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这些溺爱孩子的表现,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害怕孩子哭闹
小孩子哭闹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哭闹表达的是孩子的某种需求,家长可以通过以往的经验,或者询问孩子进行教育孩子。
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躺地上、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
害怕孩子哭闹的是不明智的的选择,应该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
对于小孩子所犯的错误,家长采取袒护的方法而不是之处错误帮助其改正。
在一些家庭里,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又是父母管孩子,爷爷奶奶护着。总是以孩子还小来说事情。
这对于小孩的成长是很危险的,因为大人的袒护让他全无是非观念,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家庭里有了孩子,父母和老人就会把孩子捧在手心,处处特殊照顾。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
这样的行为久而久之会让孩子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家人对孩子的关注度过高通常表现在,无论是父母还是老人,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哄孩子,逗孩子上面。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
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
觉得只是孩子,无序太多的约束管制。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为什么有些孩子上学后,连衣服都不会洗,自己不会做饭,不会整理房间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家里,父母因为疼爱孩子,不让她们做家务,以至于走进学校开始独立时,思维意识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阶段呢。
不让孩子做家务,不利于孩子养成独立、自立、自理的习惯和品质。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在家里常常依偎在父母的身边,父母走到哪跟到哪儿。
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笔者想说:溺爱不是爱,是披着爱的外衣的占有和控制,是成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管理孩子,剥夺孩子的独立性,其背后的心理基础是恐惧和不信任。
第二篇:家长溺爱孩子10大典型表现
家长溺爱孩子10大典型表现
[导读]当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
“溺”,词典上解释为“淹没”的意思。人被水淹没了叫“溺毙”,如果父母的爱流横溢泛滥起来,那也会“淹没”孩子的,这就是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以下10种溺爱的形式是比较典型的实例:
1.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2.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3.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4.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5.祈求央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6.包办代替 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7.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8.剥夺独立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9.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10.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以上的实例不是每个家庭全部都有的,但是一般家庭在各种溺爱中会占有几种,或各种都有轻度表现也是值得警惕的,我们要以科学的爱,来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第三篇:别让你的鼓励毁了孩子一生
别让你的鼓励毁了孩子一生作者:少儿英语
今天还是先说一个在网络上看到的老故事,看看大家有什么体会。大家看故事虽然轻松,但也需要从中发现你所需要的东西,比如儿童教育:
某企业举办了一场“迎国庆60周年”征文比赛,我有幸受组委会之邀担任评委。
征文活动得到了广大文学爱好者的积极响应,应征稿件如雪片般飞来。我和其他四位评委认真地阅读着每一篇来稿。其中,有一篇来稿引起了我的注意。
说实话,他的作品并不是什么上乘之作,构思一般,文字并不优美,倒是他附上的一封来信非常感人。信中说,他是一名残疾人,从小就患小儿麻痹症,但他一直坚持写作,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虽然直到现在还没取得什么成绩,但他一直笔耕不辍,矢志不移。读罢来信,我感动不已,这实在难能可贵。于是我提议,虽然他的作品还很稚嫩,但为了鼓励他的写作热情,我们授予他三等奖,以资鼓励。
我的提议立刻得到了另外两位评委的认可,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作家却严肃地说:“如果你们是因为这封信而决定给他授奖的话,我表示反对。”
“为什么呢?”我们感到疑惑,奇怪地看着老作家。
老作家解释说:“文学是需要天赋的,光有勤奋是不够的。他在文学的道路上跋涉了这么多年,却依然没有跨入文学门槛的希望,这说明这条路不适合他,他应该适时放弃。如果我们为了鼓励他,让他获奖,那么很有可能会误导他坚持走一条完全不适合他的道路,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如果适时放弃,或许他能很快找到另一条适合他的路。”
老作家的话让我们茅塞顿开,是呀,做事需要坚持,但前提是必须可行。如果付出很多,还看不到成功的希望时,就应该及时选择放弃。对于旁人来说,对别人的努力不要一味地鼓励,如果发现努力的方向不对,那么泼一盆冷水或许更有益!
故事我复述到这里,也就结束了。不知道大家看完,有什么体会?我井中月想,许多人看完这个故事,体会可能比我还深,而且会有多种的体会。说到儿童教育方面,这个故事也是很有启发的,比如你看到了孩子的努力和勤奋,那我们能像故事里面的那个老作家一样,能给自己的孩子泼一盆冷水?
在儿童教育中,是非常强调鼓励和表扬的,并以此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但是,虚假表扬是要不得的,否则不仅没有起到表扬应有的作用,反而使孩子产生误解。比如,孩子明明做的不好,家长偏说孩子做的不错,要知道,孩子也是会比较的,他们能听出什么是真挚的赞许。所以,不能因为孩子很努力了,就对其行为结果进行表扬。参见《例说对孩子慢性毒药般的表扬》。
那孩子努力了,就算结果不理想也不表扬?当然不是的,对这样的情况,家长是要对孩子努力的过程表示赞许的,让孩子知道父母看到他们努力了,这也让孩子明白做事情,其过程比结果更有价值,且并非努力了就一定成功。当然,此时父母还要帮助孩子找到不足,使孩子下次做类似的事情时,能获得更好的经验和弥补漏洞。参见《如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表扬?》、《例说对孩子的高难度表扬》。
但是,就像故事中说的那样,如果是在一个比赛中,一个孩子很努力、很用心,但成绩确实不理想,他们也不能因此就获得奖励的。否则,这就是对其他人的不公平,因为别人也是努力了、用心了。对此,就要对孩子进行另外一种教育,即让孩子品尝挫折并学会面对。当然,作为家长你去表扬孩子努力和用心的过程,或找到成绩中闪光点,是可以和恰当的。
比较麻烦的是,孩子在某事上很努力、很用心,也很有兴趣,但成绩就是不理想。出现这样的情况,往往是孩子学习方法不对而导致没有入门。此时父母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会等待,同时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对孩子的努力进行鼓励。如果家长责备孩子“笨”,孩子就会较早的放弃,以后遇到挫折也会借 “笨”找到托词。参见《案例分析:好教育要适应孩子的节奏》。
最麻烦的是,孩子在某事上很努力、很用心,也很有兴趣,但所有人都知道孩子没有天赋。要说这是很好的事情,毕竟孩子有强大的内生动力,但方向错了,很有可能会误导孩子坚持走一条完全不适合他的道路,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如果适时放弃和转变方向,或许孩子能很快找到另一条适合他的路。此时,父母应该如何去做?参见《为何儿童教育贵在养趣?》、《为何儿童教育贵在养趣(续)》。
如果家长凭借自己的认知和经验,采取直接泼冷水的方式,强行调整孩子缺乏天赋的努力方向,也是不可取的。比较好的方法是,不仅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还要对此进行支持!只是父母先要和孩子说明道路的艰辛和困难,并想办法把孩子的兴趣巧妙引导到生活、学习的其他方面上。等孩子兴趣广泛和知识复用了,自然就没有什么失落感。
第四篇:别让高考志愿填报毁了孩子一生002
别让高考志愿填报毁了孩子一生
----致全市高中生家长的公开信
各位尊敬的家长朋友:人生的路很长,但紧要处只有几步,高考志愿填报就是其中的一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高考志愿填报的成败,可能成为不同人生路径的分水岭!很多孩子因为不了解自己,不了解专业,不了解学校,不了解招生政策,最终考了很高的分数,却读着很差的学校!很多孩子因为家长的安排,学着并不适合自己的专业,大学四年过的浑浑噩噩,没有学到真正的本领!
很多孩子因为在报考时,盲目选择“名校”,选择“热门”,看别人学什么自己就学什么,结果是大学毕业之后就失业-----找不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
你是想让你的孩子学一个错误的专业,痛苦地读四年大学,还是想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施展才华?你是想让你的孩子待在自己不喜欢的学校和地区终日郁郁寡欢,还是想让他去想去的地方开拓视野,同时增长人脉?你是想让你的孩子毕业了还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样的工作,还是想让他在上大学的时候就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行业方向?
常言说:选择比努力重要,方向比速度重要,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志愿填报可以说是第二次高考,很多人形象地将其总结为“七分考,三分报”,“考得好不如报得好”。志愿填报得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录取的结果和孩子今后的发展。如果报得好,可能金榜题名;报得不好,很可能名落孙山。所以说,高考报考不但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学问。
你为高考准备了三年,可是你为志愿填报只准备了三天,选择的事情却是决定着整个家庭的未来!在家长和考生中,普遍存在着“重考试,轻报考”的现象,高中三年孩子为提高分数作出了极大的努力,家长也花费了很多心血,每一个家庭在学生身上的投资一般是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但是在志愿填报上大多数家长几乎没有花费过一点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在高考后两三天之内靠翻一翻高考报考指南就确定了,结果选出来的专业和院校连自己都搞不清楚,这正是导致我们志愿填报失误的原因。
如果家长认为,志愿填报是高考之后的事情,那就大错特错了。选报志愿受诸多因素制约,是一个层层剥离、逐步缩小范围的复杂过程,就是依据考生的竞争能力和兴趣特长,遵循录取的章程规则,逐步寻找喜欢适合的、能够接纳考生的城市、大学和专业的过程。如果等高考分数出来再准备填报志愿的事情,就已经太晚了,每年都有无数大学生后悔自己所填的志愿,主要是对报考没有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准备。然而,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的,不作任何准备的人是准备失败的人!
许多家长和学生认为只要考出一个好的成绩,就能上一所满意的大学,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挑大学?如何选专业?对招生政策、志愿设置、投档规则、录取办法是否了解?志愿填报的陷阱怎样规避,风险如何化解?高考志愿填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份成功的志愿应是知己、知彼的最佳“作战方案”。“知己”就是要对自己孩子的成绩、身体状况、志向、特长、气质、性格、兴趣、爱好以及家庭经济实力心中有数;“知彼”就是知道院校的基本情况、专业的属性强弱、录取的章程规则和院校录取分数等。高考志愿填报取得成功需要充分的信息支持,但恰恰在家长中存在着严重的信息缺乏的现象。
几百个专业,上千所学校,且院校合并、专业更名频繁,你该怎样选择?志愿设置的“大平行”和“小平行”有什么区别?平行志愿真的没有风险吗?投档一定能录取吗?提前批不报白不报吗?专业该不该服从调剂?孩子大学4年该怎样度过?毕业后是就业、考研还是留学,您知道怎样规划吗?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能考上一所满意的大学,学到一个满意的专业,但往往感到力不从心,不知从何做起!挑大学选专业的主要工夫,在于了解、分析,在于比较、区别。我们在购买住房、添置家具时,还要货比三家,精挑细捡。现在选报志愿,选的是考生的前途,报的是考生的命运,它比购买住房、添置家具重要得多。学生现在没时间、没精力、不够成熟,家长时间充裕、阅历广泛、经验丰富,在此关键时刻应该下点功夫去帮孩子一把。高考志愿填报需要很长时间的调研和充分的信息搜集,这个工作不是孩子高考完以后才开始做的。这些调研甚至从高一的时候就应该开始做起。
志愿填报不但决定着一个孩子一生的前途命运,而且承载着无数家庭的梦想与希望!志愿填报一定要以幸福人生目标下的高薪职业规划为导向,也就是说,我们在选择专业之前要先有职业规划,要先知道我们未来做什么,由此来决定我们学什么。我们一定选择那些最适合我们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给孩子的决定,是整个家庭未来发展走向的决定。所以,家长一定要懂得选择,一定要学会如何帮孩子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因为孩子的一生、家庭的未来就掌握在你们手里!
欢迎各位家长到平顶山高考志愿填报指导中心咨询。我中心将由高考志愿填报专家提供全程“一对一”咨询,解密志愿填报常见误区,对2000多所院校、500多个专业全面解析,就业前景分析,志愿填报技巧和招生政策解读,一站式解决家长和考生的所有志愿填报难题,为考生量身打造最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志愿填报方案,实现“高分不浪费、低分巧规划”。
为帮助家长朋友了解志愿填报和生涯规划知识,我中心每周五晚上7点举办高三家长报考沙龙,分析研究和探讨志愿填报和生涯规划相关专题,热烈欢迎各位家长到我中心参与报考沙龙,每次限20位家长参与,请各位家长提前预约。
总之,别让高考报考毁了孩子的一生!真诚的希望各位家长能提前着手,深入了解高考报考政策和专业知识,对院校和专业进行深入辨析,为您的孩子做出最适合的选择;祝愿您的孩子高考顺利过线,录取榜上有名,为您的孩子赢得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咨询热线:0375—2211699*** 王老师
微信号:gkbk001gkbg001(关注微信号,将定期收到志愿填报专业知识。)
指导中心地址:平顶山市一中对面清华苑小区4号楼4单元302室
第五篇:爷爷奶奶溺爱孩子咋办
爷爷奶奶溺爱孩子咋办?
在我们家中,由于我和孩子爸爸都是上班族,时间、精力不够,孩子平时就由我的父母帮着照顾着。爷爷、奶奶和父母是两代人,除了在年龄上有较大的差异外,思想、爱好、生活习惯等,都存在很大差距。再加上年轻的父母由于现在社会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增大,总会不自觉地把紧张气氛带入家庭,希望孩子也能早早地适应社会、适应竞争。而相对于退休在家,拥有相对平和的心态的爷爷奶奶们,他们则更多的希望孩子能拥有轻松快乐的童年。爷爷奶奶爱孩子是无可厚非的,但爱要有个度,过分的宠爱就成了溺爱。所以,在理解和肯定对方的基础上,我觉得父母和爷爷奶奶还应在以下几点保持一致。
1.不偏袒孩子,不娇惯孩子 在孩子做错事情时,全家的态度必须保持一致,不能偏袒孩子,娇惯孩子。孩子是很会察言观色,当他看到家庭成员之间出现分歧时,他就会聪明地钻空子。这不仅对改善他的行为毫无益处,反而会导致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带来更多别的问题。
2.孩子能做的事,绝不代劳
事事都为孩子代劳,久而久之,会打消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会让他感觉自己被承认。一些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今后的生活中是无人能替他代劳一辈子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3.不能无条件满足孩子的每一个要求
我们应学会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当他知道撒娇和无礼取闹没意义时,就不会再这么做了,不要让孩子养成无理取闹和撒娇的习惯。如果孩子想得到某件玩具,并且要求不是很过分时,可让孩子付出一定的努力再满足他,比如,让他打扫卫生“挣”钱。如果他长期轻而易举地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他将不会懂得珍惜和来之不易。
孩子任性也好,有某些不良行为也好,虽然与老人的溺爱、娇惯有关,但父母首先看到的应是自己未尽教子责任的一面,世间没有任何人能替代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所以,父母应尽最大努力和老人沟通,说服老人在育儿中和自己保持一致,只要大人之间态度一致,孩子一定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四(4)班
李阳璞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