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中的传统与革新论文

时间:2019-05-15 15:3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教育中的传统与革新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教育中的传统与革新论文》。

第一篇:论教育中的传统与革新论文

论文关键词:巴格莱;教育与新人;要素主义

论文摘要:巴格莱是美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之一。要素主义的提倡者及要素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教育与新人》是其诸多著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也是要素主义教育理论的经典著作。文中对《教育与新人》中的要素主义思想,从思想基础、核心教育观及现实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今教育改革的启示。

巴格莱(WilliamC.Bagley)是美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之一,是要素主义的提倡者及要素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教育与新人》是其诸多著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也是要素主义教育理论的经典著作。在该书中,巴格莱立足于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式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现实。站在谋求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高度,分析和研究了当时美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弊病,在承认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及教育实践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批判,并重新论证了已被近代资产阶级传统教育所证实的种种教育原理,试图将进步主义教育和传统教育两种理论的合理之处结合起来进行教育实践的改革,强调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保存和传递人类文化中的基本要素,以培养有文化、懂科学、爱和平、可为人类文明进步做贡献的新人。

一、思想基础

(一)社会进化论

巴格莱以社会进化论为其研究的思想基础。在《教育与新人》中,巴格莱开篇就从生物学角度对人类的进化过程加以描述,进而对人类社会进化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探讨,并多处谈到人类社会所存在的战争、滥用资源、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等问题,认为这些问题均与归结于教育作用的人类文明程度有关,对教育在社会进化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强调。他把社会进化定义为“积累和精化知识的过程”,并指出“教育是传递人类积累的知识中具有永久不朽价值的那部分的过程”,即认为教育是促进人类社会进化的—个基本活动,因此。教育能“使人类从欺诈、恐惧、迷信、过失中解脱出来”,具有防止社会退化的功能,如果教育这一重要功能被忽视,人类社会就会出现灾难。从社会进化论及其引发的这些观点出发,巴格莱在《教育与新人》中指出,一个国家如果教育质量低下、教育标准松弛、教育管理疲软,必然不利于克服社会进化中存在的问题。因此,一定要普及学校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以保证每一代人都可以有共同的理想和思想核心,并对人类社会进化过程中具有永恒价值的内容有共同的理解。

(二)知识观

巴格莱指出,进步主义教育以“实用”作为衡量知识价值的尺度。巴格莱认为“知识具有高于和超越我们所设计的‘工具’的价值。知识可以作为背景,同时也可以作为工具,它的价值可以是解释的。也可以是功利的”,即认为知识的工具价值是不可否认的,但这并非是判断知识价值的唯一标准,知识更有超越于工具价值的背景价值,在许多情况下,人们获得的知识只是作为个人的意识或生活内容的“背景”潜在地发生着影响,并不直接发生作用或解决现实问题。相应的,知识的功能包括工具性功能和背景性功能,二者都不可被忽视。另外,巴格莱认为知识还具有第三个功能,即训练智力的功能,明确指出对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个人的思维力、理解力和判断力等心智能力,还可以在训练心智的过程中形成坚持性、意志力和自信心等心理品质。

二、核心教育观

巴格莱分析了进步主义的教育理论及其相应的教育实践,认为进步主义存在着偏激或狭隘等不合理之处,也正是这些不合理主张,如强调以盈利为动机、以节约为教育原则、以直接有用为教育目的、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兴趣为主和倡导活动课程等,致使当时的美国教育出现各种不尽人意的现象,巴格莱对这些都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相应的教育观。

(一)教育的指导原则:节约与浪费并举

巴格莱认为进步主义所强调的以盈利为动机、以节约为教育原则、以直接有用为教育目的的教育主张都属于短期的教育目标。巴格莱引证了大量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事实对进步主义的这种思想进行了驳斥。认为在这种教育思想支配下,教育的目的就只能是提供一些可以直接用于谋生的知识技能,必定不利于个人和国家的长远发展。他指出,社会的发展变化迅速,根本无法预知人们在以后的生活或工作中到底能用到哪些知识技能,因此。一个人受教育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超出其日后实际应用的所需不是教育的浪费,而是教育的必须,即从长远角度来讲。掌握人类文明的永恒要素是必须的,即使是教育的浪费。也不可取消以知识作为背景的教育。所以。“教育不仅应该用节约原则支配,还应该用浪费原则指导。”在重视短期目标的同时,更要注重长远目标,教育不应是急功近利、短期要求回报的活动,而应是一种长远的投资行为。

(二)课程观:以系统的学科课程为中心

对进步主义所提倡的活动课程,巴格莱认为“无论在小学还是在中学都有重要的地位,这点应给予肯定”,他指出学生通过非正式途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者应提供多样的机会来促进学生个人经验的获得,但这种学习不能占据教育的核心地位。

巴格莱强调“在全国的所有学校课程中,特别是在普及学校教育的课程计划中,需要有相当天范围的共同因素”,认为应把代表文化核心要素的系统的学科课程学习作为教育活动的中心,而这些要素不是静止不变的,所以学校教育应持续不断地探讨和确定人类及民族文化中的共同要素。为此,巴格莱在著作中提出了一套学校课程体系。传统的课程被重新解释并加以强调,要求美国普通中小学重新审查它们的课程计划,以保证学生学到最有价值的学科知识。如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强调应该选择能够代表人类种族经验中具有永恒价值的要素;在课程设置上,主张以包含人类文化中共同要素的学科为核心,设置基本科目来培养学生的读、写、算等基本能力。设置几何、拉丁文等科目来训练学生的心智能力,设置地理和历史等科目来丰富个人的知识背景;在课程标准方面,针对美国各区教育课程自治的情况。提倡确立全国各地统一的课程标准;在课程教材的编排上,主张必须按照逻辑系统进行编写。

(三)教师观:中心化、专业化、高要求

巴格莱对进步主义“以儿童为中心”、“以兴趣为主”等观点给予了批评,从社会进化的角度,认为教师是教育改革成功与否最关键的因素,应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巴格莱指出,未成年人对成年人的依赖是人性所固有的。教师作为人类知识的拥有者,掌握着学科的逻辑体系,了解教育过程和儿童的身心特点,所以能够且必须掌握在教育中的主动权,而教师的指导,则是促进学生学习获得实质性进步的最基本因素,如果教育忽视教师对儿童的适当教导和控制,仅以儿童及其兴趣为主进行,将不能充分发展和实现人所具有的潜能。巴格莱认为教师培养不力及教师的素养不足是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众多教师教育机构的开设和运作以及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是必须的。其通过对一些教师教育成功实例的客观分析提出了教师教育观。如强调教师的职业化和专业化,重视教师的知识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并且,巴格莱还指出需要设立一个强有力的专业组织来保证教师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及待遇等,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

巴格莱还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教师的整体素养方面,认为不仅要具备必需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诸如文学、艺术、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哲学等丰富的背景知识。在教师的功能方面,要求教师应将教学看作一项艺术创造的事业,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功能,包括在设计教学和活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功能、口头讲授使学生有成效地掌握母语的功能、发现和培养学生特别天赋的功能、用人格因素来影响学生的功能等。在教师的职责方面,要求不仅要向学生传递知识,还要“用人类的经验教育学生,鼓励学生有生活热情和加深对生活意义的理解”,更要在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满足学生的个别需要,关注学生的健康,尤其要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另外。还要发现和开发学生的兴趣、天赋及才能并引导其积极发展。

三、现实意义

巴格莱在《教育与新人》中的要素主义教育思想,传统但不僵化,理性却不保守,虽然在许多方面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其基本观点对现今的基础教育改革仍有启发意义,值得我们借鉴。

(一)树立符合当今实际的知识观,重视教育的“浪费原则”

对“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回答形成了不同的知识观。不同的知识观对教育改革进行着不同的指导,可以说,知识观的确立是教育改革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符合社会发展的知识观,才能给予教育改革以正确的指导。当前社会发展迅速,符合或适应社会发展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巴格莱着重强调的知识的背景价值及进步主义所强调的知识的工具价值都非常重要,巴格莱所提出的知识的背景、工具和训练心智三大功能对现在的教育改革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对于学生现实生活的实际效用,也应重视和遵循教育的“浪费原则”,重视学生对可以作为背景的知识的学习。另外,也要非常重视知识对人的心智的训练功能,只是训练的方式并不是学习拉丁文等那些古典的方式。而是创造机会去发展学生的分析、综合和创造等能力。

(二)学科课程占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

巴格莱指出,基础知识是人类社会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形成和积累起来的具有永恒价值的最基本的经验。对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不仅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必需,也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必需。因此,无论何时都要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基础知识多是间接经验的,并以系统的学科课程的形式呈现,所以在学校教育中。应以系统的学科课程作为主体,而辅助以活动课程和经验课程,我国的课程改革不能忽视这一点。并且,科目及学科知识的选择不应是固定不变的,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不断更新,要能满足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在近年的课程改革中存在着一些误解,如有些人极端地认为课程改革就是减少一些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多开设活动课程和研究性课程,或多增加一些艺术类或体育类课程,或者认为减少甚至不布置作业就是对学生的人性关怀,就是适应现今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正因为这种误解,影响到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和基础教育的质量,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实际上,这次课程改革的主旨并不是要削弱系统学科课程中基础知识的学习,而是要进一步的加强,《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就指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正确认识和理解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旨及理念,尽量少一些误解和形式化的革新,在强调学生个人活动和经验的同时,依旧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理性认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加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建设

巴格莱重视教师的作用和地位,其所提出的有关教师素养、功能、如何培养教师及提倡教师职业专业化等思想,对正确认识师生关系、教师作用与地位以及制定教师教育的改进措施都有重要的启示。近年在我国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出现了一些过分强调学生自主而降低教师地位及应有作用的现象,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理性认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不应重此轻彼。另外。我国的教师教育有了很大的改进,师资的整体水平也在逐年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也在不断提高和改善,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必须继续重视和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要加强我国各个师范院校的建设,建立独立的有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其次,继续改革现有的教师教育模式,构建灵活开放的教师教育新体系,培养满足现在社会发展及教育改革需要的优秀教师;再次,在师范类院校加强教育实践类的教育课程并适当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以便有充足的时间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奠定教师专业化职业基础;此外,还要拓宽基础课程,使师范生具有深厚而广泛的知识底蕴,为从事专业课程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还要培养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进行学习,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以满足学生和社会对教师的需要和要求。

第二篇:论幼儿身边的传统礼仪教育论文

论幼儿身边的传统礼仪教育

均安中心幼儿园 杨佩娟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个人的天性都是一样的,只是因为后天的教育不同才会出现了差别。而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指出:“生命中最重要的时期,并非大学念书的阶段,而是在人生最早期,从出生到六岁,因为它是智力形成的最重要时期。而且,不仅是智力,还有其它方面的心智潜能„„”在敏感期我们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孩子就会得到与平时事半功倍的效果。抓住了幼儿的敏感期就是抓住了健康、快乐、和谐的一生。礼仪教育是人之初的必修课,所以我们要从最基本的仪表礼仪开始通过古诗文诵读,古典故事讲解,等各种言传身教的方法让我们的孩子走近传统礼仪接受传统礼仪教育。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有着泱泱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我们要运用这些传统礼仪文化教育我们的孩子,感染我们的孩子。

幼儿;传统礼仪;礼仪教育

礼仪,一个千百年来为中国人所关注的词语。从孔子的儒家思想到我们的历代先人们对礼仪的关注。中国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之称得来无愧。无论何时何地,作为中国人的我们都要以最恰当的方式去待人接物。这个时候礼仪就成了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曾经,社会的发展,世界的日新月异。我们的传统文化似乎已被丢掷甚多。而我们的孩子们似乎也生活在永无止境的分数竞争中,他们淡忘了亲情、淡忘了礼教,忘记了感恩、忘记了尊敬。如今,礼仪教育又开始走进各个幼儿园、小学。是的,作为中国的儿童,能够成为一个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遵守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了解礼仪一些简单的礼仪知识、学习礼仪言行、增长礼仪经验,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与传统礼仪亲密接触,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礼仪习惯。

一、幼儿身边应该有哪些传统礼仪教育

1、仪表礼仪:古人讲:“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优美的站姿给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觉;坐姿要端正挺直、大方得体;走路要挺胸抬头,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对于幼儿来讲,基本礼仪从仪容仪表说,要求整洁干净:脸、脖颈、手都应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按时理、经常洗;指甲经常剪;注意口腔卫生;经常洗澡、换衣服。从仪态举止说,要从站、坐、行以及神态、动作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表情神态要表现出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面带微笑;谈吐要态度诚恳、亲切,使用文明用语,简洁得体。

2、卫生、置物礼仪:所谓“置冠服 有定位 无乱顿至污秽”就是要让我们东西都要放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意丢放以免弄脏,朱子家训中也一再强调“黎明及起,洒扫庭除”,均在强调着卫生、置物等一些小的事情,而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是这样的小事情决定着孩子品格的塑造,同时也是一种礼仪。我们如今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的特点,更多的事情已经为家长所包办,适当的给予幼儿一些空间,让孩子懂得归置物品,不仅要注意个人的卫生也注意周边的洁净。

3、交往礼仪:与人交往时大方有礼貌,初步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学会商量,懂得谦让,学会交往中的一些礼节要求;在成人的提醒下能向家长老师问早问好说再见。学着主动向成人、同伴问早问好说再见。学讲礼貌用语。这是我们现代礼仪课上对孩子的一些要求

4、节俭礼仪:优越的生活已经使现在的幼儿远离了节衣缩食的生活,他们的身边有着充足的物质资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画纸上画了一个圆就要丢掉。我们要教会孩子节约,合理的使用物品。让孩子们知道“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半丝半缕物力维艰”。

5、孝敬长辈礼仪:一个个“小皇帝”“小公主”的称号,让现在的孩子成了家庭的核心,成了“唯我独尊”的代名词。他们可以为所欲为,可以让爷爷奶奶给他们“当牛做马”,可以对爸爸妈妈呼来唤去。我们的父母长辈总是在一边甘心的做着这一切,一边又在埋怨着子女成年后的不孝与自私。我国的传统礼仪教育中将“孝”字深深的扎根在人们心中,“三字经”里讲一个人应该先孝敬父母再去做学问。古人已去,但古人的经典我们应该延续下来。

5、传统节日礼仪:充分利用各种传统节日实施礼仪教育。以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幼儿理解并指导含春节、冬至节、端午节、七夕节、清明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传统节日,让孩子了解与这些传统节日相关的故事,从而懂得关心老人,感恩古人„„

6、感恩礼仪:有资料表明由于家庭、社会和学校等多方面的原因,部分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甚至缺失,这一现象已引起了学校、社会和家庭的高度关注。加强感恩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已成为高校在社会转型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着力点。加强感恩文化建设也成为高校德育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现实和迫切的需要。而作为幼儿园里的孩子如果我们能够从小教会他们感恩的话,孩子们将会更快乐,更有幸福感。

7、谦让礼仪:真正的谦让是为别人着想而放弃自己的需要,又不图别人回报的善良行为,让幼儿完全做到是极其困难的。因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通常不能较好地觉察别人有什么需要,更没有足够的自觉性忍痛割爱、不计回报。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要从基本的“分享”做起,从“孔融让梨”的故事讲起,逐步培养孩子谦让的品格。

8、仁爱礼仪:“千字文”中讲“仁慈隐恻 造次弗离 节义廉耻 颠沛匪亏”,“仁爱”是我们古人所重视的一种礼仪,他们认为对别人要有仁爱之心,要有同情之心,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够丢掉这种美德。我们幼儿园时期的仁爱教育应该从身边最小的事情开始做起,如:关心小动物,关心幼儿园里的小弟弟小妹妹„„

9、诚信礼仪:诚信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礼仪。孔子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在幼儿教育中,及早地、有效地开展“诚实守信”的教育活动具有特殊意义.从人的发展过程及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意义上看,一个人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培养和教育过程,需要一个长期的养成过程.而幼儿园时的诚信教育会为这一长期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传统礼仪教育为幼儿成长带来的好处

1、发展幼儿自信心,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定有良好的文明修养。这样的人,被人尊重,受人欢迎,从心理学上讲,被众人接纳的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而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他就会被别人接纳,受大家欢迎,就会拥有很多朋友,而这些朋友又会直接或间接地给他带来相应的发展机会,从而让孩子逐渐形成健全人格和与人交往、处事的能力。

2、有利于幼儿秩序感及处理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安静、秩序的学习环境是孩子学习的最基本保障。如果每个孩子学习礼仪,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当他想介入别人工作的时侯就会有礼貌地征求别人意见,比如:“xx,我可以和你一起搭积木吗?”“xx,我可以和你一起做这个工作吗?”“xx,我可以和你一起看这本书吗?”那么,当幼儿知道别人想介入到他的工作领域时会很有礼貌地介入。这时候,孩子就会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正在做的这件事情上,那么当孩子专注了、秩序了,提高学习质量也是必然的。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也显示,那些懂得礼节、礼貌的孩子,其身心更加健康,而且更会关心他人,更富同情心,朋友更多。由此可见,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也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途径。

3、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情绪对孩子的身体生长发育是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的,当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中、有烦心事时可以向老师和小朋友们倾诉、分享,那么孩子就会始终保持一种正态的心理状况,这种正态的心理状况会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三、开展幼儿传统礼仪教育所涉及的因素

1、幼儿园

(1)、幼儿园时期是礼仪教育的敏感期

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指出:“生命中最重要的时期,并非大学念书的阶段,而是在人生最早期,从出生到六岁,因为它是智力形成的最重要时期。而且,不仅是智力,还有其它方面的心智潜能„„”在敏感期我们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孩子就会得到与平时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孩子从小不培养好习惯,就必然形成坏习惯,坏习惯形成了,再改就很难。蒙台梭利博士提出的:抓住了幼儿的敏感期就是抓住了健康、快乐、和谐的一生。所以,礼仪教育是人之初的必修课:

(2)、幼儿园是孩子们的主要活动场所:

孩子每天在幼儿园和小朋友接触的时间是最长的,在与小朋友相处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会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运用上以往与人交流的技能、技巧,这就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了适时、适宜的环境。

(3)、礼仪教育在幼儿园更易于实施: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把孩子们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所以有些教育在家长那里就很难实施,而在孩子心目中,老师的权威性会远远大于父母,老师的话孩子会更容易接受,孩子在群体生活中养成行为习惯更具成效。

2、家长

家长的礼仪行为是孩子礼仪的榜样,家长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并深受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不良习惯、错误言行对孩子都有极大的消极影响,家长应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3、社会

社会环境的影响,对幼儿礼仪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社会环境会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不好的社会环境同样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例如:在一个干净的街道上大家总不忍心将垃圾随意丢放,唯恐玷污了干净的环境,而在一个垃圾污水肆意丢放的街道上,人们又总会不在乎的再随意丢些手中的废品。

四、如何开展幼儿身边的礼仪教育

1、创设幼儿讲礼仪的优质环境。

幼儿天生善于观察和摩仿,环境的教育功能不可低估,因此,幼儿园将通过三条途径来优化教育环境。一是美化生活环境。根据礼仪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在幼儿园内布置一些相关的画面和语言提示,如“请讲普通话”,“谢谢你”,“请自觉排队”,“老师辛苦了”等,用视觉、语言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二是树立礼仪榜样。在幼儿园里,教师就是幼儿的镜子。教师要努力形成具有良好修养的教师群体,塑造良好师德师表形象。三是创设传统礼仪氛围。幼儿园内设立“仁爱宝宝、谦让天使”礼貌用语贴纸等,让幼儿在此氛围中逐渐学会礼仪规范。

2、将传统礼仪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环节中。

幼儿从早上入园开始,一日环节包括入园、进餐、睡眠、学习、游戏、户外活动、盥洗入厕、离园等,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以常规训练为主,注重集体规范教育,通过评比“仪表之星”,“文明乖宝宝”等,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文明礼仪奠定基石。

3、列入教育课程,加强探索研究。

幼儿教育课程是对幼儿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为了使幼儿时刻受到教育和熏陶,我们将开展“好习惯伴我行”童谣赛、讲文明礼仪故事、情景表演、教幼儿学做礼仪操等,把礼仪教育安排到幼儿教育课程中,如语言课,手工课,体育课,常识课等,都可以找准教育契机,并组织相关的主题活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教师加强探索和研究,注重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4、实行家园同步,提供实践机会。

对幼儿进行传统礼仪教育,必须要家园合力。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学校等向家长宣传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同步。社区是实践第一大环境,我们将为幼儿创设实践的机会与条件,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如上超市购物、亲子春游等,让幼儿走向社会进行礼仪实践锻炼,让幼儿的礼仪行为影响家长,辐射社会,从而营造文明礼仪大环境。

5、开展礼仪教育进社区活动

幼儿以表演、宣传的形式开展礼仪进社区活动,带动社区里的居民一起做一个将文明的居民,让文明之花绽放在小区之中,同时文明的小区也给孩子带来了良好的环境,有着良好环境的影响,幼儿的礼仪教育将会更上一个台阶。

6、引导节庆活动

所有具体活动全部以本节日的典型习俗为切入点,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渐进展开,以有层次地展现每个习俗的象征意义,最终落脚在幼儿现实的发展上。如春节中的“迎新”就包括从扫尘(除“陈”布新)——吃饺子(更岁交子)——花鞭炮(除旧迎新)——“挥”春联(挥洒春天)——撕年历(去掉不开心的事、改掉坏习惯)——我的新年历(计划美好明天)的系列活动,这些活动是层层上升和不断拓展的,活动之间环环相扣,每一个活动都是下一个活动的铺垫,其内在的联系是“ 意义”,而非形式的堆砌。

7、讲故事读经典——学习传统礼仪和现代文明礼仪。教师每天利用餐前、餐后等活动转换环节的零散时间,和孩子们一起看《三字经》、《弟子规》动画片,背《三字经》、《弟子规》及道德礼仪儿歌;讲《孔融让梨》、《九龄温席》经典故事,学传统礼仪。通过幼儿礼仪故事比赛,引导幼儿多读好故事,理解内容,向优秀的人物学习,在讲述、表演中自己的思想情感逐渐与角色同化。

五、开展幼儿传统礼仪教育所应遵守的原则

1、全面渗透原则

传统礼仪教育应当深入到学校的各科课程中,让幼儿时刻体验传统礼仪教育的魅力。

2、生活性原则

礼仪教育内容要来源于幼儿生活,细化幼儿一日活动中各环节礼仪教育目标,鼓励把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渗透到幼儿的家庭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

3、尊重性原则

充分尊重幼儿发展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幼儿、每一个家庭的文化背景;尊重每一位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实践中的努力和创造。把学会理解、尊重和热爱作为礼仪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要用宽容、接纳的心态,面对存在种种礼仪问题的幼儿和家长,积极主动地采用合适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4、实践性原则

在为幼儿园的幼儿设计礼仪教育活动时,要充分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确定合适的活动目标,不贪多(内容多)、贪深(幼儿理解困难的礼仪),否则教育活动的过程会是枯燥乏味,孩子完全没有兴趣,而教育活动的目标也会很难实现,过程和结果都不会令人满意。活动的内容还应涉及个人生活、家庭邻里、幼儿园、社会等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基本礼节,如:去别人家做客、招待客人、与同伴玩区角活动、就餐等个人仪表、同伴交往、节庆、公德、敬老各方面的一些简单礼仪等,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遇到,并能在学习后得以运用的,幼儿能力范围内的内容。让幼儿用好礼貌基本用语:请、您、早上好、再见、谢谢、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用好体态用语:微笑、招手、点头、鞠躬、握手、鼓掌、起立、请让、敲门等基本礼仪行为开始。礼仪教育内容:仪表、起居、进餐、交往、礼貌用语、节庆、做客、待客、公德礼仪等。

5、家园互动性原则

强调、教师、家长成为学习研究的共同体,共同提高礼仪素养,强调教师要挖掘家园社区教育资源,为家长搭建交流的平台,开展家教指导工作,提高家长的礼仪素质和家教能力;强调教师和家长共同营造文明和谐的礼仪文化氛围,在与幼儿共同生活中积极地影响幼儿,幼儿在与同伴、环境、成人良性互动中健康成长。

六、幼儿礼仪教育基本方法策略

1、榜样示范法

在幼儿礼仪认知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家长、同伴、文学作品中角色正面的榜样示范作用。

2、集体教育法

充分发挥幼儿集体的教育作用。当遇到幼儿出现礼仪问题是,教师可以组织幼儿通过讨论,让幼儿获得各种解决矛盾冲突的方法和技能,形成一些幼儿普遍理解,并相互监督执行的班级活动规则;让孩子教育孩子。

3、赏识激励法

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多用表扬鼓励的办法,强化班级中良好的礼仪言行。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做礼仪好孩子的信心和良好的心理体验。

4、随机教育法

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教师随时关注幼儿出现的礼仪问题,要把握教育契机。在生活活动、活动区活动、户外活动中,及时发现孩子在社会性技能和养好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灵活地采用个别教育、小组教育、集体教育能方式进行教育指导。

5、环境暗示法

幼儿园可以精选《三字经》、《弟子规》中的经典内容,做成走廊壁画营造园所大的礼仪环境。各班根据幼儿发展目标,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实际出发,把正确的礼仪行为图片、幼儿活动照片及幼儿共同制定表征的游戏规则粘贴到相应的活动区中,为幼儿在活动区的活动予以提示。让礼仪教育浸润幼儿心田,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地。

6、情景演示法

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将幼儿经常出现的礼仪问题编成情景表演,让幼 儿观看并讨论;让幼儿明确如何做是正确的基础上。幼儿在宽松、自主、愉悦并富有童趣的表演中,主动学习、自觉强化正确的言行。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惕,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讲文明、讲礼仪,需要的是人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孩子是国家的小主人,我们有义务去帮助、教育孩子学习传统礼仪、实践传统礼仪。因为我们今天有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更需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成为文明的国家,文明才能受到更多人的敬仰。让我们大家都提高自己的礼仪意识,重视礼仪。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逐步养成文明礼仪习惯,成为有气质、有风度、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

第三篇:转变思想观念 革新传统定位

转变思想观念

革新传统定位 引导学生步入正螺旋状态

信息学院

唐敏

“十破十立”是省委书记赵克志在省委第十一届二次全会上明确提出的,“十破”既:破除信心不足的思想;破除墨守成规的思想;破除自我满足的思想;破除封闭保守的思想;破除消极等待的思想;破除怕担责任的思想;破除坐而论道的思想;破除反应迟缓的思想;破除忽视产业的思想;破除不跑不要的思想。“十立”既:树立敢于争先的意识;树立开拓创新的意识;树立追求卓越的意识;树立包容合作的意识;树立抢抓机遇的意识;树立勇于担当的意识;树立干字当头的意识;树立立说立行的意识;树立工业主导的意识;树立主动争取的意识。

根据市委《关于深入开展“十破十立”大讨论活动的实施意见》(筑党发【2012】26号文件)精神,并按照学院要求,我校全体党员干部、教职工进行了学习。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以及学生管理工作者,对于今后工作中的“破”与“立”有些自己的想法与体会。

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促使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向“大众化”阶段迈进,而肩负着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重要任务的高职院校将迎来更为严峻的挑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理论型、设计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又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是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意识到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越来越明确自身定位,探索中确立自身办学特色,然而,随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全面推行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教师,作为高职教育发展的真正内核,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式各样的巨大冲击,新时期新形势需要教师从传统角色中逐渐解放出来,需要教师着力形成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管理模式,引导学生步入正螺旋状态。因此,高职教师必须从素质、方法以及观念等各个方面做出调整。

教师转变思想观念革新传统定位,就不得不研究同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如今,我们面对的90后高职学生在思想上有他们这代人的新特点:

1.网络时代,知识的涉猎面广但缺乏深度

网络是当代学生的重要学习工具之一,学生可以轻易的通过网络媒介获得各种信息,开阔了视野,心智发展超前,但对获得的大量信息,没有进一步学习和深究。当代大学生普遍缺少与现实世界的沟通与交流,容易出现内心的空虚,时常会感到无助。另外,高职院校的学生入学成绩相对较低,带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有学生会出现依赖网络的现象,不愿与老师、同学相处交流,表现得沉默甚至孤僻。

2.内心敏感脆弱,情感丰富

“90后”大学生成长于多元化思潮的社会环境之下,由于接受的思想相对开放,大多数有自己较为独立的恋爱观、家庭观、社会观。但因生理和心理并不成熟,加之没什么生活阅历,致使他们的心理比较脆弱,很容易受到伤害,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比较突出,一旦缺乏正确的引导,将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阻碍或隐患。

3.为人行事更为功利

当今社会竞争十分激烈、就业难也成为摆在大学生面前不得不去面对的现实问题,这给当代大学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压力。在近些年的学生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想尽各种办法不择手段当班干部、进学生会、入党,所有的行为都以是否有利于今后找工作有益为评判标准,只要对学生今后顺利就业能起到重要作用的活动和行为成为学生们重视的事情,其他看起来对就业没那么重要的活动和行为则越来越不被学生重视和在意,并且很多学生对于自己的目的性越发的直白和露骨。

4.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为他人考虑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父母对自己的儿女捧在手里怕碰了含在口里怕化了,管教趋向于过分呵护和溺爱,导致很多孩子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团队意识淡漠等问题。而高职院校中学生家庭类型更为复杂,一定比例的学生来自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这些学生对家庭的概念比较淡漠,往往产生怨天尤人,认为社会、家庭对自己不公平的想法。遇事很少考虑别人的利益和立场,一旦学校和班集体出现一些意外事件,比如偶然的停水、停电、宿舍临时调整等等,有些学生会通过带头起哄、制造混乱的方式来宣泄心中的不满情绪。多元化思潮碰撞环境下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很少盲目的去接受某种思想或某种理念, 有自己的观点,敢于反抗,对父辈、学校一些不甚合理的说法和规定敢于质疑,接受事物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自我性,这就使部分学生缺乏理想甚至信仰缺失。

面对新时期高职学生管理上存在的挑战与问题,比起专业学习上的问题,目前学生思想上和整体状态上的问题更迫切的需要解决,即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步入“正螺旋状态”。“正螺旋状态”是指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受到鼓励表扬,不断体验成功,并不断强化,变得越来越自信,进入一种积极的、上升的状态。反之,一次次的挫败打击并不被重视,就会造成学生厌学,失去信心,进入一种消极的、下降的状态,就步入了一个“负螺旋状态”。而成功感和自信心是进入正螺旋状态必不可少的,那么作为教师,如何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呢?

重中之重,是明确高职教师的角色定位,这并不是对传统教师角色定位的颠覆和完全改变,是在原有基础上取精华去糟粕,破除陈旧思想,树立符合时代背景社会需求的新观念,是对原有教师角色定位的革新与完善。

一、充分尊重学生,转变学生工作方式方法

1、对待学生宽容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高职教师应允许学生犯错,并给其以改正纠错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像一个伯乐一样去发掘隐藏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给学生多种表现机会推动学生由被动到主动地参与教学和各项活动,从中认识自己的潜能,获得成功从而拥有信心。

2、善待弱势群体,给予鼓励而非斥责冷落

我们许多学生由于受认知、环境、基础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学习和生活上状态不佳临时处于弱势,如果我们的教师只是一味批评、冷落、甚至嘲笑学生,会对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创伤,陷入负螺旋状态的恶性循环、不能自拔。教师应对学生一视同仁,甚至给予弱势学生多于其他学生的关怀鼓励,让他们知道老师并未放弃他嘲笑他,而是对他寄予厚望。

二、加强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践行终身学习理念

身为一名职业教育的工作者,深知教育更重要的目标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高职教师要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引路人和践行终身学习的榜样。首先,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想。“为了寻找职业而学习,在学习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在职业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是高职院校学生必须经历的两大阶段。其次,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外,教师坚持不断学习起到榜样作用,鼓励并引导学生组织参见各种讲座、科研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研究的积极主动性。第三,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给以指导和激励,树立学习信心。第四,作为终身学习的践行者,时刻起到其榜样的作用。

三、由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长期以来,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确应当承担传授知识、技能的任务,但针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而言,高职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知识的传播是固然重要,更重要的却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无论课堂还是课外.教师都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

四、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做合格人力资源开发师 教育部相关报告中曾指出,“人力资源石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开发人力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目标„„”高职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培养高等应用技术型人才输送到社会各行各业的重要历史使命,那么,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国家需要的人力资源,是高职院校的教育使命,更是每一位高职教师的工作职责。做一名好的人力资源开发师,高职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上具备创新意识,更要关注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学习处于前沿的职业教育方法和技术,善为伯乐,从企业、社会需求的角度发现和培养人才。

五、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家庭、受教育水平不同的多层次、多类型的特点,选择相适应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尽量避免采取道德宣讲、理论灌输的方式,对思想上存在偏差的学生应积极的了解问题产生的根源,并真正放低位置,以朋友的角色沟通交流,建立相互的信任,让学生愿意接受劝慰和指导。

六、加强学生自主管理队伍,加强学生管理工作

高素质的学生自主管理队伍是教师学生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师生之间共同的重要桥梁,是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目前,我们学生自主管理主要有两支队伍:

1、班级班干和团干队伍;

2、学院、分院的团总支学生会队伍。在对这两支队伍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一方面,必须要求学生管理者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履行工作职责,建立完善的工作监督体系;另一方面,要在工作、生活中时刻关心他们,充分调动学生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第三,要始终加强学生管理者的培训和督促他们不断学习,提高学生管理者的业务水平。

针对新校区过渡时期,新老学生分布新旧两个校区的现实状况,学生自主管理队伍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原有的两支队伍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信息分院将尝试每个新生班级设辅导员、班主任老师的同时,增设助理班主任一职,由品学兼优的大二学生担任,主要负责对口班级学习生活上存在问题的答疑,以及该班级学生出勤情况、思想动态及时向班主任反馈等工作。

七、改变只读圣贤书的状态,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感

如今,高职院校与企业、与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比起普通高等院校更具开放化、社会化的特征。这就要求高职教师不仅要提高社会沟通和人际交往的能力,走出学校,主动地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加强与企业、社区、家庭以及社会各界的联系,并利用高职教师专业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使自己成为一名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工作者,充分发挥学校的社会功能。同时,更应该鼓励我们的学生走出去,参与社会实践、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回馈社会,用自己微薄力量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为将来毕业顺利步入社会打下来良好的基础。

高职教师的角色定位应服务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纯的讲授和解惑,而是要启发启发学生进入主动探索的过程,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在信息时代的社会背景下,教师也早已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要作为将来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在学生心中播下一颗火种,引导他们感受成功、拥有自信,处在“正螺旋状态”下不断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探索世界,最终成长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

第四篇:论传统

论传统

中华古国曾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之际,周公就制礼作乐。中国的文化传统可以简要概括成以周初形成的重德、重人文、重民本的“礼乐文化”为起源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中国的文化传统从周初初步形成到最终确立历经了一个复杂的过程。成体系的文化始于周代,武王灭纣后,天下大治,君仁民忠,父慈子孝,崇文尚礼,是一个秩序井然的社会。《周礼》详细记述了当时的礼乐文明。后来周室衰微,诸侯并起,礼崩乐坏,战乱不断。这极大的激发了士子们的政治热情,提出各种主张,著述层出不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壮观局面,诞生了老子、孔子等一批伟大的思想家。其中以主张“礼”的儒家和主张“道法自然”的道家影响最为广泛。之后,通过变法而崛起的秦国吞并六国,建立大一统政权,并开始致力于思想文化的统一。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文化进行改良,使儒家文化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政治与思想两个方面确立了儒家文化今后在中国文化中的正统地位。中国传统文化在之后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曾经历两次大的危机,并由此发生了两次重要的转型。

第一次危机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的兴起,道教的创制与佛教的传入。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而佛教以人生为苦,把追求人生的解脱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注重对自我心灵的发展。唐朝时佛教盛行,对以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巨大冲击。

宋初,许多文人为应对佛教的冲击,开始以唐代的韩愈为标杆对传统文化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周敦颐提出“圣人可学,读书人成圣”,成为道学的开端。世称“二程”的程颢、程颐兄弟以“经所以载道”和以义理解经为基本纲领,并在经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天理论哲学,完成了伦理型儒学向哲理型儒学的转化,为北宋理学奠基。之后的朱熹则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以穷理致知、反躬践实以及居敬为主旨。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又独立发挥,形成了自己的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后人称为程朱理学。程朱理学的兴起,该学说后来成为南宋以后600余年的统治思想。理学是一种僵化的思想,遏制人性,教人听天由命,制约了人的创新思维。

明清两代的文化,一方面是文化专制主义空前强化,程朱理学占据统治地位;另一方面,与社会形势的变化相适应,又出现了多少具有市民反叛意识的早期启蒙思潮。王阳明、陆九渊提出“即心求理”。他们批判“理学”对人们的束缚,认为人们可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提倡解放人性,尊重人的内在机制。此外,倡导修养践履,倾心自然科技,关心国计民生的实学兴起。代表人物有黄宗羲、顾炎武等。清朝雍正、乾隆年间,文字狱盛行,当权者禁止读书人议政,终止了读书人对文化的进一步探索与调整。

第二次危机源于西方科学民主思想的传入。19世纪中叶前夕,伴随着西方坚船利炮对清帝国的入侵,中华文化也开始面临西方文化的直接挑战,传统文化在矛盾冲突中做着自我调整和重构。

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以“打倒孔家店”的激情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反叛。但其破坏有余、创建不足的弊病也是不言而喻的,“中国文化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并未能很好地完成”(1),因此,重构中华文化以实现其现代化仍是时人的一项迫切任务。

于是,五四后,各种文化改造论粉墨登场。虽然其派别不一说法各异,但从其实质来看主要有三种:其一,以资产阶级文化改造甚至替代传统文化,即“疑古”。胡适便是的代表人物。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他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观念,领导“疑古”学派,主张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学习西方文化,即“全盘西化论”;其二,因时制宜,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阐释、修补,即“释古”。梁漱溟为其中的代表人物。梁漱溟把人类文化划分为西洋、印度和中国三种类型,认为中国文化以孔子为代表,以儒家学说为根本,以伦理为本位,它是人类文化的理想归宿,比西洋文化要来得“高妙”,认定“世界未来的文化就是中国文化复兴”。他反对阶级斗争的理论,以为应该通过恢复“法制礼俗”来巩固社会秩序,并“以农业引导工业的民族复兴”。;其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共产党提出了创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中国文化虽经历曲折,却呈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深厚的底蕴,直至今日依然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并不断发展。怎样理解韩愈的古文运动与胡适的白话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

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从北京推向全国的一场划时代的文体改革运动。它提倡书面语不用文言,改用白话或语体。白话文运动先在文学革命的口号下发动,进而在思想革命中发展,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运动的提倡者主要是胡适、陈独秀、钱玄同、鲁迅等。他们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以北京大学进步师生为主力,同形形色色的文言维护者开展论战,赢得了白话文的胜利

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梁漱溟 文化的三种路向

梁漱溟的文化三路向说旨在分析什么是文化以及中西印的文化走向。他认为文化是民族生活的样法,而生活是没尽的意欲,所以文化之不同是由于意欲走向的不同。

从不同的欲出发,就出现了三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及解决方法,即“生活的样法”这就是中西印三大文化路向西方文化是以意欲向前要求为其根本精神的中国文化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的印度文化是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的

第一路向,是西方人解决问题的思维,也就是在遇见困难时,西方人会从改造局面出发,想方设法满足自己的欲望去解决问题,以不断前进的态度来支撑自己,以直觉运用理智;而第二路向的代表就是中国文化,由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中包含着深深的儒家思想,使得中国人在物欲方面强调顺其自然,强调和谐,随遇而安是中国人的处事风格,以理智运用直觉;第三路向的代表是印度,印度文化的典型特点 是不要求向外发展,而是向内禁欲,做到无欲无求,理智运用现量。这三种文化虽然运用方式不同,但是在地域方面并未有差别,因方向不同,努力不同,结果自然不同,三者虽然在同一领域中发展,但是因发展方向与发展方式的大相径庭,国家的发达程度自然也不相同,虽然中国与印度文化在直观上看似比不上西方文化,其实是因为他们各自的追求不同,即物穷理与即心穷理的区别

致知格物是在即物穷理。通过格物的认识方法,达到穷理的目的,即由物返归到理。那么如何格物呢?他主张“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自然贯通。要使自己获得知识,必须根据事物来弄清它的道理。他说“上而无极、:太极,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亦各有理。一书不读,则缺了一书道理;一事不穷,则缺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缺了一物道理,须著逐一件与他理会过。”⑥由此,构成了他客观唯心主义的认。在“心孙为构成宇宙万物本源的基础上,陆九渊提出了“心即理”的命题。他说“心,一理也,理,一理也,至当归一,精又无二,此心此理,实不容有二。,.这就是说万事万物都存在于我的心中,只要把我心中固有的道理发挥出来,那么充塞宇宙的无非就是我心中的道理,人世间所有泰物的道理,无非是我心中的理的体现一。合与理一致,即“道外无事,心外无道。哑宇宙的万化万理皆存于我心,那就不用在客观事物中寻求知识,也不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得出“致知不假外求”的结论。朱熹认为理是客观存在,因而认识的目的就是明理,认识的途径从“即物穷理”到“豁然贯通”。即要“即物穷理”除格物外就要读书,这就叫做“道间学”。陆九渊认为理是主观的心,因而认识的目的就是“明本心”,认识途径是“切己自反’,。“先立乎其大者”。,体认内心,不假外求,这就叫做“尊德性”。怎样理解疑古、信古、释古

一)信古,(二)疑古,(三)释古。`信古'一派以为凡古书上所说皆真,对之并无怀疑。全盘接受传统文化,排斥西方文化。`疑古'一派,推翻信古一派对于古书之信念。以为古书所载,多非可信。主张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学习西方文化,疑古一派的人,以胡适为代表所作的功夫即是审查史料,认为中国所有古代的经典故事都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检验。胡适说“那证据来”`释古'一派,不如信古一派之尽信古书,亦非如疑古一派之全然推翻古代传说以为古代传说,虽不可尽信,然吾人颇可因之以窥见古代社会一部分之真相。释古一派的人所作的功夫,即是将史料融会贯通,并解释古籍的来源。冯友兰是这一派的代表人物。

第五篇:论体育课中的教学语言与体态语言的教育论文

【摘 要】体育教学中,教学语言与体态语言对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体育课;教学语言;体态语言

1.问题的提出:

在体育教学中,任何运动技术的传授,不仅要用通顺流畅的教学语言讲解,还要通过教师规范的示范体态语言来引起学生对知识`技术`技能的认识了解,再通过学生自己模仿教师的技术动作,来建立起正确的动作过程,以最终实现技术的动作定型。因此,教师精炼`生动的教学语言和优美`规范的体态语言,与教学任务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关系。本文旨在通过如何使用教学语言与体态语言这一问题的探讨,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体育教学语言的分类与正确使用

2.1体育教学语言分类。

体育教学语言既有一般语言又有专业语言,归纳如下:

2.1.1组织教学语言:

发布口令和运用口令词进行队形的操练和调动队伍。这类课堂用语起着组织教学的作用,属体育教学中所特有的专业性语言。一堂课能否合理地调动队伍和安排队形,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提高练习密度的关键。教师发布口令和运用口令时声音要宏亮`节奏鲜明`准确无误,起到振奋精神`集中精力的作用。

2.1.2讲解语言:

讲解语言是对所传授的基本知识`技术要领或为了纠正学生在练习中产生的错误动作而采用的讲解说明。在阐述动作要领时要按动作顺序,抓住关键`高度概括。过多的讲解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教师在使用这类语言时要注意逻辑性和系统性。

2.1.3教育语言:

体育教学中要完成思想品德及发展个性的教育任务,教师不仅通过本身的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还要通过表扬`鼓励`批评`指导以及有意识地说服等语言。针对不同心理状态,不同神经类型及不同性格的学生,在使用教育语言上,特别是使用批评语言时慎之又慎,防止伤害其自尊心。

2.2使用教学语言应遵循的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

2.2.1科学性原则。

体育教学语言必须是科学的语言,科学的语言有其特定的涵义。第一,必须能反映客观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第二,能说明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第三,不同学科的术语在相互引用时不能任意改变其原意。教学语言如果不符合科学性,就会造成教学中的谬误。因为教学语言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语言,它必须是在教师对教材的正确理解`熟练掌握的前提下才能运用得当。

2.2.2艺术性原则。

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对完成教学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艺术中,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语言的形象,生动而有趣味性方面。好老师能以风趣的教学语言深深吸引学生产生乐于学习的心理,高度集中注意力,课堂气氛活跃,这样教学效果自然会好,在体育课教学中,形象的讲解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2.2.3使用教学语言应注意的问题:

在使用教学语言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教师的情感问题,每个人处在什么样的感情支配下,必然会说出反映其情感色彩的话。因此,教师要有事业心,热爱学生。

3.体态语言在体育教学的具体运用

“身教重于言教”,在某种程度上体态语言起到口语无法表达的功效。尤其是教师示范动作。是体态语言在体育教学中最典型,最生动的传授手段。

3.1具体科学传知性:

体育教学本身就是传授科学知识`技术`技能,而体态语言就是体育教学的具体表达形式。体态语言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教学中能依据人体生理结构,并以真实形象,准确的技术动作,来展示教学内容,尤其再实际教学中,能反映动作的编排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传授过程,并能反映和体现出动作关键环节。

3.2因材施教的针对性:

对待不同年级`不同基础的学生,体态语言同样能起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作用。对待体能强`接受快的学生,可用简练`明了的体态语言,而对基础差的学生,不仅可反复演示体态语言,还可采用分解体态语言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既可完整示范,又可突出重点示范。

3.3具有生动优美的直观性:

规范化的技术动作,通过教师的示范,首先映入学生大脑皮质,较容易引起学生大脑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注意,并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和记忆。同时,优美的体态语言还能引起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渴求和联想。因此,生动优美直观的体态语言,能帮助学生完成技术动作,使学生清楚牢记教师传授的动作过程。

4.结论:

在体育教学中,教学语言和体态语言对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不断探求正确使用教学语言和体态语言的方法以及二者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下载论教育中的传统与革新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教育中的传统与革新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引言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廿年中,强调刺激——反应,并把学习者看作是对外部刺激作出被动反应、即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新型建筑材料革新论文

    新型建筑材料革新论文摘要墙体材料革新“十五规划”发展重点说道,新型墙体材料要适应建筑功能的改善和建筑节能的要求,积极发展利用当地资源、低能耗、低污染、高性能、高强度......

    传统与革新——从巴洛克风格到浪漫主义教案

    第五课传统与革新——从巴洛克风格到浪漫主义 教学目的: ①了解和感受外国美术发展中艺术流派、艺术风格与时代的关系。 ②了解并掌握外国美术中重要的艺术流派的主要特点。......

    革新与反腐

    2012.5.14 星期一革新与反腐湖北日报讯 □ 贾海燕湖北有“鸣将惊人”的创新之举,更具有以敢于革新反腐为特质的辛亥首义精神。 倡廉必先反腐。反腐必须乘难而上,具备勇于担当......

    高中语文论文 论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

    湖北省武汉市三角路中学高中语文论文 论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 摘要:我国在7000多年前就注重营养学说,如今经济迅猛发展,人们所关心的仍然是自身的营养健康,可见从古到今营养的重......

    论钢琴教学中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论文5则范文

    摘要:在钢琴教学中应用有效的方法来进行必要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在提高学生个人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因此,本文主要就钢琴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

    论《民主主义与教育》中的教育思想

    论《民主主义与教育》中的教育思想【摘要】:《民主主义与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最重要的一本教育著作,也是他的实用主义教......

    论传统贸易

    论传统贸易 08国贸二班贾江 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流程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最大的区别就是涉及众多的单位和相关业务,涉及到多个国家的语言和不同的商贸规定以及运作方法,因而单......