标已基本达成,这一环节是拓展环节。
学生自己讨论如何比较两道算式的大小,根据时间进行调节,若有时间进行讲解,若无时间留作回家思考的题目。课件在这一环节充分利用了声音,图像等手段,让学生对嘟嘟熊这一朋友有了直观的认识,嘟嘟熊的出现,使本节课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这时恰当进行全课总结,颁发礼物的同时又进行了德育渗透,使整节课水到渠成。
整节课在教学环节上由一条嘟嘟熊的线索贯穿到底,很自然,顺畅。从基本练习——对比练习——计算练习——巧算总分——比一比,由简到难,而且在每个环节中也都有层次,形成了一个立体的,多维的课堂。在教学中教师始终秉承一个理念:“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得这节课在很多环节都体现了算法多样化及合作学习。在教学评价上,本节课很重视师生评价,生生互评,而且评价的方式也多样化,有口头表扬,有贴纸奖励,更有最后的全班评价奖励,可以说整节课都将德育渗透进行到底!
第二篇:有理数加法简便运算练习
(1)
11; 23
(2)(—2.2)+3.8;
(3)411+(—5); 36(4)(—5
112)+0;
(5)(+2)+(—2.2);
(6)(—)+(+0.8);
5615(7)(—6)+8+(—4)+12;
(8)141312 7373(9)0.36+(—7.4)+0.3+(—0.6)+0.64;
(10)9+(—7)+10+(—3)+(—9);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919101157(0.5)()()9.75()()()()224612
(2)
(1)3
1231839()()()()()5255
(4)(8)(1.2)(0.6)(2.4)(3)2
4377(3.5)()()()0.75()3423(5)
第三篇:简便运算说课稿(范文模版)
《简便运算》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简便运算》第一课时,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下面我将和大家来探讨一下《简便运算》这一课。
首先,我来说一说我对教材的理解,《简便运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9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归纳、运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连减中的简便计算,能根据简便方法正确灵活地计算。
2、经历观察、概括的过程,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题方法的多样性。
3、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由于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连减中的简便运算,因此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学会连减中的简便计算,又因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主动去探索方法,因此我将本课的难点定为理解运用减法的简便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讲授法和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因此,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四个环节展开。分别是复习导入、自学导学、应用提升、归纳反思。
环节一,复习导入。我设计的导语是:“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这些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提高速度。看看自己的计算能力如何!” .........
环节二,自学自导。首先,PPT出示例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接下来,让学生小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发现不通过方法之间的联系,这期间,教师通过恰当的引导,让学生明白哪种方法计算起来简便。这两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经历观察、概括的过程,当学生已经初步知道简便方法后再出示一些习题,让学生通过联系进一步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最后,小组汇报最佳简算方法。叶圣陶先生说过:“当教师就像帮助小孩走路一样,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因此,我在教学中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将课堂还给学生。
环节三,应用提升。这个环节我将设置三个层次的练习,有选择题、判断题和计算题三种题型,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真正掌握连减中的简便运算。
最后一个环节是归纳反思。我让学生自己来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第四篇:简便运算教案
教学课题《简便运算的复习》
广平县东孟固初级中学李瑞静
教学内容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第57页例2(2)(3)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奠基,所以计算教学又是小学数学教学重点中的重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简便运算,是小学数学计算题中最常见的一种。从学生一开始接触计算就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渗透了简便运算的思想,简便运算是计算题中最为灵活的一种,能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充分锻炼,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虽然说学生已经学过简便计算,但由于时间和学生容易忘记的原因,在六年级进行计算总复习时,还是要对简便计算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另外,简便计算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新课标提倡培养学生的简便计算的意识,考试评价的计算部分也遵循这样的要求。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六年级学生,有关运算顺序、方法都清楚;还学过整数、小数、分数的简便计算,学过简便计算的五大定律与三大性质。但从平时的练习来看,学生掌握情况并不理想,相当一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严重缺乏学习责任心。计算不达标学生的比率一半还多。
2、采取措施: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复习中要强调运算顺序,针对错误,针对学生容易上当的、容易混淆的计算题,作为资料保存,让学生明确数学计算中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计算要求,学会正确的利用数和运算符号的特征合理灵活进行简算,逐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能对四则运算定律进行归纳和整理;
2、经历自主回顾和整理四则运算定律的过程
3、体验自主整理数学知识的乐趣,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及正确的运用定律性质进行计算的能力。
2、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计算。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接着复习“数与代数”的内容:简便计算说到简便计算,同学们应该想到简便计算的公式有哪些?谁来说说?公式很多,为了方便同学们记忆,这节课我们来分类整理一下。
二、整理和复习
(一)、加法和乘法
教师:因为乘法是特殊的加法,所以它们的运算定律也有相似点:出示:①加法、乘法交换律:a+b=b+a
ab=ba
②加法、乘法结合律:(a+b)+c=a+(b+c)(ab)c=a(bc)
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和乘法结合律。
对比练习:253+108+47+52
25×32×125 教师:乘法是特殊的加法,因此乘法的运算定律相对于加法也有不同点:(出示)乘法分配律:(a+b)c=ac+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练习: 126×12+74×2
三、课堂练习教材57页例2(3)的“做一做”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简便计算的“变化”很多,一个数字、一个符号,一个括号都会使计算发生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同学们掌握公式,灵活运用,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的。)请说说怎样才能学好简便计算?记公式作对比抓典型勤练习
五、作业布置(课件出示)
六、板书设计:
简便计算
设计理念新课程要求“以学定教”、“教”服务于学,从而真正确立学生是万变不离其宗学习的主体、主人地位。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参与学习,并且尽可能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动口交流、真正参与教学活动。为此我在设计教学时,根据四则运算之间的关联,把简算类型、依据、易出错处让学生根据练习在全班交流归纳补充,最后把小学学的简算依据的五大定律、三大性质及同级混合的简便计算方法归纳整理出来。使学生通过对比、整理和汇报,提高学生的辨析的能力,纠错的能力,使教学更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第五篇:小学六年级数学典型性简便运算练习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归类练习
×3÷×31.25×8834÷4÷1.71.25÷×0.8
102×7.3÷5.117+
3417
-77-3+8+2-
3233455
11+7+3700÷14÷518.6÷2.5÷0.41.06×2.5×4
217
223
13×19÷1929÷27×2719.68-(2.97+9.68)7+(518
217)
5-(-)1.25×(8 ÷0.5)1.25×(213×0.8)9.3÷7
63110093)
0.74÷(7174
100)24×(1112
--+)(12+)×7(7-8
311231920)538
0.92×1.41+0.92×8.59
165
×
713
-×
3713
13×1.16-1.6×1.34821-998
×11.6+18.4×9999+999+99+93.2×12.5×253.6×0.25
7.6÷0.253.5÷0.1251.8×99+1.83.8×9.9+0.38
725
×103-
725
×2-
725
1.01×9.6102×0.872.6×9.9
732
×31+
732
1217
×+
22173337
×36
3337
×38
5.3×+2.7×25%0.67×10.1-6.713.5×27+13.5×72+13.5
1.5×7.4+0.6×150%+228×21.6-2.8×165.6×1.7+0.5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