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孩子做事拖拖拉拉,就用这些方法来改善!
场景1:小明的妈妈在厨房忙活,让小明帮忙去买一瓶酱油,小明说好,结果半天都没买来。
场景2:小红放国庆小长假,老师布置了很多作业,结果小红等到假期最后一天才来完成作业。
场景3:妈妈急着去洗衣服,让小华赶紧去洗澡,五分钟过去,妈妈再催一次,五分钟又过去了,妈妈又再催了一次,一次又一次,在妈妈不断催促下,小华才慢悠悠地去洗澡。
以上的场景在我们生活中,都是十分常见的,很多孩子在生活中都存在拖延症,做事拖拖拉拉,总是把时间浪费在拖拉上,遇到孩子做事喜欢拖拖拉拉,大人应该怎么办呢,下面笔者为大家介绍几个方法。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时间观念都十分薄弱,因此大人一定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他知道时间的重要性,懂得去珍惜时间,父母可以通过讲关于珍惜时间的故事、或者给孩子的卧室贴上名言警句来警惕孩子们,这样就能让孩子明白时间的珍贵。
要让孩子戒掉拖延症,那么不妨和孩子约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什么事情,如果孩子完成了,那么就奖励他看动画片,奖励他吃零食等等,这种奖励方法能够激发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事情的观念。
孩子们都喜欢看故事书,那么不妨找一些关于名人守时的儿童读物让他自己看,或者亲自给他讲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能够让孩子明白时间的珍贵,也能明白守时的重要性。
想要戒掉孩子做事拖拖拉拉的习惯,那么父母不妨给孩子制定时间表,规定孩子在什么时间内去做什么事情,这样孩子就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无所谓的事情上,制定时间表能够帮助孩子更好的管理时间。
孩子做事拖拖拉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被其他事物绊住了脚,因此不妨减少其他事物的干扰,让孩子在注意力集中的状态下,去做一件事情,那么他就会专注于一件事情上,不会再拖拉了。
发现孩子做事总是拖拉的话,那么父母和孩子约法三章,这样父母就能起到监督的作用,如果孩子没有按规定来做事情,那么父母就要适当采取惩罚措施,这样能够帮助孩子改掉拖拉的习惯。
/写在最后/
你的孩子是否做事总是拖拖拉拉,那么不妨采取这些方法帮孩子戒掉拖延症吧。
第二篇:教务处工作述职:创新是选择最佳的方法来做事
教务处工作述职:创新是选择最佳的方法来做事
各位老师:
大家好!
“创新”这个词,是目前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下面结合我对创新的理解,向大家汇报一下一年来学习和工作情况。
什么是创新?从百度上找到如下解释: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它起源于拉丁语,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教育创新(Educational Innovation)视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在教育领域进行的创新活动。众所周知,具体的教育活动有具体的教育目标,而总的教育的目标就是不断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培养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的人才,而教育创新活动就是围绕这一总体目标展开的。
做教育的创新,我认为就是把教育工作中的问题重新梳理、整合,改变我们习以为常的现状,选择最佳的方法,把那些平凡的教育工作做得不平凡,做到更好,做到卓越。教育创新的根本在于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分类推进、分层次指导教学。作为我校办学特色,在分类推进、分层次指导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因材施教成为素质教育的永恒的主题。如何按照教育规律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全面发展,正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
本在2012届初三年级学生中,学校克服了缺少授课场地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开展了分类推进、分层次指导教学工作,利用每周二、周五下午的自习课时间,专门聘请经验丰富的校内外教师,分别开设了优秀生、进步生和学困生的辅导讲座。然而,随着分层次指导工作的进行,新的问题出现了。部分教师提出了质疑,认为过去自习课能够见得到学生,可以利用自习课时间到班里对部分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而开设了分层辅导课后,在班里上自习的学生所剩无几,影响了班内的集中辅导,因此对分层指导工作的效果产生了怀疑,并呼吁学校撤销辅导课,让学生回到原班教室。对于教师的质疑,我认为虽然听起来有一定道理,但是仔细分析,开展分层次教学是从年级工作的整体发展角度来考虑的,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前提下,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它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方法论。分类推进、分层次指导的教学原则,真正做到了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既然学校确立了分类推进、分层次指导的教学工作原则,就应该坚持。可怎样说服提出质疑的教师呢?如果强制执行,或者置之不理,都不会让这项工作得到广大教师的理解和支持,甚至还会打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于是,我想到了,既然开展分层次指导工作是为了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关注和发展,那为什么我们不去听一听学生对这项工作的看法呢?想到这,我马上起草、印制了《初三年级分层辅导工作调查问卷》,并在没有预先通知的情况下对全体参加辅导讲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回收的问卷统计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开设辅导班是很有收获的,学生的听课态度是积极的,对于学校今后是否继续开设辅导讲座,学生给予了肯定的答复。有的学生还对教学进度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对于教师的付出,学生也给予了积极的回应:“老师辛苦了!”甚至有的学生写道:“感谢学校不放弃我们!”当读完了最后一份问卷时,我的内心更加坚定了坚持的信心。尊重学生们的心声是说服那些质疑的最好方法。
在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今天,课堂成为了创造性活动的源头。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讲评试卷的环节。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课堂上先由教师或者学生把试卷的正确答案公布后,再由教师将本班学生失分率比较高的题目,从头至尾讲一遍。这种做法,教师虽然能完成讲评错题的教学任务,但不能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将自己的所有问题解决,讲评的效果和质量也会因为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差异而难以保证。怎样在讲评课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经过对自己以前的课堂教学方式的总结与反思,在本学年的化学试卷讲评教学环节设计上,我采取了开放度较大的学生自查和小组协作为主的教学设计。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小组内充分交流、讨论,生生互助。教师适时提出习题的考点、需要注意的地方,并安排了习题中实验的现场演示,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现象,不仅展示了学科特色,也突出了实验的功能,帮助学生提升了认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过去的一年,我还参加了东城区“十二五”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的学习。在此,我要由衷的感谢校领导给我这样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系统地学习教育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教育技术等教育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了国内外教育改革动态,增强了科学、民主、依法治校的意识,提高了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初步掌握了校长岗位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了学校工作领域的管理,树立了开放性的终身学习观,增强了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通过参观、考察本区及外省的几所名校,我深刻体会到,学校之所以能够保持教育的高质量,主要是源于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特色。“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已成为学校追求的理想的办学境界。因此,学校必须在充分分析自身实际的基础上,以创新的意识,找出自身的发展优势和发展方向,形成特色,创出品牌。xx中学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同样应找准自己的定位,发挥地域、校本课程、师资优势,以三大办学特色为发展主线,创出品牌,从而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坚持特色办学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和根本,没有自己特色的学校是没有发展潜力和持续发展动力的。特色可以是课程特色建设、特色活动资源开发、特色师资队伍建设等,必须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找准特色定位和突破口,确定优先发展特色项目,提高特色品位,这样特色建设才有成效,特色品牌才能够真正树立起来。
最后,我还要向在过去的一年中,给予我理解、包容和支持的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学校领导,感谢办公室同事,感谢全校老师,谢谢大家!
第三篇:孩子做事磨蹭怎么办
孩子做事磨蹭怎么办?
孩子做事磨蹭,主要原因是孩子缺乏时间观念和效率观念,建议你让孩子自己与自己比赛。你可以先将自己孩子的磨蹭毛病一一列出来,设计一张成绩表,记录做某件事最初时间,然后每天记录完成时间,几天总结一次,有进步便给予表扬和奖励,没进步要帮助孩子找出原因。也可以家长与孩子比赛。至于他做作业慢的问题,有的孩子是缺乏时间观念和效率观念,有的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做作业是应付式。估计你的孩子两种原因都有,所以你必须在培养他的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进行正确的引导。以下建议可参考:
一是帮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就要让孩子有成功的的体验。要多鼓励,不要因做作业问题打骂孩子,容易把孩子打“疲”。也不要经常批评孩子“慢”,这样容易使孩子认为自己的学习时间很漫长。你可以说,你是可以“快”的,只要你集中精神。只要他有一分的进步,都要肯定和鼓励。
二是尝试用速度测定法,让孩子感受“我可以快”。帮孩子记录一个单位时间里(例如10 分钟)能写多少个字,能做几道试题。然后算一算按这样的速度,做完所有的作业要用多长时间。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能够这样快完成作业的。三是要让孩子感受到“快得值得”。孩子节约出来的时间,应该让孩子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四是让孩子学会多问。家长要教导孩子,如果作业中有不懂的问题要主动问,这样就不会在不懂的问题上耽搁太多的时间。
第四篇:如何让孩子改掉拖拖拉拉的坏毛病,养成积极主动的好习惯
如何让孩子改掉拖拖拉拉的坏毛病,养成积极主动的好习惯
孩子有自己做事的节奏
妈妈们在催孩子“快点快点”的时候,心里都很着急。她们总是会训孩子:“怎么还磨磨蹭蹭的!赶快把事情干完,不就轻松了吗?”无论是学习、打扫屋子、上补习班还是做家务,只要是孩子在做事,妈妈就会这么想:“不愿意做的、麻烦的事,就算再不想做,到最后不还是得做!磨磨蹭蹭的只会浪费时间!”因为妈妈们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总能很麻利地完成工作,做好家务,甚至要是当天没把事情做完或做好,就觉得浑身不舒服。
这么说来,是孩子扫了妈妈干活儿的兴致。或者说,如果孩子也能麻利地把该干的事干好,就不会扯妈妈的后腿了。
妈妈早早地起来给孩子做了可口的早餐,可孩子就是磨磨蹭蹭的不起床。好不容易起来了,可是换衣服呀、洗脸刷牙呀,还是慢慢腾腾的,煎鸡蛋和汤早就凉了。孩子的磨蹭劲儿根本就跟不上妈妈的节奏,妈妈觉得一天的开始就很不顺利,于是就不停地催孩子“快点快点”。
“快点起床!”“赶快换衣服!”“快吃饭!”“快点,吃饭了!”„„
妈妈催着孩子,自己手上的活儿也一刻都没停过。做饭、洗碗、洗衣服、擦桌子„„忙忙碌碌的,同时不忘监督着孩子的进度。自己忙得不可开交,而孩子却不紧不慢的,她实在看不过去了,就会不停地催孩子“快点快点”。
可以说,妈妈们在催孩子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话里有话,暗藏着“我很忙”的意思,实际上是想表达“妈妈很忙,你快点儿”的心情。
妈妈们并没有注意到这种催促已经变成严厉的训斥了,这相当于把自己的忙碌强加在孩子身上。不仅妈妈们是这样,爸爸们也是一样的。
那些总催孩子的妈妈肯定都是很努力的人,所以她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那么努力。对于这样的妈妈,我有一句忠告:孩子有自己的节奏,他们在按照自己的节奏做事。
看上去孩子们好像总是磨磨蹭蹭、不紧不慢的,那是因为妈妈们总是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去要求孩子,没有达到妈妈的要求就会被认为是磨蹭。所以,即使孩子没有达到妈妈要求的速度,也不能说孩子懒惰或胡闹。
大部分妈妈看到上面的忠告可能会觉得“是这样吗”。请妈妈们怀着“原来是这样啊”、“孩子在按照自己的节奏努力”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的“磨磨蹭蹭”。对于勤劳、努力的妈妈来说,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自己的速度去做事,不是吗? “现在很忙”只是妈妈的借口
接上节所述,妈妈催完孩子“快点快点”之后怎么样了呢?
比如在晚饭后,妈妈边洗碗,边催孩子赶紧写作业。“快点写作业去!”“写完作业再看电视!”
当孩子写完了作业,以为终于到自由时间了,就想趁这个时候给妈妈讲讲今天学校里发生的事。“妈妈,今天在学校„„”听到孩子悠闲地要聊天儿,妈妈一般都会是这样的反应:“妈妈现在很忙,一会儿再说好吗?”碗筷还没刷,洗澡的热水还没烧,要洗的衣服还没整理好„„妈妈根本就不可能像孩子一样轻松,所以顺口就说出了“妈妈现在很忙”。
然而,这句话对孩子来说却是十分矛盾、无法接受的。妈妈让自己做的事都认认真真地做好了,可妈妈还是那么忙,也不肯听自己说话。“妈妈总是命令我干这干那,可却从来都不听我说话!”孩子不自觉地就会这么想。
虽然孩子不能很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心情,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一定对妈妈怀有不满、觉得不公平:“妈妈只会不停地催我,我以为做完了妈妈就会听我说话,可是她却说‘妈妈现在很忙’。”
事实上,妈妈可能真的很忙。孩子越小,要忙的事情就越多、要干的活儿也越多。可是当妈妈对孩子说“妈妈现在很忙”的时候,就等于封闭了自己的心灵,给孩子一种无法接近的感觉,孩子会觉得自己被妈妈拒之门外了。而当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妈妈身上的时候,孩子也会把妈妈拒于心灵之外。
下面就是一个真实的例子:
妈妈对上小学的孩子说:“去喂喂小猫,好吗?”
孩子顺口回答说:“我现在很忙,一会儿再说吧!”然后开始写作业了。
妈妈一下子就生气了,刚才还在看电视,一让他去喂猫,就说要写作业。可是生气之余,妈妈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事情:孩子的这种态度,好像以前在哪儿见过。这件事过去了一段时间,有一天,妈妈突然想起来,原来孩子的态度跟自己之前的态度是一样的。
“晚饭后,好不容易喘口气,孩子过来有话要跟我说。我想安静地休息一下,不想听他说那些无聊的事,就随口说‘妈妈现在很忙,一会儿再说吧’,之后我就去收拾厨房、浴室了。”
妈妈们想喘口气休息一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就算有空,她们也可能认为与其和孩子聊天,还不如做做家务。
妈妈们是这么想的吗?
妈妈们在说“现在很忙”的时候,难道没有这种想法吗?并不是忙到没空和孩子聊天,而是认为做家务才是正事。这样想的妈妈难道不任性吗?请妈妈们催孩子“快点快点”的时候,也听一听孩子的心声和要求,这样才公平吧?妈妈们觉得呢?
在说“很忙”前,先问一声“什么事啊”
我有一个朋友,每当他回忆自己的妈妈,最先想起的就是妈妈用洪亮的声音回答“什么事啊”。
这个朋友家是开杂货店的,而且有很多兄弟姐妹。
“我妈妈又要开店,又要做家务,每天都忙得团团转。但只要我们想跟她说事,不管妈妈是在店里还是在厨房里忙活,都会用洪亮的声音回应我们‘什么事啊’。听到这句话,我们就知道妈妈很忙,不急的事也就暂时先不说了。”
其实孩子想跟妈妈说话的时候,不一定真的有什么重要的事。孩子越小越是这样,他们只是想跟妈妈说句话、引起妈妈的注意,大多数情况下都只是打声招呼。只要听到妈妈的回应,引起妈妈的注意,就感到安心了。孩子们需要的就是这种“安心感”。
对妈妈来说,在忙碌的时候并没有心思听孩子闲聊,所以孩子还什么都没说呢,就被“妈妈现在很忙”给挡回去了。
可是妈妈完全可以先回应孩子一声。就算是在厨房忙得不可开交,回应孩子一句“什么事啊”的时间还是有的。
问完有什么事之后,孩子也许有很多话要对妈妈说。如果妈妈真的很忙,在厨房炸东西或是在洗衣服,无心听孩子说话,这时再对孩子说“妈妈现在很忙,一会儿再说吧”,这不是更好吗?“妈妈在炸天妇罗,听不太清楚。待会儿再说好吗?”孩子虽然很想和妈妈聊天,但看到妈妈真的很忙,自然会明白妈妈暂时没空。不过,孩子依然会很安心的,因为他已经引起妈妈的注意了。至少比刚要张口,就被妈妈以“现在很忙”为理由拒绝的感觉好得多,也安心得多。
我的那位朋友还说:“妈妈那句‘什么事啊’至今仍回荡在耳边!她的声音那么洪亮,让我们深深感觉到了妈妈包容孩子的心情。”
他还说从这短短的一句话中,感受到了很多意思:“妈妈在这儿呢!”“不管什么时候,妈妈都是你的听众!”“现在不能和你聊天,对不起啊!”„„
各位妈妈,请你们在说“妈妈现在很忙”之前,先问问孩子“什么事啊”,这短短的一句话,会带给孩子完全不同的心情和感受。
说“知道了”,会打消孩子聊天的热情
孩子跟妈妈说话时,如果妈妈回应了,孩子就会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但只有大一点的孩子才会这样,小一点的孩子表达能力不强,一会儿说这儿,一会儿说那儿,说了半天也不知道他到底要说什么,听起来很无聊。
这时,本来很想认真听孩子说话的妈妈等不及了,不耐烦地说:“知道了,知道了!”或“你到底要说什么?”听妈妈这么一说,孩子聊天的兴致一下子就全没了,变得十分沮丧。自己认为那么好玩的事,妈妈却听得索然无味,一点都不高兴。
这一句“知道了,知道了”,不仅没有顾及孩子的感受,也忽视了孩子说话的节奏。孩子认认真真、绞尽脑汁地编织着自认为非常有趣的故事,可是妈妈却只有一句冰冷的“知道了”。
聊天时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热情,而能培养孩子这种热情的正是和父母的对话。如果父母拒绝听孩子说话,那么不要说热情,孩子可能连说话的心情都没了。
有些妈妈看到孩子反复说也说不清楚,实在不耐烦了,可能会大声地训孩子:“根本不知道你要说什么,别啰唆了,赶快拣主要的说!”催孩子赶快把话说清楚。
可就算是大人,要三两句话就把主要内容概括清楚也不容易,更何况是缺乏逻辑思维的小孩呢,怎么能那么轻松地讲清楚呢。妈妈们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会说“算了,我知道了”,就这样打断了孩子的话,虽然她们知道孩子还没说完。
也就是说,妈妈们等得不耐烦了,想催催孩子,结果却把孩子堵得说不出话了。妈妈们本来是打算听孩子说心里话的,最后却事与愿违,这样只会使孩子变得更沉默。
妈妈可能也注意到孩子越来越沉默了,于是开始主动和孩子说话:“今天学校里有什么好玩的事吗?”孩子有气无力地回答:“没什么,和平常一样。”听到孩子这样回答,妈妈也会有点失望吧。找不到切入口,两人都陷入沉默,当然聊不下去了。
其实,让事情发展成这样的正是妈妈不耐烦的“知道了,知道了”和“你到底要说什么”,这些话打消了孩子要和妈妈聊天的愿望和热情。
不要封住亲子交流的切入口
孩子对父母的谈话很感兴趣,不管是晚饭时的聊天,还是平时的谈话。虽然听不太懂,但仍然很好奇。这就是孩子的天性。
这种时候,父母一般都会说“小孩子不用知道这么多”或“大人说话小孩不要插嘴”。但是仔细想一想,全家人一起吃饭,只有父母两个人在聊天,不让孩子插嘴,这是不是有点奇怪呢?
不能让孩子知道的理由其实并不是谈话内容有什么秘密,而是因为谈话的内容比较复杂,或是太难了,孩子理解不了。但就算是再难的内容,也可以给孩子简单地解释一下。不管是社会上的人情世故,还是金钱方面的问题,举个身边的例子讲一讲,孩子也会明白个大概的。
当然上面讲的只是一种情况,有的时候是孩子无意中问到了父母不太想说的事情。比如父母正在谈论孩子认识的某个邻居或者亲戚。孩子听到了一个认识的人的名字,就想加入到谈话中,问:“××怎么了?”父母可能正在谈这个人不太好的事情,不想让孩子知道,于是就说:“没什么,小孩子别多管闲事。”
妈妈一般都是这样压制孩子的好奇心的。挨了训的孩子肯定会觉得十分委屈:自己是听到认识的人的名字才好奇的,又不是要多管谁的闲事。
上面所讲的这种情况,也就是孩子问到他不该知道的事,细想起来其实也错在父母。
在一家团聚、共享天伦的时候,谈论不想让孩子知道的事,本来就是大人的错。
父母没发觉吗,自己在说“小孩子不用知道”的时候,实际上是把孩子挡在家人谈话的范围之外了。孩子也会很困惑:“到底什么时候我才能插嘴呢?”于是干脆在父母谈话的时候离得远远的,去看电视或者打游戏。
一位觉得和孩子的交流太少的妈妈说:“我家的孩子除了问他话之外,基本上就不说话。”
为什么会这样呢,也许就是因为孩子要加入谈话时,被父母的“小孩子不用知道”拒之门外了吧。说“弄脏了吧”,是因为怕孩子添麻烦
最近爱干净的妈妈越来越多了。如果只是外出回来要洗手、漱口的话,还能理解。但有的妈妈甚至连去公园都会自备椅垫,在长椅上铺好后才坐,也绝对不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泥土、沙子。听起来可能有点不可思议,但确实有这样的妈妈。爱干净并没有错,但如果到了洁癖的程度,孩子就很可怜了。爱干净的妈妈都有一句口头禅,就是总爱歇斯底里地喊:“弄脏了吧!”
公园里,几个小孩在玩耍。他们都是四五岁,正是淘气的年龄。旁边的长椅上坐着几个妇女,应该是孩子的妈妈们。孩子们在玩秋千和跷跷板,妈妈们在旁边聊天,一切都安静祥和。
但当孩子们上沙堆玩耍的时候,这样的气氛立刻被打破了。之前还聊得火热的妈妈们一下都把视线转向了自己的孩子,谈话也中断了。孩子们并没有注意到妈妈不对劲儿,继续开心地玩着,一会儿堆沙堡、一会儿在沙堆里挖隧道。
终于有一个妈妈忍不住了,大喊一声:“弄脏了吧!”接着其他的妈妈也跟着喊“你看多脏”,“一会儿回家会把沙子全带进屋子里去的”,之后便带着各自的孩子回家了。
每当看到这样的情景,我都只能摇头叹气。妈妈们那句“弄脏了吧”到底是说什么脏了呢?
是说孩子的身体,还是说裤子、鞋袜,还是说一会儿回家会把屋子也弄脏呢?可能全都包括吧。但是只听妈妈嚷嚷“弄脏了吧”,好像她们在意的只是衣服和屋子,并不是孩子的身体。
因为洗衣服、打扫房间等家务都是妈妈做,衣服和屋子弄脏了的话,最苦恼的就是妈妈。孩子的手脚脏了,洗一洗就可以了,但是混在衣服兜里和散落在走廊里的沙子都得由妈妈来收拾。
这些和孩子没什么关系,所以孩子被训,并没有切实感觉到自己做错了什么。
没做什么危险的事、也没和小朋友吵架、更没伤害别的小朋友;没撒谎、也没磨蹭„„不仅没做什么错事,自己还玩得那么开心,没打扰到周围的人,也没用妈妈操心„„孩子心中就有了个谜团:就算玩沙子弄脏了,洗一洗就行了,妈妈为什么要生这么大的气呢?
对于孩子的迷惑,妈妈可能会这样解释:“那你说谁来给你洗衣服呢?”“谁来打扫屋子呢?”听妈妈这么说,孩子可能会想:“妈妈真辛苦啊,看来我真不该把衣服和屋子弄脏。”
可是孩子真的想通了吗?没有哪个小孩会自觉地想“不应该给妈妈添麻烦”。
“虽然很好玩,但是会被妈妈骂,还是算了吧。”如果孩子抱着这样的想法,那确实有点可怜。一直看妈妈的脸色,连自己想做的事情也不得不放弃,这样的孩子与其说是“好孩子”,不如说是“畏畏缩缩的孩子”。
解决这种问题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妈妈让孩子自己去收拾残局。
也就是说,如果孩子把饮料或饭菜弄洒了,就叫他自己把桌子或地板擦干净;如果孩子在外边玩得浑身是泥,妈妈就要教孩子洗衣服的方法,然后让孩子自己洗衣服、自己刷鞋„„
如果妈妈按照这种方法要求孩子,那么再说“弄脏了吧”的次数就会少很多。孩子自己收拾的话肯定不能收拾得那么好,所以妈妈也会帮孩子一起收拾。不过,孩子“妈妈会收拾”的想法就会渐渐转变。
“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吧!反正是孩子来收拾,麻烦的也是他们!”如果妈妈们能这么想,就不会因为孩子玩沙子而苦恼了。就让孩子自己收拾自己的残局吧。教育孩子是要花时间的同样的事说了很多遍孩子也没记住,这是让妈妈们最生气的一点。“虽然不想生气,但是说了一遍又一遍,还是没记住,怒火一下就上来了。”
我非常理解妈妈们的感慨。说第一遍的时候还能保持平静的语气,但是同样的话反复说了好多遍,到了后来音量自然就提高了,而且会脱口说出:“要说多少遍,你才能明白啊?”一般妈妈喊出这样的话时都显得有些歇斯底里。但是孩子并没感觉“说了很多遍”。下面我们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比如有一个孩子吃饭拿筷子的方法不对。早饭吃面包的时候没关系,但晚饭要用筷子,妈妈就看着就生气了。“都上小学了,还不会用筷子!好好学学怎么用筷子吧!”于是她每次吃饭的时候都要提醒孩子如何使用筷子。孩子被提醒之后,就能拿对,但第二天晚饭的时候又忘了,妈妈忍住没有训孩子,只是重复了一遍同样的话:“好好拿筷子!”可同样的话重复了好多天之后,孩子还是拿不对筷子,这时候妈妈的忍耐终于到了极限:“要说多少遍,你才能明白啊?”
妈妈不明白“每天都提醒一遍,怎么还记不住”。自己每次晚饭时都提醒孩子,期待他很快就能学会。但是第二天又忘得一干二净。
大人们当然觉得难以置信,昨天刚说的怎么今天就忘了?孩子为什么记不住呢?因为他们对如何使用筷子并不感兴趣。记不住并不是记忆力的问题,而是和自觉性有关系。大人们当然知道日常礼节的重要性,也知道拿不对筷子会被嘲笑,所以会自觉地注意如何拿筷子。
但孩子并没有这种自觉性,听到妈妈说“好好拿筷子”的时候才想起要注意,可等到第二天吃晚饭时又忘了。更不会记得妈妈已经说过很多遍了。
教育孩子确实很费工夫,我也完全理解妈妈们焦急的心情。但如果简单地归结为“小孩子就是这么没记性”,就不对了。
还是请妈妈们耐心一点。想想看,就算是教一只小猫,你也会耐着性子引导它很多遍,好让它记住“某个东西不能吃”,更何况是自己的孩子呢,不是吗?
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一群生长在大城市的小孩,修学旅行时去了风景秀美的海边。海水清澈见底,沙滩洁白如雪。不论是走在步行道上,还是坐游览船观光,孩子们都赞不绝口:“哇,太漂亮了!”
孩子们的参观内容包括鱼市。下了车,刚刚走进市场,孩子们就皱起眉头、捂住鼻子说:“真臭啊。”这时,领队的男老师微笑着,大声对孩子们说:“世上有各种各样的气味儿,但就是没有‘臭味’。比如你们的大便吧,那也只是大便的味儿,不是臭味。”
老师很幽默,孩子们哈哈地笑了。不知道孩子们能将老师的话理解到什么程度,但可以肯定的是,基本意思他们都理解了。
在前面一节中我讲过,最近爱干净的妈妈越来越多了,有的甚至有点洁癖。我并不是说爱干净或者有洁癖有什么不对,而是想说妈妈的口头禅对孩子的感受和想法有着很大的影响。
请妈妈们不要忘记,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
再说说刚才的那位男老师,他的话虽然有点夸张,但在我看来是完全正确的。鱼市里的就是鱼市的气味儿,有很多人就在这种气味儿的包围中夜以继日地工作着。
有一位妈妈带孩子去参观了一家制酪场的牛棚。孩子也十分期待尝一尝刚挤出的牛奶。但是一进牛棚,孩子就大喊“真臭”。
“养牛的大叔很亲切,听到孩子的话一点厌烦的表情也没有。倒是我自己觉得很丢脸、很不好意思,坐立不安的。”有过类似经历的妈妈一定很多吧。
搭别人的车,结果孩子一上车就说“真脏”,或者指着在地下通道里乞讨的人说“真臭啊”„„
经历了这些,妈妈们惊讶地发现:孩子的这些话其实都是妈妈自己说过的。当孩子在外面玩了一天回来,弄得浑身是汗,连衬衣和袜子都脏了,妈妈们没说过“真臭”、“真脏”这样的话吗?
走在街上的时候,妈妈们难道没说过“脏,别摸墙”、“这里有点臭,我们走那边吧”这样的话吗?
一个妈妈捡起孩子掉在地板上的饼干,吹了吹,正准备吃的时候,孩子突然叫道:“脏,别吃!”“我就问孩子‘为什么说脏’,他说因为‘掉在地上了’。他说是幼儿园老师教的,东西掉在地上就脏了,不能吃了。”这位妈妈无奈地说。
孩子说“脏”、“臭”,有的时候并不是跟妈妈学的,而是在其他场合从别的小朋友或大人那儿学来的。结合情景,孩子就会记住:这种情况就是脏,就是臭。
当孩子说出这两个词时候,妈妈最好问问他:“为什么说脏,为什么说臭啊?”这两个词不能随便使用,如果说之前不想一想的话,就可能成为恶意的骂人的话。
用平和的语气对孩子说“别急”
孩子每天早上上学,都是在快要来不及的时候才出发。妈妈跟在孩子后边,不停地说:“手绢带了吗?”“路上注意车啊!”“放学别到处乱跑啊!”孩子一边回答“嗯,知道了”,一边穿上鞋背上书包要出发。这时他突然想起了什么,急急忙忙就跑回房间去拿,连鞋都没脱。“怎么了!别这么着急,慢一点儿!”妈妈的话音刚落,孩子还没来得及拉上拉链的书包,就整个倒过来了,里面的东西稀里哗啦地都掉了出来,散落在玄关里。妈妈看见又大喊起来:“你看看你,不是告诉你不要着急了嘛!”孩子完全陷入混乱了。
妈妈们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吧。对慌乱的孩子喊“别着急!慢一点儿”,结果反而让孩子更加慌张,不知如何是好了。
有一位妈妈,她的孩子上小学四年级。她经常为孩子的慌张、马虎而发愁:“忘带东西是家常便饭,写作业的时候看错题目、学校发的联系簿也忘了给我、我的嘱咐也经常听岔„„每次叫他去买东西时都会让他看购物单,可他总是潦草地看一眼,所以经常看错。要是买回来三样东西,肯定有一样是单子上没有的。”这样一个孩子在学校是什么样的呢?妈妈觉得肯定也是个“马虎大王”,总做错事。于是就到学校去向孩子的班主任打听情况,结果老师说孩子平时很稳重。
这位妈妈觉得难以置信,还问老师“真的吗”。回家后问孩子,结果得到了一个让她更意外的答案——“因为老师不催我啊!”孩子说,考试的时候、上课点名回答问题的时候,老师都用平和的语气说:“不要着急,慢慢说。”“我平时不也总跟你说‘不要着急’嘛”,这位妈妈还是不太相信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虽然妈妈也会对孩子说“不要着急”,但却是大喊着说的。那种近乎训斥的口吻,就像在命令孩子一样。所以叫孩子“不要着急”跟催孩子“快点快点”是一样的。妈妈一大声喊,孩子就会慌。而孩子的慌乱又会成为妈妈们催孩子“快点”的理由。也就是说,妈妈总是交叉着说“快点”和“别急”。
而在学校里,老师并不会催他“快点”,所以孩子也就不会慌张了。
只有用平和的语气说“别急”,孩子听了才能平心静气、稳稳当当的吧? 问“作业做完了吗”,是在催孩子
丈夫下班回来,妻子跟他聊天说:“邻居木村被调到外地了。暂时一个人过去就行了,但是木村夫人还是跟我抱怨,说以后搬家还真麻烦。要是你也调动了,咱家怎么办呢?”对于妻子来说,丈夫调动工作是家里的一件大事。但是丈夫工作了一天已经很累了,根本没心情听妻子说那些杞人忧天的话,于是不耐烦地说:“先别瞎操心了,饭做了没?”看到丈夫不高兴的表情,妻子很生气吧?“知道了,马上就好了!”
其实就算丈夫不说,妻子也知道丈夫工作了一天很累很饿了,肯定早就开始准备了。“已经做了,快好了。话说回来,你听没听我刚才说的啊?”最后这句话恐怕才是妻子的心声吧。
写到这儿,妈妈们应该知道我要说什么了吧。孩子放学回来,想和妈妈聊天,而妈妈很忙,就打断孩子说:“先别说那些没用的了,你作业做完了吗?”妈妈真的挺狡猾的,孩子刚刚放学回来,作业肯定还没做呢,妈妈真是明知故问。孩子心想:“这还用问,作业当然还没做呢。”想说的话还没说呢就被妈妈打断了,孩子当然也很生气。
所以请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一下。可以对孩子说:“先把作业做完,再给妈妈讲,好吗?”这样说的话,孩子或许也会有点不满,但是至少能理解妈妈。
对下班回家的丈夫来说也是一样,如果丈夫说:“那又怎么样,他调动跟我又没关系。先做饭吧,吃饭的时候再说!”妻子也会理解的,甚至会认同丈夫说的:“啊,好的,马上就做饭。”
道理其实是一样的,夫妻之间、母子之间最重要的是相互关心。妈妈就算再忙,在拒绝孩子时肯定能找到一种不伤害孩子感情的方式吧。
说“我有空”可以增进母子交流
我想讲一个乐观的妈妈的故事。这位妈妈有一句口头禅——“我有空”。
她说:“当然是真的有空了。星期天如果没有外出计划,洗完衣服之后我就有空了。”
这个家里有两个上小学的孩子。孩子吃完早饭,做完作业之后就出去玩儿或做游戏了。他们玩的不是电脑游戏,而是妈妈也不太明白的纸牌游戏。可是一听说妈妈“有空”,两个孩子马上扔下手上的纸牌,围着妈妈说:“妈妈有空的话,我们做甜点吧。”“妈妈,我的车胎瘪了,帮我打打气吧。”妈妈笑着说:“去找爸爸吧!”因为是星期天,爸爸也休息在家。孩子们又围到爸爸跟前,爸爸虽然嘴上一直说“真没办法”,但还是笑呵呵地去帮孩子给自行车打气,之后又一边教孩子一边和他们烤甜点。
这期间,妈妈悠闲地喝着茶,看着杂志,有时还去院子里打打太极拳,很是逍遥。
烤好了甜点之后,爸爸和孩子们就对妈妈说:“做好了,就当下午茶的点心吧。”
之后,孩子们又一起喊妈妈:“妈妈,我们骑自行车去哪儿玩吧?”听到孩子们的话,妈妈伸了伸懒腰,回答说:“哇,做得不错嘛!”“好啊,反正有空,我们去哪儿玩玩吧!”妈妈什么也没做,看着孩子们和爸爸准备好一切,好好地享受了一下休息日。
这位妈妈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平时可不是这样的!”
我却认为她是位好母亲。因为对于孩子来说,那句“我有空”让他们感到安心和满足。有空就好,可以做很多事情。妈妈的“有空”就是孩子的自由。口头禅是“我很忙”的妈妈们有没有想过,正是这句话束缚了孩子的自由。当妈妈说“我很忙”的时候,孩子就会觉得“那就什么都干不了了”。孩子会因为妈妈很忙而有所顾虑。
可是,妈妈的忙碌实际上和孩子没有任何关系。说句直接点儿的话,也许就是妈妈“任性”,非要不停地自己找事做,才把自己搞得忙碌不堪。那些整天忙忙碌碌的妈妈们能说没有这种情况吗?就算是骗孩子也好,请偶尔也对孩子说一声“我有空”。这样,孩子自然就会围在你的身边了。
第五篇:孩子学习无规律无起色用正确方法来引导!
孩子学习无规律无起色丁博士正确方法来引导!
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和积累知识的关键阶段,而小学生由于思维和意识还没有发育成熟,在学习上不能很好地把握规律和方法,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厌学情绪。因此,作为孩子的家长和老师如何正确的引导孩子学习至关重要。下面丁博士教育网为大家总结了一些好的辅导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疑虑,让孩子有效提升学习成绩。
1、学习计划的辅导。
在整个小学阶段,每个学期都要开设几门课程,每周、每日学习的内容都不同,各主要学科都要布置课外练习,如果没有学习计划,就会手忙脚乱,杂乱无章,影响学习效果。教师要让小学生明白制定学习计划的重要性,明确学习计划的内容,掌握制定学习计划的方法。学习计划要具体、明确、切实可行,同时又要留有充分的余地,以保证计划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执行中既要坚定不移,又要根据实际适当调整,目的在于使学习计划更加切合实际,更为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2、预习方法的辅导。
预习也叫超前学习,是指在教师上课之前,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提前进行学习和理解的过程。预习既是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的方法是对第二天要讲授的内容认真阅读,仔细思考,把新的知识和以往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看看哪些懂了会了,哪些不懂不会,从而明确听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克服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性和盲目性,提高主动性和自觉性,以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3、听课方法的辅导。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如果小学生不会听课,听不懂,学不会,就会增加课后复习的困难和压力,造成不良循环。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小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讲,充分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及其表达方式的含义;要求小学生全神贯注地注视教师板书的内容,对教师用彩色粉笔标记的部分、用电化教具突出演示的部分尤其要仔细观察,认真领会和重点记忆。
4、复习方法的辅导。
复习是指对学过的知识重新学习的过程。复习包括课后复习和系统复习两种。课后复习的主要目的在于理解和巩固当天学到的知识。系统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对周、月、学期或学年学过的知识进行全面深入的复习,目的在于融会贯通,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的体系。系统复习本质上是对前段学习的知识进行相对集中的再加工的过程。
5、写作业方法辅导。
写作业是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自觉、有目的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学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智力活动过程。通过写作业可以检查学生学习的结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和潜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因而教师要引导小学生掌握写作业的正确方法。
总之,小学是孩子思维和意识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孩子学习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时期,家长和老师如何正确的引导孩子学习,直接关系着孩子的自身成绩和未来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采用正确有效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学习,让孩子在轻松快乐中学习知识,掌握本领。
详情请继续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