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纳税问题》教学反思(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00:54: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年级《纳税问题》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级《纳税问题》教学反思》。

第一篇:六年级《纳税问题》教学反思

两天前想要找一本真正的存折来进口利息问题,一直在想利息问题,结果未审,甚至跳税的问题直接到案例3,只发现已经过去了近五分钟刚刚完成教学本金,利息,利率和紧急制动器上的存款。

这个单位的总标题称为应用程序的百分比,所谓的应用程序是一个推理的理论,应用公式。我认为不需要探索,需要的是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需要准确分析具体问题,用准公式提高计算的灵活性和准确性。所以,我认为这些类的教学方法是基于实践,加上一个具体的数学分析的问题,完成生活问题和数学公式对接。

坚持这种理解和思考,我开始了这一课的教学。为什么要交税?说明营业额营业税营业税率黑板:营业额×营业税率=营业税。学生根据公式,完成实例2的计算,教师黑板和显示60×5%的两种计算方法。

从他们自己的汽车经验来解释车辆购买税,现在车辆的一小排量车辆 购买税已经减少到5%,让学生谈论如何计算车辆购置税?黑板:车价×车辆购买税率=车辆购买税。如何理解他买了一辆摩托车花了很多美元?学生回答:以摩托车的价格加车辆购买税。然后学生独立解决。

学生完成试用。

预期练习第二个问题会成为教学困难的教训,其实,真的很难理解学生,在哪里难?很难找到单位1,或如何确定个人所得税收入的一部分;其次是选择个人所得税税率有多难。对于本书不超过500元,超过500到2000元部分,超过2000元到5000元部分这部分表达方式我总是觉得很尴尬,他的理解结合以上部分以下的标准税这些报表被理解。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是老师改变表达形式,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声明:超过1600元部分税,超过部分500元,个人所得税率为5%;超过部分500?2000元,个人所得税率为10% 更清楚的是,这些词被制成表。了解标题的真正含义,学生,然后补救妈妈和爸爸的父母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更容易。

然后,学生做前三个问题的前两个练习,问题出现在第三个问题。虽然新的补助金,我一再强调,税是给国家,但很多学生有5000×20%计算1000元,因为张树书其实得到了奖金。一旦提醒,也纠正了错误。是问题傲慢造成的问题吗?还是很难得到实际的奖金?或者我没有书籍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后遗症导致的个人所得税?还是做几个前面直接税的问题造成的思想设定心态?总之,老师最难的是没有意识到学生的真实认知过程和思维过程!

我的学生总是给我一个惊喜,这是我一点回报后付不起。一个学生说:张叔叔的个人所得税率应该是15%,因为根据税务标准的第四个问题,张树树5000元的成就奖,在5000-1600 = 3400,是2000多元到5000元,所以税率 是15%-更尖锐的观察啊。税收标准的第四个问题只用于工资收入,不适用于科技成就奖,彩票奖,但教科书没有作任何特别的指示。所以,后来我指出两者之间的区别,但是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意识,敢于质疑精神或让我感到满足。

第二篇:六年级上册《纳税问题》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纳税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7页例

7、“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六第2-3题。教材分析:

纳税是在学习了百分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百分数应用的一种,主要内容是通过纳税的意义、常见税种和应纳税额等知识的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纳税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必须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社会知识,使学生掌握有关纳税的一些知识,是本节课教学重要的现实作用,这也是把纳税知识编入小学教材的重要原因。学情分析:

纳税方面的知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少会与纳税发生联系。所以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有关纳税方面的知识,并让他们知道纳税的普遍性、以及公民纳税的意义和纳税对我们民众的好处。对于六年级第二学段的学生已经经历了五年的数学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计算能力,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针对本课内容的学习,是在已经学习百分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再次应用与深入学习。本班学生课堂表现有点沉闷,所以在本课环节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教学对象:六(6)班全体学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纳税和税率,理解应纳税额、税率的含义,了解常见税种。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运用百分数的知识正确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继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税收时的专有名词,会计算应纳税额。教学难点:

联系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理解税率的含义,学会解答有关纳税的实际问题。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新课:

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小明和张阿姨之间的对话故事,让学生说说对话的讨论的问题。提问:你知道关于纳税方面的知识吗?(学生说出纳税、税率、营业额等答案。)交流后出示: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用于发展经济、国防、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以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保卫国家安全。因此,任何集体和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税收的种类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几种。张阿姨就是积极去税务部门纳税的。(学生说出“主动纳税”的答案。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那么究竟什么是纳税?应纳税额应该怎样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纳税的有关知识。(板书:纳税问题)从而引出新课。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了解纳税方面的知识,因为纳税相关的知识与 学生的学习生活很远,对纳税很陌生。所以借助一个生活场景,使学生初步了解纳税和纳税的意义。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意识到依法纳税利国利民,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意识到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适时进行纳税意识教育。]

二、教学新知识:

1、出示例7.(1)分析关系;讨论算法: 全体学生读题并进行理解题意。

教师引导问题:营业额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的?“5%”是那两个量相比较的?单位“1”的数量是那个量? 明确指出:“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就是指缴纳的营业税是营业额的5%,也可以叫作税率,以营业额作为单位“1”。

教师引导疑问:要求这个书店十二月份的营业税是多少万元,实际上就是求什么?可以怎样列式解答呢?把你的想法和同桌相互说一说。

指名交流,说说可以怎样算,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明确:应缴纳的营业税是60万元的5%,求应缴纳的营业税,与我们前面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计算方式相同,也是要用乘法计算。

(2)尝试解答,交流算法。

教师提出问题:现在你能列式解答了吗? 让学生独立解答,让不同计算方法的学生板演。交流:算式60×5%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的计算方法; ①把百分数化成分数计算:60×5%=60×

5=3(万元)100②把百分数化成小数计算:60×5%=60×0.05=3(万元)追问:这道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一个数与百分数相乘,可以怎样计算?

小结:求应缴纳的营业税,实际上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要用乘法计算。在计算一个数与百分数相乘时,可以把百分数化成分数计算,也可以把百分数化成小数计算。

(3)回顾反思,提升策略。教师引导:回顾一下,这个问题的思考过程是怎样的?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回答:纳税问题是根据税率来计算的,求纳税额是多少,实际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要确定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用单位“1”的数量乘以税率,就可以得出应纳税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重点教学应纳税额的计算,并认识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教学过程设计三个过程:第一是分析题意,理清关系。在提出问题后组织学生讨论税率5%的意义,由此引导学生把解决“求一个数的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迁移到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中来,从而认识计算方法。第二是尝试解答,交流算法,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了百分数、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所以教学时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计算,再通过算法交流,掌握百分数的计算。第三是回顾反思,提升策略。让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帮助学生完善求纳税的思路,明确解题方法。]

2、完成“试一试”

学生读题后提问:张叔叔实际获得的奖金有没有5000元?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答案)

教师:应该从5000元里减去需要交纳的个人所得税款,才是张叔叔实际获得的奖金数。

教师引导提问:解答这道题要先算什么?为什么?怎样计算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学生解答,指明板演)集体交流:这里每一步求什么?计算个人所得税为什么用乘法?(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总结)

教师指出:这题要用5000元减去个人所得税,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是未知的,所以就要先求出来,然后再算实际获得的奖金。根据“按规定应缴纳的20%的个人所得税”,可以知道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是5000元的20%,所以要先用乘法计算。

三、巩固提高

1、完成“练一练”。学生自由读题后独立解答。集体校对,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教师指导:应缴纳的营业税是6.2亿元的5%,求营业税就是求6.2亿元的5%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四、本课总结

1、课堂总结。

教师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税收的意义和作用。在解决纳税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知道了求应纳税额实际上就是求相关金额总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数量关系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是相同的,都是用乘法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会体会到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掌握旧知识,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就能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六第2、3题。

板书设计:

纳税问题

应纳税额=营业额×税率

①60×5%=60×

5=3(万元)100 ②60×5%=60×0.05=3(万元)

答:这个书店去年十二月份应纳税额款是3万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纳税问题,鉴于学生们对纳税方面的知识很陌生,所以在本节课的导入部分首先设置一个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去了解有关纳税的知识。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税收时的专有名词,会计算应纳税额。教学难点是联系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理解税率的含义,学会解答有关纳税的实际问题。最后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的巩固练习,以便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出现的问题,并能及时加以指正和引导。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完全的发挥出来,在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没有完全放手给学生,总有一种不放心的感觉,还有对于教师最重要的是讲课声音要有抑扬顿挫,有节奏感还有是洪亮。本节课出现一个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即课堂生成。我只是让学生说了一下自己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到黑板上板演,然后让其他同学学习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开拓学生们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总之,本节课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进行讲解,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将着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注意讲课的语音语调。对我现阶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不断进行修正,课下多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的学习心理,为此不断改进我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第三篇:《纳税》教学反思

《纳税》教学反思

《纳税》教学反思1

本课是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及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讨论过和交流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感知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归纳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情境源自生活

用“到办税厅纳税”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成功地引入新课,并且让学生从内心产生驱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解决身边的数学的愿望。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理解纳税的意义和作用。通过观看祖国的经济、教育、科技发展,充分意识到纳税的意义和每个公民都应依法纳税。

二、学生是主体,注重合作交流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自主学习,教师适时加以指导,引导学生自我解决问题,并归纳出计算公式。在交流和探讨中,学生更好地了解了纳税的种类,应纳税额及税率的概念。学生在整堂课中都是学习的主人,而且是成功的探索者。学习起来一点也不枯燥乏味。

三、教学设计注重知识的迁移与延伸

在学生解决求应纳税额的时候,适当引导,让学生把百分数问题联系起来,使知识联系起来,学生在新知的构建过程中找寻到了已学知识的基础,不但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整合能力。更有利于对新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纳税的有关知识,并且在主体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将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对数学将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纳税》教学反思2

关于这周结束的新课——经济生活第八课第二框的内容《征税和纳税》,有几点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注意:

首先,备课时,要兼顾教学内容的详实和重难点的突出。这节课我之前讲过汇报课,有些视频资料是可以用的,包括一些探究活动。但是在这次讲课过程中,我把教学内容充分展示出来,每个环节又太过详细了,第一次讲解过后,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然后及时做了纠正。比如说在“税收的种类”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让学生简单了解即可,不需要逐个解释说明和讲解,仔细地讲解就导致了后面在学习“依法纳税的必要性”和“公民应如何做到依法纳税”时间非常紧张;同时要注意和学生的课前沟通,这节课除了基本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之外,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是极为重要的,也就是要深入认同我们国家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作为公民,要依法自觉诚信纳税。我最后设计的教学环节“分组上台展示税收宣传语”以及“师生同唱《国家》”,就是让学生理解“有国才有家,国家的兴旺发达,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和付出,所以我们要依法自觉诚信纳税”,以此达到情感的共鸣。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课堂上即时展示的话,会耗费很多时间,所以需要课前准备,全面把握教学时间。

《纳税》教学反思3

今天教学了《纳税问题》,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对于纳税的知识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而且纳税这部分内容也比较简单,学生基本都能掌握。

练习二的第四题,对于这样的生活化、应用化很典型的'习题,我想我们教学时要把握住两点展开教学:

一是进行审题能力的训练

这样的习题信息多、语言丰富,要训练学生学会两种审题方法(分层分析法和关键词句分析法),前者就是把较长的一段话分断为几个层次,逐句去分析理解弄清各个信息之间的关联,从而探寻方法;后者就是找出题中的关键语句,以它为中心展开思路的寻求。——这一题,我认为抓住关键词“超过……部分”理解很有效。“月收入超过1600元,超过部分按下面的标准征税。”“不同的超过标准”……让学生充分去理解这些“超过”的意思,弄明白了再进行计算。

二是要启发引导出算法。

这一题我认为没必要进行尝试计算,前面我说过,这是一个生活化、应用化非常强的习题,它的算法是约定束成的,我认为应先探索方法,有了正确的方法后,再让学生应用计算,减少了练习的盲目性和对正确方法接受的负面影响,不利于正确算法的根深蒂固。

这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告诉学生依法纳税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偷税、漏税是违法的。还告诉学生吃KFC的时候也可以索要发票等等,学生表现出相当浓厚的兴趣,期待着教授利息时学生的表现。

《纳税》教学反思4

今天教学了《纳税问题》,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对于纳税的知识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而且纳税这部分内容也比较简单,学生基本都能掌握。

例题让学生尝试解答时,大部分学生都知道百分数和一个数相乘时,可以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或者是分数。教学例题时比我想象得要顺畅多了,这也是有赖于昨天拓展的练习题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在解决练习一第4题时,学生有点困难,爸爸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学生都认为是900×10%,只有一个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应该分为两个档次。这道题确实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针对学生这一认知上的错误我又加以了介绍和解释。从后来的作业反馈来看,一部分学生能够理解,但还有部分学生不能完全理解,今后还要加强练习。

这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告诉学生依法纳税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偷税、漏税是违法的。还告诉学生吃KFC的时候也可以索要发票等等,学生表现出相当浓厚的兴趣,期待着教授利息时学生的表现。

教学了《纳税》这一内容,课后回想起来,这节课有好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课开始我在黑板上用红粉笔写了一个大大的“税”字,问同学们:看见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了开商店要交税、开饭店要交税,工商人员要收税。我又问国家收税有什么意义呢?学生们各抒己见,收税的钱可以办学校、可以修路、可以修公园、可以给大家安装健身器材,一句话可以建设我们的国家。纳税的导入以及税收的意义这个环节我觉得进行的比较满意。

有两个环节课后想来需要改进。

一、税率公式的引入。当时了解了税收意义以后,我给出一个百分数5%,如果按收入的5%收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应该交税多少元?生:一家饭店一年收入20xx万元,他应该交税20xx×5%=100(万元),又

有学生举了一个例子。接着我告诉学生,这个5%叫做“税率”,谁能猜一猜“税率”表示的意义呢?学生思考一分钟后,一个数学程度较好的学生顺利地说出了税率表示的意义。我板书税率意义后让学生复述“税率表示交税款占收入总数的百分之几”,然后总结税率公式:应纳税额÷收入=税率,并由此让学生推出求应纳税额、收入的计算公式。此处教学环节感觉不够流畅,有些牵强。如果我告诉学生5%叫做“税率”后,能利用学生求纳税额的例子,让学生去发现怎样求应纳税额(即:收入×税率=应纳税额),再由此让学生理解税率的意义,以及总结出求税率和收入的公式,会更加顺理成章。

二、有关计算技巧。在练习环节,学生计算书上练习三十二第三题时列算式:250000×5%×12,在指导学生进行有关百分数计算时,我告诉学生一般情况下,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即:方法一)。此种算法,学生在把百分数化小数,特别是百分数的分子小于10时化小数,非常容易出错。如果改成方法二,计算时把250000缩小100倍,把 5%去掉%扩大100倍,结果不变,计算起来也简便多了。

方法一: 250000×5%×12

方法二:250000×5%×12

=250000×0.05×12

=2500×5×12

=150000(元)

=150000(元)

第四篇:《纳税》教学反思

本课是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及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讨论过和交流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感知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归纳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情境源自生活

用“到办税厅纳税”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成功地引入新课,并且让学生从内心产生驱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解决身边的数学的愿望。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理解纳税的意义和作用。通过观看祖国的经济、教育、科技发展,充分意识到纳税的意义和每个公民都应依法纳税。

二、学生是主体,注重合作交流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自主学习,教师适时加以指导,引导学生自我解决问题,并归纳出计算公式。在交流和探讨中,学生更好地了解了纳税的种类,应纳税额及税率的概念。学生在整堂课中都是学习的主人,而且是成功的探索者。学习起来一点也不枯燥乏味。

三、教学设计注重知识的迁移与延伸

在学生解决求应纳税额的时候,适当引导,让学生把百分数问题联系起来,使知识联系起来,学生在新知的构建过程中找寻到了已学知识的基础,不但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整合能力。更有利于对新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纳税的有关知识,并且在主体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将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对数学将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第五篇:纳税问题教学设计

《纳税问题》教学设计

拟写人:杨玲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4页的例2和“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纳税和税率,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继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2.培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学生掌握百分数应用的知识中,渗透《宪法》,让学生了解国家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纳税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我们都要履行好这个义务。

教学重点:理解纳税的作用,了解应纳税额与税率的关系。教学难点: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神舟六号、城市建设、新会展中心、公园等图片,问学生:你知道这些都是由谁来投资的?国家的收入从哪儿来?由此引出税收。并相机介绍《宪法》。

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用于发展经济、国防、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以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保卫国家安全。因此,任何集体和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税收的种类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几种。我国的税收逐年增长,到2005年,全年税收收入已达到30866亿元。

提问:你知道生活中到税务部门纳税的事吗?那么究竟什么是纳税,纳税额应该怎样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纳税的有关知识。板书:纳税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出示例2:星光书店去年十二月份的营业额约为6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 5%缴纳营业税,这个书店去年十二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 学生读题。

提问:想一想,题里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计算?你们会做吗?试试看!

学生尝试练习,集体订正,教师板书算式。

强调:求应纳税额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就是把应该纳税部分的总收入乘以税率百分之几,就求出了应纳税额。

2.我们怎样计算呢?

方法1: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来计算。方法2: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3.做“试一试”

提问:这道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生:先求5200元的10%是多少?再加上5200元就是买摩托车共付的钱。学生板演与齐练同时进行,集体订正。4.学生在课本上完成练一练。

三、同步练习

1.练习二的第1、2题。

指名学生读题,让学生说明算式里的每个数据的意思。

学生独立思考后练习,交流时请学生说说解题思路,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解答情况。2.练习二第3题。

学生读题后,教师简单介绍个人所得税的知识。学生独立思考并列算式计算,然后交流。

四、拓展提高 1.练习二的第4题。

我国2005年10月公布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个人收入1600元以下不征税。月收入超过1600元,超过部分按下面的标准征税。

不超过500元的5% 超过500元~2000元的 10% 超过2000元~5000元的 15%------李明的妈妈月收入1800元,爸爸月收入2500元,他们各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在这道题中,李明的妈妈应纳税的收入是1800元吗?为什么?全班展开讨论李明妈妈的纳税的收入应为多少元?税率是多少?那么爸爸的收入是2500元,应纳税额为多少?他的税率又是多少呢?

介绍分段纳税,最后让学生分别求出李明的爸爸妈妈各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五、课堂回顾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内容?认识到什么?如果没有纳税,国家就筹集不到必要的资金为大家办事。因此,我国宪法规定每个集体和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希望同学们长大了争当纳税先锋,为祖国的繁荣贡献力量!

六、布置作业:练习二第2、3题

板书设计:

纳税问题

营业额×5%=营业税 60×5%=3(万元)

爸爸月收入2500元,应分两段来纳税:

2500-1600=900元

900-500=400元 500×5%+400×10% =25+40 =65(元)

下载六年级《纳税问题》教学反思(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纳税问题》教学反思(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纳税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纳税。教学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交流,初步了解税收知识,建立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达成更好的分享。2.通过计算引入,沟通与分数应用题的联系,掌......

    纳税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说明

    纳税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说明 纳税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必须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社会知识,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本课的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教学设计......

    《依法纳税》教学反思

    《依法纳税》教学反思 本课是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的第3课的第一框。本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能够区分几种违反税法的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依法纳税》教学反思

    微格教学反思 政治与行政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一班 石满 20101108010029 《依法纳税》教学反思 在微格教学的过程中,我讲授的是经济生活的《依法纳税》,在整个备课、讲课、评课......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纳税问题》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纳税问题》教学设计 纳税问题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97页例7、试一试和练一练,第100页练习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

    差额纳税问题

    建筑业两种不同计税模式差额纳税 建筑业营改增后,增值税有两种计税模式:简易计税与一般计税,因其行业的特殊性税收上也给予了特殊的优待,简易计税模式下以总包扣分包后的余额模......

    六年级数学下册 纳税问题教材分析 苏教版

    纳税问题 例2结合纳税教学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先找到数学问题“60万元的5%是多少”,然后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经验迁移过来,得到“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

    六年级教学反思

    六年级教学反思 六年级教学反思1 《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