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练习2》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会按顺序背诵复韵母。
2.能把笔画容易写错的字写得正确、端正。
3.能比较偏旁和独体字的区别,写出带有单人旁、王字旁足字旁和木字旁的字。
4.能正确搭配词语。
5.观察春天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说春天的牲。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复习复韵母;复习字词。
教学难点:说话和写话练习“春天在哪里”,难在观察要有顺序,说话也要有先后。
三、教学准备
几块抄有训练内容的小黑板,小红花若干。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按顺序背诵复韵母。
2.能把笔容易写错的字写得正确、端正。
3.有比较偏旁和独体裤的区别,写出带有单人旁、王字旁、足字旁和木字旁的字。
(二)教学过程
㈠揭示课题,明确任务
今天我们来学习练习2,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是完成练习1-3题,通过练习,复习复韵母和鼻韵母,能把笔画容易写错的字写得正确、端正,能运用学过的独体字改成偏旁后组字。比一比,这节课哪个小朋友学得最认真,收获最大。
㈡导练第1题
①自由读题,明确题意,告诉学生,按题目要求做,我们会得到一幅神奇的画。
②开火车的形式按顺序背出复韵母和鼻韵母。
a.出示这两类韵母表,指名读,并能背。
b.指导学生在书上有顺序地画线。
(教师巡视)
③ 挂出小黑板,说说画的是什么?(一辆坦克)用“谁用坦克干什么”的句式练习说话。
④ 看图按顺序读复韵母、鼻韵母。
⑤ 老师:我们要学习解放军叔叔,用这辆坦顾来攻克学习上的难点,在学习上打个漂亮仗。
㈢导练第2题
① 读题释题:
a.说说题目要求我们做几件事?
b.理解“照样子”指的是什么?
②复习笔画
a.出示五个字中的六种笔画。
b.齐读笔画名称,书空,注意一笔连写。
c.比较笔画的异同。
③ 说说每个字的笔顺。注意“书”的最后画是点,“包”的最后一画是竖弯钩,“绿”的最后一画是捺。
④ 数一数每个字有几画,用铅笔把笔画数记在下面。
⑤ 把每个字写在相应的格子里,纠错.⑥ 小结:这个练习不光复习了生字,而且数了笔画,写的是地候,就不会多一笔或汪一笔了。
㈣导练第3题
①读书题明题意。
②把独体字改成偏旁应注意什么?
足 又 木
③你能说说有这些偏旁的字吗?
答案:观路村(树、桃、棵)
㈤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
㈥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第2、3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搭配词语。
2.观察春天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说春天的特征,并写来
(二)教学过程
㈠组织谈话,明确本堂课练习任务和要求
㈡导练第4题
①读题,明确题意。
②学习第一组。
a.读读左边的词,再读读右边的词,想想该怎么连线?
b.尝试连线。
c.交流讨论,纠错。
d.读一读新组成的词语,想想意思。
③这些词都是我们学过的字组成的,意思有了变化和扩展,有不理解的吗?
㈢导练第5题
①启发谈话:小朋龙,大家已经去公园、田野找春天了,找到了吗?今天,我们要来评选小小观察家,比一比谁观察到的春天最美丽!
②请小朋友把观察至的春天的特征用“春天到了,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话。学生说教师板书归纳成植物、动物、人的活动三大块。
③指导学生一方面、一方面地说。
④开展小竞赛:比一比谁说的内容新鲜、语言正确、流利。
小小观察家十名评选
⑤用“春天真美丽!”为开头或结尾说几句话。
⑥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写下来,交流。
⑦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
⑧小结:鼓励大家平时多观察,做个有心人。
㈣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题4、5。
㈤课外作业
把你眼中的春天画出来。
第二篇: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练习2》教案
练习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处处留心学语文,学习用简洁、清晰的语言去介绍自己家的走法,并从中积累课外知识。
2、帮助学生积累成语和古文名句,丰富学生的语言。
3、指导学生掌握“木”在不同位置的写法和变化。
4、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学会大方地用恰当而得体、有影响力的语言去介绍自己的朋友。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
2、进行口语交际,“介绍我的朋友”。教 法:启发式 讲授法 学 法:自主 合作 探究 教具准备:
1、各类投影片。
2、搜集表达爱国情感的古诗文名句。
3、搜集自己家附近地地名来历及变迁。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处处留心 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学习清楚地介绍
1、指名读书上”开学了”这一段训练要求,思考:要是让你说,你会怎样说?
2、组织交流,指名评议:你觉得他介绍得清楚吗?你能根据他的介绍想象出他家的走法吗?
3、出示小芳的作业,思考:我们都没有去过小芳家,你现在能根据小芳的介绍想像小芳家的走法吗?
4、再读书上的介绍,思考讨论:
①小芳的介绍并不复杂,但是我们一看就明白了,她为什么能让我们这么清楚呢?把小芳介绍中的关键词标注出来。
②这都是一些什么词语?
③由此可见,要想介绍清楚,要注意一些什么?
5、学习运用:刚才我们围绕“怎样清楚地介绍自己家地走法”进行了讨论,下面,我们再来尝试着说一说。
二、训练学生尝试画出路线图
1、布置自学:请大家先仔细看小芳的路线图,然后把刚才的介绍给同桌听,让同桌按要求画出路线图
2、组织交流。
3、提问:要这么清楚地画出路线图,要注意什么
三、交流资料
1、谈话:课前,我们请大家搜集了自己家地名地来历及变迁。下面,我们就请大家来交流交流。
2、组织交流。
四、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①预习成语。
②小练笔:《欢迎你到我家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读读背背 教学过程:
一、进行词句积累训练
1、出示成语,请学生轻声自读成语,思考:读了这些成语,你想到了谁?为什么?举个例子。这些成语为什么会分在一组?
2、齐读成语。
3、默读成语,思考: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你知道哪些成语的意思?
4、尝试背诵成语。
5、出示《虎门销烟》的插图,思考:你能用这些成语描述图画上的景象吗?
6、再读成语。
7、出示古诗名句,默读,思考:你知道这两句话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吗?你知道他们是什么意思?
8、教师补充介绍。
9、交流感受:现在,听了这些故事,你再读这两句诗,你有什么感觉?
10、指导朗读、背诵: 让我们把我们的这种感情用朗读来表达,好吗?
11、提问:你还知道哪些这类的诗句?给我们介绍介绍吧。
二、小结,拓展训练,布置作业
1、小结: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拓展训练:
(1)记住这些慷慨激昂的诗句吧。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满江红》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3、布置作业: ①默写成语和诗句; ②搜集同类的成语和诗句。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练习表演。
1、谈话:我们每个人都有朋友。朋友第一次与你的家人见面,你总会向他们做介绍吧。一般你会怎么做呢?
2、谈话:我们先来表演一个小节目。
师谈话:现在我不是你们的老师,而是你们的妈妈。谁想做我的儿子或女儿?我来试一试这位小演员怎么样?
1、师:叫我一声。哎,你后面的人是谁呀?
2、师:请同学评议一下,这位同学表演得怎么样?
3、师:想听听妈妈的想法吗?(教师介绍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到: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应该是要博得父母的好感,所以,应该多介绍她的优点,表达自己的好感,语言可以有一些感染力。)
4、过渡:看,介绍原来也有这样的学问呢!
二、小组合作,学会赞美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来表演。
2、大组交流。
3、小结:介绍不但要多介绍好朋友的优点,关键还要真诚。
三、小结
1、小结: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小练笔《我的朋友》
第三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练习2
一、生词
1、读读写写:
牧童蓑衣鸡笼莲蓬毡帽卸煤咀嚼交错幼稚寂寞沙漠棉袄驼绒袍子傻事胚胎祸患滑翔双臂天赋淘气妨碍岂止痴迷羞愧厘米幸亏驱逐迫害随心所欲 运转自如绞尽脑汁
2、读读记记:
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澄澈困窘花袍柔软柳絮喧闹梳妆圆滚滚水墨画一动不动
二、课文:永远的童年
1、古诗词三首
(1)词句解析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可以感受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非常惬意。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最喜”表达了他对小儿的喜爱之情,这喜爱之情缘于小儿的可掬憨态。
(2)概述:
《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写出了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表达了作者心灵
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舟过安仁》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
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
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杨
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当然,从
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清平乐·村居》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
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诗人并没有将内心的这种感受直接诉诸笔端,可从他那看似客观的描述中,感受到宁静的乡村生活给他带来的精神上的享受。
2、冬阳·童年·骆驼队
(1)句子解析
①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
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我”
看得很仔细,看到了什么呢?看到了看着看着,就喜欢上了它们,虽说觉得长得丑,却并没有厌恶的意思,这是一个孩子真实的想法。孩子好奇的表情跃然纸上,孩子天真的神态也展露无遗。
②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暑去寒
来,骆驼队来了又走了,走了又来了,童年也在这岁月的流逝中远去了。童年的幼稚不再,童年的故事不再。这句话清晰地传达出作者对童年的眷恋,我们仿佛能听见她轻轻的叹息,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叹。
③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
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作者童年那段日子显然永远留在她的记忆中,让她怀念不已,让
她回味不已。在回忆中,发现童年的一切,并没有走远,骆驼队仿佛就在眼前,驼铃声仿佛
也响在耳边,童年的一切,又在心头出现。
(2)概述
课文围绕着骆驼队,写了怎样看骆驼咀嚼,怎样和爸爸谈关于骆驼脖子上挂铃铛的事,怎样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怎样好奇地问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这些看似小小的却
很有童趣的事,像一个一个的镜头,随着作者娓娓的叙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让人感到作
者充满了童真的童年生活是那样的美好。骆驼队是留在作者童年里鲜明的记忆,它们脖子
上的铃声,则是童年中美妙的音响。就在这种淡淡的回忆中,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作者对童
年的魂牵梦萦,对早已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
3、童年的发现
(1)句子解析
①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作
者的有意强调:“九岁”“完全”“独立”等词,这些词语无不在显示着“我”这个发现的不同凡响,和对这个发现抑制不住的自豪!
②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愿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
患。我跟你可不同,事情过去了三年,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笑出了声音,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因为这样重大的科学问题,九岁的孩童,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
就能发现,在常人眼里简直是天方夜谭。这样的开头,巧妙地利用了读者的阅读期待,制造
了悬念,能激发起读者的读书欲望。
③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这句话一语双关。其一,它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哥白尼等科学家都
有过这样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他把自己跟
世界上有重大发明与发现的人列在一起,这是真正能让自己得到安慰的理由。
(2)概述
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
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
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
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三、练习
1、看拼音,写汉字。
Jǔjuéfángàipēitāihuîhuànhuáxiáng
()()()()()
chīmísuō yīlián péngxiū kuìtiānfù
()()()()()
2、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字并改正过来.情不自尽()杯水车新()严阵以侍()兴高彩烈()
襟漂带舞()迫不急待()鬼斧神工()不胫而走()
3、把成语补充完整。(6分)
含辛()()扶()济()神()奕奕
绞()()汁()中送()()()请罪
4、写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
(1)他摘下毡帽,头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
(2)骆驼真沉得住气。()
(3)我能让狂风吓倒吗?不能,绝对不能。()
(4)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5、请将左右两边相对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起来,并完成填空。
怪生无雨都张伞笛弄晚风三四声
蒙汉情深何忍别浪淘风簸自天涯
九曲黄河万里沙天涯碧草活斜阳
草铺横野六七里不是遮头是使风
《牧童》中,将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的句子是
《清平乐·村居》中,写到白发的老爷爷和老奶奶谈笑的句子是
看到有的同学学习不努力,虚度光阴,我会用古人的诗句劝他。
6、用关联词语把两个句子合成一句话。
1、时间是宝贵。我们要加倍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2、小华的字写得很好。小华的字写得快。
7、语文天地
在这个单元之中,我们了解了一些小朋友的童年,知道他们的童年生了很多傻事。你是否也
有类似的经历呢?跟大家介绍介绍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冬阳·童年·骆驼队》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夏天过去了,秋天过去了,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huánhái).
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juéjiáo)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
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就这样我写了
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
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来。
(2)在文中的上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3)第一自然段作者回忆了
(4)“夏天过去了,秋天过去了,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
(5)“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童年已一去不复返了,重临我心头的是
9、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留下了多少美好的回忆呀!相信每位同学都曾有过美丽的有趣的故事,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
第四篇:练习2教案
练习2
一、教学要求:
1、学用字词句:读描写春天的句子,感受春天的美好;找同偏旁的字并说说偏旁的意义作用,了解形声字构字的巧妙,感受汉字的结构美,提高识字兴趣与能力。
2、写铅笔字,认识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
3、读读背背:熟读识记四个描绘春光的成语,体会成语的韵律美,画面美,背诵两则谚语,教育学生爱惜光阴,鼓励学生背诵有意义的谚语,4、综合性学习:结合“三八”节,作一张贺卡,写上一句话,让学生在“做”“写”“问”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索精神。
5、口语交际:观察图画,展开想象,当众介绍春天的美景,意思要明确,语言要规范,并能做到目中有“人”。
二、教学准备: 之前组织学生去春游。
三、教学时间: 四教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学习“学用字词句”。
学用字词句:读描写春天的句子,感受春天的美好;找同偏旁的字并说说偏旁的意义作用,了解形声字构字的巧妙,感受汉字的结构美,提高识字兴趣与能力。
二、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1、师:前两天,我们去春游,你能看到了什么?
2、(出示挂图)图上的小朋友可聪明了,他们不仅游览了春天的美景,还在游玩中学了许多知识。想知道他们都学了什么?做了些什么?
(二)读描写春天的句子
1、出示句子,谁来读?
2、学生自由练读短文。要求:碰到不认识的字多拼读。
3、检查自读短文。
4、练习感情朗读。
5、师生共同朗读。
(三)找同偏旁的字并说说偏旁的意义作用。
1、你们读了这段话,发现了什么?
2、学生找出同偏旁的字。
3、师:为什么有相同的偏旁?
分别讲述“草字头、虫字旁、足字旁”的意义作用。
(四)仿照例句说句子。
1、前阶段,我们去春游,你们能说说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吗?
2、学生仿照文中的句子说话。燕子在————————————。小羊在————————————。麻雀在————————————。——————在—————————。
(五)总结
师生同唱《春天在哪里》。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学习写好“铅笔字”和“读读背背”。认识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
熟读识记四个描绘春光的成语,体会成语的韵律美,画面美,背诵两则谚语,教育学生爱惜光阴,鼓励学生背诵有意义的谚语。
二、教学准备: 田字格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练习2。
(二)教学铅笔字
1、审题。讲清题目的要求:
1、本课是进行描红、仿影。审题。(1)练读题目。
(2)引导与上题比较,明确写字要求。
2、指导描红。
(1)出示卡片,让学生读“杏、笑、春”三个字,说说笔顺。(2)让学生说说写好这三个字感到最困难的地方。(3)教师示范撇捺的写法。
3、学生按要求练习描红。
教师个别辅导,注意保持教室安静,让学生静心写字,及时纠正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4、指导仿影、临写。
(1)引导学生逐一分析“杏、笑、春”的间架结构。(2)教师示范写“杏、笑、春”。
5、跟随教师的示范,学生分别仿影、临写。教师行间巡视指导,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
6、反馈。
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练习。
(三)读读背背(成语)
1、师:春天来到了,我们的校园里,多漂亮呀?谁来夸夸我们的校园?
2、教师小结,引出四个成语。
3、教师范读成语歌,学生感受其韵律美、意蕴美,激发学生朗读、背诵成语歌的兴趣。
4、学生自由练读,同桌互背。
5、检查反馈。指名背,评议纠正。集体齐背。
(四)读读背背(谚语)
1、谈话:春天是多么美好,它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做些什么呢?你有什么打算呢?
2、学生讲述。
3、揭示第一则谚语:
意思:一天要在早晨就定好计划,多做工作;一年要在春天就早定好计划,多做工作。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任何事,开头最重要,要抓早,不能浪费时间。
4、读背第一则谚语。(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导试读,指导读出正确的停顿、逻辑重音。(3)学生练习背诵,并指定试背,分组比赛背。
5、小结:这句话很简单,但却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把这样的话叫谚语。
6、学生借助拼音、插图自读自背第二则谚语。
7、检查读背情况。
(1)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在什么时候干什么?(2)指名试背第二则谚语。
(3)说说读了这则谚语,你明白了什么?(4)多种形式检查背诵。
8、课外延伸:
像这样的谚语还有很多很多,课后同学们可以收集、背诵。第三课时
一、教学要求: 学习想想做做。
综合性学习:结合“三八”节,作一张贺卡,写上一句话,让学生在“做”“写”“问”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索精神。
二、教学准备: 课程表
三、教学过程:
(一)激情激趣,揭示要求
1、激情激趣
过几天,就是3月8好,那是什么节日?
你爱你的妈妈吗?为什么?妈妈的节日就要到了,你准备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呢?
刚才大家的想法都非常的好,其中做一张贺卡送给妈妈这个想法太好了,妈妈收到这份礼物一定又惊又骄傲,她觉得自己的孩子不仅孝顺还能干。
2、揭示要求。这节课我们每个同学都来自己动手制作一张贺卡送给我们的妈妈,让我们每个人的妈妈都得到一份惊喜好不好?
(二)适当指导,自主制作
1、引导学生构思,设计自己的贺卡。你打算把这张贺卡做成什么形状?
贺卡上加上什么样的图案?用笔画还是彩纸贴? 里面写上一句什么祝贺的话送给妈妈?
2、学生自主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成果,体验喜悦。
1、贺卡集中摆放,同学们集体观看。
2、夸一夸自己的贺卡。
3、夸一夸同学们的贺卡中你最喜欢的一张。
(四)结束整理
1、收拾好制作工具,清理制作中的纸屑等。
2、“三八”节将贺卡送给妈妈。第四课时
一、教学要求:
口语交际:观察图画,展开想象,当众介绍春天的美景,意思要明确,语言要规范,并能做到目中有“人”。
二、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1、出示图画,谈话揭题。
看,图上的小朋友多快乐,因为他们正在找春天呢!让我们把自己当成图中的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去找春天,好吗?(板书:春天来了)
2、出示说话提示,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二)指导看图
1、指导有顺序地观察。
春天无处不在,我们该从什么地方开始找?按什么顺序找?
按先上后下,先近后远的顺序说说图上近处画了哪些景物?远处画了哪些景物?
2、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加上拼音的方式板书,按下列顺序排好: 燕子柳树桃树-――――― 孩子春笋小草―――――― 蓝天白云麦苗――――――
(三)指导说话
1、指导学生说好开头的第一句话。
2、指导学生按板书的顺序逐一说好每一种景物。
3、指导说一句结束的话。
4、指导将整个内容连起来说,可发挥想象说图中没有的景物。
(四)当众练说
1、分小组交流。
2、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谁讲的好,就奖给小红花。板书设计:蓝天春笋 白云麦苗 桃树燕子 柳树孩子
第五篇: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练习2教案
练习2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画图理解词义,丰富词语积累。2.读背古诗《寻隐者不遇》。
3.写好左右结构中“左长右短”的钢笔字。4.口语交际——当有人敲门的时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和用 1.第一部分。
(1)四人小组自由朗读六个词语。
(2)不认识的字可在小组内请教同学或老师,也可查字典。(3)连读词语,想象画面,了解词义。
(4)朗读词语,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说说词语所描绘的优美意境。2.第二部分。
(1)观察插图,想象情境。
(2)熟读词语,练习与画面连线。(3)教师指导,巡视纠正。3.第三部分。
(1)看图,想想图中画了些什么。(2)四人小组练习看图说词语。(3)小组交流比赛词语,教师鼓励。
二、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出示《寻隐者不遇》,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2.教师范读,介绍:这是唐代诗人贾岛写的一首问答诗。3.请学生自己对照图画,试着理解词义,提出不懂的词。4.分小组合作学习,释疑,讨论诗意。5.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师生评点。6.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同桌互相背诵。7.反馈:齐背,指名背。
三、教学第三题:写字有方
1.认识要写的字,想想是什么结构的字。2.小组学习。
3.轮流汇报讨论结果,指名总结:左长右短看仔细,右部居中略偏上。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提醒学生观察,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5.学生练习描红、仿影,细细体会。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6.反馈:展示优秀作业,表扬优秀字例和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自己读题目,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的要求。
2.指导。
(1)出示书上的挂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小组讨论:当有人敲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情况?(3)小组汇报。
(4)集体讨论: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应注意些什么呢?(5)谁能把几位同学和教师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3.练习。
(1)分小组进行角色表演。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将后一种情况作为练习重点。
(2)指名上台表演。
(3)讨论评析,师生共同给予指导。
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