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蜜蜂和苍蝇的不同命运励志故事
如果你把6只蜜蜂和6只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会发生什么情况?
你会看到,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事实上,正是由于蜜蜂对光亮的喜爱,由于它们的智力,才灭亡了。
蜜蜂以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因此它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对于蜜蜂来说,玻璃是一种超自然的神秘之物,它们在自然界中从没遇到过这种突然不可穿透的大气层;而它们的智力越高,这种奇怪的障碍就越显得无法接受和不可理解。
那些愚蠢的苍蝇则对事物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四下乱飞,结果误打误撞地碰上了好运气;这些头脑简单者总是在智者消亡的地方顺利得救。因此,苍蝇得以最终发现那个存在的出口,并因此获得自由和新生。
上面所讲并非寓言,而是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卡尔·韦克转述的一个绝妙的实验。
韦克总结道:“这件事说明,实验、坚持不懈、试错、冒险、即兴发挥、最佳途径、迂回前进、混乱、刻板和随机应变,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应付变化。”
成功的设计实践总是跟实验、应变联系在一起的。打破僵化,无拘无束,保持宽松开放、生气勃勃的环境,这是所有出色的设计管理的真谛。IDEO公司被称做“世界上最负盛名的设计公司”。其创始人托马斯·凯利直言:“IDEO是一个活生生的工作实验室,永远处在实验状态中。我从大企业中所认识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当每人都遵循规则时,创造力便会窒息。”这里的规则也就是瓶中蜜蜂所坚守的“逻辑”,而坚守的结局是死亡。
为什么这样讲呢?我们再来看一个事例:由于狩猎是布拉多印第安人千百次进行的一项活动,他们得以积累丰富的有关猎物、追踪、天气和地形的经验。通常情况下,他们会依靠狩猎队伍中经验丰富的猎手的知识和智力进行判断;然而在外界环境的变数加大或遭遇其他特殊情况时,布拉多印第安人便会把经验搁置一旁,转而求助于非逻辑性的“魔法”。从现代的理性人的观念来看,这种做法简直荒唐可笑,但布拉多印第安人的魔法却使狩猎最终得以成功。魔法为其固定的狩猎模式引入了一个随机的变数,狩猎的战术因此不会墨守成规,避免了由于一味遵从经验而可能造成的无效追逐,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以往的成功经验而导致的失败”。
第二篇:蜜蜂与苍蝇读后感
通过阅读蜜蜂与苍蝇的故事,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相对于苍蝇来说,蜜蜂是聪明的,是智慧的动物,然而结局确是可悲的;相对于蜜蜂来说,苍蝇是愚昧的,是完全不懂脑子,完全是碰运气,但结果确是成功的。对比说明,聪明的不一定是胜者,愚昧的也不一定会失败。
在蜜蜂的世界里,从未遇到过这种不可穿透的人气层,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最亮的地方,大自然教会它们应该就是这样。因此,它们不停地重复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最终导致它们是失败的。
与此相反,苍蝇对事物的逻辑不会多加思考,全然不顾光亮的吸引,四处乱飞奔走,结果误打误撞飞出了瓶子。
结论是,出口应该朝着光亮的方向,但这只是应该,不是一定或必然。事实上,应该的事只不过发生的几率要相对大一些,却不是百分之百。如果处理问题时,只考虑应该怎样,也许,近在咫尺的“出口”就会被视而不见。
然而,在现实生活与工作中。事情是千变万化的,对付不确定性的方法,是在瞬变时刻赋予事物以合理性。以往成功的经验并非一成不变,并非真理。如果你想使之成理,就必须拥有随机性的智慧,而不是教条式的智慧,就像上述实验中的苍蝇一样。如果每个人都遵循规则时,创造力便会窒息。就像上述实验中的蜜蜂所坚守的“逻辑”,而坚守的结局是死亡。其实,我们不能永远做苍蝇型的管理者,大多时候还是需要像蜜蜂一样;但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也做做苍蝇,尝试着左突右闪,尝试着创新和变革,换个思维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第三篇:情感散文:苍蝇与蜜蜂
一只苍蝇碰到了一只蜜蜂,你可知道苍蝇是多么崇拜蜜蜂呀!而且苍蝇从来没有看到过蜜蜂。它走近一看,蜜蜂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只是颜色不一样。苍蝇想问个明白,于是苍蝇接近蜜蜂。苍蝇问到:“亲爱的蜜蜂小姐,你和我长得一模一样,只是颜色不同,为什么人类那么喜欢你、却那么讨厌我呢?”
蜜蜂回答到:“苍蝇先生,不是我们模样像不像,而是因为你太不讲卫生了!你成天在垃圾堆里飞来飞去,那还不叫不讲卫生吗?”苍蝇听了气呼呼地飞走了!第二天,苍蝇又碰见了蜜蜂,苍蝇正在垃圾堆里到处飞。蜜蜂说:“你可真不讲卫生!”说完,蜜蜂就飞走了。这是走来一个小男孩说:“苍蝇可真不讲卫生呀!”苍蝇听了蜜蜂的话,又听了小男孩的话,心想:他们都说我不讲卫生,看来这是真的。但这是我的习惯呀,我又该怎么改呢?算了,我别想做一只蜜蜂了,还是做好一只苍蝇就足够了。
第四篇:哲理故事:两颗种子的不同命运
哲理故事:两颗种子的不同命运
哲理故事:两颗种子的不同命运
两颗相同的种子一起被抛到了地里。一颗这样想:我得把根扎进泥土,努力地往上长,要走过春夏秋冬,要看到更多美丽的风景……
是,它努力地向上生长。在一个金黄色的秋天,它变成了很多颗成熟的种子。另一颗却这样想:我若是向上长,可能会碰到坚硬的岩石;我若是向下扎根,可能会伤着自己脆弱的神经;我若长出幼芽,可能会被蜗牛吃掉;若开花结果,可能会被小孩连根拔起,还是躺在这里舒服、安全。
于是,它瑟缩在土里。一天,一只觅食的公鸡走来,三啄两啄,便将它啄到肚子里了。
在慨叹两颗种子迥然不同的命运时,我们惊讶地发现这样简单的道理:越是想安于现状,越不能安于现状,因为各种偶然的因素会使你的周围充满风险。相反,坚定地树立奋发向上的信念,敢于冒险,敢于承受岁月的风风雨雨的人,就一定能拥抱令人羡慕的成功。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成功永远属于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第五篇:管理故事:三只鸟的不同命运
管理故事:三只鸟的不同命运
中国耐材之窗网 2010年6月19日
很久以前,曾经有三只小鸟,它们一起出生,一起长大,等到羽翼丰满的时候,一起寻找成家立业的地方。
它们飞过了很多高山、河流和丛林,飞到一座小山上。一只小鸟落到一棵树上说:“这里真好,真高。你们看,那成群的鸡鸭牛羊,甚至大名鼎鼎的千里马都在羡慕地向我仰望呢。能够生活在这里,我们应该满足了。”它决定在这里停留,不再往前飞了。
另外两只小鸟却失望地摇了摇头说:“你既然满足,就留在这里吧,我们还想到更高的地方去看看。”
这两只小鸟继续飞行,它们的翅膀变得更强壮了,终于飞到了五彩痖斓的云彩里。其中一只陶醉了,情不自禁地引吭高歌起来,它沾沾自喜地说:“我不想再飞了,这辈子能飞上云端,便是最大的成就了,你不觉得已经十分了不起了吗?”
另一只鸟很难过地说:“不,我坚信一定还有更高的境界。遗憾的是,现在我只能独自去追求了。”
说完,它振翅翱翔,向着云霄,向着太阳,执著地飞去……
最后,落在树上的小鸟成了麻雀,留在云端的成了大雁,飞向太阳的成了雄鹰。
麻雀、大雁和雄鹰,它们的命运为什么不同呢?
启示:
一个很明确的答案就是:它们对自我的要求不同。麻雀满足于树梢,所以它的世界只有几丈之高;大雁满足于云层,所以它永远都飞不出层层云雾的缠绕;雄鹰则不懈追求,力求最高,所以它的世界阔及宇宙。
三只小鸟不同的生命追求,恰与企业中的三种人状况相似。
第一种人如同麻雀。与他人起点相同,却飞得最低。这是因为,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一味地满足于“差不多就行了”,做事不到位,处处找借口,拖延、倦怠、失责已经成为他们的习惯,最后只能成为企业中的“烂苹果”,被企业踢出去。
这类员工若想继续在职场中立足,必须转变工作观念、端正工作态度,将目标“拔高”,努力前进,如此才可能扭转职场中的不利态势,赢得发展先机。
第二种人好似大雁。对麻雀的“树梢高度”充满了不屑和惋惜,所以他们选择了继续高飞,但也仅仅止于表面上斑斓无比的云层。这些人虽然做事勤恳,能够尽量将任务完成,但容易满足于现状而失去进取心,最后也只能沦落为平庸的员工,时刻处于被剔除的边缘地带,一旦有所松懈,就有可能像“麻雀”一样被企业“踢出局”。
这类员工若想避免被剔除的厄运,就必须从此刻积极主动地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树立更高的工作要求,尽职尽责,忠诚敬业,积极充电,成为职场中的常青树。
第三种人犹如雄鹰。雄鹰志向高远,它的目标是云霄,是太阳,是无止境的高度,所以也只有它能够飞得最高、看得更远。而这样的员工也就是企业最需要的人——称职的员工。他们尽职尽责,把工作视为生命的信仰;他们自动自发,永远超出老板的期待;他们做事到位,拥有最完美的执行力;他们追求“功劳”,争取拿结果来复命;他们精益求精,让自己无可替代;他们做事高效,忙会忙到点子上;他们精于思考,带着思考来工作;他们目标高远,凡事追求最好,是企业里最受欢迎的人。
你是三种员工中的哪一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