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行重行行》原文及翻译
《行行重行行》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一首,是汉末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
《行行重行行》原文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行行重行行》翻译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地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
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的游云遮住了那太阳,他乡的游子却并不想回还。
因想你使我变的忧伤消瘦,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行行重行行》注释
⑴重:又。这句是说行而不止。
⑵生别离:古代流行的成语,犹言“永别离”。生,硬的意思。
⑶相去:相距,相离。
⑷涯:边际。
⑸阻:指道路上的障碍。长:指道路间的距离很远。
⑹安:怎么,哪里。知:一作“期”。
⑺胡马:北方所产的马。依:依恋的意思。一作“嘶”。
⑻越鸟:南方所产的鸟。
⑼日:一天又一天,渐渐的意思。已:同“以”。远:久。
⑽缓:宽松。这句意思是说,人因相思而躯体一天天消瘦。
⑾白日:原是隐喻君王的,这里喻指未归的丈夫。
⑿顾:顾恋、思念。反:同“返”,返回,回家。
⒀老:这里指形体的消瘦,仪容的憔悴。
⒁岁月:指眼前的时间。忽已晚:流转迅速,指年关将近。
⒂弃捐:抛弃,丢开。复:再。道:谈说。
⒃加餐饭:当时习用的一种亲切的安慰别人的成语。
《行行重行行》赏析
此诗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行行”言其远,“重行行”言其极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于是,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与君生别离”,这是思妇“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回忆,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压抑不住发出的直白的呼喊。诗中的“君”,当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远行未归的游子。
与君一别,音讯茫然:“相去万余里”。相隔万里,思妇以君行处为天涯;游子离家万里,以故乡与思妇为天涯,所谓“各在天一涯”也。“道路阻且长”承上句而来,“阻”承“天一涯”,指路途坎坷曲折;“长”承“万余里”,指路途遥远,关山迢递。因此,“会面安可知”!当时战争频仍,社会**,加上交通不便,生离犹如死别,当然也就相见无期。
然而,别离愈久,会面愈难,相思愈烈。诗人在极度思念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这是当时习用的比喻,借喻眷恋故乡的意思。飞禽走兽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人了。这两句用比兴手法,突如其来,效果远比直说更强烈感人。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兼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了,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自别后,我容颜憔悴,首如飞蓬,自别后,我日渐消瘦,衣带宽松,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正是这种心灵上无声的呼唤,才越过千百年,赢得了后人的旷世同情和深深的惋叹。
至此,诗中已出现了两次“相去”。第一次与“万余里”组合,指两地相距之远;第二次与“日已远”组合,指夫妻别离时间之长。相隔万里,日复一日,是忘记了当初旦旦誓约,还是为他乡女子所迷惑?正如浮云遮住了白日,使明净的心灵蒙上了一片云翳。“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这使女主人公忽然陷入深深的苦痛和彷惶之中。诗人通过由思念引起的猜测疑虑心理“反言之”,思妇的相思之情才愈显刻骨,愈显深婉含蓄,意味不尽。
猜测、怀疑,当然毫无结果;极度相思,只能使形容枯槁。这就是“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
坐愁相思了无益。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以待来日相会。故诗最后说:“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至此,诗人以期待和聊以自 慰的口吻,结束了她相思离乱的歌唱。
诗中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内在节奏上重叠反复的形式,同一相思别离用或显、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兴的方法层层深入,“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式单纯优美的语言,正是这首诗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所在。而首叙初别之情——次叙路远会难——再叙相思之苦——末以宽慰期待作结。离合奇正,现转换变化之妙。不迫不露、句意平远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第二篇:《行行重行行》讲稿
《行行重行行》讲稿
一、导入新课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组最重要的作品。因为,从《古诗十九首》开始,中国的诗歌就脱离了《诗经》的四言体式,脱离了《楚辞》的骚体和楚歌体,开沿袭两千年之久的五七言体式。在中国的旧诗里,人们写得最多的就是五言诗和七言诗。直到今天,写旧诗的人仍以五言和七言为主。而《古诗十九首》,就是五言古诗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诗,被誉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它在谋篇、遣词、表情、达意等各方面,都对我国旧诗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
二、《古诗十九首》的定名
《古诗十九首》不是乐府诗。严格地说,它是受五言乐府诗的影响而形成的我国最早的五言古诗。《昭明文选》最早把这十九首诗编辑在一起,并为它们加了一个总的题目——“古诗十九首”。这里的古诗,是指与今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一般唐代以后的律诗称今体诗或近体诗,非律诗称古诗或古体诗。《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有留下作者的姓名。《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地所作,它的作者也不是一人,而是多人。《古诗十九首》的好几篇作品在意境和用语上与秦嘉的《赠妇诗》多有相似之处,二者产生的年代不会相去太远,《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编的《文选》,收录了东汉末年文人创作的十九首五言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行行重行行》就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一篇,因此被称为《古诗十九首》的序曲。
三、《行行重行行》的作品分析
【题解】:这是一首思妇怀念远方游子的诗。关于这首诗是一首什么样的别情诗,历来注家对此很有分歧,有的认为这是一首游子思念思妇的别情诗,有的认为这是一首思妇思念游子的别情诗等等,笔者认为考之此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和诗句的内容来看,把它确定为是一首思妇思念远行游子的别情诗为好。东汉末年,大批中下层文人为了寻求出路,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宦游以求搏得一官半职。这些外出宦游“游子”长期外出,家眷不能同往,彼此之间难免产生浓浓的伤离怨别的情绪。而其中应尤以思妇之思念为甚,因为游子在外,虽有思念之情愫,但其为了生计仕途要终日奔波,其思念之情愫尚可暂时抛却;而思妇在家,则是终日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之中。至于这首诗的具体作者是游子还是思妇,笔者认为这首诗的作者或是假借思妇之口吻来抒写思念远方游子的外出游子,也可能实际上就是一位留守故里的游子之妇。
【赏析】:全诗共十六句,从内容上可分作两层。前六句为第一层,写别离;后十句为第二层,写相思。
第一层(前六句)写别离,主要抒写别离的状况。一、二句是写思妇抒写别离时的眼中所见之景象和内心的感受。从侧面揭示了东汉末年
社会动荡不宁的社会现实。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重”:又。作行而不止之意讲。“君”:你的尊称,当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远行未归的游子。“生别离”:古代流行的成语,与死别离相对。语出《楚辞.九歌.少司命》:“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一说“生别离”之“生”不作与“死”相对举之意讲,而作“硬生生”之“生”字之意讲。如吴淇《古诗十九首定论》就采用此说来解释:“生字当解做生熟之生,犹云生生未当别而别离也。”笔者认为此说单就文学欣赏而言也符合原诗之意境的。
首句“行行重行行”,是抒写思妇在别离时眼中所见之景象。全句五字,连叠四个“行”,中仅以一个“重”字连缀其间。“行行”,即走啊走啊之意。“重行行”,即又不停地行走啊行走之意。首句一开始便紧紧地抓着读者的心,读之使人眼前仿佛浮现出一幅远行之人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三回头,渐行渐远的画面。给人一种随着游子的不停地行走,时间在不断地过去,路程在不断地延长,似乎游子从此一去便不再有复还的沉重而又压抑的感觉,一时间仿佛有种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着全诗。叶迦莹教授对此句评价甚高,认为首句五字看似简单平易,朴质自然,完全没有丝毫安排雕饰的用意存在于其间;而且若以后世声律之说四声八病来评析它可以说它还通身是病。如全句五字都是平声字,且有四字用字重复。但人们读起它来却不但未尝觉得有任何违拗哑涩之感,反而觉得它就恰好正是这五个字才真正写出了人们离别时所共有的一份感觉和声音,读之给人的感觉它仿佛是“天籁”之音。
如果说,“行行重行行”写出了两个人分离的一个基本的现象,那么“与君生别离”就是写思妇别离时的内心感受。而“生别离”三字则又表出思妇对此之无奈与不甘和难舍之情。“别离”是人类最普遍最不可避免的悲苦之情。而“别离”又可分为“死别”和“生别”两种。二者哪一个更令人悲哀?死别往往是一恸而绝,而生离则是在你的有生之年永远悬念悲哀,因此说,“生别”之悲苦则又重于“死别”。“死别”于人一时间虽然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但对死者而言这一别则意味着一了百了了;对活着的人而言,则又因为它是一种无可挽回的生命终结,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心灵的悲苦也会慢慢地得到平复。而“生别”则不同,“生别”则是两个相爱的人因生存的需要,而不得不分开,从此天各一方。因为对方尚在人世,只要活着便尚有相聚的希望,而有希望便会有期盼,又因有期盼便会产生相思之情。所以,只要对方活着一天,其煎熬痛苦思念之情便与之相伴随着相爱双方活着的每一天。(参见:一恸而绝的情感:《红楼梦》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三、四、五、六句是抒写思妇在别离之后的心理活动。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是思妇的想象之词。与游子分别已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由于音讯杳无,不知游子已去了什么地方,在思妇看来她与游子之间的距离恐怕已经有万里之遥了吧,当然这里的“万余里”不可着实来讲,只不过是极言距离之遥远之意。既然是相隔万里,所以在思妇看来,自然是以君之行处为天涯;游子离家万里,当然也是以故乡与思妇为天涯。所以诗人说是“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了。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道路阻且长”,在句意上紧承上句“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而来,“阻”承“天一涯”,形容路途的坎坷曲折;“长”承的“万余里”极言路途遥远。此句语出《诗经.秦风.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阻”,指道路上的障碍;“长”,指道路间的距离。但在此句“道路阻且长”中,其“阻”和“长”的含义比之《诗经.秦风.蒹葭》中的原义则更为泛。游子去乡万里,与思妇是各在天一涯,其间路途之遥远,这是与《诗经.秦风.蒹葭》中在水一方的伊人间的距离是不可比的;而且其间的障碍“阻”挡也不仅仅只是只有一水相隔,思妇与游子相距万里其中不知有多少高山大河障碍阻挡其间。再加上当时东汉末年社会**,战争频繁,更增加了路途之艰险。因此对思妇而言此生可以说已经不存在什么见面的希望了。所以思妇在此自然地发出“会面安可知!”这一充满相思之苦和绝望之悲的哀吟和叹息。
第二层(后十句)写相思。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这两句是用比兴的手法,说明自然界的飞禽走兽都有思念故土的本能和情感。“胡马”:指北方的马。“依”:作依恋讲。一说作“嘶鸣”讲。“越鸟”:指南方的鸟。古代的“越”指今广东福建一带地区,代指南方。“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比喻。对“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两句,古人有不同的讲法。李善的《文选注》引《韩诗外传》说:“诗云‘胡马依北风,飞鸟栖故巢’,皆不忘本之谓也。”但这“不忘本”又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从远行者的角度来看,当然是从正面写他的思乡念旧之情;从留居者的角度来看,则是说胡马尚且依恋故乡的北风,越鸟尚且选择遥望故乡的南枝,你作为一个游子,怎么能忘记了故乡和故乡的亲人呢?这是从反面来作比喻的。第二种说法认为,它来源于《吴越春秋》的“胡马依北风而立,越燕望海日而熙”。这是取同类相求的意思。就是说,“云从龙,风从虎”,所有的东西都有它相依相恋不忍离去之处;而我和你本来也是相亲相爱的一对,怎么竟然会分离这么久而不能再结含到一起呢?第三种说法,隋树森引纪昀所说的“此以一南一北申足‘各在天一涯’意,以起下相去之远”。这种说法是把出处和取意都抛开不论,只从字面是得走。无论是“不忘本”,还是“同类相亲”,都是用来比喻人不忘乡土的情感的。
第七、八句,是全诗由写别离转入写相思的过渡句。相爱的两人往往会猜测对方的所见所想:凡是有生命的事物都有思恋乡土的本性吧,胡马喜欢依着北风奔驰,越鸟筑巢都选在南边的枝头之上啊!这两句话的潜台词即是说“我的远行的丈夫啊,你一定此刻也深深思念着家乡思念着我吧!”凭什么这么说?紧接着就是后面两句话:你离别的日子已经这么久了,你看我为你消得容颜憔悴,人一天天的消瘦下来,衣带也渐宽了。诗人于极度的思念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用比兴的手法,连用两个表面上看来似乎与上下文并不相连贯的比喻,来说明动物尚且有不忘故土的本能,你看生长在北方的马儿即使离开了北方,但是一旦北风吹起来了便会依恋着北风嘶呜;生长在南方的鸟儿即使离开了南方,但是它做窝也要选择向南的树枝,作为离乡的游子,难道你不思念故土吗?因此说这两句的真正用意是暗示、提醒游子,禽兽尚且如此,你作为人且能无情?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这两句是实写自已相思之深苦。“远”:这里当时间久长讲。这里的“相去日已远”,与前面的“相去万余里”遥相呼应。表面上看两次“相去”似乎是简单的重复,其实不然。第一次与“万余里”组合,指两地相距之远;第二次与“日已远”组合,指夫妻别离时间之长。“缓”:这里当宽松讲。“相去日已远,”是说离别的时间之久。“衣带日已缓”,是言其相思之深之苦。思妇思念游子,随着时间的流逝,其思念之情愈加浓烈,以至于茶饭无思,人是一天一天地消瘦下去,身上穿的衣服也觉得是愈来愈宽松起来。这两句表面上是写思妇对自已衣着形体的感受变化,实则表现了自已对游子的相思之深苦。
这两句是写思妇的想象。游子外出久久未归,是不是他在外结识了新欢,而不顾我在家的思念和哀痛,不想返回故土?这是思妇独自在家,于久久的思念哀怨之中难免产生的怀疑和忧虑。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思妇是这样的怀疑和忧虑,但是她对久久未归的游子,还是满怀着浓浓的爱意和谅解,仍然把游子比作灿烂的白日,仍然把游子久久未归看作是他不是不愿返回故土,而是因不得已的原因而顾不上返回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这两句是写思妇在思念哀怨中产生的怀疑和忧虑。思妇对游子的感情的付出虽然也是默默的,但不能说是无私的无悔的。她作为一个女人,自然是希望的到对方同样的感情作为回报的。因此长时间的分别既使得相爱中的人不得不承受相思的痛苦,同时也会带来猜忌。对方为什么离家这么久音讯茫然,是不是早已经有别的女人陪在昔日与自己订下誓约的君子的身边了。这里并没有直接写出思妇心中的猜疑,而是用了“浮云蔽白日”这样的比喻,诗人感情的表达真的是极为内敛而克制,细致且真实!这与之前提到的柳永的《蝶恋花》中对爱情理想主义表述截然不同。《行行重行行》里更注重刻画一个真实的思妇内心的痛苦,而不是像宋代文人词所做的,用艺术的手法描绘一个完美的爱情。因此虽然文字朴素无话,却能给人更深的感动,使人读了之后久久无法释怀。
长时间的天各一方,使得思妇对离家的游子心生猜疑:他也许是爱上别的女人,顾不上家了,顾不上我了。这叫我怎么办哪,叫我怎么办!思念远行离家的你让我身体消瘦、形容枯槁看上去变得衰老了;你还不回来,这春秋代谢,光阴就在这一年一年的相思中度过了!青春易逝,红颜渐老。即使若干年后游子归来,思妇又如何用老去的容颜留住故人的心呢?“不顾”——不是不愿回来,而是不能回头时顾不上回来。当然,这里的“游子不顾反”其实很可能就不愿反所以才不回来。但思念的这一方不埋怨“不愿反”,为他着想,说他是“不顾反”,这就是《古诗十九首》在感情上温柔敦厚之处了。
“浮云蔽白日”是古代最流行的一种比喻。一般用于谗臣之蔽贤,“浮云”常用来喻谗臣;“白日”常用来喻君王。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白日”是比放逐的贤臣,如李善《文选注》引陆贾《新语》说:“邪臣之泯犹浮云之彰日月。”然而实际上,游子、国君、逐臣三者本来以相通的。因为在中国的伦理关系中,君臣关系与夫妻关系相似。同时,古人也常用日、月
来比喻男人或丈夫。而在此句中,“浮云蔽白日”究竞作何种理解?历来注家见解不一。而我则赞同张玉谷《古诗十九首赏析》中的见解:“浮云蔽日,喻有所惑,游不顾反,点出负心。” 对此,马茂元教授也认为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君臣之间的关系和夫妇之间的关系,在观念上是统一的。因此,他们认为这里的“浮云”是用来喻指游子在外结识的新欢;而“白日”则是用来喻指远游未归的游子。《西厢记》里的莺送张生时说,“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像此处栖迟”,就个意思。西方的符号学理论认为,当一个符号在它的传统文化中使用了很久的时就形成了一个语码,使你一看到它就会产生某些固定联想。“浮云蔽白日”就是这样一个语码。如果那个行者是游子,则可能是说他在外另有遇合,想念家中的思妇了;如果那个行者是逐臣,则可能是说国君谗言放逐了他,引导他再也不能回到朝廷中了。杜甫的诗说:依北斗望京华”,“此生哪老蜀,不死会归秦”,那种对和君主的思念,实在并不亚于思妇对远行游子的思念。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这两句是继续写思妇内心相思的苦痛和感受。“思君令人老”思妇在长期的思念忧虑哀伤之中,深深地感受到身心之疲惫和憔悴,恍惚之间,似乎容颜已老,红颜不在;时间也在飞速地流逝,仿佛之间又过去了一年。这里的“思君令人老”当然并不是指因相思而使人的年龄老大,而是指主人公内心的感觉,人本不老,而心情的忧伤,致使形体上的消瘦,好象使人衰老了一样。“岁月忽已晚”,也不是说时间的早晚,而是说时间流逝之迅速。古人将一年之尾谓之“岁晚”,一生之尾也谓之“岁晚”,而人的一生又有多少个年尾“岁晚”呢?此句慨叹人生岁月匆匆,年华易逝。平常而且朴实的语言,然而却带有震动人心的力量!这一句,到了全诗的情感高潮。
再回过来反观全诗,到“会面安可知”之前,大致可以化为第一层,主要是交代了丈夫远行无法相见的背景。而之后从“胡马依北风”一直到“岁月忽已晚”表现了思妇内心情感的变化。从一开始的思念发展到最后感叹人生的短促,光阴的飞逝这样宏大的主题之上。而景物和意象的运用,也随着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从最初的胡马北风、越鸟南枝,到之后的浮云白日,一点一点的舒展开来,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表达也能够一张一合有一定的变化。可见在汉代五言诗开始形成的时候,诗人就已经开始注意不同景物和意象在烘托情感上所发挥的作用了。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在之前“岁月忽已晚”的感慨之后,女主角似乎已经把最后的一丝力量也耗尽了。所以笔锋一转,不再提那相思之事了,还是先多吃口饭保重自己的身体吧。这是女子无可奈何,自我安慰的话。但也有认为这女子努力使自己加餐饭,保重身体是对未来的相见还有所期待。两种说法皆有可缘,总的来说,这句话使诗的情感又回归到之前讲述“行行重行行”时的无奈基调中去,宏大的人生感叹最终还是归于无奈的自我安慰,因此整首诗的情感表达给人的是一种内敛克制的印象。这首诗还没有就此打住,“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令人看了更是伤心。这两句也有多种可能的解释,我们先看“弃捐”这个词。“弃捐”:犹言丢下之意。“勿复道”:不要再说了。因为这些相思忧愁现在是说也无
用, 多说不过是徒增伤心罢了。可是,如果我们不从弃妇的角度来看,则还有另外一个可能的解释,即“弃捐”的本身就是“勿复道”。把这种不愉快的话题扔到一边,再也不要提它了。这样解释也是可以的。但为什么要“弃捐勿复道”呢?因为,说了不但没有任何用处,反而会增加自己的悲伤,而且,对于那种无可挽回的事,也只能自己默默承受,一切埋怨都是多余的。这里,也是表现了古诗感情之温柔敦厚的地方。(教学难点:《行行重行行》中温柔敦厚的情怀。)
值得一提的是“努力加餐饭”,近乎白话的表达,似乎与诗歌诗化语言的表述并不相符。“努力”:这里有不可为而为之之意。“加餐饭”:是当时社会上习用的一种最亲切的劝慰别人的成语。加餐饭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是一件很平常的一件事,但由于主人公是终日相思忧虑不止,可以说是到了百事无趣,茶饭不思的地步,要想加餐饭又何尝容易做到,所以才只有要努力去为之才行。这两个字之加看是简单,实则“充满了对于绝望的不甘与在绝望中强自挣扎支持的苦心”(见《迦莹论诗丛稿.一组易懂而难解的好诗》)。联系我们日常的生活,“多吃点”似乎也是关系亲密的人之间才会说的话,只要想想和父母打电话时的情形就明了了。“加餐饭”在中国人的语境里更有着一重思念和爱的表达。在西汉出土铜镜的铭文上就已经有“愿君勉强多饭之”这样的表述。妻子不希望丈夫离开自己,留恋丈夫,无话可说之话,也只有祝愿在外远行的丈夫能够保重身体。在《文选》中也记载了一首汉乐府“古词”——“饮马长城窟行”。最后一句是“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其实就有化用了这里的“努力加餐饭”和《古诗》中另一首“孟冬寒气至”里的“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两句诗。由此可以看出“多吃点”在汉代就已经是一个很普遍的表达爱和思念的嘱托了。顺便我们也可以由此推断“行行重行行”既然能被乐府诗中的作品化用,诞生的时间应该较早。因此可能是西汉末期或东汉早期的作品。
对最后两句诗的解说历来是众说纷纭,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种: 对“弃捐勿复道”句而言,一种是把游子当作负心汉,把思妇当作弃妇的前提上来解释,“弃捐”就解作被抛弃搁置之意,那么这句的意思就是说这些被抛弃的悲哀和痛苦不再去说它了;一种是不把游子当作负心汉,把思妇当作弃妇的前提上,来解释“弃捐”,“弃捐”就解作为丢开一边的意思,,那么这句的意思就是说这些相思忧愁和悲苦,暂且抛开不要再去说它了。对“努力加餐饭”句而言,所存在的两种解说是承上句而来的。一种是说自已虽然被痛苦地抛弃了,但自已也不去忧伤不去提它了,只是希望负心的游子你还是努力加餐自已多多保重吧!一种是说此句是自我劝勉之词,意思是说把相思忧愁这些伤心的事都丢开一边不去说它了,自已还是努力加餐,自已保重吧!笔者认为在人性本美好和不违背诗意的前提下,把“弃捐勿复道”作第二种解说;把“努力加餐饭”在作第二种解说的基础上,理解为既是思妇对自已,也是对游子的相互宽慰和勉励为更好。因此,对最后两句笔者认为是否应当这样来理解为好:写思妇从相思的哀怨感伤中回到现实后的自我宽慰和勉励。既然一味地痛苦相思,忧虑担心,也于人了无裨益,不起
作用,反而只会是使人身心憔悴,容颜易老。因此,不如把相思离愁暂置一边,不要去管它了,你和我都各自努力加餐,保重好身体,以待来日相会吧!若这样去理解,则此句便充分地体现了我国古代妇女温柔敦厚的品性,即使是在这乱世人生中,也依然显露出了恩爱夫妻间相爱不渝的崇高情感。我想这样理解应该不违诗的本意吧!既然说“加餐饭”是有爱的嘱托的内涵,对诗的最后一句是否也能有新的阐释呢?女主人虽然无法与远在他乡的丈夫相见,很可能一生都要忍受离别之苦,然而仍然希望远方的丈夫能够“多加一餐饭”。这样的解释似乎又让人重新相信爱情了,并且这样的阐释是不是更有种中国式的温暖呢?
【意译】:
离开了我,你不停地走啊不停地走,我和你虽然活着,却如同死了一样被永远地分离!
现在,你和我相距万里是多么地遥远啊,好象你在天的那一边,我在天的这一头!
路途是多么的艰险而且又是那么的遥远啊,我和你之间今生不知还能不能再见?
北方的马儿总是依恋着北风奔跑嘶鸣啊,南方的鸟儿做巢也总是向着南方的树枝。
你和我分别的日子是越来越远了啊,思念你啊我日见消瘦连衣服也宽松了不少!
飘荡的浮云遮住了太阳啊,远行他乡的游子顾不得回家。
思念你使我变得衰老了啊,岁月飞逝又是一年!
唉!这些伤心的事都不要说了啊,只希望你和我都努力加餐各自保重吧!
这首了诗语言平常朴实,具有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在诗的内容描写手法上,是虚实相生,托物比兴;回环往复,转换变化,层层深入;时而写实,使人如见其景其人,时而虚写,使人想象联翩,时而满怀希望,时而忧心欲绝,时而忧怨逼人,时而又宽勉自励使人又希冀顿生。读之使人感情随之起伏变化,且读后也使人意味横生,回味无穷。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笔者认为,读此诗不仅仅能满足我们欣赏的需要,而且它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诗中女主人公遭受如此相思之苦,但她最后并没有沉溺于中,而是幡然醒悟,要把忧伤和痛苦暂时抛却,努力加餐保重身体,以待来日能与相爱的人重聚。诗中女人公这一自毅,坚强和明智的行为,难道不值得今天的我们敬佩和效法吗?
四、《行行重行行》的主题(教学重点)
《古诗十九首》中妇人的感情由离别的悲伤转化为得不到相见的无奈;由绵长的思念变的心力憔悴再到因长时间分别而心生猜忌;最后的“努力加餐饭”,从空想的悲伤中回归现实。全诗语言质朴,感情表达内敛却深沉,富于变化。使读者感到一种无端的悲伤,反复低徊难以排遣,以至于被深深感动。
除了游子之歌,便是思妇之词,抒发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是它的基本内容。二者相互补充,围绕着同一个主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所表现的游子思妇各种复杂的思想情感,在中国古代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意义,千百年来引起读者的广泛共鸣。《行行重行行》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一首。这首诗是一首思夫诗。抒发了一个女子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深切思念。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情真、意真,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
五、《行行重行行》的哲理
《行行重行行》展示了思妇的复杂心态,它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在古代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同时,这些作品还透彻地揭示出许多人生哲理,诗的作者对人生真谛的领悟使这些诗篇具有深邃的意蕴,诗意盎然而又不乏思辨色彩。人生有限的感慨,自古便已有之。《行行重行行》和以往文学作品的不同之处,是把人生的短暂写得特别充分,特别突出,给人以转瞬即逝之感。《行行重行行》为女词,其中“思君令人老”之语,产生迟暮之感,流露出青春易逝的惋惜。不仅随着岁月的流逝自然衰老,而是思念使得芳华早逝,这就更令人悲哀。“思君令人老”是痛苦的人生体验,在它背后隐藏着许多潜台词。
六、《行行重行行》艺术
《行行重行行》是古代抒情诗的典范,它长于抒情,却不径直言之,而是委曲宛转,反复低徊。《行行重行行》以其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抒情主人公在诗中直接出现,诗中很少言及自身苦衷,但又无一语不渗透作者的离情别绪。《行行重行行》的语言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钟嵘《诗品》卷上称《古诗十九首》“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不作艰深之语,无冷僻之词,而是用最明白晓暢的语言道出真情至理。浅浅寄言,深深道款,用意曲尽而造语新警,从而形成深衷浅貌的语言风格。语言是浓缩的、积淀已久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丰富的表现力。
七、总结
真正了解《古诗十九首》,真正得到诗中那种温厚缠绵的感受,进一步的全面关照,十九首诗在风格和内容上虽然有一致性,实际上又各有各的特点。吟诵古诗是中国旧诗传统中的一个特色,能够培养出在感发和联想中辨析精微的能力,“涵泳其间”,被它的情调气氛包围起来,就会产生更深切的理解和体会。
第三篇:行行重行行 教案赏析
行行重行行 教案赏析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题解】:这是一首思妇怀念远方游子的诗。历来选家都将其排列在《古诗十九首》之首。关于这首诗是一首什么样的别情诗,历来注家对此很有分歧,有的认为这是一首游子思念思妇的别情诗,有的认为这是一首思妇思念游子的别情诗等等,笔者认为考之此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和诗句的内容来看,把它确定为是一首思妇思念远行游子的别情诗为好。东汉末年,大批中下层文人为了寻求出路,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宦游以求搏得一官半职。这些外出宦游“游子”长期外出,家眷不能同往,彼此之间难免产生浓浓的伤离怨别的情绪。而其中应尤以思妇之思念为甚,因为游子在外,虽有思念之情愫,但其为了生计仕途要终日奔波,其思念之情愫尚可暂时抛却;而思妇在家,则是终日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之中。至于这首诗的具体作者是游子还是思妇,笔者认为这首诗的作者或是假借思妇之口吻来抒写思念远方游子的外出游子,也可能实际上就是一位留守故里的游子之妇。
【赏析】:全诗共十六句,从内容上可分作两层。前六句为第一层,写别离;后十句为第二层,写相思。
第一层(前六句)写别离,主要抒写别离的状况。一、二句是写思妇抒写别离时的眼中所见之景象和内心的感受。从侧面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宁的社会现实。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重”:音chóng。
又。作行而不止之意讲。“君”:你的尊称,当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远行未归的游子。“生别离”:古代流行的成语,与死别离相对。语出《楚辞.九歌.少司命》:“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一说“生别离”之“生”不作与“死”相对举之意讲,而作“硬生生”之“生”字之意讲。如吴淇《古诗十九首定论》就采用此说来解释:“生字当解做生熟之生,犹云生生未当别而别离也。”笔者认为此说单就文学欣赏而言也符合原诗之意境的。
首句“行行重行行”,是抒写思妇在别离时眼中所见之景象。全句五字,连叠四个“行”,中仅以一个“重”字连缀其间。“行行”,即走啊走啊之意。“重行行”,即又不停地行走啊行走之意。首句一开始便紧紧地抓着读者的心,读之使人眼前仿佛浮现出一幅远行之人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三回头,渐行渐远的画面。给人一种随着游子的不停地行走,时间在不断地过去,路程在不断地延长,似乎游子从此一去便不再有复还的沉重而又压抑的感觉,一时间仿佛有种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着全诗。叶迦莹教授对此句评价甚高,认为首句五字看似简单平易,朴质自然,完全没有丝毫安排雕饰的用意存在于其间;而且若以后世声律之说四声八病来评析它可以说它还通身是病。如全句五字都是平声字,且有四字用字重复。但人们读起它来却不但未尝觉得有任何违拗哑涩之感,反而觉得它就恰好正是这五个字才真正写出了人们离别时所共有的一份感觉和声音,读之给人的感觉它仿佛是“天籁”之音。
次句“与君生别离”是抒写思妇别离时的内心感受。“与君”二字表现出思妇与游子关系之亲切。而“生别离”三字则又表出思妇对此之无奈与不甘和难舍之情。“别离”是人类最普遍最不可避免的悲苦之情。而“别离”又可分为“死别”和“生别”两种。而“生别”之悲苦则又重于“死别”。“死别”于人一时间虽然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但对死者而言这一别则意味着一了百了了;对活着的人而言,则又因为它是一种无可挽回的生命终结,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心灵的悲苦也会慢慢地得到平复。而“生别”则不同,“生别”则是两个相爱的人因生存的需要,而不得不分开,从此天各一方。因为对方尚在人世,只要活着便尚有相聚的希望,而有希望便会有期盼,又因有期盼便会产生相思之情。所以,只要对方活着一天,其煎熬痛苦思念之情便与之相伴随着相爱双方活着的每一天。三、四、五、六句是抒写思妇在别离之后的心理活动。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是思妇的想象之词。与游子分别已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由于音讯杳无,不知游子已去了什么地方,在思妇看来她与游子之间的距离恐怕已经有万里之遥了吧,当然这里的“万余里”不可着实来讲,只不过是极言距离之遥远之意。既然是相隔万里,所以在思妇看来,自然是以君之行处为天涯;游子离家万里,当然也是以故乡与思妇为天涯。所以诗人说是“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了。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道路阻且长”,在句意上紧承上句“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而来。此句语出《诗经.秦风.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阻”,指道路上的障碍;“长”,指道路间的距离。但在此句“道路阻且长”中,其“阻”和“长”的含义比之《诗经.秦风.蒹葭》中的原义则更为泛。游子去乡万里,与思妇是各在天一涯,其间路途之遥远,这是与《诗经.秦风.蒹葭》中在水一方的伊人间的距离是不可比的;而且其间的障碍“阻”挡也不仅仅只是只有一水相隔,思妇与游子相距万里其中不知有多少高山大河障碍阻挡其间。再加上当时东汉末年社会**,战争频繁,更增加了路途之艰险。因此对思妇而言此生可以说已经不存在什么见面的希望了。所以思妇在此自然地发出“会面安可知!”这一充满相思之苦和绝望之悲的哀吟和叹息。
第二层(后十句)写相思。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这两句是用比兴的手法,说明自然界的飞禽走兽都有思念故土的本能和情感。“胡马”:指北方的马。“依”:作依恋讲。一说作“嘶鸣”讲。“越鸟”:指南方的鸟。古代的“越”指今广东福建一带地区,代指南方。“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比喻。它主要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不忘本,如李善《文选注》引《韩诗外传》“诗曰‘代马依北风,飞鸟栖故里’皆不忘本之谓也”。一种是《吴越春秋》:“胡马依北风而立,越燕望海日而熙,同类相亲之义也”。无论是“不忘本”,还是“同类相亲”,都是用来比喻人不忘乡土的情感的。
第七、八句,是全诗由写别离转入写相思的过渡句。诗人于极度的思念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用比兴的手法,连用两个表面上看来似乎与上下文并不相连贯的比喻,来说明动物尚且有不忘故土的本能,你看生长在北方的马儿即使离开了北方,但是一旦北风吹起来了便会依恋着北风嘶呜;生长在南方的鸟儿即使离开了南方,但是它做窝也要选择向南的树枝,作为离乡的游子,难道你不思念故土吗?因此说这两句的真正用意是暗示、提醒游子,禽兽尚且如此,你作为人且能无情?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这两句是实写自已相思之深苦。“远”:这里当时间久长讲。这里的“相去日已远”,与前面的“相去万余里”遥相呼应。表面上看两次“相去”似乎是简单的重复,其实不然。第一次与“万余里”组合,指两地相距之远;第二次与“日已远”组合,指夫妻别离时间之长。“缓”:这里当宽松讲。“相去日已远,”是说离别的时间之久。“衣带日已缓”,是言其相思之深之苦。思妇思念游子,随着时间的流逝,其思念之情愈加浓烈,以至于茶饭无思,人是一天一天地消瘦下去,身上穿的衣服也觉得是愈来愈宽松起来。这两句表面上是写思妇对自已衣着形体的感受变化,实则表现了自已对游子的相思之深苦。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这两句是写思妇在思念哀怨中产生的怀疑和忧虑。“浮云蔽白日”是古代最流行的一种比喻。一般用于谗臣之蔽贤,“浮云”常用来喻谗臣;“白日”常用来喻君王。同时,古人也常用日、月来比喻男人或丈夫。而在此句中,“浮云蔽白日”究竞作何种理解?历来注家见解不一。而我则赞同张玉谷《古诗十九首赏析》中的见解:“浮云蔽日,喻有所惑,游不顾反,点出负心。” 对此,马茂元教授也认为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君臣之间的关系和夫妇之间的关系,在观念上是统一的。因此,他们认为这里的“浮云”是用来喻指游子在外结识的新欢;而“白日”则是用来喻指远游未归的游子。
这两句是写思妇的想象。游子外出久久未归,是不是他在外结识了新欢,而不顾我在家的思念和哀痛,不想返回故土?这是思妇独自在家,于久久的思念哀怨之中难免产生的怀疑和忧虑。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思妇是这样的怀疑和忧虑,但是她对久久未归的游子,还是满怀着浓浓的爱意和谅解,仍然把游子比作灿烂的白日,仍然把游子久久未归看作是他不是不愿返回故土,而是因不得已的原因而顾不上返回故土。读这两句诗,我们可在思妇的哀怨忧虑之中体会出我国古代妇女温柔敦厚的传统美德!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这两句是继续写思妇内心相思的苦痛和感受。“思君令人老”思妇在长期的思念忧虑哀伤之中,深深地感受到身心之疲惫和憔悴,恍惚之间,似乎容颜已老,红颜不在;时间也在飞速地流逝,仿佛之间又过去了一年。这里的“思君令人老”当然并不是指因相思而使人的年龄老大,而是指主人公内心的感觉,人本不老,而心情的忧伤,致使形体上的消瘦,好象使人衰老了一样。“岁月忽已晚”,也不是说时间的早晚,而是说时间流逝之迅速。古人将一年之尾谓之“岁晚”,一生之尾也谓之“岁晚”,而人的一生又有多少个年尾“岁晚”呢?此句慨叹人生岁月匆匆,年华易逝。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弃捐”:犹言丢下之意。“勿复道”:不要再说了。因为这些相思忧愁现在是说也无用, 多说不过是徒增伤心罢了。“努力”:这里有不可为而为之之意。“加餐饭”:是当时社会上习用的一种最亲切的劝慰别人的成语。如《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饭’,下有‘长相思’”。“努力加餐饭”,加餐饭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是一件很平常的一件事,但由于主人公是终日相思忧虑不止,可以说是到了百事无趣,茶饭不思的地步,要想加餐饭又何尝容易做到,,所以才只有要努力去为之才行。这两个字之加看是简单,实则“充满了对于绝望的不甘与在绝望中强自挣扎支持的苦心”(见《迦莹论诗丛稿.一组易懂而难解的好诗》)。
对最后两句诗的解说历来是众说纷纭,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种: 对“弃捐勿复道”句而言,一种是把游子当作负心汉,把思妇当作弃妇的前提上来解释,“弃捐”就解作被抛弃搁置之意,那么这句的意思就是说这些被抛弃的悲哀和痛苦不再去说它了;一种是不把游子当作负心汉,把思妇当作弃妇的前提上,来解释“弃捐”,“弃捐”就解作为丢开一边的意思,,那么这句的意思就是说这些相思忧愁和悲苦,暂且抛开不要再去说它了。对“努力加餐饭”句而言,所存在的两种解说是承上句而来的。一种是说自已虽然被痛苦地抛弃了,但自已也不去忧伤不去提它了,只是希望负心的游子你还是努力加餐自已多多保重吧!一种是说此句是自我劝勉之词,意思是说把相思忧愁这些伤心的事都丢开一边不去说它了,自已还是努力加餐,自已保重吧!
笔者认为在人性本美好和不违背诗意的前提下,把“弃捐勿复道”作第二种解说;把“努力加餐饭”在作第二种解说的基础上,理解为既是思妇对自已,也是对游子的相互宽慰和勉励为更好。因此,对最后两句笔者认为是否应当这样来理解为好:写思妇从相思的哀怨感伤中回到现实后的自我宽慰和勉励。既然一味地痛苦相思,忧虑担心,也于人了无裨益,不起作用,反而只会是使人身心憔悴,容颜易老。因此,不如把相思离愁暂置一边,不要去管它了,你和我都各自努力加餐,保重好身体,以待来日相会吧!若这样去理解,则此句便充分地体现了我国古代妇女温柔敦厚的品性,即使是在这乱世人生中,也依然显露出了恩爱夫妻间相爱不渝的崇高情感。我想这样理解应该不违诗的本意吧!这首了诗语言平常朴实,具有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在诗的内容描写手法上,是虚实相生,托物比兴;回环往复,转换变化,层层深入;时而写实,使人如见其景其人,时而虚写,使人想象联翩,时而满怀希望,时而忧心欲绝,时而忧怨逼人,时而又宽勉自励使人又希冀顿生。读之使人感情随之起伏变化,且读后也使人意味横生,回味无穷。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笔者认为,读此诗不仅仅能满足我们欣赏的需要,而且它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诗中女主人公遭受如此相思之苦,但她最后并没有沉溺于中,而是幡然醒悟,要把忧伤和痛苦暂时抛却,努力加餐保重身体,以待来日能与相爱的人重聚。诗中女人公这一自毅,坚强和明智的行为,难道不值得今天的我们敬佩和效法吗? 【意译】:
离开了我,你不停地走啊不停地走,我和你虽然活着,却如同死了一样被永远地分离!
现在,你和我相距万里是多么地遥远啊,好象你在天的那一边,我在天的这一头!
路途是多么的艰险而且又是那么的遥远啊,我和你之间今生不知还能不能再见?
北方的马儿总是依恋着北风奔跑嘶鸣啊,南方的鸟儿做巢也总是向着南方的树枝。
你和我分别的日子是越来越远了啊,思念你啊我日见消瘦连衣服也宽松了不少!
飘荡的浮云遮住了太阳啊,远行他乡的游子顾不得回家。
思念你使我变得衰老了啊,岁月飞逝又是一年!
唉!这些伤心的事都不要说了啊,只希望你和我都努力加餐各自保重吧!
第四篇:银行行庆征文
浸润着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春雨,承载着中国经济社会腾飞的劲风,凭借着招商引资快速发展的契机,年轻的分行迎来了他的生日!
历经一年的风雨兼程,一年的辛勤耕耘,分行在员工们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下,向总行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分行作为山东省首家城市商业银行在异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在总行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已成功打出自己的创意和品牌,市民银行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员工通力合作,诚信待客,用心服务,用自己的服务感动着每一位客户。在滨州分行的不懈努力下,综合实力不断壮大,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市知名度不断攀升,各项存款总额在第3季度已近7亿元。在第4季度的奋战中,共同的目标引领着全行职工加倍努力,攻坚克难,使滨州分行的综合效益大幅提升,发展战略日臻完善,即将完成总行交给我行的各项任务指标。
几经风雨几度春秋,今年可谓是喜讯连连,各项存款总额突破200亿元人民币,支行的隆重开业标志着我行营业网点实现了五区三县的“全覆盖”。壮大的是实力,提升的是理念,“务实,创新,高效,廉洁”成为全行统一意志和行动指南!
随着品牌银行建设的日趋成熟,“政务银行”、“市民银行”和“中小企业银行”三大特色日益突出。总行先后推出的分行积极宣传落实“联保小额贷款”,“循环贷款”,“仓单质押贷款”,“整贷零还小额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按月等额还本付息小额贷款”等一系列金达创业通金融产品及金达系列个人贷款,致力于提供优质、快捷的信贷服务,满足不同企业或个人的融资需求,缓解流动资金不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给广大客户带来便利和福音。
金融创新取得重大突破。金融工具、金融产品、金融渠道和服务手段日益丰富。支付宝的开通,使我行紧追时代步伐,引领时代潮流,方便了客户的交易往来,在竞争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分行将倾心打造具有鲜明经营特色和良好管理水平的精品银行,在这片广阔的天地下将自己的名片做大,做响,做强!
第五篇:银行行庆演讲
做合格员工 助力农商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很荣幸可以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青春、交流奉献、规划理想。
每个人对于青春的诠释是不同,每个人对于青春的感悟也是不同的。我特别钟情于一句话:“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我们此刻正在谱写自己的青春、谱写着自己的人生最精彩的一页。
如今的我们少了一份天真,多了一份理智;少了一份轻狂,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烂漫,多了一份责任。而现在的我们正在真正地体会自己的责任所在。在家庭里,我处于中间力量,承担着养家之责;在单位里,我珍爱自己的岗位,承担着兴企之责;在社会中,我又是长江的后浪,承担着奉献之责。
这是成长的一个阶段,我们会褪去刚毕业那会儿的天真浪漫,为生活慢慢的变得成熟起来。
来到晋城农商行的这四年,我一直工作在前台岗位,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尽管有时不免烦躁、平淡、矛盾、失落;但更多的是充实、兴奋、快乐、满足。我认真的完成每一件业务,这一件件业务堆积成我的一天,这一天天让我更加了解到这三尺柜台赋予我们的使命。柜台,是银行展现给世人的窗口,这里是直面客户的沟通的桥梁,这里是展现我们晋城农商行优质服务品牌的地方。所以我一直要求自己作一名合格的员工,合格员工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首先必须对银行的事业忠诚,没有忠诚度的员工不可能维护和造就有忠诚度的客户。其次,要努力培养并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业务素质是为客户提供高效的业务服务;管理素质是为客户提供增值的服务;人品素质是为客户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服务。其他特殊技能素质为客户提供特别需求的服务。
具体来说,我会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具备丰富、精深的专业知识,包括银行产品、市场营销,客户关系管理、客户服务知识等;同时不断充实金融、法律制度、风俗习惯、社交礼仪、客户心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和信息,通过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努力成为具有广博知识的杂家,有效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二、要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的服务能力。“服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金融企业是服务性行业。服务行业不谈服务,服务没有特色,就不可能留住客户。作为一名银行的员工,只有真正把客户当成“衣食父母”,让客户永远享受当“上帝”的感觉,只有客户满意了,我们才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
三、要定好自己的地位。客户是我们银行最重要的资源,他们不必依赖我们,而我们必须依赖他们;他们带给我们的不是工作上的烦恼,而是工作岗位;他们不是我们工作上的旁观者,而是我们业务的主角,我们提供的服务并非是给他们恩惠,反而是他们带给我们的业务机会,而令我们得到很多恩惠。在个人业务日益重要的今天,员工在银行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地位和重要性是由客户对银行的重要性决定的。银行和客户实际上已经结合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可谓“荣辱与共”,客户经营得好,银行产品销售状况和信誉就会提高,银行的效益也就随之提高;客户经营失败,银行的效益也就没有了来源。所以说每个员工都是银行的一种“资源”,要站在较高的角度预测客户需求,要一对一地为优质客户提供服务并满足客户需求,通过服务客户为银行创造效益。
晋城农商银行自去年改制以来迅速的崛起壮大,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收获与进步。
在业务创新方面,我行紧握行业的发展动态,发展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让客户足不出户办理业务,手机银行交易量不断提升,成果斐然。我行推出的红领巾成长卡,满足了未成年人的用卡需求,培养了未成年人良好的理财习惯„„这些业务拓展和创新,切实地为客户带来实惠和便利,同时也为我行带来经济效益。这一切都离不开领导正确的工作指导和员工们诚挚的工作热情。
在队伍建设方面,去年我行招进一批新员工,新鲜血液的注入,为晋城农商行带来朝气与热情,我们的队伍正在逐渐壮大与完善。我行非常注重对新员工的培养,对老员工也积极开展各种教育培训工作,在总行领导的培育下,员工整体素质显著提升,不论是服务理念、柜面营销还是自我认知与激励,都有很大的提高。
在行风行貌建设方面,我们已然树立起晋城农商行的服务品牌,每一位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都会感受到我们热情周到的服务。“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这是我们员工服务一个微小的缩影。服务理念深入每一个员工心中,营造出了“讲服务、比服务”的和谐氛围。昨天我们以身为晋城农商行员工而骄傲,今天晋城农商行因为我们年轻一代而自豪。我们树立“从我做起”的主动服务意识,爱岗敬业、不怕辛苦,用优质的服务征服每一位客户,用智慧和汗水打造着晋城农商银行的服务品牌。
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想要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取得优势,我们还需要做更多努力。
首先,我们不仅要加强服务,还要在行为上有所改进。一个小马钉可以亡国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合规的重要性,也就是我们的管理理念:“细节决定成败,合规创造价值,责任成就事业”。合规就是要从小事做起,不忽视工作中的任何一个细节,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在金融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要牢记我们的风险理念,“违规就是风险,安全就是效益”。
其次,为了更好的了解民声,我们可以推出“倾听计划”,能够加强服务工作的开展和改进,以专业贴心的服务得到客户和市场的认可。一是通过柜面、电话和网络三大重要渠道,受理客户口头、书面、电子等方式的意见和建议并给予及时处理,二是倡导中高层领导直接面对客户提供服务和听取意见,三是认真倾听员工心声,对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给予嘉奖和实施。
最后,在新的形势、新的机遇下,作为青年员工,我们将进一步发扬老一辈信合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晋城农商行这个沸腾的舞台上尽情的演绎灿烂的青春。在平凡琐碎的工作中,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是我们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以极大的热忱去实现所热爱的事业是我们对自己庄重的承诺。树立同甘共苦的主人翁意识,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才是个人与企业共赢的王道。愿我们与晋城农商银行共同成长,打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
XXX支行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