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教师激励管理模式的构建论文

时间:2019-05-15 15:2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高校教师激励管理模式的构建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高校教师激励管理模式的构建论文》。

第一篇:浅谈高校教师激励管理模式的构建论文

论文关键词:人性需要激励管理“双塔”模式

论文摘要:教师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核心,探索教师激励管理模式是每个高校管理者的理性诉求。本文基于高校教师人性需要的视角进行探讨,提出了“求生存、求发展”是高校教师的人性需求的观点,构建了高校教师激励管理“双塔”模式。

管理是由心智所驱使的唯一无处不在的人类活动。管理科学的每一次前进都是建立在对“人性”假设基础之上的,都是围绕着“人”作文章的。不管是泰罗的以“经济人”为前提的管理科学理论,还是梅奥的以“社会人”为前提的人际关系学说;甚至发展到以大内为代表的“复杂人”的应变理论,都是围绕人的需要进行阐释的。在高校管理工作中,作为“复杂人”的教师是学校管理的核心,而要管好教师,调动其积极性,就要了解其“七情六欲”,即进行人性需要分析。

一、人性需要的理论分析

人性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古希腊时代,苏格拉底是第一个把目光从宇宙观转向人性观的哲学家。在中国古代.孔子提出的“性相近”,可视为人性思想的滥觞。关于人性,中外历史各家各派的各有争论。根据英国学者莱斯利·史蒂文森的观点,对一般人性的探索而形成一定理论体系的有代表性的人性理论有七种:柏拉图的人性理论、基督教的人性理论、马克思的人性理论、弗洛伊得的人性理论、萨特的人性理论、斯金纳的人性理论和洛伦兹的人性理论。西方关于近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人性学说的代表性理论主要有: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埃德加·沙因的“复杂人假设”理论、约翰·莫尔斯和杰伊·希洛的“超Y理论”以及威廉·大内的“z理论”。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性的理论,主要有孟子的性善论、苟子的性恶论、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论、扬雄的性善恶混论、董仲舒的性三品论、张载等人的性二元论、戴震的性一元论等等。

从研究内容的角度看,上述人性理论,要么从人性起源、人性结构等方面论说,要么从人性发展、人性属性等方面来论述。笔者认为,对人性的论说,离不开对人的生物性和人的社会性的研究。因此,我们不得不重视两位伟人对人性的研究。一是生物学者达尔文;另一是社会学者马克思。达尔文从人与兽类密切的关系上认识人类,而社会学者马克思则进一步是在同兽类大有分别上来认识人类的。梁漱溟先生说,达尔文之认识到人兽间密切关系者是从人的个体生命一面来的,而马克思之认识到其问大有分别者却从人的社会生命一面来的,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具有人体生命和社会生命的两面。因此考察人性需要,既要分析人的个体生命的需要,也要分析人的社会生命的需要。

笔者认为,就个体生命需要而言,“求生存”是人的第一需要,“求发展”是人的终极需要。“求生存”需要主要表现为个体生命生理、安全、社交等方面的需要,侧重于人的生物性;而“求发展”需要则主要表现为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侧重于人的社会性。高校教师作为个体生命的人,有满足其生理需求以求得生存的人性需要。他们内在的价值的实现,必须要满足其一定的需求的物质保障,例如,食物、衣服、睡眠、劳动、交往等。同时,高校教师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群体,比其他人更有强烈的自我实现的需求以求得发展的需要。他们求发展的需要主要通过拥有自主的学术权利、继续深造的机会和完善理想人格等途径来实现的。在“求生存”与“求发展”二者间,高校教师的权重应倾向于后者。也就是说,高校教师的需要更多地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都能实现的需要。

二、基于人性需要分析的高校教师激励管理模式构建

在构建激励管理模式之前,我们需弄清需要、激励的概念及其与管理的关系。一是为了奠定本模式的理论基础;二是便于阐释和理解本模式。

组织行为学认为,需要是指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望和欲望,它是人的心理的主观感受,是人产生动机的源泉,是驱动人行动的原始动力;激励是指对人的内在动力的激发、导向、保持和延续。满足需求是一种激励方式,可以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有效的激励可以开启人的潜能,提高工作绩效和满意度。即:P(工作绩效)=f(M×Ab);M——激励水平;Ab——能力。由此公式可见,激励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工作业绩的好坏。

就结果而言,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工作绩效;激励管理就是通过提高激发人的积极性来达到提高工作绩效的目的的管理。而要实施有效的激励,就要明确什么因素能够激励人们努力从事自己的工作。也就是说,首先要了解人的需要,然后通过一些措施,激发人产生满足其需要的动机,从而推动人们积极主动地从事某种活动。基于以上分析,笔者从人性需要的视角,努力构建了高校教师“双塔”激励管理模式。其建构的逻辑思路是:笔者在对人性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求生存”、“求发展”是人的本性的结论,在这种人性的假设上,充分分析了高校教师的各种需要,并针对这些需要,提出了一系列激励管理措施,最后通过激励管理来实现充分激发、调动、保持和延续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工作绩效的管理目标。“双塔”激励管理模式图如下:

以上是基于人性需要分析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高校教师激励管理模型。它阐释了以下几个基本点。

1、高校教师积极性的调动源于“求生存”和“求发展”等人性需要的满足;“求生存”和“求发展”人性需要,具体可以分解为五种基本的需要,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管理者最终要做的就是运用一切具体的激励措施,如,提供丰厚的收入;创造和谐的管理环境;提供深造、升迁机会等等。

2、“求生存”和“求发展”两种需要是同时存在,并行不悖的,只有在不同的时期各有侧重之分,而非非此即彼关系。只有在同时满足其两种需要的条件下,管理客体的积极性才能被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管理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3、该模型不仅注意了外在激励对管理客体(高校教师)的作用,还强调了内在激励,如,加强理想人格塑造,对管理客体的激励作用。

4、“双塔”是相辅相成的,是有机的结合体。“生存”之塔是“发展”之塔的基础,“发展”之塔是在“生存”之塔的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追求。它们最终的归属都是充分调动管理客体的积极性。

三、“双塔”激励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操作运用

下面笔者结合高校教师的实际情况,演绎“双塔”激励管理在高校教师管理中的具体操作过程。

首先,进行个人需要分析。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需要,因此,高校管理人员要定期对教职工进行民意测验、调查和访谈,了解其近期的现实需要。高校教师的需要,可参见“双塔”的第二层。

其次,在充分了解个人需要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具体的激励措施参见“双塔”第一层)以满足其不同层次的需要,从而达到充分调动其积极性的管理目的。

最后,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激励手段。对于中年轻教师而言,他们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但由于工作时间短、资历浅,职称低,按照原来分配制度,他们的工资和福利往往偏低,住房条件也较差。在这种情况下,较高的收入,较好的住房成为他们主要的需要,因此,学校管理人员要想方设法,通过改革分配制度,通过适当提高向中青年教师的收入,来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如,学校可以采取在职务聘任的基础上,综合年终考核,按照不同职务标准、工作量和工作质量的乘积发放工资的方法。这种方法,体现了按劳取酬和优劳优酬的原则,让工作成绩出色的中青年教师真正获得优厚的报酬,有利于克服“干与不干一个样,多干少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思想。与此同时,学校管理人员还要仔细分析每中青年教师所处的职业阶段、所具有的素质和经历,为他们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要为成绩突出的中青年教师架设自我实现的平台。如,可以实行“破格晋升制”、“主讲教师年薪制”等来激发、保持和延续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努力克服评聘职称、职务“排资论辈‘熬年头”等消极现象。而对于已经拥有突出成就的学者教授来说,生存对他们而言已经不是最主要的需要,特别是对那些功成名就的大师级学者来说,较少的物质激励几乎没有效果。对这些人我们一方面可以实行“特聘教授制”、“教授终身制”、“教授高年薪制”来激发他们的需要,从而保持和延续他们工作热情;另一方面,学校管理人员要通过理想人格的塑造,让他们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自觉地为事业奉献一切。

第二篇:试论地方高校教师激励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地方高校教师队伍激励管理

论文摘要:教师是地方高校提升软实力的核心资源,激励管理对于地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但现阶段地方高校教师激励管理实施中普遍存在不少认识误区与薄弱环节,亟待加强和改进。

一、地方高校教师激励管理的意义

认清教师激励管理对于地方高校所具有的特殊重要意义,必须从辨析激励与激励管理的一般规律人手,分析地方高校所处发展环境,从而明确其需求定位。

(一)激励与激励管理

激励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内在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就是指管理者采取有计划、有目的的措施,激发和鼓励内部成员的动机,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的过程。美国管理学家斯蒂芬·罗宾斯在《组织行为学》一书中将“激励”定义为“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意愿,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为条件”。基于从20世纪初开始的深人研究,西方管理学家提出了一系列激励理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包括公平理论(人需要保持一种分配上的公平感)、双因素理论(使员工对工作感到满意的因素和使员工对工作感到不满意的因素是不同的)、需求层次理论(只有在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更高级的需要才能成为激励因素)”川。基于文献研究和实践体会,作者主张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激励与激励管理的一般规律:(1)激励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干预手段,也是一项重要的组织管理行为;(2)有效激励能增强组织成员的自我满足感和对组织目标的认同维护,从而提升组织的软实力;(3)激励需要得到全过程有效管理,激励正向效应的实现离不开对激励原理的深刻认知、对激励对象的深人了解、对激励措施的科学设计以及对激励体系的创新发展。

(二)地方高校发展环境

首先,发展基础—“先天不足”。1999年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以来,地方高校构成了我国大众高等教育的主体。这些高校一般具备以地方管理为主、以地方投人为主、以服务地方为主的“三为主”特征,多为非重点、教学型大学。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国普通高校数近4000所,其中地方高校超过90%}2},处于大学群“金字塔”的塔基和塔身位置。从现实状况看,地方高校存在明显的“先天不足”,投人不够、学科不强、品牌不响、机制不活成为其普遍性“短腿”,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制约其竞争实力的提升。一些刚完成本科升级的地方高校不但在与重点高校的对话中缺少话语权,而且在民办高校、职业高专快速扩张的冲击下陷于被动。当然,随着形势的发展,地方高校也开始展露一定的“后发优势”,如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扩大办学自主权的落实、高层次人才供给的增加、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强化,为地方高校进一步改善软硬环境、应对内外挑战创造了机遇条件。

其次,发展路径—重外轻内。地方高校要摆脱困境,必须准确定位,内外结合,创新发展,包括争取政府和社会加大投人,引进战略投资者合作办学,吸收高水平专家人才和优质生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品牌学科,优化人文环境,等等。在实践中,一些地方高校从自身实际出发,综合运用上述措施,通过努力实现了“二次创业”,发展格局得到有效改善。作者同时注意到,不少学校急功近利,比较注重从外部得到资源补充,期望扩大“增量”以迅速强化实力,而没有在整合利用现有资源、盘活“存量”方面下足够多的功夫,以致负债过重,但发展成效并不明显。

再次,发展依托—师资I}乏。高校是知识高度密集的组织,拥有高学历、高学识的教师是高校人力资源的主体,也是提升高校软实力的核心资源。高校教师的劳动作为一种复杂劳动,具有前期投人大、工作超强度、创新性、复杂性以及成果体现难以衡量和专业壁垒等特点,是脑力、体力和心理的综合付出[[3]。相较而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地方高校提升竞争实力至为关键也最为“经济”的环节。近年来地方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整体水平与加强服务地方、加快自身发展的能力需求尚难匹配。不少地方高校师资力量存在“量”与“质”的双重缺乏,高水平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总体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而且单向外流和内部隐性流失严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尤其匾乏,结构不合理间题突出,构成了地方高校在竞争中生存发展的最大瓶颈。

(三)地方高校对教师激励管理需求定位

地方高校要实现持续发展,必须适应资源品牌竞争日趋激烈和地方大学基础条件相对薄弱的总体格局,加强战略管理,使自身后发优势得到充分运用;必须围绕组织整体目标和教师特定需求,实施有效激励,使核心资源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必须根据内外环境变化,及时创新策略,对激励政策和行为加以有效控制,使正向激励效应得到充分体现。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师激励管理,以最大程度调动现有教师积极性利创造性(盘活存量)、最低成本吸引和留驻符合本校需求的优质师资(扩大增量)为着眼点,实现教师队伍建设保证总量、提升质量的目标,从而奠定总体软实力基础。

二、地方高校教师激励管理的误区

当前,教师激励已经成为高校管理的普遍性实践,但地方高校对于激励的管理,无论认识还是操作层面,仍然存在不少误区与薄弱环节,容易产生激励不当现象。一是激励设计的民主性不强。以人为本、关注教师生存发展需求是教师激励的出发点,提高教师管理的自主性、实施民主管理则是教师激励的基本内容和重要保障川。激励政策制定环节,应该成为民主管理、科学决策的步骤,成为动员教师、凝聚人心的过程。而现实情况是,相当一部分地方高校在研究制定教师激励政策措施时,不积极发动教师参与,不注意与教师沟通信息,不重视发挥教代会等民主管理机构的作用,管理层、行政部门成为单向的设计者、执行者和推动者。由此,激励措施成为“施舍品”、激励手段“庸俗化”、激励过程过于“功利性”就在所难免。归根到底,离开了教师的民主参与,激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受到局限,其执行的效率也会大打折扣。

二是激励实施的时效性不强。激励时机与工作绩效息息相关,无论采取何种奖励形式,如提升工资或对出色完成某项工作给予精神或物质的认可,时间都是一个有效的激励系统的基本要素,它具有激发受激励者后续工作绩效的潜力。而地方高校一般把奖惩措施的兑现放在学期末或学年末,时间固定,缺乏灵活性,滞后于改善管理的实际需要[’]。而且,不少地方高校管理者对于激励仪式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未能通过发挥仪式的荣誉感塑造功能,来增强和放大教师激励的效应。

三是激励控制的系统性不强。一些地方高校对自身组织使命的界定不明确,对阶段性目标任务阐述不清晰,对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认识不到位,使得激励实施流于表面,缺少个性,与组织文化割裂,稳定性不足。不少地方高校采取“交易型”管理制度,以经济利益为行为驱动实施严格的奖惩,忽视对教师这一高层知识分子群体的自我成就的激励与保护,表现为重外部物质刺激、轻内部精神驱动,重工作结果、轻教育过程,重发展数量、轻提高质量,[’〕。一些地方高校在某些阶段(如接受本科评估前)注重引进新的人才、轻视挖掘现有队伍潜能等功利化激励取向相当明显。还有相当一部分地方高校对激励政策缺乏动态管理,没能对激励实施的效果进行跟踪评估。

四是激励创新的主动性不强。作为事业单位的高校,虽几经改革,在人事分配制度方面有了很大改进,但计划经济的影响根深蒂固,在人事管理中存在一种缺乏竞争活力的惰性[’]。不少地方高校或者强调客观困难,或者满足于现状,对教师激励的管理创新意识薄弱,改革力度不大,特别是在薪酬制度、考核体系等对教师激励具有根本性影响的制度创新方面,缺乏自我完善的动力和激情,存在按习惯办事、简单处理的工作倾向,处在向重点大学盲目攀比和模仿的被动局面t“〕。

三、地方高校教师激励管理的加强与改进

地方高校加强和改进教师激励管理,就是要落实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将组织目标与教师需求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战略管理与细节管理更加有效地结合起来,将教师激励的设计、执行、控制、优化诸环节管理更加合理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教师激励正向效应的最大化。

第一,强化组织使命依托,改善师德环境建设。高校教师要完成岗位任务,实现职业发展,既要依靠个体的独立劳动和个性化创造,又必须融人学校组织整体环境;既要不断提升个人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又必须自觉认同和践行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要求。作为一种组织管理行为,教师激励管理需要得到学校组织和教师个体的双重支持。为此,地方高校应认真学习贯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结合历史与现状,深人分析研究学校发展的目标与任务,并广泛发动教师参与讨论,通过教代会等程序做出决议,对组织使命加以清晰界定,对本校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要求加以集中提炼,进行明确宣示,使之成为凝聚人心、激发力量、指导工作的纲领,形成共同行为规范。

第二,完善教师评价体系,优化业绩薪酬机制。现阶段,地方高校教师激励管理制度最核心的构件在于教师评价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薪酬机制。要依据法律和政策规定,遵循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客观规律,按照学校发展使命定位,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设计制定能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师能力水平、努力程度和实际贡献的评价体系,并建立与业绩密切关联的报酬机制。这中间地方高校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从长远发展着眼,敢于“吃螃蟹”,善于“弹钢琴”,有所变通,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第三,扩大激励影响范围,创新激励方式方法。随着经济社会加速发展,思想意识日益多元化,教师激励政策的关注点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教师的物质刺激和评奖、晋升等鼓励措施上,而要适应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和个体身心健康的内在要求,扩大激励影响范围,创新方式方法。如引导和协助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创造在职或脱产培训和交流机会,提供身体和心理健康服务,关注老乡、校友等非正式组织团体的活动,塑造学校特色传统仪式,努力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第四,加强实效跟踪评估,实施全程动态管理。确定激励方式和具体政策,只是完成了激励管理的一半。必须对实施效果进行跟踪评估,重点分析存在问题和不足,采取相应对策予以不断完善。在保持激励方式和政策相对稳定性、连续性的同时,根据形势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做出新的决策,以实现激励的全过程有效管理。

第三篇:浅析构建集约化财务管理模式论文

摘要:集约型财务管理是企业集团核心管理内容之一,集约型财务管理保证了集团总体财务目标的实现,在资金的控制、高效利用与强化总部对子公司监督等方面具备强大的优势。

关键词:集约化 财务管理

集约化管理是现代企业集团,提高效率与效益的基本趋向。通过集合人财物、管理等生产要素,进行统一配置,以节俭、约束、高效为价值趋向,从而达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获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企业集团集约型财务管理的优势在于:为实现集团整体的财务战略、财务政策与财务目标提供保证;促进全盘资金的监督、控制和合理、高效利用;便于对子公司、分支机构的监控,使得整个企业集团的经营活动得到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一、多元化、集约型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

由于不同的子公司都有各自不同的经营内容,经营特点与管理模式大相径庭,而且彼此都为平等独立法人,如不加以适当集权,很容易各自为政,造成资源浪费、集团整体效益低下。针对这种业务多元化的情况,集约型财务管理模式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有利于总体资源的综合利用;有利于激发各子公司或业务部的积极性,发挥集团的整体优势;有利于对各子公司或业务部的业绩评价;有利于总体战略的执行和战略目标的实现等。

(一)强化集权,适度分权

总体来看,集约型的财务管理是集权前提下的分权体制,过度的集权与分权都会影响集团战略目标的实现。从企业实践来看,绝对集权和绝对分权是没有的,恰当集权与分权的结合既能发挥集团总部的财务调控职能,激发子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有效控制子公司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集权与分权相结合,有利于克服过分集权或分权的缺陷,有利于综合集权与分权的优势。集权与分权结合是以集团经营目的为核心,将集团内重大决策权集中于总部,而赋予子公司自主经营权和其他决策权,它可以有效地将集权与分权的优点集合起来。

(二)会计制度多元化,内部控制统一化

会计制度多元化的存在对集约型的财务管理提出了要求,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可操作性强的内部控制制度,来规范集团内部重要财务决策的审批程序和账务处理程序,以提高各子公司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与可比性。另外,制定内部财务制度时也需要重点突出各层次的财务权限和责任,包括各自在筹资决策、投资决策、收益分配决策等各项财务活动中的权限和责任,以实现集团内部管理的制度化和程序化。

(三)实现财务集中制管理

实施财务委派制,实现财务管理的集中化。对各品牌企业的财务人员实行统一集中管理和办公,组织业务学习和加强业务培训,财务部门不是按不同的子公司来设置科室,而是按财务职责的合理分工来设置,分为会计主管、总帐会计、成本会计及资金管理员等。这种设置方法使母子公司财务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使事业部能及时掌握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

(四)成立会计中心

1.财务人员统一管理。根据集团各财务模块工作实际需要和财会人员综合素质,有计划组织财会人员轮岗交流,为财会人员的业务进修、专业培训和经验交流提供便利条件,并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和学习,旨在提高财会人员综合素质和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的能力,大力促进财会人员的大局观念和责任感,从而为集约型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2.依照《会计法》等会计法规和制度,对各单位进行会计集中核算、资金集中支付和监督。按规定办理各单位各项结报业务,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及时、准确地为各单位填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分户核算;为各单位编制会计报表和财务分析,并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资料;对各单位的会计资料和会计档案进行整理、归档、保管。

3.会计中心网络信息一体化。通过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利用管理系统和财务软件,将各个企业的财务信息都集中在计算机网络上,财务负责人及财务主管可以随时调用、查询总部及各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全面控制集团经营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减少经营风险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五)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在集团内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不仅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优化资源配置,而且有利于明确集团与子公司各自的责权利,减少摩擦、增强凝聚力,实现集团的整体战略目标。为了搞好预算管理,需要设立预算委员会,负责预算的编制、审定和组织实施及调整。

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集团的各级预算部门可通过建立严格的工作制度和实施适当的激励措施来保证各级预算目标的完成。一般来说,子公司的预算控制在于企业利润目标控制,也就是子公司对经营活动进行自我控制和调整的一个过程。

(六)构建子公司的绩效考评体系

首先,子公司不但要确保资本金的安全和完整,还必须做到盈利,完成集团下达的目标利润指标;其次,针对子公司不同的业务范围、不同的经营方式需要制定不同的绩效考核标准。绩效考核时,不仅要看公司净利润、资产负债率、工程款回收比例、坏帐损失等数据,同时还应将工程的优良率、社会影响等设立影响系数一并综合考虑。第三,对子公司的绩效考核,必须在消除集团总部对其施加的影响后,还原到正常状态下进行,这样才能保证考核的公正公平和合理性。

财务人员控制系统、财务制度控制系统、财务目标控制系统和财务信息控制系统等构建成的有机整体,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机制环境,才能保证企业高效、及时、完整、良好地运行,保持企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企业集团价值最大化。

二、结论

总之,多元化业务下集约型财务管理必须构建完善健全、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财务控制系统,以人为本,把投资者、经营者、财务管理者紧密结合起来,处理好监督、经营、决策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断进行经营管理创新和财务管理创新,为适应新的经营战略方针来不断调整自己的财务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林铭玲,建立集团财务集约化管理模式,发展研究2008年第12期

[2]李剑峰.浅谈集团化财务管理,中国商界,2009年第05期

第四篇:高校教师公寓物业管理模式探讨

高校教师公寓物业管理模式探讨

摘要:提出合理有效的高校教师公寓物业管理模式,以适应高校教师公寓物业的发展现状。利用调查分析的方法阐释了高校教师公寓物业管理存在的权属转变、市场不健全、被服务群体特殊等现状。分别概述了重庆大学“管理大于服务”、上海交通大学“管理一体化、综合化”、温州大学“以客户为中心、服务品质为导向”的三种住宅物业管理模式。最终提出了四种特色服务,形成了适合高校教师公寓物业的集约综合型管理模式。

随着人们对物业管理认识的不断提高,目前暂存的由高校指定物业公司管理的局面必然被打破,代之的将是竞争激烈、多家经营、靠优质服务占领市场的物业管理新局面。本文就各大高校物业管理模式进行探讨。

▲▲1.高校教师公寓物业存在现状

1.1 高校教师公寓权属的转变

随着高校教职工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各高校公有住房出售工作的全面推进,高校住房的权属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形成了产权多元化的格局。这项工作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高校教职工住房难的问题,但同时也给高校教师公寓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

1.2 高校教师公寓市场发展趋势

高校教师公寓物业管理市场发展较慢,尚未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目前大部分高校还未进行全面的物业管理,仍然是计划经济下的传统住房管理既行政福利式管理,在管理上仍然处于一般性房屋修缮养护的管理水平。

1.3高校教师公寓物业管理的特殊性

高校教师公寓物业不同于社会上的商品住宅小区:首先高校教师公寓建在学校校区之内,具有浓厚的文化环境及学术氛围;其次,教职工群体素质比较高,参与物业管理的意识较强,对居住环境的建设及服务的要求都表现出较高层次的需求,这也给物业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如何认识高校的物业管理,如何改革传统的高校房屋管理,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必须要认真地加以讨论研究出适合高校教师公寓现状的物业管理模式。现如今许多高校也逐渐认识到改革传统高校房屋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了适合本校的物业管理运营模式。

▲▲2.现有高校教师公寓物业管理的典型模式

2.1 重庆大学:“管理大于服务”

重庆大学对青年教师公寓实行“本人申请、单位审核、据实配租、契约管理、有序流转”的管理模式。

2.1.1设施提供

重庆大学教师公寓是学校为青年教师提供的进行了基本装修、提供了必备家具电器、实行公寓化管理、产权归属学校的周转性租住房。

2.1.2统筹协调

学校资产与后勤管理处为青年教师公寓管理职能部门,负责房源的收集、配租、调整及物业服务的统筹协调。

2.1.3缴费方式

青年教师公寓的租金由学校财务处按月从职工本人工资账户中扣缴。

2.1.4严格监管

不得擅自对公寓进行装修、改造;不得擅自改变用途,严禁转租、转借。学校在产权归属、房屋流转上加大管理力度而弱化了房屋在“物业服务”上的程度。

2.2上海大学:“一体化、综合化”

在管理模式上,上海交大实现物业管理一体化、综合化,其中包括业户管理、资料档案管理、房屋管理、设备管理、配套设施管理、环境交通管理以及常规性服务、委托性服务、经营性服务、无偿性服务等。在管理上上海交大大的物业管理依托学校本身的后勤集团同上海某物业公司合作进行。

2.3 温州大学:“以客户为中心,服务品质为导向”

温州大学将教师公寓的物业管理全权交给温州市诚信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公司将秉承“为业主节约每一分,让业主满意多一分”的管理理念,依托长城物业成功的连锁经营模式和经验根据温州大学《教师公寓》的顾客定位,楼宇设备、设施的自动化程度,以及温州大学《教师公寓》所处的地理环境,采用“以客户为中心,服务品质为导向”的经营管理模式。

上述三所高校均在管理模式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根据以上三所学校对比分析,温州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住宅物业管理模式值得借鉴。

▲▲3.建立六大特色服务,集约综合型管理

3.1 亲切关怀

资源共享,学生生活方便。公寓建在校内或周边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食堂、超市、洗澡堂、教学楼、运动场等资源,学生进餐、学习、锻炼、购物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类生活设施和学校现有的水电管网、电话通讯和校园网络。

3.2 学术氛围

为加强与业主的沟通与联系,宣传物业政策法规,定期发放社区杂志,内容有:物业动态,业主天地,社区轶事,时事新闻,物业服务纪实,社区广告等。定期举办教师经验交流论坛活动,在社区网页中提供免费教师备课相关资料,为教师备课提供另一个收集资料的平台。

3.3 品质保证

物业公司本着为业主服务的物业公司本着为业主服务的原则,设立专门的社区网页.在网页中公示各项通知以及社区文化宣传。设立网上物业保修平台,实现物业保修维修回访一体化,并及时跟进维修,保证每一户业主的保修第一时间得到回应和维修,解决物业维修慢而引起不满的问题。设立业主QQ群、微博、微信客户端,方便业主之间交流以及各种通知及时传送。

3.4 温馨生活

根据小区实际情况,物业公司将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棋牌类,球类比赛,音乐(玩)会等文体活动,开展编织,插花,厨艺,美体,老年健身等专题培训活动,丰富业主业余文化生活.为业主提供铺设红毯,租赁庆典设备服务。为业主提供在婚礼,生日会,庆典,派对等特殊活动时需要的红毯,气球等相关设备的额外付费服务。

高校物业管理只有进入市场化大背景中,发挥高校后勤人力及技术资源的优势,依托高校广阔的后勤服务大市场,不断提高物业管理水平,走集约化品牌战略的道路,才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占领更多的份额。同时我们需要建立具有特色的物业管理模式,向教职工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综合服务,最终实现社会、学校、教职工、物业服务企业的共同满意和长足发展。

第五篇:和谐大学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论文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大学教育管理越来越受到教育界以及社会的关注。大学相对于初高中有着显著的差距,大学更主张在相对自由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构建和谐的大学教育管理模式就成为了我们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大学;教育管理;和谐

当今的大学已经成为了一个知识性人才聚集的重要教育基地。大学教育与管理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推动地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起到极大的影响作用。因而如何通过合理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来为莘莘学子构建一个和谐的大学校园成为教育管理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有效的管理能够带来机制高效有序的运转,同理有效的教育管理也能够让大学校园变得更为井井有条。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管理经验在本文中分析了具体的和谐大学教育管理模式,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大学教育管理

大学是一个社会知识性人才的主流培养基地。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大学的教育管理首先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培养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从大的方面来看,大学的以人为本教育管理应当将“人”视为最重要的资源,注重人的价值,注重培养学生完善的个人人格、高尚的个人素质以及专业的知识技能,从里到外将对一个学生进行全面性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发掘到自我价值,也能更好的为社会贡献自身的力量;从小的方面看,学校在具体的教育管理中应当更好的考虑到学生实际的生活学习状况,制定出最适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例规范,让学生能够在一个制度完备的环境下充分的发展自我。

二、加强品格道德方面的建设

在培养大学生时,首先应当注意到不仅仅是对于学生专业技能以及个人能力方面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一个人只有拥有良好的道德品格才能更好的为社会所认可,才能发挥自身更好的去建设社会。对于大学生来说,道德品格树立的重要性也在与此,高学历人才在社会发展方面相较于其他人更容易做出突出的影响。因而加强道德品格的培养是我们在进行大学教育管理中不得或缺的一块内容。具体来看,道德品格的培养应当渗透在老师日常的教学中,老师自身的言传身教,大学本身的文化内涵以及规范树立下的需要学生遵守的条款。通过这些不同方面的规范来让学生在日常校园学习和生活中树立起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完善校园安全管理机制

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板块中重点谈论的问题。同样在大学校园中,安全维护也应当引起充分的重视。只有在充分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更好的开展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在完善校园安全管理机制时,首先校方的领导要对安全问题竖起充分的重视,可以通过引进安全讲座或是要求老师渗透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同时还可以鼓励在校内张贴安全宣传标语;其次,校园内应当建立起完善的预警系统,可以尽最大程度排查安全问题,从而起到有效维护校内安全的目的;最后,校园内部还应当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宣传的主体不仅包括学生也应当包括老师,有序的由上而下的完善安全管理的具体内容,让全校师生就安全问题都能引起充分的重视同时具体到如何维护自身的安全,做好安全保障措施。

四、营造充满活力的大学环境

大学是青年一代学习和生活的大环境,由于受到活动主体的影响,大学内部的环境也应当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生在这样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下也更加容易塑造充满活力的个人人格,这对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以及日常的学习生活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较好的充满活力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管理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就是学术氛围的营造,一方面学生进行日常的上课,另一方面管理者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例如专业竞赛等活动;其次,教育管理者可以鼓励学生开展其他不同类型的活动,例如志愿者活动或是一些娱乐方面的活动,这对于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总而言之,管理是一门艺术。想要做好管理工作,大学教育管理工作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做好管理工作对于大学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性。其次,教育管理工作者需要从完善大学校园的软文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结合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来制定合理的管理规划,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既做到发展自身又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林.大学教育管理机制对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3,18:124.[2]杨筱.大学教育管理机制对构建和谐校园的作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36:17.[3]李爱国.和谐教育与和谐管理是创建和谐大学校园的必然要求[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7:252-253.

下载浅谈高校教师激励管理模式的构建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高校教师激励管理模式的构建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试论现行高校教师教学活动管理模式的有效性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 管理模式 规范研究 以人为本论文摘要:教师教学活动过程与高校教学质量密切相关,但其活动过程具有不可观察性、产出不可度量性及产出结果难以标准化的......

    构建双重成本预算管理模式因素研究论文

    一、研究背景路桥施工企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特殊行业,其建筑产品本身、施工生产过程及其经营管理都具有不同于其他行业企业的特点。计划经济时代,路桥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主要......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教师如何更好地与学生沟通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分析新时期“90后”大学生的思想新特点,审视了当前师生间沟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当前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更好沟通应该坚持的......

    构建自主化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发展,教育和社会的关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保姆式”、“警察式”的班级管理显然不符合德育规律,更不适应现今的社会。综观当前的教育改革,让学生学会......

    创新管理模式 构建和谐矿区

    创新管理模式 构建和谐矿区 二00七年六月十三日 创新管理模式构建和谐矿区 ●东曲矿 曹志强 建矿15年来,我矿的安全生产取得了可喜成绩,以“安全、健康、文明”为核心理念的......

    总分公司财务管理模式构建研究

    总分公司财务管理模式构建研究 分公司通常是总公司支柱业务或核心业务的经营者,是企业分权管理的一种常规形式,但这种分权并非完全分权,其分权化程度也不尽相同。对分公司管理......

    论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模式构建

    论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模式构建决策、安全操作管理过程的精细控制,致使安全管理隐患问题不能根除。为此,我们从构建精细管理体系入手,强化细节管理,提高全过程控制水平,使安......

    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构建

    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构建王雁【关键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以人为本【摘要】由于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的错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出现了偏差。21世纪新型的高等学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