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纳税》教学反思
本课是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及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讨论过和交流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感知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归纳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情境源自生活
用“到办税厅纳税”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成功地引入新课,并且让学生从内心产生驱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解决身边的数学的愿望。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理解纳税的意义和作用。通过观看祖国的经济、教育、科技发展,充分意识到纳税的意义和每个公民都应依法纳税。
二、学生是主体,注重合作交流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自主学习,教师适时加以指导,引导学生自我解决问题,并归纳出计算公式。在交流和探讨中,学生更好地了解了纳税的种类,应纳税额及税率的概念。学生在整堂课中都是学习的主人,而且是成功的探索者。学习起来一点也不枯燥乏味。
三、教学设计注重知识的迁移与延伸
在学生解决求应纳税额的时候,适当引导,让学生把百分数问题联系起来,使知识联系起来,学生在新知的构建过程中找寻到了已学知识的基础,不但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整合能力。更有利于对新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纳税的有关知识,并且在主体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将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对数学将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第二篇:《纳税》教学反思
《纳税》教学反思
《纳税》教学反思1
本课是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及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讨论过和交流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感知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归纳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情境源自生活
用“到办税厅纳税”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成功地引入新课,并且让学生从内心产生驱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解决身边的数学的愿望。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理解纳税的意义和作用。通过观看祖国的经济、教育、科技发展,充分意识到纳税的意义和每个公民都应依法纳税。
二、学生是主体,注重合作交流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自主学习,教师适时加以指导,引导学生自我解决问题,并归纳出计算公式。在交流和探讨中,学生更好地了解了纳税的种类,应纳税额及税率的概念。学生在整堂课中都是学习的主人,而且是成功的探索者。学习起来一点也不枯燥乏味。
三、教学设计注重知识的迁移与延伸
在学生解决求应纳税额的时候,适当引导,让学生把百分数问题联系起来,使知识联系起来,学生在新知的构建过程中找寻到了已学知识的基础,不但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整合能力。更有利于对新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纳税的有关知识,并且在主体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将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对数学将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纳税》教学反思2
关于这周结束的新课——经济生活第八课第二框的内容《征税和纳税》,有几点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注意:
首先,备课时,要兼顾教学内容的详实和重难点的突出。这节课我之前讲过汇报课,有些视频资料是可以用的,包括一些探究活动。但是在这次讲课过程中,我把教学内容充分展示出来,每个环节又太过详细了,第一次讲解过后,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然后及时做了纠正。比如说在“税收的种类”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让学生简单了解即可,不需要逐个解释说明和讲解,仔细地讲解就导致了后面在学习“依法纳税的必要性”和“公民应如何做到依法纳税”时间非常紧张;同时要注意和学生的课前沟通,这节课除了基本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之外,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是极为重要的,也就是要深入认同我们国家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作为公民,要依法自觉诚信纳税。我最后设计的教学环节“分组上台展示税收宣传语”以及“师生同唱《国家》”,就是让学生理解“有国才有家,国家的兴旺发达,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和付出,所以我们要依法自觉诚信纳税”,以此达到情感的共鸣。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课堂上即时展示的话,会耗费很多时间,所以需要课前准备,全面把握教学时间。
《纳税》教学反思3
今天教学了《纳税问题》,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对于纳税的知识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而且纳税这部分内容也比较简单,学生基本都能掌握。
练习二的第四题,对于这样的生活化、应用化很典型的'习题,我想我们教学时要把握住两点展开教学:
一是进行审题能力的训练
这样的习题信息多、语言丰富,要训练学生学会两种审题方法(分层分析法和关键词句分析法),前者就是把较长的一段话分断为几个层次,逐句去分析理解弄清各个信息之间的关联,从而探寻方法;后者就是找出题中的关键语句,以它为中心展开思路的寻求。——这一题,我认为抓住关键词“超过……部分”理解很有效。“月收入超过1600元,超过部分按下面的标准征税。”“不同的超过标准”……让学生充分去理解这些“超过”的意思,弄明白了再进行计算。
二是要启发引导出算法。
这一题我认为没必要进行尝试计算,前面我说过,这是一个生活化、应用化非常强的习题,它的算法是约定束成的,我认为应先探索方法,有了正确的方法后,再让学生应用计算,减少了练习的盲目性和对正确方法接受的负面影响,不利于正确算法的根深蒂固。
这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告诉学生依法纳税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偷税、漏税是违法的。还告诉学生吃KFC的时候也可以索要发票等等,学生表现出相当浓厚的兴趣,期待着教授利息时学生的表现。
《纳税》教学反思4
今天教学了《纳税问题》,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对于纳税的知识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而且纳税这部分内容也比较简单,学生基本都能掌握。
例题让学生尝试解答时,大部分学生都知道百分数和一个数相乘时,可以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或者是分数。教学例题时比我想象得要顺畅多了,这也是有赖于昨天拓展的练习题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在解决练习一第4题时,学生有点困难,爸爸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学生都认为是900×10%,只有一个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应该分为两个档次。这道题确实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针对学生这一认知上的错误我又加以了介绍和解释。从后来的作业反馈来看,一部分学生能够理解,但还有部分学生不能完全理解,今后还要加强练习。
这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告诉学生依法纳税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偷税、漏税是违法的。还告诉学生吃KFC的时候也可以索要发票等等,学生表现出相当浓厚的兴趣,期待着教授利息时学生的表现。
教学了《纳税》这一内容,课后回想起来,这节课有好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课开始我在黑板上用红粉笔写了一个大大的“税”字,问同学们:看见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了开商店要交税、开饭店要交税,工商人员要收税。我又问国家收税有什么意义呢?学生们各抒己见,收税的钱可以办学校、可以修路、可以修公园、可以给大家安装健身器材,一句话可以建设我们的国家。纳税的导入以及税收的意义这个环节我觉得进行的比较满意。
有两个环节课后想来需要改进。
一、税率公式的引入。当时了解了税收意义以后,我给出一个百分数5%,如果按收入的5%收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应该交税多少元?生:一家饭店一年收入20xx万元,他应该交税20xx×5%=100(万元),又
有学生举了一个例子。接着我告诉学生,这个5%叫做“税率”,谁能猜一猜“税率”表示的意义呢?学生思考一分钟后,一个数学程度较好的学生顺利地说出了税率表示的意义。我板书税率意义后让学生复述“税率表示交税款占收入总数的百分之几”,然后总结税率公式:应纳税额÷收入=税率,并由此让学生推出求应纳税额、收入的计算公式。此处教学环节感觉不够流畅,有些牵强。如果我告诉学生5%叫做“税率”后,能利用学生求纳税额的例子,让学生去发现怎样求应纳税额(即:收入×税率=应纳税额),再由此让学生理解税率的意义,以及总结出求税率和收入的公式,会更加顺理成章。
二、有关计算技巧。在练习环节,学生计算书上练习三十二第三题时列算式:250000×5%×12,在指导学生进行有关百分数计算时,我告诉学生一般情况下,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即:方法一)。此种算法,学生在把百分数化小数,特别是百分数的分子小于10时化小数,非常容易出错。如果改成方法二,计算时把250000缩小100倍,把 5%去掉%扩大100倍,结果不变,计算起来也简便多了。
方法一: 250000×5%×12
方法二:250000×5%×12
=250000×0.05×12
=2500×5×12
=150000(元)
=150000(元)
第三篇:纳税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说明
纳税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说明
纳税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必须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社会知识,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本课的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教学设计中,力求体现以下一些基本特点. 1.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首先,通过录像创设学习情境,引入课题.使学生体验到所要学习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普遍存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纳税的作用、应纳税额及税率的教学时,教学内容的选择都力求体现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所学习的内容在生活中具有广泛作用,有利于提高他们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去.在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纳税和认识常见税种时,充分利用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生通过对教师提供的信息和自己在课前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讨论,从中感悟到纳税的重要作用,理解常见税种的含义,掌握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同时,使学生的主体精神也得到了良好的培养.
3.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课堂练习中,学生完成各种应纳税额计算的练习后,再让他们展开想象.通过这样的练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让学生在课外开展实践调查活动,把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四篇:《依法纳税》教学反思
《依法纳税》教学反思
本课是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的第3课的第一框。本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能够区分几种违反税法的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能力目标:析一些现实生活中违反税法的事例,说明公民城信纳税、依法纳税的必要性。提高学生的辨别比较能力、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纳税光荣,自觉纳税是爱国行为,偷税等行为是违法的、可耻的。
第一目:个人税收面面观。主要是情景导入,通过两幅图片让学生对税收的有一份形象的了解。从而导出税收含义、意义、特点和种类。
第二目:个人所得税。这里主要讲了2个层次:一是个人所得税的含义和重要性,而是所得税的征税方法。对此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情境买彩票引入教学主题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所学的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利用书本“互动空间”的内容,简单讲解后让学生自主学习。利用课本提供的表格,引导学生自学以理解纳税的种类,应纳税额及税率的概念。通过练习学生知道了如何计算应纳税额。完成相关的练习,从中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三目:纳税人意识。利用影视明星偷税、漏水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纳税的意义和作用.并借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意识到做为公民纳税是我们每个应尽的义务,明白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练习设计,我出示了几位员工的收入表格, 让学生算一算各自发热月纳税额。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我们身边哪些设施设备是有纳税人缴纳的税收建设的?等几个相关联问题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树立纳税光荣,自觉纳税的意识。理解纳税是爱国行为,偷税等行为是违法的、可耻的。
本课教学过程中有待改进的部分:
学生讨论发言的总体质量不高,以后要加强引导,加强鼓励,可以采取轮流发言迫使每个学生积极思考。
对税收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个人或者家庭的层面,关于税收在国家建设中的例子举不出来,缺乏对经济常识的宏观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用整体的眼光看待身边的经济现象。
第五篇:《依法纳税》教学反思
微格教学反思
政治与行政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一班 石满
20101108010029
《依法纳税》教学反思
在微格教学的过程中,我讲授的是经济生活的《依法纳税》,在整个备课、讲课、评课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只有每一个环节做到精心准备,才能表现的更突出,更自然,同时,整个过程下来,会发现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也就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所以,在微格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对我们的教学过程进行深入的再思考。
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案例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 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整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自己身边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力求体现《经济生活》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要求,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依法纳税》这一框题的内容在《经济生活》这一整体中是一个重点内容,通过第三单元第一框题《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种类》的学习,在学习了税收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依法诚信纳税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本节课是第三单元的落脚点,是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的结合点,也是充分体现我们政治学科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重要方面。
一、教学目标反思
根据新课程标准,思想政治课必须达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维目标的统一。据此,我确定了本节课必须达到的三个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含义、区别和联系,通过对违反税法事例的剖析,学习偷税、骗税、欠税和抗税的含义和具体表现,说明公民依法诚信纳税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提高公民依法纳税的意识。
能力目标:通过对纳税人和负税人含义和联系的学习,提高中学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其次是通过分析纳税问题上的一些模糊认识和种种违反税法的行为,提高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辨别是非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中学生关注国家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培养主人翁的意识,树立依法诚信纳税的光荣观念,自觉抵制现实生活中违反税法的行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但是,微格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教学目标不能很好的通过课堂具体落实和实现。授课中出现如下问题:
一、内容过难,超出了初中生的知识和理解范围,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现实接受力;
二、授课方式不利于内容的呈现,三、课堂的生成性与目标性结合的不好,不能收放自如;
四、例子和素材的选择和呈现不能很好的实现教学目标,不够典型,也不符合学生的特点等;
五、没写主标题。
所以,我们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够按照其方向进行我们的教学过程,努力培养我们学生的知识的掌握,全面认识的能力,以及提高树立依法诚信纳税的观念,进行思想政治点的教育。同时,使用ppt效果更佳,通过图片、视频、素材的呈现,更符合初中生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身心发展特点,便于理解和引起共鸣;目标的制作也要符合高中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实现,达到预期效果。
二、教法反思
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必须了解和掌握的教学知识,同时也是学生从小建立正确的纳税观念,渗透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在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演示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情境创设、谈话启思、点拨指导、联系实际等途径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依法纳税的意义,培养学生诚信纳税的观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讲授法:在基础知识教学中,主要还是通过讲授法让学生掌握好基本理论知识。对于容易混淆的观点我也主要采用讲授法来讲解,例如对于骗税和偷税的区分这部分知识点的讲解,我采用讲授法。
2.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列举现实生活中违反税法的事例,引导学生在具体事例的分析中归纳总结本课的相关知识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经济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
3.多媒体演示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教学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加直观形象。但为了使本节课知识更具有系统性,我把主要的知识点以板书形式向学生展示,以突出其重点地位,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讲授的不够深入,理论掌握的不牢固,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运用时常常力不从心。这就需要将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整理夯实,真正明晰于心;同时,案例所引用的材料有点过时,不能够联系时政,所以,在平时,应该多注意关注新闻热点,运用到教学中,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多媒体演示方面,并没有过多的图片来丰富知识内容,材料的内容应该把核心词汇用其他颜色强调一下,突出重点,充分利用素材。这样,各种教法结合使用,可以使学生兴趣一直处于高涨阶段,学习效果更佳。
三、教学过程反思
在导入过程中,我通过时政四川省雅安市地震引入国家拨款,国家收入主要来源是税收,税收又是国家向个人,单位征收税款,每一步都是提问大家共同回答,从而,继续提出一系列新课问题,便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回顾前面学过的知识,一步一步的追问,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简洁直接,引入新课的内容,达到良好的效果。
讲授新课过程中,首先本框题的主要知识点有以下几点:本框题一共有2个小目,一是纳税人与负税人,第二个是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第一目主要的知识点是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含义,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第二目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主要有四个知识点:依法纳税的必要性、学习几种违反税法的行为及其表现、公民应该如何维护国家税收,增强纳税人意识、最后就是讲述发票的重要性。
我觉得整个过程的逻辑性很强,能够使学生轻松跟上教学过程,中间过渡也很自然。在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含义与区别方面,我通过材料运用增值税公式,既回顾了知识,又进行了深入分析,以一例来解释纳税人与负税人,更加清晰,但是,问题在于,整个分析的过程中,语言重复啰嗦,容易使学生混乱,思路不够清晰,所以需要加强的是对语言的提炼,重点突出。
在违反税法的行为方面,这个知识点的学习,我指导学生自读教材P86-87,并分析说明几种违反税法的行为?它们有何区别?有什么具体表现?并通过案例教学法,列举四则生活中的事例从中让学生提炼偷税、欠税、骗税、抗税这四种行为的概念和具体表现形式,加深学生对这四种行为的认识和学习,在这个知识点的最后,引导学生共同完成如PPT上所示的表格,并用讲授法强调偷税与骗税两者之间的区别。
我觉得这样的案例分析以及难点讲授,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在于,对于学生的回答,我只能无用的重复,不能够正确的给出深入的解释以及客观地评价,所以,通过学生的评课,我明白要敢于让学生回答问题,畅所欲言,根据学生的回答学习更多的知识,同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知识的水平,进行肯定或是鼓励。同时,讨论过程要让学生真正参与,每一个讨论的设置要有目的性,不能因讨论而讨论,过于重视形式化。
四、教学总结反思
在课堂小结过程中,我只是简单的介绍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浅浅的教育学生要树立依法诚信纳税的观念,树立主人翁的意识。所以,同学们提出了意见,要在课堂小结过程中,达到升华的效果,进行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点,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能力。
总之,在每一个教学过程中,都需要我们付出一定的努力,时间和理论结合的道路上,需要的是面对差距和挑战高度的教学勇气,持之以恒的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精心投入,持久稳定的教学热情,爱生热情。同时,在每次锻炼自己的机会过后,要不断的吸收同学们提出的宝贵意见,以及不断地进行再认识,再思考,相信我们在未来的教师道路上能够走得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