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管理的创新模式应用实践论文

时间:2019-05-15 15:32: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职教育管理的创新模式应用实践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职教育管理的创新模式应用实践论文》。

第一篇:高职教育管理的创新模式应用实践论文

[摘要]高职院校承担着我国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随着国家建设对职业化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是由于部分院校的建校时间比较短,教育管理模式相对传统,已经难以适应当前高职教育管理工作的现实需要。鉴于此,有必要在对高职教育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索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途径,使其更好地服务于高职院校教书育人工作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创新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确立了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也在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方向转变,这直接带来了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和在校人数的增加,也对高职院校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形成了条件。目前的高职学生,个体差异比较大,学习需求也日趋多样化,而传统的高职教育管理模式仍旧带有比较大的行政色彩、应试思维,对招生管理和就业管理工作的创新力度不够,影响了整体上的教育管理效率和效益,所以迫切需要对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发展和应用,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发展路径。

一、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发展现状

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个人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逐渐扩大,从而带动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开始发展。高职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经过多年的调整与发展,目前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也同时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取得的进步

首先,高职院校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基本达成了共识,把学生作为学校基于管理工作的中心。在学生培养目标的确立上,除了要重视学生技能素质的培养外,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和基础教育也非常重视,以便于学生在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高职教育的功利性,有助于保障职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其次,高职院校院、系两级教育管理模式已经比较成熟。随着高职院校招生办学规模和专业设置规模的扩大,院、系两级教育管理模式也就逐渐得以确立,并且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系级管理部门拥有比较大的管理自主权,可以负责专业班级的具体教学管理工作,而校级管理部门可以将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宏观管理上,做到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分工,避免了职能交叉和重复管理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教育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二)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主要缺陷

首先,高职院校对传统教育管理经验的依赖性比较大。有不少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就是依赖传统管理办法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强制性管理,缺乏与时俱进、管理创新的意识,如依据学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对学生进统一化、标准化管理,导致学生管理工作体现出严重的制度化和程序化特征。但是高职学生在学校应该拥有一定的自由度,学生群体的个体差异也比较明显,有些学生的个性化素质比较强,所以过于依赖传统管理经验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严重时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和叛逆心理。其次,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主要是采取事后管理模式,过于强调教育管理的任务,而缺乏教育管理的主动意识和灵活思维,容易造成学生教育与管理的脱节现象。如高职院校的一些管理人员,认为教育管理工作就是代表学校管理学生,学生只是管理的对象,而不是服务的对象,当出现教学问题或学生犯错时,再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所以多是采取“事后管理”手段,“事前管理”、“预防管理”意识比较薄弱,管理手段也不够先进,最终影响了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再次,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队伍缺乏稳定性。由于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所以对教育管理人员的需求量也比较大。但是由于很多一线管理人员多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教育管理经验比较缺乏,所以对职业岗位的适应性比较低,容易出现离职现象。同时,很多院校不够重视教育管理人员,待遇和地位上都处于较低水平,对他们缺乏有效的培养和薪酬激励措施,所以容易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最终导致教育管理队伍缺乏稳定性和均衡性,限制了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创新和发展。

二、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及应用实践策略

(一)实现从功能管理向效能管理模式的创新

目前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基本上还是按照功能角度进行划分,组建管理组织结构,如根据学校的教育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分别确立教学管理、行政管理、经济管理和校园文化管理等目标,然后逐个去实现。但是这在实现基本管理目标的基础上,很难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管理的效能。随着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任务的日益繁重和复杂,在有限的教育管理资源内追求管理效能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对此,高职院校的管理要积极确立效能目标,对传统的组织管理目标进行优化和调整,探索学校教书育人和教育管理的内在作用机制,明白如何管理才能将工作做得更好,人才培养会更加有效,招生工作会更加高效,学生就业工作会更加顺利,从而逐渐确立学校的效能管理模式。例如,高职院校各个院系部门之间可以实现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教师等资源的共享,所以应当在整体上对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避免搞“平均主义”,实现有限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同时,基于高职院校效能管理模式构建的现实需要,学校可以加强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科学教育评价等教育管理手段的应用,促进学校教育管理行为的有效改善。

(二)实现从职能部门管理向整体优化管理模式的创新

高职院校传统的教育管理工作,基本都是以“分工制”为基础的,所以通常会根据教育管理工作任务组建教学管理部门、行政管理部门、后勤服务部门、外联部们、校园文化管理等部门等。这种传统的功能管理模式,虽然内部分工比较明确,各个部门与人员的职责、职务会比较明确,但是容易造成各个部门之间的“各自为战”,有时学校的教学主管部门很难实现与其他部门之间的统一指挥、有效协作。例如,学校的财务部门、人事部门与教学管理部门基本实现相互孤立,当出现矛盾冲突时,各个部门会相互扯皮、内耗,所以本位主义和小团体思想会比较严重,不利于高职院校整体教育管理目标的实现。整体优化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就是要求学校打破传统的职能管理思想,树立现代化的管理思想,要求学校各个部门的管理工作都必须具体整体意识和系统思维,当出现部门利益之间的冲突时,要以整体利益为主,做到顾全大局,以学生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在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上多给予支持与协助。在具体实践中,高职院校可以加强规划理论与方法、对策理论与方法、特色管理理论的创新应用,这对于协调部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构建整体优化管理模式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加快学校现代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现。

(三)实现从封闭强制管理向柔性开放管理模式的创新

由于当前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很多高职院校倾向于强制化的封闭管理模式,以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为依据,对学生进行统一化、标准化的管理,但是这样很容易与部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相冲突。此外,有些学习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对辅导员的依赖性比较大,而辅导员往往还承担比较多的学校管理任务,加上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所以很难对学生实施有效的管理和引导。同时,带有强制性的封闭管理模式,学生只是管理的对象,而不是服务的对象,所以教育管理工作缺乏“服务学生”的主动意识,也缺乏情感教育因素的有效导入,很多管理者甚至不了解学情、不认识学生,机械性的教育管理工作很难实现理想的效果。对此,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思想的导向作用,积极转变过去“训导型”、“封闭型”的落后管理理念,将学生看做是管理工作的核心,树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管理理念,积极创设开放型、咨询服务型的教育管理工作模式,管理者与管理对象之间开展更多的情感交流和互动,借助柔性管理措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例如,学校心理疏导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可以有效监控学生的思想动态,当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时要对其进行疏导,避免问题扩大化;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可以赋予校园文化更多隐性管理职能,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起到教育管理的相关作用和职能;校园制度设计的人性化,有助于实现学生对规章制度从被动遵守向主动遵守的有效转变,避免校园管理制度对学生的硬性束缚,让学生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和谐。

(四)实现从“单主”向“双主”管理模式的创新

高职院校传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以“教”为中心的,主要是针对教师的教学任务和管理者的管理任务进行组织设计,说要实施的“单主管理”、“单向管理”,学生在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处于从属地位。这一传统模式虽然能够方便教师组织、管理以及控制管理进程,将以教师为代表的管理者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出来,但是学生在校园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却遭到了严重忽视,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以及参与校园管理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从“单主”向“双主”管理模式的创新、转变,就是要求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提升学生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和智能,赋予学生更多的管理自主权,老师等管理要更好的充当组织、引导职能,注意学生的自主管理动态,做到及时监督与有效指导,切记“越权”和不当干预,达成“双主”管理模式下双方之间的平衡,例如,高职院校的院系或班级在做出一些重大决定时,学校要完善沟通反馈机制、学生参与机制,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工作,并给予学生一定的决策权、参议权,及时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营造出公开、公正和公平的管理氛围,这样可以更好的保障学生的切身利益,促进学生的自主管理。

(五)实现从传统人工管理向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创新

在传统的高职教育管理模式下,很多教育管理都是依靠“人”来实现的,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理,管理效率也比较低。而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带来,现代信息技术也为高职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多的技术支持,学校的传统管理思维方式要做出积极转变,加强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使其更具“数字化”的特征。例如,学校的素质测评、学籍管理、招生管理、就业指导等工作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来实现;学校的心理咨询服务可以通过即时通讯软件进行匿名沟通;各类通知和文件的下发也可以通过电子文件的形式下发;学校的财务管理、人事管理、档案管理等都可以组建电子档案;图书馆管理可以实现在线预约、电子文献阅读与共享等。可以说,高职院校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创新、实验与应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对教育管理工作的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三、结语

总之,我国的高职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很多的教育成果,在管理模式上也在不断的优化和调整。基于当前高职院校在教育管理工作上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必须首先实现教育管理理念上的创新,然后积极实现从功能管理向效能管理、从职能部门管理向整体管理、从机械管理向人性化管理、从“单主”管理向“双主”管理的积极转变,以促进高职教育管理模式的有效创新,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水平,在管理实践中实现更好的人才培养效益。

参考文献:

[1]潘锡泉.高职院校治理模式创新:“治理”和“自理”的耦合[J].职教论坛,2017(22):43-48.

[2]姚树伟,谷峪.高职院校发展动力因素与机制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5):18-20.

作者:许旭丹 单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回归高职教育本源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追溯高职教育本源

----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分阶段、项目化、协同式”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加快实践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山东省高等教育特色名校——泰山职业技术学院,秉承“进取、担当、包容、和谐”的泰山精神,推行“德技并重、理实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强化顶岗实习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有效促进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构建“多维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组成实践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整体设计,通过合理的实践课程和环节设置,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结构和功能最优化的教学体系。

遵循五项原则,合理配置实践教学要素。学院遵循“针对性、系统性、实用性、一体化、关键能力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了“多维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方面,以真实产品、典型任务等项目为主线,认知见习、单项实训、综合实训、创新实践、顶岗实习、创业实践等多种实践教学形式先易后难、分层推进;在实践教学主体方面,学校、企业、教师、师傅、学生等协同育人;在实践教学平台方面,教学做一体化室、微信课堂、“教学”工厂、师生工作室、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等相辅相成。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主体与平台有机融合,“多维”共同指向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完善管理运行机制,保障实践教学质量。健全院、系、专业多层次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建立由院领导、职能部门、教学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对各专业实践教学进行统筹指导与管理;调动多方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吸纳相关企业参与学校事务治理,实现了校企合作共治机制;建立了多样化的校企合

作信息沟通制度和平台,完善信息沟通机制;充分考虑校企生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建立责任分担、利益分享机制。

健全实践教学制度体系。学院修订完善了《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实践教学质量评估考核办法》《学生实习考核制度》《实习工作检查与考核制度》《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引入企业精细化管理理念,全面推行“7S”管理。通过完善的实践教学制度,规范实践教学管理,保障实践教学质量。

创新“分阶段、项目化、协同式”实践教学模式

提高高职办学水平,关键在于加强内涵建设。内涵建设的重点在于面向企业需求,对接岗位工作、强化技能培养,关键在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针对高职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的运行与管理机制不畅、内容脱离岗位工作任务、实践教学进程盲目无序、学生顶岗实习效果不佳等突出问题,深入企业和兄弟高职院校进行广泛调研,多次召开实践教学工作研讨会,逐步明晰了“育人为本、校企融合、平台支撑、产品导向、分段递进、多元评价”的实践教学改革基本理念。在对应用电子技术、会计电算化、园艺技术、服装设计等专业成功试点的基础上,凝炼形成了“分阶段、项目化、协同式”实践教学模式,完善了“多维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学生顶岗实习满意度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分阶段、项目化、协同式”实践教学模式,即“分阶段”推进实践教学进程,“项目化”构建实践教学内容,“协同式”实施实践教学运行与管理。

搭建多元实践教学平台,“分阶段”实施实践教学。为优化实践教学环境,学院按照实境化、生产性、先进性和开放性原则,实施“实训实习基地内涵提升工程”,打造多元实践教学平台。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实践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每个专业重点建设5—8个校企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与瑞士ABB公司,合作建立该公司在山东省唯一“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中心”;与上海中锐教育集团合作,共建校内汽车工程实训中心;与泰安轻松表计公司合作,将智能电表的焊接、组装、调试等工序搬进了实训室;实施实训室改建“教学做一体化”室工程;建设具有生产能力的“教学型”工厂;各专业都组建了以技能训练为核

心的学生专业社团;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强力打造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多元实践教学平台为全面实施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

借助多元实践教学平台,依据实践教学内容,按照认知见习、单项训练、综合实训、创新实践、顶岗实习、创业实践的基本顺序,分阶段实施实践教学。学生入学后第一学期即在合作企业接受1-2周的认知见习,进行职场实境体验,帮助学生加深对专业的理解,激发专业兴趣和认同感。第二、三学期,在校内教学做一体化室完成针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小项目单项实训,获得扎实的专业基本技能。综合实训是学生完成一门或所有专业课学习后,针对课程进行的综合项目实训,还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素养。创新实践主要是指在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基础上,依托大学生专业社团、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通过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参加创新设计大赛等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顶岗实习即学生进入校外实训基地或在校内教学工厂进行顶岗实践,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并积累工作经验;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也可以分阶段穿插在第四、五学期实施。创业实践主要是指在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基础上,依托泰安市科技创业促进会工作站、创业社团、创业孵化项目等平台,指导学生进行创业设计、创业体验等活动,促进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对接岗位工作任务,“项目化”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依据,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基于真实产品、真实项目,以典型任务为载体,在真实工作环境下,优化产品导向的“项目式”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进行项目化教学。项目按照“专业调研(职业调研/职业资格研究)→目标职业群→核心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实训项目”的流程进行开发,项目来源还包括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各级创新大赛项目、科研计划项目、校企合作研发项目等。实施项目化教学,把车间搬进学院,不仅为学生实践锻炼创造了全真的生产环境,并且运用企业化管理方式和经营方式,创建了学生即员工、教室即车间、教师即师傅的职场氛围,实现学生对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融会贯通和全面把握,同时也使学生积累了实际工作经验,培养了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和质量意识。

实践教学内容“项目化”取得一批科技创新成果。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与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泰安五岳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共同实施了“重型汽车电气系统数字化”项目,获实用新型专利;应用电子专业与山东光明起重机械有限公司共同

实施了“钢丝绳电动葫芦报警器”项目并获发明专利;与山东泰开箱变有限公司合作的实训项目“非晶合金心变压器用椭圆形绕组”,获实用新型专利;在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专家一致认定的特色项目——以大学生科技创新为载体的“项目制”实践教学,获第六届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联合多元主体,“协同式”实施实践教学运行与管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已成为高职教育界的共识。在实践教学中,推行了“校、企、师、生”多元主体“协同式”管理与运行模式,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协同式”即学校、企业、教师、师傅、学生等实践教学主体形成协同合作关系:学校与企业对学生进行合作式协同管理,专业教师与企业师傅对学生进行“双导师”式协同教育,学生之间进行团队式协同学习、协同创新、协同创业,师生之间进行问题式协同教学,各利益相关方进行多元协同评价。

学生在生产性实训中,实行“双导师”制,校内、校外两位导师各司其职,校内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的课程学习与思想教育,企业导师(师傅)主要负责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双导师共同制定学生实习实训方案,协同实施实践教学管理。为满足企业急需,学院常年开设“鲁能班”、“方特班”、“银座班”、“欧典班”、“莲花汽车班”等订单冠名班。订单班实践教学主要在合作企业完成,学院派驻实训指导教师,协助企业进行实训指导与管理。订单班实践教学模式成为校企协同育人的典范。

在学院“分阶段、项目化、协同式”实践教学理念指导下,各专业针对专业实际,形成多样化的各具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

服装设计专业探索形成了基于“开放性模拟经营型服装设计工作室”的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以“服装设计工作室”为建设平台,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基础型工作室和创新型工作室,在各工作室内,分别完成服装设计各岗位的相应工作任务,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各典型任务,实现了学习内容真实化、学习情境岗位化、学习过程职业化、学习成果社会化,实现了“教学做合一”,实现了零距离就业。该模式引起媒体关注,得到社会的认可。2011年4月,泰安电视台《故事人生》栏目组对泰安市首席技师、服装设计专业教师张伟进行专访;2012年12月,《泰安日报》对基于“开放性模拟经营型服装设计工作室”的教学做一

体化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专题报道;2013年7月,泰安电视台对服装设计工作室进行综合报道。

园艺专业探索形成“三结合”实践教学模式,校内实训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工学交替与生产季节相结合,专业教学考核与职业技能考核相结合。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五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形成“校内实训+技能比赛,校外见习+顶岗实习,校内外工学交替”实践教学模式。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构建了“1435”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1条主线,即以单片机技术应用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4个目标,达到能够认识电子器件和使用仪器仪表,能够焊接电子线路、操作SMT设备,能够维修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子产品,能够进行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线路设计四个目标;3个层面,从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层面进行培养;5个阶段,即通过企业见习、单项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创新实践五个阶段来实施。

创建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满意度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相衔接,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关键一环。研究影响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满意度的因素,对症下药,提高学生顶岗实习满意度是实践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学院课题组致力于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根据满意度理论“满意度=感知/期望”,针对与实习满意度紧密相关的学生、学校、实习单位三大主体,设计《高职学生顶岗实习选择意愿问卷》与《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满意度问卷》,对学生顶岗实习情况展开系统调查和深入研究。从学生、学校、实习单位、实习期望、实习成效五个方面,构建了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满意度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针对影响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满意度的因素,学院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教学改革,加强了顶岗实习组织管理,精选优秀的专兼职指导教师,强化和改进实习指导工作,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实习目标达成度。学院与企业协调,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实习学生的留厂就业签约率。经过多措并举的顶岗实习改革,实现了学生顶岗实习满意度、企业满意度大幅度提高。该研究成果形成

专著《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在职业教育领域产生较大影响。

丰富了资源依赖理论与合作教育理论内涵

校企合作进行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本质需求。借鉴资源依赖理论,学院与企业建立了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校企共享设备、师资、技术、文化等实践教学资源,形成紧密的校企依赖关系,共建共生新资源,将资源依赖理论的组织之间的“依赖”关系创新发展为“共生式依赖”关系。

在合作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学校、企业、教师(师傅)、学生等在实践教学中形成协同关系,学校与企业对学生进行合作式协同管理,教师与师傅对学生进行双导师协同教育,学生之间进行团队式协同学习,师生之间进行问题式协同教学,各利益相关方多元协同评价,以多元化的协同教育丰富了合作教育理论内涵。

高职“分阶段、项目化、协同式”实践教学模式实施成效

学院“分阶段、项目化、协同式”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产生了较大影响。

该成果获2014年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相关教学成果“高职电工电子类专业基础课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ava项目综合实训》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均获2014年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试点的4个专业中,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服装设计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园艺技术专业被立项为中央财政支持的提升服务产业能力的专业。园艺技术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试点专业建成省级精品课程8门,校企合作开发教材8部,获专利发明30项。学生在各级各类大赛中获奖200多项,其中国家级34个,省级42个。

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突出成效最终反映在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满意率上。学

院坚持毕业生追踪回访制度,密切关注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据统计,毕业生就业满意率、用人单位满意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泰职”品牌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学院毕业生爱岗敬业,能吃苦、有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专业技术扎实,并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整体素质较高。上海旭统精密电子有限公司向学院发来感谢状:“诚挚感谢贵院全体教育工作者<培育人才,造福企业>!贵院自2005年起,持续不断向我司输送优秀人才,对我司发展起到推波之力,我司全体职员深表感谢!”我院对企业发展良好的品牌效应和社会认可度为泰职学子搭建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双高”平台。学院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院毕业生凭借扎实的实践技能和优良的职业素养,在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业绩,涌现出一大批技术能手,他们在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屡获大奖。2012年,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肖振宇同学的作品《淘小子@<唐顿>》在第14届江苏国际服装节中,获休闲装设计大赛第四名的好成绩;旅游专业毕业生韩兆君,被评为泰安市终身精品导游、全国优秀导游员。

学院实施“分阶段、项目化、协同式”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在全国职业院校引起共鸣与反响。学院就该成果在“山东社科论坛”做了典型发言,并在台湾举办的鲁台职教研讨会上进行了经验介绍,得到同行专家的广泛赞誉。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大众日报、泰安电视台分别做了相关报道。近年来,先后有几十所职业院校前来考察。该模式在5所兄弟职业院校推广应用,收到良好效果。

学院被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等荣誉。在“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山东省高校校园文明建设评估”中均获优秀等级。

展望未来,学院将以饱满的热情,继续发挥泰安职业教育的龙头带动和山东省高等教育特色名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实施“德技并重、理实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分阶段、项目化、协同式”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谱写泰山职教品牌新篇章。

第三篇:高职教育管理创新分析论文

[摘要]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所以高职教育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教学,更需要通过工学结合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工作经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与大国工匠精神,有效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率。教育管理创新是实现高职院校办学宗旨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创新

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尤为缺乏,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国家亟需的此类人才值得深思。由于我国职业院校的主攻专业不同,其教学模式、管理模式都有一定的差异,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依旧采取传统的理论式教学,这使一些高职毕业学生不符合市场的需求,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经济发展预期中能创新的综合性人才炙手可热,高职院校应该迎合这种市场需求,建立工学结合的教育管理模式,安排学生在校内、校外两种环境下获得知识与技能。所以,高职院校要创新学生管理模式与教学管理模式,在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提高高职人才培养水平。

一、转变教育理念,完善管理机制

在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中,学校既要实现教学目标,又要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高职毕业生在社会中的竞争力。想要实现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学校必须要加强对企业之间的合作管理,为学生能够定岗实习奠定基础。校方可以在合作企业中设立实习管理与协调机构,方便实习学生在企业中的管理,并且能够让校方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企业实际运营情况,对实习工作做出适当的调整。同时,通过管理与协调机构能够了解学生的综合情况,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与对学生的实习评价,从而找出现如今经济市场中的就业导向,并与企业一起分析当前用人情况以及对策。学校的教育改革、管理改革都是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而促进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以及培养专业技能。当学生从校园环境转移到企业环境中,原有的教育环境与教育对象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学习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传统的教育管理工作无法实施与展开。所以,学校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企业的实习状况,实施具有针对性、灵活性的教育管理模式。在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中,院校可以将班级管理机制转移到企业实习管理中,由校企双方共同管理。与此同时,针对实习学生较为聚集的单位,可成立实习小组,建立小组组长责任制度,从而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管理。

二、建立与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相适应的管理模式

对于刚刚接触实习岗位的学生来说,该类学生对工作会感到陌生,无法将校内学习的内容很好地应用到企业中。所以,对新员工的岗前培训以及安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在岗前培训中,学校要让学生了解实习的意义与目的、要求与内容、形式与时间等;企业要让学生了解该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发展目标、岗位需求等。与此同时,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保障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安全,避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同时,校企之间也要签订《实习管理协议书》,书中要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义务与权利,保证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能够全面实施。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在实习管理中都会配备实习指导教师,该指导教师主要负责专业指导,而没有思想教育与学生管理的指导教师。所以,为了能够完善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必须要建立“双导师”的管理模式,不仅要对岗位实习学生进行专业性指导,同样也要配备思想教育指导教师,如果企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校方可以积极吸纳企业思想意识好、综合素质高的工作人员作为指导师傅,从而进一步提高实习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素养。

三、创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基于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培养能创新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最主要的就是转变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管理”学生转化为“服务”学生,尽校方最大的努力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质量人才。随着我国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评价标准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网络作为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样也是重要的交流渠道。校方学生管理工作要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法、提高管理能力,建立一个网络教育平台,利用该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情况,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从而提高工学结合教育管理的水平与效率。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育管理模式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够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建立合理的工学结合管理模式,不仅能够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而且还可以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11(7).[2]周冬根.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与创新[J].职业教育研究,2013(11):67.

第四篇: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1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现状

1.1单一注入式的课堂教学占据统治地位

高职教育课堂教学依然采取单一注入式的教学模式,教师负责讲课,学生负责听课,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模式依然占据统治地位。它不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没能从大多数学生的客观实际出发,没能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其结果就是将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1.2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高职教育教学仍然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教师只关心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学内容是否按照课程要求,并不关心学生是否听懂,忽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3课程评价不符实际,课程反馈不及时

当前高职教育教学课程评价往往只是根据教师的上课状况,学生出勤率,学生对教师的期末测评,但是对学生通过这门课究竟掌握了多少知识,是否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等,尚未纳入到课程评价当中。同时,现在的课程反馈往往都是在期末测评中体现,课程反馈也往往不及时,不利于教师及时调整自身的授课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最终也不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以能力为中心构建新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原则

正是高职教育教学中面临着严峻形势,存在着诸多问题,促使人们积极思考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这需要我们去创新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笔者认为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应该坚持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在培养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2.1动态培养

构建新型高职教学模式必须坚持动态培养。在教学中,学生学习是个不断实践的动态过程,学生不仅是被动学习者,也是主动参与者,必须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其中,动态培养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培养动态思维。我们要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着老师讲授的知识不停运转,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提高学生多动手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只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熟练地掌握技能,因此,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多动手的能力。

2.2以学生的客观实际出发

我们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和客观实际的基础上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新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当前,部分教师讲授内容往往脱离学生客观实际,其最终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要求我们,在充分了解学生基础上,以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注重交流

我们在构建以能力为中心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中我们要注重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时了解学生需求以及对课程建议,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方式,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层次、多角度的交往与互动,提高学生能力。

3以能力为中心构建新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策略

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新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笔者认为有以下策略。

3.1注重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互动式教学包括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互动主要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在充分利用现代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分享有益信息,多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困难和课程反馈,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学生互动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过程,对学生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能力。

3.2注重探究式教学

传统教学往往采取单一注入式的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学生学习程度,教师决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限制了学生发展兴趣和锻炼自身能力,因此,我们要变传统教学为探究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程大纲确定问题,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注重实践性教学

我们需要明白高职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让学生更加顺利地就业,因此,必须要重视实践性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上讲授的往往只是理论知识,比较抽象,与实际操作还有很大的区别,为了让学生真正的掌握技能,还必须将教学与实习相结合,注重开展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

4结语

面对我国高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情况,构建以能力为中心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我国进一步发展。

第五篇: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在高职教育课堂教学中,有四种常见的教学模式,即讲授教学模式、探究性教学模式、自学—辅导教学模式和案例教学模式。它们在理论基础、教学目标、适用范围和师生关系侧重点中有所不同。需要界定清各自的价值,在未来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中更好地应用到教学中。

关键词:比较、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一、基本概念概述

1.定义

一般认为,教学模式系统的研究是从美国学者乔伊斯和威尔开始的,1972年,两人出版了《教学模式》一书,他们对当时各种教学模式深入分析,概括出教学实践中常见的23种模式,并把他们分成四大类。我国开始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对教学模式定义的研究提出了9种代表性学说,有范型说、结构说、策略说、理论说、方式说、程序说、表达说、动态说、选择说。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试图给教学模式下一个科学的定义,但尚无一个公认的定义。我们认为,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相关教学理论的演绎或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一种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比较稳定的基本教学范型。关于高职课堂教学模式,目前,还尚未有公认的定义,我们认为是把一般的教学模式应用到高职课堂教育实践中的教学模式。高职教课堂教学模式有其特殊性,首先,高职课堂教学模式应体现实践性,这与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有关,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二是,高职课堂教学模式应突出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特性,这与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有关。

2.分类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教学模式划分为不同的种类,例如,从教学应用来划分,可以分为本学科教学模式和他学科教学模式;从教学形式上划分,可以分为单元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从教学对象可以划分为以学生为教学对象的学科教学模式和以教师为对象的学科教学模式;以教学过程中谁为中心,可以划分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共同体。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我们熟知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形式是接受学习和直接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中心作用,有发现学习、探究性学习和个别化教学模式等;学习共同体强调教师扮演支持者、帮助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具体形式有合作学习、情境学习、基于问题学习和支架性教学模式。

3.构成要素

教学模式一般由五个方面构成:一是理论指导,每一种教学模式都以特定教学理论和指导思想为指导;二是教学目标,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是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的;三是操作程序,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操作程序,规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四是教学策略,在操作过程中师生采用的教学方法、方式和措施的总和;五是教学评价,是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二、几种常见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分析

1.讲授教学模式

(1)理论基础。讲授教学模式又称讲解—接受教学模式。它源于赫尔巴特的四阶段教学法,受行为主义学派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影响,后来经苏联凯洛夫等人的改造,传入我国。这种模式表现在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教材内容做深入分析和系统讲授,向学生传递前人积累的文化知识和经验。

(2)教学目标:讲授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教师的有效讲解,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形成新的教学结构。

(3)教学程序:20世纪30年代,苏联教育学家根据教育理论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结构。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诱发学习动机——感知、理解学习材料——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第二种模式:组织教学——导入——新授——巩固——作业。

(4)教学策略:讲授教学模式的基本形式有讲述式、讲解式及讲演式等。结合讨论、分析论证、形象直观等方法运用。

(5)评价:讲授教学模式是由传统教学模式演化而来的一种模式。首先,能够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教师可以利用讲授教学模式把人类历史发展的大量知识以定论的形式短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是一种比较经济、省时的教学模式;其次,该教学模式具有广泛的适用性,适合所有学科知识的教学,适合所有年龄阶段的学生;最后,这种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其局限表现在两方面:第一,这种教学模式容易走向“灌输式”和“填鸭式”,很容易忽视学生的接受水平;第二,这种教学模式很容易养成学生依赖心理,缺乏独立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2.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

(1)理论基础。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不同于学生的自学,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独立学习。该教学模式是以人本主义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2)教学目标。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是以形成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尝试错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学习的能力。

(3)教学程序。自学——讨论——总结——巩固。

(4)教学策略。主要的教学形式是学生的自学和讨论,结合教师的讲授。

(5)评价。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主要的特点是能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它的缺点是建立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如果学生前期没有自学和讨论,教师在之后的讲解可能是无效的;另外,这种方式比较费时。

3.探究性教学模式

探究性教学模式又称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经验,发展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模式。

(1)理论基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认为学生是按照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建构新知的,知识是学生的认知结构与环境发生作用,通过同化和顺应纳入自己已有的认识结构中的。所以,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中心,在情境、协作中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学习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发现和探究。

(2)教学目标。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通过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3)教学程序。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总结提高。

(4)教学策略。基本形式是自主、探究和合作。结合与同伴的讨论、交流和教师的讲解。

(5)评价。该教学模式最大的优点是“主导——主体”相结合。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两者的有机的结合。局限性在于学生的探究过程比较费时。

4.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模式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在课堂中,创设具体情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情境讨论、分析,在课堂外,帮助学生选择专题进行实际研究,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案例教学法的一种应用模式。最早由哈佛法学院院长克里斯托夫朗戴尔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的基础上创立的。

(1)理论基础。综合性学习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合性学习最早提出和应用在日本,是将人类社会的综合性课题和学生关心的问题以单元的形式整合起来,通过学生主体的、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学习过程,有机地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际、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知识、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已在前面论述。

(2)教学目标:该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实现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是形成学生收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3)教学程序。组建合作小组——座位的编排、理论准备——课堂案例讨论——课堂教师总结——专题研究过程指导——评价。

(4)教学策略。主要的教学形式是案例教学法,结合讨论法和讲授法。

(5)评价。该教学模式最大的优点是促进学生多学科知识的整合,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局限性在于不适合所有学科教学,在经济管理、政府管理、教育、法律等学科比较适用;不论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准备;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包括教师案例的收集、课堂的组织、评价能力方面要求较高。

三、几种常见高职课堂教学模式的比较

1.理论基础不同

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指导思想或者理论基础不同,讲授教学模式是受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受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影响,而探究性教学模式和案例教学模式主要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

2.教学目标不同

讲授式教学模式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传递知识,适合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探究性教学教学模式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形成能力,主要是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学生的创造能力,其次是形成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目标是形成能力,主要是一种学习能力。案例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形成能力,主要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是收集信息能力和同伴的合作能力。3.适用范围不同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四种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不同,其适用的范围也不同。讲授式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是掌握大量知识,因此该教学模式几乎适合所有主要传递知识的学科学习和需要传递知识环节的教学,应用范围较广;而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形成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因此在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尤为适合;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一种学习能力,几乎适合所有学科,范围较广。案例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形成发现问题、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法律、教育、管理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尤为适合。

4.师生在教学中的侧重点不同

在教学中,讲授教学模式的师生关系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占有大量知识,优化教学设计,直观、准确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只需做好理解知识、接受知识的准备,讲授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在探究性教学模式、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和案例教学模式的师生关系中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主体性,主动建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各方面的能力,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帮助者和支持者的作用,这三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我们认为,不论以何种标准划分教学模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不能以一种价值标准判定孰优孰劣,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适用的范围,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针对不同的学科,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同样在同一学科,我们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可以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未来教学模式发展的趋势表明:首先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其次是由归纳型向演绎型发展;再次是由重“教”向重“学”发展;最后是向现代化发展等。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发展亦是如此。由此,我们有必要对几种常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分析与比较,界定清楚各种教学模式的价值,为教学更好的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方.一般教学模式与学科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1.05

[2]全梁.教学模式概念研究之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2

[3]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于守海,吕富彪.关于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探讨[J]理论界,2006.04

[5]葛明荣.案例教学模式在高师教育类课程中的研究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4.04

下载高职教育管理的创新模式应用实践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职教育管理的创新模式应用实践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水利高职院校水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论文

    文章对水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普遍问题及水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水利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学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途径及实施成效,从而为水利......

    创新教育实践论文

    马鞍山市麦当劳的顾客满意度调研 【摘要】 麦当劳湖东路店是麦当劳在马鞍山市开设的唯一一家连锁店,是以经营汉堡可乐为主的快餐店。自建店以来,秉承“以顾客为先,使顾客百分百......

    高职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的应用论文

    摘要:如今社会,教育事业发展迅速,社会需求逐年增加,对高职学生的管理要求也更加严格和规范。许多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和管理方法也在适时适当的做出改变,以迎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实践论文

    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北省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公办旅游高等职业学院。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自2006年开办以来,已连续招生11届,向社会输送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8届、1760名毕业生,......

    高职实践教学论文 高校教学模式论文(5篇范例)

    高职实践教学论文高校教学模式论文 高职会展专业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摘要:随着中国进入WTO,我国会展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正在全国各地迅猛发展,由此带来了会展人......

    试论高职创业教育创新论文5篇

    一、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的创新型创业教育应当以素质教育作为基础创业教育其实就是以素质教育的内涵为基础做出的延伸和发展,创业教育是构建在教育基础之上的一种展现的教育模式......

    关于高职学生创新能力柔性化管理研究教育论文

    一、引言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显得尤其重要。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教育全球一體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范围内的竞争空前激烈。这......

    图书馆管理创新模式分析论文

    1、数字化环境下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1管理缺乏创新意识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也推动着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逐渐加快,对信息获取速度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而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