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轼的散文艺术成就(共五则)

时间:2019-05-15 14:04: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苏轼的散文艺术成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苏轼的散文艺术成就》。

第一篇:浅谈苏轼的散文艺术成就

苏轼一生对散文用力甚勤,咳唾成章,作品宏富,今存各体散文约四千余篇。体裁有赋铭、颂赞、论议、杂著、记叙、表状、书牌、碑传、笔记等多种,略可区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小品文、杂著几类。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浅谈苏轼的散文艺术成就,希望对你有帮助。

写苏轼的散文篇一:浅谈苏轼的散文艺术成就

议论文是苏文中的一个突出部分,它包括奏议、进策、经解、杂说等,其中重要的是史论和政论。

记叙文包括碑传文、山水记、亭台记等,在苏文中艺术价值最高,最富有独创性。碑传文善用生活素材和日常细节刻划个性,以突现奇人异才的高风特操,《方山子传》、《石氏书苑记》等可作代表。游记文长于在写景记游、烘染意境中,寄寓识见,融入诗情雅趣,《石钟山记》、《雩泉记》、前后《赤壁赋》等,是这方面的名篇。

比之欧曾诸家,苏轼在散文艺术上有新的推进和开拓。

其一,由长于议论到精于思辨。苏文也以议论见长,它的议论具有一种雄辩的气势和化隐为显的形象状述力,如苏轼的史论、政论,大多立意新警,善于翻空出奇,推倒旧案;在论证中,上下古今,援据赅博,雄辩滔滔,一往无前;而笔力纵横捭阖,腾挪变化,使文章具有一种滚滚不穷,浑浩流转的气势。东坡的议论,不同于某些政治家一味平正的开陈正见,他善于用形象化的手段,来阐述复杂的道理。

其二,由重在传道义到重在写性灵。北宋古文运动从倡导尊韩崇道开始,初期古文家多主张宗经明道,至三苏强调了写胸达意。苏轼说:“作文先有意,则经史皆为我用。”(《清波杂志》)苏轼写人耿介旷达,敢笑敢骂,曾自谓“与人无亲疏,辄输写腑藏(《密州通判厅题名记》),故其文多写自我,见胸臆,显性灵。

其三,由容与闲易到灵动活脱,舒卷自如。欧文“修达疏畅”、“容与闲易”,是平易自然风格的典范。东坡沿着欧文的路子迈入了工巧与天然浑化统一的新境界。

苏轼散文不仅以议论见长,且贯于向思辩化的更高层次升华,不拘于明道议政,而尤长于写胸臆,见性灵,妙手生春,涉笔成趣;在手法和体制上,由单一化走向复合化,善于融众长于一炉,破旧格生新变,由此文风从自然平易一途,迈入了活脱灵动、仪态横生、出神入化、气韵天成的高境妙域。因此,我们说苏文集中体现北宋散文的特色,代表一代散文创作艺术的最高成就。

写苏轼的散文篇二:谈谈苏轼的诗词散文创作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是我国北宋中期的文学巨匠,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诗、词、文、书、画都是一代大师。其作品风格豪迈豁达,为文奔放不羁,为诗挥洒自如,为词豪放清旷、慷慨激越,南宋辛弃疾继承并发展了苏词风格,形成了“苏辛”豪放词派。苏轼一生所创作的无数篇章为人们世代传唱;他独特的人格魅力为人们所倾倒;他传奇、曲折的人生经历更是吸引了无数文人为之嗟叹、为之津津乐道。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其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苏词开豪放词派的先河,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苏轼的散文创作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综观苏轼一生文学创作,无不与他的生活道路和思想状况息息相关。代表苏轼一生文学最高成就的几篇赤壁诗文(《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是在他谪居黄州期间所作。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此时苏轼的父亲已经去世,妻子也去世了,背负着失去亲人的痛苦,苏轼远离他乡在密州任职,与弟苏辙有六七年没有见面了。对久别亲人的思念,加上政治上的失意,恰逢异乡的中秋月圆之夜,苏轼满腹惆怅,感慨万千对月抒怀,写下了这首中秋的咏月词。

词的上片叙述了作者的身世之惑和思想矛盾。开篇两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青天有月几时来?我今停杯一问之”的句子,开篇直入,点明是饮酒赏月。“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笔势回转,表面描写月色,实际上也暗合着不知道当时朝廷政局如何的疑惑,而并非真问天上今天是什么日子。“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作者思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表面上是说作者想回到神仙居住的“琼楼玉宇”中去,又害怕天上太寒冷,自己经受不住。实际上表明了“出世”与“入世”的困惑:想回到朝廷中去,又害怕难以容身;归隐去吧,又与自己报国理想相违背。实在是进退两难啊!词的下片由咏月转为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是写月光照人无眠,照应开头“欢饮达旦”。于是作者发出质问“何时长向别时圆?”而作者立即又回转心情,自我安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月缺,此事古难全”。是啊,哪会有十全十美的呢,只要我们兄弟彼此都能保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这既是对兄弟不能团聚的安慰,也是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排解。

这首词清婉雅丽,飘逸空灵。胡仔在《菬溪渔隐丛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词中虽然有“出世”与“入世”之间的矛盾,但并没有脱离现实,格调

是健康的,再加上词中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这首词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苏轼的另一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是受到广泛的赞誉的悼亡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词的上片写自己对亡妻的无限怀念和人世沧桑的悲戚。写十年里,夫妻阴阳相隔,就算不特意思量,往日深情仍然难以忘怀。“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对亡妻的哀思,对仕途波折的愁苦,相距千里,无处诉说,道出内心深处的愁苦悲怆之情,十年来,颠沛流离,自己是“尘满面,鬓如霜”,想象着即使与妻子相逢,妻子也会认不出自己,把现实中对妻子的怀念和个人的遭遇相互交融,既写出了死者的凄凉,也写出了生者的辛酸。

词的下片以“夜来幽梦忽还乡”为过渡,写梦境相逢的情景。作者选取妻子生前的生活细节来写,凸现出妻子临窗而坐,对镜梳妆的场景,表现了昔日的幸福的生活,也反衬出如今境遇的悲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酸甜苦辣霎时涌上心头,相互在这默默无言中倾诉分别十年的相思之痛。梦中醒来,作者仍然抑制不住内心的哀痛。清冷的明月,短短的山冈,幽幽的松林,想象那儿就是妻子思念自己而痛断柔肠的地方。作者巧妙地推己及人,以想像出妻子在那凄凉冷清的地方思念自己,衬托出自己对亡妻永不能忘的深挚感情。

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一次梦见亡妻后所写,与王弗之逝又是十年,十年来的宦海沉浮,遭贬奔走,外任多年,郁郁不得志。夜中梦见亡妻,凄楚哀婉,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悼词,词中“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细节描写,是全词中最突出的亮点,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首词将梦境与现实交融而为一体,浓郁的情思与率直的笔法相互映衬,既是悼亡,也是伤时,把哀思与自叹融和,情真意切,哀惋欲绝,读之催人泪下。

贬谪生涯使苏轼更深刻理解社会和人生,也使他的创作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局面,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给词以更深广的意境,一改晚唐五代词家的婉约之风,开创了词的豪放一派。《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作者豪放词中的代表作。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七月,当时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在黄冈城外游览赤壁矶时写下了这首词。这是词人具有代表性的词作,也是北宋词坛上最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上片描写古战场,设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时间、空间背景,长江滚滚东流,三国时代的英雄人物渐渐被人淡忘,而现在作者能看到的是什么呢?只是旧日的营垒,从凌乱的岩石直刺天空、汹涌的怒涛拍岸的场面中,可以想见当时战斗的激烈。随后赞美“江山如画”,这锦绣河山,曾造就许多英雄豪杰。

下片着重塑造了三国时吴国将领周瑜的形象。东汉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24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并一同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是在皖城胜利之时。而后十年,即公元208年,他指挥了著名的“赤壁之战”。“羽扇纶巾”形象地刻画了周瑜的仪态。这是三国时儒将常见的装束。“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绘了周瑜作战时的从容。苏轼如此用心塑造周瑜形象,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当时北宋国力软弱,与辽、西夏作战屡战屡败,不断接受屈辱的议和条件。苏轼目睹国家危机加深,渴望有能像三国周瑜那样的英雄驰骋沙场,报效国家,尽管作者满怀豪情壮志,但是当时的政治现实不允许他施展才华。所以当时作者发现自己在壮年时就过早地生出白发,情绪不禁又消沉下去,自笑多情,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结句以长江来衬托自己的心情,流露出壮志难酬的苦闷。

这首词气势磅礴,境界宏大,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周瑜这一英雄形象,表达作者壮志未酬的感慨与苦闷。清代词评家徐邹认为这首词“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

苏轼在游赤壁矶写下这首词后,又写了一篇传诵千古的散文《赤壁赋》,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写泛舟大江的水光月色和饮酒赋诗的畅快心情。为主客对答铺设情境。赋分三层意思

展开,一写夜游之乐,二写乐极悲来,三写因悲生悟。情感波折,层层深入。文笔跌宕变化,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景则水月流光,情则哀乐相生,理则物我相适,杂以呜呜箫音,悠悠古事。体物写志,妙在不离眼前景,而议论、见识又不囿于眼前景。情因景发,景以情显,两两相触,缥缈多姿,创造出美妙的神话般的境界。又借景说理、寓理于情,使得赋充满诗情画意,而兼具哲理。作者用清新的散文笔调作赋,中间有骈词、俪句,也用了韵,更多的是散句成分。除采用赋体传统的主客问答形式外,句式长短不拘,用韵错落有致,语言晓畅明朗,其间有歌词,有对话,抒情、说理自由洒脱,表现力很强。这首词所表现的是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著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的关切,而不甘沉沦。

《赤壁赋》正是通过赤壁之游以表达对宇宙人生的见解。作者对宇宙人生的见解,我们当然不会完全赞同,然而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走出监狱到达流放地而几乎丧失人身自由的情况下,一点也不灰心丧气,并且那么坦荡、旷达,具有强烈的生活信念。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表达对宇宙人生的见解并没有脱离赤壁之游的特定环境、条件,而把理论的反复申述跟感情的起伏变化及文章的层次结构有机地统一起来,使抽象的观点具有形象性与感染力,并把读者带进一种颇有几分迷幻色彩的艺术境界。这,就是哲理与诗情的高度融合。奠定了这首词在宋代文坛的崇高地位。

苏轼一生忧患重重,所受苦难比任何一个文学家都要多,正是这种平凡的经历,使他写下了各种形式的、有创造性的优秀文学作品。他的创作所触及到的社会生活比同时期的许多作家都要广阔。丰富的阅历,使苏轼更关心民间疾苦,更亲近大自然,山川景物,记游咏物,感旧怀古等都大量写进词里。他的自然景物寄托自己壮志未酬的郁闷,使得他的明月、大江诗词婉约得催人泪下,豪放得催人奋进,他创立了与传统的婉约词派相对的豪放词派,为词的的发展开辟了广泛的路径。他把词从娱乐消遣的工具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艺术形式,在词中抒发爱国主义热情。他的创作标志着北宋运动的高度成就,从而确立他在北宋文坛的领袖地位,成为北宋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文学家。

时至今日,我们读苏轼的诗词,仍然能感到无限的哀怨和悲凉;读苏轼的词文,仿佛耳边响起波涛汹涌的江潮,眼前看到苏轼“挽弓射天狼”的豪情壮志……

第二篇:欧阳修散文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欧阳修散文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欧阳修继承并发扬了韩、柳古文的优良传统,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即北宋古文运动)。作为这场运动的领袖人物,欧阳修不但驱除了学时文坛上浮华新怪的不良文风,开创一代诗文新风,而且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高远的才情开辟了新的创作领域,取得了新的成就,将诗文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欧阳修是我国十一世纪中期的重要作家,他的散文、诗、词在北宋文坛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公认为当时的文坛领袖、古文运动的领导者。尤其是散文的成就,最为突出。他一方面在继承唐代著名散文作家韩愈、柳宗元、李翱等人的创作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的特有风格,同时对于当时以及其后明、清两代的一些著名散文作家的创作,也具有重大的影响。

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唐代古文运动,可以说是一场重大的文艺改革。所谓古文运动,就是恢复古代的散文创作,以区别于当时的骈文。欧阳修在北宋中期所领导的新古文运动,可以说是唐代韩柳古文运动的继续。他的同志尹诛、梅尧臣、苏舜钦等人,便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担负起文艺改革的重任。

欧阳修平生以韩愈的继承人自命,当时人也以此评价他。苏轼就说过:“欧阳子,今之韩愈也。”(《居士集序》)欧阳修学习韩愈,主要的成就不是在道统上继承“文以载道”的那一套,而是在散文的创作方面,将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统一起来,强调作品必须有作者个人的特色,艺术风格必须有独创性,反对因袭模仿。因此他虽然标榜学习韩愈,但能戛戛独造,自成一家,创造出一种与韩文不同的散文风格。总的说来,韩文以气势雄壮见长,欧文则以情韵优美见长。清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有这样一段话:“欧公文学韩而颇不似韩,此公文之所以能于八家中自树一帜也。”这种看法是很中肯的。

欧阳修在散文写作方面的成就,是在学习司马迁、韩愈等前代作家创作的基础上,将议论、叙事、写景和抒情融合而成为情文并茂,无所不可的创作方法,充分发挥不受对偶声调束缚的散文写作的优越性。以作品的内容而言,欧阳修的散文善于叙事,善于写景,善于抒情,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就写作的技巧而言,欧阳修的散文善于用宕笔,善于用疏笔,善于吞吐夷犹,善于抑扬顿挫。读起来感到层次曲折,气势流畅,音节铿锵,情韵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苏轼说他的散文“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居士集序》)。十分概括地说明欧阳修在继承前代作家写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欧阳修的写作态度是极其认真严肃的。他自己说“予平生文章,多得之三上,谓马上、枕上、厕上也,惟此可以稍构思耳”(《归田录》)。可见他对于写作态度的认真,虽行路休息时也不肯放过。对于已经写好的作品,一感到不惬意,便立即改正。著名的《醉翁亭记》,开始写环滁山名,有好几百字,最后改定时,只剩下“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到了晚年自定文集时,寒冬天气 还工作到夜深,可见他写作态度的严肃。

他文集中的一部分墓志铭、诗文集序和园亭杂记最能代表他的散文风格,也是艺术性最突出的部分,以下试就这几方面略加论述。

(一)关于墓志一类的作品,在欧阳修的文集中,分量几乎占到一半以上。本来在韩愈柳宗元的作品中,有关墓志一类的文章,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替死人说好话,在当时是一笔很可观的收入,韩愈因此而受到谀墓之讥。在欧阳修所作的墓志中,谀墓之处当然也在所难免,但主要的是在作者为一些好友如石曼卿、苏子美、梅圣俞、江邻几、尹师鲁等人所作的墓志中,却创造出作者特有的情文并茂的风格,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欧阳修本人出身于没落的下层官僚家庭,早年宦途也备历坎坷。因此既与他们有深厚的友谊,又深切同情他们的遭遇,为他们所作的墓志中,大多是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作品。

(二)关于序跋一类的作品,最突出的是欧阳修所作的《五代史》,在二十四史中有很高的地位,为历来史学家和散文家一致公认。感慨淋漓、抑扬顿挫,兼而有之。无怪明人茅坤评为“千年绝调”。

欧阳修为一些好友所写的诗文集序,也摆脱前人创作的规律,创造出自己的风格。《释秘演诗集序》和《释惟俨文集序》通篇以作者好友石曼卿和这两个和尚的交谊为骨干,极力摹写石曼卿的怀才不遇和这两个和尚的不合时宜,至于诗文集序的主题,只轻轻一笔带过。通篇章法变化,笔势腾挪,波澜壮阔,可以说是两篇有代表性的作品。

(三)关于杂记一类的作品,唐宋以前,可以郦道元的《水经注》为代表,描写山水极其出色。柳宗元的山水杂记,在继承《水经注》的基础上,字锻句炼,穷态极妍,使读者加入深山空谷,有一种冷寂幽峭之感。欧阳修的园景杂记,则完全不同,可以说是兼有幽雅和富丽两种特点,使读者如身入景色秀美的园林,极赏心娱目的能事。

欧阳修在散文写作方面的成就,是在学习司马迁、韩愈等前代作家创作的基础上,将议论、叙事、写景和抒情融合而成为情文并茂,无所不可的创作方法,充分发挥不受对偶声调束缚的散文写作的优越性。以作品的内容而言,欧阳修的散文善于叙事,善于写景,善于抒情,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就写作的技巧而言,欧阳修的散文善于用宕笔,善于用疏笔,善于吞吐夷犹,善于抑扬顿挫。读起来感到层次曲折,气势流畅,音节铿锵,情韵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第三篇:诗经 艺术成就

艺术成就

《周礼?春官?大师》云:“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六诗在《毛诗序》中又作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例如《豳风?七月》、《卫风?氓》都是赋体:前者铺叙了奴隶春耕、采桑、纺织、田猎、造酒、贮藏和准备过冬等一年四季的全部劳动生活,表现了阶级的对立和奴隶们的悲愤之情;后者倒叙了弃妇与氓由恋爱到结婚直至被氓遗弃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弃妇的哀怨和决绝。又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都是比体:前者把剥削者比作贪婪的大老鼠;后者把淫乱无耻的卫宣公比作大癞蛤蟆;二者都寄寓了极大的讽刺之意。另如《周南?关雎 》、《魏风?伐檀》都是兴体:前者以贞鸟雎鸠的“关关”叫声起兴,联想起人的男女之情;后者以奴隶们的“坎坎”伐木声起兴,联想到奴隶主阶级的不劳而获。在《诗经》中,赋、比、兴手法常常是交替使用的,有“赋而比也”,有“比而兴也”,还有“兴而比也”。如《卫风?氓》是赋体,但诗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显然是“兴而比也”。另如《卫风?硕人》,用铺陈的手法描写庄姜美貌,但其中“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传神地表现出庄姜的天生丽质,这显然又是“ 赋而比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诗经》的影响还越出中国的国界而走向全世界。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很早就传入汉文版《诗经》。从18世纪开始,又出现了法文、德文、英文、俄文等译本。《诗经》中的乐歌,原来的主要用途,一是作为各种典礼仪的一部分,二是娱乐,三是表达对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但到后来,《诗经》成了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学习《诗经》成了贵族人士必需的文化素养。这种教育一方面具有美化语言的作用,特别在外交场合,常常需要摘引《诗经》中的诗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叫“赋《诗》言志”,其具体情况在《左传》中多有记载。《论语》记孔子的话说:“不学《诗》,无以言。”“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可以看出学习《诗经》对于上层人士以及准备进入上层社会的人士,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诗经》的教育也具有政治、道德意义。《礼记-经解》引用孔子的话说,经过“诗教”,可以导致人“温柔敦厚”。《论语》记载孔子的话,也说学了《诗》可以“远之事君,迩之事父”,即学到事奉君主和长辈的道理。按照孔子的意见(理应也是当时社会上层一般人的意见),“《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意思就是,《诗经》中的作品,全部(或至少在总体上)是符合于当时社会公认道德原则的。否则不可能用以“教化”。孔子言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就孔子所论来推测当时人对《诗经》的看法,他们所定的“无邪”的范围还是相当宽广的。许多斥责统治黑暗、表现男女爱情的诗歌,只要不超出一定限度,仍可认为是“无邪”即正当的感情流露。第二,尽管如此,《诗经》毕竟不是一部单纯的诗集,它既是周王朝的一项文化积累,又是贵族日常诵习的对象。所以,虽然其中收录了不少民间歌谣,但恐怕不可能包含正面地、直接地与社会公认的政治与道德原则相冲突的内容。

秦代曾经焚毁包括《诗经》在内的所有儒家典籍。但由于《诗经》是易于记诵的、士人普遍熟悉的书,所以到汉代又得到流传。汉初传授《诗经》学的共有四家,也就是四个学派:齐之辕固生,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亨、毛苌,简称齐诗、鲁诗、韩诗、毛诗(前二者取国名,后二者取姓氏)。齐、鲁、韩三家属今文经学,是官方承认的学派,毛诗属古文经学,是民间学派。但到了东汉以后,毛诗反而日渐兴盛,并为官方所承认;前三家则逐渐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传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就是毛诗一派的传本。

第四篇:关于苏轼的散文

是你么

那是谁?在这个有着惨白的月色的夜晚,独坐短松冈,一壶清酒伴着泪千行,他的面容在月光下憔悴而又落寞。他仿佛又看见她凭轩倚窗,乌黑的长发倾泻而下,朝脸上涂着好看的胭脂。而他为她轻轻念出整段的诗篇,给彼此许下一个永远……。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那又是谁?左牵黄犬,右擎苍鹰。策马奔弛,锦衣华服,骑匹高头大马浩浩荡荡踏过平冈。他挽弓射箭,呼啸声间射透天边云朵,霞光万丈,那是对他豪迈忠义的褒奖和勇敢无畏的勋章。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风飘飘,水飏飏,他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苍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第五篇:《诗经》的艺术成就

《诗经》的艺术成就

《诗经》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奠基之作,作为一部乐歌总集,它的作者不一,地域不同,内容各异,艺术风格也多种多样。概括而言,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诗经》里的绝大多数诗篇,是奴隶制社会的生活写照。作者们对于社会生活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能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加以表现,抒发了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直接感受。譬如《七月》,以铺叙直陈的手法,展现了一幅古代农奴悲惨生活的真实图画。诗篇不仅概括地描绘了一年的全部劳动过程,而且通过鲜明的对比,深刻有力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表达了人民对统治阶级的愤恨。《伐檀》《硕鼠》,表现了奴隶们在繁苦剥削压迫下的觉悟和反抗;《君子于役》《东山》,反映战争与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氓》《柏舟》,揭示爱情、婚姻的种种悲欢。这些诗歌不仅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而且以惊人的艺术概括力,把握和揭示出当时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本质矛盾。他们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具体描述,真实而又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表达了广大人民的理想与愿望。

(二)赋比兴是《诗经》中最突出的艺术表现方法,它们同风雅颂被称为诗的“六义”。尤其比、兴,是古人研究《诗经》时总结出来的艺术规律。古人一般认为赋比兴是用,即表现方法。风雅颂是体,即表现内容、体制。这里谈谈“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方法的艺术效果。“赋”就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其写法特点就在于“直”,而不加譬喻,把要表达的内容有层次地叙述出来,给人以明确而完整的印象。如《七月》,诗人按季节和物候的变化,由春至冬分类排比地记述了农奴一年的劳动过程,直诉其苦,事事铺陈,整体而全面地反映了农奴生产、生活的真实面貌。赋这种表现手法,多表现在一首诗的总体方面,它对社会生活的反映能够给人以整体感,既有深度,又有概括力。“比”,就是比喻和比拟。它是用形象事物来打比方,使被比喻的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真实感、形象感,增强诗的感染力量。如《卫风》中的《硕人》,连用六个比喻来描绘硕人的手、肤、领、齿、首、眉的美艳,形象地赞美了卫庄公夫人庄姜的姿容和神态,给读者以鲜明而深刻的印象。比的表现方法,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相似的特征或共同属性,以形写神,将抽象的事物诉诸形象,从而深化了主题。“兴”,就是托物起兴。它是一种凭借自然界的事物。先起个头,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内心感情的表现方法。兴句多放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诗经》中运用兴的方法,有时起象征、联想、比拟的作用,如《周南·关雎》,以雎鸟的和鸣引起下文男女求偶的联想;《周南·桃天》开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两句,以盛开的艳丽桃花,象征出嫁少女荣光焕发的艳美。有时起创造意境,烘托气氛的作用,如《秦风·蒹葭》开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描绘了一幅萧疏清冷的意境,为抒发忧伤失望的心情,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有时起协调韵律的作用,如《秦风·黄鸟》开头“交交黄鸟,止于棘”两句,与下文控诉殉葬制度没有什么联系,它只起个协调韵律的作用。好的起兴,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能把读者引入诗的意境之中。诗三百篇中的赋比兴多是结合为用的。

(三)复迭是诗三百章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复迭又叫复沓或重章迭句,即各章的词句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几个字,反复咏唱。它的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题,增强诗的音乐性和 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如《伐檀》,全诗三章采用章节复沓的形式,诗中更换的字词起到了层层深入表现诗歌主题的作用:“伐檀”“伐辐”“伐轮”,显示了奴隶有干不完的活儿:“三百廛”’三百衣”“三百囷”和“县疆”“县特”“县鹑”,揭露了奴隶主的残酷剥削:“胡取禾……兮”,表现了奴隶主极大的愤怒。每章又以“素餐”“素食”“素飧”作结,对统治者表示出极大的讽刺。诗中运用上述手法,层层揭露,层层讽刺,再现了劳动场面,深化了主题,同时加强了控诉力量,突出了劳动者的抒情形象,也使诗的形式整齐完美,便于歌唱和记忆。

(四)四言为主的句式和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诗经》中的基本句式,是四言一句,但也有不少诗句突破四言定格,在四言中又杂以二 三 五 六 七 八言句,在整齐中显示出参差错落之美、《诗经》是诗歌的语言宝库,词汇丰富多彩,用词生动准确。《诗经》中还大量地运用了双声字、迭韵字和重迭字,这不但丰富了语汇,而且写景状物,拟形传声,使诗歌更富于形象美和音韵美。

下载浅谈苏轼的散文艺术成就(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苏轼的散文艺术成就(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经》的艺术成就

    简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091003班 谢洋 20092738 《诗经》在艺术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并对后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论起艺术成就,主要分为三个个方面,一是现实,朴实......

    《诗经》的艺术成就

    《诗经》的艺术成就 《诗经》因作品众多,内容博杂,历时久远,作者不一,地域各异,艺术成就与风格自然是难以划一。但从总体而论,其艺术成就大体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实主义的创......

    《子夜》的艺术成就

    《子夜》的艺术成就 1、吴荪甫形象的塑造其他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吴荪甫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战败了的英雄形象,中华民族资本家的......

    杜甫诗歌艺术成就

    浅谈杜甫诗 “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表现着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和苦心追求的精神;“毫发无遗憾”、“新诗改罢自长吟”,这表现着诗人的辛苦锤炼和一丝不苟的创作态......

    诗经的艺术成就

    五节 《诗经》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教学目标 分析《诗经》的艺术成就,介绍《诗经》对后代文学的影响。重点难点分析 在《诗经》的艺术成就中,重点是赋、比、兴的手法,难点是比......

    浅读苏轼散文有感

    浅读苏轼散文有感 苏轼,中国古代文学家中最为人民喜爱的一代文豪,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其诗、词、文、赋、书、画、美学、哲学都达到了那个时代第一流的水平。 苏轼继承......

    庄子散文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一、《庄子》的艺术特色 先秦说理文,最有文学价值的是《庄子》 。 《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一寓言为广......

    论苏轼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

    论苏轼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 一.序论 1.本文中心论点,苏轼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 二.本论 1. 苏轼生平事迹。 2. 苏轼人格魅力分析,根据其人生经历。 3. 苏轼文学成就分析,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