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改革理财的论文

时间:2019-05-15 13:04: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企业改革理财的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企业改革理财的论文》。

第一篇:关于企业改革理财的论文

导语: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以下是小编整理关于企业改革理财的论文,以供参考。

[摘要]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一种新型企业制度,适合国有企业及股份有限公司等所有权人分散、众多的企业采行。我国自中共四十大召开后,现代企业制度在国有企业广泛建立,民营企业虽采用率不高,但也在不断扩大。那么其如何建立,效果如何,存在什么问题,又如何进一步完善,如何据其理财,等等,便是迫切需要弄清的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作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

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改革;企业制度;理财;会计

一、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建立的过程及效果

(一)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的建立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改革逐步推进,企业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1978年试行“扩大企业自主权”,1983年开始“利改税”,1987年推行“承包制”。这是首先进行了“放权让利,探索两权分离”的改革,在既有产权制度的框架下,探索各种形式的灵活经营机制。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中共四十大召开后,逐步进行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探索,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公司制企业制度为方向,全面构建现代化的企业微观产权制度、经营体制、管理体制。1997年开始的以“债转股”为主要方式的国有企业脱困,以公司制改制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等,就是重要措施。目前,现代企业制度在形式上已在国有企业广泛建立;民营企业虽采用率不高,但也在不断扩大。其主要表现就是

首先,到20XX年底,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国家重点企业中的2524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已有1331家改制为股权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占总企业数的52.7%。而国有中小企业改制的比率已经达到80%以上。

其次,作为国有企业主干的中央企业,已有l9家企业按照《公司法》转制,开展董事会试点,共选派66名外部董事,实现企业决策层与执行层分开,改善了公司治理结构。

再次,中央企业及其所属子企业的股份公司制企业数量,已由20XX年底的30.4%提高到20XX年的64.2%。

最后,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截至20XX年底,全国除国有金融机构控股的上市公司外,801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已有785家完成或启动股改程序,占全部企业的98%。目前中央企业普遍加大了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力度,通过市场化方式选用的各级经营管理人才约占总数的30%,一批企业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和全体员工竞争上岗、量化考核、薪酬与业绩挂钩的机制。

(二)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实行的效果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了良好效果,扭转了20世纪90年代末之前国有企业普遍亏损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总体上呈下滑趋势。产品销路不畅,产品大量积压,资产负债率高,不良债务严重,三角债成为当时的老大难问题,出现了普遍亏损的局面。1990年,国有企业亏损面和亏损率分别为27.6%和47.3%;到1998年,亏损面和亏损率上升到41.5%和68.8%。在40个大类行业中,1990年净亏损行业只有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煤气等7个,到1998年净亏损行业增加到21个。亏损尤为严重的食品加工业、食品前线制造业、纺织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和金属制品业等5个行业,1996-1998年累计亏损额已经超过了本行业国有企业的净资产。亏损的加剧使企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1998年,国有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利润率和资金利润率只有0.43%和0.23%,分别比全部工业低1.84和1.4个百分点。由于长时期的低效益运转,国有经济形成了大量的资产损失和资金挂帐。据调查,这部分损失大约占资产总额的7.7%。

自20世纪90年代末,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后,这种国有企业普遍亏损的局面基本得到扭转。经过长期的企业改革,虽然国有企业数量不断减少,但是资产规模大幅增加,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显著提高。20XX年全国国有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人18万亿元,同比增长20.1%;实现利润1.62万亿元,同比增长31.6%;上缴税金1.57万亿元,同比增长21.8%。20XX年——20XX年,国有企业户数每年减少近l万户,但销售收入平均每年增加1.9万亿元,实现利润平均每年增加2500亿元,上缴税金平均每年增加1800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16.1%、33.7%和18.2%。20XX年,中央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84万亿元,同比增长19.3%;实现利润9968.5亿元,同比增长30.3%;上缴税金8303.2亿元,同比增长23.8%。截至20XX年底,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4.8万亿元,同比增长20.5%。20XX年——20XX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年均增加1.5万亿元,销售收入年均增加1.3万亿元,实现利润年均增加1500亿元,上缴税金年均增加1000亿元。20XX年,中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千亿元的有26家,利润超过百亿元的有19家,进入世界500强的有16家,分别比20XX年增加2O家、l3家和l0家。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涵义和特征

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呢?所谓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一种新型企业制度,它有四个基本特征:

第一,产权清晰。通俗简单点说,就是公司到底是谁的问题清清楚楚,不存在混淆不清的问题。出资者享有企业的产权,企业拥有企业法人财产权。企业是法人团体、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企业法人有权有责,企业以其拥有的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并对出资者负责,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第二,权责明确。权力和责任皆有明确归属、界限清楚,有助于形成各领导、各部门“不争功、不诿过”的良好风气,而难以出现“出了问题无人负责,有了好处人人争权”的情况。权力和责任应对应,成正比关系,即权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如有可能,还可将权力和责任关系进行的量化。实行有限责任制度,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也就是拥有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企业破产时,出资者只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对企业债务负有限责任。

第三,政企分开。企业自主运营,各级政府不得以行政手段强迫或者提供政策上的优惠来换取企业不当行为。政府调控企业主要用财政金融手段或法律手段,而不能用行政干预。

第四,管理科学。也就是管理能够激发创新精神、主人翁意识,不断提高企业绩效,达到效率和效果的最佳结合点。一般实行权责明确的管理制度:一方面有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如股份制公司中的股东会(权力机构)、董事会(决策机构)、监事会(监督机构)和总经理(执行机构)等;另一方面具有权责明确的经理式的管理层级制,善于管理,提高效率。

三、现代企业制度的适用性分析

现代企业制度,适合国有企业及股份有限公司等所有权人分散、众多的企业采行。这是因为:现代企业制度最根本的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就是指企业的所有者并不亲自经营自己的企业,而是将其委托给经营能力高强的经营者来经营。就国有企业而论,它的所有者理论上为全民,但全民不可能都去经营国有企业,而是由全民的代表机关——政府委托厂长、经理去经营。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之前,政府直接控制企业的经营,企业缺乏经营自主权;同时,因企业缺乏自身的利益、责权分离而导致经营积极性不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会使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积极性,发挥其潜能,使企业焕发生机和活力。

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众多,也不可能每一个股东都直接经营企业,是由董事会聘任的经理直接经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能产生与国有企业一样的良好效果。

不过,对于那些私人独资或少数几家合资的私有企业来说,人们更愿意选择自己经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积极性不高。这是因为: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是聘任总经理、经理来代替自己经营企业,只有在所聘任的经营者比自己能力明显高强、自己能够有效控制代理人、代理成本不太高时才能体现出其优越性。聘任经理来代替自己经营企业,必须付给对方高昂的报酬,还须付监督成本,如果所聘任的经理能力低下,还不如自己经营;即便他能力高强,如果无法有效监督、控制,他也会暗中侵蚀自己的资产,使自己付出高昂的隐性代理成本。因此,在自己有能力经营的情况下,人们不会再付出高昂的代价而聘任他人代为经营。我国的生产力尚不发达,私有企业大多产业层次低、规模小,对经营能力的要求尚不太高,企业主自己有能力经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优越性还没有充分体现,故很多私有企业还是有企业主自己经营,中国的私有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家族式企业,就是明证。不过,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层次的升级,私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优越性也会逐渐显现,采行的企业会越来越多。

四、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虽已在我国的国有企业广泛建立,也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有不少只是形式上的,没有真正发挥作用。突出表现在股东会(权力机构)、监事会(监督机构)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而总经理(执行机构)的权力却无限膨胀,难以有效监督和制约上。为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以改进、完善。

(一)进一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除极少数特殊垄断性的国有企业可改组为国有独资公司外,大多数企业应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做到股权多元化;一部分效益好、规模大、有发展前途和较强竞争能力的企业,应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吸收多方面的资金入股,实现股权社会化。股东按股权比例,分别派出人员组成董事会,或通过股东大会,选举组成董事会,作为所有者的代表,全权负责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打破原有国有企业处于政府主管部门控制之下、很难避免主管部门对企业生产经营随意干预的现象,从制度上促使政府与企业之间分离。在此基础上,要建立起明确的公司治理机制。股东会是最高权力机构,由股东会选出的董事会,负责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总经理在董事会的领导下,负责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工作;监事会负责进行监督。从而在企业的所有者、决策者、执行者和监督者之间,确立起一种既能相互协调合作,又能相互制衡监督的机制,在制度上促使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合理分离及其正常实施。

(二)努力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要以混合所有制经济为载体,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化改造,根治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弊端,努力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对此,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鼓励私有经济做强做大,提高私有经济收购国有股份和购并国有资产的能力。(2)在养老金、社会保障基金以及其他社会基金的出现的基础上,培育中国的机构投资者,鼓励各种基金投资股市,参与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

(3)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竞争的原则,规范管理层收购和职工持股计划。(4)以经营管理者薪酬制度改革为突破,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推进企业经营管理者职业化,调动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

(三)努力建立管理者及职工利益与企业利益高度一致的管理体制

要从建立利益共享分配机制入手,遵循公平、公正、合理的分配原则,使物质资本、技术资本及劳动力资本都能按企业利润贡献率分的适当利润。具体来说就是,由资产股份制、虚拟股份制、购股期权制与单元股份制组成企业利益共享分配机制,资产股份制主要用于物质资本与技术资本的投资者,虚拟股份制与购股期权制主要用于决策层与管理层,单元股份制主要用于普通职工。

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革财务制度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遵循的两项最基本原则是财产独立原则和有限责任原则。要按照这两条基本原则改革财务制度。

(一)改变会计信息的提供和流动

提供会计信息是理财的一项基本内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政府部门是会计的唯一使用者。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主要是为以政治制定计划,合理分配资源服务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享有极大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企业的资产配置,产品生产、销售、定价等重大生产经营决策均由企业根据市场供求情况和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实际自主地进行,企业成了市场竞争主体和社会资源配置主体,必然要了解同行业、甚至不同行业的企业经营及财务状况。会计信息的流动须由过去的以纵向流动为主的格局向以横向流动为主的格局转变;同时,会计信息也须由封闭转向公开,为企业的股东及潜在投资者、债权人、贷款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及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提供有关企业盈利状况、资金流动状况、偿债能力,资本保全状况和投资报酬等信息。

(二)完善资本保全制度

《国际会计准则》关于资本保全提出了两种概念:一是财务资本保全又叫名义资本保全;二是实物资本保全。在财务资本保全下,营业收入是以现时购买力核算的而对已发生的成本费用则按前期货币购买力计量的,即按历史成本会计计算损益的,当在物价不变,即币值不变的前提下,财务资本保全是实际意义上的资本保全。但在物价上升幅度较大时,财务保全不可能继续维持简单再生产过程。这时的资本保全只不过是名义上的资本保全。公有产权的代理人不像私有企业那样关心资产的保值增值。因而我国的资本保全实质是名义资本保全。应针对这一情况,制定存货成本计价的后进先出和固定资产摊销的加速折旧法来抵销通货膨胀的部分影响。

物价上涨使得资本保全只能是名义上的资本保全。为使名义资本保全靠近实物资本保全,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建议在有关科目下设二级科目。例如,根据物价变动总指数测算资本补偿不足部分,在“资本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项下,均可设二级科目“资本金补偿资金”,作为实收资本的附加补充账户,而在编制会计报表时,汇总在“实收资本”项下,并在附表中加以说明。这样使名义资本保全成为实物资本保全,会计信息质量得以保障。产权所有者的权益也实现了保全。同时,对于“未分配利润”项下的资本金补偿基金部分,已不能作为利润来分配,而应作为维护简单再生产的资金来源。

(三)建立税务会计

任何企业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享受税收优惠又是企业的永恒追求。企业要以现行税法为准绳,根据财务会计的有关资料(必要时依法要求重新计算),核算和监督企业税务资金运动(税款的形成、计算、缴纳和退补等)。认真履行纳税义务,充分享受税收优惠,全面进行税务筹划,为企业利益服务。税务会计是财务会计的一个分支,二者紧密联系,核算征税数额要通过会计核算来体现,同时计税依据也依赖于会计提供的信息。计划经济时代,会计提供的计税依据与税法规定的纳税依据相符,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所反映的内容一致。因此,不存在所谓税务会计的问题,因为在财务会计中包括了关于计税的内容。但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后,则发生了出现了政府部门从众多新设的企业中取得收入的问题,各企业也必须按税法规定的计税依据缴各种税款,从而使税法与会计制度之间有了一定程度的背离,由此出现了会计上和税法上计税依据相背离的情况,使得税务会计成为理财所必需。

同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财产独立原则,企业法人拥有法人产权,投资者的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发生分离。当国家以投资者身份出现时,与其他投资者一样,享有投资者的一切权益而无权为企业制定这样那样的规定;而当国家作为上层建筑发挥超经济行为时,有权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和法律来约束企业,使之步入规范的运行轨道。这样,一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国家规定的诸如:资金使用,费用开支及列支渠道,转变为通过运用税收来间接控制。同时企业的经营者由于不再受国家的直接干预,可以根据自己的经营需要灵活运用资金和规定成本费用开支。企业经营者的目的是维护包括国家在内的所有者的权益。因此,随着国家双重身份的明朗化,税务会计也成为必不可缺,应立即着手建立。

[参考文献]

[1]何世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践与探索[J].管理工程师,1996(4).[2]梁步腾,黄俊英.发挥财政职能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程[J].福建财会,1997(2).[3]宋昕.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J].民航经济与技术,1999(3).[4]王效昭.论现代企业制度概念的基本规定[J].华东经济管理,1995(5).[5]刘长顺,葛萍.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再认识[J].吉林商业高专学报,1997(1).[6]甘家音.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思考[J].华东经济管理,1995(1).[7]王振邦,王亦军.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资产经营管理[J].经济经纬,1995(5).[8]Harrs,MiltonandRaviv,Arthur.1989,“TheDesignofSecarities”lournalofFinanalECo-nomics20.[9]张建文.政企分开、国有资产所有者在位与产权主体多元化[M].学术月刊.1999,(2).[10]杨英法.论保存本能和显示本能在商务谈判中的运用[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1999,(1).[11]蔡定萍.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统计[J].华东经济管理,1995(2).[12]原俊戍,李淑娟.现代企业制度下深化会计改革的思考[J],工业技术经济,1998(5).[13]潘煜双.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财务管理[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1998(2).[14]陈苑红.论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理财[J].四川会计,1999(2).

第二篇: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明确提出了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指导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国有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许多方面实现了突破与创新,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

一是股份制改革步伐加快,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目前,全国已有50%以上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大型骨干企业改制为多元股东持股的公司制企业,中央企业所属子企业48%进行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改革。一批大型国有企业先后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有些还实现了主营业务资产整体上市,促进了机制转换和管理创新。国有企业普遍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全员竞争上岗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工资制度,一些企业还探索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企业经营者年薪制和股权期权激励制度,初步建立起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的新机制。

二是国有经济总量不断增加,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提高。近年来,国有企业户数不断减少,但资产总量和实现利润大幅度增加。与此同时,国有大型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三是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得到优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从行业分布看,国有经济更多地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现今国有企业的不足之处还是不容忽视的:

大多国有企业因政府长期大力扶持,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与创新精神,另外,因国有企业对自主品牌的不够重视,导致许多大型国有企业多年来为外国公司生产贴牌产品,同时对国内企业造成空间压缩,影响了中华民族品牌的发展。

董事会作出决策,股权大小决定董事会地位,这是股份制企业的基本原则。无论国家是否控股,政府都不能干预董事会的决策。这是作为一个企业独立运行的基本保证。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几点思考

国有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进行改革,而改革必然触及少数人的利益,因此,国有企业的改革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等等。

第一、要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关键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改革原则,从建立和完善激励和考核机制做起。不妨将董事会代表国有资产的董事的职务升迁和薪酬待遇与资产回报率挂钩,由国有资产主管部门考核;经理人职业化,其职务任免和薪酬待遇与企业经营业绩挂钩,由董事会考核,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这样国有资产所有权虚化和经理人职责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应该能够解决,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也应当可以获得成功,这种相互制约的制度设计也能够有效的解决目前大量存在的国有资产流失和经营管理人员的腐败问题。

第二、在解决富余人员问题上政府不应推卸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企业冗员是必然的,而减人增效是国有企业走出困境,实现经济集约增长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来看,国有企业中庞大的冗员队伍必须推向市场,推向社会,在劳动力市场上实现劳动资源的再配置。从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走势看,通过劳动力市场在全社会重新配置劳动资源也是可能的。我国劳动力在第三产业中的分布仅占23%,而世界平均水平是45%。仅是达到这个水平就可以为1.3亿人提供就业岗位。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对各种基础设施的需求不断增加。政府劳动部门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应承担的职责是健全职业培训、劳动力市场的中介服务体系。协调社会上各种力量,有效实施再就业工程。而为了安定团结让国有企业消化,劳动部门只管理用人指标、发放表格,有悖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尽的职责。政府也有必要从搞活国有企业的全局出发,放弃部分资产权益如国有企业土地使用权收入等,为冗员分流提供必要的支撑。这部分富余人员应从国有企业中“游离”出来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各种生产、经营、服务领域就业。这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中就业人数不论是绝对量还是相对量都在不断增加。许多老企业已人满为患。让国有企业内部自我消化显然不利于实现减人增效,不利于国有企业经济的集约增长。不仅如此,由企业内部消化的一系列办法可能会对国有企业造成伤筋动骨式的损害鉴于解决国有企业富余人员问题牵涉千家万户,异常敏感,操作过程必须慎重对待,但这不等于以安定团结的要求倡导让国有企业内部解决富余人员问题。其后果只能是继续维持国有企业的低效运行,国有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集约增长也将成为一句空话。国有企业也会更加依赖政府,讨价还价。

第三、明晰代表国有资本出资者的投资主体,由国有资本出资者代表以所有者的身份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之所以会频频出现政府以行政手段进行改革的方式,说到底还是一个老问题:即国有资本运营还没有人格化,还没有建立起代表国有资本出资者的投资主体。在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条件下,各级政府及其有关各种经济部门似乎都是国有资本的所有者,都一心一意地要搞好国有企业.而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身份决定了其改革的方式必须呈现明显的行政手段特征〈“三堂会审’’,批贷款、现场办公搞改革〉,但是,当要求改革推动者为改革承担责任时,又谁也负不起、也负不了责任。这样一种改革方式实际上仍未走出”承包制"的藩篱。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其主要职责在于对社会经济进行协调、规范和服务。为有效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建立法人实体与市场竞争主体,国家应充分发挥制度创新推动者的作用,加快国有资本运营体系改革,建立代表国有资本出资人的投资主体,真正实现政资分开、政企分开。然后,由国有资本的人格化的投资、运营主体按着权利、责任与利益对称原则去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承担改革的绩效责任,承担一切有利或不利的后果。对于代表国有资本出资人的投资运营主体的构造与选择,目前仍存在很大的争议。一种意见认为这种国有资本人格化运营的支点应从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中内生出来;一种意见认为现有的行业总公司适合于作为固有资本的投资运营主体;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国有资本人格化运营支点的选择以规范的国有企业集团母公司为宜。我们认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主体的选择作为与国有企业改革匹配的一项制度创新,应当按照有利于政企分开,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在经济生活中培育集约增长点,从而有利于更好地在国内市场有效竞争、在国际市场强有力地竞争的原则来选择与构造。为此,把规范的国有企业集团母公司从一般固有企业群体中剥离出来,作为国有资本人格化运营支点的主体部分应是一个不坏的选择。

第三篇:理财论文

邮政储蓄银行为中低端客户提供理财服务的分析

姓名: 单位: 日期:

目录

引言---------------3

一、当前邮储银行理财业务开展的现状-----3 1.专业性不强-----------4 2.缺乏购买力较强的客户群体--------------------4 3.宣传乏力-----------------5

二、邮储银行开展理财业务面临的挑战------5

(一)各家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5

(二)邮储银行缺乏专业理财服务的挑战-----6

(三)大量中低端客户带来的挑战---------------8

三、邮储银行为中低端客户提供理财服务的几点策略-------------------9

(一)培养和选拔专业的理财经理---------------9

(二)提供专业化、差异化、优质的理财服务-----------------------------11

(三)强有力的宣传邮政储蓄理财业务-------15

(四)强化运行保障机制---------------------------16 结语--------------------------16

邮政储蓄银行为中低端客户提供理财服务的分析

【内容摘要】:邮政储蓄银行正处于起步阶段,之所以着重讨论服务中低端客户,主要是因为能依托已有的网点和资源优势,并且也有政策性的导向支持。本文旨在提供理财服务的分析是由于理财服务是邮政储蓄银行迈向专业银行所必经的突破,故本文从邮政储蓄银行当前开展理财业务的现状入手,剖析所面临的挑战及原因,为此得出几点针对中低端客户提供理财服务的策略。

引言

邮储银行成立伊始,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不可否认的已取得巨大的进步,但如要跻身有竞争力的专业银行,必须进一步突破弱势业务,特别是随着公众对投资理财的期待值越来越高的当下,邮储银行必须在这方面下功夫,以专业性卓著、服务优质来进一步维护好已有客户,开拓新客户。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自身理财业务的优势和劣势,特别对自身劣势的分析,并结合金融大环境,寻找合适的策略将投资理财业务的发展作为我行进一步挺进银行业发展的突破口。

一、当前邮储银行理财业务开展的现状

理财业务就开办初期确有进步,但当前邮储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现状依然发展缓慢,在实际工作中理财业务的现状,其中主要是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专业性不强:首先从运行机制上看,在机构配置上,理财业务的开展没有一个独立的业务平台作为支撑,换言之就是没有理财职权相对独立的部门管理和指导理财业务的开展,实际工作中看理财业务一般都归综合业务部管理,而综合业务部日常工作本身就很繁杂,人员也有限,对理财知识也不甚了解,但投资理财作为专业性较强的业务,没有专业的指导工作则很难正常的顺利的有突破性的开展。再从基层网点的柜面设置来看,最起码的理财专柜都没有,更不用说贵宾室等的配置了,这样显然是与理财业务要发展,邮储银行要竞争是完全不相适应的。其次,在人员配置上,许多网点都没有配有专业的理财经理,当然就没有专人负责理财业务的市场研究、业务开展和管理、规划和发展了。工作中一般都是停留在前台的柜面人员单纯的推销部分理财产品,前台人员对理财业务不是那么了解,并且营业厅排队的人较多,前台人员也没有过多时间去宣传营销理财产品,这样也阻碍着理财业务的开展。最后,理财业务手段落后,因为理财业务必须针对不同客户提供差异化有针对性的理财建议,因此需要一套完整的理财分析软件。然而,目前我行没有建立起全面的理财管理体系,包括理财产品组合投资的分析软件和理财客户的关系管理体系都没有建立起来。这意味着即使我们有大量的客户,我们都不能应对好维护好这么多客户,造成客户资源浪费。

2.缺乏购买力较强的客户群体:依托已有的邮政网点和客户资源,主要是中低端客户,当然我国目前中低端客户的投资理财的意识逐渐在觉醒,但受制于拥有的资金,中低端客户的现实购买力依然是较低下的,从已有的客户中看,较热衷于投资理财的客户大多数是年龄偏大的客户,客户群

体也是一些收入较稳定的居民和部分当地的商户等,没有在当地形成一个较庞大的相对稳定的理财客户群体。并且由于硬件设施的局限,对于一些主动上门需要理财服务的客户,或者是有潜在需求需要我们营销人员引导的客户,出现排队时间长、挤等现象,致使这些客户因不能得到优质服务而转向其他银行,这种不良现象更是增加了我行发展理财业务的难度。

3.宣传乏力:主要从实际工作中看,基层的网点内张贴有很多的理财产品的海报等宣传品,但没有突出宣传的重点,致使客户很难真正了解到宣传的理财产品,当然更难觉得能给自己带来收益的理财产品更少。并且很多网点在营销理财产品的时候还搭售其他商品,如毛巾之类的,这样使理财的专业性大大降低,客户很难相信这样的理财产品。再从宣传的手段看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宣传方式上,如橱窗张贴、宣传单、告示牌等,没有充分地利用好新兴的宣传媒介,如手机、网络、电视、广播等,造成宣传的覆盖面窄,使很多潜在客户没有接受到我们的宣传信息,我行的投资理财产品市场的认识度则相当有限。

二、邮储银行开展理财业务面临的挑战

身处竞争激烈的金融行业,面临着不同的挑战,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投资理财业务面临的不仅有其他银行的外部竞争,更是有自身局限的挑战,为了提出可采用的策略,必须认清挑战,分析原因,当下邮政储蓄银行理财业务必须应对的挑战主要为以下几方面:

(一)各家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商业银行凭借多年成熟的理财业务开展的经验,已经形成有自己银行

特点的理财产品线,并且同时又在不断的丰富理财产品的品种,这就在理财产品的提供上有突出的优势。并且有专业的理财人员为支撑,在争夺客户,尤其是大客户的争夺上更是占有不能替代的优势。具体说来主要阐释如下:各家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大客户争夺之后开始将争夺的市场转向大众客户的争夺,例如从2006年起,交行等多家中资商业银行将理财产品的起买价格调至五万元,显然此举是在瞄准中低端大众客户,拓宽市场的占有率,从量上进一步突破。实际中看,商业银行在争夺大众客户上突出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a.对大客户的争夺和维护上看,各家商业银行都设有大客户服务的专区,对达到一定投资额的客户更是有“尊贵”的服务,例如不用去一般柜台排队,而是去贵宾室、贵宾理财专区,并且能有专人的理财经理提供理财建议。而正如前面提到的,邮储银行基层网点一般碍于硬件的局限,几乎都没有设有理财专柜,更别说贵宾室了。b.商业银行在软件上突显出的强有力的竞争力,各家商业银行都有数年的发展理财业务的经验,都有自己的理财产品线,有丰富的各种理财产品,能针对不同的客户的需要提供不同的理财产品,能让客户有可选择的空间,此外各家商业银行还在不断的完善。再者,各家商业银行有不少专业理财人才对理财市场进行分析,对理财产品进行开发,还能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优质的理财服务。

(二)邮储银行缺乏专业理财服务的挑战

理财业务最大的特点就是专业性,也就是能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差异化的有针对性的理财咨询服务,能为客户设计出适合客户对风险承受力并且

能使其资产至少保值最好是最大化的增值的方案来。而邮储银行目前理财业务的开展主要仅限于营销部分投资产品的“附赠品”,而没有理财咨询、策划、引导以及售后的服务环节。我行缺乏专业的理财服务的挑战主要是以下几点:

1. 缺乏专业的理财运行机制

理财运行机制主要偏向于较独立的专业部门的配置以及基层营业机构的硬件设施上的设置。在机构配置上邮储银行各支行没有设有专门的理财部门,这就无法对理财业务的开展提供更有意义的指导和监督。网点没有独立的面向客户的独立的理财柜台,这从上到下都没有一套独立的专业化的理财条线的运行机制,难免造成理财业务发展缓慢。2. 缺少专业的差异化的理财产品

目前邮储银行理财产品的不足表现在如下两方面:一是品种少,绝大部分是集中在代销证券、基金、保险和定期存款上,理财范围狭窄,这难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二是依托传统的储蓄、汇兑及代售难以设计出分散风险的理财产品组合。并且目前理财产品主要着重代销部分产品,这是不科学的,完善的理财服务是更注重“理”,应该是针对客户的需求对客户的资产进行分析进而打理客户现有资产并尽力使其增值最大化的。3. 缺少专业的能提供理财服务的人才

笔者认为银行有无理财人才是能否开展好理财业务的关键,这是取决于客户理财知识较缺失和理财业务的专业性而得出的。首先客户来银行接受理财服务往往是由于面对复杂的金融环境和丰富的理财产品,自身缺乏专业的理财专业知识而素手无策,所以这就要求银行能有专业的人士为客

户提供适宜的理财服务。再者,理财业务是一项专业学问很深,操作技术强的业务。理财涉及到投资、保险、法律、会计、财务、税收等方方面面的理论和实务操作,因此如不是专业的理财人士,则很难全面的分析客户的资产财务信息,很难为其提供能保值增值的理财服务。

从目前的情况看,邮储银行从事理财业务的人员情况主要如下所述:很多网点没有理财经理,甚至在人员编制上就还没有理财经理这一职位,针对已有的理财经理看,多数的理财经理仍是临时抽调或转岗而来的,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没有专业的理财知识,即使参加培训的,个人理财技能仍是偏向于银行类的业务。其次,理财产品的营销人员很多都不甚了解理财产品,特别是在推出新的理财产品后,没有对理财产品进行认真的宣传和讲解,指示营销人员不能针对客户介绍不同的产品,不能对产品进行深入的分析,不能对产品的收益和风险点进行阐述。

(三)大量中低端客户带来的挑战

由于邮政储蓄银行依托于原来邮政的网点优势,客户群中大多是中低端客户,然而中低端客户的忠诚度和利润率两方面都带来不少的挑战。a.中低端客户忠诚度带来的巨大挑战:银行提供理财服务优质的客户当然是购买力强并且忠诚的客户,这才能带来高的收益。但目前大量的中低端客户,他们对理财产品的价格是极其敏感的,再加上投资理念不成熟,造成他们的忠诚度低,极易变动,这对邮储银行是巨大的挑战。首先,中低端客户受促销政策和新成品的价格因素影响大,就表现出中低端客户的理财行为的短视和非理性以及国籍的趋利性。其次,激烈的金融竞争,一个客户通常在国家银行都接受着服务,这就很难有绝对排他性的忠诚。这主要是要

看我们在其中占的份额,也要求我们要扩大市场占有率。b.对中低端客户理财服务的利润从哪儿来?首先,对中低端大众客户来说,客户的投资资本是有限的,并且缺乏科学的投资意识和知识,所以针对单笔业务来说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服务的成本较高,并且取得的收益又低。统计数据显示每6位客户能成功做成一笔保险业务,基金业务的成功率仅为三分之一,所以邮储银行理财业务的成功率也是相对较低的。这也是邮储银行首先必须从量上突破以形成规模效应所必须的。其次,对我行已有的中低端客户中很多都只使用邮政储蓄银行的部分优势业务,如邮政绿卡、传统的储蓄汇兑业务、异地通存通取,对理财业务则去其他商业银行办理。最后,在邮储银行的中低端客户中很多还没有投资理财的意识,例如有闲置的资金都只会存定期等传统的方式,而不会进行理财投资。要突破这个瓶颈,必须依赖强有力的宣传和窗口引导。

三、邮储银行为中低端客户提供理财服务的几点策略

剖析邮储银行理财业务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寻求突破的策略才是根本。笔者就以上的分析为基点,提出几点能更好地为中低端客户提供理财服务的策略:

(一)培养和选拔专业的理财经理

邮政储蓄银行要进一步发展理财业务,建立一支专业化素质强的客户经理队伍是势在必行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打造这支队伍:

1、在行内选拔一批业务较熟悉、学习能力强、沟通能力强、有责任心、对理财业务有激情的员工进行培训,应从保险、基金、股票、税收等金融专业知识进行着重培训,对法律、投资、法律、会计、财务等相关知识进行辅助培训,最好能有专业老师的培训,值得说的说在培训各种投资市场知识时,还要进行营销技巧的培训,这当然必须建立在对理财产品有清晰的认知的基础上。专业的理财经理还应有心理学的素养在,作为银行的管理者,特别是人力资源的培养的部门领导应该多举行这方面的培训,能为理财经理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了解客户的心理应对不同行业不同职业有相应的了解,并能通过与客户的沟通中了解到不同客户不同的消费习惯、不同的文化背景,这不仅需要机构组织适当的专业化培训,更有赖于客户经理在现实工作中的实际锻炼才能培养出来的能力。

其次,培训作为外在的机制要起到良好的作用,还必须有相应的考核机制才能使培训能起到较理想的效果。考核机制是能很快建立的,但为了避免流于形式,但要明确考核的内容,首先是对我行和他行的理财产品的熟悉程度,其次是对理财的原则、理财的专业的技术分析、投资组合等专业知识的检测,最后当然是实际工作中的技巧和应变能力的考核,这主要是客户经理的直接领导所要做的。考核的标准是什么呢?是要借鉴其他金融机构先进的考核标准,当下可以适当的引进在国际上已经成熟的行业标准和道德职业准则。

2、通过“引进来”的方式快速的建立起一支精英队伍,可以通过社会招聘的方式,将社会上一些有专业知识的高素质的人才引进来。但这必然是需要耗费大量成本的,邮储银行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谨慎,要考虑用这种方法是否可行,或者通过这种方法进来的人才的占比等问题都应该全面斟

酌。

3、对理财经理队伍的长期妥善管理和维护是需要下功夫的,专业人才对每个银行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部门对理财经理这样专业性极强的人才是要重点维护的,特别是邮储银行,更是要在有薪酬作为最基础的激励之外,更应该有人文关怀,结合着精神激励同时维护好。当然前提要明确理财经理的基本职责,例如发展和维护好的客户的数量要求,客户档案的建立和完善的情况,对同行业动态信息的把握等等。

(二)提供专业化、差异化、优质的理财服务

邮储银行目前的瓶颈除了缺乏专业的理财人才外,优质的理财服务也是缺少的,在于没有丰富的理财产品、没有注重客户的长期维护、没有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财服务等方面,要进一步突破理财业务发展的瓶颈,笔者认为在以下几方面要能有所突破: 1. 本土化理财策略

笔者认为在当前竞争激烈的金融环境下,邮政储蓄银行实施本土化的理财策略是审慎可行的。本土化策略意在针对邮政网点,依托本土客户开展理财业务。实施本土化的策略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首先,本土客户是邮储银行能有效把握和维护好的客户资源。一方面,邮储银行的36000个营业网点,遍布国内的城乡社区,它提供的服务也是受绝不部分的中低端客户所认同的。目前,邮储银行应该着力维护好该客户群体,应该最快的为中低端客户提供出更好更优质的理财服务,当务之急,应该解决好针对银行业中低端客户最敏感的问题,也是邮储银行目前

存在的问题,例如排队时间长、业务速度不快、服务实施不够健全、服务态度不够好等问题,只有这些问题切实解决了才能提高中低端客户的不断的认知度和美誉度,才能提高市场的占有率。

另一方面,邮储银行在依托中低端客户的基础上,不能将自身仅定位于中低端市场,仍然要努力挤进中高端市场,这才能带来更好的收益。邮储银行发展的前两年也积攒有部分大客户,目前就要依靠专业的理财经理维护好已有的大客户,此外更要进一步营销更多的大客户,通过提供专业的理财指导服务为前提,通过一对一的沟通交流和服务,以更优质的服务打动大客户,要不断的发展高端客户群体,并做大做强。

其次,本土服务网络使邮储银行能成为本土客户信赖依赖的银行。这主要是取决于邮政庞大的网络覆盖,有其他银行无法比拟的地缘优势。这就能为广大的中低端客户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邮储银行可以借此大力推广贴近城乡居民生活的投资理财产品,在宣传上更要采用方便老百姓获取的方式,从而能利用好这网络优势。

最后,本土文化使邮储银行能具有民族金融品牌的竞争力。品牌竞争是未来金融行业竞争的核心,而邮储银行脱胎于邮政,邮政的存在不仅有利益的驱使,更是有政策性导向,有服务大众的理念在其中。因此,邮储银行更是要在宣传自身的同时,应结合邮政的宣传,这样既能能满足客户的心理需求,又能打造出具有邮储特色的品牌,这可以表现为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符合的节俭、积少成多等理财意识在其中,这样邮储银行理财产品的品牌是能被广大民众所接受认同的。2. 差别化理财服务

银行理财业务的竞争力就在于差别化的服务,能否提供针对不同客户的差别化服务则是理财业务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何谓差别化服务?就是站在银行的角度,通过理财经理专业的理财知识,将客户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群体的客户进行需求和服务的设计,并且能因此进一步分清重点客户和非重点客户得差别,再根据同一客户群的相同之处制定出无差异的统一服务方案,这样能将客户区别对待,也能节约我们的各种服务资源。邮政储蓄银行的客户群体大多是中低端客户,采用以往的粗放型的理财服务体系是绝对不可取的,这样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更是会造成利润和客户流失的可能。

针对邮储银行客户群体大多是中低端客户,我们首先应该将这部分客户群体把握住、维护好。虽然单笔业务带来的收益是小的,但是众多的该类客户带来的收益是可观的。现阶段可行的方法之一是:我们可以按照本金的规模将客户分类,才能采取差别化服务方式。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设定一个基本的标准数额,以此作为分界点,将客户分类。针对在此标准下的大客户应提供专门的理财服务,理财经理量身提供理财建议,一对一的服务。当然不能忽视中低档客户群体,也应尽量满足合理的大众化服务,可以进一步提供工作效率,并且在硬件上要保障大众服务渠道的畅通,避免拥堵。此外,大唐经理要主要排队现象,维护好正常的秩序,做好人员疏导工作。可行的方法之二是:结合人的生命周期需求将客户细分进行差别化服务。对在不同生命阶段的人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对投资的谨慎性等的不同提供差别化的理财建议。3. 创新理财产品,丰富理财服务

目前邮政储蓄银行的理财业务主要是在代销部分理财产品,理财产品也是很有限的,这缩小了客户对理财产品的选择范围,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这大大的局限了理财业务的进一步开展。

一方面,邮政储蓄银行可以大胆的学习、借鉴同行业的成功经验、成熟产品,结合我行现有的水平和优势,能开发出部分原创性的产品。另外,可以加强合作,首先当然是要夯实基础。整合现有的产品,能为客户提供能合适的理财产品和服务,通过传统的储蓄为纽带,将客户资金引入保险、基金、证券等领域。其次,加强合作则是与证券、金融、保险等专业的金融机构合作,开发出新的金融产品,并充分利用这些金融机构的专业优势,创新的开展好理财业务。4. 持续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

公民意识的不断觉醒使民众对服务的要求是越来越高,即使是中低端客户,这也使各家金融机构越来越倾向于服务的竞争,也以为客户提供的优质的服务为工作开展的理念。邮政储蓄银行若要使理财业务能取得长足的进展必须进一步以客户为中心,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客户管理体系,笔者认为是一套系统的客户开发、维护的一套体系,核心在于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不断地满足好客户的需求。这样也能增加客户的满意度,从而提高邮政储蓄银行客户的忠诚度。在操作层面主要如下所述;a.在后台管理层面,则侧重于对客户信息的汇总分析和业务流程的重组。首先要收集客户的资料,建立起动态的客户信息的数据库,才能掌握客户理财需求的变化。数据库内不断加入新客户信息的同时,也应注明流失客户的信息,并且记录客户流失的原因等情况,以此来改进不足之处。其次是,业务流程重组,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当下主要反映在人员和部门的配置上,应有专业的独立的理财分管部门和充足的理财经理等专业的人才,这才能有效地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维护好原有客户的同时不断地开发客户,并且使客户能成为回头客,提高业务开展的成功率。b.在前台营销层面,应差异化服务,应不能只停留在现有的单纯的代销产品的层面,而是应对上门理财客户根据其需求针对的提出理财建议,享有到专业化的理财服务;对没有明显理财意识或者需求的客户进行窗口引导,能引导其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投资理财,这都是要前台人员要主动地开发客户,使有需求的客户走不掉,使没需求的客户有需求。此外,在开发客户后,这并不是终结,要细心地维护好客户,这是邮政储蓄银行留在客户、树立品牌所要急切推行的,这也不局限于理财业务,对全行所有业务均应如此。可以通过电话回访、当面交谈、有偿提意见等形式对客户进行维护,这能使得客户受尊重需求的实现,这样客户也愿意来邮储银行消费、接受服务。

(三)强有力的宣传邮政储蓄理财业务

强有力的宣传这不仅是对外的宣传,也包括对银行内部员工的宣传。内部宣传首先是对从事理财线的人员的理财意识的强化,通过各种方式使一线员工能够深刻的领悟理财的意义和价值,才能真正的把理财产品吃透,才能“出自内心”地对客户进行正确的宣传引导,也容易说服客户乐于接受。其次是对全体员工的宣传,这样全行员工作为金融人才能有些金融素养,并且全员营销是我们所推崇的,哪里有我们哪里就能营销,这就需要全体员工对理财产品有了解。

对外宣传主要是传统宣传方式和新兴宣传媒介的有机整合,在传统的宣传海报的张贴,宣传单的发放等形式的基础上,充分的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此外还可以通过车体广告、手机铃声、短信群发等等方式全方位的展开宣传攻势。宣传内容上首先应是理财意识的的宣传,主要是针对潜在客户,再者是邮储银行理财产品的宣传,使邮储银行理财产品广而告之。对外宣传对前台人员来说就是要看准客户积极宣传,要让客户第一时间能了解到邮储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使客户能先入为主,再以专业化的理财技能使客户能成为邮储银行的客户,最好能是忠诚的客户。

(四)强化运行保障机制

根据邮储银行的现状,运行保障机制的建立首先是一支强有力专业化的理财师队伍的建立,前面已提及,此处不再赘述。其次是必须尽快的建立起个人理财的综合业务部门,能职权相对独立,职责清晰,使其全面的对个人理财业务进行管理、规划、发展和监督。再者是根据条件,能尽量的在硬件上设立一些宽敞大方、干净整洁、舒适优雅的理财工作室,能让客户感觉到他是被尊重的,让客户能有良好的心理效应。最后,应该制定出理财业务的标准和风险监控管理的办法,能有效地加强对理财业务的管理和监控。

结语

理财业务作为邮政储蓄银行向专业银行挺进的重要突破点,需要克服的困难是不少的,分析当前的自身形势并且面临着来自外部商业银行的竞争,来自自身劣势的挑战,大量中低端客户带来的挑战,邮储银行要想使

理财业务能有所发展,必须是要有切实可行的方案。笔者在文中提出了几点发展理财业务的策略,这都只是针对当下形势的建议,邮储银行应紧密关注市场的变化,管理者应有战略性的指导,在机制和操作层面都要加强核心竞争力,不断地丰富理财产品,通过优质的理财服务来寻求突破。

第四篇:国有企业改革_论文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国有企业改革 论文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研究 摘要:我国经济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国企作为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主体,置身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必须不断调整治理体制和管理机制,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文章从国有改革的思路出发,分析问题,并提出国企改革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管理者收购

一、国企改革的原因

(一)国有企业效率低下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依托,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很重要来源,是国家经济命脉的控制者,是国家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的主要体现力量。我国目前国有企业总体效益较差,发展状况与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及所占有的社会经济资源极不相称。国有企业的改革尚有许多难点未取得实质性突破,致使它所掌握的资源不仅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反而出现大面积的经营亏损和资产流失。

(二)所有者缺位

我国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属于全体中国人民,而经营权则属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而中国人民全体作为一个总体的概念没有办法来进行具体的经营管理,所以只能由中国政府,也就是国务院来履行出资者职能,行使所有权。国务院也必须委托各个部委、省市等来代理行使职能,最终各部委、省市也只能委托其他的自然人来代行所有权并进行经营管理。在这种多级委托代理条件下,由于“人人所有,人人没有”,“人人享有权利,人人不尽义务”,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来真正努力经营好自己所管理的企业。

(三)出资人和管理者利益不同

对于企业的投资人或所有者来说,企业的利润最终以投资收益的形式为其占有,投资行为的效用最大化可以简单化为利润最大化。而经理人员只是资产的经营者,经营者的收入不等于企业盈利,企业利润最大化不意味着经营者效用的最大化,因此,经理人员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力不足,有利用手中拥有的权力侵犯所有者利益的可能性。如果对经营者的监督不完整,其可能会通过扩大企业规模来扩大其权力基础,提高自己在同行中的地位;或通过增加不必要的非生产性开支达到个人享受的目的;或者通过增加或多报成本的方式侵蚀企业利润。

(四)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国企改革为我国国有企业走出困境、重振雄风、注入活力提供了政治保证。但由于一些企业在操作中的不规范,造成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其现象为:一是将国有资产低估或不进行评估就低价入股。最常见的手法是对其中有形资产部分按原值等价折合入股,例如,对土地、房产等大宗不动产按原购入价评估,不计其市场升值部分。二是将公有资产按比例送给个人,在改制中为保护一己私利,将公有财产无偿量化给个人。三是在红利分配时,国家股、集体股、个人股同股不同利。四是改制企业发生的亏损由改制前单位负担。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我国经济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国企作为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主体,置身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必须不断调整治理体制和管理机制,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市场化是国企改革的中心目标。国企要实现市场化的目标,关键是建立起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出资人-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而投资主体多元化、股东多样化是良好治理结构的前提,这就要求对国有独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简称为“国企改制”。国企改制的成果之一是“上市”,上市反过来有助于固化改制的成果,但上市并不是改制的唯一目标。

三、国企改革的实践问题

(一)证券市场效率问题

将国企改制后在境内外上市,这是国企改革的重要路径。境外证券市场有严密的法律和规则,运作经验也比较成熟。而基于承载国企改革与解困的历史使命,国内证券市场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有缺陷,再加上不法分子的推波助澜,以及各方经验的欠缺,证券市场逐渐失信于人,各类问题最终彻底暴露。目前,证监会制定了系统的解决方案:推动股权分置改革,强化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证券公司综合治理等。国资委制定相关文件,限定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最低持股比例,确保国家对某些行业的控制。作为上市公司最重要的外部环境,证券市场效率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优化国企法人治理结构,准确评价国企市场价值和经营业绩,并采取期权等手段有效激励国企高管人员。

(二)管理层收购问题

在管理层收购过程中,管理者既是买家又是卖家,那么就不可避免的发生国有资产贱卖的问题。MBO一个显著的特点便是融资收购。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收购标的价一般都远远超出收购主体的支付能力,管理层往往只能够支付起收购价格中很小的一部分,其中的差额就要通过融资来解决,因此融资能否成功是整个收购能否进行和成功的关键。然而在我国,一方面由于国内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合理,一股独大的现象非常普遍,这就意味着在我国完成MBO所需要控制的股权数量和动用的资金金额都很大;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管理层的收入相对较低,也导致了收购所需的资金缺口非常巨大,也就难免出现非法融资的现象。所以管理层收购中定价问题是关键,我们一方面要完善证券市场,使的证券的价格可以准确地反映资产状况,避免资产贱卖;另一方面,完善管理层收购的中介机构,由规范的中介机构来操作国有资产的买卖,而且要在规范的交易场所内进行。

(三)管理机制和制度问题

国企改制有助于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这是做好做强企业的基础,但绝不能保证企业做强、做大。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制度体系,激发企业组织的动力和活力,调动企业各层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中的重中之重,是高管人员激励约束机制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国家一直在推动“三项制度改革”,目标是“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工资能升能降”。这在市场化企业看来的基本常识,在国企改制之前简直比登天都难;职工身份问题是个症结,根本谈不上人员的市场化配置,造成冗员多而人才少。改制无疑是个最好的契机,使得“三项制度改革”有了突破口,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也有了起步点。国企要在改制的同时,顺势而为地开展人事改革,搭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健全董事会的功能,加强监督,打造职业经理人,和谐地解决国企改革过程中的职工身份转化问题。由于国企传统机制制度的起点不高,改革的成绩也就更加显著。

(四)垄断行业改革问题

垄断行业是我国国有经济最集中和控制力最强的领域。垄断行业中的主要大型骨干企业,几乎都是国有企业、都是中央企业。深化垄断行业改革,重点是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引入竞争机制,包括引入战略投资者或新的厂商,同时加强监管,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并有效保护消费者利益。已经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进行初步分拆、引入竞争机制的电力、电信、民航、石油等行业,要完善改革措施,深化改革,放开市场准入,引进新的厂商参与市场竞争。尚未进行实体性体制改革的铁道、某些城市的公用事业等,则要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改革。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机制必须和政府加强监管与社会监督相结合,既要加强对安全、环保、普遍服务等监管,也要加强对价格的监管,以维护公众的正当权益。

(五)国有经济结构调整问题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数量仍然太多,主要是地方中小企业太多,他们仍然大量活动在一般竞争性领域,很难发挥国有企业的优势。一般认为,国有企业在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规模效益显著、社会效益突出的领域有优势。因此,今后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就要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大企业集中,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而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逐步退出,把大多数国有中小企业放开搞活。

参考文献:

1、王风刚.多元结合--国企改革之路[J].商场现代化,2008(5).2、刘姿含.国企改革之深层次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8(5).

第五篇:理财规划师论文

关于某某某人力资源管理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如下;

现代财务理论吸收心理学、行为科学、决策科学等相关成果,注重对财务主体决策过程的探索,逐步发展成了一门新的学科———行为财务学。行为财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给转轨过程中的我国公司理财活动提供了理论指引,我国公司的理财活动也为行为金融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公司理财实践中最典型的“异象”,借助已有的行为金融理论和心理实验发现,解释公司行为的“非理性”必然,寻找公司理财决策行为的合理性基点———制度基础和市场依据。

「关键词」行为财务学;公司理财;行为偏好 绪论:

近年来央行为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连续8次降低利率,存贷利差水平也在同步缩小,这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依赖传统存贷款业务作为收益来源的路子越来越窄。一方面,由于国内资本市场发展迅速,许多大型企业集团纷纷通过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逐步降低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依赖。另一方面,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经营范围与地域限制将逐步取消,外资银行将与国内银行展开全面业务竞争,我国商业银行深刻感受到所面临的困境和竞争压力。面对这种情况,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进行业务创新,大力发展资产、负债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对客户的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目前亟待拓展的新兴业务之一。公司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运用和发挥自身的功能和优势,针对不同的企业客户的条件和需求,站在市场和客户的角度,对客户的资金运动及其产生的货币关系进行设计、组合、包装和优化,提出具体的方案、建议和意见,供客户选择使用并收取一定手续费的服务。它融合了银行、公司、财务、市场和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是对公司客户除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资金结算服务的延伸,是一种高技术含量的银行服务

一、行为理财学研究的意义和要点

在实际财务决策中,人们常常发现财务决策者的种种行为“异象:公司的管理决策者往往在他们负有责任的失败项目上投入比成功项目更多的钱(L.May,1988);大多数公司决策是在群体环境下作出的,群体行为经常扩大个体错误(E.Russo,和P.Schoemaker,1989);过度自信的财务主管可能会选择一个负债比率过高而导致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资本结构;过度悲观的决策者,则会选择一个过于保守的资本结构而丧失可能的发展机会;利润操纵,包括粉饰报表、选择披露和盈利的短期偏好等都是公司理财实践中常见的行为表现。

根据现代财务理论模拟出的公司价值行为总是与现实财务实践发生偏差,人们究其所以,发现在理财决策过程中把人抽象掉了。这里引用著名行为金融学家RichardThaler的一段话:“在金融学术研究和午夜新闻的报导中存在着有趣的对比。只要金融市场出现在新闻中,那么新闻报导中就充斥着人们进行各种疯狂活动的画面:……。与此相反,当我们阅读标准的金融教科书时,比如说Brealey和Myers著名的《公司财务原理》,我们就会留下这样的印象:金融市场几乎没有人类活动存在。如果公司部门和金融部门被机器人取代,那么我们在金融教科书中看到的几乎不会有什么变化”。

行为理财学研究就是要把现实中有差异的人拉回到现代财务理论的研究框架中,行为财务已成为我们研究公司财务理论和实践的一个新范式。行为理财的研究重点集中到以下几个方面:(1)公司价值估计。行为财务理论认为,部分投资者因非理性或非标准偏好的驱使会做出非理性的行为,而且具有标准偏好的理性投资者无法全部抵消非理性投资者的资产需求。基于此,HershShefrin和MeirStatman(1994)提出了行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BCAPT),对传统的CAPM进行调整。(2)公司融资决策与资本结构的决定。根据MM理论及其修正模型确定的公司最优资本结构是在抽象掉公司行业特点和公司市场地位等诸多因素基础上确立的,现实的财务决策结果就必然与理论测算结果存在偏差。公司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已被纳入行为金融研究的框架之中。通过分析公司股票的市场价值表现,决策融资方式,选择公司股票发行时机;通过研究财务决策中的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模式,构建公司融资决策的理论模型成为行为金融学致力解决的问题。(3)投融资者个体行为研究。行为金融学从心理学和行为认知学角度对投资者产生理性偏差的原因作了研究。行为金融学借助这些行为研究成果对证券市场中出现的种种“异像”进行系统性的解释。(4)公司理财中的投资策略。利用行为金融理论中所揭示的非“理性”心理因素系统性地战胜市场,实现对资产的有效管理。在中国进行行为理财研究具有独特的土壤和现实意义。第一,财务学是一门研究财务主体选择的科学。社会经济、文化和个性的差异已被证实是影响财务主体决策的因素,在财务国际化的大趋势下,对决策者行为的本土化研究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在我国转轨经济形态下,政府的影响力渗透到经济的各个层面;政府决策渗透下的企业理财决策、个人行为选择必然遵循独特的行为轨迹。中国当代行为财务必须注重从政府行为、资本市场条件和投资者心理特征等方面来分析财务问题,以更好地解释和预测财务主体的实际行为。第二,中国的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具有广泛的、典型的“非理性”表现。这一低效率市场可以为行为财务的理论研究提供丰富的研究素材。相对于成熟市场,在中国的新兴市场出现的“异像”及其表现有它的独特性,基于新兴市场的行为财务研究必将丰富和促进行为金融的发展。第三,在中国进行行为财务理论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内在驱动力。行为财务的实践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种针对决策者非完全理性和非完全市场的投资操作策略。研究行为理财策略对中国广大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中广大投资者无疑具有重大价值。

(一)股利相关和公司股利政策中的股票股利偏好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分红主要采用的是派现和送股这两种形式。这两种方式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是不同的:派现使公司的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股东手中的现金增加;送股使流通在外的股份数增加,每股账面价值和每股收益同比例下降,同时公司账面上的未分配

利润减少,股本增加。根据经典金融理论,投资者对红利和资本利得无偏好差异。在不考虑税收与交易费用的情况下,公司保留盈余增加,意味着公司有较大的扩张潜力,公司股价上升,投资者随时可以通过卖出股票自制“红利”。

事实上,投资者偏爱现金红利。行为金融学的分析认为,在行为人进行决策的时候,是无意识地把一项决策放入不同的心理账户分别管理:一部分是风险低的投资,用来规避贫穷;另一部分是风险较高的投资,用来一朝致富。投资者在进行决策时,往往一次只考虑一个心理账户,实施“分离决策”。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人们对不同行为选择下的行为结果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这就是遗憾理论(也称后悔理论)。后悔总是和责任相连的,而责任来源于选择。买卖股票是一种重大的抉择,自然可能导致重大的遗憾。而等待分红是一种不必选择的选择,自然遗憾较少。投资者偏爱现金红利由行为金融理论给予了很好的解释。与此同时,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股利政策有信号揭示的作用。现金红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企业即期和未来经营状况的指示器。盈利能力是公司选择现金股利的前提,投资者的“理性”告诉他们,现金红利是真正的现金流出,没有一定盈利能力和足够现金的公司是不可能发放的。其他的分红方式不需要企业资金的流出,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更改会计政策等手段,在公司实际经营情况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虚增企业利润,然后通过账面上的处理,向股东“分红”,所以其他分红方式所能反映的信息不如现金红利那么可靠。有研究人员对沪市上市公司1998、1999以及2000中期的分配政策与公司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1998年采取派现分配政策的公司在当年及此后几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增长率都显著高于不派现的公司(傅继波等,2002)。米勒认为与其说投资者重视分红,莫如说投资者更为关注分红政策信息里所包含的内涵和信号。清楚内情的公司经理人制订的分红政策反映了他们对公司未来的预期和信心;对不知内情的股东来说,披露的分红方案则是一种可以解读的信号。

我国的上市公司在确定股息政策时,更加偏爱红股派送。为什么选择送红股呢?有以下几种可能:首先,送红股固然不会增加股票的内在价值,但是对股东来说将收益作为本金留存公司是一种再投资行为。只要公司经营长线看好,股票红利就很诱人。其次,从市场评价来看,送股题材相当吸引人。大剂量送股后每股收益被稀释,为了填补每股盈利的缺口,给公司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信息理论,大剂量送股给市场这样一个信号:公司对盈利增长有信心。再次,公司红股决策最直接的动因还是为了更多地圈钱。比如承销商会建议某些小盘股,先送红股将盘子做大,然后配股,这样配股价不致太高,还可以多圈钱。最后,送股还有避税、没有交易成本等优点。

(二)融资决策中的权益融资偏好

现代财务理论主张,相同资产类型、经营风险和税负的公司应有大致相同的最优资本结构。20世纪60年代,许多学者从公司融资行为的实际考察发现,企业一般遵从先内后外,先股后债的融资顺序。但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经理人占有更多的关于企业经营和发展的信息,当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十分看好时,公司发行普通股后市场股价上涨,新股东坐享其成,老股东被挖走一大块既得利益。当公司举债融资时,老股东独享企业价值增值的全部利益。所以当公司发展前景看好时,公司管理层将倾向于更多的负债而尽量避免发行新股;

当公司经营境况和前景不好时,企业更倾向于股权融资,使新老股东分摊可能的损失。投资者在获知公司将发行新股时,会把这个信息看成是坏消息而抛售股票,引起股价下跌,公司融资成本增大。

我国企业具有极端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种融资行为选择有较强的制度性依据和市场发展阶段的必然。第一,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发展失衡,相对于债券融资,股票融资有较少的制度约束。有资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内源融资比例非常低,那些“未分配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几乎完全依赖外源融资。在外源融资中,股权融资所占比重平均超过了50%.2000年企业债券发行额只相当于A股筹资额的8.48%.债权市场的流动性差,截至2001年8月,我国境内上市公司家数已达1151家,流通股份为1273.36亿股,而在交易所债券市场上挂牌交易的企业债券仅有12个,发债主体6家,日成交金额平均不足5000万元(国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课题组,2002)。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结构失衡,直接加大了企业融资的成本和难度。因无法进行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就成为大多数企业直接融资的“独木桥”。事实上,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上市公司,都把上市作为一种筹集低成本资金的来源来使用,这是我国长期以来外延数量型经济和国有企业“赖账机制”所带来的必然的公司融资选择。所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权制度的体制深化是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必然选择。第二,制度设计缺陷。我国上市公司中三分之二非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股东拥有决定权、表决权、资金支配权,但国有股不能流通,其价值一般以净资产多少来衡量。一般地,增发价高于净资产价,增发新股后将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处于控股地位的非流通股大股东是最大的受益者。增发后,非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股东的股权迅速增值,可支配资金数额大增,二级市场的价格波动对非流通股东的利益也不产生影响。这样的制度机制激励上市公司追求股本扩张,而忽视扩容资金的收益率。第三,管理制度缺陷。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问题是人们长期关注的问题,在留存利润较少的情况下,企业竞相争取配股资格。由于会计制度本身的缺陷,使得上市公司有可能为了获得配股资格而粉饰利润。更有甚者,一些上市公司通过编造虚假财务指标、作假账、编制假报表来蒙骗股东和监管机构。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还不完善,广大中小股东无法了解公司经营的真实状况,也就不可能对配股资金的使用效率做出合理的判断。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协调发展是企业多渠道、低成本筹集资金的市场基础,也是平衡债权约束和股权约束、形成有效企业治理结构的必要条件。

(三)上市公司的报表管理

赵宇龙(1998)、陈晓等(1999)对上市公司所作的研究发现,盈余数字具有很强的信息含量。赵宇龙和王志台(2000)研究发现中国股票市场具有“锁定效应”。这说明投资者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但是,投资者并不能“看透”财务报表。在实际工作中,投资者通常根据公司财务报表所提供的利润对股票进行心理定价,根据其盈余水平和未来变动趋势判断当前及未来企业的经济价值并据以做出投资判断;债权人根据企业的获利能力和资产规模确定对企业的信用规模,判断信贷资金的风险程度;政府部门则根据企业的利润产生情况制定不同的财税政策,扶植企业发展。

既然会计盈利可以成为衡量企业价值的计量指数,并对公司股价形成产生影响,那么公司管理当局选择盈利管理或称“披露管理”就会成为必然的选择。公司的盈利管理并不增加企

业的实际盈利,但会改变企业实际盈利在不同的会计期间的反映和分布。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运用、会计估值的变动、会计方法的运用时点、交易事项发生的时点控制等都是典型的盈利管理手段。

综上所述,中国现阶段资本市场为行为金融素材的采集和研究提供了机会,将丰富行为金融的理论研究;中国上市公司在融资方式选择、股息政策确定和信息披露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有悖于现代公司财务理论的行为模式,根源于与转轨经济密切关联的制度设计缺陷、市场初级阶段的管理约束和弱势有效市场的管理者行为选择“规律”所决定。在现代理财理论基础上考察公司理财中管理者的行为倾向和选择,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把握认识现实市场,根本地,价值回归应该成为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主线;对于政府管理当局,把握上市公司决策行为,有针对性地调整体制偏差、完善法规、实现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美]罗斯·L·瓦茨,杰罗尔德·L,齐默尔蔓。实证会计理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2]赵宇龙。会计盈余与股价行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3]沈艺峰。会计信息披露与我国股票市场半强式有效性的实证检验[J].会计研究,1996,(1)。

[4]《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操作实务》课题研究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操作实务[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

下载关于企业改革理财的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企业改革理财的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个人理财论文

    美国理财师资格鉴定委员会从理财师的角度给出了个人理财的定义:“个人理财是制定合理利用财务资源、实现客户个人人生目标的程序。个人理财的核心主要是根据客户的资产状况与......

    理财规划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理财规划师论文(国家职业资格中级)论文题目:公司理财中的行为金融分析姓名:邓复亮身份证号:***052准考证号:所在省市:湖北武汉所在单位:武汉世......

    投资理财论文

    齐齐哈尔大学《投资理财中的数学》结业论文题目学会投资理财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市场112班 学生姓名邹楠川指导教师张 剑 成绩一般人谈到理财,想到的不是投资,就是赚......

    理财规划论文

    浅谈个人投资理财规划 【摘要】作为特殊群体中的一员——大学生,在大学时期培养正确的财富观念,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是我们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未来投资理财的主......

    理财规划论文

    Original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公选课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理财规划 论文题目:当前我国家庭投资理财的行为分析 作者姓名:肖珞琼 作者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作者学号:2009126......

    个人理财论文

    个人理财论文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在当前的经济生活,尤其是在引领消费时尚、改善消费构成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大学生树立理财观念是很重要的。大学生理财......

    公司理财论文

    西南财经大学 2011-2012-1《公司理财》 期末论文 主题:浅析新世界百货对嘉信茂购物广场的影响 学生姓名: 班级: 学号: 浅析新世界百货对嘉信茂购物广场的影响 ——屈臣氏与......

    个人投资理财论文

    个人投资理财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大幅度的增长,个人投资理财越来越走进寻常百姓家。生活中常有一些个体、家庭认为所获的收入只够维持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