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业科技推广之农民科技素质论文

时间:2019-05-15 15:33: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农业科技推广之农民科技素质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农业科技推广之农民科技素质论文》。

第一篇:论农业科技推广之农民科技素质论文

一、农民科技素质教育在农业推广中的地位和作用

1.教育性是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特质。不管是从农业科技推广理论角度,还是从广泛的农业技术推广实践来看,其教育性特征都是非常明确的。主要表现在:针对农民,立足实际,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把实用的知识、技术、信息传递给农民,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动农村社会的整体发展。

2.从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本身来说,农业科技推广过程就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过程。它唯有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最主要目的,帮助农民获取信息、知识和技能,更新思想观念,其所推广的技术信息及相应载体才有可能最快地在最大范围内充分发挥效益。我们应该认识到,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是全面、系统、有效的农业科技推广的必然成果。

3.反过来,只有农民科技素质提高,才能真正有效地推动农业科技推广工作。

(1)农民科技素质的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意识的不断加强,将使农业科技推广工作顺利融入农民的生产生活,农民对新技术、新理念更易于接受。

(2)农民科技素质的不断提高,势必大大缩短新科研成果、技术的传播推广过程,大幅提高农业科技推广的社会经济效益。

(3)较高的农民科技素质也加大了农民对新技术、新成果的需求,从而极大推动农业科技发明、创新。

二、当前农业推广中农民科技素质教育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农业现代化程度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制约因素已经不仅仅是自然资源的不足、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而是农民的素质,特别是农民的科技素质。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农民科技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然与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根据对公民科学素养的调查发现,发达国家每亩耕地平均拥有一名农业科技人员,农业从业人员中接受过正规高等农业教育的达45%—65%,而我国目前每万名农村人口中平均只有6.5名农业技人员。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只有六到七年,其中还包括大量文盲。这种农民科技素质普遍低下的状况相对于促进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推动农业现代化事业来讲是不容乐观的。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农民科技素质教育事业的落后,主要表现在:

1.农村教育落后。根据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统计分析处理,农村教育的人员结构和数量约占全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人数(9940万)的79%,但主要集中在小学阶段,初中阶段教育不尽如人意,高中程度则是凤毛麟角了;根据社会科学院数据统计,截至2008年末,我国农村人口数9.2亿,而以农民学校培训、资格证书和转岗为主的农民素质教育与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仅为291万人,仅占全国农村总人口的0.32%,约300人中只有1人受过职业技能培训;以农村骨干、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村基层政府管理人员继续教育为主的农村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人数为5831万人,仅占全国农村总人口(9.2亿)的6.3%。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严重滞后,无法满足农村劳动科技文化素质提高的需求,无法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2.教育培训资源不足,农民科技培训渠道、形式单一。据调查,现有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机构主要是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涉农部门的各种职业学校、培训中心以及部分职中。这些培训机构一般只集中在县城或乡镇举办培训班,很少深入农民群体,甚至大部分农业技术培训学校形同虚设。通过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我们得知,当前农民接受科技培训渠道主要是自学和农技推广机构(包括农技推广部门、专业协会、龙头企业等)培训。培训形式以现场指导和课堂授课为主。调查还表明,不足三分之一的农民会一年至少接受一次培训,接受过三次以上技术培训的农民更是不足3%。

3.农业科技推广机制的不健全。

主要表现在:

(1)农业推广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早在1950年我国就颁布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站条例》,后续有1972年的《四级农业科学实验网》、1993年的《农业技术推广法》、1999年的《关于稳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意见》及一系列相应的政策规定,再到地方出台的《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实施办法等,都从法律上对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进行了规范和制定,但在这过程中并没有建立起与法律和政策配套的实施机制,在许多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基本上被边缘化。

(2)以政府指令为主导。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手段基本以行政指令为主,习惯于下计划、要项目、等任务,为推广而推广。

(3)以技术为导向。目前人们越来越关注科研成果的市场性和实用性,但多凭主观推测,在传统推广模式引导下,无论科研人员还是推广人员,最关注的还是如何把技术成果本身推销给农户,而非市场需求和农民对它的接纳程度

三、加强农民科技素质教育、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对策和措施

农民科技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针对农业推广过程中农民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改革农村教育体制。首先要从法制的基础上重视农村教育。其次,要加大农村教育,尤其是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增加农民科技培训预算,从政策、资金、科技人员等多方面支持农村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三是建立并完善农村基础教育、中等农业教育和高等农业教育三级体系,使农村义务教育、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实现资源整合共享,全面开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

2.完善农民科技培训体系,增强培训功能。选择部分有条件的中等农业学校和市、县级农技推广中心,以各大农业大中专院校、农业科学研究院为科技依托和教育阵地,建立一批省、市、县逐级推进的农民科技教育示范基地,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逐步完善农民科技教育体系。以湖南农业大学的“双百”科技富民工程为例,“双百”工程是由湖南农业大学选派优秀科研人员组成一百个科技服务小组,在全省选择相应的一百个农业专业户或涉农专业组织、企业作为示范基地进行对接,组织技术培训和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与示范,探索并建立了农业科技推广与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入户率的新途径和新机制。

3.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机制,建立新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们知道,单纯由政府组织的以技术为导向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已经无法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组织多元化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才是必然选择。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如图2所示)建设应以大力调动农户以及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工作,逐步形成国家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推广体系为目的,坚持推广组织多元化、推广行为社会化、推广形式多样化的特征。当然,最根本的一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结合目前我国农民整体科技素质还不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客观实际,我们应该认识到,当前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应始终坚持以利益引导为主,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等便捷有效途径,重点培养农民对科学技术知识、信息的兴趣,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积极的科学技术态度和科技意识,锻炼利用新技术、新知识的基本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第二篇:论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意义及对策

论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意义及对策

阐述了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针对现阶段农民科技素质偏低的状况,提出了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农民科技素质;意义;现状;提高对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任务。需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因此,农民科技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有效发挥,直接决定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且决定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因此,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是实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科技文化素质、实现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1-3]。现对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意义及对策作一探讨。

1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重要意义

1.1建设现代农业的需要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现代农业依靠的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的快速提高,以及促使农村经济水平的大幅度提升。现代农业的目标是产业化。农业生产链向产前产后延伸,这样就形成比较好的整体式的产业链条,从而打破了传统的生产模式,走向生

产集约化﹑专业化﹑产业化﹑科学化的轨道。因此,需要具有科学的管理理念﹑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营方式来组织生产。而且,现代农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的本质特点。

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时期,科学技术正在不断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之中,科技成果的转化最终需要通过农民吸收消化才能更好地运用于生产建设之中,从而有效地推进机械化﹑信息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快速提升。因此,必然需要具备较高的科技素质﹑具备掌握大量的科技知识和技能的新型农民;需要培养一大批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新型农民,进而提高我国农业以及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因而建设现代农业需要较高素质的农民。

1.2实现农村“三化”的需要

改变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状况,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由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农业经济转变;由传统的乡村社会向现代的城市社会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必将解放出大量的劳动力,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需要向非农产业转移,要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同时,新农村的建设,为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了就业机会,拓宽了农民就业的空间。随着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因此,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是有效实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将农村人口压力转变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实现农村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1.3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农民增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的提升,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科学化,提高了生产效率,推进了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建设,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从而给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能较好地掌握科技知识和技能且运用于生产之中,使之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直接与农民科技素质的高低有关,其掌握和运用科技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水平。科技素质较高、具备职业技能的农民,具有顺利转岗就业的优势,在转岗就业中比较容易实现从事高层次产业且收入较高的工作。促进农民增收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因此,必须通过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增强他们创业和就业的能力,这是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1.4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真正参与者和受益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如果没有广大农民的参与实践,新农村建设就无从谈起。农民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的载体,农业科技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终是靠农民的掌握而且运用于生产实践之中。因此,农民科技素质的高低,严重制约着科技成果的转化程度,决定着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必须培养造就一大批具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2农民科技素质的现状

农民科技素质,主要指农民所掌握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和劳动

经验﹑生产技能等达到的程度。它通常反映农民接受文化科技知识教育的程度,掌握文化科技知识量的多少﹑质的高低以及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的熟练程度。因此,科技素质是以文化素质为基础,文化基础高低影响着科技素质的提高效果。

现阶段我国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与新农村建设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整体的科技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据统计资料显示,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构成为: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占6.65%,小学文化程度占26.37%,初中文化程度占52.81%,高中文化程度占10.52%,中专文化程度占2.40%,大专以上占1.25%。据对2006年全国及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情况调查统计显示,曾受过技能培训劳动力比重为21.3%[4,5]。很显然,农民的整体文化程度比较低,整体科技素质不高,严重制约了他们学习和接受新的科技知识﹑新的信息﹑新的技术以及掌握和运用科技能力的提高。由于大多数农民文化和科技素质较低,没有经过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教育学习和培训,因此学习和接受以及运用新的科技知识﹑新的技术的能力比较弱。大多数农民主要是通过长辈的经验传授等方式来掌握和运用农业科学技术,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不能自主地学习﹑掌握和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直接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程度。当前,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都在70%以上,而我国的转化率尚不到40%。科技成果转化程度不高严重制约了生产和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农民接受职业技能的教育学习和培训还是比较少,缺乏职业专业技能,对于转岗就业,是难以从事技术含量高和复杂且经济效益较高的岗位的工作。因此,文化水平较低、没经过技术教育学习和培训、缺少一

技之长的农民,无法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这样就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严重影响了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

另外,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农民存在着认为进行教育学习的投资是消费性的投资,而没有充分地认识到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科技素质,是有效地促进生产力快速提升﹑转变农业增长的方式以及促进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投资,所以农民对农业科技教育的学习要求显得不是很主动和强烈。因此,农民科技素质偏低,导致对科技转化能力比较差,增收水平低﹑致富速度慢,从而制约了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3对策

3.1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基础工程,必须加强基础教育。

文化素质是基础,如果不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难以进一步提高科技素质。因此,要大力普

及和巩固以及发展农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而且,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的办学条件,确保农村普九教育的有效性实施。同时,加强开展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发挥建立在现代技术基础上的远程教育的优势,开展农业现代远程教育以及电化教育,提供学历教育﹑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阶段性教育与终身教育相结合的平台,适应多层次的教育学习的需要。

第三篇:论农业科技档案的利用农科论文

1农业科技档案的收集

1.1制定收集归档范围

与其他科技研究工作不同的是,农业研究大部分是在田间地头进行,所以农业研究数据的内容和分类比较复杂,数据采集量大增加了农业科技档案的形成、积累的难度。这就要求档案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详细的农业科技文件材料归档范围,让科技人员清楚什么材料需要上报归档。通过确定收集资料的种类、形式、内容等来强化对档案形成过程的控制,保证资料来源的完整性和丰富性,以此来完善科技档案的收藏。

1.2定时收集信息归档

科研工作的内在竞争导致一些科研人员为了个人荣誉和个人利益,将在科研工作中一部分科研资料当作个人资源而不及时归档,从客观上影响了科技档案归档的完整性。并且农业科研周期普遍较长,农业科技信息处理后得到的结果需要时间验证,这无疑延长了农业科技档案收集归档的时间。

因此,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需要制定合理的收集时间,定期收集农业科技资料归档,如每次收集的时间间隔太长,将导致档案更新速度过慢,使最新农业科技信息难以共享。时间间隔太短又会增加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对农业科技档案数量的增补不显着。档案管理人员应根据合理的时长定时到各科室收集应归档的材料,督促有关人员及时补办缺少和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文件材料,填补信息空白处。

2农业科技档案的保存

随着时代的进步,电子信息技术飞跃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得档案工作由传统手工操作朝着自动化方向转变[6],档案的形式也由纸质文本、实物向电子文档、图片、和数据等形式转变。这样的转变给档案的保存提供了极大地便利,对档案的保存条件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2.1将农业科技信息数字化

多年来,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真实、有效的科研资料,这些资料大部分是以纸质物的形式存在,存放这些资料需要很大的空间。随着科技的进步,通过将科技档案进行整理、录入、扫描图形图表等一系列工作,把纸质文本转化成数字存放于磁性材料、光盘和硬盘等载体上,除了可以大量节约存储空间,还可以通过网络来传送这些资料,极大的提升了农业科技档案的利用率。

2.2建立农业科技档案数据库

目前,国家加大对农业研究的投入,农业科技信息量不断增加,传统手工管理纸质档案的方式已无法满足档案收录的要求,随着计算机的普及,通过建立农业科技档案数据库,可以把传统纸档案以数据的形式存储于数据库中,方便档案管理员对数据进行网络化管理,也有利于科研人员通过搜索关键字迅速准确获取信息,不仅提高科研人员工作成效,也提高档案的利用率,从而加速了科研发展进程。

2.3配备现代化设备

档案数字化目前用得最多、效率最高的是扫描法,扫描法是将原始档案文件放在扫描仪平板上,通过扫描仪把文书档案转化为数字图形输人计算机,经文字识别、校对后,转化为可编辑的数字化档案[8]。扫描仪的分辨率参数、亮度参数、扫描速度都影响到数字化档案的质量,因此配备性能优越、质量过硬的扫描仪对于档案数字化是极为重要的。农业科技档案数据化后存入数据库中便于广大科技人员查询使用,数据库的正常运行需要强大的计算机平台,这就要求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能够支持这个平台。

3农业科技档案的利用

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可以大力的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增长,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利于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这一终极目标可以通过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的利用率来实现。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意义在于使科技成果更好地被交流和利用。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有: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参加档案展览、阅读档案复制件或公布件等。在信息化时代里,被动的、手工式的档案提供利用方式必然逐步被主动的、现代化的档案服务方式所代替,人们可以通过信息系统、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获得多种信息。

3.1建立查询检索系统

科研档案数量多、面广、专业性强,需要不断完善服务方式和手段,特别是充分利用信息处理和网络技术,建立快捷、实用的查询检索系统,以满足农业科研工作者对技术档案的检索需求,提高档案服务效率、质量和利用率。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完善的档案数据库,形成了强大的信息检索能力,为广大读者提供先进的信息服务技术。例如英国国家档案馆通过建设国家档案目录信息网,全球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利用互联网进行档案信息检索。

3.2制定合理利用制度

科技档案的核心内容是科技成果,一部分科技成果具有知识产权,因此,许多档案具有机密性。正确处理科技档案保密与开发利用的关系,正确划分档案开放与限制利用范围的同时,积极做好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可以扩大科技档案的利用范围。这样,需要制定合理的档案利用制度。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正确处理保密和提供利用的关系,根据实际情况划定密级,保密档案可适时解密。严格控制高机密性档案的使用范围,设定合理的档案的外借制度。建立催还制度,加速档案周转。

3.3做好档案信息编研工作

编研工作的实质是对档案资源进行深层开发,是根据信息可以扩展和浓缩的原理对档案的原生信息进行深度加工,把散存在档案中的相关信息集中起来进行综合或分类,以便及时、有效地向利用者提供综合性的或专题性的档案信息。

显而易见,编研工作可以为广大科研工作提供更加全面、丰富的科技信息,但是这要求参与编研工作的档案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编研工作涉及的信息量大,因此工作量巨大是不可避免的,需要档案管理人员付出极大的努力。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档案收集、保存和利用工作做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档案的数量与质量,要把档案这项基础工作做好,才能更好地为科技发展服务。

随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不断”被论证,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也显得日益重要。完善农业科技档案收集、保存和利用,为科研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对提高科研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四篇:努力提升农民科技素质推进农业现代化

努力提升农民科技素质推进农业现代化

田宜龙

千里中原春潮生,大河奔涌势正雄。

9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发布,标志着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指导意见》提出,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

前不久召开的省九次党代会提出,强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维护粮食安全、促进城乡繁荣。新型农业现代化是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以绿色生态安全、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高为主要标志,基础设施、机械装备、服务体系、科学技术和农民素质支撑有力的农业现代化,及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培育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实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实现农村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加快新型农业现代化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需要。

“十一五”,我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硕果盈枝

“十一五”期间,全省农业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适应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和农民培训需求,紧紧围绕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扎实开展全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实行普及性培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务农培训和务工培训相结合,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相结合,通过积极实施公益性培训项目、大力开展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动员组织农业教育、科研、推广和社会力量,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和转移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

“十一五”期间,全省农业部门共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000万人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21.8万人,开展绿色证书培训50万人,开展新型农民培训27.2万人,开展农民中等职业教育4.4万人。不仅使一大批农民掌握了转岗就业的职业技能,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为二、三产业和农业发展输送了一大批产业工人、培养了一大批实用人才,还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推广,促进了粮食增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农村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

(一)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推广,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步

广大农民经过培训后,接收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显著提高,科技意识明显增强,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成为科技示范户,他们在农业科技人员的指导下,带头运用、推广了一大批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调查,“十一五”期间,通过培训学员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近1000项,累计推广面积达1.2亿亩次,有6万多名学员购置了农业机械设备。如正阳县农民叶启营,参加种植专业学习后,苦心钻研农作物育种技术,成功选育了“梅营系列”红薯新品种,并创办了正阳县梅营新优良种研究繁育示范中心。“梅营系列”红薯新品种不仅在本地大面积种植,还销往十多个省份和近十个国家,先后被农业部授予科技扶贫状元,省“杰出乡土拔尖人才”等多项荣誉称号。

(二)推进了高效农业发展,提高了农业效益

一大批农民经过培训后,增强了市场经营意识,提高了配置资源的能力,由大田作物生产转为增收潜力大、比较效益高、有利于产业化、专业化经营的高效种植业、规模化养殖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他们在实现生产经营结构转换的同时,提高了经济效益,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的转变,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

夏邑县把培训与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培训专业农民,发展高效农业,进村办班指导,打造一村一品”的工作思路,并通过受训学员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发展高效农业,建成各类专业村270多个,形成了生猪、肉鸡、苹果、蔬菜、食用菌五大支柱产业。

(三)为二、三产业输送了大批产业工人,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

一大批农民通过农业系统组织开展的转移培训后,初步掌握了转岗就业的职业技能,并在农业部门和培训机构的指导下,走出农村、走向城市,由第一产业转移到二、三产业。

“十一五”期间,全省农业系统通过培训共向二、三产业输送了103.5万产业工人,占同期全省新增转移总量的15%,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调整。据统计,我省农村劳动力中从事第一产业劳动力的比重由2006年的63.6%降低为2010年的55%,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由36.4%增加到45%。

(四)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经过培训,许多农民学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转变了观念,增长才干,提高了技能,增加了收入。据调查,接受过务农培训的农民家庭收入得到明显提高,受训农民比未受训农民收入提高636元,增加16%;接受过务工培训的农民,就业竞争力明显提高,收入显著增加,受训农民比未受训农民务工收入年平均增加3000多元。

一些农民经过培训后创办了自己的企业、领办了合作经济组织,在实现自身致富的同时,还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就业和产业发展,帮助一大批农民走上致富之路。如济源市农民段天奎,参加培训后,投资400万元兴建了国内首家专业化兔饲料生产企业“金裕饲料有限公司”。与有关单位合作,研制出先进兔用药物,可有效抑制和预防种兔常见病。目前,公司规模由原来的十几人发展到上百人,年销售利润达到200余万元,带动周边县市近千家农户发展肉兔养殖产业,被评为济源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新型农民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目前,全省农村务农的劳动力共2698万人。从务农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性别比例、年龄结构、从业状况和培训情况看,具体表现为“五多五少”:一是文化程度低的多,文化程度高的少。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1.1%,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9%,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9%;二是女性劳动力多,男性劳动力少。女性劳动力所占比重为63.5%,比男性劳动力高27个百分点;三是年龄大的多,青壮年的少。45岁以上占60%;四是兼业农民多,专业农民少。务农农民中多数农忙时在家务农,农闲时外出务工,以农业生产为主、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专业农民较少;五是未受过系统培训的多,接收过系统培训的少,接受过系统培训的仅占务农农民总量的5%。造成上述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大批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壮年农民转移到城市二、三产业就业,而且这一趋势随着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还将延续下去。

这种状况不改变,就难以适应中央提出的“三化”协调发展的战略要求,难以适应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总体要求,难以适应全社会对于农产品数量增加、质量提高、档次提升、结构改善、安全放心的客观要求,难以适应农民自身创业兴业、增收致富的现实要求。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力度,提升农民科技素质,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技能优良的农业生产经营队伍,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坚持“四个重在”,开展农民科技素质提升行动

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做。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河南省农业厅积极行动,决定在全省开展农民科技素质提升行动,进一步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积极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

省农业厅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四个重在”实践要领,以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坚持服务产业、满足需求、分类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在广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的基础上,以实施公益性农民教育培训项目为依托,动员组织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农业推广和社会力量,重点加强职业农民、农民企业家、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农产品加工企业产业工人、农村服务体系从业人员的培训,进一步强化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努力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全面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养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为我省新型农业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按照省农业厅提出的目标任务,在全面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职业农民、农民企业家、农村带头人、农村基层管理干部队伍,力争至2020年,在全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00万人次,培训250万职业农民,培养造就15万农民企业家和农村带头人,对10万农村基层干部开展中等职业学历教育。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省农业厅提出要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广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科技入户工程、高产创建和万亩丰产方创建活动,结合农时季节,综合运用现场培训、集中办班、发放技术资料、入户指导等多种方式,对广大农民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知识和技术培训。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向广大农民推广普及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增强广大农民的质量安全意识和资源环境保护意识。每年培训200万人。

(二)重点培养职业农民

依托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围绕国家和省在农村实施的重大涉农项目,对农机手、村级动物防疫员、沼气工、乡村旅游服务员等人员开展培训;围绕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对从事果树、蔬菜、花卉、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种植的农民和从事畜禽养殖的农民开展培训;围绕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发展,对机防手、农村经纪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开展培训;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需要,对农民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围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在农产品加工企业中的产业工人开展农产品加工岗位技能培训。每年培训25万人。

(三)组织开展农村带头人培训

围绕促进农民创业兴业的需要,依托农民创业培训工程,以有志在农村创业的两有(有产业基础、有经济基础)人员为对象,以农村基层干部、农民企业家、外出务工返乡农民、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为重点,采取理论培训、顶岗实习、市场考察、创业设计和跟踪服务等培训模式,通过技术指导、政策扶持和跟踪服务,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依托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能力提升工程,以村组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为重点,以农业实用新技术、现代农业知识、创业致富技能、新农村建设典型案例教育等为主要内容,开展示范性培训,通过培训提升他们的能力和水平,使他们成为建设新农村的带头人。每年培训1.5万人。

(四)积极开展农民学历教育

围绕新型农业现代化对新型农民的素质要求,主要依托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针对农村初中和高中毕业生、村组干部、农民经纪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骨干、复转军人等开展中等农业职业教育,改善农业劳动者学历结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带头人。每年培训1万人。

(五)着力构建农民教育培训支撑体系建设

完成上述教育培训任务,首先要以现有农业职业院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技推广机构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等为基地,建立全面有效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要通过基本建设立项、房产整合等方法加快改善其办学条件和培训场所,重点解决好其培训基地、实验实习场所、设备、设施等办学条件,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将农民教育培训的基本建设纳入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引导社会力量和农民个人投资农民教育培训,鼓励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农民教育培训基金。要进一步强化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公益性地位,稳定农民科技教育培训队伍,积极开展专兼职教师培训,充分发挥农业部门农业技术人员充足、技术先进的优势,组成一支有教学经验和技术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提高教育培训质量,体现农业部门教育培训特色。要引导农民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对培训鉴定合格的农民颁发职业资格证书;积极探索农村实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评定专业技术职称的机制,在农业领域开展农民技术职称评定;推荐特别优秀和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参加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的评选。

文章来源: 河南日报

第五篇: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建议论文

1富阳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富阳市农民培训工作坚持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通过认真抓好涉农专业学历教育、全面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大力开展适用技术培训,组织农技干部送科技下乡,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对农民实施全方位的科技培训,截止2004年已累计培养大中专(涉农专业)毕业生516名,农技人员继续教育培训1463人(次),“绿色证书”学员12830名,每年举办农业短期适用技术培训1万人次,尤其是去年,市委、市政府下达了《关于印发〈富阳市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并安排了专项资金,对农民实行免费培训,从而培训力度更大,全年培训农民20470人,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取得的了明显的成效。

当前,富阳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也面临着许多问题:(1)需培训人数众多。一是农民多且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根据《2004年富阳市统计年鉴》,至2004年末,全市农村实有劳动力33.48万人,其中从业农林牧渔业劳动力11.98万人,在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6.1%,且绝大多数农民没有参加过培训。二是农技人员需不断更新知识,广大乡镇农技人员由于调动过于频繁,许多专业不对口的人员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对农业专业知识缺乏了解;除了知识能力不适应外,专业结构也不很合理,存在着“只懂粮棉油、不懂名特优”的情况。(2)思想认识不足。少数部门对培训工作缺乏认识,往往只是为了应付考核,导致被动培训者参加多而急需培训者参加少现象时有发生;少数农民由于知识程度低对培训存在畏难情绪。(3)形成合力不够,存在着部门之间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4)硬件设施的建设不够,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技培训中应用面不广。(5)培训的内容、形式以及投入机制缺乏创新,还习惯于沿袭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农业条件下形成的老套套、老办法,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2对策措施

2.1明确目标任务

根据《杭州市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实施意见》、《杭州市农民实用技术(绿色证书)培训实施计划》、《富阳市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实施意见》和《富阳市新型农民培训规划(2004~2010年)》的要求,从2004年至2010年共培训农民10万人(次),其中绿色证书工程和农函大培训1万人(次),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培训300人(次),绿色农业科技培训3万人(次),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前的引导性培训4万人(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次)。

2.2强化工作措施

2.2.1大力拓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内容

我们一定要树立大农业、大农村、大科技、大市场的观点,不仅需要对常规技术进行改良和推广,还需要对高新技术的普及和培训;不仅需要对传统种养殖技术的改造和培训,还需要对新兴种养殖技术的培训和推广;不仅需要对生产技术的培训,还需要对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政策法规、外向型农业等多学科、多门类的新知识进行培训。要针对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市化的需要不断拓宽与丰富教学内容,除选用统编教材外,需编写适合不同层次教学需要的乡土教材。

2.2.2不断创新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形式

只有不断寻求更新更好的形式,才能更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各培训单位要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因地制宜,讲究针对性,突出有效性,注重带头性。教学中需做到五个结合:一是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二是理论讲座与现场传授相结合;三是传统教学与现代传媒手段相结合;四是经验交流与专业考察相结合;五是技术培训与科普宣传相结合。

2.2.3充实农技培训师资队伍

在现有富阳市农业适用技术培训讲师团的基础上,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不断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聘请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充实讲师团。要认真开展师资进修培训,不断提高师资素质。

2.2.4逐步完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体系

根据农业部和省农业厅的要求以市农广校为基础,抓紧建立富阳市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按照“分级负责、分层管理、分级培训、明确责任、互相协作”的原则,建立以市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广校)为龙头、各业务站为骨干、乡镇农技服务中心为基础的农业科技培训教育体系网络。要增加投入,加强对培训基地硬件设施建设,改善培训条件。要扩大建立农业科技培训实习基地。

2.2.5有计划地开展大中专学历教育

市农广校要以农村初中毕业生为主,面向社会招生,开展中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同时,要不断创造条件,积极和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开展大专和本科学历教育,满足各层次人才的需要。

2.2.6加强宣传教育

要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确立没有技术、不提高技能就不可能稳定就业的新观念,确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新理念,确立自谋职业、竟争就业的新意识,提高参加和接受教育培训的自觉性。各新闻单位要大力宣传科技致富、培训创业等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培训学习氛围。

2.3切实加强领导

各级政府要把农民素质培训放在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位置,各级部门要在富阳市农民素质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提高认识,齐抓共管。要按照WTO“绿箱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的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筹集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要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切合实际的考核评估办法,把农民培训工作绩效作为部门、乡镇(街道)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培训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和奖励。

下载论农业科技推广之农民科技素质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农业科技推广之农民科技素质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 增强农民科技素质2

    科技特派员亲自到大棚现场指导 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增强农民科技素质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新形势下的一种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2004年山东省开始启动“科技特派员示范工程”,20......

    开展农民科技培训 提高农民素质 增加社会效益

    开展农民科技培训 提高农民素质 增加社会效益----枣阳市农广校2010年阳光工程培训工作总结 2010年是全面推进阳光工程调整与转型的一年。为认真贯彻国家、省阳光工程项目精......

    论农广校开展务农农民科技培训论文(五篇范文)

    摘要开展务农农民科技培训是新时期赋予农广校的历史重任,农广校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面向“三农”的办学教育,积极开展农民培训工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保障。......

    唐店镇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唐店镇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近年来,为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再上新台阶,唐店镇加强对蔬菜生产的品质要求,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为此,唐店镇根据主......

    论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

    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也是农民的愿望和要求......

    论科技小论文写法(共5篇)

    论科技小论文的写作 刘家豪(20***) (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四川,成都) 摘要:本文综述了科技小论文的写作格式,介绍了科技论文的写作思路与写作方法。结合相......

    论合格的司法警察应具备的素质论文

    《论合格的司法警察应具备的素质》 摘要:司法警察是人民警察的一个独立警种,是指隶属于司法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可以使用特殊强制手段维护司法场所设施安全与司法活动秩序的执法......

    东海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创新论文

    摘要:介绍了东海县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新模式,包括自制“农事挂历”、运用“科技快车”、开展“讲坛比武”等形式,以期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提供参考。关键词:农民科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